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玄武岩成因假说:基于天体撞击对冲聚合效应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
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
岩性是以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次要矿物有、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或副长石、、角闪石、、、、铁尖晶石、硫化物和等。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如表。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
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
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宋谢炎,侯增谦,汪云亮,张成江,曹志敏,李佑国,《矿物岩石》2002.4)
卷(Volume)22,期(Number)4,总(Total)90物岩石 页(Pages )27-32,2002,12,(Dec ,2002)J M INE RAL PET ROL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宋谢炎1, 侯增谦2, 汪云亮1, 张成江1, 曹志敏3, 李佑国1 1.成都理工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研究所,北京 100037;3.青岛海洋大学地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摘 要】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甘孜岩区。
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归纳和总结。
根据地层学关系大致确定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是阳新世(中二叠)晚期乐平世(晚二叠)早期,时限大致为259M a ~257M a 。
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与O IB 基本一致,反映出其成因与地幔热柱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扬子板块;地幔热柱;火成岩类中图分类号:P 588.14+5,P 5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2)04-0027-06收稿日期:2001-10-06; 改回日期:2002-01-2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宋谢炎,男,40岁,副教授,地球化学专业,研究方向:岩石地球化学.0 引言峨眉火成岩省系主要指喷发于二叠纪时期的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体的[1~9],广布于中国西南的巨量的火成岩套。
其北界大致为道孚小金理县一带(北纬32°附近),南界在中越边界,甚至到越南境内(北纬22°±),西大致以金沙江(东径99°±)为界,向东可延伸至湖南甚至广西省的部分地区。
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
第29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29,N o.5 2015年10月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O c t.,2015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刘陈明,杨德敏,马绍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㊀650093)摘㊀要:峨眉山玄武岩是目前被国内㊁国际唯一认可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 F B),关于其成因有很多解释,多数认为是 地幔柱 成因,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地球化学的依据上,没有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㊂本文结合有关实验和数据论证 对冲聚合 理论的事实性和普遍性,认为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造成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进而引起地震㊁火山活动和大规模岩浆溢流,撞击点和对冲点分别处在地球两端通过地心的对应点上,撞击发生时间和大规模岩浆活动几乎同时㊂为此,峨眉山玄武岩可能不是 地幔柱 成因,其冲破岩石圈形成溢流可能并非 地幔柱 头部作用造成穹窿上升㊁地壳减薄或者裂谷而喷溢,而可能是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另一端剧烈小行星撞击而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形成上升通道,热流体因为外界扰动而喷溢㊂且本文也为探索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和探讨地表热点分布以及和小行星撞击事件㊁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之间的联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㊂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对冲聚合;地幔柱;热点;大陆溢流玄武岩中图分类号:P588.14+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5-0585-060㊀引言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 F B),关于其成因很多学者做了不同的研究工作,有着不同的看法㊂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在地壳表层的表现,其动力学过程和机制比较复杂,最初由赵亚曾(1929年)提出到现今有关成因争议颇多㊂20世纪80~90年代主要观点为裂谷成因[1-3],随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学说的兴起,提出其为 地幔柱 成因[4-6]㊂这些成因观点都基于岩石学㊁岩石化学上证据,并没有一种非此即彼的依据来说明,而且对其形成过程是否有 地幔柱 作用也有分歧[7]㊂目前大家所接受的成因观点认为是 地幔柱 ,因为目前主导的板块构造地质学无法对板内大规模溢流玄武岩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必然让地质学者去探求其真相㊂但是对于 地幔柱 是否真实存在的依据,目前只是仅仅停留在岩石学㊁岩石化学层面上,少量的地球物理数据也未能说明问题之所在㊂为此,按照本文中所引用的 对冲聚合 理论来思考,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是因为处在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分布地区的地球另一端 撞击点 发生行星撞击事件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而造成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㊂该理论的提出为地球物理学家㊁天体物理学家㊁矿床学家研究天体上的岩浆活动(据N A S A报道美国航天宇航局发现土卫6上的强烈岩浆活动)㊁天体之间的碰撞活动以及地球上的板内C F B等提出了新的思路㊂文中对 对冲聚合 理论进行多方面的引证和说明,旨在结合 对冲聚合 理论来探讨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以及机制,也为探讨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为地球上发生在板内的火山岩浆活动和全球热点地区以及小行星撞击事件㊁生物灭绝事件等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8]㊂1㊀峨眉山玄武岩的地质背景峨眉山玄武岩最早由赵亚曾1929年命名,用来泛指分布于扬子地台滇㊁川㊁黔三省的二叠系玄武岩组,其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及西缘,主要由玄武岩和收稿日期:2014-01-23作者简介:刘陈明(1984-),男,硕士,研究方向:矿床学㊁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㊂E-m a i l:105578731@q q.c o m引文格式:刘陈明,杨德敏,马绍春.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J].矿产与地质,2015,29(5):585-590.相伴生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组成,主要形成于晚二叠系㊂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范围,主要有西南和西北边以大的断裂与西南三江构造带相连,西南为红河断裂;西北为小金河―龙门山大断裂,面积为2.5ˑ105k m2,体积为0.3ˑ106~0.6ˑ106k m3[9]㊂峨眉山玄武岩的下伏岩石均为茅口组,上为上二叠统到上三叠统㊁侏罗系所覆盖㊂上扬子区峨眉山玄武岩通常分成西㊁中㊁东三大岩区[8]㊂自西到东玄武岩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岩浆作用也有自西往东逐渐减弱的特点,东区岩性单一,主要为高钛玄武岩,而西区岩性较复杂,下部为低钛玄武岩,在岩层上部有高钛玄武岩和中酸性岩浆[5]㊂认为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喷发在晚二叠纪,时限在259~257M a之间[10],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喷发前后时间可能为1~2M a)巨量喷发的特点[11-13],根据野外地质研究显示,峨眉山玄武岩直接覆盖于早二叠世茅口组岩之上,并被下三叠统覆盖,它的喷发时代应该处在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之间,然而,对于峨眉山玄武岩的准确喷发时段尚有争论㊂2㊀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峨眉山玄武岩组厚度多达千米,可分为4个旋回,最上部多为含气孔状熔岩㊁凝灰质沉积岩和火山角砾岩,总体上以巨厚堆积的玄武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有橄榄拉斑玄武岩㊁玄武岩㊁碱性玄武岩㊁斜斑中长玄武岩和安粗玄武岩,总体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和偏碱性高原玄武岩系列,并且喷发特征明显,广泛发育集块岩㊁角砾岩㊁凝灰岩等[14]㊂据卢记仁(2009)[15]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主要为弱碱性玄武岩㊁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平均成分属于弱碱性玄武岩,F e和T i含量高,M g含量低,自西向东表现为F e㊁T i㊁K㊁P等高含量,M g㊁C a含量低㊂张昭崇等(2002)[16]在丽江发现两处苦橄岩,呈现夹层状产出于峨眉山玄武岩系底部,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含M g高(M g O含量16%~20%),轻稀土表现为富集但变化大((C e/Y b)N=4~25)㊂苦橄岩和共生玄武岩具有相同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为轻稀土元素富集㊁H F S E元素亏损㊁同位素成分变化范围窄,并认为玄武岩与苦橄岩两者为同源岩浆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地幔㊂峨眉山玄武岩的总平均成分与世界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平均成分接近,属弱碱性玄武岩;富不相容元素,主要为L R E 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依据其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认为其大地构造环境判别为大陆板内玄武岩㊂3㊀ 对冲聚合 理论对冲聚合 理论,最早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马克㊃博斯劳(M a r k.B o s l o u g h)所提出㊂该理论的提出,对于天体物理学㊁碰撞物理学㊁古生物学家研究地球历史中所遭遇的碰撞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全球物种灭绝事件,也为研究外太空天体上发生的火山岩浆活动提出了新的思路㊂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研究球体 对冲聚合 效应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并且有关与球体高速碰撞的实验数据也很稀少㊂但是,即使是少数的有关球体的高速碰撞试验数据也同样表明这样一个理论事实,即在球体高速碰撞中,被撞一方,在短暂激烈撞击时间内,会有大量能量通过冲击波传导在撞击点的 对冲点或者对冲部位 重新聚合造成破坏,该 对冲点 的位置是撞击点穿过球体中心在球体表面的对应点,这就是马克.博斯劳所提出这一理论的精髓㊂M a r k.B o s l o u g h是专门从事小行星防御研究的碰撞天体物理学家㊂历史上的一些撞击事件和恐龙的灭绝给博斯劳一个很大的启发,他认为,行星撞击地球一端时,在与撞击点相对的地球另一端出现了巨大的能量集中,其强大的冲击力导致了火山喷发㊂博斯劳通过实验模型和计算机模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 对冲聚合 理论的设想;他在实验室用一个较小的钢球以高速正面撞击一个体积较钢球大很多的玻璃球,以验证在撞击点的对应点 对冲点 是否会出现破坏性的裂痕㊂该实验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在钢球高速撞击玻璃球时,除了在撞击点撞击瞬间出现明显指向球心柱状㊁簇状裂痕和玻璃碎屑飞溅以外,在玻璃球撞击点的 对冲点 也出现了明显的指向玻璃球体中心的一定深度簇状裂痕,仿佛在撞击同时有另外一钢球从相反相对方向撞击所形成的痕迹,这显然验证了 对冲聚合 所设想的事实是存在的(该试验没有收集到有关数据,笔者只看过实验过程视频)㊂博斯劳认为某些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和大型火山喷发是同一时期发生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㊂他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圣地亚哥国家实验室超级计算机 红色风暴 再次进行实验,模拟小行星撞击地球(图1,该图是按照实验模拟碰撞时间从开始到结束顺序截图),又一次的实验结果还是支持博斯劳的理论㊂碰撞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导致撞击点在地球上对应的 对冲点 一端发生猛烈的火山喷发㊂碰撞发生后,冲击波会以每小时大约1.2万公里的速度穿越地球,1.5小时后,在 对冲点 重新聚合,由于撞击的巨大能量部分在 对冲点 重新聚68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合,导致在 对冲点 足以引起火山喷发㊁地震㊂科学家已经证实,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境内的大火山与物种大灭绝出现在同一时期㊂火山喷发后,火山岩覆盖了西伯利亚方圆1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㊂按照 对冲聚合 理论,西伯利亚火山喷发是地球另一端遭受剧烈撞击的结果,它的大致对冲点应该位于南半球的某个地点㊂与此同时,博斯劳刚刚做出对冲点是在南半球的推断时,正在那里考察的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化学家露安㊃贝克①也同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南半球的某个地区的确遭受过严重的星体撞击㊂遗憾的是,马克㊃博斯劳所做的实验笔者没有收集到有关的论文和数据㊂(文中关于马克.博斯劳所做的研究,读者可浏览h t t p ://w w w.s a n d i a .go v 网站有关内容以及在视频网站搜索其实验视频资料)㊂图1㊀计算机模拟行星撞击地球实验结果图版(按撞击时间先后顺序,据M a r k .B o s l o u gh )F i g .1㊀T h e c h a r t 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c o m pu t e r s i m u l a t i o no f a s t e r o i d s t r i k e s o n t h e e a r t h (i no r d e r o f t h e i m pa c t t i m e )785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陈明等: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①据2004年5月14日,英国‘独立报“报道被新浪科学探索转载㊀㊀陈千一等(2009)[17]有关球体高速撞击实验也证实了博斯劳的理论,其中在做关于高速球体撞击石英玻璃的实验中,发现撞击后除了在玻璃板的正面撞击点出现撞击坑和破碎裂纹以外,在玻璃板撞击点的背面相对应撞击点的位置也同样发现了层裂或者挤凿型破坏(图2),说明在撞击瞬间能量在撞击点释放并且造成破坏,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介质传导在撞击点对应点 对冲点 重新聚合;如果撞击点能量损失小,介质的能量传导性较好,在对冲点重新聚合的能量也较大,会造成相当的破坏,碰撞的能量或者破坏性决定于撞击体所携带动量,并且成正比的关系㊂但是,对于像宇宙空间中的天体来说,其质量之大,速度之快,其撞击时的能量和破坏性更是难以定量描述,特别是对于宇宙空间的天体来说,撞击体和被撞击体都是具有极大的质量和运行速度的,其碰撞时的能量和破坏性以及对撞击的天体表面和内部的破坏性难以用数据说清楚,但是足以引起天体,如地球撞击点和对冲点浅层地壳强烈的地震㊁火山岩浆活动,甚至引起地球内部的扰动都有可能㊂图2㊀高速钢球撞击玻璃实验截面图(据陈千一等)F i g .2㊀T h e s e c t i o nv i e wo f t h eh i gh s p e e d s t e e l b a l l h i t t i n gg l a s s e x p e r i m e n t 但是,无论是马克㊃博斯劳还是陈千一的实验都很好的论证了 对冲聚合 理论的事实性,也说明该现象在大自然界可能具有的普遍性特征,比如将一块石头扔进一个湖泊,撞击瞬间能量就以波浪的形式以撞击点为中心成圆环状传播,假设湖泊足够大,大到从高空看去类似一个球面,那么设想下,在一定时间后撞击形成的波浪必然会在撞击点穿过球体中心的对应点重新集合再次引起水体激烈震荡㊂也说明若将对冲聚合 效应延伸到天体,延伸到行星之间的撞击活动,延伸到历史上地球曾经经历过的行星撞击活动,那么一次剧烈的行星撞击地球的碰撞,除了在撞击点留下明显的撞击痕迹和足以引起的地震㊁火山活动外,同时在 对冲点 的这种巨大的能量聚合也足以引起剧烈的地震,特别是火山活动,因而一次撞击可能带来两次剧烈的破坏活动,撞击所带来的这种能量聚集足以造成一定深度的岩石圈层的强烈压裂㊁层裂,形成一定深度的断裂破碎带,这为深层的炙热流体 岩浆猛烈上升提供了通道或者薄弱地带㊂硬度大的刚性岩石圈层包裹之下是软流圈,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层有明显低速体(地震波资料),这可能是地壳深部或者发育于上地幔的岩浆,在岩石圈层封闭下,当地壳表层遭受剧烈行星撞击事件时,受到撞击传导影响,处于软流圈相对封闭环境下的岩浆流体必然受到巨大的挤压应力表现出更强烈的 对冲聚合 效应,在对冲点有巨大的冲破上升的趋势,若此时地壳岩石圈层无法阻挡,就会形成剧烈的火山㊁岩浆活动㊂这也许为解释所谓板内 热点 或者板内火山活动的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研究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和小行星撞击事件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全球灭绝事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㊂4㊀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探讨峨眉山玄武岩自从被人们发现至今都是研究㊁讨论的焦点,其原因是关于在对来自地球深部的岩浆活动,其动力学机制以及诱因有着诸多的疑问㊂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动力学作用在地表的反应,对于它的研究和探讨必将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圈层活动,因其复杂性,对其成因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1)裂谷成因主要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以张云湘等(1988)㊁从柏林(1988)㊁熊舜华等(1994)㊁H u a n g e t a l (1992)㊁C o u r t i l l o t e t a l (1999)㊁T h o m p-s o n e t a l (2001)为主[1-3;18-20],提出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形成,是由攀西裂谷形成㊂在区域构造上他们认为攀西裂谷的形成同古特提斯洋向上扬子板块的俯冲有关,并与巴颜喀拉边缘海的张开和闭合同步发展,成为主动大陆边缘沟㊁弧㊁盆㊁谷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㊂对于该成因解释,何斌等(2003,2006)就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和裂谷的展布不一致以及裂谷形成时间与喷发时间不一致提出了质疑[21,9]㊂(2)地幔柱成因主要发展于现今,C h u n g an d J a h n (1995)㊁徐义刚等(2001)㊁宋谢炎等(2001)㊁X i a oe t a l (2003)[4-6;22]经过研究提出峨眉山玄武岩为地幔柱成因否定了裂谷成因,并且被很多人所接受㊂其主要证据:①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不是呈现为裂谷成因的线状展布,而是近似圆状;②从岩石学㊁沉积学角度得出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之前,地壳有明显的抬升㊁隆起,超过岩石圈引张形成攀西裂谷的规模㊂但88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是张昭崇等(2001)[16]对在峨眉山玄武岩形成过程有没有地幔柱作用提出质疑㊂在 对冲聚合 理论影响下,笔者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可能并非为大家所接受的 地幔柱 成因,也没有见到因为峨眉山地区曾经发生小行星撞击而引起火山岩浆活动的报道,而可能是处在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分布区的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而引起的 对冲聚合 效应,导致该区(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造成地震㊁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这可能就是峨眉山玄武岩其主喷发期的直接诱因㊂5㊀ 对冲聚合 效应下的 地幔柱 探讨地球上其它已知热点的成因以及 地幔柱 的真正含义,在 对冲聚合 理论的影响下,应该给予重新思考㊂现代地球物理的资料,特别是地震波速测定,不少地区在上地幔100k m左右的深度及中下地壳的深度存在有地震波速下降的低速带(l o w v e l o c i t y z o n e,简称L V Z),这些低速带多数被解释为在固态岩石中存在有液态物质,导致地震波速明显下降,这些液态物质就是初始熔融的岩浆物质㊂说明这些炙热流体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但是为什么大都没有发育成为具有头部㊁尾部的 地幔柱 ?没有在地表形成C F B或热点?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㊂很明显,要让形成于地幔或深部地壳的炙热流体上侵冲破岩石圈大量溢流,必须要有有利的 通道 ,在板块内部形成这种通道可能有两种情况:①小行星撞击下的 对冲聚合 效应可以形成一定深度的断裂㊁裂隙,还对流体起到扰动作用;②地幔化学物质不均一造成局部 热点 形成地幔柱,形成上升穹窿,发生重熔,地壳减薄进而衍生裂谷,构成通道㊂所以,形成C F B,不一定是 地幔柱 成因,并且很多 热点 地区,没有任何过热岩浆的岩石学证据㊂那些认为造成异常高温 热点 ,是因为地幔中化学成分的不均一,但是要知道地幔中物质是在不停的对流循环的,因而 热点 不可能固定,也不可能持续作用㊂笔者认为 地幔柱 可能不是早就存在既定的地质体,而是随着上覆岩石圈中薄弱地带(断裂带)上侵或冲破围岩的类似柱状或者蘑菇云或者放射状的上升热流体而已,当巨量溢流就形成了玄武岩㊂6㊀结论(1)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可能并非为大家所接受的 地幔柱 成因,也没有见到峨眉山地区曾经发生小行星碰撞的报道,而可能是处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的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而引起的 对冲聚合 效应,导致该区(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造成地震㊁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但是目前缺乏关于撞击点经历同期发生过强烈小行星撞击的有力证据,且现今峨眉山玄武岩区所对应的行星撞击点的实际位置也应该考虑板块漂移的影响,还需要结合古地理恢复来确定撞击点位置㊂(2) 对冲聚合 理论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但是对于其事实性和正确性,仍然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肯定,若其成立将为板块构造地质学提供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重新认识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小行星撞击㊁火山岩浆活动和物种灭绝之间的关系㊂(3)关于 地幔柱 的研究和讨论从未停止过,认为 地幔柱 可能不是早就存在既定的地质体,而是随着上覆岩石圈中薄弱地带(断裂带)上侵或冲破围岩的类似柱状或者蘑菇云或者放射状的上升热流体而已,当巨量岩浆溢流就形成了玄武岩㊂(4)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和板内火山㊁岩浆活动有关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对冲聚合 理论,为有关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想㊂参考文献:[1]㊀张云湘,骆耀南,杨崇喜.攀西裂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2]㊀从柏林.攀西古裂谷的形成和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3]㊀熊舜华,李建林.峨眉山区晚二叠世大陆裂谷边缘玄武岩的特征[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4(1):43-57.[4]㊀C HU N GSL,J a h nBM.P l u m e-l i t h o s p h e r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i n g e n e r-a t i o no ft h e E m e i s h a nf l o o db a s a l t sa tt h e P e r m i a n-T r i a s s i cb o u n d a r y[J].G e o l o g y,1995,23:889-892.[5]㊀徐义刚,钟孙霖.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地幔热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J].地球化学,2001,30(1):12-9. [6]㊀宋谢炎,侯增谦,等.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化学特征及时限[J].地质学报,2001,75(4):498-506.[7]㊀张昭崇,王福生,范蔚茗,等.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20(3):239-246.[8]㊀刘成英,朱日祥.讨论峨眉山玄武岩的地球动力学含义[J].地学前缘,2009,16(2):52-69.[9]㊀何斌,徐义刚,肖龙,等.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6,52(1):30-37.[10]㊀Z h o u M e i f u,M a l p a sJ,S o n g X Y,e ta l.At e m p o r a l l i n kb e-t w e e n t h e E m e i s h a n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 v i n c e(S W C h i n a)a n d t h e985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陈明等: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e n d-G u a d a l u p i n am a s s e x t i n c t i o n[J].E a r t h 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n e c eL e t t e r s,2002,196(3/4):113-122.[11]㊀H u a n g K N,O p d y k eN D.M a g n e t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o na n 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s e c t i o ni n w e s t e r n 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C h i n a[J].E a r t h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 e n c eL e t t e r s,1998,163(1/4):1-14.[12]㊀G u oF,F a n W M,W a n g YJ.W h e nd i d t h eE m e i s h a nm a n t l ep l u m ea c t i v i t y s t a r t?G e o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a n d g e o c h e m i c a le v i-d e n c e f r o m u l t r a m a f i c-m a f i cd i k e s i ns o u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a[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G e o l o g y R e v i e w,2004,46:226-234.[13]㊀H eB,X u Y G,H u a n g X L,e ta l.A g ea n dd u r a t i o no f t h eE m e i s h a n f l o o d v o l c a n i s m,S W C h i n a:G e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S H R I M P z i r c o nU-P b d a t i n g o f s i l i c i c i g n i m b r i t e s,p o s t-v o l c a n i cX u a n w e i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l a y t u f f a t t h eC h a o t i a ns e c t i o n[J].E a r t h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 n e c eL e t t e r,2007,255(3/4):306-323.[14]㊀秦德先,张学书,等.金平 黑水河裂谷演化及基性岩浆成矿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15]㊀卢记仁.峨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J].地球学报,1996,17(4):424-438.[16]㊀张昭崇,王福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发现二叠纪苦质熔岩[J].地质论评,2002,48(4):448-454.[17]㊀陈千一,刘凯欣,刘伟东,等.熔融石英玻璃超高速撞击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26(增刊):5-8. [18]㊀H u a n g K N,O p d y k eN D,P e n g X,e ta l.P a l e o m a g n e t i cr e-s u l t s f o r mt h e u p p e rP e r m i a no f t h e e a s t e r nQ i a n g t a n g t e r r a n eo fT i b e t a n d t h e i r t e c t o n i c i m p l i c a t i o n s[J].E a r t h a n dP l a n e t a-r y S c i e n c eL e t t e r s,1992,111:1-10.[19]㊀C o u r t i l l o tV.E v o l u t i o n a r y C a t a s t r o p h e s:T h eS c i e n c e so fM a s sE x t i n c t i o n s[M].C a m b r i g e:C a m b r i g e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99.[20]㊀T h o m p s o nG M,A l i JR,S o n g X Y,e t a l.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s,S W C h i n a:R e a p p r a i s a l o f t h e f o r m a t i o ns t y p ea r e as t r a t i g r a-p h y a n d ad i s c u s s i o no f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s a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v i n c e[J].J o u r n a l o f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2001,158(4):593-599.[21]㊀何斌,徐义刚,肖龙,等.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J].地质学报,2003,77(2): 194-201.[22]㊀X i a oL,X uYG,C h u a n g SL,e t a l.C h e m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c o r r e-l a t i o no f u p p e r P e r m i a n l a v a s u c c e s s i o n f o r m 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C h i n a:E x t e n e o f E m e i s h a n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 v i n c e[J].I n t e r n a-t i o n a lG e o l o g y R e v i e w,2003,45:753-766.N e w i d e a s o n t h e g e n e s i s o f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t h e e f f e c t o f 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 c a u s e db y t h e c o l l i s i o no f c e l e s t i a l o b j e c t sL I U C h e n-m i n g,Y A N G D e-m i n,MAS h a o-c h u n(Y u n n a n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K u n m i n g650093)A b s t r a c t: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i s t h e o n l y k i n d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f l o o db a s a l t(C F B)i nC h i n aw h i c h i s a c c r e d i t e db y d o m e s t i c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a t p r e s e n t.T h e g e n e s i s o f 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i s b r o a d l y i n t e r p r e t e d a n dm o s t o f t h e e x p l a n a t i o n s s u p p o r t t h e t h e o r y o f m a n t l e p l u m e .H o w e v e r,t h e e x i s t i n g e x p l a n a t i o n s a r e a l l b a s e d o n l y o n t h e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y e tw i t h o u t c o n v i n c i n g e v i d e n c e s.T h i s p a p e r u s e d t h e r e l a t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s a n d d a t a t o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e f a c t u a l i t y a n du n i v e r s a l i t y o f t h e"c o l l i s i o na n dc o a l e s c e n c e"t h e o r y,a n d i tb e l i e v e d t h a t v i o l e n t p l a n e t a r y c o l l i s i o nw h i c ho c c u r r e do n t h e o t h e r s i d e o f t h e e a r t h(t h e i m p a c t p o i n t)c a u s e d t h e"c o l l i-s i o na n dc o a l e s c e n c e"e f f e c t.I nt h ec o l l i s i o n p o i n th u g ei m p a c te n e r g y a g g r e g a t e sa f r e s h,w h i c ha r o u s e s e a r t h q u a k e s,v o l c a n i c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o v e r f l o w e dm a s s i v e l a v a.T h e i m p a c t p o i n t a n d t h e c o l l i s i o n p o i n t a r e l o-c a t e da t t h e e a c he n do f t h e a x i sw h i c h p a s s t h r o u g h t h e g e o c e n t e r,a n d t h e i m p a c t a n d l a r g e-s c a l em a g m a t i c a c t i v i t y o c c u r a l m o s t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T h e a u t h o r b e l i e v e d t h a t t h e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sm a y n o t b eo f"m a n t l e p l u m e"g e n e s i s.I n s t e a d o f b e i n g c a u s e d b y t h e d o m e r i s i n g o r c r u s t t h i n n i n g o r r i f t v a l l e y sw h i c h r e s u l t f r o m t h e p l u m eh e a de f f e c t o f t h e"m a n t l e p l u m e",t h eo v e r f l o wf o r m e db y m a g m ae s c a p e d f r o mt h e l i t h o s p h e r e m a y b e t h e e f f u s i o no f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f l u i dd i s t u r b e db y e x t r a n e o u s i n c i d e n t s,s u c h a s a r i s i n g c h a n n e l c r e a t e d b y"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e f f e c t o na c c o u n t o f a v i o l e n t a s t e r o i d i m p a c t o n t h eo t h e r s i d eo f e a r t h i n t h e p e r i o do f P e r m i a n/T r i a s s i c.M o r e o v e r,t h i s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d t h ed y n a m i cm e c h a n i s m s o f t h e"m a n t l e p l u m e"a n d t h e d i s t r ib u t i o no f t h e h o t s p o t s o n t h e e a r t h s u r f ac e a sw e l l a s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w i t h t h e a s t e r o id i m p a c t e-ve n t s a n d t h e g l o b a lm a s s e x t i n c t i o ne v e n t s.K e y W o r d s: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m a n t l e p l u m e,h o t s p o t,c o n t i n e n t a l f l o o db a s a l t 09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与中_晚二叠世之交生物大灭绝
354
中
国
科
学
基
金
2009 年
和 四川 有一 些剖 面二 者是 整合接 触 ∀ 在 某些 剖 面如 贵州织 金 熊家场 剖面 上玄 武岩 喷发 的 间歇期 也保 存 了相应 的 茅 口组 含 生物 化 石 的 海相 灰 岩 夹 层 , 这 在 世 界上 是 独一 无 二 的 , 也 为研 究 火 山 活 动 和海 相 生 物灭 绝 的关 系提 供 了绝佳 的研究 材料 ∀ 本 研究 组对 四川 贵州 云 南 及 广 西 2 多条 剖 0 面进行 了大量 的 牙形 石 生 物地 层 工 作 , 并 在 其 中 的 ∃ 条取 得 了 牙 形 石 材 料 并 建 立 了 牙 形 石 化 石 带 ∀ 这些 剖面 既包 括 峨 眉 山玄 武 岩 分 布 区 的 , 也包 括 玄 武岩周 边地 区 的 , 涉及 到不 同 的沉 积 相类 型 , 所划 分 的牙形 石 带 为 区域 地 层 对 比提 供 了 精 确 的 时 间 尺 度 ∀研 究 结果表 明 :川 北 地 区 由于 受 海 退 的影 响 中 二叠 世碳 酸 盐 岩 地 层 结 束 沉 积 较 早 , 发 生 在 J in o
楚 , 长期难 以解 决 ∀
enc ∀报 道 了 一 项 由英 国利 兹 大 学 和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武 汉 ) 为 主合 作完 成 的研 究 成 果 # , 首次 报 道 了 峨 ! 眉 山玄 武 岩火 山 喷 发 生物 灭 绝 同时 发 生 , 并 紧 接 着 伴 随 有碳 同位 素 负偏 , 提 供 了 目前为 止 火 山活 动
分 和进 行 大规 模 的 区域 对 比; (2 ) 寻 找 到火 山喷 发 和生物灭 绝 同时 发 生 的 直 接 证 据 ;(3 证 实 火 山 活 )
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
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峨眉山玄武岩是一种类似于玄武岩的火山岩,由于其含有较多的高倍体变异体和埋晶龙虫石,具有较高的矿物学研究价值。
之前的研究认为,峨眉山玄武岩是由于岩浆上升、地球内部物质交换、地幔柱等地质作用所致的,这些成因意见并不一致。
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和天体撞击和对冲聚合有关。
天体撞击是指两个天体相互碰撞的过程,这种现象在宇宙中极为普遍,而且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力。
例如,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地球曾多次受到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撞击,这些撞击造成了地球表面的巨大变化,影响了地球上的地质、气象、生物等方面。
而对冲聚合则是指两个板块相互碰撞,使其中的一个板块被挤压成了更小的面积。
这种过程通常会在大洋发散区域的边界处发生,因为大洋发散中心产生的岩浆会逐渐向两边扩散,使得地球板块不断运动。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就会出现对冲聚合的现象。
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可以被解释为天体撞击和对冲聚合的联合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天体以极高的速度撞击,使得地球表面遭受了相当大的破坏。
这种破坏过程中,地表的岩石被炸成了碎片,并且飞向空中。
在空中,这些碎片不断地撞击、摩擦,最终粘在一起,形成了岩石堆积体。
而这些堆积体,又被对冲聚合的板块挤压、折叠,形成了最终的峨眉山玄武岩。
这种新思考不仅能够解释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和性质,而且对于其他岩石类别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研究岩石形成过程中的天体撞击和对冲聚合效应,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岩石学领域的发展。
针对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的研究,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对该成因新思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1. 岩石矿物分类峨眉山玄武岩的矿物组成比较复杂,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辉石、黑云母、绿帘石、透辉石和埋晶龙虫石。
其中,透辉石和埋晶龙虫石是峨眉山玄武岩的特征矿物。
这些矿物的分布状态、形成温度、压力等条件反映了峨眉山岩浆的成因及岩石变质的过程。
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三种成矿流体
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三种成矿流体李厚民(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有3个原生矿化期次。
第一期次表现为自然铜及少量硅孔雀石与石英、沸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榍石、铁阳起石等共生,产于玄武岩的气孔中;第二期次表现为自然铜与石英、方解石一起呈网脉状穿插于玄武岩中沥青的裂纹中,或自然铜与沸石一起穿插于含碳沉积岩中炭质的裂纹中,或自然铜与沥青、石英呈浸染状共生;第三期次表现为自然铜与石英一起呈细脉状穿插于石英绿帘石化玄武岩中,没有共生的有机质,有时有方解石脉。
3个期次的成矿流体各不相同,有盆地卤水、大气降水和有机流体三种不同来源的流体参与了不同期次的成矿作用。
1 第一期次成矿流体第一成矿期石英中原生气液包裹体(图1a)均由气、液两相组成,无子矿物,气液比低(5%~10%),气相为甲烷,液相为水,均一温度较低,主要为110~160 ,盐度较高,主要为15%~23%N a C l(图2中I)。
该期石英的 18O V S MO W 为19 8 ~19 9 ,均高于火成岩而低于海相碳酸盐;其包裹体水的 D V S MO W 为 69 ~ 84 ,包裹体水的 18O V S MO W 为5 09 ~5 19 ,处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过渡部位。
这些表明该成矿期次的成矿流体为盆地卤水。
图1 玄武岩铜矿石英中各种流体包裹体219增刊矿 物 学 报图2 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温度 盐度关系图2 第二期次成矿流体第二期次成矿流体的类型比较复杂,既有高盐度的盆地卤水,又有以古石油为代表的有机流体。
第二成矿期石英中原生气液包裹体与第一期次类似,均由气、液两相组成,无子矿物,气液比低(5%~10%),气相为甲烷,液相为水,均一温度80~270 ,盐度7%~10%N a C l(图2中!)。
该期石英 18O V S MO W 为15 7 ~17 4 ,均高于火成岩而低于海相碳酸盐;其包裹体水的 D V S M O W 为 75 ~ 85 ,包裹体水的 18O V S MO W 为2 18 ~3 88 ,处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过渡部位,表明这种流体可能是与玄武岩发生了水岩交换的盆地卤水,但与第一期次石英包裹体相比更靠近大气降水区。
峨眉火成岩省成矿效应初探(张成江,刘家铎,刘显凡,阳正熙,李佑国等,《矿物岩石》2004.1)
2. 1 岩相及主要岩石类型 峨眉火成岩省由喷出相、浅成- 超浅成侵入相和
深成侵入相构成, 岩石类型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 其次有碱性岩类和酸性岩类, 构成较完整的岩浆演 化系列。 21111 喷出相 峨眉山玄武岩是峨眉火成岩省的 主体。除熔岩外, 在火山喷发的早晚期和间歇期形 成了厚度较小但分布面积更广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 碎屑- 沉积岩组合。 21112 侵入相 ¹ 深成侵入相: 深成侵入相主要 分布于攀西地区, 构成近南北向分布的岩浆岩带, 典 型岩体有攀枝花、红格、新街、白马、太和等。该类岩 体多呈大型岩基产出, 火成层状构造清楚, 演化韵律 明显。总体上, 下部以橄榄岩相和辉石岩相为主, 上 部以辉长岩相为主。该类岩体常与玄武岩和较晚期 的正长岩相伴产出, 构成玄武岩- 层 状岩体- 正长岩 / 三位一体0的独特地质现象。 º 浅成侵入相: 与深 成侵入相相比, 浅成侵入相呈岩株、岩墙、岩床、岩脉 或岩枝产出, 且多成群分布。岩体层状构造和演化 韵律不明显。岩石类型主要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 - 辉绿岩及煌斑岩等。 2. 2 不同岩相成矿专属性
= 摘 要> 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 最大的一 次构造- 岩 浆热事件 , 峨 眉火成 岩 省也是一个大的成矿省, 对该 区的成 矿起着 非常重 要的控 制作用, 除形 成著 名的 F e-T -i V ( PG E) 等亲地幔元素的岩浆- 热液矿床外, 更重要 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 造成 大 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 对地壳成矿流体 的形成、循 环、演 化起了重要 的促进作 用, 形 成 遍布扬子地台西南缘及邻区的 Au, Ag, Pb, Zn, Hg, T e, Sb, Se 等热液- 热 液改造 型矿床。 不 同岩相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 由 于不同 的构造 背景对 不同岩 区玄武 岩的形成 演化 和地 质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影响, 成矿总体显示出明显的分带性。
川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储层评价3
孔的存在 , 使其孔隙度大为增加 。据国外对玄武岩 储层研究表明 , 气孔与孔隙度有明显的关系 , 气孔 含量 < 8% , 孔隙度 < 518% ; 气孔含量 15% , 孔 隙度 7104% ; 气孔含量 40% , 孔隙度为 13132%。 据岩芯分析 , 由于气孔大部分被充填死 , 因此气孔 与孔隙的关系不大 , 但还是可以反映出其孔隙度较 致密玄武岩大 。在裂缝方面 , 杏仁状玄武岩相对致 密玄武岩来说不很发育 , 因此孔隙多为死孔隙 , 但 一旦有裂缝连通 , 将形成极好的储集空间 (表 1) 。 31113 角砾岩类
113 火山沉积岩 它是火 山 碎 屑 岩 和 正 常 沉 积 岩 间 的 过 渡 类
型 [ 3, 4 ] , 火山碎屑物质一般 > 50% , 其它为正常沉 积物质 , 经压实和胶结作用成岩 。包括沉凝灰岩 、 沉火山角砾岩 、凝灰质石灰岩 。 (在川西南对储集 空间贡献意义不大此文略作述及 )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9卷 第 1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地 质 勘 探
根据其杏仁 、气孔的多少可分为致密玄武岩和 气孔 、杏 仁状玄武 岩 (图 4 - 3, 图 4 - 4) 。据岩
·18·
图 3 周公 2井单旋回玄武岩段岩相特征图
芯观察裂缝主要集中在致密玄武岩段 , 大部分井段 的致密玄武岩由于网络状裂缝的切割作用而碎成 10cm ~20cm 大小的碎块 , 碎块大都是沿擦痕面和 节理面破碎 (图 4 - 6) 。这些网络缝的存在 , 为油 气运移提供了极好的渗滤通道 。气孔 、杏仁状玄武 岩在储集条件方面与致密玄武岩大不相同 , 由于气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何冰辉;刘瀚;李雷【摘要】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Guadalupian and 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s should result from volcanic activity in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ELIP), discussing some key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future research.%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和古-中生代之交生物灭绝)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虽然对导致生物大规模灭绝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的火山活动及其引起的环境效应是瓜德鲁普世末(end-Guadalupian)生物灭绝事件的主要原因(基于时间上的吻合性),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ELIP的火山作用延续到P-T边界处,与古-中生代之交生物灭绝可能存在着成因联系。
文章主要叙述了现阶段关于ELIP与生物灭绝事件的一些关键性重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5页(P553-557)【关键词】ELIP;玄武岩;二叠纪;生物灭绝【作者】何冰辉;刘瀚;李雷【作者单位】阿里地区国土资源局,西藏阿里地区 859000;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局,石家庄 050051;阿里地区国土资源局,西藏阿里地区 85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2大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LIP)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火山被动陆缘、大洋高原、海岭、海山群和洋盆溢流玄武岩[1]。
最新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精品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峨眉山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学等地学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探究的,欢迎阅读参考。
1、引言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遗留下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十分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1].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在1996年被列入自然与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2].它保存着超过4亿年的沉积记录,记录超过8亿年的地质历史,又受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因此不仅有震旦-寒武系界限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的地质剖面景观,又有峨眉断块山、五显岗、河流深切峡谷等多样的现代地貌景观。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完成的1∶20万填图初步揭示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3],这期间对峨眉山及邻区典型地层剖面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古环境方面的研究[4~7].在峨眉山自然(地质)遗产方面,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2,8],这些研究一方面未对峨眉山地质遗迹资源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另一方面并没有有机地将地质遗迹与峨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整体研究分析,探讨地质遗迹研究的科学意义。
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考察,分析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整体评价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并简要分析地质遗迹研究在地学方面的科学意义。
2、峨眉山区域地质背景峨眉山地处扬子板块西缘,按大地构造属性划分,归属为上扬子陆块川中前陆盆地,为典型的断块山[9].以北东走向的峨眉山断层、北西走向的丰都庙断层为界,将峨眉山地区分为3个一级断块,西侧为峨眉山断块,南东侧为二峨山断块,东侧为峨眉平原断块。
峨眉山断块整体是一个大背斜---峨眉山背斜,轴向走向近南北,核部在张沟-洪椿坪一带,出露震旦系地层及晋宁期花岗岩。
峨眉山背斜受到后期的改造,形成三侧由断层围限的钝锥形断块山,北侧以左旋走滑断层麻坝子-万年寺-大峨山断层为界,南侧以右旋走滑-峨眉山断层为界,东侧以报国寺-伏虎寺逆冲断层系列为界。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
文章编号:1671-1505(2003)01-0017-12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X陈文一1,2 刘家仁1 王中刚3 郑启钤11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贵阳5500042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4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摘要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从动态的角度可以分为茅口期晚期和龙潭期(吴家坪期),龙潭期又可分为三个喷发旋回,对应于四个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体现了东吴运动在造成贵州地区地壳抬升、下沉和接受最大海侵之后,又上升、拉张、沉陷带发生地裂(又称峨眉地裂)以及地幔物质喷溢等地质活动,具间歇性和多旋回性的特点。
本文从研究海陆变迁入手,揭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沉积作用的内在联系,进而探讨其与金、锑等矿产的成因联系,提出该期各相区与成矿区的形成模式。
通过对贵州峨眉山玄武岩不同喷发期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可以看出,茅口期晚期和龙潭期早期海域的沉积韵律和相带展布格局与玄武岩喷发的间歇性和多旋回性特征完全一致。
玄武岩的喷发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玄武岩喷发的间歇期又为沉积矿产的富集提供了机遇。
这种岩浆期后气液以富硅和二氧化碳为特征的玄武岩,本身富含铁、锰、铜、铅、锌、锑、砷、汞、金、银、氟、磷以及一些稀散和放射性元素等成矿组分。
在喷发过程中,气液成分有一定变化,各阶段和离岩浆的远近距离不同以及喷发性质和环境差异,形成了火山气液矿床、火山沉积矿床和沉积矿床的不同成矿带。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峨眉山玄武岩 成矿规律 贵州第一作者简介 陈文一,研究员,男,1933年生,1954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岩相古地理等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P531 文献标识码 A1 前言我国西南川、滇、黔三省邻接地区二叠纪沉积岩(茅口灰岩)与上覆火山岩(峨眉山玄武岩)的界面部位蕴藏着众多矿产,包括金、锑、锰、硫铁矿等。
对于矿产,前人做过不少工作,但很少有人将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研究(聂爱国,谢宏,《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1)
文章编号:1001-1986(2003)01-0008-03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研究聂爱国,谢 宏 (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摘要:用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方法,对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浆提供了形成高砷煤和周围金属元素矿化的物质来源。
关 键 词:高砷煤;成因;峨眉山玄武岩浆;贵州中图分类号:P618164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砷是煤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一般认为煤中砷含量大于100mg/kg 即为高砷煤。
贵州省的高砷煤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量大面广,尤以黔西南为主;而东部地区尚未见高砷煤。
在高砷煤的开采、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而高砷煤的形成与贵州境内最为强烈、规模较大的一次喷溢岩浆活动)))晚二叠世东吴运动产生的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研究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的成因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2 地质概况[1]贵州高砷煤分布区,位于扬子克拉通的边缘,元古宙结晶基底上覆古生界至中)上三叠统的海相沉积和上三叠统的陆相沉积地层。
泥盆纪到三叠纪的浅海相碳酸盐广泛沉积在扬子克拉通边缘的台地上。
在晚三叠世,该区隆起并接受大面积的陆相沉积,其中包括煤及含煤地层。
在195~65Ma 的燕山期,区内岩石普遍经历褶皱及断裂运动。
地表岩石主要为三叠纪地层,二叠纪地层主要出露在背斜的核部,部分在三叠纪时即为地势较高的露头。
高砷煤主要产于贵州省的兴义、安龙、兴仁等县,位于滇、黔、桂微细浸染状金矿区。
高砷煤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的无烟煤。
区内地层主要为二叠系茅口组灰岩,龙潭组粘土岩、砂岩,夹有煤层及灰岩,长兴组燧石灰岩,大隆组硅质页岩和三叠系夜郎组细砂岩。
高砷煤附近有一些金矿床(点)。
部分金矿床中发现有透镜状的雄黄矿化,雄黄透镜体之间以细脉相连。
3 高砷煤与金矿的关系高砷煤产出具体位置主要受断裂构造系统控制,特别是与Au(金)、As(砷)、Hg (汞)、Sb(镉)矿化收稿日期:2002-03-10基金项目:教育部访问学者基金资助项目(教技厅函[2001]3号):贵州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黔教科2001016)作者简介:聂爱国(1963)),男,贵州省铜仁市人,贵州工业大学教授,硕士,从事地质教学和研究工作1向挤压来解释逆掩断层的形成机制,可作为福建省含煤区滑脱构造多种成因模式的一种补充。
川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与含煤建造
川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与含煤建造陈忠恕;吴玉东【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0(022)002【摘要】川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韵律性旋同明显,局部夹煤层,是攀西裂谷中岩浆喷溢形成的岩体,研究认为本区玄武岩是C23-1,以下含煤地层的"相变".均衡作用和"坍塌"效应引发地壳下沉,与玄武岩岩体密切相关,从而控制了不同时期聚煤基底地形;本区晚二叠世属潮坪聚煤环境,是在总的海侵背景条件下,由海侵、基底升降和聚煤速率共同作用来造就聚煤可容空间,本区正向的同沉积构造,即基底上升,能协调三者造就有利的聚煤可容空间;"古蔺--温水正向同沉积构造","筠连蒿坝正向同沉积构造"为潮坪聚煤奠定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成为聚煤中心.该区上二叠统煤层主要属高阶煤,推测与幔源物质集聚活动有关,受深部高温幔源物质热能传导作用的影响,储蓄热能成为高温异常区,是高阶煤形成的主要原因.【总页数】5页(P14-18)【作者】陈忠恕;吴玉东【作者单位】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四川,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5;P618.11【相关文献】1.六盘水煤田晚二叠世含煤性分析 [J], 伍远学;陆玉欢2.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对晚二叠世含煤建造的影响 [J], 李聪聪;孙顺新;张光超3.云南省永胜县大安煤矿晚二叠世玄武岩对含煤建造的影响 [J], 杨顺江;尹可照4.川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建造及玄武岩浆活动与裂谷发育阶段耦合 [J], 陈忠恕;刘旭;陈良浩5.论湘中晚二叠世含煤建造南北相区的差异及其成因 [J], 王文祥;王钟秀;易政危;张鹏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西地区织纳煤田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黔西地区织纳煤田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张金秋【摘要】结合岩石取样分析结果,讨论了黔西地区织纳煤田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岩体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30.98%~57.19%),主要属于基性火山熔岩,TAS分类图解显示以亚碱性系列为主,主要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Hf、Ti)和Th等,亏损Y,Ba、Sr含量有明显波动,MgO含量与Fe2O3含量、CaO/Al2O3含量比值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与Ni、Cr等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②岩体的源区可能为下地幔,形成于板内拉张构造环境,发生了磁铁矿、橄榄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在玄武岩形成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的混染作用,且源区混染作用对其影响大于地壳混染作用.【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下地幔;混染作用【作者】张金秋【作者单位】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峨眉山玄武岩最早由赵亚曾先生于1929年命名,是指出露于峨眉山晚二叠世早期的玄武岩,后期逐渐泛指分布于扬子地台滇、川、黔三省的二叠系玄武岩[1],主要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岩性以玄武岩及相伴生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为主,主要形成于晚二叠世。
由于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作用于地壳表层的产物,其动力学过程及形成机制相对复杂[2],因此自该概念提出至今,其成因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
基于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20世纪80—90年代学术界形成了以“裂谷成因”[1,3-4]为主的观点。
近年来,伴随新学说的兴起以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地幔柱成因”[5-7]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主流观点,但仍有部分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并基于相关试验数据提出了“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等关于峨眉山玄武岩成因的新观点[2]。
本研究以黔西地区织纳煤田峨眉山玄武岩为研究对象,从矿物学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对其成因进行探讨。
玄武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分类
玄武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分类研究意义:因为玄武质岩浆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并可产于多种构造环境中,所以研究玄武岩对于反演地幔物质成分、分析构造环境和地球的深部动力学均具有重大意义。
1、玄武质岩浆的形成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导致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因素:温度的升高;压力的降低;挥发组分的加入。
不同构造部位诱发源岩熔融因素的差异: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减压熔融俯冲带——下插板块升温,引起熔融俯冲带——下插板块脱水,引起上部地幔楔部分熔融—挥发组分的加入2、玄武岩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1)源区的物质成分—地幔成分的不均一性,如饱满型地幔、交代富集型地幔、亏损型地幔。
2)部分熔融程度—如拉斑玄武岩是地幔橄榄岩20-30%部分熔融的产物;碱性玄武岩是地幔橄榄岩<15%部分熔融的产物。
3)源区流体的成分—如CO2使岩浆中的碱度增加。
4)源区的部分熔融条件—P的影响最大,如低压下形成拉斑玄武岩,高压下形成碱性玄武岩。
3、玄武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1)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形成环境:拉张环境形成条件:低压高温,高度部分熔融(20- 30%)源区:亏损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主要是拉斑玄武岩。
化学成分特征是低LILE,同位素亏损。
MORB分为两种:正常MORB (N-type): 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上地幔;地幔柱型MORB (P-type):起源于比较富集的地幔柱或热点。
P-type MORB= N-type MORB + OIB sourceMORB的原始岩浆可能是苦橄岩经过Ol的结晶分异而成拉斑玄武岩。
2)大陆裂谷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碧玄岩、拉斑玄武岩形成环境:大陆内部拉张环境形成条件:减压为主,温度增加较小,部分熔融程度一般低于洋中脊源区:饱满型和交代富集型的地幔橄榄岩大陆裂谷岩浆作用:代表稳定的大陆开始发生裂解,是新的洋盆形成的前奏。
大陆裂谷岩浆作用的起因:有两种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主动模式:地幔柱或热点。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四川盆地的地热学响应
475
2010 年 2 月 第 55 卷 第 6 期
塔里木盆地海相地层中的镜状体人工热模拟实验结 果进一步表明, 镜状体成熟作用轨迹不同于镜质体. 镜状体反射率 RmO 在 RmO <1. 5%时, 其反射率比镜质体 反射率 Ro 低; 在 RmO >1.5%时, 其反射率比镜质体高. 结合天然剖面与热模拟系列样品研究成果, 发现 RmO 与 Ro 的相关性可划分为 3 个阶段:
图 2 主要研究井的 Ro 值深度分布 476
论文
层温度史. 因此, 古热流法反演中的变量是盆地热流 史和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
反演过程中采用的模型为平行化学反应模型 (EASY%Ro)[41]. 反演前先将反演井剖面按实际地层 和不整合分为若干构造层, 每一构造层内至多有两 个未知量: 剥蚀厚度(He)和剥蚀开始时的热流值(Qi). 然后, 从最上一个构造层开始, 自上而下逐层反演. 由于古热流模型采用分段线性模型, 现今热流和岩 石热导率、比热及密度都是已知的, 因此反演时间段 (ti)之前 ti−1 段内任意时刻(t)的热流(Q (t)) 为:
论文
2010 年 第 55 卷 第 6 期:474 ~ 482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四川盆地的地热学响应
朱传庆①②, 徐明①②, 袁玉松③, 赵永庆④, 单竞男①②, 何志国⑤, 田云涛①②, 胡圣标①
由于古热流法反演的过程中, 是对剥蚀量(He) 和热流(Q)两个变量进行拟合, 因此, 如果其中一个 变量可以较为精确的限定在一个范围内, 那么另外 一个变量的反演结果也相应的更为精确. 因此, 本文 的研究, 尽量通过相关的资料调研或者以其他手段 恢复出主要不整合面的剥蚀量, 然后在限制剥蚀量 (He)的条件下, 着重对热流(Q)的搜索.
试论峨眉山玄武岩的地球动力学含义
试论峨眉山玄武岩的地球动力学含义
刘成英;朱日祥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2009(16)2
【摘要】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是中国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地幔柱成因的大火成岩省.峨眉山玄武岩的主相喷发时间约为260 Ma,与二叠纪晚瓜德鲁普期生物灭绝事件的时间相当.地球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地幔柱活动不仅与超静磁带的产生和结束有密切联系,而且地幔柱活动可能引发生物大灭绝.文中讨论了前人对峨眉山玄武岩的来源、成因以及喷发与持续时间等重要研究进展,并基于新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探讨了峨眉山玄武岩与Kiaman负极性超静磁带 (KRS)和二叠纪晚瓜德鲁普期生物灭绝事件的联系以及相应的地球动力学含义.
【总页数】18页(P52-69)
【作者】刘成英;朱日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45
【相关文献】
1.重新认识西藏林周盆地基性岩石的地球动力学含义 [J], 贾黎黎;王青;朱弟成;陈越;吴兴源;刘盛遨;郑建平;赵天培
2.藏南地区中深源地震精确定深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含义 [J], 姜明明;周仕勇;佟啸鹏;梁晓峰;陈永顺
3.特提斯洋内的碰撞和裂谷作用及地球动力学含义 [J], Kazm.,VG;陶钧
4.青藏高原及邻区地幔对流应力场及地球动力学含义 [J], 熊熊;许厚泽;滕吉文;王继业
5.试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J], 李巨初;汪云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试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李巨初;汪云亮
【期刊名称】《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9(16)3
【摘要】本文讨论了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锶、钕同位素特征,并与不同构造环境火成岩进行了对比。
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显示了次大陆地幔富集的
特征和地幔部分熔融、分异结晶的成因特点,喷发在大陆边缘裂谷构造环境。
这一
结论与其他地质研究成果的一致性,说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提供基性岩浆
喷发构造环境的重要信息。
本文还提出了玄武岩浆喷发、裂谷作用可能的动力机制。
【总页数】7页(P81-87)
【关键词】玄武岩;喷发;构造;环境;微量元素
【作者】李巨初;汪云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45
【相关文献】
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西部苦橄岩及其共生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地幔柱头部熔融的证
据 [J], 张招崇;John J Mahoney;王福生;赵莉;艾羽;杨铁铮
2.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J], 黄开年
3.峨眉山玄武岩区两类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证据 [J], 张招
崇;王福生
4.新疆巴里坤塔格柳树沟组玄武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 [J], 屈翠侠;易鹏飞;杨兴科;李希
5.试论峨嵋山玄武岩喷发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J], 李巨初;汪云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结构体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Ⅲ)——既有风化指数评价
基于结构体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Ⅲ)——既有风化
指数评价
峨眉山上的玄武岩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石。
玄武岩的风化程度可以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影响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因此,对玄武岩的风化程度进行评价十分重要。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峨眉山玄武岩的组成和风化程度的分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基于结构体的风化指数评价方法。
结构体是指岩石中最小的结构单元。
峨眉山玄武岩的结构体是含有较高铁、镁、钙、钠等元素的辉石、橄榄石、斜长石、磁铁矿等矿物组成的微细结构。
通过对结构体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风化程度评价。
我们可以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手段来对结构体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岩石中结构体的数量、大小、形态、矿物组成等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风化程度。
在进行风化指数评价时,可以根据结构体的数量、大小和矿物组成等参数,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然后将这些权重相加,得到一个综合的风化指数评价。
例如,我们假设在一个玄武岩样品中,结构体数量较多、大小较小,并以磁铁矿为主,那么我们可以赋予结构体数量50%的权重,结构体大小40%的权重,结构体矿物组成10%的权
重。
然后将这些权重相加,得到一个综合的风化指数评价。
如果这个评价值比较低,就表明玄武岩的风化程度较轻。
结构体的风化指数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玄武岩的风化程度。
通过多次分析不同样品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玄武岩风化程度分布图。
这将有助于地质和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29,N o.5 2015年10月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O c t.,2015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刘陈明,杨德敏,马绍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㊀650093)摘㊀要:峨眉山玄武岩是目前被国内㊁国际唯一认可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 F B),关于其成因有很多解释,多数认为是 地幔柱 成因,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地球化学的依据上,没有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㊂本文结合有关实验和数据论证 对冲聚合 理论的事实性和普遍性,认为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造成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进而引起地震㊁火山活动和大规模岩浆溢流,撞击点和对冲点分别处在地球两端通过地心的对应点上,撞击发生时间和大规模岩浆活动几乎同时㊂为此,峨眉山玄武岩可能不是 地幔柱 成因,其冲破岩石圈形成溢流可能并非 地幔柱 头部作用造成穹窿上升㊁地壳减薄或者裂谷而喷溢,而可能是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另一端剧烈小行星撞击而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形成上升通道,热流体因为外界扰动而喷溢㊂且本文也为探索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和探讨地表热点分布以及和小行星撞击事件㊁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之间的联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㊂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对冲聚合;地幔柱;热点;大陆溢流玄武岩中图分类号:P588.14+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5-0585-060㊀引言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 F B),关于其成因很多学者做了不同的研究工作,有着不同的看法㊂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在地壳表层的表现,其动力学过程和机制比较复杂,最初由赵亚曾(1929年)提出到现今有关成因争议颇多㊂20世纪80~90年代主要观点为裂谷成因[1-3],随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学说的兴起,提出其为 地幔柱 成因[4-6]㊂这些成因观点都基于岩石学㊁岩石化学上证据,并没有一种非此即彼的依据来说明,而且对其形成过程是否有 地幔柱 作用也有分歧[7]㊂目前大家所接受的成因观点认为是 地幔柱 ,因为目前主导的板块构造地质学无法对板内大规模溢流玄武岩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必然让地质学者去探求其真相㊂但是对于 地幔柱 是否真实存在的依据,目前只是仅仅停留在岩石学㊁岩石化学层面上,少量的地球物理数据也未能说明问题之所在㊂为此,按照本文中所引用的 对冲聚合 理论来思考,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是因为处在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分布地区的地球另一端 撞击点 发生行星撞击事件引起 对冲聚合 效应而造成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㊂该理论的提出为地球物理学家㊁天体物理学家㊁矿床学家研究天体上的岩浆活动(据N A S A报道美国航天宇航局发现土卫6上的强烈岩浆活动)㊁天体之间的碰撞活动以及地球上的板内C F B等提出了新的思路㊂文中对 对冲聚合 理论进行多方面的引证和说明,旨在结合 对冲聚合 理论来探讨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以及机制,也为探讨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为地球上发生在板内的火山岩浆活动和全球热点地区以及小行星撞击事件㊁生物灭绝事件等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8]㊂1㊀峨眉山玄武岩的地质背景峨眉山玄武岩最早由赵亚曾1929年命名,用来泛指分布于扬子地台滇㊁川㊁黔三省的二叠系玄武岩组,其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及西缘,主要由玄武岩和收稿日期:2014-01-23作者简介:刘陈明(1984-),男,硕士,研究方向:矿床学㊁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㊂E-m a i l:105578731@q q.c o m引文格式:刘陈明,杨德敏,马绍春.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J].矿产与地质,2015,29(5):585-590.相伴生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组成,主要形成于晚二叠系㊂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范围,主要有西南和西北边以大的断裂与西南三江构造带相连,西南为红河断裂;西北为小金河―龙门山大断裂,面积为2.5ˑ105k m2,体积为0.3ˑ106~0.6ˑ106k m3[9]㊂峨眉山玄武岩的下伏岩石均为茅口组,上为上二叠统到上三叠统㊁侏罗系所覆盖㊂上扬子区峨眉山玄武岩通常分成西㊁中㊁东三大岩区[8]㊂自西到东玄武岩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岩浆作用也有自西往东逐渐减弱的特点,东区岩性单一,主要为高钛玄武岩,而西区岩性较复杂,下部为低钛玄武岩,在岩层上部有高钛玄武岩和中酸性岩浆[5]㊂认为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喷发在晚二叠纪,时限在259~257M a之间[10],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喷发前后时间可能为1~2M a)巨量喷发的特点[11-13],根据野外地质研究显示,峨眉山玄武岩直接覆盖于早二叠世茅口组岩之上,并被下三叠统覆盖,它的喷发时代应该处在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之间,然而,对于峨眉山玄武岩的准确喷发时段尚有争论㊂2㊀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峨眉山玄武岩组厚度多达千米,可分为4个旋回,最上部多为含气孔状熔岩㊁凝灰质沉积岩和火山角砾岩,总体上以巨厚堆积的玄武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有橄榄拉斑玄武岩㊁玄武岩㊁碱性玄武岩㊁斜斑中长玄武岩和安粗玄武岩,总体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和偏碱性高原玄武岩系列,并且喷发特征明显,广泛发育集块岩㊁角砾岩㊁凝灰岩等[14]㊂据卢记仁(2009)[15]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主要为弱碱性玄武岩㊁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平均成分属于弱碱性玄武岩,F e和T i含量高,M g含量低,自西向东表现为F e㊁T i㊁K㊁P等高含量,M g㊁C a含量低㊂张昭崇等(2002)[16]在丽江发现两处苦橄岩,呈现夹层状产出于峨眉山玄武岩系底部,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含M g高(M g O含量16%~20%),轻稀土表现为富集但变化大((C e/Y b)N=4~25)㊂苦橄岩和共生玄武岩具有相同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为轻稀土元素富集㊁H F S E元素亏损㊁同位素成分变化范围窄,并认为玄武岩与苦橄岩两者为同源岩浆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地幔㊂峨眉山玄武岩的总平均成分与世界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平均成分接近,属弱碱性玄武岩;富不相容元素,主要为L R E 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依据其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认为其大地构造环境判别为大陆板内玄武岩㊂3㊀ 对冲聚合 理论对冲聚合 理论,最早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马克㊃博斯劳(M a r k.B o s l o u g h)所提出㊂该理论的提出,对于天体物理学㊁碰撞物理学㊁古生物学家研究地球历史中所遭遇的碰撞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全球物种灭绝事件,也为研究外太空天体上发生的火山岩浆活动提出了新的思路㊂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研究球体 对冲聚合 效应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并且有关与球体高速碰撞的实验数据也很稀少㊂但是,即使是少数的有关球体的高速碰撞试验数据也同样表明这样一个理论事实,即在球体高速碰撞中,被撞一方,在短暂激烈撞击时间内,会有大量能量通过冲击波传导在撞击点的 对冲点或者对冲部位 重新聚合造成破坏,该 对冲点 的位置是撞击点穿过球体中心在球体表面的对应点,这就是马克.博斯劳所提出这一理论的精髓㊂M a r k.B o s l o u g h是专门从事小行星防御研究的碰撞天体物理学家㊂历史上的一些撞击事件和恐龙的灭绝给博斯劳一个很大的启发,他认为,行星撞击地球一端时,在与撞击点相对的地球另一端出现了巨大的能量集中,其强大的冲击力导致了火山喷发㊂博斯劳通过实验模型和计算机模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 对冲聚合 理论的设想;他在实验室用一个较小的钢球以高速正面撞击一个体积较钢球大很多的玻璃球,以验证在撞击点的对应点 对冲点 是否会出现破坏性的裂痕㊂该实验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在钢球高速撞击玻璃球时,除了在撞击点撞击瞬间出现明显指向球心柱状㊁簇状裂痕和玻璃碎屑飞溅以外,在玻璃球撞击点的 对冲点 也出现了明显的指向玻璃球体中心的一定深度簇状裂痕,仿佛在撞击同时有另外一钢球从相反相对方向撞击所形成的痕迹,这显然验证了 对冲聚合 所设想的事实是存在的(该试验没有收集到有关数据,笔者只看过实验过程视频)㊂博斯劳认为某些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和大型火山喷发是同一时期发生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㊂他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圣地亚哥国家实验室超级计算机 红色风暴 再次进行实验,模拟小行星撞击地球(图1,该图是按照实验模拟碰撞时间从开始到结束顺序截图),又一次的实验结果还是支持博斯劳的理论㊂碰撞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导致撞击点在地球上对应的 对冲点 一端发生猛烈的火山喷发㊂碰撞发生后,冲击波会以每小时大约1.2万公里的速度穿越地球,1.5小时后,在 对冲点 重新聚合,由于撞击的巨大能量部分在 对冲点 重新聚68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合,导致在 对冲点 足以引起火山喷发㊁地震㊂科学家已经证实,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境内的大火山与物种大灭绝出现在同一时期㊂火山喷发后,火山岩覆盖了西伯利亚方圆1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㊂按照 对冲聚合 理论,西伯利亚火山喷发是地球另一端遭受剧烈撞击的结果,它的大致对冲点应该位于南半球的某个地点㊂与此同时,博斯劳刚刚做出对冲点是在南半球的推断时,正在那里考察的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化学家露安㊃贝克①也同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南半球的某个地区的确遭受过严重的星体撞击㊂遗憾的是,马克㊃博斯劳所做的实验笔者没有收集到有关的论文和数据㊂(文中关于马克.博斯劳所做的研究,读者可浏览h t t p ://w w w.s a n d i a .go v 网站有关内容以及在视频网站搜索其实验视频资料)㊂图1㊀计算机模拟行星撞击地球实验结果图版(按撞击时间先后顺序,据M a r k .B o s l o u gh )F i g .1㊀T h e c h a r t 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c o m pu t e r s i m u l a t i o no f a s t e r o i d s t r i k e s o n t h e e a r t h (i no r d e r o f t h e i m pa c t t i m e )785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陈明等: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①据2004年5月14日,英国‘独立报“报道被新浪科学探索转载㊀㊀陈千一等(2009)[17]有关球体高速撞击实验也证实了博斯劳的理论,其中在做关于高速球体撞击石英玻璃的实验中,发现撞击后除了在玻璃板的正面撞击点出现撞击坑和破碎裂纹以外,在玻璃板撞击点的背面相对应撞击点的位置也同样发现了层裂或者挤凿型破坏(图2),说明在撞击瞬间能量在撞击点释放并且造成破坏,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介质传导在撞击点对应点 对冲点 重新聚合;如果撞击点能量损失小,介质的能量传导性较好,在对冲点重新聚合的能量也较大,会造成相当的破坏,碰撞的能量或者破坏性决定于撞击体所携带动量,并且成正比的关系㊂但是,对于像宇宙空间中的天体来说,其质量之大,速度之快,其撞击时的能量和破坏性更是难以定量描述,特别是对于宇宙空间的天体来说,撞击体和被撞击体都是具有极大的质量和运行速度的,其碰撞时的能量和破坏性以及对撞击的天体表面和内部的破坏性难以用数据说清楚,但是足以引起天体,如地球撞击点和对冲点浅层地壳强烈的地震㊁火山岩浆活动,甚至引起地球内部的扰动都有可能㊂图2㊀高速钢球撞击玻璃实验截面图(据陈千一等)F i g .2㊀T h e s e c t i o nv i e wo f t h eh i gh s p e e d s t e e l b a l l h i t t i n gg l a s s e x p e r i m e n t 但是,无论是马克㊃博斯劳还是陈千一的实验都很好的论证了 对冲聚合 理论的事实性,也说明该现象在大自然界可能具有的普遍性特征,比如将一块石头扔进一个湖泊,撞击瞬间能量就以波浪的形式以撞击点为中心成圆环状传播,假设湖泊足够大,大到从高空看去类似一个球面,那么设想下,在一定时间后撞击形成的波浪必然会在撞击点穿过球体中心的对应点重新集合再次引起水体激烈震荡㊂也说明若将对冲聚合 效应延伸到天体,延伸到行星之间的撞击活动,延伸到历史上地球曾经经历过的行星撞击活动,那么一次剧烈的行星撞击地球的碰撞,除了在撞击点留下明显的撞击痕迹和足以引起的地震㊁火山活动外,同时在 对冲点 的这种巨大的能量聚合也足以引起剧烈的地震,特别是火山活动,因而一次撞击可能带来两次剧烈的破坏活动,撞击所带来的这种能量聚集足以造成一定深度的岩石圈层的强烈压裂㊁层裂,形成一定深度的断裂破碎带,这为深层的炙热流体 岩浆猛烈上升提供了通道或者薄弱地带㊂硬度大的刚性岩石圈层包裹之下是软流圈,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层有明显低速体(地震波资料),这可能是地壳深部或者发育于上地幔的岩浆,在岩石圈层封闭下,当地壳表层遭受剧烈行星撞击事件时,受到撞击传导影响,处于软流圈相对封闭环境下的岩浆流体必然受到巨大的挤压应力表现出更强烈的 对冲聚合 效应,在对冲点有巨大的冲破上升的趋势,若此时地壳岩石圈层无法阻挡,就会形成剧烈的火山㊁岩浆活动㊂这也许为解释所谓板内 热点 或者板内火山活动的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研究 地幔柱 动力学机制和小行星撞击事件以及地质历史时期全球灭绝事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㊂4㊀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探讨峨眉山玄武岩自从被人们发现至今都是研究㊁讨论的焦点,其原因是关于在对来自地球深部的岩浆活动,其动力学机制以及诱因有着诸多的疑问㊂峨眉山玄武岩是地球深部动力学作用在地表的反应,对于它的研究和探讨必将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圈层活动,因其复杂性,对其成因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1)裂谷成因主要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以张云湘等(1988)㊁从柏林(1988)㊁熊舜华等(1994)㊁H u a n g e t a l (1992)㊁C o u r t i l l o t e t a l (1999)㊁T h o m p-s o n e t a l (2001)为主[1-3;18-20],提出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形成,是由攀西裂谷形成㊂在区域构造上他们认为攀西裂谷的形成同古特提斯洋向上扬子板块的俯冲有关,并与巴颜喀拉边缘海的张开和闭合同步发展,成为主动大陆边缘沟㊁弧㊁盆㊁谷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㊂对于该成因解释,何斌等(2003,2006)就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和裂谷的展布不一致以及裂谷形成时间与喷发时间不一致提出了质疑[21,9]㊂(2)地幔柱成因主要发展于现今,C h u n g an d J a h n (1995)㊁徐义刚等(2001)㊁宋谢炎等(2001)㊁X i a oe t a l (2003)[4-6;22]经过研究提出峨眉山玄武岩为地幔柱成因否定了裂谷成因,并且被很多人所接受㊂其主要证据:①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不是呈现为裂谷成因的线状展布,而是近似圆状;②从岩石学㊁沉积学角度得出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之前,地壳有明显的抬升㊁隆起,超过岩石圈引张形成攀西裂谷的规模㊂但88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是张昭崇等(2001)[16]对在峨眉山玄武岩形成过程有没有地幔柱作用提出质疑㊂在 对冲聚合 理论影响下,笔者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可能并非为大家所接受的 地幔柱 成因,也没有见到因为峨眉山地区曾经发生小行星撞击而引起火山岩浆活动的报道,而可能是处在峨眉山玄武岩集中分布区的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而引起的 对冲聚合 效应,导致该区(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造成地震㊁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这可能就是峨眉山玄武岩其主喷发期的直接诱因㊂5㊀ 对冲聚合 效应下的 地幔柱 探讨地球上其它已知热点的成因以及 地幔柱 的真正含义,在 对冲聚合 理论的影响下,应该给予重新思考㊂现代地球物理的资料,特别是地震波速测定,不少地区在上地幔100k m左右的深度及中下地壳的深度存在有地震波速下降的低速带(l o w v e l o c i t y z o n e,简称L V Z),这些低速带多数被解释为在固态岩石中存在有液态物质,导致地震波速明显下降,这些液态物质就是初始熔融的岩浆物质㊂说明这些炙热流体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但是为什么大都没有发育成为具有头部㊁尾部的 地幔柱 ?没有在地表形成C F B或热点?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㊂很明显,要让形成于地幔或深部地壳的炙热流体上侵冲破岩石圈大量溢流,必须要有有利的 通道 ,在板块内部形成这种通道可能有两种情况:①小行星撞击下的 对冲聚合 效应可以形成一定深度的断裂㊁裂隙,还对流体起到扰动作用;②地幔化学物质不均一造成局部 热点 形成地幔柱,形成上升穹窿,发生重熔,地壳减薄进而衍生裂谷,构成通道㊂所以,形成C F B,不一定是 地幔柱 成因,并且很多 热点 地区,没有任何过热岩浆的岩石学证据㊂那些认为造成异常高温 热点 ,是因为地幔中化学成分的不均一,但是要知道地幔中物质是在不停的对流循环的,因而 热点 不可能固定,也不可能持续作用㊂笔者认为 地幔柱 可能不是早就存在既定的地质体,而是随着上覆岩石圈中薄弱地带(断裂带)上侵或冲破围岩的类似柱状或者蘑菇云或者放射状的上升热流体而已,当巨量溢流就形成了玄武岩㊂6㊀结论(1)峨眉山玄武岩大火成岩省的分布可能并非为大家所接受的 地幔柱 成因,也没有见到峨眉山地区曾经发生小行星碰撞的报道,而可能是处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的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而引起的 对冲聚合 效应,导致该区(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造成地震㊁火山活动引起大规模岩浆溢流的结果,但是目前缺乏关于撞击点经历同期发生过强烈小行星撞击的有力证据,且现今峨眉山玄武岩区所对应的行星撞击点的实际位置也应该考虑板块漂移的影响,还需要结合古地理恢复来确定撞击点位置㊂(2) 对冲聚合 理论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但是对于其事实性和正确性,仍然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肯定,若其成立将为板块构造地质学提供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重新认识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小行星撞击㊁火山岩浆活动和物种灭绝之间的关系㊂(3)关于 地幔柱 的研究和讨论从未停止过,认为 地幔柱 可能不是早就存在既定的地质体,而是随着上覆岩石圈中薄弱地带(断裂带)上侵或冲破围岩的类似柱状或者蘑菇云或者放射状的上升热流体而已,当巨量岩浆溢流就形成了玄武岩㊂(4)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和板内火山㊁岩浆活动有关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对冲聚合 理论,为有关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想㊂参考文献:[1]㊀张云湘,骆耀南,杨崇喜.攀西裂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2]㊀从柏林.攀西古裂谷的形成和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3]㊀熊舜华,李建林.峨眉山区晚二叠世大陆裂谷边缘玄武岩的特征[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4(1):43-57.[4]㊀C HU N GSL,J a h nBM.P l u m e-l i t h o s p h e r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i n g e n e r-a t i o no ft h e E m e i s h a nf l o o db a s a l t sa tt h e P e r m i a n-T r i a s s i cb o u n d a r y[J].G e o l o g y,1995,23:889-892.[5]㊀徐义刚,钟孙霖.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地幔热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J].地球化学,2001,30(1):12-9. [6]㊀宋谢炎,侯增谦,等.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石化学特征及时限[J].地质学报,2001,75(4):498-506.[7]㊀张昭崇,王福生,范蔚茗,等.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20(3):239-246.[8]㊀刘成英,朱日祥.讨论峨眉山玄武岩的地球动力学含义[J].地学前缘,2009,16(2):52-69.[9]㊀何斌,徐义刚,肖龙,等.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6,52(1):30-37.[10]㊀Z h o u M e i f u,M a l p a sJ,S o n g X Y,e ta l.At e m p o r a l l i n kb e-t w e e n t h e E m e i s h a n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 v i n c e(S W C h i n a)a n d t h e985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陈明等:峨眉山玄武岩成因新思考:天体撞击的对冲聚合效应e n d-G u a d a l u p i n am a s s e x t i n c t i o n[J].E a r t h 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n e c eL e t t e r s,2002,196(3/4):113-122.[11]㊀H u a n g K N,O p d y k eN D.M a g n e t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o na n 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s e c t i o ni n w e s t e r n 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C h i n a[J].E a r t h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 e n c eL e t t e r s,1998,163(1/4):1-14.[12]㊀G u oF,F a n W M,W a n g YJ.W h e nd i d t h eE m e i s h a nm a n t l ep l u m ea c t i v i t y s t a r t?G e o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a n d g e o c h e m i c a le v i-d e n c e f r o m u l t r a m a f i c-m a f i cd i k e s i ns o u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a[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G e o l o g y R e v i e w,2004,46:226-234.[13]㊀H eB,X u Y G,H u a n g X L,e ta l.A g ea n dd u r a t i o no f t h eE m e i s h a n f l o o d v o l c a n i s m,S W C h i n a:G e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S H R I M P z i r c o nU-P b d a t i n g o f s i l i c i c i g n i m b r i t e s,p o s t-v o l c a n i cX u a n w e i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l a y t u f f a t t h eC h a o t i a ns e c t i o n[J].E a r t ha n dP l a n e t a r y S c i n e c eL e t t e r,2007,255(3/4):306-323.[14]㊀秦德先,张学书,等.金平 黑水河裂谷演化及基性岩浆成矿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15]㊀卢记仁.峨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J].地球学报,1996,17(4):424-438.[16]㊀张昭崇,王福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发现二叠纪苦质熔岩[J].地质论评,2002,48(4):448-454.[17]㊀陈千一,刘凯欣,刘伟东,等.熔融石英玻璃超高速撞击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26(增刊):5-8. [18]㊀H u a n g K N,O p d y k eN D,P e n g X,e ta l.P a l e o m a g n e t i cr e-s u l t s f o r mt h e u p p e rP e r m i a no f t h e e a s t e r nQ i a n g t a n g t e r r a n eo fT i b e t a n d t h e i r t e c t o n i c i m p l i c a t i o n s[J].E a r t h a n dP l a n e t a-r y S c i e n c eL e t t e r s,1992,111:1-10.[19]㊀C o u r t i l l o tV.E v o l u t i o n a r y C a t a s t r o p h e s:T h eS c i e n c e so fM a s sE x t i n c t i o n s[M].C a m b r i g e:C a m b r i g e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99.[20]㊀T h o m p s o nG M,A l i JR,S o n g X Y,e t a l.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s,S W C h i n a:R e a p p r a i s a l o f t h e f o r m a t i o ns t y p ea r e as t r a t i g r a-p h y a n d ad i s c u s s i o no f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s a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v i n c e[J].J o u r n a l o f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2001,158(4):593-599.[21]㊀何斌,徐义刚,肖龙,等.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J].地质学报,2003,77(2): 194-201.[22]㊀X i a oL,X uYG,C h u a n g SL,e t a l.C h e m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c o r r e-l a t i o no f u p p e r P e r m i a n l a v a s u c c e s s i o n f o r m 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C h i n a:E x t e n e o f E m e i s h a n l a r g e i g n e o u s p r o v i n c e[J].I n t e r n a-t i o n a lG e o l o g y R e v i e w,2003,45:753-766.N e w i d e a s o n t h e g e n e s i s o f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t h e e f f e c t o f 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 c a u s e db y t h e c o l l i s i o no f c e l e s t i a l o b j e c t sL I U C h e n-m i n g,Y A N G D e-m i n,MAS h a o-c h u n(Y u n n a n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K u n m i n g650093)A b s t r a c t: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i s t h e o n l y k i n d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f l o o db a s a l t(C F B)i nC h i n aw h i c h i s a c c r e d i t e db y d o m e s t i c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a t p r e s e n t.T h e g e n e s i s o f 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i s b r o a d l y i n t e r p r e t e d a n dm o s t o f t h e e x p l a n a t i o n s s u p p o r t t h e t h e o r y o f m a n t l e p l u m e .H o w e v e r,t h e e x i s t i n g e x p l a n a t i o n s a r e a l l b a s e d o n l y o n t h e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y e tw i t h o u t c o n v i n c i n g e v i d e n c e s.T h i s p a p e r u s e d t h e r e l a t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s a n d d a t a t o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e f a c t u a l i t y a n du n i v e r s a l i t y o f t h e"c o l l i s i o na n dc o a l e s c e n c e"t h e o r y,a n d i tb e l i e v e d t h a t v i o l e n t p l a n e t a r y c o l l i s i o nw h i c ho c c u r r e do n t h e o t h e r s i d e o f t h e e a r t h(t h e i m p a c t p o i n t)c a u s e d t h e"c o l l i-s i o na n dc o a l e s c e n c e"e f f e c t.I nt h ec o l l i s i o n p o i n th u g ei m p a c te n e r g y a g g r e g a t e sa f r e s h,w h i c ha r o u s e s e a r t h q u a k e s,v o l c a n i c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o v e r f l o w e dm a s s i v e l a v a.T h e i m p a c t p o i n t a n d t h e c o l l i s i o n p o i n t a r e l o-c a t e da t t h e e a c he n do f t h e a x i sw h i c h p a s s t h r o u g h t h e g e o c e n t e r,a n d t h e i m p a c t a n d l a r g e-s c a l em a g m a t i c a c t i v i t y o c c u r a l m o s t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T h e a u t h o r b e l i e v e d t h a t t h e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 sm a y n o t b eo f"m a n t l e p l u m e"g e n e s i s.I n s t e a d o f b e i n g c a u s e d b y t h e d o m e r i s i n g o r c r u s t t h i n n i n g o r r i f t v a l l e y sw h i c h r e s u l t f r o m t h e p l u m eh e a de f f e c t o f t h e"m a n t l e p l u m e",t h eo v e r f l o wf o r m e db y m a g m ae s c a p e d f r o mt h e l i t h o s p h e r e m a y b e t h e e f f u s i o no f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f l u i dd i s t u r b e db y e x t r a n e o u s i n c i d e n t s,s u c h a s a r i s i n g c h a n n e l c r e a t e d b y"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e f f e c t o na c c o u n t o f a v i o l e n t a s t e r o i d i m p a c t o n t h eo t h e r s i d eo f e a r t h i n t h e p e r i o do f P e r m i a n/T r i a s s i c.M o r e o v e r,t h i s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d t h ed y n a m i cm e c h a n i s m s o f t h e"m a n t l e p l u m e"a n d t h e d i s t r ib u t i o no f t h e h o t s p o t s o n t h e e a r t h s u r f ac e a sw e l l a s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w i t h t h e a s t e r o id i m p a c t e-ve n t s a n d t h e g l o b a lm a s s e x t i n c t i o ne v e n t s.K e y W o r d s:E m e i s h a nb a s a l t,c o l l i s i o na n d c o a l e s c e n c e,m a n t l e p l u m e,h o t s p o t,c o n t i n e n t a l f l o o db a s a l t 09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