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
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2.《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3.王国维在评述古代中国某朝代一制度时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
”由此推论,这一朝代最终还是确定()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诸侯制C.道家无为而治D.科举取仕制4.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它反映出当时()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A.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周王推崇薄葬C.贵族阶层开始没落D.墓葬制度完善5.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表明宗法制()A.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D.具备丰富的政治、社会功能6.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一上历史月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13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5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25分)1. 秦始皇在巡游刻石中得意地宣称“壹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由此可知,这些刻石主要颂扬的是秦始皇( )A.开创郡县体制B.完成国家统C.确立至高皇权D.建立朝议体制2. 有学者指出:“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
”这一认识意在说明()A.社会是逐步进化的B.法律有其发展规律C.治国亦需因时而变D.礼法兼施的合理性3. 刘邦登基诏书称,基于推翻暴秦、消灭项羽,功劳最大者为帝;次者为王为侯;最末为战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
这主要说明汉初()A.等级秩序影响战争胜负B.权力分配具有军功色彩C.统治基础呈现多元态势D.社会关系不稳定性增强4. “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弑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
”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A.社会动荡不安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C.郡县制已确立D.蕴含着统一的因素5.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9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表中信息相关的历史现象是()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寿命272313039363414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诸侯发动“七国之乱”C.外重内轻藩镇割据D.陈胜、吴广农民起义6. 王祯《农书》记载某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 在1947年12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总路线,其中政治上要在中共领导下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据此推知,与毛泽东提出的经济路线相符合的是()A. 完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 废除土地私有制C. 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 保护民族工商业2. 明代海外诸国的朝贡物品由进贯方物、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物、附进物组成。
其中,附进物的数量最为巨大,在贡品中占大多数。
明朝对之采取政府付费的办法,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加上抽分的利润,获利十分巨大。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B. 朝贡贸易定程度上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C. 资本主义莉芽发展空间扩大D. 封建官府已经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3.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 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 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 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 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4.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
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A.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5. 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
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这意味着美国在中国仍享有最惠国待遇。
高一第一次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
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A. 血缘B. 地域C.信仰D.出身2.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 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3.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秦朝开始使用的“始皇帝”称号和夏、商、西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不同的是()A. 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 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 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 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5.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里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很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月、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 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6.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
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 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B. 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C. 北宋设立二府三司制D.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7.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功夫。
如今不许为翰林,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
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A. 宋朝监察、控制地方官B. 明朝巡查地方、监察政令贯彻情况C. 汉朝巡行郡国、监察诸侯国D. 唐朝代天子出巡、监察地方法纪8.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为发生类似的现象。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内含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1.“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2、右图为秦朝文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此物由太尉掌管B、此物可证明当时推行郡县制C 是三公九卿的凭证,可证明当时推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D、当时军队的调动以此物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
3、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就是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过程,下列历史现象不能说明此过程的是A、汉朝的中外朝制B、隋唐的三省六部制C、宋朝的二府三司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4、明太祖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御分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针对此,他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设立军机处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锦衣卫5.西周宗法制维系的纽带是()A.土地B.义务C.权力D.血缘6.《清史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描述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7.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最突出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了文化和军事的领导地位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8.下列官职中,只有文官才能担任的是()A.秦朝的地方郡守B.明朝的地方布政司C.北宋的地方知州D.清朝的地方巡抚9、史书载:“主父堰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武帝D .汉景帝10.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具有审议职能的部门是()A.门下省B.中书门下C. 尚书省D.中书省11.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 )①三省合作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④三省分工明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2.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是()A、都是地方行政长官B、都直接由皇帝来任免C、可以在辖区内建立武装D、是皇帝加强对各地控制的工具1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人中与秦始皇同时代的是()A. 孔子B. 墨子C. 商鞅D. 鲁仲连正确答案:A2. 哪位皇帝统一了中国?A. 汉武帝B. 刘邦C. 唐太宗D. 清太祖正确答案:B3. 以下哪一项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A. 科举制度B. 贡院制度C. 秦始皇焚书坑儒D. 一夫一妻制正确答案:A二、简答题1. 解释“铁打的汉字,流水的笔画”这句俗语的意思。
答:意思是指汉字的基本部首和笔画是固定不变的,而字形的变化却是千变万化的。
2. 请简要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策和措施。
答: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文字和法律制度,修筑了万里长城和遮天蔽日的陵墓,统一了车轮和水井的标准,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统一和军事征服。
三、解答题1. 请结合历史背景,简述三国时期的魏国所处的政治、军事、经济状况。
答:三国时期的魏国,政治上经历了曹操和曹丕两代皇帝的建立,封建势力得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军事上,曹魏采取防守策略,加强了对外部势力的控制,但内政不善导致内乱频繁。
经济上,魏国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发展,封建农业经济进一步巩固。
2. 请简要说明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答:元朝的政治制度以蒙古贵族为核心,设立中书省、尚书省等机构进行治理。
对外关系上,元朝采取统治、宗藩制度和朝贡体制,将周边国家纳入宗藩体系,并通过朝贡贸易维持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以上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祝你取得好成绩!。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承德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李剑宏在其代表作《王权论》一书中,按照国家主权归谁来行使的权力划分标准,提出了“宗法社会”、“王权社会”与“民权社会”之称谓。
其中“王权社会”阶段我国政府官员的更换方式是A. 任免B. 世袭C. 举荐D. 考试【答案】A【解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后,政府官员的更换方式是任免。
世袭的方式是在夏商周时期;举荐和考试是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是政府官员更换的方式。
2.据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等有关资料统计,从大沽炮台失陷的第二天到6月15日,清政府调京师、察哈尔、密云、热河、黑龙江、吉林等处兵勇共14900名。
其中调赴通州一带防堵的9900名,调赴南苑防堵的4000名,调赴山海关防堵的1000名。
据以上材料判断,此次布防应发生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咸丰朝”判断可知CD不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光绪朝时期,故CD错误;由“通州”、“南苑”、“山海关”防堵可知战争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故排除鸦片战争,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3.《谷梁传》记载“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 分封制有利于边疆的开发B. 分封制强化了专制王权C. 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 诸侯国实行了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析选项可知结合所学可知,A错误,其目的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B是指分封制的消极影响,题干没有体现,排除B项;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大权,实行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D是战国以后实行的经济形式,排除。
2023年高一上半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完整版(陕西省汉中中学)
选择题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答案】D【解析】试题此题解题时要抓住“根本”二字。
统治者在制定政策时都是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政策的。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不是根本目的;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主要是宗法制的作用;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是分封制的作用;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选D项选择题西周分封制主要是针对()进行分封的A.先代帝王后代B.异姓功臣贵族C.边远氏族部落首领D.同姓王室贵族【答案】D【解析】试题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其中最主要的是同姓王室贵族,因为周天子与其有血缘关系,故选D.选择题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周王室与地方的矛盾得以解决B. 受封诸侯以宗法制传承下去C. 受封者与周天子必有血缘关系D. 各诸侯国上缴赋税给周天子【答案】B【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西周分封制度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度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A项错误;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是结合在一起的,B项正确;分封制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C项错误;各诸侯国的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D项错误。
故选B。
选择题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 完全割裂的B. 互为表里C. 前者决定后者D. 后者决定前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B。
选择题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B.民主选举首领C.世袭制D.分封制【答案】A【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3.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
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
材料表明: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 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 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6.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
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B.君主制度C.分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7.读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而存在B.州的地位呈现上升态势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比较臃肿D.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8.“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九江市同文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Ⅰ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图1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
《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出生”中的“瓜瓞”即为葫芦。
彝族古歌《梅葛》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
这体现了( )图1A.先民文化基因的相似B.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C.早期国家意识的产生D.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2.根据图可知,该时期( )A.族权与政权形成了结合B.已出现君主专制的萌芽C.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D.手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4.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
《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
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5.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6.“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
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7.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高一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 )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2.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
下列能体现此制度特点的是( )①“法令出一”②“天下之事无小大皆诀于上”③“别黑白而定一尊”④“主独裁于天下而无所制也”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
①②③3.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 )A. 明朝的内阁大臣就是丞相B. 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C. 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D. 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中央集权B.监察权C.对农民的控制D.专制皇权7.中国有一副传统对联: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和这副对联相关的古代选官方式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官制8.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贵族政体”是指( )A.秦朝皇帝制B. 西周分封制C. 明代内阁制D. 元朝行省制9.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阳市洹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高一历史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截了当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嫡长子与庶子享有同等继承权C、嫡长子分封庶子D。
嫡长子不能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庶子则分封,嫡长子与庶子在继承地位上权力是不同的。
2。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作为西周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意义在于巩固统治。
B、C两个选项与分封制的内容明显不相符合,周初分封的对象不仅有同姓王族,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这些受封的诸侯控制着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A选项是周初实行分封制后,诸侯与周王关系的一个直截了当结果,是诸侯国的义务,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具体化,它不是分封制的目的,这是一个干扰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隋罢外选”说明当时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了中央,再结合隋朝、唐玄宗这两个时间,可知是指的科举制。
故选D、A、C也是选官制度,但不符合材料的限定。
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地方管理的制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西周分封的主体是( )A。
同姓亲族 B、功臣C。
商代遗民D、姻亲【答案】A【解析】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高一历史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历史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2.2008年4月4日是戊子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八千华夏子孙聚首陕西黄帝陵前,公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这种重视亲情、追念先祖行为的根源是()A.分封制B.皇帝制C.宗法制D.郡县制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4.(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时才告终。
这种帝国结构包括()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6、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
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A. 广泛推行封国制B. 实行郡国并行制C.实行郡县两级制D.推行单一县制7、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兵权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A.秦朝设立太尉B.唐朝设立三省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冀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封建时代的政府和家庭相结合,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在地方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最后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个人,则不会形成这种家族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故选D。
A对应的是变化前的情况;BC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两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君权神授B. 天人合一C. 大一统D. 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皇帝所用的御座高高在上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以及大一统思想,故本题只能选D。
3.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
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B. 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C. 朝议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D. 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是“民主决策”,故C项错误,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4.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郑州市第47中201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1.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
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
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B.人们更加迷信C.分封制遭到严重的破坏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3.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土地1000千亩150千亩100千亩60千亩军队六军三军三军一军A.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B.分封制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分封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最早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5.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始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统一六国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6.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7.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0道,共50分)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于( ) A.黄帝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答案】B【解析】考点:夏朝历史。
夏启夺得王位后没有实行禅让制,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内外朝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答案】D【解析】考点:分封制。
从上述甲骨文中的“王”、“国”和“侯”等字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
在商朝时已经出现了分封制,这一制度在西周最为盛行。
故选D。
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是( )A.周天子—卿—诸侯—士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D.周天子—大夫—士—卿【答案】B【解析】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
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西周时期根据宗法制的原则,确立了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选B。
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解析】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因西周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故属于平民的乙是不可能被分封为诸侯王的。
5.“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设立中朝和外朝 B.废分封,设郡县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丞相,设内阁【答案】A【解析】考点:汉代政治体制。
选项BCD明显与汉代史实不符。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本卷包括第16题18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9,共55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卡上做答。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秦统一之初,朝廷关于采用何种体制统治辽阔边疆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为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铸币权收归中央与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是秦朝,排除B;铸币权收归中央不会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材料“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表明汉武帝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
5.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弊端,秦朝通过推行郡县制来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
10.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濁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可以说明西汉时期已经有纸,故B选项正确;“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濁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说明西汉时期已经有纸,但不能否定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可信度,且蔡伦改进造纸术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故A选项错误;根据题干无法证明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故C选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造纸术的传播问题,故D选项错误。
献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献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址共有150余处,分为八大区域,其中黄河中游17处,黄河下游24处,内蒙古中南部14处,内蒙古东南部至辽宁西部78处,青海高原4处,长江上游7处,长江中游9处,长江下游2处。
这反映出( )A.早期各文化之间交流频繁B.辽河流域文明程度高于中原C.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D.当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是指( )A.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B.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3.商朝中央政权对商族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
国王并不能绝对支配各附属国,各附属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是因为商朝( )A.以宗法血缘建国B.实行王位世袭制C.实行内外服制度D.有了成熟的文字4.西周初年,摄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这一举措(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推动了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5.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
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等级森严6.《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
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
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
“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
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
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
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强盛B.导致诸侯割据C.强化宗法体制D.促成秦朝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
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
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
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
(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
与题意相符。
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秦峄山刻石》肯定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
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
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
故选C项。
7.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分析表格信息。
表格中历代王朝的地方政区都存在“县”,而“州”“路”“省”等多有变化,A项正确,故排除;“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高层政区”,到了隋唐及其以后则属于“统县政区”甚至在清朝沦为“县级政区”,B项正确,故排除;从表中信息得不出政区层级的调整是否促进了地方自主性的结论,事实上古代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处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这一目的,通过调整政区层级使地方越来越服从于中央,地方越来越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C项错误,符合题意。
表格中除秦汉和隋唐时期为二级制外,其余都为三级制,D项正确,故排除。
故选C项。
8.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宣城行政建制沿革”简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时宣城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B.爰陵首任县令是由秦始皇任命的C.汉武帝时丹阳郡守可以世袭D.南宋宣城有可能被江浙行省管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表格中提到春秋时宣城分别属于吴、越、楚等国,故A错误。
郡县的长官是不能世袭的,故C错误。
行省制度是元代的地方制度,南宋没有,故D项错误。
故选B项。
9.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题干的三幅图示分别是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反映了文明的多样性,C正确。
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图中主要反映的是中央官制,故A项错误。
秦的三公九卿制是专制制度而不是民主政治,故C、D错误。
故选C项。
10.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
材料“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可知皇帝总揽大权,故选B项。
1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等郡。
任嚣任南海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
秦朝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郡的长官不再拥有封地,不能世袭,D的说法错误。
任嚣是郡尉,由皇帝直接任免,排除A;因“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说明其事实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排除B;县级的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排除C。
故选D。
12.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A.御史大夫B.通判C.按察司D.军机处【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御史大夫是秦朝三公之一,其职能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通判为宋代官吏,宋太祖时始设,任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之;而按察司为明朝时的官吏,也有监察的职能;而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为用兵西北而设,后演变为皇帝上传下达的工具,不具备监察职能。
故答案选D。
13.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有明显错误的是A.《趣谈秦朝三公九卿制》B.《论元代刺史制的实行及其影响》C.《论西汉中朝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刺史制度是西汉的地方监察制度,不是元代,故选B项。
14.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的郡守、县令是由中央皇帝任命的且随意调遣。
分封制下的诸侯王是世袭的,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在地方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
故本题选A。
15.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反映了秦朝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实行皇帝制度②秦朝在地方设郡③秦朝推行郡国并行制④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联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①②④项说法正确,第③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本题选C项。
16.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的特点应该是( )A.丞相掌握大权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颁布秦律,以法治国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B【解析】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故答案为B。
17.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的。
它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
从中我们可以汲取的历史研究方法是A.全面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C.比较的方法D.史料解读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认识能力。
题干材料对皇帝制度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采用了全面的方法。
18.下图是一副古代某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答时需要看清地图、抓住有效信息。
读图可知,信息有“东莱郡”、“胶东国”、“北海郡”等,便可知道“郡国并存”,继而判断应为汉朝。
A项西周实行分封,诸国并立;B项秦朝实行郡县制;D项唐朝前期是道—府(州)—县,后期是道—节度使—府(州)—县制。
本题选C。
19.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重视教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据材料“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的是平等、理性,而科举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启蒙思想家推崇理性、平等,而以文治国不能体现启蒙思想家的追求,故B项错误;分科考试不符合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追求,故C项错误;重视教育,不符合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追求,故D项错误。
故选A项。
20.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变化B.时局和战的变迁C.基本国策的改变D.经济重心的迁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政治制度特点。
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派文官担任地方官。
这使得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故本题选C。
21.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