捕蛇者说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课 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
第四课《捕蛇者说》一、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4、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也是唐宋把大家之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2.自主学习1、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2、教师活动检查学生对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
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学生写完拼音后,再根据拼音写汉字。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的同时,适当提示字义或词义。
3.品读赏析1.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2.第二段又写了什么内容?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3.第三段写什么?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5.结尾这段写什么?1.第一段交代捕蛇的缘由。
《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引言:《捕蛇者说》是今年九年级上册的必修篇目,也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蛇的繁殖特点以及人类对蛇的误解和捕杀。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会为大家介绍该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细致讲解蛇的各项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教学重点:1. 掌握蛇的特点和习性。
蛇是爬行动物,没有腿,行动灵活,神秘而迷人。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展示蛇的出没地点、生态环境、饮食安排等方面。
2. 理解生态学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蛇是山林的“守护神”,负责控制老鼠等小动物的数量。
如果大规模捕杀蛇类,对生态环境会带来很多危害,威胁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自行阅读和分析文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其他相关的图书和材料,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了解深层次的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汇和术语。
例如,怀疑、为所欲为、翻江倒海、不容分说等词汇。
教师应该马上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并与学生交流,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2. 学生可能会感到对蛇的恐惧或不信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态环境的关系、深入探讨蛇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蛇的价值所在,并消除他们对蛇的戒备心理。
3. 教师需要适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次观点和思想。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1. 语言简明易懂,尽可能直接呈现。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和蛇的习性。
这些方法包括图片、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务必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蛇的神秘魅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第22课《捕蛇者说》课件 苏教版
C)
C 语气词,表示强调,相当于“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五十九分。
5、①若毒之乎?( A)
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B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
A 、语气词,表疑问;B 、介词,相当于“于”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五十九 分。
(三)在正确的义项后画“√”。
5.出自该节的两个成语是
,
.
若毒之乎?
鸡犬不宁,十室九空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五十九 分。
思维训练营——理解性填空
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蛇
毒”与“苛政”对比,读课文第四节,请在下面的横
线上填上蒋氏与乡邻对比的有关课文的原句。
1.生死的对比:乡邻们___非__死___则__徙__而_____ 而
悍吏之来吾乡 强暴的小吏来到我们这里
吾恂恂而起
我提心吊胆地起来
比吾乡邻比之起我死的则乡邻已们地后死矣就已经在后面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五十九分。
考点浏览
读课文第一节,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节主要有哪两种表达方
式?
。
2.写毒蛇的“异”主要表现
在 记叙、,说明 ,
三个方面?
3.外写型“永之人毒争性奔走焉医”疗的效原用因的句
( )之,苛政猛于虎也!”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二点 五十九 分。
1、下列倾斜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 一组是( B )
A.苛政猛于虎 昔者吾舅死于是 B.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 C.何为不去也 苛政猛于虎也
2、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A19.捕蛇者说(共28张PPT)
于 ①吾祖死于是 ②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苛政猛于虎也
兼词,于此 之,代蛇 语气词
吗 呢 于,在
在 给 到 比
整体·感知
结构
一(1) 简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
功效,并交代了永州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
毒
二(2-4)通过蒋氏自述,揭露苛捐杂
新课·讲解
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是要哀怜我想 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 不幸那么厉害呢。假如以前我不干这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 了。自从我家三代人定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 经有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 田里出产的东西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 了,(被苛捐所迫)他们哭着喊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 (劳累得)跌倒在地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 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 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现在十 家剩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 到四五家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捕蛇 而独自存活下来。
体裁·介绍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
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 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 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 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我们在学习时要 注意研究这点。
为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做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做
③故为之说。
为了
已 ①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备课资料(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捕蛇者说》备课资料(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的主旨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原文•加点字】永州之野产(出产)异蛇,黑质(质:质地,这里指蛇的身体)而白章(章:花纹),触草木尽死;以啮(啮niè:咬)人,无御(抵御)之者。
然得而腊(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做成干肉)之以为饵,可以已(已:止,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聚:征集)之,岁(岁:每年)赋(赋:征收、敛取)其二;募(募:招募)有能捕之者,当(当dàng:抵)其租入。
永之人争(争:争先恐后)奔走(奔走:忙着去做某件事情)焉。
有蒋氏者,专(专:专享)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嗣:继承着)为之十二年,几(几jī:几乎,差点儿)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戚:悲伤)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毒: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赋:赋税),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出涕(涕:眼泪),曰:“君将哀而生(生:使…活)之乎?则吾斯(斯:这,此)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病:困苦不堪)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积:一年一年累计起来)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蹙cù:窘迫),殚(殚dān:尽)其地之出,竭其庐(庐:家,屋)之入。
号呼而转徙(徙:迁徙),饿渴而顿踣(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踣bó,向前倒覆)。
触风雨,犯(犯:冒)寒暑,呼嘘毒疠(疠:疫气),往往而死者相藉(藉jiè:垫、压)也。
曩(曩nǎng: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
《捕蛇者说》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
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应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
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结合书下注解,疏通课文内容;2. 研讨第2、3段文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意思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1. 结合书下注解,疏通课文内容;2.研讨第2、3段文字。
【教学难点】1.体会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意思的作用;2.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熟读课文;3.尝试翻译课文;4.背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文导入:本文作者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古代文学家,初二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什么作品?从他的那篇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他的情感变化,是什么原因引发他如此大的情感波动?请一个同学介绍他写作《小石潭记》的背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作者被贬谪到永州时所作的一部作品,从《小石潭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悲己,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怜人的情感。
2.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3.体裁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
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
九年级语文上册 19.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
19.捕蛇者说教案一、导入1讲故事苛政猛于虎2介绍“说”这种文体“说”的特点:“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领悟这点。
3介绍柳宗元作者资料: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20岁中进士,25岁又考取博学鸿词科,才学过人。
先后在地方与中央任官员,32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改革仅历时七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
十年后才被改派到更边远更落后的(广西)柳州当刺史(故又称柳州),政绩显著。
但因长期受压抑,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柳州,年仅47岁。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4 写作背景背景资料:蒋氏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更”。
“六十岁”指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
这时,战争频仍,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
尽管在唐德宗时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不准另外“加敛一文钱”,但不过是一纸空文,事实上税外有税,虽“息兵已久,加税如初”。
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符合当时事实的。
三、对照课文注释认真阅读,对不懂的词、句,请做上记号,通过查阅工具书、同学间互相研究、向老师请教等方法来解决,要求能基本上读懂原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新版) 19《捕蛇者说》课件
• 第三组:蒋氏的“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与 乡邻的“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进行 对比;
分析这四组对比的作用
1.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2.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3.衬托赋敛之毒甚于蛇毒; 4.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月。
•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 则熙熙而乐。 • 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 • 之,助词,无实义; • 熙熙:快乐的样子。 • 而,连词,表修饰; • 我一年当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可以快快乐
乐地过安乐的日子。
•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之,助词,无实义; • 是:代词,这样的事(天天冒死亡的危险) • 哉,句末语气词;
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
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
一天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
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
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到处是死人成
御: 抵御
腊:把蛇肉晾干已: 治愈
去: 除去 赋: 征收 当: 抵
•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 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 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 的方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 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弯曲不能伸 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 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 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 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 个差事了。
18.积于今
• 19.而乡邻之生日蹙 20.殚其地之出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捕蛇者说课件 (共45张PPT)
齐读第一段,思考:
1.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毒蛇的?用哪一个字突出 了蛇的特点?最“异”的是哪一点? 2.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蛇可以“当其租入” ——是为了免受赋税之苦 。 反衬出赋敛之毒比蛇毒还要厉害。 黑质而白章 异蛇 尽死 (外形) 无御之者 (毒性)Leabharlann 可以已大风…… (医疗效用)
熙( xī )
谨食( sì )之
以俟(sì )夫(fú)
永州之野产 异蛇,(异蛇 )黑质而白章;( 异蛇 ) 触草木,( 草木 )尽死;( 异蛇 )以 啮人,( 人 )无御 之者。然 得 而腊之以为饵,可以 已 大风、挛踠、瘘、疠,去 死肌,杀三虫。其 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 赋其二,募有能捕 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焉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 “时而献焉”
③ “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有甚是蛇者乎。
吾尝疑乎是。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 肤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 木)全部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 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捕捉到(这种蛇), 把它晒干用来作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 挛踠、瘘、疠,还可以消除腐肉,杀死人体 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 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 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税收。永州的百 姓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二、请选出全文的主旨句( C ) A.苛政猛于虎也;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作者的感情: 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
余悲之 余闻而愈悲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作者把变革黑暗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 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革 除弊端,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作者对人 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捕蛇者说(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捕蛇者说(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柳宗元﹒唐﹒文学家湖北省郧县张自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比照、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4了解“说”的体裁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诵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熟悉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前提下,理解比照、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说”,让学生理解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2理解比照、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难点1文中“而”等虚词的用法和含义2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比照)锋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提醒了广阔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群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怒。
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
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
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
逐句、逐段讲解。
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具准备1、收录机、投影仪、光碟、。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在的预习课上已经了解了《捕蛇者说》这篇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大意;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文章内容。
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并找出课文的中能表现中心的语句。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1、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答复以下问题:(播放媒体课件出示思考题)①自由阅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交流中心句:ⅰ指名试说。
ⅱ师点评补充。
ⅲ投影明确。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讨论围绕这个中心句,可以将课文划分成几部分?简要地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ⅰ、讨论后,指名试说。
苏教版语文九上捕蛇者说教案 (2)
捕蛇者说学习目标:一、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二、理解并掌握重要虚实词。
三、对比的写法四、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学习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3、掌握第一节重要虚实词及重要句译。
学习过程:活动一:预习积累1、《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作者简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柳宗元,字子厚,号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3、“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4、划分句读:(1).自吾氏三世居是乡(2).而乡邻之生日蹙(3).今其室十无一焉(4).非死则徙尔(5)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6)而乡邻之生日蹙(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8)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活动二:预习检测1、熟读课文,完成下列字词:niè( )人得而()之 luánwán( ) lou( ) li( )相藉()嗣()日cu( ) nang( ) 转xi( ) 顿po( )Xixi( )而乐叫xiao( ) hui( )突 xunxun( )而起2、对照书下注释,查阅资料自行翻译第一至三节:活动三:精讲:1、师生共同解决第一节疑难字词: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9捕蛇者说教案苏教版
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9捕蛇者说教案苏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毒、赋、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等文言虚词的多种用法。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
3.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1.“说”这一文体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那时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
有些地方因为皇帝下令在该地征收一种剧毒的蛇制药,捕得者可免除当年赋税,竟然出现人们争着去干这冒死的危险差使的局面。
在贫苦百姓的心目中,沉重的赋税竟比毒蛇还要可怕。
这种情形,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中就有具体的叙述。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柳宗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失败了。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10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
设疑自探
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 解课文,读不准字音的查字典,在不理解 的词语和句子上做记号,然后提出来。
1、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啮(niè) 御(yù) 得而腊(xī)之 挛踠(luán) 瘘(lòu) 疠(lì) 当(dàng)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 戚(qī) 莅(lì)事者 日蹙(cù) 殚(dān) 转徙(xǐ) 顿踣(bó) 呼嘘(xū) 曩(nǎng悍 (hàn)吏 隳(huī)突 恂恂(xún)
关于“说 ”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 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 一个道理。
• 《爱莲说》(宋 周敦颐)
• 《马说》(唐 韩愈)
《捕蛇者说》是作者 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时写的, 虽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 但他仍关心人民疾苦,对 于给当时人民带来深重灾 难的苛捐杂税,作者尤为 憎恨。
《捕蛇者说》正反映 了作者这一爱憎分明的思 想。本篇的特点是在文章 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 “卒显其志” 。
有误的,其他同学举手作补充。
• ②分别找九名同学翻译句子,同样,有误的话, 其他同学举手评价补充。老师加以明确,给同 学们足够的记笔记时间。
• ③老师分析句意,然后找同学补出省略内容。
六、质疑再探
对于本文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的理解,你 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四)翻译句子。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 赋不幸之甚也。译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
河东。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20岁中进士,25岁又 考取博学宏词科,才学过人。先后在地方与 中央任官员,32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 礼部员外郎。改革仅历时七个月就失败了,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 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才被改 派到更边远更落后的(广西)柳州当刺史 (故又称柳州),政绩显著。但因长期受压 抑,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柳州, 年仅47岁。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 东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捕蛇者说
它在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課文探究
比較蔣氏和鄉鄰的生活情況,填寫 表格,體會作者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蔣氏
生存情況
鄉鄰
以捕蛇獨存
號呼轉徙 饑渴頓踣 死者相藉 十室九空
蔣氏
生活狀況
鄉鄰
弛然而臥 甘食其土之有
殫其地之出 竭其廬之入
熙熙而樂
雖雞狗不得寧
2.文中作者用一個字突出了蛇的特點,是哪一個字呢?
“異”
劇毒
3.既然蛇有劇毒,為什麼“永之人爭奔走焉”呢? 它給我們暗示了什麼?
蛇可以“當其租入”。它暗示租稅比蛇還要毒。運用 了對比、反襯手法。
4.在介紹蛇的時候,作者用到了什麼表達方式? 交代人們捕蛇的緣由的時候,又是採用哪種表達方式?
前者用的是說明,後者是用敘事。
蔣氏
面臨危險次數
鄉鄰
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旦旦有是
蔣氏
死亡先後
鄉鄰
後
先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作者採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突出了文 章的主題:“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毒”
蛇毒 賦斂 毒
非死則徙爾
吾以捕蛇獨存
雞狗不得寧焉 吾則弛然而臥 則熙熙而樂 鄉鄰旦旦有是
一歲犯死者二
賦斂之毒 甚於蛇
題旨
課文總結
嗣(sì) 幾( jī )死者數 (shuò)矣
蒞( lì) 蹙(cù) 殫(dān )徙( xǐ )
踣(bó) 死者相藉(jiè)
曩(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ŏu) 弛然(chí)
謹食( sì)之 熙(xī ) 以俟(sì)夫(fú)
捕蛇者说--江苏教育版
正音: 啮(niè ) 腊( xī ) 疠( lì) 蹙( cù ) n wǎn 挛(luá ) 踠( )
1ò u 瘘( )
嗣( sì ) 莅( lì ) 踣(bó )
dà ng 当( )其租入
殚(dān ) nǎng 囊( ) 以俟(sì )夫(fú )
shuò 几( jī )死者数 ( )矣
死者相藉(jiè)
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 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 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 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 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疾苦的 同情。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你知道他们的含义吗?
永洲之野产异蛇 的.助词 若毒之乎 它.代捕蛇之事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词.指代“我” 悍吏之来吾乡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变句子为短语 谨食之 代词.它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的.助词 这,代这件事 故为之说
隳(huī)
n 恂(xú )
缶(fŏu )
谨食( sì )之
熙( xī )
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句
山野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
如 · · · · 的人 可是 用来 做 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 果
奇异
表并列
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
每年,名作 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 状
晚,名作动 即使 于,在 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怎么 怨恨 又安敢毒耶?” 这件 事
我
表顺接
更加
介宾短语后置 比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对 这句话 根据 这句话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这件 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 谁 比
苏教版初三上册《捕蛇者说》教案
苏教版初三上册《捕蛇者说》教案《捕蛇者说》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下面是其教案,欢迎参考。
教材分析:《捕蛇者说》选自义务教育江苏版初三课文,这篇课文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篇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罪行的文言文。
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理念:平时文言文教学比较烦索,字、词、句、篇等都要一一落实,学生学得比较枯燥,教师教得也比较乏味。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我反复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结论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教学思路:对课文大意的理解,改变以往教师逐字逐句讲授的方法,变为让学生提问、教师检查双边互动的模式;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改变以往逐段讲授式或逐题提问式,变为以一点提挈全文,学生讨论式。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文章的朗读和及时巩固。
学习目的:1.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衬托、对比写法;3.掌握积累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a、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b、“说”的体裁特点;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讨论、点拔、朗读;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简介1.课文《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
“说”这种文体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
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3.作者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滨中学九年级语文学科四动三三制教学案第二稿课题:捕蛇者说第五单元第6、7课时实际上课时间:主备:倪佩芳审核:签字:执教: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掌握本文的文言词语。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
3.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两遍。
2、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简介(1)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
(2)作者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朝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3、字音啮()御()得而腊()之挛踠()()瘘疠()()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戚()莅()事者日蹙()殚()转徙()顿踣()呼嘘()曩()悍()吏隳()突恂恂()而起缶()谨食()之熙熙()而乐以俟()夫2、词语(1)一词多义赋①岁赋其二()②复若赋()病①则入已病矣()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毒①若毒之乎()②毒蛇()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谨食之()若①若毒之乎()②言之,貌若甚戚者()已①可以已大风()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于①苛政猛于虎也()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吾父死于是()(2)文言虚词“而”的用法:“而”字从词性上看都是连词,但从意义和作用上看,则可以分为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④表修饰等。
黑质而白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君将哀而生之乎()而乡邻之生日蹙()而吾以捕蛇独存()吾恂恂而起()其余,则熙熙而乐()(3)古今异义汪然出涕.曰则久已病.矣3、句子翻译(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3)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4)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二、重难点讲解1、理解本文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分析全文的结构。
三、课堂反馈永州之野产异蛇,黑a质而白b章,触草木尽死,c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d以为饵,e可以f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g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1)、解释下列字词a质() b章() c以()d以为()e可以()f已() g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3)文章开头从哪几方面写蛇之异?(4)为什么要写蛇之“毒”?(5)如此之毒(危险),永州的人为什么还要争着去做?四、课后巩固【类文品析】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⑴式⑵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⑶似重有忧者。
”而⑷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⑸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⑹之,苛政猛于虎也!”注:⑴夫子,即孔子。
⑵式:同“轼”,车前横木。
⑶一:或。
⑷而:指你。
⑸去:离开。
⑹识:记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使子路问之(使:)⑵昔者吾舅死于虎(舅:)⑶何为不去也(何为:)⑷苛政猛于虎(于:)2、下列句子中“之”与“子之哭也”中“之”意思相同的是()A、隐土之北B、汝心之固C、告之于帝D、操蛇这神3、翻译下列的句子。
苛政猛于虎也。
译:4、与“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捕蛇者说》中的一句话是。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阅读《捕蛇者说》3——5节。
1、文章作者运用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请用原文回答问题。
(1)死与生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结果是“”,“”,而蒋氏“”。
(2)危与安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被悍吏惊扰得“”。
而蒋氏则“”。
(3)常危与暂危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在冒死亡问题上是“”。
而蒋氏则“”,其余则“”。
(4)先死与后死的对比;蒋氏说:“今虽死乎此,。
2、文章第四段写了蒋氏血泪陈述,通过多方面的对比,表明了蒋氏对于捕蛇的差役的看法是“”,作者通过蒋氏的悲痛的哭诉,揭露了“”的社会现实。
3、本文通过蒋氏一家三代人捕蛇代租的悲惨遭遇,揭示了,表现了。
4.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
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结合文章内容看,对作者的期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6.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二、重难点讲解1.学习第3-5段内容。
2.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反馈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岁.赋其二()(2)几.死者数矣()()(3)更.若役()(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四、课后巩固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ì)食:吃C. 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ī)戚:悲伤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用文中的词语填空)4.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号呼而转徙(2)以尽吾齿5.(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蒋氏以捕蛇独存B. 乡邻之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6.“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答: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B.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是进也忧,退也忧人不知而不愠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2)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9.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
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0.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
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