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事业单位科技常识:中国科技史高频考点
中国科技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科技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327d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5.png)
中国科技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冶炼、纺织等领域。
古代中国人在农业、医药、建筑、天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为世界科技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科技史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科技史可以分为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现代科技三个阶段。
在古代科技时期,中国人在农业、医药、建筑、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例如,在农业方面,中国人发明了耕耙、犁耕法等农具,使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在医药方面,中国人发明了针灸、草药等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国医学的基础;在建筑方面,中国人设计了许多伟大的建筑,如长城、汉长城等,展示了中国人工程技术的卓越智慧。
近代科技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中国在这时期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中国人学习了西方的科学知识,掌握了西方的科学方法,复制了西方的科学成果,使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例如,中国在这一阶段发明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的科学技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现代科技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积极向上的阶段,中国在这一阶段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科技改革,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扩大了科技人员的规模,提高了科技人才的水平,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例如,中国在这一阶段成功地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卫星等科技成果,使中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科技史是一个充满了荣辱、辉煌和挫折的历史,中国在这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取得了无数的重大成就,为中国科技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的科技史是世界科技史的一部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科技成就,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科技精神和科技情怀。
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人民的科技智慧和创造力。
2014杨陵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二
![2014杨陵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二](https://img.taocdn.com/s3/m/ac35e321b4daa58da0114a21.png)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 2014杨陵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二科技常识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形式,也是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常考内容。
因此,需要考生认真备考,多多学习相关知识。
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
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
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出土了较大型的青铜器。
中国商代早期的大型青铜器还很粗陋,器壁厚,外形多模仿陶器,花纹多为线条的兽面纹。
1939年在安阳市出土的礼器“司母戊鼎”是殷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商王为其母铸造的,重达875 kg ,高133 cm ,横长110cm ,宽78cm 。
经检测,铜占84.11%,锡占11.64%,铅占2.79%,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取代,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的新途径,这一方法以我国为最早,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重大贡献。
在现代,铜仍旧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铜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居金属中的第二位,大量用于电气工业。
铜和铁、锰、铝、硼、锌、钴等元素都可用作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糖、淀粉、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酶的合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铜在生命系统中有重要作用,人体中有30多种蛋白质和酶含有铜元素,现已知铜的最重要生理功能是人血清中的铜蓝蛋白,它有催化铁的生理代谢过程功能。
铜还可以提高白细胞消灭细菌的能力,增强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
铜虽然是生命攸关的元素,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例题: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 )。
A.铜B.铁C.银D.铅答案:A文章来源:陕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shanxi/)。
2014年公共基础知识讲义——科技篇
![2014年公共基础知识讲义——科技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66b3d9360cba1aa811da21.png)
科技篇目录科技史之古代中国 (2)科技史之国外 (3)中国科技 (4)科技与生活 (8)科技史之古代中国一、四大发明(一)造纸术发明: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二)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三)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用于战争,宋还用于狩猎、采矿(四)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使用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A二、天文学(一)天文观测商朝有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春秋有世界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记录汉代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二)天体测量东汉张衡:地动仪、浑象仪;地圆学比欧洲早1000年;。
唐代僧一行:测出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元代郭守敬:发明简仪三、数学春秋:九九乘法表;筹算计算法东汉:《九章算术》计算面积、容积、正负加减、一元二次方程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四、医学西汉:《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唐朝: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方》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五、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求》,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科技史之国外一、第一次科学革命时间:17世纪前后代表人物:牛顿科学成就:牛顿力学天文学: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医学:注:牛顿力学被称为物理学第一次大综合。
二、第一次技术革命时间:18世纪代表人物:瓦特代表成就:蒸汽机三、第二次技术革命时间:十九世纪代表人物:爱迪生代表成就:电力应用直流电机:德国西门子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电视:贝尔德四、第二次科学革命时间:19世纪末代表人物:麦克斯韦代表成就:电磁学。
2014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2014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频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a054f0c8d376eeaeaa31a7.png)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一中国科技史常识考点一中国科技史常识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商朝: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2)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3)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西汉: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5)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6)隋唐: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地球子午线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7)元朝: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制的《授时历》的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
3.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一书。
4.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1)战国: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
(2)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3)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
(4)隋唐: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5)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5.中国古代的地理成就(1)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2)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2014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科技常识知识点梳理
![2014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科技常识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d31fc8bb4cf7ec4afed0e8.png)
2014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科技常识知识点梳理在最近几年的常识考试之中,考查的形势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加入了科技部分。
而在科技常识的讲授有是非常难把握的,因为这部分的内容相对其它板块(如法律和历史等)要客观的许多,所以讲授的难度非常大。
这里呢就需要加入许多既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点,但同时又能带出必要的知识点,这就是讲授的重中之重了。
下面讲对几个比较重要的板块作为例子阐述。
一、人体有机物(一)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营养早餐中的牛奶和鸡蛋就是非常好的蛋白质食物。
众多消费者都知道,食补永远是补充营养最好的办法。
那么都有哪些食物里面含有丰富的,符合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呢?食物中以豆类、花生、肉类、乳类、蛋类、鱼虾类含蛋白质较高,而谷类含量较少,蔬菜水果中更少。
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不仅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而且还取决于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
由于动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较符合人体需要,所以动物性蛋白质比植物性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二)糖类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糖类物质:1.多糖:如淀粉、纤维素。
淀粉主要存在于各种谷类植物的果实中,象玉米、谷子、大米、高粱等;也存在于某些块茎植物中,如土豆、红薯、山药等块茎中。
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
2.低聚糖:二糖中的蔗糖、麦芽糖;蔗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也是人体需要的能量的一种来源,麦芽糖可以制造各种软糖果,象高粱饴糖果。
麦芽糖还可以用于酿酒,象酿制啤酒就需要麦芽。
还有三糖、四糖等,3.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鼠李糖等。
葡萄糖可以作为医药的葡萄糖针剂,果糖主要来源于各种水果和蜂蜜,既是人类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美容食品之一,人们经常吃水果就是如此。
无论是多糖,还是双糖最后都要打碎成单糖的形式进行吸收,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家的学生时代往往老师给你喝的是葡萄糖,而不是给你一条士力架的深刻内涵了。
事业单位科技常识整理版
![事业单位科技常识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86ce6967ec102de3bd8932.png)
科技常识第一章中外科技史一、中国科技史(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近代天文学革命,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形成。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地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德意志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轨道椭圆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论;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并且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2.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1)近代数学产生的标志:17世纪法国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德意志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
(2)近代力学确立的标志: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则》(3)电的概念的提出: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4)近代化学的创立: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把实验引入化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8世纪法国的拉瓦锡指明燃烧是氧化反应;最早用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19世纪初期,英国的道尔顿创立原子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产生。
(5)近代生理学的创立:17世纪早期英国的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18世纪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3.近代科学的综合化阶段(1)近代物理学的发展: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推动了电的时代的到来。
(2)近代化学的发展:19世纪中期,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3)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施莱顿、施旺的细胞学说的提出,法国拉马克生物进化观点的提出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上19世纪60年代,法国的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4.现代科技的飞跃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提炼出钋、镭放射性元素引发了一场物理学革命。
(2)德国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为二十世纪科技飞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章自然常识第一节天文1.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对于宇宙的诞生目前说法最为广泛的是“宇宙大爆炸”学说。
2014山西事业单位公基:科技常识题(3)
![2014山西事业单位公基:科技常识题(3)](https://img.taocdn.com/s3/m/f10266ca5fbfc77da269b1ff.png)
2014山西事业单位公基:科技常识题(3)科技常识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形式,也是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常考内容。
因此,需要考生认真备考,多多学习相关知识。
1.以下各项中,属于空间技术的是( )。
A.探空气球B.人工降雨C.卫星通讯D.大气环流探测2.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 )。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的是《春秋》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更多相关考试备考资料和最新公告等请点击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网查看!】(/shanxisheng/)3.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 )。
A.哥白尼B.牛顿C.拉瓦锡D.爱迪生1.参考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空间技术是指为进出、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含地球以外的天体)提供技术手段和保障条件的工程技术。
其中探索、开发、利用太空的技术包括航天器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和返回等技术,航天器的跟踪、测控、通信技术、返回着陆场技术等。
2.参考答案:D。
【中公教育解析】“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3.参考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把大量的精确实验材料联系起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关系。
1777年,他在《燃烧概论》中,全面阐述了燃烧的氧化说,把燃烧过程解释为一种与氧化合的过程。
相关推荐:山西事业单位近期考试汇总。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1)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1)](https://img.taocdn.com/s3/m/3252488d02d276a200292e68.png)
1、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西汉前期。
发展:东汉,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2)印刷术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发展: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平民毕昇.(3)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
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作用:经济文化交流和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实现环球航行)(4)火药发明:唐朝中期。
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古代天文历法(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4)《春秋。
文公十四年》中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5)在我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节气经过逐步发展,到战国时已完备。
(6)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7)《汉书。
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9)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10)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他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英国人哈雷提出恒星自行早了一千多年。
(11)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
他在1280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3、古代医学卫生成就(1)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2)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3)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公务员考试资料: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之科技常识
![公务员考试资料: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之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f00d1dcc7931b765ce1590.png)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之科技常识历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应用模块,都会有题目考查学生对科技知识和科技创新的掌握情况。
即将参加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需要对我国过去一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加以掌握。
过去一年,我国科技知识的关键词有哪些?哪些知识点可能会出现在今年的考试中?接下来,时事政治教研室的老师将为大家梳理年内我国重要的科技突破。
1、关键词一:嫦娥三号和“玉兔号”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2013年12月14日21时许,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玉兔号”。
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联合开展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月球车的巡视探测。
2、关键词二:拟态计算机、天河二号计算机以及大数据我国科学家融合仿生学、认知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拟态计算新理论,并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结构动态可变的拟态计算机。
2013年9月21日,这项名为“新概念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系统研究开发”项目,在上海通过了国家56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的验收。
国际TOP500组织2013年11月18日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
美国专家预测,在一年时间内,“天河二号”还会是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 (精确)。
3、关键词三:神舟三号和太空授课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14年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
![2014年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1753911fc4ffe473368ab28.png)
2014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 2014年北京事业单位考试题库来源:中公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beijing/2014年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科技常识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形式,也是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常考内容。
因此,需要考生认真备考,多多学习相关知识。
一、高新技术的含义高新科学技术,也叫高技术、高科技。
1983年“高技术”一词被收入美国出版的《韦氏第三版国际词典补充9000个词》中,由此作为一个正式名词固定下来。
一般而言,它的含义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概念。
从地域上看,不同的国家对高技术有不同的理解。
被称为韩国“经济起飞、科技发展之父”的崔享博士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把高技术分为三个层次:(1)技术的改进;(2)技术的综合;(3)技术的创新。
技术的改进,技术的综合均属于高技术的范畴,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就一般而言,实际上指的是当代新兴学科与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尖端技术和先导技术,它反映了科学向技术的迅速转化以及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是生产力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新技术的特征高新技术本身具有一些有别于一般科技的独特内容,将高新技术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高”: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竞争。
三、技术领域及其标志性技术一般认为,高技术包括六大技术领域,12项标志技术和9个高技术产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六大高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它们将在本世纪获得迅速发展,并通过广泛的实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强大的高技术产业。
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前导;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的新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历史科技文化考点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历史科技文化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31c528482fb4daa58d4b73.png)
求考点之一,而且随着这几年法律比重的逐渐下降,历史文化等考察更是在不断增多,因此对这一部分一定不能忽视。
而且就近几年的历史出题来看,出题者还是比较倾向于各朝代的具体的科技文化的知识点,而这一块在考生看来也是十分繁杂,不知该如何下手,在此专门就一些常考点做总结介绍,方便考生备考。
一、汉朝科技文化1、张衡:(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3、华佗:麻沸散。
4、《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2、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范缜《神灭论》。
4、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
现存最早,唐868年的《金刚经》。
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
3、唐朝接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
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5、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6、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1、民主思想萌芽(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着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李时珍,《本草纲目》5、四大奇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1、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公考常识“中国古代科技” 考点
![公考常识“中国古代科技” 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c02ae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f.png)
【常识】“中国古代科技”考点1.先秦时期(1)都江堰:始建于战国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3)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世界塘中之冠”。
(4)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
(5)《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发现木卫三,比意大利欧洲的同一发现早近2000年,甘德、石申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6)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 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
(7)中国古代采用立表测影的方法测太阳年长度。
《汉书·天文志》已有记录。
(8)《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记录了杠杆原理、小孔成像等,被称为“光学八条”。
(9)扁鹊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被誉为“脉学之宗”。
(10)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是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
2秦汉时期(1)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2)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3)东汉时,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4)张衡发明制作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5)《九章算术》由张苍、耿寿昌所撰写,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014内蒙古选调生公共基础科技篇 ———中国科技发展史
![2014内蒙古选调生公共基础科技篇 ———中国科技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0646d12b7360b4c2e3f649a.png)
2014内蒙古选调生公共基础科技篇———中国科技发展史2014选调生公共基础科技篇———中国科技发展史航空技术1960年自行研制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奔向太空迈出第一步。
19 70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
20 03年“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20 07年“嫦娥一号”(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成功。
20 08年“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能从本国自主研制的航天器上独立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神舟一号至七号均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10年“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 11年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发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会与之后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20 12年2012年1月13日13日8时56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在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07星送入太空20 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于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心(纬度较低,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可以让火箭负载更多的物品)军事技术19 64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1973年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比常规稻增产20%。
中国古代科技常识
![中国古代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38c12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f.png)
古代科技常识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3、指南针前身:战国——司南应用:北宋——指南针——航海——对近代的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最大4、火药源于:炼丹术应用:唐朝——用于军事;南宋——突火枪;元明——火铳二、天文1、商代的历法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历法。
2、《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3、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东汉:张衡,对月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解释。
5、唐朝:僧一行,做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实测。
三、历法1、西汉:《太初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2、唐朝:僧一行《大衍历》标志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3、北宋:沈括,“十二气历”,有利于安排农事。
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李约瑟称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4、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 年。
5、清朝:康熙仿制西方天文仪器,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
四、地理1、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2、西晋: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制作了《禹贡地域图》。
3、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4、明朝:《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
五、数学成就1、《周髀算经》,早于《九章算术》。
既是一本天文学著作,又是一本数学著作,在里面介绍了勾股定理。
2、《九章算术》,成书年代:东汉。
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做注本。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九九乘法表”。
4、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宋人,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 位。
他的著作是《缀书》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科书。
六、四大农书1、《氾胜之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氾胜之,西汉。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技知识考点分析汇总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技知识考点分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b20c2285901020207409ceb.png)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细节理解习题|行测常识之数字人文|备战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分析|定义判断习题|教育专家认为,科技知识必然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知识点之一,在需要科技的现代化,考生们也一定要梳理一下科技知识考点.一、国家公务员常考考点梳理①2012年:生活中的电器常识、物理常识、化学常识、自然常识、医学常识、我国及世界水文常识②2011年:世界航天史、天文方面的科技史、近30年来我国前沿技术重大突破、地震相关知识、日常生活常识③2010年:海峡与海域相关的地理知识、著名科技人物及其贡献、武器装备常识、生物工程和材料工程热点、天文学热门理论、血型遗传规律、医学常识、洗衣机等家电的使用和原理④2009年:节气知识、日常生活知识、重大气象灾害知识、天文常识、计算机知识二、2014考查范围预测① 国内、国际科技发展新成果。
② 生活中的物理、化学常识。
③ 生活中的医学、自然常识。
④ 生活中的电器常识。
⑤ 生活中的安(一) 前沿科技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3、水电及核电等新能源。
2.超导材料超导材料是指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
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
利用材料的超导电性可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等;可制作电力电缆;可制作通信电缆和天线。
3.酶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酶是最常见的一类蛋白质,酶在大多数与代谢和异化作用以及DNA的复制、修复和RNA合成等相关的反应中发挥作用。
4.四大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1、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
5.4G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2014年信阳市直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科技常识
![2014年信阳市直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04fddb43852458fb770b5633.png)
2014年信阳市直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科技常识我国航天史1999年11月20日,我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12月30日,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
2011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2012年6月16日下午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
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能源技术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源。
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太阳能产品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太阳能利用设备和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014年辽宁省事业单位笔试备考策略之常识判断——科技
![2014年辽宁省事业单位笔试备考策略之常识判断——科技](https://img.taocdn.com/s3/m/0c4e1dcf0c22590102029d5e.png)
2014年辽宁省事业单位笔试备考策略之常识判断——科技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公元前613年,《春秋》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2.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3.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4.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5.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二、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3.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三、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1.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
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3.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四、中国古代建筑学成就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1.都江堰,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郑白渠: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郑国渠的建成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d170c2a1c7aa00b52acbbe.png)
人文常识一、中国史知识点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事业单位科技常识:中国科技史高频考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中,有很多都是知识都是常考的,只是考试的提醒不一样,经常拿来出题的一些知识点就被称为高频考点,那么今天我们就看一下公共基础知识科技方面有什么高频考点吧!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 又1/4 天,采用19 年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 颗。
他在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P.S.高频考点:1、2、5、8、9、10、11、18 。
大家不要看着觉得考点不多,很好记住的样子。
但是融合到试题中,你就不见的回答对,因为知识不是记住就可以的,要经过反复的运用,才能掌握住。
所以看完之后,各位考生可以找一些试题练习一下,以便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