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企业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该观点认为,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除了以收抵支,到期偿债以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在发展中求得生存。但在实际*作过程中,企业能够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如现金净流量、投资决策和筹资结构等。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追求目标,则会存在下列弊端:(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这是西方学者在对一些破产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在企业面临破产前,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往往热衷于通过负债来获得杠杆利益,这是以增大企业风险为代价的,结果由于举债过多,最终陷入财务危机。(2)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易引发企业的短期行为。这是因为用利润的多少考核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业绩会使企业管理者只顾眼前利益,人为作高当期利润,其结果是导致企业长远发展后劲不足。(3)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使企业重投入,轻产出,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而成本利润率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但二者不可同时兼得。因此,这一理财目标会使企业管理者在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时,不断地增加投入,而不考虑供求关系,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将理财的最终目标看成是为股东增加财富。而股东的财富一般表现为拥有企业股票的数量与股票价格的乘积。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东财富就与股票价格成正比。由此可见,股东财富最大化实质上可以看作股票价格最高化,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股票价格的升降除受企业盈利的影响外,同时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是,这种观点还存在下列缺陷:
(1)强调股东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重视不够,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2)无论是在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西方,还是在刚起步的中国,在全部企业中上市公司仍然只占少数的情况下,这一目标显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3)股票价格真正能反映投资者的财富是建立在完善的金融资本市场基础之上,而目前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现金流量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主要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并未反映企业现实支付能力的强弱。一个利润额和每股收益很高,并且资产总额非
常庞大的企业,可能在短期内会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破产。反而一个负债累累,常年亏损的企业,只要能筹集到资金,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也能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因为企业有充足的现金净流量的缘故,所以现金净流量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但是,现金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当企业持有现金净流量过大,表明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若以现金净流量最大化为目标,可能会使企业管理人员不顾风险地去筹集更多的资金,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该观点认为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股东和各相关利益者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必然要进行博弈,而博弈的结果必然使股东效益与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缺点: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概念上给人们的印象比较抽象;计量上存在困难;不能直接反映出微观企业为了盈利这个生存的动因。所以,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不太合适。
第二章我国农机行业财务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第一节我国农机行业建立财务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机行业的现状
对农机具行业而言国家的政策是很明显的,在增值税、所得税上都有很好的优惠政策,而国家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在未来也一定会推出对农企业的其他支持像补贴等。
该行业的最大问题不在宏观,而在微观上,如农村经济的现状,农民的收入与其观念如何,农民们有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去买这些机械,有钱的愿不愿意买。还要对同类企业的产品有所了解,他们的产品在哪一环节的功能最大,在这一环节上的现存产品有多少价格,了解了这些可以进一步的关注一下这些企业的运作情况。
该行业自身也存在这些问题。“配件随处放,油污满地流,师傅用完大锤用扳手”。随着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机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门面破旧、设备简陋,规模小、配件质量差,没有专业技师仍是农村农机行业的普遍现象。
农村农机业概括起来有以下突出两点:处于转型期农机化的发展导致低技术等级的修理点不断增多。土地条块分割,短时期内无法建立流转机制、农机社会化经营不能覆盖整个农业生产,使得农业机械结构的小型化、个人经营一时极难改变。考虑到农机个体经营户承受能力,农机价格定位低,制造时力求结构简单、
配件易加工、修理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因而造成规模较小、低技术等级的点不断增多。
由于多数机手对农机具的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极易向农机修理业转行,成为人员,这就使农机无规范、质量无标准、检测无设备、修后无监督,凭经验手摸眼看定标准成为可能,给不良埋下隐患。
农机网点设备老化。必要的技术改造会增加成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大多数农村农机点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造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导致一些网点无专门修理设备,或设备陈旧简陋,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人员技术差。这些来自农村机手队伍的工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凭感觉,靠经验农机,其结果可想而知,非凡是那些无任何证照的“黑店”存在使得修理质量无保障,因修理质量引起的纠纷也时常发生。
农机业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治理。
部门间治理职权界定不明。很多部门都有权治理农机行业,农机部门、工商、技术监督、公安、安检部门,如何界定各自具体职权,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说法。
基层专职治理人员短缺,缺乏高素质的治理队伍。控编、压缩开支、无活动经费等是造成基层农机行业专职治理人员短缺的原因。个别地方还将与农机校、农机监理部门合并,人为弱化了职能,更谈不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治理队伍。
点多、面广是农村农机网点的又一大特点。一方面是缺乏人手,另一方面是如此众多的网点,这就给治理带来难度,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对行业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地方存在治理上的死角,缺乏有效治理手段的结果是制约着行业治理向纵深层次发展,部门间治理职权界定的不明确,交叉治理现象严重,谁也能管,谁都不管,导致农机行业始终徘徊在低层次面上。假如以上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下去,不仅仅是农机行业不能做大、做强,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不符合“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农机化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