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设计规范标准[详]

合集下载

运动场设计规范标准[详]

运动场设计规范标准[详]

运动场设计规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

本规的主要技术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

本规主编单位: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本规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越春翊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 一般规定4.2 运动场地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 5.8 田径练习馆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6.2 场地和看台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 防火设计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9 声学设计10 建筑设备10.1 给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3 电气本规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

1.O.2 本规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运动场设计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运动场设计规范运动场是供人们进行各类体育运动和锻炼的场所,是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保障运动场的安全和环境质量,在运动场的设计和建设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运动场设计规范的内容。

1. 场地选择和规划:运动场应选择在平整、无积水、无污染、无辐射的地块上建设,距离交通要便利,周边环境要安静、舒适。

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运动场的布局和建设面积。

2. 场地平整和排水:运动场地面应平整光滑,无坑洼、凹凸和明显高差,确保运动者的安全。

运动场地应配置适当的排水设施,保证场地在雨天能够迅速排水,防止积水影响运动。

3. 运动场地标志:运动场地标志应明显、清晰可见,包括场地名称、标志图案等,便于运动者和观众识别和导航。

4. 运动设施设置: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运动设施,如篮球架、足球门、网球场地等。

这些设施应稳固、耐用,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5. 围墙和围网:运动场应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合适高度的围墙或者围网,以防止外界干扰和球类跑出场地。

围墙或者围网应牢固、安全,使用寿命长。

6. 照明设施:运动场应配置适量、亮度合适的照明设施,以确保运动者在夜间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仍能进行运动活动。

照明设施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避免光照过强或者眩光对运动者的影响。

7. 座椅和观众席:如果运动场有观众席,应配置相应数量和类型的座椅,确保观众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座椅应稳固、耐用,易于清洁和保养。

8. 遮阳设施:在运动场的周边设置适当的遮阳设施,以提供运动者和观众在阳光强烈时的遮阳休息场所。

9. 环境布置和绿化:在运动场的周边环境进行合理的布置和绿化,增加景观效果,并为运动者和观众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10. 安全设施和急救措施:运动场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志、急救箱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同时,需要配备相应的急救人员和设备,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和救援。

运动场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运动者和观众的安全和舒适,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

运动场设计规范标准[详]

运动场设计规范标准[详]

运动场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 一般规定4.2 运动场地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 5.8 田径练习馆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6.2 场地和看台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 防火设计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9 声学设计10 建筑设备10.1 给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运动场设计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运动场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 一般规定4.2 运动场地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 5.8 田径练习馆6 体育馆 6.1 一般规定6.2 场地和看台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 防火设计防火疏散与交通9 声学设计10 建筑设备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整理)运动场设计规范

(整理)运动场设计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 一般规定4.2 运动场地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5.8 田径练习馆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6.2 场地和看台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 防火设计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9 声学设计10 建筑设备10.1 给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体育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体育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体育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体育场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标准,以确保安全、舒适和功能性。

以下是一些体育场建筑设计的规范标准:建筑结构- 体育场应具备良好的建筑结构,能够承受荷载和稳定运行。

- 建筑结构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和防灾设计要求,确保在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 梁柱结构和钢结构的选用应满足设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客观视野- 体育场内的观众应具备良好的客观视野,以便观赛。

- 座位的设计应能保证观众有清晰的视野,避免任何遮挡物影响观赛体验。

- 座位的安排和倾斜角度的选择应能在不增加安全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供良好的视野。

紧急疏散- 体育场应设备备有充足的逃生通道和标志,以保障观众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 逃生通道的宽度和数量应根据观众容量进行合理设计,并符合相关逃生规范。

- 紧急疏散标志应明确可见,指示清晰,以便观众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声学设计- 体育场的声学设计应能够提供良好的声音传播效果和音频质量,以确保观众听到清晰的声音。

- 声学设计应兼顾吸声材料的选择和布局,以及扬声器和音响系统的设置。

- 声音反射、共振和扩散等问题也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予以考虑。

舒适性- 体育场的舒适性设计应关注观众的舒适感受,如座位的舒适度和空调系统的设置等。

- 座位的布局和内部空间的设计应考虑观众的人体工程学需求。

- 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确保观众能够在不受到过热或过冷影响的情况下获得舒适的温度。

以上是体育场建筑设计的一些规范标准,设计者应根据具体场地和需求综合考虑,确保体育场能够充分满足安全性、观赏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运动场设计要求规范

运动场设计要求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 一般规定4.2 运动场地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 5.8 田径练习馆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6.2 场地和看台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 防火设计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9 声学设计10 建筑设备10.1 给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体育场设计规范

体育场设计规范

体育场设计规范体育场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建设体育场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体育场的安全、舒适和功能完善。

下面是一份体育场设计规范的例子,共计1000字。

一、总体要求1. 体育场应能满足足球、篮球、田径比赛等多种体育活动的需要。

2. 体育场应能容纳足够的观众,同时保证观赛者的视野和舒适度。

3. 体育场墙壁、座椅、地面等应能满足防火、防腐、防水和易于清洁等要求。

4. 体育场应设有足够数量的便利设施,如卫生间、饮水设备和无障碍通道等。

二、场地布局1. 体育场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阻碍,避免对交通和居民造成不便。

2. 体育场应设有固定的观众入口和出口,确保观众的流动和安全。

3. 场地内的跑道、足球场和篮球场等应有明确的标识和分隔。

4. 体育场应设有专用的场地设施,如跑步道、投掷区和跳远沙坑等。

三、观众席1. 观众席应能满足足够数量的观众,并保证观众的舒适度。

2. 观众席应设计为能够清楚看到赛场的位置,避免死角和阻碍视线的因素。

3. 观众席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座椅,并保证座椅的质量和舒适度。

4. 观众席应设有安全设施,如扶手、防护栏和紧急出口等。

四、灯光系统1. 体育场应设有适当的灯光系统,以确保比赛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条件下正常进行。

2. 灯光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亮度,避免对比赛造成影响。

3. 灯光系统应能调节和控制,以适应不同比赛的需要。

4. 灯光系统应能节约能源,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音响系统1. 体育场应配备适当的音响系统,以方便对比赛进行宣布、音乐播放和观众引导等。

2. 音响系统应有足够的声音覆盖范围,使观众能够清楚听到宣布和音乐等。

3. 音响系统应有良好的音质和音量控制,以确保声音的清晰度和舒适度。

4. 音响系统应能防水、防尘和耐用,以适应室外环境的需求。

六、环境保护1. 体育场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和垃圾回收设施,以鼓励观众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

2. 体育场应注重节约用水、用电和用气,以减少对环境的负载。

体育场设计规范

体育场设计规范

体育场设计规范体育场设计规范是指对体育场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下面将介绍一些体育场设计规范。

一、场地选址规范1. 体育场选址应避免污染源和噪声源的影响,且周围环境应相对安静。

2. 选址应具备良好的地形条件和排水条件,地质条件稳定,土壤适宜。

二、场地布局规范1. 按照体育活动的需要,合理设置主场、训练场、功能场馆等区域。

2. 各功能区域之间应相对独立,设置适当的绿化带和交通道路。

三、场馆建设规范1. 场馆建筑应符合消防安全规范,设置充足的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

2. 坐席布局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观众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场馆应设置适量的洗手间和饮水设施,提供基本的卫生和便利条件。

四、场地标识规范1. 设置统一的场地标识和指示标志,便于观众和运动员的识别和定位。

2. 标识和标志应具有明确的表达方式和易于理解的符号,避免造成误导或混淆。

五、电气设备规范1. 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安全规范,保证正常运行和使用。

2. 电气线路应合理铺设,布线规范,避免线路交叉和过度走线。

六、照明设备规范1. 照明设备应能提供足够的照明强度,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和视觉效果。

2. 照明设备应具备防水、防雷击、防腐蚀等功能,以确保设备的长期可靠性。

七、音响设备规范1. 音响设备应能提供清晰、准确的音响效果,满足现场观众的听觉需求。

2. 音响设备应设置合理,方便调音和维护,避免对场地整体设计造成干扰。

八、绿化景观规范1. 周边绿化应根据场地的特点和设计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植被配置。

2. 绿化景观应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环境效益,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

以上是体育场设计规范的一些内容。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确保体育场的功能完善、使用安全,并提升观众的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合理的设计规范也可以对场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体育场建设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健身,需求量逐渐增加。

体育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是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和赛事的场所,对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文化娱乐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体育场的建设标准、布局设计、场地设施、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体育场的建设标准1.场地面积要求根据目前建筑行业的建设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场地标准为:比例为105米×68米,场地总面积为7140平方米。

天然草皮足球场标准则为:比例为110米×75米,场地总面积为8250平方米。

田径运动场标准为:400米标准跑道为10条、直道为110米,跨度宽度为41.37米,场地总面积为22,000平方米。

非标准的场地面积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2.场地标高要求场地面积的标高要求应根据场地地形、排水条件等进行设置。

对于室外的体育场,要求场地外缘至少比场地内部高出1.5m,并向室外排水。

场地内部区域的标高比较灵活,能够满足运动场地对标高的要求即可。

3.场地草坪及基础工程要求草坪基层设置:为保证草坪长久使用,草坪基层要求粗糙、有高低不平的地面。

应符合排水良好的斜率和适当的凹凸度,建议设置为1%至3%之间。

草坪面层设置:应选用易于维护、舒适度高的草坪为主。

申花草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草皮品种,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对地面湿度、草皮密度、刈割和施肥敏感度小。

底层结构:应根据不同的场地要求,采用特殊的材料及工艺进行处理。

4.观众席要求观众席应按照设计要求安排座位,考虑到安全因素、观众舒适度和视野等因素,定量计算观众席座位数,并设置安排通道,安装应急疏散标识和设施等。

5.制高点要求制高点要求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场地地形、观众席和草坪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出来的。

一般建议在设计时将制高点体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掌握场地内外整体的情况。

体育行业运动场馆设施标准

体育行业运动场馆设施标准

体育行业运动场馆设施标准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运动场馆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设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场馆设施标准的制定不仅涉及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的规范,还需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安全与舒适性。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运动场馆、器材设备和安全措施的相关标准。

一、运动场馆设施标准(一)场地标准1. 场地平整度要求:要保证运动场地的平整度,防止因地面不平而对运动员产生伤害。

为此,场地平整度应达到一定标准,确保运动员的安全。

2. 场地尺寸要求: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应根据比赛规则和运动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场地尺寸标准。

例如,足球场的尺寸应符合国际足联规定,篮球场的尺寸应符合国际篮球联合会规定等。

(二)观众席标准1. 观众席座椅要求:观众席座椅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舒适的坐姿和支撑,同时具备防火、耐磨、易清洁等特点。

2. 观众席安全要求:为了保证观众的安全,观众席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并配备消防器材,以应对突发火灾等紧急情况。

(三)灯光和音响设备标准1. 照明要求:为了提供良好的观赛和比赛环境,运动场馆的照明设备应有适当的亮度和光线均匀度,以确保运动员和观众视觉的需求。

2. 音响要求:运动场馆的音响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音质和音量调节功能,以满足比赛和演出的需要。

二、器材设备标准(一)运动器械标准1. 运动器材质量要求:运动器材的质量和可靠性对运动员的表现和训练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器材应经过严格的品质检测,确保其质量达到标准。

2. 运动器材使用要求:运动器材的使用应符合比赛规则和安全要求,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运动员受伤或比赛纠纷。

(二)健身器材标准1. 健身器材安全要求:健身器材应具备稳定性、坚固性和一定的防滑性,以确保用户的安全使用。

2. 健身器材功能要求: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健身器材应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以增加用户的运动乐趣和效果。

三、安全措施标准(一)火灾安全措施1. 消防设备要求:运动场馆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火警报警系统等,以防止和控制火灾的发生。

体育场馆设施规范

体育场馆设施规范

体育场馆设施规范体育场馆是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的场所,它不仅是运动员进行竞技的场地,也是观众观赛的场所。

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观众的安全,体育场馆的设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本文将从场地、设备、安全等方面探讨体育场馆设施的规范。

I. 场地规范体育场馆的场地规范是指场地的大小、形状和各种标记线的设置。

不同体育项目和比赛级别对场地规范有不同的要求。

在篮球比赛中,场地应设置标准大小的篮球场和三分线,篮筐的高度和位置也需要符合规范。

而在足球比赛中,场地应为矩形,具有标准的球门和边线。

此外,游泳池、田径场等其他体育项目的场地规范也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II. 设备规范体育场馆的设备规范是指各种用于比赛和观赛的设备的规范。

其中包括比赛用球、器械和观众用座椅等。

比赛用球在制造材质、重量、大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比赛用球应符合国际篮联的规范,具有合适的弹性和抓握力。

观众用座椅应具备舒适度和可清洁的特点,并且要能够满足紧急疏散的要求。

III. 安全规范体育场馆的安全规范是确保参与比赛和观看比赛的人员的人身安全的措施和要求。

首先,体育场馆应具备防火、防盗和防爆能力,配备消防设备和监控系统等安全设施。

其次,场馆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修,以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另外,体育场馆的场地和设备也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防止运动员受伤。

IV. 环境规范体育场馆的环境规范是指场馆周边的环境和管理要求。

场馆周边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和危险物品,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赛环境。

此外,场馆的管理规范也包括良好的卫生管理、秩序维护和服务态度。

场馆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为观众提供周到的服务。

综上所述,体育场馆设施规范涉及场地、设备、安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遵守体育场馆设施规范能够保障比赛的公平、观众的安全和舒适,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水平。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体育馆能够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提供舒适和安全的运动环境而制定的规范。

以下是一些体育馆设计规范的要点:
1. 综合功能:体育馆应该具备多种功能,包括比赛、训练、表演等。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这些功能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空间和设备。

2. 场地尺寸:体育馆场地的尺寸应符合相关规定,以适应各种比赛项目的要求。

尺寸应满足国家体育标准或国际体育联合会的规定。

3. 观众席:体育馆应提供足够的观众席位,以容纳观众、媒体和官员的需求。

观众席的设计要考虑到观赛视野和听力的需求,确保观众能够得到良好的观赛体验。

4. 照明和音响设备:体育馆应配备适当的照明和音响设备,以确保比赛和表演的顺利进行。

照明设备应能提供足够的光照度,而音响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音质和扩散效果。

5. 空调和通风系统:体育馆应配备适当的空调和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并提供舒适的室温。

6. 安全设施:体育馆应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包括紧急出口、防火设备、安全疏散通道等,以确保观众和运动员的安全。

7. 设施设备:体育馆应提供适当的设施设备,包括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等,以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

8. 环保要求:体育馆的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包括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要求。

体育馆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体育运动的进行和观众的体验,同时也关乎到场馆的使用寿命和运营成本。

因此,在设计体育馆时,应尽量遵循相关规范,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运动场设计要求规范

运动场设计要求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 一般规定4.2 运动场地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 5.8 田径练习馆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6.2 场地和看台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 防火设计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9 声学设计10 建筑设备10.1 给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规范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规范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体育馆规范规范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4(1 一般规定 4(2 运动场地 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 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 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 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5(8 田径练习馆 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 6(2 场地和看台 6(3 辅助用房和设施 6(4 练习房 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 7(3辅助用房与设施 7(4训练设施 8 防火设计 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 9 声学设计 10 建筑设备 10.1 给1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O.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O.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2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表1.O.8 体育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运动场设计要求规范

运动场设计要求规范

运动场设计要求规范运动场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一般规定4.2运动场地4.3看台4.4辅助用房和设施5体育场5.1一般规定5.2径赛场地5.3田赛场地5.4足球场地5.5比赛场地综合布置5.6练习场地5.7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5.8田径练习馆6体育馆6.1一般规定6.2场地和看台6.3辅助用房和设施6.4练习房7游泳设施7.1一般规定7.2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防火设计8.1防火8.2疏散与交通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10.1给水排水10.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3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总则1.O.1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体育场地工程规范标准

体育场地工程规范标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体育场地工程规范标准篇一:《中小学体育场地配备标准》——普通初级中学各类体育活动用地面积标准《中小学体育场地配备标准》普通初级中学各类体育活动用地面积标准说明:(1)田径场内设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25~45米)。

(2)每6个班设置一个篮排球场,篮排球场设置比例为2:1,原则上不设在田径场内。

《补充通知》规定:一、学校设置与规划(三)校园规划设计中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教学、图书及实验用房应设在校园静区,并有良好的建筑朝向,音乐用房的设置不得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二)体育用地增加:18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18个班标准要求设置,篮(排)球场按每6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置。

各种规模的学校其田径场均应设置100米直跑道。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1、体育活动室中,30个班以下调整为必配,18个班的面积为450㎡,24个班的为608㎡。

2、“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xx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三)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1、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置的运动场地一致”。

2、卫生、保健室基本设备调整为“卫生室设备按附件5要求配备”、“保健室设备从附件5中选1-3、8、9、17、18、30、32、37-40、42项配备”。

-1-篇二:体育馆工程部分验收规范怀宁体育馆部分验收规范1、《钢网架行业标准》jgj75.1~75.3-912、《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xx3、《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9-914、《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xx5、《建筑幕墙》gb/t21086-20xx;图集10j121,11j930,08j925。

体育馆规范规范

体育馆规范规范

目次1 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 一般规定4.2 运动场地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体育场5.1 一般规定5.2 径赛场地 5.3 田赛场地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5.8 田径练习馆6体育馆6.1 一般规定6.2 场地和看台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7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防火设计防火疏散与交通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表1.0.9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进行国际比赛时,同时还必须满足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体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体育建筑 sports building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之用的建筑物。

运动场跑道设计规范.

运动场跑道设计规范.

200米跑道,400米跑道尺寸和规则田径场地跑道表层的结构,从土层发展到煤渣、石灰、粘土混合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现了塑胶跑道,八十年代田径跑道弯道的半径从36米到37.898米,又发展到36.50米。

经验表明,大多数400米半圆式跑道被建成弯道半径为35米到38米之间是适宜的,国际田联提议尽可能修建半径为36.50米的跑道。

上述三种不同半径的跑道均被称为“400米标准半圆式田径场”。

目前在国际、国内举行的各类田径比赛所使用的场地,多为上述半径的跑道。

小学一般都是200200米跑道:弯道半径16.7米,直道段长46.8米,共4道,分道宽最小为1.22米,最大为1.25米,分道线宽5厘米,所有分道宽应相同。

中学一般都是400已知标准跑道全长400米,是指最内圈跑道的长度,而且知道最内圈的半径为36米,所以只需先求出最内圈跑道的两个半圆弯道的周长和,然后用400米减去两个弯道的周长和,就得到直道的长。

400-3.14×36×2≈174174÷2=87 米第四跑道的全长由第四圈的两个半圆弯道的和再加上两条直道的和得到,前面面已经知道了直道的长度是:87,所以第4跑道的全长是:87×2+2×3.14×(36+1.2×3) ≈423米第一 87×2+2×3.14×(36+1.2×0) =400第二87×2+2×3.14×(36+1.2×1) ≈408第三 87×2+2×3.14×(36+1.2×2) =415第四87×2+2×3.14×(36+1.2×3) ≈423米第五87×2+2×3.14×(36+1.2×4) ≈430米第六87×2+2×3.14×(36+1.2×5) ≈438米第七87×2+2×3.14×(36+1.2×6) ≈445米第八 87×2+2×3.14×(36+1.2×7) ≈453米第一节标准半圆式田径场一、规则规定的标准半圆式田径场《国际田联手册》规定标准半圆式田径场跑道全长为400米,由两个直道和两个弯道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场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4.1 一般规定 4.2 运动场地 4.3 看台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 体育场5.1 一般规定5.2 径赛场地5.3 田赛场地5.4 足球场地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5.6 练习场地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5.8 田径练习馆6 体育馆6.1 一般规定6.2 场地和看台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7.4训练设施8 防火设计8.1 防火8.2 疏散与交通9 声学设计10 建筑设备10.1 给水排水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O.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O.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等级主要使用要求特级举办亚运会、奥运会及世界级比赛主场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表1.O.8 体育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建筑等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特级>100年不低于一级甲级、乙级50~100年不低于二级丙级25~50年不低于二级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进行国际比赛时,同时还必须满足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1.O.10 体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体育建筑 sports building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之用的建筑物。

2.O.2 体育设施 sports facilities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的体育建筑、场地、室外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等的总称。

2.O.3体育场 stadium具有可供体育比赛和其他表演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同时为大量观众提供座席的建筑物。

2.O.4 体育馆 sports hall配备有专门设备而供能够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巧)、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

主要由比赛和练习场地、看台和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体育馆根据比赛场地的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项体育馆;不设观众看台及相应用房的体育馆也可称训练房。

2.O.5 游泳设施 natatorial facilities能够进行游泳、跳水、水球和花样游泳等室内外比赛和练习的建筑和设施。

室外的称作游泳池(场),室内的称作游泳馆(房)。

主要由比赛池和练习池、看台、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2.O.6 竞赛区 arena由观众席围合的运动场地及其辅助区域,包括竞技场地和缓冲区。

2.O.7 跑道 track体育场内用作径赛的场地。

正式比赛的跑道为全长400m的长圆形,并对场地方位、面层、规格有严格的要求。

2.0.8 合成面层synthetic surface用人工合成方法制成的地面面层,在田径及一些球类项目中,要求采用符合该项目要求的合成面层。

2.O.9 足球场 football pitch供进行足球比赛的长方形场地。

2.0.10 看台 stands体育设施中设置有观众席位,并能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看条件和安全方便的疏散条件的结构体。

2.O.11 观众席 seats for the spectator体育设施中供观众观看比赛的席位。

2.O.12 视线 sightline由观众眼睛至场地设计视点的连线。

2.O.13 视点 focus point为保证观众的观看质量,在视线设计时,根据不同竞赛项目和不同标准,保证观众看到比赛场地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时所确定的场地设计平面位置。

2.0.14 视距 viewing distance由观众眼睛到比赛场地中被观察物体的距离。

2.O.15 视角 angle of sight观众视线与视平线之间的夹角,视角过大将造成视觉上的透视变形。

2.0.16 固定座席 fixing seating体育设施中固定在看台结构上的观众席位。

2.O.17 活动座席 retractable seating具有特殊构造可将座椅收纳和移动的座席。

2.O.18 记者席 press seats在正式比赛中,看台座位中供文字记者和广播电视记者等媒体记者使用的专用座位。

2.O.19 包厢 box在看台观众席中,为满足部分观众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房间。

一般由观看席位和休息室等构成。

2.0.20 座宽 seats width观众席位的宽度。

2.O.21 排深 row depth观众席位排与排之间的距离。

2.0.22 多功能使用 multi-purpose usage体育设施满足多种体育项目的使用或除体育项目外其他功能的使用方式。

2.O.23 训练房 practice room供体育项目训练用的厅室。

2.0.24 热身场地 warming up area体育竞赛时,可供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之前热身活动的区域。

其规格应符合各不同项目的要求。

2.O.25 兴奋剂检测室 doping control room在正式体育比赛中,对运动员是否服用违禁药物进行测试取样的专用房间。

2.0.26 游泳池 swimming pool供游泳比赛或训练的专用水池。

比赛池的规格尺寸规则上有明确要求,在满足技术条件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其他水上项目的比赛和训练。

2.0.27 跳水池 diving pool供跳水比赛和训练的专用水池。

其规格、设施均应满足规则的严格要求。

2.0.28 训练池 training pool供训练用的水池,其规格及设施要求需根据其训练项目确定。

2.O.29 泳道 swimming lane游泳池比赛时,用水面浮标和池底、池壁的标志线来加以界定的比赛活动区。

2.0.30 出发台 starting block游泳池出发端的专用设施,其规格等需满足规则的要求。

2.0.31 触板 touch pads正式游泳比赛时,安装在游泳池端线池壁的专用电子计时装置。

2.O.32 池壁 edge of the pool游泳设施各种水池的垂直壁面,需根据不同项目要求设置有关标志和设施。

2.O.33 池岸 beach area游泳设施水池边,以及水池之间的区域。

2.O.34 跳板 diving boards跳板项目的比赛设施,分1m和3m两种,其跳板高度指自板面至水面,材料和面层应符合规则规定。

2.0.35 跳台 diving platform跳台项目的比赛设施,分5m、7.5m、10m三种,跳台的设置、面层、水深、周围空间等均应满足规则的要求。

2.O.36 水下照明 underwater lighting根据比赛项目和使用要求,安装在水池水下的照明器。

2.O.37 水下音响 underwater sound根据比赛项目和使用要求,安装在水池水下的音响器材。

2.0.38 升降池底 adjustable floor游泳池根据使用的不同要求通过变更池底高度调节水深的一种技术手段。

3 基地和总平面3.O.1 体育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城镇当地总体规划和体育设施的布局要求,讲求使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0.2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适合开展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使用要求;2 交通方便。

根据体育设施规模大小,基地至少应分别有一面或二面临接城市道路。

该道路应有足够的通行宽度,以保证疏散和交通:3 便于利用城市已有基础设施;4 环境较好。

与污染源、高压线路、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之间的距离达到有关防护规定,防止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并注意体育设施使用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O.3 市级体育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表3.O.3的规定。

3.0.3 级体育设施用地面积1OO万人以上城市50~100万人口城市20~50万人口城市10~20万人口城市规模用地面积(103m2) 规模(千座)用地面积(103m2) 规模(千座)用地面积(103m2) 规模(千座)用地面积(103m2)体育场30~50 86~122 20~30 75~97 15~2010~15 50~63体育馆4~10 11~20 4~6 11~14 2~4 10~13 2~3 10~11游泳馆2~4 13~17 2~3 13~16 ———游泳池—————12.5—12.5注:当在特定条件下,达不到规定指标下限时,应利用规划和建筑手段来满足场馆在使用安全、疏散、停车等方面的要求。

3.0.4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2 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顺畅,管理维修方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指标;3 满足各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要4 注重环境设计,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如水面、林木等),考虑地形和地质情况,减少建设投资。

3.0.5 出入口和内部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1 总出入口布置应明显,不宜少于二处,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

观众出入口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0.15m/百人的室外安全疏散指标;2 观众疏散道路应避免集中人流与机动车流相互干扰,其宽度不宜小于室外安全疏散指标;3 道路应满足通行消防车的要求,净宽度不应小于 3.5m,上空有障碍物或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小于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