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练习题
完整版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证明题
![完整版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线证明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95d191a5e9856a57126065.png)
已知两角找两角的夹边(ASA ) 找任意一边(AAS )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 等。
2、 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 等。
3、 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 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7、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 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 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 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 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 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 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 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2.证题的思路:找夹角(SAS )已知两边找直角(HL )找第三边(SSS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任意角(AAS )” 亠&找已知角的另一边(SAS已知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邻边找已知边的对角(AAS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新课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同步训练及解析
![(新课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同步训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1bd2a571fe910ef12df89e.png)
2017-2018学年(新课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9.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一.选择题(共8小题)1.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A.B.C.D.2.在△ABC所在的平面内存在一点P,它到A、B、C三点的距离都相等,那么点P一定是()A.△ABC三边中垂线的交点B.△ABC三边上高线的交点C.△ABC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D.△ABC一条中位线的中点3.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4,AC=3,BD=5,则△ABD的周长为()A. 12 B.10.5 C.10 D.8.54.三角形的下列四种线段中一定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A.角平分线B.中位线C.高D.中线5.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比△ACD的周长大6 cm,则AB与AC的差为()A. 2cm B.3cm C.6cm D.12cm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③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B.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C.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二.填空题(共6小题)9.在△ABC中,AD为BC边的中线,若△ABD与△ADC的周长差为3,AB=8,10.如图,在△ABC中,BE是边AC上的中线,已知AB=4cm,AC=3cm,BE=5cm,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_ cm.11.在△ABC中,已知AD是角平分线,∠B=50°,∠C=70°,∠BAD=_________ °.12.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则△ABD 与△ACD的周长之差为_________ cm.13.如图,在△ABC中,AC⊥BC,CD⊥AB于点D.则图中共有_________ 个直角三角形.14.AD为△ABC的高,AB=AC,△ABC的周长为20cm,△ACD的周长为14cm,则AD= 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小题)15.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已知AB=6cm,△ABD的周长与△CBD 的周长的差1cm,求边BC的长.16.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17.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1cm,AB=6cm,BC边上中线AD=5cm,△ABD 周长为15cm,求AC长.18.如图,在△ABC中,∠B=60°,∠C=20°,AD为△ABC的高,AE为角平分线(1)求∠EAD的度数;(2)寻找∠DAE与∠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9.如图,已知△ABC的高AD,角平分线AE,∠B=26°,∠ACD=56°,求∠AED的度数.20.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EAD=5°,∠B=50°,求∠C的度数.9.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A.B.C.D.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由三角形的三边为4,9,12,可知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最长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内部,即过最长边所对的角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在最长边上.解答:解:∵42+92=97<122,∴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过最长边所对的角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在最长边上.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高的画法.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当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两条高是三角形的直角边,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内部.2.在△ABC所在的平面内存在一点P,它到A、B、C三点的距离都相等,那么点P一定是()A.△ABC三边中垂线的交点B.△ABC三边上高线的交点C.△ABC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D.△ABC一条中位线的中点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已知,作出图形,已知△ABC内一点P,PA=PB=PC,如图所示,作辅助线PM、PN、PK分别垂直三角形的三边AC、BC、AB,可证得点P是三角形的外心.问题可求.解答:解:如图所示,PA=PB=PC,作PM⊥AC于点M,则∠PMA=∠PMC=90°,在两直角三角形中,∵PM=PM,PA=PC,∴△APM≌△CPM,∴AM=MC;同理可证得:AK=BK,BN=CN,∴点P是△ABC三边中垂线的交点.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和外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垂心是三条高的交点.3.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4,AC=3,BD=5,则△ABD的周长为()A. 12 B.10.5 C.10 D.8.5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先由BD是△ABC的中线,得出AD=AC=1.5,再根据三角形周长的定义得出△ABD的周长=AB+BD+AD,将数值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D=AC=1.5,∴△ABD的周长=AB+BD+AD=4+5+1.5=10.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与周长,比较简单,根据中线的定义得出AD=AC=1.5是解题的关键.4.三角形的下列四种线段中一定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A.角平分线B.中位线C.高D.中线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中线重合时才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中位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为1:3,三角形的高只有与中线重合时才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一条边平均分成2部分,以这2部分分别为底,分别求新三角形的面积,面积相等.解答:解:(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比分情况而定;(2)三角形的中位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经计算得:三角形面积为梯形面积的;(3)三角形的高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比分情况而定;(4)三角形的中线AD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ABD的面积为•BD•AE,△ACD面积为•CD•AE;因为AD为中线,所以D为BC中点,所以BD=CD,所以△ABD的面积等于△ACD的面积.∴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故选D.点评:考查中线,高,中位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中线,高,中位线在实5.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比△ACD的周长大6 cm,则AB与AC的差为()A. 2cm B.3cm C.6cm D.12cm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和中线的定义求AB与AC的差.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DC.∴△ABD比△ACD的周长大6 cm,即AB与AC的差为6cm.故选C.点评:三角形的中线即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所连接的线段.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③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三条高可以在内部,也可以在外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解答:解:①、②正确;而对于三角形三条高: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故③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的位置.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三条高可以在内部,也可以在外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边上.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特点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点在三角形内,故错误;B、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不会交于一个顶点,故错误;C、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所在的顶点正好是三条高线的交点,可以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D、能确定C正确,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用到的知识点是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直角顶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B.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C.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判断A;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判断B;由直角三角形的分类能判断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判断D.解答:解:A、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故本选项错误;C、因为三角形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9.在△ABC中,AD为BC边的中线,若△ABD与△ADC的周长差为3,AB=8,则AC= 5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然后求出△ABD与△ADC的周长差AB与AC的差,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为BC边的中线,∴BD=CD,∴△ABD与△ADC的周长差=(AB+AD+BD)﹣(AC+AD+CD)=AB﹣AC,∵△ABD与△ADC的周长差为3,AB=8,∴8﹣AC=3,解得AC=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熟记概念并求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等于两边长的差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ABC中,BE是边AC上的中线,已知AB=4cm,AC=3cm,BE=5cm,则△ABC的周长是cm.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定理:AB2+BC2=2(BE2+AE2),来求出BC的长度,然后再来求△ABC的周长.解答:解:∵在△ABC中,BE是边AC上的中线,∴AB2+BC2=2(BE2+AE2),AE=AC,∵AB=4cm,AC=3cm,BE=5cm,∴BC=(cm),∴AB+BC+AC=(cm),即△ABC的周长是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定理.11.在△ABC中,已知AD是角平分线,∠B=50°,∠C=70°,∠BAD= 30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要求∠BAD的度数,只要求得∠BAC的度数即可,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利用180°减去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可得答案.解答:解:△ABC中,∠B=50°,∠C=70°,∴∠BAC=180°﹣∠B﹣∠C,=180°﹣50°﹣70°,=60°,∴∠BAD=∠BAC=×60°=30°.故填3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相关知识;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BAC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则△ABD 与△ACD的周长之差为 2 cm.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得到,△ABD的周长和△ADC的周长的差就是AB与AC的差.解答:解:∵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BD=DC=BC,∴△ABD和△ADC的周长的差=(AB+BC+AD)﹣(AC+BC+AD)=AB﹣AC=5﹣3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难度适中.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周长即三角形的三边和,C=a+b+c.13.如图,在△ABC中,AC⊥BC,CD⊥AB于点D.则图中共有 3 个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解答出即可.解答:解:∵AC⊥BC,CD⊥AB,∴∠ACB=∠ADC=∠BDC=90°,∴直角三角形有:△ACB,△ADC,△BDC.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4.AD为△ABC的高,AB=AC,△ABC的周长为20cm,△ACD的周长为14cm,则AD= 4cm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如图,由于AD为△ABC的高,AB=AC,那么D为BC中点,而△ABC的周长为20cm,由此可以求出AC+CD的值,而△ACD的周长为14cm,由此就可以求出AD的长度.解答:解:如图,∵AD为△ABC的高,AB=AC,∴D为BC中点,而△ABC的周长为20cm,∴AC+CD=×20=10cm,而△ACD的周长=AC+CD+AD=14cm,∴AD=4cm.故答案为:4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中线的性质,也利用了三角形的周长公式,然后求出所求线段的长度.三.解答题(共6小题)15.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已知AB=6cm,△ABD的周长与△CBD 的周长的差1cm,求边BC的长.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得出AD=C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求出即可.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B+BD+AD)﹣(BC+BD+CD)=AB﹣BC=1cm.又∵AB=6cm,∴BC=1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和掌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16.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得出∠BAD=30°,再利用CE是△ABC的高,∠BCE=40°,得出∠B的度数,进而得出∠ADB的度数.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DAC=∠BAD=30°,∵CE是△ABC的高,∠BCE=40°,∴∠ADB=180°﹣∠B﹣∠BAD=180°﹣30°﹣50°=1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高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已知得出∠B的度数是解题关键.17.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1cm,AB=6cm,BC边上中线AD=5cm,△ABD 周长为15cm,求AC长.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先根据△ABD周长为15cm,AB=6cm,AD=5cm,由周长的定义可求BD的长,再根据中线的定义可求BC的长,由△ABC的周长为21cm,即可求出AC长.解答:解:∵AB=6cm,AD=5cm,△ABD周长为15cm,∴BD=15﹣6﹣5=4cm,∵AD是BC边上的中线,∴BC=8cm,∵△ABC的周长为21cm,∴AC=21﹣6﹣8=7cm.故AC长为7cm.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周长和中线,本题的关键是由周长和中线的定义得到BC的长,题目难度中等.18.如图,在△ABC中,∠B=60°,∠C=20°,AD为△ABC的高,AE为角平分线(1)求∠EAD的度数;(2)寻找∠DAE与∠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首先求得∠BAC,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E,再在直角△BAD中求得∠BAD的度数,根据∠EAD=∠EAB ﹣∠BAD即可求得;(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用∠B与∠C表示出∠EAB,在直角△ABD中,利用∠B表示出∠BAD,根据∠EAD=∠EAB﹣∠BAD即可求得.解答:解:(1)∵在△ABC中,∠BAC=180°﹣∠C﹣∠B=180°﹣20°﹣60°=100°,又∵AE为角平分线,∴∠EAB=∠BAC=50°,在直角△ABD中,∠BAD=90°﹣∠B=90°﹣60°=30°,∴∠EAD=∠EAB﹣∠BAD=50°﹣30°=20°;(2)根据(1)可以得到:∠EAB=∠BAC=(180°﹣∠B﹣∠C)∠BAD=90°﹣∠B,则∠EAD=∠EAB﹣∠BAD=(180°﹣∠B﹣∠C)﹣(90°﹣∠B)=(∠B﹣∠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用∠B与∠C表示出∠EAB是关键.19.如图,已知△ABC的高AD,角平分线AE,∠B=26°,∠ACD=56°,求∠AED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知,∠BAC=∠ACD﹣∠B,∠AEC=∠B+∠BAE,而AD平分∠BAC,故可求得∠AEC的度数.解答:解:∵∠B=26°,∠ACD=56°∴∠BAC=30°∵AE平分∠BAC∴∠BAE=15°∴∠AED=∠B+∠BAE=41°.点评:本题利用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20.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EAD=5°,∠B=50°,求∠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E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BA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C,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高,∠EAD=5°,∴∠AED=85°,∵∠B=50°,∴∠BAE=∠AED﹣∠B=85°﹣50°=35°,∵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C=2∠BAE=70°,∴∠C=180°﹣∠B﹣∠BAC=180°﹣50°﹣70°=6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初一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试题
![初一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c3492833d4b14e84246840.png)
初一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试题1.如图所示,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若∠B=50°,∠C=70°,求∠DAC的度数.【答案】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B=50°,∠C=70°,∴∠BAC=60°,又∵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又∵AE是△ABC的高∴∠BAE=180°-∠B-∠AEB=40°,∴∠DAC=∠BAE-∠BAD=10°2.如图,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DE平分∠ADC,且∠ABC=80º,∠BCD=70º,则∠AED= .【答案】75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由∠ABC、∠BCD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BAD∠ADC的度数,再由AE平分∠BAD,DE平分∠ADC,即可求得∠BAE∠ADE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结果。
∠ABC=80º,∠BCD=70º,∠BAD∠ADC∠ABC∠BCD,AE平分∠BAD,DE平分∠ADC,∠BAE∠ADE,∠AED∠BAE∠ADE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等腰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高线进行判断,就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4.如图,在∆ABC中,AM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H是高,则有下列结论:(1)BM== ;(2)∠CAD=∠=______________;(3)∠=∠=90°.【答案】(1)CM,BC;(2)∠BAD,∠BAC;(3)∠AHB,∠AH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1)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知:中线平分该中线所在的线段;(2)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知:角平分线平分该角;(3)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知,高与垂足所在的直线垂直.(1)∵AM是△ABC的中线,;(2)∵AD是△ABC的角平分线,∴∠CAD∠BAD∠BAC;(3)∵AH是△ABC的高,∴AH⊥BC,∴∠AHB=∠AHC=90°;故答案是:(1)CM,BC;(2)∠BAD,∠BAC;(3)∠AHB,∠AHC。
2021年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20a0014028915f804dc2d8.png)
2021年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AF是中线,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F=CF B.∠C+∠CAD=90°C.∠BAF=∠CAF D.S△ABC =2S△ABF2.如图所示,∠1=∠2,∠3=∠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①AD平分∠BAF;②AF平分∠BAC;③AE平分∠DAF;④AF平分∠DAC;⑤AE平分∠BAC.A.4个B.3个C.2个D.1个3.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A.三角形内B.三角形外C.三角形的边上D.不能确定4.画△ABC中AC边上的高,下列四个画法中正确的是()A.B.C.D.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交于同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交于同一点6.在下列各图形中,分别画出了△ABC中BC边上的高AD,其中正确的是()A.B.C.D.7.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形是()A.B.C.D.8.如图所示,AC⊥BC于C,CD⊥AB于D,图中可以作为三角形“高”的线段有()A.1条B.2条C.3条D.5条9.如图,已知BD=CD,则AD一定是△ABC的()A.角平分线B.高线C.中线D.无法确定10.如图,在△ABC中,AB边上的高是()A.AD B.BE C.BF D.CF二.填空题11.如图,AD⊥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个.12.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中线,BE=6,CD=4,则DE的长为.13.若线段AD是△ABC的中线,且BD=3,则BC长为.14.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中垂线DE交BC于点D,交AC于点E,AB=5cm,AC=8cm,则△ABE的周长为.15.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16.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且△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多4cm.若AB=16cm,那么AC=cm.。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058a14119e8b8f67d1cb98d.png)
A.2
B.1ﻩ
C. ﻩ
D.
4.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是________,△ACD中 CD 边上的高是________,△B CE 中BC 边上的高是________,以 CF为高的三角形是________.
5.如图,在△ABC 中,AD⊥BC,BE⊥AC,垂足分别为D,E,BC=16,AD=6,BE=8,则 AC=____
____.
6.如图,△ABC 中,∠ACB=110°,∠B=30°,作出∠BAC的平分线 AE 和 BC 边上的高 AD, 并求出∠DAE的度数.
7.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P 为线段 AD上的一个点,PE⊥AD 交直线 BC于点 E.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角平 分线中线和高同步练习
———————————————————————————————— 作者: ———————————————————————————————— 日期:
9.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B.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直线 C.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D.三角形的中线是经过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直线 2.过△ABC 的顶点 A,作 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C 解: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是线段,不是射线或直线. 2.【答案】Aபைடு நூலகம்3.【答案】C 4.【答案】110
解: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求得∠BAD= ∠BAC=34°.∠ADC 是△ABD 的外角,故∠AD C=∠B+∠BAD=36°+34°=70°,所以∠ADB=180°-∠ADC=110°. 5.【答案】2 解:∵CD 是 AB 边上的中线,∴AD=BD.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
![三角形中线高角平分线的30题(有答案)ok](https://img.taocdn.com/s3/m/632e84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3.png)
题(有答案)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如图,△ABC中,∠A=30°,∠B=70°,CE平分∠ACB,CD⊥AB于D,DF⊥CE于F.(1)试说明∠BCD=∠ECD;(2)请找出图中所有与∠B相等的角(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三角形ABD中线,中线,的度数;(1)∠ABE=15°,∠BAD=35°,求∠BED的度数;边上的高;(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边的距离为多少?(3)若△ABC的面积为6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3.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BD和△ADC的周长之差为4(AB>AC),AB与AC的和为14,的长.求AB和AC的长.4.如图△ABC中,∠A=20°,CD是∠BCA的平分线,△CDA中,DE是CA边上的高,又有∠EDA=∠CDB,求的大小.∠B的大小.5.△ABC中,AD⊥BC,AE平分∠BAC交BC于点E.的大小.(1)∠B=30°,∠C=70°,求∠EAD的大小.(2)若∠B<∠C,则2∠EAD与∠C﹣∠B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说明理由.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说明理由.6.在△ABC中,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B=20°,∠C=60°,求∠CAD和∠DAE的度数.的度数.7.在△ABC中.中.(如图)(1)若∠A=60°,AB、AC边上的高CE、BD交于点O.求∠BOC的度数.(如图)(2)若∠A为钝角,AB、AC边上的高CE、BD所在直线交于点O,画出图形,并用量角器量一量∠BAC+∠BOC= _________°,再用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说明.,再用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说明.(3)由(1)(2)可以得到,无论∠A为锐角还是钝角,总有∠BAC+∠BOC=_________°.8.在△ABC中,已知∠ABC=60°,∠ACB=50°,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的交点.的度数.求∠ABE、∠ACF和∠BHC的度数.9.如图,△ACB中,∠ACB=90°,∠1=∠B.的高;(1)试说明CD是△ABC的高;(2)如果AC=8,BC=6,AB=10,求CD的长.的长.10.如图,已知△ABC的高AD,角平分线AE,∠B=26°,∠ACD=56°,求∠AED的度数.的度数.11.如图,△ABC中,∠ABC=40°,∠C=60°,AD⊥BC于D,AE是∠BAC的平分线.的平分线.(1)求∠DAE的度数;的度数;是哪几个三角形的高.(2)指出AD是哪几个三角形的高.12.如图,在△ABC中,∠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的度数.求∠ABE、∠ACF和∠BHC的度数.13.如图,在△ABC中,∠B=60°,∠C=20°,AD为△ABC的高,AE为角平分线为角平分线的度数;(1)求∠EAD的度数;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寻找∠DAE与∠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的度数.15.如图,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的角平分线,的度数.(1)若∠B=47°,∠C=73°,求∠DAE的度数.的代数式表示)(2)若∠B=α°,∠C=β°(α<β),求∠DAE的度数(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16.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B=60°,∠C=45°,求∠ADB和∠ADC的度数.的度数.17.已知△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分别交CD、AC于点F、E,求证:∠CFE=∠CEF.18.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确吗?为什么?19.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1cm,AB=6cm,BC边上中线AD=5cm,△ABD周长为15cm,求AC长.长.20.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图,若△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过I作DE⊥AI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通过画图、度量,填写右上表(图画在草稿纸上,并尽量画准确)(1)请你通过画图、度量,填写右上表(图画在草稿纸上,并尽量画准确)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2)从上表中你发现了∠BIC与∠BDI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40°60°90°120°∠BAC的度数的度数∠BIC的度数∠BDI的度数21.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CAB=50°,∠C=60°,求∠DAE和∠BOA 的度数.的度数.22.如图,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填空:是高,填空:(1)BE=_________=_________(2)∠BAD=__________________(3)∠AFB=_________=90°(4)S△ABC=_________S△ABE.23.如图,BM是△ABC的中线,AB=5cm,BC=3cm,那么△ABM与△BCM的周长是差是多少?的周长是差是多少?24.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BC的周长为34cm,△ABD的周长为30cm,求AD的长.的长.25.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你能求出AC与AB的边长的差吗?的边长的差吗?26.如图,在△ABC中,AC=AB,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BC,请说明理由.,请说明理由.27.如图,∠BAD=∠CAD,则AD是△ABC的角平分线,对吗?说明理由.的角平分线,对吗?说明理由.28.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5cm,AB与AC的和为11cm,的长.求AC的长.29.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E是△ACD的中线,已知DE=2cm,求BD,BE,BC的长.的长.30.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B=6cm,AC=5cm,求△ABD和△ADC的周长的差.的周长的差.参考答案:1.(1)∵∠B=70°,CD ⊥AB 于D , ∴∠BCD=90°﹣70°=20°,在△ABC 中,∵∠A=30°,∠B=70°, ∴∠ACB=180°﹣30°﹣70°=80°, ∵CE 平分∠ACB , ∴∠BCE=∠ACB=40°,∴∠ECD=∠BCE ﹣∠BCD=40°﹣20°=20°, ∴∠BCD=∠ECD ;(2)∵CD ⊥AB 于D ,DF ⊥CE 于F , ∴∠CED=90°﹣∠ECD=90°﹣20°=70°, ∠CDF=90°﹣∠ECD=90°﹣20°=70°,所以,与∠B 相等的角有:∠CED 和∠CDF . 2.(1)∵∠BED 是△ABE 的一个外角,的一个外角, ∴∠BED=∠ABE+∠BAD=15°+35°=50°.(2)如图所示,EF 即是△BED 中BD 边上的高.边上的高. (3)∵AD 为△ABC 的中线,BE 为三角形ABD 中线, ∴S △BED =S △ABC =×60=15; ∵BD=5,∴EF=2S △BED ÷BD=2×15÷5=6, 即点E 到BC 边的距离为6.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边上的中线, ∴BD=CD ,∴△ABD 的周长﹣△ADC 的周长=(AB+AD+BD )﹣(AC+AD+CD )=AB ﹣AC=4,(2分)分) 即AB ﹣AC=4①, 又AB+AC=14②, ①+②得.2AB=18, 解得AB=9,②﹣①得,2AC=10, 解得AC=5,∴AB 和AC 的长分别为:AB=9,AC=5. 4.∵DE 是CA 边上的高,边上的高, ∴∠DEA=∠DEC=90°, ∵∠A=20°,∴∠EDA=90°﹣20°=70°, ∵∠EDA=∠CDB ,∴∠CDE=180°﹣70°×2=40°,在Rt △CDE 中,∠DCE=90°﹣40°=50°, ∵CD 是∠BCA 的平分线,的平分线,∴∠BCA=2∠DCE=2×50°=100°,在△ABC 中,∠B=180°﹣∠BCA ﹣∠A=180°﹣100°﹣20°=60°.故答案为:60 5.(1)∵∠B=30°,∠C=70° ∴∠BAC=180°﹣∠B ﹣∠C=80° ∵AE 是角平分线,是角平分线, ∴∠EAC=∠BAC=40°∵AD 是高,∠C=70° ∴∠DAC=90°﹣∠C=20°∴∠EAD=∠EAC ﹣∠DAC=40°﹣20°=20°;(2)由(1)知,∠EAD=∠EAC ﹣∠DAC=∠BAC ﹣(90°﹣∠C )①把∠BAC=180°﹣∠B ﹣∠C 代入①,整理得,整理得 ∠EAD=∠C ﹣∠B ,∴2∠EAD=∠C ﹣∠B .6.∵AD 是高,∠C=60°,∴∠CAD=90°﹣∠C=90°﹣60°=30°; ∵∠B=20°,∠C=60°,∴∠BAC=180°﹣∠B ﹣∠C=180°﹣20°﹣60°=100°, ∵AE 是角平分线,是角平分线, ∴∠CAE=∠BAC=×100°=50°,∴∠DAE=∠CAE ﹣∠CAD=50°﹣30°=20°. 7.(1)∵BD 、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高,上的高, ∴∠ADB=∠BEC=90°, 又∵∠BAC=60°,∴∠ABD=180°﹣∠ADB ﹣∠A=180°﹣90°﹣60°=30°, ∴∠BOC=∠EBD+∠BEO=90°+30°=120°; (2)如图所示:)如图所示:∠BAC+∠BOC=180°;理由如下:∵BD 、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高,上的高, ∴∠ADB=∠BEC=90°,∵∠ABD=180°﹣∠ADB ﹣∠BAD=180°﹣90°﹣∠BAD=90°﹣∠BAD ,∠O=180°﹣∠BEO ﹣∠DBA=90°﹣∠DBA=90°﹣(90°﹣∠BAD )=∠BAD , ∵∠BAC=180°﹣∠DAB , ∴∠BAC=180°﹣∠O , ∴∠BAC+∠O=180°; (3)由(1)(2)可得∠BAC+∠BOC=180°.8.∵BE是AC上的高,上的高,∴∠AEB=90°,∵∠ABC=60°,∠ACB=50°,∴∠A=180°﹣60°﹣50°=70°,∴∠ABE=180°﹣90°﹣70°=20°,∵CF是AB上的高,上的高,∴∠AFC=90°,∴∠ACF=180°﹣90°﹣70°=20°,∵∠ABE=20°,∴∠EBC=∠ABC﹣∠ABE=60°﹣20°=40°,∵∠ACF=20°,∠ACB=50°,∴∠BCH=30°,∴∠BHC=180°﹣40°﹣30°=110°.9.(1)∵∠1+∠BCD=90°,∠1=∠B ∴∠B+∠BCD=90°∴△BDC是直角三角形,即CD⊥AB,∴CD是△ABC的高;的高;(2)∵∠ACB=∠CDB=90°∴S△ABC=AC •BC=AB•CD,∵AC=8,BC=6,AB=10,∴CD===10.∵∠B=26°,∠ACD=56°∴∠BAC=30°∵AE平分∠BAC ∴∠BAE=15°∴∠AED=∠B+∠BAE=41°11.(1)∵AD⊥BC于D,∴∠ADB=∠ADC=90°,∵∠ABC=40°,∠C=60°,∴∠BAD=50°,∠CAD=30°,∴∠BAC=50°+30°=80°,∵AE是∠BAC的平分线,的平分线,∴∠BAE=40°,∴∠DAE=50°﹣40°=10°.(2)AD是△ABE、△ABD、△ABC、△AED、△AEC、△ADC的高.的高.12.∵∠ABC=66°,∠ACB=54°,∴∠A=180°﹣∠ABC﹣∠ACB=180°﹣66°﹣54°=60°.又∵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ABE=180°﹣∠BAC﹣∠AEB=180°﹣90°﹣60°=30°.同理,∠ACF=30°,∴∠BHC=∠BEC+∠ACF=90°+30°=120°.13.(1)∵在△ABC中,∠BAC=180°﹣∠C﹣∠B=180°﹣20°﹣60°=100°,又∵AE为角平分线,为角平分线,∴∠EAB=∠BAC=50°,在直角△ABD中,∠BAD=90°﹣∠B=90°﹣60°=30°,∴∠EAD=∠EAB﹣∠BAD=50°﹣30°=20°;(2)根据(1)可以得到:∠EAB=∠BAC=(180°﹣∠B﹣∠C)∠BAD=90°﹣∠B,则∠EAD=∠EAB﹣∠BAD=(180°﹣∠B﹣∠C)﹣(90°﹣∠B )=(∠B﹣∠C).14.∵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DAC=∠BAD=30°,∵CE是△ABC的高,∠BCE=40°,∴∠B=50°,∴∠ADB=180°﹣∠B﹣∠BAD=180°﹣30°﹣50°=100°15.(1)∵∠B=47°,∠C=73°,∴∠BAC=180°﹣47°﹣73°=60°,∵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边上的高,∴∠BAD=90°﹣47°=43°,∵AE是∠BAC的角平分线,的角平分线,∴∠BAE=∠BAC=30°,∴∠DAE=∠BAD﹣∠BAE=43°﹣30°=13°;(2))∵∠B=α°,∠C=β°,∴∠BAC=180°﹣α°﹣β°,∵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边上的高,∴∠BAD=90°﹣α°,∵AE是∠BAC的角平分线,的角平分线,∴∠BAE=∠BAC=(180°﹣α°﹣β°),∴∠DAE=∠BAD﹣∠BAE=90°﹣α°﹣(180°﹣α°﹣β°),=90°﹣α°﹣90°+α°+β°,=(β﹣α)°16.∵∠B=60°,∠C=45°,∴∠BAC=180°﹣60°﹣45°=75°,∵AD为∠BAC的角平分线,的角平分线,∴∠BAD=∠CAD=∠BAC=37.5°,在△ABD 中,∠ADB=180°﹣∠BAD ﹣∠B=82.5°, 则∠ADC=180°﹣∠ADB=97.5°. 17.∵∠ACB=90°, ∴∠1+∠3=90°, ∵CD ⊥AB , ∴∠2+∠4=90°,又∵BE 平分∠ABC , ∴∠1=∠2, ∴∠3=∠4, ∵∠4=∠5, ∴∠3=∠5,即∠CFE=∠CEF.18.(1)在△ABC 中,∠BAC=180°﹣∠B ﹣∠C=180°﹣50°﹣80°=50°; ∵AD 是角平分线,是角平分线, ∴∠DAC=∠BAC=25°;在△ADC 中,∠ADC=180°﹣∠C ﹣∠DAC=75°; 在△ADE 中,∠DAE=180°﹣∠ADC ﹣AED=15°. (2)∠DAE=180°﹣∠ADC ﹣AED=180°﹣∠ADC ﹣90°=90°﹣∠ADC=90°﹣(180°﹣∠C ﹣∠DAC )=90°﹣(180°﹣∠C ﹣∠BAC )=90°﹣[180°﹣∠C ﹣(180°﹣∠B ﹣∠C )]=(∠C ﹣∠B ). (3)(2)中的结论仍正确.)中的结论仍正确.∠A ʹDE=∠B+∠BAD=∠B+∠BAC=∠B+(180°﹣∠B ﹣∠C )=90°+∠B ﹣∠C ;在△DA ʹE 中,∠DA ʹE=180°﹣∠A ʹED ﹣∠A ʹDE=180°﹣90°﹣(90°+∠B ﹣∠C )=(∠C ﹣∠B ). 19.∵AB=6cm ,AD=5cm ,△ABD 周长为15cm , ∴BD=15﹣6﹣5=4cm ,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边上的中线, ∴BC=8cm ,∵△ABC 的周长为21cm , ∴AC=21﹣6﹣8=7cm . 故AC 长为7cm . 20.(1)填写表格如下:)填写表格如下:∠BAC 的度数40° 60° 90°120° ∠BIC 的度数的度数 110°120°135°150°∠BDI 的度数110° 120° 135°(2)∠BIC=∠BDI ,理由如下:,理由如下:∵△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 , ∴∠BIC=180°﹣(∠IBC+∠ICB ) =180°﹣(∠ABC+∠ACB ) =180°﹣(180°﹣∠BAC ) =90+∠BAC ; ∵AI 平分∠BAC , ∴∠DAI=∠DAE . ∵DE ⊥AI 于I , ∴∠AID=90°.∴∠BDI=∠AID+∠DAI=90°+∠BAC . ∴∠BIC=∠BDI .21.∵∠A=50°,∠C=60°∴∠ABC=180°﹣50°﹣60°=70°, 又∵AD 是高,是高, ∴∠ADC=90°,∴∠DAC=180°﹣90°﹣∠C=30°, ∵AE 、BF 是角平分线,是角平分线,∴∠CBF=∠ABF=35°,∠EAF=25°, ∴∠DAE=∠DAC ﹣∠EAF=5°,∠AFB=∠C+∠CBF=60°+35°=95°,∴∠BOA=∠EAF+∠AFB=25°+95°=120°, ∴∠DAC=30°,∠BOA=120°. 故∠DAE=5°,∠BOA=120°. 22.(1)∵AE 是中线,是中线, ∴BE=CE=BC , (2)∵AD 是角平分线,是角平分线, ∴∠BAD=∠CAD=∠BAC , (3)∵AF 是高,是高,∴∠AFB=∠AFC=90°,(4)S △ABC =,S △ABE =,∵BC=2BE,∴S△ABC=2S△ABE,故答案为CE,BC,∠CAD,∠BAC,∠AFC,2 23.∵BM是△ABC的中线,的中线,∴MA=MC,∴C△ABM﹣C△BCM=AB+BM+MA﹣BC﹣CM﹣BM =AB﹣BC=5﹣3=2cm.答:△ABM与△BCM的周长是差是2cm.24.方法1:由题意知:AB+AC+BC=34,AB+AD+BD=30,∵AB=AC,BD=BC,∴②×2得:2AB+2AD+BC=60③,③﹣①得:2AD=26,∴AD=13cm.方法2:∵AB=AC,D是中点,且AB+AC+BC=34,∴BD=BC,AB=(AB+AC),∴AB+BD=(AB+AC)+BC=(AB+AC+BC)=17cm (周长的一半).∵AB+BD+AD=30cm,AD=30﹣17=13cm.25.能..能.由题意知:△ABD的周长=AB+BD+AD,△ACD的周长=AC+CD+AD,又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边上的中线,所以BD=CD.∵△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小5,∴AC+CD+AD﹣(AB+BD+AD)=AC﹣AB=5.即AC与AB的边长的差为5 26.∵AD是BC边上的中线,∴BD=DC,∵AC=AB,AD=AD,∴△ABD≌△ACD(SSS),∴∠ADB=∠ADC,∵∠ADB+∠ADC=180°,∴∠ADB=∠ADC=90°,∴AD⊥BC.27.错误..错误.因为AD虽然是线段,但不符合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这里射线AD是∠BAC的平分线.的平分线.28.∵AD是BC边上的中线,边上的中线,∴D为BC的中点,CD=BD.∵△ADC的周长﹣△ABD的周长=5cm.∴AC﹣AB=5cm.又∵AB+AC=11cm,∴AC=8cm.即AC的长度是8cm.29.∵AD是△ABC的中线,AE是△ACD的中线,的中线, ∴BD=CD=2DE=4cm,∴BE=BD+DE=6cm,∴BC=2BD=8cm.30.∵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边上的中线,∴BD=DC=BC,∴△ABD和△ADC的周长的差=(AB+BC+AD)﹣(AC+BC+AD)=AB﹣AC=1.。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 线练习题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 线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f3672b4431b90d6d85c721.png)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练习题
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射线或线段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3、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 )
A.中线B.高C.角平分线 D.以上三种情况都正确
4、如图若∠BAF=∠CAF,则____是△ABD的角平分线,____是△ABC的角平分线
5、如图AB⊥AC,则AB是△ABC的边____上的高,也是△BDC的边______上的高,也是△ABD的边____上的高.
6、如图BD、AE分别是△ABC的中线、角平分线,AC=10cm ,∠BAC=700,则AD=_____,∠BAE=____.
7、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填空:
⑴BE=___=_____;
⑵∠BAD=_____=_____;⑶∠AFB=_____=90
8、在△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4cm和30cm的两个部分,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9、要使四边形木架(用四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几根木条?五边形木架和六边形木架呢?n边形木架呢?。
初中-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题练习
![初中-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0957991e2bd960591c67730.png)
∴AB-AC=2(cm).
即△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2cm.
19、【答案】115
【分析】直接根据角平分线平分对应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进行计算.
【解答】 BP平分∠ABC,CP平分∠ACB,
故答案为115.
20、【答案】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且都是顶点和三角形的某条边相交的交点之间的线段.透彻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③写出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当E点在CA的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α与β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特点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点在三角形内,故错误;
B、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不会交于一个顶点,故错误;
【解答】①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此说法不正确;
②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知BG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故此说法不正确;
③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知CH为△ACD的边AD上的高,故此说法正确;
④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知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线,故此说法正确.
∴△ABC的面积=2×△BDC的面积=16,
选C.
11、【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
【解答】解:A、正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正确,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外部;
C、错误,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线;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练习题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cd2ca6b90d6c85ed3ac671.png)
4321EDCBA1CDBA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 如图,已知△ABC 中,AQ=PQ 、PR=PS 、PR ⊥AB 于R ,PS ⊥AC 于S ,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 ;②QP ∥AR ; ③△BRP ≌△CSP ,其中( ).(A)全部正确 (B)仅①正确 (C)仅①、②正确 (D)仅①、③正确 2、 如图,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 ∠3=∠4B.∠B=∠DCEC.∠1=∠2.D.∠D+∠DAB=180° 3.如图,ΔACB 中,∠ACB=900,∠1=∠B.(1)试说明 CD 是ΔABC 的高;(2)如果AC=8,BC=6,AB=10,求CD 的长。
4如图,直线DE 交△ABC 的边AB 、AC 于D 、E , 交BC 延长线于F ,若∠B =67°,∠ACB =74°, ∠AED =48°,求∠BDF 的度数5、如图:∠1=∠2=∠3,完成说理过程并注明理由: 因为 ∠1=∠2所以 ____∥____ ( ) 因为 ∠1=∠3所以 ____∥____ ( )6.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5cm ,6cm ,10cm C .1cm ,1cm ,3cm D .3cm ,4cm ,9cm7.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A .17 B .22 C .17或22 D .138.适合条件∠A=12∠B=13∠C的△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A.30°B.75°C.105°D.30°或75°10.一个多边形的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5 B.6 C.7 D.81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12.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8,则x的取值围是________.13.如图,BD平分∠ABC,DA⊥AB,∠1=60°,∠BDC=80°,求∠C的度数.初一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1 如图,BC⊥CD,∠1=∠2=∠3,∠4=60°,∠5=∠6.(1)CO是△BCD的高吗?为什么?(2)∠5的度数是多少?(3)求四边形ABCD各角的度数.2.△ABC中,∠A=50°,∠B=60°,则∠A+∠C=________.3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4.△ABC中,∠A=∠B+∠C,则∠A=______度.5.如图∠1+∠2+∠3+∠4=______度.6.如图,△ABC中,AD是BC上的高,AE平分∠BAC,∠B=75°,•∠C=45°,求∠DAE与∠AEC的度数.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6题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部交于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部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部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8.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9.如图,BD=1BC,则BC边上的中线为______,△ABD的面积=_____的面积.2(9)10.如图,△ABC中,高CD、BE、AF相交于点O,则△BOC•的三条高分别为线段________.(10)初一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梯形B.菱形C.三角形D.正方形2.如图3,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求△ABD•与△ACD的周长之差.3.如图,∠BAD=∠CAD,AD⊥BC,垂足为点D,且BD=CD.•可知哪些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或高?4.如图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6两部分,求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5.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基地,如图所示,•由于引进四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说明).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BC、AD的中点,S△ABC=4cm2,求S△ABE.7.如图,在锐角△ABC中,CD、BE分别是AB、AC上的高,•且CD、BE交于一点P,若∠A=50°,则∠BPC的度数是()8如图7-1-2-9,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EF交AD于点O.请问:DO是△DEF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初一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41.若三角形的外角中有一个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2.△ABC中,若∠C-∠B=∠A,则△ABC的外角中最小的角是______(填“锐角”、“直角”或“钝角”).3.如图1,x=______.(1) (2) (3) 4.如图2,△ABC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F是AB边上一点,延长CA到E,连EF,则∠1,∠2,∠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5.如图3,在△ABC中,AE是角平分线,且∠B=52°,∠C=78°,求∠AEB的度数.7.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AE,∠BAD=60°,则∠EDC=______.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7-2-2-6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D应分别是30°和20°,叔叔量得∠BCD=142°,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道理吗?9.(1)如图(1),求出∠A+∠B+∠C+∠D+∠E+∠F的度数;(2)如图(2),求出∠A+∠B+∠C+∠D+∠E+∠F的度数.11.如图,BD、CD分别是△ABC的两个外角∠CBE、∠BCF•的平分线,试探索∠D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12 如图,BD为△ABC的角平分线,CD为△ABC的外角∠ACE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D,试探索∠BDC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7.3 多边形及其角和基础过关作业1.四边形ABCD中,如果∠A+∠C+∠D=280°,则∠B的度数是()A.80°B.90°C.170°D.20°2.一个多边形的角和等于10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9 B.8 C.7 D.63.角和等于外角和2倍的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4.六边形的角和等于_______度.5.正十边形的每一个角的度数等于______,每一个外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6.如图,你能数出多少个不同的四边形?7.四边形的四个角可以都是锐角吗?可以都是钝角吗?可以都是直角吗?•为什么?8.求下列图形中x的值:综合创新作业9.(综合题)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BE与D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0.(应用题)有10个城市进行篮球比赛,每个城市均派3个代表队参加比赛,规定同一城市间代表队不进行比赛,其他代表队都要比赛一场,问按此规定,•所有代表队要打多少场比赛?11.(创新题)如图,以五边形的每个顶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画圆,求圆与五边形重合的面积.12.(1)(2005年,)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角和为540°,则这个多边形为()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2)(2005年,)五边形的角和等于_______度.13.(易错题)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中最多有钝角(• )A.1个B.2个C.3个D.4个培优作业14.(探究题)(1)四边形有几条对角线?五边形有几条对角线?六边形有几条对角线?……猜想并探索:n边形有几条对角线?(2)一个n边形的边数增加1,对角线增加多少条?15.(开放题)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角和增加多少度?若将n边形的边数增加1倍,则它的角和增加多少度?数学世界攻其不备壁虎在一座油罐的下底边沿A处.它发现在自己的正上方──油罐上边缘的B•处有一只害虫.壁虎决定捕捉这只害虫.为了不引起害虫的注意,它故意不走直线,而是绕着油罐,沿着一条螺旋路线,从背后对害虫进行突然袭击如图7-3-5.结果,•壁虎的偷袭得到成功,获得了一顿美餐.请问:壁虎沿着螺旋线爬行是最短的路程吗(线段AB除外)?答案:1.A 点拨:∠B=360°-(∠A+∠C+∠D)=360°-280°=80°.故选A.2.B 点拨: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080.解得n=8.故选B.3.B 点拨: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2×360.解得n=6.故选B.4.7205.144°;36°点拨:正十边形每一个角的度数为:(102)18010-⨯︒=144°,每一个外角的度数为:180°-144°=36°.6.有27个不同的四边形.7.解:四边形的四个角不可以都是锐角,不可以都是钝角,可以都是直角.因为四边形的角和为360°,如果四个角都是锐角或都是钝角,•则角和小于360°或大于360°,与四边形的角和为360°矛盾.•所以四个角不可以都是锐角或都是钝角.若四个角都是直角,则四个角的和等于360°,与角和定理相符,所以四个角可以都是直角.8.解:(1)90+70+150+x=360.解得x=50.(2)90+73+82+(180-x)=360.解得x=65.(3)x+(x+30)+60+x+(x-10)=(5-2)×180.解得x=115.9.解:BE∥DF.理由:∵∠A=∠C=90°,∴∠A+∠C=180°.∴∠ABC+∠ADC=360°-180°=180°.∵∠ABE=12∠ABC,∠ADF=12∠ADC,∴∠ABE+∠ADF=12(∠ABC+∠ADC)=12×180°=90°.又∵∠ABE+∠AEB=90°,∴∠AEB=∠ADF,∴BE∥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解:12n (n-3)=12×10×(10-3)=12×10×7=35(场).答:按此规定,所有代表队要打35场比赛.点拨:问题类似于求多边形对角线的个数.11.解:(5-2)×180°÷360°×12=1.5.点拨:不能直接求出扇形的度数,用整体法圆与五边形重合部分的角度和正好是五边形的角和.12.(1)C 点拨: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依题意,得(n-2)×180°=540°,解得n=5,故选C .(2)540 点拨:(n-2)×180°=(5-3)×180°=540°.13.C14.解:(1)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六边形有9条对角线;……n 边形有(3)2n n -条对角线. (2)当n 边形的边数增加1时,对角线增加(n-1)条.点拨: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其他顶点共可引(n-3)条对角线,n 个顶点共可引n (n-3)条,但这些对角线每一条都重复了一次,故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3)2n n -. 15.180°,n ·180°.数学世界答案:是最短的路程.可用纸板做一个模型,沿AB 剪开便可看出结论.。
七年级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专题课时练含答案)-
![七年级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专题课时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8dac8f121dd36a32d82e6.png)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知能点分类训练知能点1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B.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高与这个三角形的两边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都在三角形外部D.三角形三条高中,在三角形外部的最多只有1条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3.如图所示,画△ABC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以上都不对5.如图所示,AM是△ABC的中线,那么若用S1表示△ABM的面积,用S1表示△ACM的面积,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A.S1>S2B.S1<S2C.S1=S2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6.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②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③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④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相交于一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7.如图所示,已知△ABC:(1)过A画出中线AD;(2)画出角平分线CE;(3)作AC边上的高.知能点2 三角形的稳定性8.下列四个图形中,具有不稳定性的图形是().9.照相机的支架是三条腿,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___.•现实生活中还有利用三角形的这个特性的例子吗?如果知道,请写出来:________.10.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安装门窗时,先要把木头门窗固定好,这样搬运和安装起来才不会变形,请你设计一种方法固定木头门窗,这样做依据的数学道理是什么?◆规律方法应用11.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BE⊥AC,BC=12,AC=8,AD=6,求BE的长.12.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开放探索创新13.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顺次连结可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通常称为“中点三角形”,如图①所示,△DEF是△ABC的中点三角形.(1)画出图中另外两个三角形的中点三角形.(2)用量角器和刻度尺量△DEF和△ABC的三个内角和三条边,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通过三个图的重复度量实验,验证你的发现.(3)你知道S△ABC和S△EDF的关系吗?怎样得出来的?(4)根据(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CD是△ABC的中线,DE是△ACD的中线,EF为△ADE的中线,若△AEF的面积为1cm2,求△ABC的面积.①②③④答案:1.B 2.C 3.C 4.C5.C (点拨:等底等高)6.A 7.略 8.D9.稳定性三条腿的凳子等10.可在门(窗)角上钉一根木条,或用木杆顶在门(窗)角上,•这样做根据的数学道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11.解:∵S△ABC =12BC·AD=12AC·BE,∴BC·AD=AC·BE,∴BE=1268BC ADAC⨯==9.12.解:设AB=x(cm),则AD=DC=12x(cm).(1)若AB+AD=12,即x+12x=12.所以x=8.即AB=AC=8cm,则DC=4cm,故BC=15-4=11cm,此时AB+AC>BC,所以三边长分别为8cm,8cm,11cm.(2)若AB+AD=15,即x+12x=15,所以x=10,则DC=5cm,故BC=12-5=7cm,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分别为10cm,10cm,7cm.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8cm,11cm或10cm,10cm,7cm.13.(1)略(2)角度相同,中点三角形各边是原三角形各边长度的一半.(3)经度量知中点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底和高的长度分别是原三角形的底与高的12,所以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14.(4)△ABC面积为8cm2,解略.。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专题训练50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dbe1c94a7302768e9939f5.png)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CAD=33°,则∠ACB= °.2.△ABC中,AD,CE是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P,∠B=50°,则∠APC 的度数是.3.△ABC中,∠B的外角平分线的与∠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BPC=80°,则∠BAP的度数为.4.在Rt△ABC中,∠ACB=90°,∠CAB=30°,∠ACB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连接AE,则∠AEB= .5.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5,AC=3,△ABD的周长和△ACD的周长相差.&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7.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6°,∠C=72°,则∠EAD= °.8.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若△ABC的周长是a cm.则AE+CD+BF= cm.@9.如图,△ABC中,∠A=30°,∠B=70°,CE平分∠ACB,CD⊥AB于D.则∠ECD= .10.角平分线一定垂直于底边.11.在△ABC中,已知AD是角平分线,∠B=50°,∠C=70°,∠BAD= °.12.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BE是AC边上的中线,如果AC=10cm,则AE=cm,如果∠ABD=30°,则∠ABC= .13.如图六,在△ABC中,∠BAC是钝角,完成下列画图,并用适当的符号在图中表示;(1)AC边上的高;(2)BC边上的高.(在上图中直接画)[14.在△ABC中,AC=3cm,AD是△ABC中线,若△ABD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则BA= cm.15.△ABC中,∠A等于80度,则内角∠B、∠C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为°.16.如图,在△ABC中,∠ACB=90°,∠A=20°,CD与CE分别是斜边AB上的高和中线,那么∠DCE= 度.·17.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锐角是度.18.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并相交于点D,EG,FG分别是∠AEB和∠AFC的角平分线,并相交于点G,如果∠A=40°,那么∠CDB= ;∠G= .19.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AB=6cm,AC=4cm,则△ABD 和△ACD周长之差为.20.如图,Rt△ABC中,∠ACB=90°,∠A=40°,D为AB中点,CE⊥AB,则∠DCE= 度.》21.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三条特殊的 (填直线、射线、线段)22.如图所示,BD 是△ABC 的中线,AD=2,AB+BC=5,则△ABC 的周长是 .23.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 相等的三角形.2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若CE=9cm ,则BC= cm .25.点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点,若AB=3,AC=4,则△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为 .、26.如图,AC 、BD 相交于O ,BE 、CE 分别平分∠ABD 、∠ACD ,且交于E ,若∠A=60°,∠D=40°,则∠E= .27.如图,根据图形填空:(1)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 =∠ =21∠ . (2)(2)AE 是△ABC 中线,则 = =21 . (3)AF 是△ABC 的高,则∠ =∠ =90°.28.如图,AD ⊥BC 于D ,那么图中以AD 为高的三角形有 个.29.如图所示:30.(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31.(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32.我们都晓得,三角形的高是比较活泼的,它会出现在三角形的内部,也会出现在三角形的外部,然而,当它与三角形一边相会时,你可能找不到它了,今天就请你猜一猜,如果三角形的高与一边重合了,那么这是什么三角形呢答:三角形.31.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的是三角形.32.如图,在△ABC中,AD、CE是边BC、AB上的高,若∠B=70°,∠CAD=30°,则∠BCE= ,∠ECA= ..33.如图,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则:(1)∠BAC=2 ;(2)BC=2 ;(3)=90°.34.如图,∠ABD、∠ACD的平分线交于E,∠E=β1;∠EBD、∠ECD的平分线交于F,∠F=β2;如此下去,∠FBD、∠FCD的平分线的交角为β3;…若∠A=40°,∠D=32°,则β4为度.35.如图所示,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AB边上的高是;在△BCE中,BE 边上的高是;EC边上的高是;在△ACD中,AC边上的高是;CD边上的高是.36.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当∠A=50°时,∠BOC= .)37.如图,在△ABC中,AC⊥BC,CD⊥AB于点D.则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38.已知:如图,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如果∠A2=m°,那么∠A=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9.如图,△ABC的∠B的外角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连接AP.若∠BPC=50°,则∠PAC= 度.40.已知△ABC 中,∠A=α.在图(1)中∠B 、∠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1,则可计算得∠BO 1C=90°+ 21α;在图(2)中,设∠B 、∠C 的两条三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则∠BO 2C= ;请你猜想,当∠B 、∠C 同时n 等分时,(n-1)条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O n-1,如图(3),则∠BO n-1C= (用含n 和α的代数式表示).41..42.如图,△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BOC=115°, 则∠A= °.42.如图,已知△ABC 中,∠BAC=80°,∠C=60°,AD 、AE 分别是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则∠CAD=°,∠DAE= °.43.如图,在△ABC 中,∠A=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 …;∠A 2011BC 与∠A 201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012,得∠A 2012,则∠A 2012= .44.如图,已知△ABC中,∠B=65°,∠C=45°,AD是∠ABC的高线,AE是∠BAC 的平分线,则∠DAE= .45.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且∠A=40°,则∠BOC= .·46.在△ABC中,∠A=80°,I是∠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IC= °.47.如果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落在一个顶点上,那么它的形状是.48.如图所示,CD是△ABC的中线,AC=9cm,BC=3cm,那么△ACD和△BCD的周长差是cm.49.如图,∠ACB是直角,CD是中线,CD=,BC=3,则AC= .50.BM是△ABC中AC边上的中线,AB=5cm,BC=3cm,那么△ABM与△BCM 的周长之差为cm.。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训练题 课题:7.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训练题 课题:7.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https://img.taocdn.com/s3/m/51a02f24eff9aef8941e06bc.png)
课题:7.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学习目标】1.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2.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3.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学习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并会画出图形【学习难点】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自主学习】学前准备1、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什么?按角分可分为什么?2、下列长度的三个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1)3,6,8 (2)1,2,3 (3)6,8,2【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高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自学课本65页三角形的高并完成下列各题: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2、上面第1图中,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则∠ADC=∠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三角形的 ;(5)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练习一:如图所示,画△ABC 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知识点二: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中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自学课本65页三角形的中线并完成下列各题: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2、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则有BD = =21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5)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练习二:如图,D 、E 是边AC 的三等分点,图中有 个三角形,BD 是三角形中 边上的中线,BE 是三角形 中________上的中线;知识点三: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自学课本66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并完成下列各题: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角的角平分线:2、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BAD=∠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5)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测试题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40ff1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e.png)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测试题一、选择题1、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该三角形的一条()A.中线 B.角平分线 C.高线 D.边的垂直平分线2、已知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点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则点C的个数为()A.3个 B.4个 C.5个 D.6个3、如图,三边均不等长的△ABC,若在此三角形内找一点O,使得△OAB.△OBC.△OCA的面积均相等.判断下列作法何者正确()A.作中线AD,再取AD的中点OB.分别作中线AD.BE,再取此两中线的交点OC.分别作AB.BC的中垂线,再取此两中垂线的交点OD.分别作∠A.∠B的角平分线,再取此两角平分线的交点O4、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B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A、1B、2C、3D、45、如图,G为△ABC的重心,其中∠C=90°,D在AB上,GD⊥AB.若AB=29,AC=20,BC=21,则GD的长度为()A、7B、14C、D、则能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7、已知小明家距离学校10千米,而小蓉家距离小明家3千米.如果小蓉家到学校的距离是d千米,则d满足()A.3<d<10B.3≤d≤10C.7<d<13D.7 ≤d≤138、△ABC中,若∠A∶∠B∶∠C=1∶2∶3,则△ABC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9.如图,高BD与CE交于O点,若∠BAC=72°,则∠DOE的度数( )A.72°B.18°C.108° D.162°10、已知△ABC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2n-2 B.2n-1 C.2n D.2n+1二、填空题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第三边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6,则它的周长等于3、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6cm,8cm,13cm,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三角形个。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同步练习题5套(含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同步练习题5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296bb6bceb19e8b9f6ba35.png)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同步练习题5套(含答案)(一)1.填空题:(1)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______,以______和______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上的高.如图,若CD 是△ABC 中AB 边上的高,则∠ADC ______∠BDC =______,C 点到对边AB 的距离是______的长.(2)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______的______叫做三角形这边上的中线. 如右图,若BE 是△ABC 中AC 边上的中线,则AE ______.______21EC (3)三角形一个角的______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以这个角的______和______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BAD ______∠CAD =21______或∠BAC =2______=2______. 2.已知:△GEF ,分别画出此三角形的高GH ,中线EM ,角平分线FN .3.(1)分别画出△ABC 的三条高AD 、BE 、CF .(∠A 为锐角) (∠A 为直角) (∠A 为钝角)(2)这三条高AD 、BE 、CF 所在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4.(1)分别画出△ABC 的三条中线AD 、BE 、CF .(2)这三条中线AD 、BE 、CF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设中线AD与BE相交于M点,分别量一量线段BM和ME、线段AM和MD的长,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5.(1)分别画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AD、BE、CF.(2)这三条角平分线AD、BE、C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设△ABC的角平分线BE、CF交于N点,请量一量点N到△ABC三边的距离,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一)参考答案1.(1)垂线,顶点、垂足,=,90°,高CD的长.(2)所对的边的中点、线段,=,AC(3)平分线,顶点、交点,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BAC,∠BAD,∠DAC2.略.3.(1)略,(2)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4.(1)略,(2)三条中线交于一点,(3)BM=2ME.5.(1)略,(2)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点N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二)一.选择题:1.△ABC中,AB=AC=4,BC=a,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0<a<4 C.4<a<8 D.0<a<82.△ABC中,CA=CB,D为BA中点,P为直线CD上的任一点,那么PA与PB的大小关系是( ) A.PA >PB B.PA<PB C.PA=PB D.不能确定3.△ABC中,AB=7,AC=5,则中线AD之长的范围是( )A.5<AD<7B.1<AD<6C.2<AD<12D.2<AD<54.△ABC中,AB=13,BC=10,BC边上中线AP=12,则AB,AC关系为( )A.AB>ACB.AB=ACC.AB<ACD.无法确定5.三条线段a,b,c长度均为整数且a=3,b=5.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共有( )A.4个B.5个C.6个D.7个6.一个三角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90°B.至少一个内角不大于30°C. 至少一个内角不小于60°D. 至少一个内角不大于45°7.△ABC中,∠A=40°,高BD和CE交于O,则∠COD为( )A.40°或140°B. 50°或130°C. 40°D. 50°8.已知,如图1,△ABC中,∠B=∠DAC,则∠BAC和∠ADC的关系是( )A.∠BAC<∠ADCB.∠BAC=∠ADCC.∠BAC>∠ADCD.不能确定9.在△ABC中,已知∠A+∠C=2∠B,∠C-∠A=80°,则∠C的度数是( )A.60°B.80°C.100°D.120°10.如图2,∠B=∠C,则∠ADC与∠AEB的关系是( )A.∠ADC>∠AEBB.∠ADC=∠AEBC.∠ADC<∠AEB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ABC中,∠A-∠B=10°,2∠C-3∠B=25°,则∠A= .2.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1cm,一中线将周长分成的两部分差为3cm,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为________.3.点A、B关于直线l对称,点C、D也关于l对称,AC、BD交于O,则O点在上.4.△ABC周长为36,AB=AC,AD⊥BC于D,△ABD周长为30cm,则AD=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夹角为45°,则顶角为 .6.三角形三边的长为15、20、25,则三条高的比为 .7.若三角形三边长为3、2a-1、8,则a的取值范围是 .8.如果等腰三角形两外角比为1∶4则顶角为 . 9.等腰三角形两边比为1∶2,周长为50,则腰长为 . 10.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20,腰上的高为16.则腰长为 . 三、解答题:1.△ABC 中AB=AC ,D 在AC 上,且AD=BD=BC.求△ABC 的三内角度数.2.如图,AC=BD ,AD ⊥AC ,BD ⊥BC ,求证AD=BC.3.CD 为Rt △ABC 斜边的中线 V ,DE ⊥AC 于E ,BC=1,AC=3.求△CED 的周长.4. 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ADB 的平分线交AB 于E ,∠ADC 的平分线交AC 于E,求证BE+CF >EF.5.△A BC 中,AD ⊥BC 交边BC 于D.(1)若∠A=90° 求证:AD+BC >AB+AC(2)若∠A >90°,(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若不成立,请举反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 6.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点D ′、C ′的位置,ED ′ 的延长线与BC 交于点G ,若∠EFG =50°,求∠1、∠2的度数.(二)参考答案一、选择:DCBBB CABCB 二、填空:(1).55° (2).(8,8,5)或(6,6,9) (3).l (4).12 (5).45°或135° (6).20∶15∶12 (7).3<a <6 (8).140° (9).20 (10).350三.解答:1.设∠A=x AD=DB=BCAB=AC ∴∠ABD=x ∠BDC=2x ∠ABC=∠C=2x ∠DBC=x ∴5x=180° x=36° ∴∠A=36°∠C=72° ∠ABC=72°2.连DC ,∠DAC=∠DBC=90° AC=BD DC=DC ∴Rt △DAC ≌△CBD (HL) ∴AD=BC.3.∵∠ACB=90° BC=1 AC=3 ∴AB=2 ∠A=∠ACD=30°C D=1 DE=21CE=23 周长为2334.延长ED 至G ,使ED=DG ,连GC ,GF DE 平分∠BDA ,DF 平分∠ADC ∴∠EDF=90°,ED=DG ∴EF=FG ,△BED ≌△CGD ∴BE=GC ;GC+CF >GF.∴BE+CF >EF.5.(1)∵∠A=90°∴AB2+AC2=BC2AB ·AC=AD ·BC.(AB+AC)2=AB2+AC2+2AB ·AC=BC2+2AD ·BC <BC2+2AD ·BC+AD2=(BC+AD)2∴AD+BC >AB+AC. (2)若∠A >90°,上述结论仍成立.证∵∠A >90°,作AE ⊥AB 交BC 于E ,则AD 为Rt △BAE 斜边上的高 由(1)∴AD+BE >AB+AE ① 在△AE C 中 AE+EC >AC ②;①+② AD+BE+EC+AE >AB+AC+AE ∴AD+BC >AB+AC 6、80°,100°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一、选择题1.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B.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一条角平分线C.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两条角平分线、三条高D.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2.如图,△ABC 中,点E 是BC 上的一点,EC=2BE,BD 是边AC 上的中线,若S △ABC =12,则S △ADF -S △BEF =(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3.空调外机安装在墙壁上时,一般都会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固定在墙壁上,这种方法应用的数学知识是三角形的 .4.如图所示,∠BAD=45°,AE=4 cm.(1)如果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那么∠DAC= ;(2)如果AE=CE,那么线段BE 是△ABC 的 ,AC 的长为 ; (3)如果AF 是△ABC 的高,那么图中以AF 为高的三角形有 个.5.如图,在△ABC中,AD是△ABC边BC上的中线,CE是△ACD边AD上的中线,F是EC的中点.若S△BFC=1,则S△ABC= .三、解答题6.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B=9 cm,AC=12 cm,BC=15 cm,∠BAC=90°.试求:(1)△ABE的面积;(2)AD的长度;(3)△A CE与△ABE的周长的差.7.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24和18两部分,求三角形的三边长.(三)参考答案1.答案 A A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故本选项正确;B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有两条在三角形的外部,故本选项错误;C项,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两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但三条高不一定都在三角形内部,故本选项错误;D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有两条是直角边,不在三角形内部,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2.答案B∵S△ABC=12,EC=2BE,点D是AC的中点,∴S△ABE=S△ABC=4,S△ABD=S△ABC=6,∴S△ADF-S△BEF=S△ABD-S△ABE=6-4=2.故选B.3.答案稳定性解析题中方法应用的数学知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4.答案(1)45°(2)中线;8 cm (3)6解析(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C=∠BAD=45°.(2)∵AE=CE,∴线段BE是△ABC的中线,AC=2AE=2×4=8(cm).(3)以AF为高的三角形有△ABD、△ABF、△ABC、△ADF、△ADC、△AFC,共6个. 5.答案 4解析如图,连接BE.∵点D、E分别为BC、AD的中点,∴S△ABD=S△ACD=S△ABC,S△BDE=S△ABD=S△ABC,S△CDE=S△ACD=S△ABC,∴S△BCE=S△BDE+S△CDE=S△ABC+S△ABC=S△ABC,∵点F是CE的中点,∴S△BEF=S△BFC=S△BCE=×S△ABC=S△ABC,∵S△BFC=1,∴S△ABC=4.6.解析(1)∵△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AB=9 cm,AC=12 cm,∴S△ABC=AB·AC=×9×12=54(cm2).∵AE是边BC上的中线,∴BE=EC,∴BE·AD=EC·AD,即S△ABE=S△AEC,∴S△ABE=S△ABC=27 cm2.∴△ABE的面积是27 cm2. (2)∵∠BAC=90°,AD是边BC上的高,∴AB·AC=BC·AD,∴AD===(cm),即AD的长度为 cm.(3)∵AE为BC边上的中线,∴BE=CE,∴△ACE的周长-△ABE的周长=AC+AE+CE-(AB+BE+AE)=AC-AB=12-9=3(cm),即△ACE与△ABE的周长的差是3 cm.7.解析如图,设AB=AC=a,BC=b,则有或解得或这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6,16,10或12,12,18,它们都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6,16,10或12,12,18.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四)一、选择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A. 4 B. 5 C.9 D. 132、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相接,不能做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A.5 cm、7 cm、2 cm B.7 cm、13 cm、10 cmC.5 cm、7 cm、11 cm D.5 cm、10 cm、13 cm3、如图,已知BE,CF分别为△ABC的两条高,BE和CF相交于点H,若∠BAC=50°,则∠BHC为()A.115°B.120°C.125°D.130°4、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3、4 B.1、2、3 C.3、4、5 D.4、5、65、若△ABC内一点O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O为△ABC()的交点.A.角平分线B.高线C.中线D.边的中垂线6、如图,在△ABC中,BD、BE分别是高和角平分线,点F在CA的延长线上,FH⊥BE交BD于G,交BC于H,下列结论:①∠DBE=∠F;②2∠BEF=∠BAF+∠C;③∠F=(∠BAC﹣∠C);④∠BGH=∠ABE+∠C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下列各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A.1,2,4 B.4,5,9 C.4,6,8 D.5,5,118、如图,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AB=2BF B.∠ACE=∠ACB C.AE=BE D.CD⊥BE9、一个三角形中直角的个数最多有()A.3B.1C.2D.010、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11、下列各组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 B.5,6,11C.5,6,10 D.4,4,812、如图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13、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14、如图,AC⊥BC,CD⊥AB,DE⊥BC,分别交BC,AB,BC于点C,D,E,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C是△ABC和△ABE的高B.DE,DC都是△BCD的高C.DE是△DBE和△ABE的高D.AD,CD都是△ACD的高二、填空题15、在△ABC是AB=5,AC=3,BC边的中线的取值范围是。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提高训练5套(能力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提高训练5套(能力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3a02c5f61fb7360a4c6528.png)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提高训练5套(能力题)能力训练(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B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D .三角形每一边上的高都小于其他两边2.(易错题)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3.如图,∠1=∠2,∠3=∠4,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B .CE 是△BCD 的角平分线C .132ACB ∠=∠ 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4.如图,若已知AE 平分∠BAC ,且∠1=∠2=∠4=15°,则∠3的度数为________,以AE 为角平分线的三角形还有________.5.如图所示:(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________;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________.6.如图所示,△ABC 的高AD ,BE ,CF 相交于点H ,过点F 作FG ⊥AC 交AC 于点G ,请说出△ABH ,△BCH ,△ACH ,△ACF 中各边上的高.7.如图,D 是△ABC 中BC 边上一点,DE ∥AC 交AB 于点E ,若∠EDA =∠EAD ,试说明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8.不等边△ABC 的两条高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1)参考答案1.C 解析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恰是其直角边,故选C . 2.C 解析 最长边上的高,应是过这条边所对的顶点来作它的垂线段,图形中只有C 选项是正确的,故选C .3.D 解析 因为34∠=∠,CE 交BD 于点E ,所以CE 是△BCD 的角平分线,虽然CE 将∠ACB 分为两个相等的角,但CE 未与边AB 相交,所以CE 不是△ABC 的角平分线,故选D .4.15° 解析 因为AE 平分∠BAC ,所以B A E C A E ∠=∠.又因为1215∠=∠=︒,所以12151530BAE ∠=∠+∠=︒+︒=︒,所以30CAE BAE ∠=∠=︒,即4330BAE ∠=∠+∠=︒,所以330151∠=︒-︒=︒.因为2315∠=∠=︒,所以AE 是△DAF 的角平分线.5.AB CD 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可判断.6.解:在△ABH 中,FH 是AB 边上的高,AE 是BH 边上的高,BD 是AH 边上的高;在△BCH 中,HD 是BC 边上的高,CE 是BH 边上的高,BF 是CH 边上的高;在△ACH 中,HE 是AC 边上的高,CD 是AH 边上的高,AF 是CH 边上的高;在△ACF 中,FG 是AC 边上的高,CF 是AF 边上的高,AF 是CF 边上的高.7.解:∵DEAC ,∴EDA CAD ∠=∠.∵EDA EAD ∠=∠,∴CAD EAD ∠=∠,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8.它的长为5,或4.提示:设S △ABC =S ,第三条高为h ,则△ABC 的三边长可表示为:hSS S 212242、、,列不等式得:12242212242SS h S S S +<<- ∴3<h <6.能力训练(2)1.若AD 是△ABC 的中线,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AD 平分∠BAC B .BD =DC C .AD 平分BC D .BC =2DC2.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BC 的中点,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E 是△BCD 的中线 B .BD 是△ABC 的中线 C .AD =DC ,BE =EC D .AD =EC ,DC =BE3.如图,△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若CE =9 cm ,则BC =________cm . 4.如图,BD 是△ABC 的中线,AB =6 cm ,BC =4 cm ,则△ABD 与△BCD 周长的差是________.5.如图所示,AE 和A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中线,根据条件填空.因为AE 是△ABD 的中线(已知),所以1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为AF 是△ACD 的中线(已知),所以1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111__________________222EF =+=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S △ABC =24 cm 2,求S △ABE .7.在△ABC 中,AB =AC ,AC 边上的中线BD 把△ABC 的周长分为12 cm 和15 cm 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8.已知:△ABC 中,AB =AC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如果D 点把三角形ABC 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此三角形各边的长.9.将一个三角形剖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称为该三角形的等积三角形的剖分(以下两问要求各画三个示意图)(1)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并其剖分成3个等积的三角形. (2)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将其剖分成4个等积的三角形.(2)参考答案1.A 解析 AD 是△ABC 的中线,它不一定平分∠BAC .2.D 解析 由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可知A ,B 选项正确;由题意可明显得出AD DC =,BE EC =,C 选项正确.故选项D 错误.3.12 解析 ∵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12CD BD BC ==,12DE BD =, ∴34CE DE CD BC =+=.∵9cm CE =,∴12cm BC =.4.2cm 解析 因为BD 是△ABC 的中线,所以A D C D =,所以△ABD 与△BCD 的周长差是()()()642cm AB BD AD BC BD DC AB BC ++-++=-=-=.5.BE DE BD CF FD CD BD CD BC6.解:由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且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得()2112412cm 22ABD ADC ABC S S S ∆∆∆===⨯=,ABE DBE S S ∆∆=,所以()211126cm 22ABE ABD S S ∆∆==⨯=7.解:设cm AB AC x ==.则1cm 2AD DC x ==.(1)若12cm AB AD +=, 即1122x x +=,则8x =, 所以8cm AB AC ==,4cm DC =.故()15411cm BC =-=.此时,AB AC BC +>,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 ,8cm ,11cm .(2)若15cm AB AD +=,即1152x x +=,则10x =,所以5cm DC =,故()1257cm BC =-=. 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0cm ,10cm ,7cm . 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 ,8cm ,11cm 或10cm ,10cm ,7cm . 8.提示:有两种情况,分别运用方程思想,设未知数求解. ⎩⎨⎧===,11,8BC AC AB 或⎩⎨⎧===.7,10BC AC AB 9.(1)(2)下列各图是答案的一部分:能力训练(3)1.如图,在△ABC中,BD为角平分线,且∠ABC=60°,则∠ABD的度数是()A.60°B.45°C.30°D.15°2.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A.1 B.2 C.3 D.43.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BG的延长线交AC于点E,F为AB上的一点,CF与AD垂直,交AD于点H,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AF是△ABC的中线,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___,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5.如图,AD,BE分别是△ABC中BC,AC边上的高,AD=4cm,BC=6 cm,AC=5 cm,则BE=________.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3,3),B点坐标为(5,0),则△AOB的面积为________.7.有一块肥沃的三角形土地ABC,其中一边与灌渠相邻,如图,政府要将这块地按人口数分给甲、乙、丙三家,若甲家有3口人,乙家有3口人,丙家有6口人,且每家所分土地与灌渠相邻,请你帮忙设计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8.如图所示,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ABC中,试分别画出三条边的中线,然后探究三条中线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9.如图,AD是∠CAB的平分线,DE∥AB,DF∥AC,EF交AD于点O.请问:(1)DO是∠EDF的平分线吗?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若将DO是∠EDF的平分线与AD是∠CAB的平分线,DE∥AB,DF∥AC中的任何一个条件交换,所得命题正确吗?若正确,请选择一个证明.(3)参考答案1.C 解析 因为BD 为角平分线,所以ABD CBD ∠=∠,而60ABC ∠=︒,所以1302ABD ABC ∠=∠=︒.2.B 解析 ∵BD 是△ABC 的中线,∴162ABD CBD ABC S S S ∆∆∆===.∵2EC BE =,∴2AEC ABE S S ∆∆=,∴143AEE ABC S S ∆∆==,∴()642ADF BEF ADF ABF BEF ABF ABD ABE S S S S S S S S ∆∆∆∆∆∆∆∆-=+-+=-=-=.3.B 解析 由12∠=∠知AD 平分∠BAE ,但AD 不是△ABE 的线段,故①错误,而正确的说法为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BE 经过△ABD 的边AD 的中点G ,但BE 不是△ABD 内的线段,故②错误,而正确的说法为BG 为△ABD 的边AD 上的中线;由于CF AD ⊥于点H ,所以CH 是△ACD 的边AD 上的高,故③正确;AH 平分∠FAC ,且H 在△AFC 的边FC 上,因而AH 为△AFC 的角平分线,又因为AH FC ⊥,故AH 也为△AFC 的高,所以④正确.4.BAE CAE ∠=∠,ADB ADC ∠=∠ B F C F = 解析 ∵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E CAE ∠=∠.∵AD 是△ABC 的高,∴90ADB ADC ∠=∠=︒.∵AF 是△ABC 的中线,∴BF CF =.5.24cm 5解析 由1122BC AD AC ⋅=,得1164522BE ⨯⨯=⨯⨯,得24cm 5BE =.6.7.5 解析 如图,过A 点作AD x ⊥轴于点D ,则D 点坐标为(3,0),3AD =,所以11537.522ACB S OB AD ∆=⋅=⨯⨯=.7.解:因为人口数分别为3,3,6,且336+=,所以先找△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AD ,AD 将△ABC 分成两部分:△ABD 和△ADC .若将△ADC 分给丙家,则将△ABD 分给甲、乙两家,由于甲、乙两家人口数相等,因此找△ABD 的边BD 上的中线AE ,AE 将△ABD 分成相等的两部分:△ABE 和△AED .可将△ABE 分给甲家,△AED 分给乙家.如图所示.8.解: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①三角形ABC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②三条中线交点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应顶点距离的一半.9.思路建立(1)要说明DO是∠EDF的平分线,则需说明EDA AD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等量代换即可.(2)与(1)的求证过程类似.解:(l)DO是∠EDF的平分线.证明:∵AD是∠CAB的平分线,∴EAD FAD∠=∠.∵DE AB,DF AC,∴EDA FAD∠=∠.∠=∠,FAD EAD∴EDA ADF∠=∠,∴DO是∠EDF的平分线.(2)①若与AD是∠CAB的平分线交换,正确.理由与(1)中证明过程类似.②若与DE AB交换,正确.理由:∵DF AC,∴FAD EAD∠=∠.∵AD是∠CAB的平分线,∴EAD FAD∠=∠.∠=∠.∴FAD FDA又∵DO是∠EDF的平分线,∴EDA FDA∠=∠,∴DE AB.∠=∠,∴EDA FAD③若与DF AC交换,正确,理由与②类似.能力训练(4)1.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且|AC-BC|=2,那么腰AC的长为( )A.10或6B.10C.6D.8或6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A.19B.20C.25D.303.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1、2、x,则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4.如果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a-b)2+(a-c)2+|b-c|=0,则这个三角形是.5.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b、c满足(b-2)2+|c-3|=0,且a为方程|a-4|=2的解,求△ABC的周长,并判断△ABC的形状.6.三角形两边之和为8,第三边上的高为2,面积大于5,则第三边a的范围是( )A.2<a<8B.5<a<8C.2<a<5D.不能确定7.一个三角形3条边长分别为x cm、(x+1)cm、(x+2)cm,它的周长不超过39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三条边长都为整数,则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9.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1)化简:|b+c-a|+|b-c-a|-|c-a-b|-|a-b+c|;(2)在(1)的条件下,若a,b,c满足a+b=11,b+c=9,a+c=10,求这个式子的值.10.(2018浙江义乌月考,10,★★☆)边长为整数,周长为20的三角形个数是( )A.4B.6C.8D.1211.(2017山东泰安新泰中考模拟,1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正整数.若其中仅有一条边长为5,且它又不是最短边,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 )A.4B.6C.8D.1012.(2018天津西青区期末,21,★★★)如图,△ABC中,A1,A2,A3,…,A n为AC边上不同的n个点,首先连接BA1,图中出现了3个不同的三角形,再连接BA2,图中便有6个不同的三角形,……(1)完成下表:6(2)若出现了45个三角形,则共连接了多少个点?(3)若一直连接到A n,则图中共有个三角形.13.(2016江苏盐城中考,8,★★☆)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的值可以为( )A.5B.6C.7D.814.(2016贵州安顺中考,5,★★☆)已知实数x,y满足|x-4|+=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20或16B.20C.16D.以上答案均不对15.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满足+(b-2)2=0,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用四个螺丝钉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钉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钉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钉间的距离依次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钉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A.6B.7C.8D.1017.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条整数长度的线段的长度和的最小值为1+1+2=4;若四条整数长度的线段中,任意三条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该四条线段的长度和的最小值为1+1+2+3=7;……,依此规律,若八条整数长度的线段中,任意三条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该八条线段的长度和的最小值为.(4)参考答案1.A ∵|AC-BC|=2,∴AC-BC=±2,∵等腰△ABC的底边BC=8,∴AC=10或6.故选A.2.C 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10-4<x<10+4,即6<x<14.则三角形的周长L满足20<L<28,只有C选项中25符合题意.3.A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x,1,2,∴x的取值范围是1<x<3,故选A.4.答案等边三角形解析∵(a-b)2+(a-c)2+|b-c|=0,∴a-b=0,a-c=0,b-c=0,∴a=b,a=c,b=c,∴a=b=c,∴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解析∵(b-2)2+|c-3|=0,∴b-2=0,c-3=0,解得b=2,c=3,∵a为方程|a-4|=2的解,∴a-4=±2,解得a=6或2,∵a、b、c为△ABC的三边长,b+c<6,∴a=6不合题意,舍去,∴a=2,∴△ABC 的周长为2+2+3=7,△ABC是等腰三角形.6.B ∵三角形两边之和为8,第三边为a,∴a<8,∵第三边上的高为2,三角形的面积大于5,∴a>5,∴5<a<8,故选B.7.答案1<x≤12解析∵一个三角形的3条边长分别是x cm,(x+1)cm,(x+2)cm,它的周长不超过39 cm,∴解得1<x≤12.8.答案3或4解析设腰长为x,则底边长为9-2x.∵9-2x-x<x<9-2x+x,∴2.25<x<4.5,∵三边长均为整数,∴x可取的值为3或4.9.解析(1)∵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a+b>c,a+c>b,b+c>a,∴原式=|(b+c)-a|+|b-(c+a)|-|c-(a+b)|-|(a+c)-b|=b+c-a+a+c-b-a-b+c+b-a-c=2c-2a.(2)∵a+b=11①,b+c=9②,a+c=10③,∴由①-②,得a-c=2④,由③+④,得2a=12,∴a=6,∴b=11-6=5,c=10-6=4.当a=6,b=5,c=4时,原式=2×4-2×6=-4.10.C 8个,分别是:(9,9,2),(8,8,4),(7,7,6),(6,6,8),(9,6,5),(9,7,4),(9,8,3),(8,7,5).故选C.11.D ①当5是最大的边长时,可能的情况有3、4、5;4、4、5;3、3、5;4、2、5,共四种情况.②当5是第二大的边长时,可能的情况有2、5、6;3、5、7;3、5、6;4、5、6;4、5、7;4、5、8,共六种情况.所以共有10个三角形.故选D.12.解析(1)62(2)共连接了8个点.(3)1+2+3+…+(n+1)=[1+2+3+…+(n+1)+1+2+3+…+(n+1)]=(n+1)(n+2).故填(n+1)(n+2).13.A ∵|a-4|+=0,∴a-4=0,b-2=0,∴a=4,b=2,则4-2<c<4+2,即2<c<6,故选A.14.B 根据题意得解得(1)若4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8,不能组成三角形;(2)若4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4+8+8=20.故选B.15.答案1<c<5解析由题意得,a2-9=0,b-2=0,解得a=3,b=2,∵3-2=1,3+2=5,∴1<c<5.16.B 已知相邻两螺丝钉间的距离依次为2、3、4、6,故可将4根木条的长看作2、3、4、6.①选5(2+3=5)、4、6作为三边长,5-4<6<5+4,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钉间的最大距离为6;②选7(3+4=7)、6、2作为三边长,6-2<7<6+2,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钉间的最大距离为7;③选10(4+6=10)、2、3作为三边长,2+3<10,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④选8(6+2=8)、3、4作为三边长,3+4<8,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综上所述,任意两个螺丝钉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7.故选B.17.答案54 解析1+1+2+3+5+8+13+21=54.能力训练(5)一、单选题(共14道,每道7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B.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C.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2.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E是△BCD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D.DE是△ABC的中线3.如图,△ABC中,AD⊥BC交BC的延长线于D,BE⊥AC交AC的延长线于E,CF⊥BC交AB于F,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C是△ABC的高B.FC是△BCF的高C.BE是△ABC的高D.BE是△ABE的高4.如图,在△ABC中,作BC边上的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B. C. D.5.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E,F为AB上的一点,CF⊥AD于H.则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G是△ABD的中线;③CH为△ACD中AD边上的高.A.1个B.2个C.3个D.0个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在AD上,且OE⊥BC于E,∠BAC=60°,∠C=80°,则∠EOD的度数为( )A.20°B.30°C.10°D.15°7.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A.2B.3C.6D.不能确定8.有3cm,6cm,8cm,9cm的四条线段,任选其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最多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1B.2C.3D.4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 )A.6个B.5个C.4个D.3个10.三角形两边长为2和9,周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A.7B.8C.9D.10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8,且周长为偶数,则周长为( )A.大于5,小于11B.18C.20D.18或201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1,若第三边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周长是( )A.21B.22C.23D.24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A.3B.10C.6.5D.3或6.5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 )A.7B.3C.7或3D.8(五)参考答案1.D2. D3.A4. C5.B6.A7.A8.C9.D10.C11.D12.C13.C14.B。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专题(含答案)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专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2f8f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d.png)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都是射线; ②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 ③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④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⑤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直角顶点.A.5个B.4个C.3个D.2个2.如图所示,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BA=2BFB.∠ACE=12∠ACBC.AE=BED.CD⊥AB3.画△ABC中AB边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4.如图,AC⊥BC于点C,CD⊥AB于点D,则图中可以作为三角形“高”的线段有()A.1条B.2条C.3条D.5条5.若AD是△ABC的中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BCB.BD=DCC.AD平分BCD.BC=2DC6.如图,△ABC中AB边上的高线是()A.线段DAB.线段CAC.线段CDD.线段BD7.如图,AD,BE,CF依次是△ABC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AE=CEB.∠ADC=90∘C.∠CAD=∠CBED.∠ACB=2∠ACF8.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S△ABC=4cm2,则S△BEF等于()A.2cm2B.1cm2C.12cm2D.14cm29.如果AD是△ABC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 ①BD=12CB; ②AB=AC; ③S△ABD=S△ACD.其中一定成立的有()A.3个B.2个C.1个D.0个10.如图,已知P是△ABC的重心,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若△ABC的面积为20,则△ADC的面积为()A.10B.8C.6D.511.填空:(1)如图(1),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则AB=2,BD=,AE=12.(2)如图(2),AD,BE,CF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3=12,∠ACB=2.12.如图,AB⊥BD于点B,AC⊥CD于点C,且AC与BD交于点E.已知AE=5,DE=2,CD=95,则AB的长为.13.若AD是△ABC的高,∠BAD=70∘,∠CAD=20∘,则∠BAC的度数为.14.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点E.若∠AED=50°,则∠D的度数为______.15.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点D,EC⊥BC交AB于点E,CF⊥AB,垂足为点F,BG⊥AC,垂足为点G.(1)分别写出△ABC各条边上的高;(2)CF是哪几个三角形的高?16.如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交AB于点E,若∠EDA=∠EAD,试说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17.如图,在△ABC中,AB=2,BC=4.△ABC的高AD与CE的比是多少?(提示: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8.如图所示,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B=6cm,AC=8cm,BC=10cm,∠CAB=90∘.试求:(1)AD的长;(2)△ABE的面积;(3)△ACE与△ABE的周长的差.1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 // AC,DE交AB于点E,DF // AB,DF交AC于点F.图中∠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0.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点B,点C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画出△ABC中BC边上的高AD;(2)画出△ABC中AC边上的中线BE;(3)直接写出△ABE的面积为.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答案】B2.【答案】C3.【答案】C4.【答案】D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AF或BFCDAC∠2∠ABC∠4或∠ACF12.【答案】9213.【答案】90∘或50∘14.【答案】25°15.【答案】解:(1)由题意,可得△ABC中,AB边上的高是CF,BC边上的高是AD,AC边上的高是BG;(2)∵CF⊥AB,垂足为点F,∴CF是△BCF,△BCE,△BCA,△FCE,△FCA,△ECA的高.16.【答案】解:∵DE//AC,∴∠ADE=∠CAD,∵∠EDA=∠EAD,∴∠CAD=∠EAD,∴AD是△ABC的角平分线.17.【答案】解:∵AD和CE分别是△ABC边BC和边AB上的高,∴S△ABC=12BC·AD=12AB·CE,即2AD=CE,.18.【答案】解:(1)∵∠BAC=90∘,AD是边BC上的高,∴12AB⋅AC=12BC⋅AD,∴AD=AB⋅AC BC=6×810=4.8(cm),即AD的长为4.8cm.(2)∵△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AB=6cm,AC=8cm,∴S△ABC=12AB⋅AC=12×6×8=24(cm2).又∵AE是△ABC的中线,∴BE=EC,∴12BE⋅AD=12EC⋅AD,即S△ABE=S△AEC,∴S△ABE=12S△ABC=12(cm2),∴△ABE的面积是12cm2.(3)∵AE为BC边上的中线,∴BE=CE,∴△ACE的周长−△ABE的周长=AC+AE+CE−(AB+BE+AE)=AC−AB=8−6=2(cm),即△ACE与△ABE的周长的差是2cm.19.【答案】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因为DE//AC,所以∠DAC=∠1.因为DF//AB,所以∠DAB=∠2.所以∠1=∠2.20.【答案】解:(1)如图所示,线段AD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线段BE即为所求.(3)4.。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练习题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ad284f8f524ccbff021842c.png)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练习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练习题1、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高。
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射线或线段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4、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A.中线B.高C.角平分线 D.以上三种情况都正确5、如图若∠BAF=∠CAF,则____是△ABD的角平分线,____是△ABC的角平分线6、如图AB⊥AC,则AB是△ABC的边____上的高,也是△BDC的边______上的高,也是△ABD的边____上的高.FB CDAB CD7、如图BD 、AE 分别是△ABC 的中线、角平分线,AC=10cm ,∠BAC=700,则AD=_____,∠BAE=____.8、在△ABC 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填空: ⑴BE =___=21_____;⑵∠BAD=_____=21_____;⑶∠AFB=_____=909、在△ABC 中,AB=AC,AD 是中线,△ABC 的周长为34cm,△ABD 的周长为30cm, 求AD 的长.10、在△ABC 中AB=AC ,AC 上的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4cm 和30cm 的两个部分,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11、要使四边形木架(用四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几根木条?五边形木架和六边形木架呢?n 边形木架呢?BD。
七下数学每日一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综合题版
![七下数学每日一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综合题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7f7de2c77da26924c5b010.png)
(1) 求△ABD与△BEC的面积;
(2) △AOE与△BOD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考点: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
~~第3题~~ (2019泰兴.七下期中)
中,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
,交边AB于点D.
(1) 如图1,
①若∠ABC=40°,则∠AOC=,∠ADO=;
,垂足为 ,求
的度数;
=
AD是
的平分线,
,
.
(1) 如图2,若点 是 延长线上的一点,
、
的平分线交于点 ,求 的度数.
考点: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答案
~~第2题~~ (2019苏州.七下期末) 如图,点D与点E分别是△ABC的边长BC、AC的中点,△ABC的面积是20cm .
③ 过点B画BF⊥AC,垂足为F
(2) 填空: ① 点B、C两点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AD的长度表示点A到直线的距离.
② 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③点E到直线AB的距离是.
考点: 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答案
2020年 七 下 数 学 : 图 形 的 性 质 _三 角 形 _三 角 形 的 角 平 分 线 、 中 线 和 高 练 习 题 答 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2x﹣y|=0,试分别求出1秒钟后,线段OA、OB的长.
(2) 如图2,设∠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问: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P的大小是
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 如图3,延长BA至E,在∠ABO的内部作射线BF交x轴于点C,若∠EAC、∠FCA、∠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基础过关作业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D.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3.如图1,BD=1
2
BC,则BC边上的中线为______,△ABD的面积=_____的面积.
(1) (2) (3)
4.如图2,△ABC中,高CD、BE、AF相交于点O,则△BOC•的三条高分别为线段________.5.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梯形 B.菱形 C.三角形 D.正方形
6.如图3,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求△ABD•与△ACD的周长之差.
7.如图,∠BAD=∠CAD,AD⊥BC,垂足为点D,且BD=CD.•可知哪些线段是哪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或高?
综合创新作业
8.(综合题)如图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6两部分,求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9.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基地,如图所示,•由于引进四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说明).
10.(创新题)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S △ABC =4cm 2,求S △ABE .
11.(2004年,陕西)如图,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上的高,•且CD 、BE 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 的度数是( )
A .150°
B .130°
C .120°
D .100°
培优作业
12.(探究题)(1)如图7-1-2-9,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E ∥AB ,DF ∥AC ,EF 交AD 于点O .请问:DO 是△DEF 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若将结论与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中的任一条件交换,•所得命题正确吗?
13.(开放题)要使四边形木架(用4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几根木条?五边形木架和六边形木架呢?n 边形木架呢?
14.(趣味题)《三国演义》中有关木牛流马的叙述:
“孔明即手书一纸,付众观看,众将环绕而视.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你知道木牛流马中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吗?
数学世界
探险家的“难极”
有一个探险家,挖空心思想出一个“难极”来.
什么是探险家的“难极”呢?
一般情况下,如果从某地出发,先往北走100公里,再往东走100公里,然后往南走100公里,这时,终止地总要在出发地正东100公里处.
而若从某地出发,先往北走100公里,再往东走100公里,然后往南走100•公里,能正好回到原来的出发地.这个出发地被探险家称其为“难极”.
你知道探险家的“难极”在哪里吗?
答案:
1.A 点拨: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交于一点. 2.B 3.AD ;△ACD 4.BD ,CE ,OF 5.C 6.解:∵AD 为△ABC 的中线, ∴BD=CD ,
∴△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为:
(AB+BD+AD )-(AC+CD+AD )=AB-AC=5-3=2(cm ).
7.解:∵∠BAD=∠CAD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是△BEC 的角平分线. ∵AD ⊥BC ,垂足为点D ,∴AD 是△ABC 的高,DE 是△BEC 的高. ∵BD=CD ,∴AD 是△ABC 的中线,DE 是△BEC 的中线. 点拨:本题是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 8.解:设AB=AC=2x ,则AD=CD=x . (1)AB+AD=15,BC+CD=6时, 有2x+x=15,解得x=5. ∴2x=10,BC=6-5=1.
(2)当BC+CD=15,AB+AD=6时, 有2x+x=6,解得x=2. ∴2x=4,BC=15-2=13.
∵4+4>13,∴此时构不成三角形.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分别为10,1.
点拨:要注意检验结果是否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9.解:方案1:如答图1,在BC 上取D 、E 、F ,使BD=ED=EF=FC ,连接AE 、ED 、•AF .
(1) (2) (3)
方案2:如答图2,分别取AB 、BC 、CA 的中点D 、E 、F ,连接DE 、EF 、DF . 方案3:如答图3,分别取BC 的中点D ,CD 的中点E ,AB 的中点F ,连接AD 、AE 、DF .同学们,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试试看. 点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
1
2
×底×高,因此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底、高分别相等的四个三角形.
10.解:∵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
∴S△ABD=1
2
S△ABC=
1
2
×4=2(cm2).
∵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
∴S△ABE=1
2
S△ABD=
1
2
×2=1(cm2).
点拨:三角形的任一中线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11.B 点拨:∵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
∴∠AEB=∠CDB=90°,
∵∠A=•50°,∴∠ABE=40°,
∴∠BPD=180°-∠CDB-∠ABE=180°-90°-40°=50°,•
∴∠BPC=180°-∠BPD=180°-50°=130°.
12.解:(1)DO是△DEF的角平分线.
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
∴∠EAD=∠FAD.
∵DE∥AB,DF∥AC,
∴∠EDA=∠FAD,∠FDA=∠E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DA=∠FDA.
∴DO是△DEF的角平分线.
(2)所得命题正确.
13.解: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1根木条.
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2根木条.
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3根木条.
要使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n-3)根木条.
14.答:用手抬按木牛的双辕或木马的头部,木牛流马会稳稳地向前迈进.用手操作的时候,人和木牛流马总是呈三角形.
这符合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这也是木牛流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的原因.数学世界答案:探险家的“难极”就是南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