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的认知解析
在这一对话 中, 根据具体 的语境 , 我们对 B的会话 意 图和 言 外 之 意 可 做 如 下 两 种 推 断 : 果 B非 常 乐 意 接 受 如 起去海滩 ” 的邀请 , 其答语“ 正下雨呀” 传达 的是一 , 种 对 这 种 不 利 出 行 的糟 糕 天气 的抱 怨 和 由此 带来 的 不 能 外 出 的 遗憾 心情 ; 果 B对 A 的 提 议 并 无 兴 趣 , 想 接 如 不 受邀请 , 但又担心直接 回绝伤 了 A的面子 , 采取 了“ 故 下 雨 呀” 这种答非所问的回答 , 实则传递的是婉 拒的信息 。
语言学研究在我 国的兴起 , 知语言学 的理论 和方 法开 认 始引入到模糊语言学研究 , 这方 面论 文有 吴世雄 、 陈维振 . 定 关 联 原 则 对 积 极 的 语 用模 糊 有着 较 强 的解 释 力 。 的“ 论语义范畴 的家族相 似性 ” 文旭 的“ 义模 糊 的认 , 语 1 积极 语 用 模 糊 的认 知 分 析 。 . 积 极语 用模 糊 是 交 际 者 的一 种 语 用 策 略 , 即交 际 者 知分析 ” , 多数 论文 都是 围绕 “ 等 但 模糊 语义 ” 出 的探 做 讨 , 用模糊现象 的认知分析并不多见 , 对语 因此本文拟 从 在 特定语境 中使用不 确定 的 、 糊 的或 间接 的话语 向听 模
第 9卷
第 5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URNA F JXI U VE I Y 0 L O I NI RS T
Vo . No 5 19 .
0c 0 9 L2 0
20 0 9年 1 O月
文 章 编 号 :62— 7 8 2 0 )5—02 2 17 65 ( 09 0 12—
认 知 的角 度 , 用 S ebr Wio 运 pre 和 l n的 关 联 理 论 对 语 用 s 模糊现象做初步探讨 。语用模 糊是一 种交 际现象 , 是交 际双方在交际活动中表达或理解 时出现 的种 种不确定特 征 的形成 一定 的
论话语标记语中的语用模糊
“ 合 作原则 ”(C o o p e r a t i v e P r i n c i p l e) 。该 原则有 四条准则 :量 的准则 ( Q u a n t i t y Ma x — i m) ,即根据话题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充分但不超量 ;质的准
则 ( Q u a l i t y Ma x i m) , 即所 提 供 的 信 息 必须 真 实 可 靠 ,有根 据 ;关 系 准 则 ( R e l a t i o n Ma x i m) ,即 所 提 供 的 信 息 必 须 与 话 题 内容 相关 联 ;方 式 准 则 ( Ma n n e r Ma x i m) , 即所 提供 的 信息 必 须简 明 扼要 , 井 井 有条 , 不 模 棱两 可 。 在 言语 交 际 中 ,说 话 人 有时 会故 意 违反 会 话原 则 中 的 “ 量 的 准则 ”或 “ 方 式 准则 ”等 ,其 目的就 是要 通 过 语义 的模 糊 性来 引起 听话 人对 话 语 隐含 意 义 的注 意 , 懂 得其 “ 言下 之 意 ” 。 如: A: Wh a t t i m e w i l l T i n a c o m e b a c k h o m e ? B:I t h i n k ,ma y b e t o m o r r o w . 中显然 违 反 了 “ 量 的准 则 ” ,因 为 B的确 不 知 道T o m 到 达 的具体 时 间 。为 了遵守 “ 合作 原 则 ”中 “ 质 的 准则 ” ,他 不 得
人所期待 的语境假设和语境效果, 也即向听话人提供了明示的语言标记, 表
明说 话人 希 望听话 人 如何 去获 取话语 的关联性 , 使 他 不用付 出太大 的努 力便 能 理解 ,从 而对 听话 人的 话语 理解 过程 进行 制约 。同时 ,她 还指 出 ,话 语标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
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
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
例如:妻子:我一见你就来气。
丈夫:我练了一年的气功还没有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丈夫巧妙的混淆了妻子所说的“生气”的“气”和气功中“运气”的“气”,成功的运用语用模糊消了妻子的“气”。
二、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一〉制造幽默效果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帮助我们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以使得我们的交谈更加轻松愉快。
模糊语言及其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
模糊语言及其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摘要:本文通过对模糊的定义,分析了模糊语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语用模糊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维持礼貌,增强交际的得体性和策略性,满足政治需求以及委婉的回避等方面。
语用模糊并非语用之目的,模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语用模糊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目标的模糊。
关键字:模糊语言交际影响因素积极作用模糊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
所谓模糊语言,并不是指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易使人产生误解的语言。
恰恰相反,利用语义的模糊性,人们能准确地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
语言模糊现象俯拾皆是,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避。
1. 模糊概念的界定说到模糊,在语言中随处可见,但并不阻碍人们交流。
模糊语存在的原因:1)客观事物本身界限不清晰,如“下午”、“晚上”的界限不清晰;2)交际情景作为辅助,人们没必要说得十分精准。
如你朋友来看你,要住十一天,你会说:“他要来住十来天”而不会说:“他要来住十一天”;3)利用模糊语言的例子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如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如果改用精确词“从别后,忆相逢,十五回魂梦与君同”,这不是太煞风景了吗?本文要讨论的语用模糊是人在交际中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有意地用模糊的语言阐述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语义,来达到特定交际意图,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及语体中。
2. 语用模糊的成因人们常说,说话要尽量准确、明了,这样才能提高交际的效率。
可人们说话为什么又会含糊其词、而又能互相理解并到达一定的语用效果呢?模糊语又为什么会形成呢?2.1 会话合作理论(Grice)与的礼貌原则(Leech)根据Grice 的理论,人们为了在交际中达到共同的目标,说话双方都应遵守数量、质量、方式和关联准则。
模糊看似违反了数量准则(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方式准则(话语简明清晰),但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表现,同时反映出人们有时为维护礼貌原则,会选择牺牲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因为如果没有友好作为前提,就不可能有效地交际。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模糊通常被认为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信息传输策略,它允许建立者在表达信息时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冲突。
研究发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使用模糊策略,以优先达到更高的灵活性,保留关系,实现社会凝聚力,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稳定性。
本文分析了语用模糊策略的作用,以及它对今日言语交际的重要性。
一,模糊策略、功能及影响模糊策略是一种会话中话语方式,是指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采用不太明确的表达方式,以保留一定的自由度,允许有效的二次交流,保持交流的流畅及双方之间的社会纽带。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会谨慎表达他们的观点,并采用模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他们的观点不与另一方的观点相冲突,就能保留两者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此项策略还可以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也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周旋。
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还有其他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使用者对对方持开放态度。
通过模糊语言,使用者可以比较安全地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必立刻受到攻击。
此外,它还有助于区分形式与实质之间的界限,可以避免双方间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并且可以帮助双方解决问题。
二,模糊策略对言语交际的重要性模糊策略对于言语交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提高使用者之间的共识性,使接受者比较容易理解发送者的意图,从而更容易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际。
同时,模糊策略还有助于发送者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从而保持现有的友谊和关系。
此外,它还可以让参与者有机会讨论和说服人们,直到他们达成一致,从而达到社会友好和凝聚力的意图。
三,结论综上所述,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让使用者有更自由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双方间的交流更顺利,有效地缓解紧张,提高社会凝聚力,使他们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维持良好的关系。
因此,模糊策略的作用不容小觑,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
语用学:语用模糊浅析
语⽤学:语⽤模糊浅析 引⾔ ⾃从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1965年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使“模糊集”成为⼀个科学术语以来,就诞⽣了⼀系列模糊学的边缘学科。
语⾔的模糊性研究以及模糊语⾔学的研究也就应运⽽⽣了。
国内从伍铁平先⽣的论著和论⽂开始,就兴起了对模糊语⾔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们普遍认为这种局限于语义模糊的研究已经不能解决复杂的语⾔世界和⾔语交际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们认为⾮常有必要把语境考虑到模糊语⾔的研究范围之内,由此,对语⽤模糊的研究势在必⾏。
本⽂试图从宏观的⾓度对语⽤模糊的术语界定,产⽣原因以及功能问题进⾏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对语⽤模糊现象的进⼀步深⼊研究。
1.语⽤模糊的术语界定 “语⽤模糊”这个术语最早是七⼋⼗年代由利奇(cf.Leech1977);布朗和列⽂森(Brown&Levinson1978[1987])提出来的。
90年代,国内外的学者们对语⽤模糊的界定,以及与语法歧义的对⽐进⾏了较系统的研究。
⽽学术界对语⽤模糊的术语和概念⼀直存在争议(俞东明1997;张乔1998)。
如俞东明(1997)沿袭了托马斯(J.Thomas1995)的定义:语⽤模糊(Vagueness)是指说话⼈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中使⽤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同时表达数种⾔外⾏为或⾔外之⼒这类现象。
⽽从Kempson(1977)的Vagueness发展⽽来的何⾃然则⽤语⽤含糊统指约略,模糊,笼统,两可,含混,暗喻,弱陈,反讽,夸张等。
他认为语⽤含糊是指“从语⾔的使⽤和理解的⾓度谈语⾔的不确定性”。
他不但要研究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hedge),还包括那些被不少⼈认为是“语义模糊”,⽽实际上是语⽤模糊的现象。
综观以上两派对于“语⽤模糊”的界定。
俞认为何⾃然⽤pragmaticvagueness,实际上是指语义模糊(vagueness)和模糊限制语(hedges),前者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后者主要是模糊语⾔学的研究对象。
语用模糊及其社交功能浅观
自从 1 9世 纪 以来 , 自然 语 言 的 含 糊 现 象就 开始 吸 引哲 学
家 继 而 是 语 言 学 家 们 的 眼球 。对 于 自然 语 言 的 模 糊 性 的 本 质 和起 源 的 研 究 在 哲 学 界 也大 量 兴 起 ,语 言 学研 究 者 的研 究重
21 0 0年 2月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Fe 2 0 b.01
第 7卷 第 2期
Ju a o u e U i ri f cn m c( u nt s n oil c n e or l f b i nv syo o o is maie dSca S i cs n H e t E H i a e
寻 求 Wh t op o  ̄ d h n u igl g a e 这 一 问 题 的答 a d e p ow e s n u g ? n a
V r h ee es urn的语言顺 应理 论0n uscaatt nter1 c ig ii d p i o t ao h y
仍 需 要 进 一 步 研 究 。语 用学 从 曾经 的“ 用 方 便 的废 物 箱 ” 使 到 现在 的 “ 有 生 气 的 研 究 领 域 ”利 奇 ,9 7 5 ) 来 越 受 到哲 富 ( 18 : 3越 4 学 家 和 语 言 学 家 们 的关 注 。任 何 从 语 用 学 的 视 角 出 发都 是 在
被 视 为 语 用 学 的 宏 观 理 论 之 一 。 e eu r V r h ee s n指 出人 们 运 用 语 言 的过 程 即是 有 意 或 者 无 意 地依 据 语 言 结 构 本 身 或 者 语 言 外
因素 作 出语 言 选 择 的 过 程 V rcu rn19 :5 5 ) e h ee,9 9 — 6。语 言 作 s 5 为 一 种 工 具 并 不 是 一成 不变 的 ,它 要 求 人 们 在 使 用 语 言 时 不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分析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分析模糊语言存在于当代语言环境中,但它在语用分析中不太常见。
通常,模糊语言是指在一个语句中,其中某些词语的定义准确度低,可能导致中性或不确定的定义,从而引发歧义。
模糊语言的研究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研究者们正在努力研究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针对具体的文本及语境进行语用分析。
模糊语言的出现有许多原因。
首先,由于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及词汇的丰富性,导致模糊语言在语言使用中更加普遍。
其次,模糊语言能更好地表达细微的情感变化,能更好地表达个体的主观感受,而不局限于具体话语。
此外,模糊语言也能充分体现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影响语言理解。
因此,模糊语言是一种语用性更强的语言表达方式。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模糊的概念表达、含糊的意义表达和定义不确定的词语表达。
首先,模糊的概念表达是指用一些模糊的概念符号代表一个概念,通常由一些文字、象征或言语表达方式组成,因此可能导致歧义;其次,含糊的意义表达也可能会导致歧义,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分析者不仅要考虑到所使用的词语模糊程度,还要关注语句的上下文和语境;最后,定义不确定的词语表达时,词语本身的定义准确度低,可能产生歧义,但一般的歧义大多是因为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见和文化背景引起的。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分析是语言研究中一个重要且有趣的话题。
目前,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索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的使用特点及其在语用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语用分析的方法,学者们可以深入地剖析模糊语言产生歧义的原因,并有效地研究如何避免歧义发生并正确地理解模糊语言。
此外,语言行为的研究也可以为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提供有用的结论和理论支持。
从本质上讲,模糊语言是一种复杂的话题,它不仅关乎语言的表达,也关乎文化的传承,还关乎个体的情绪体验。
因此,从语用分析的角度深入研究模糊语言,探究它在语言使用中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模糊语言,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分析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分析模糊语言是一种词汇特点,其特点是把某种特定情况或事件用模糊描述词汇来表达,呈现出大致的话语框架,使描述更客观,更简短整洁,更容易被理解。
因此,模糊语言的研究以及它的语用模糊性分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模糊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各有不同,比如在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可能会模糊实际的描述,从而影响接收者对其认知;而在广告推销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提高销售量和利润。
其次,有研究指出,模糊语言还可以影响读者的情绪,比如模糊化的消极情绪可以使读者产生压抑感,从而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模糊化正面情绪也可以激发读者的好感,加深他们对文章的印象。
此外,模糊性也可能会对读者的认知和思维产生影响。
根据《易学研究》的研究,模糊语言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让他们进入自己的世界,使他们更容易理解语言的含义和涵义,而且可以增加文字的阅读吸引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后,模糊语言还可以用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清楚地传达信息,更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而且它能够把复杂的思想表达得更清晰。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分析对于理解模糊语言的含义和涵义,以及对其影响的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字表达方式,加深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有效地传达思想,实现信息的传播。
模糊语言的特性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想象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促进文字的传播与交流,有助于实现有效沟通。
然而,模糊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太多模糊词汇会影响语言的流畅性,这时候就需要有更多的细节描述才能让读者正确理解文字的涵义。
因此,语言使用者在使用模糊性词汇时应格外注意,立足实际,将文字和事件联系起来,以此防止语意模糊带来的误解。
总之,模糊语言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字表达方式,在不同场景中不仅可以有效地传达信息,而且可以激发读者的认知和情感。
因此,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性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模糊语言的含义和影响,而且可以提供有效的文字表达与传播方式,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的界定与分类
而 在 文 学 作 品 中 ,是 为 了让 文 学
读 者最 大 限度 地 理解 和 欣 赏 作
品, 展 现作者 的文学风采 、 幽 默 和 艺 术 境 界 ,也 给 读 者 留 下 了 想 象 的 空 间 ,例 如 在 下 面 一 段 描 写 中
学 教 育
文 学作 品 中语 用模 糊 的界 定 与 分 类
回 郭正 银 路 京 平
内容 摘 要 : 在文学作 品中, 作 者 常 用 模 糊修 辞 来 塑造 意境 、 人物性格 , 以达 到特 殊 的语 用 效果 , 此 类 模 糊 修 辞统称为语用模糊。本 文结合《 围城》 英译本 中一些典 型语用模糊译例分析 , 尝试 对文学作 品中语用模糊进行全 面 的界 定 , 旨在 帮 助读 者 更 有 效地 理 解原 著 与译 著 。 关键词 : 语用 模 糊 界 定 分 类 《 围城 》
型
于信息 源不够准 确还是 缺乏足 够
的 信 息 ,利 用 语 用 模 糊 可 以让 对 方 自己 揣 摩 信 息 的 质 和 量 的 可 靠 性, 避 免 自己 断 言 , 以减 轻 自 己 为 此 将 负 的 责 任 ,也 是 出 于 自我 保 护 的 目的 。可 以 说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 话 语 中 使 用 语 用 模 糊 是 为 了 维 护
自己或他 人 的正 面或 负 面 面子 。
模 糊 性 的 功 能 了 ,特 别 是 在 文 学 创 作 中 。文 学 作 品 中 缺 失 了 模 糊 性 就 失 去 了 审 美 价 值 。模 糊 语 言
模 糊 性 是 文 学 艺 术 区别 于 科
学 的 重 要 特 征 ,文 学 艺 术 的 扣 人
语言模糊和语用模糊
V g e es e r i , mbg i 和 A ia n e “ au n s, na t A i t G ly uy b m vl co 语 e
包括客观实体本身概念的模糊性 , 自然语言本身的 模糊性 ,还有人的主观因素 的参与带来 的模糊性 。 因此, 在给语用模糊下定义时就不能仅仅考虑到客 观世界本身 的模糊性及词语本身有限而造 成的模 糊性 , 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 发话人 是否讲究交 际策略 , 能否合作 , 使话语最佳关联 ; 接收者 的认知 能力 , 信息解码能力。
州 院 ’ 乡
Ju nl f hz o o e e o ra C ih uC H g o
2 0年 8 第 2 卷 第 4期 09 月 3
Au .2 0 o .3 N . g 0 9 V 1 o4 2
语 言 模 糊 和 语 用 模 糊
尹 蕊
( 四川外语学 院 研究生部 , 四川 重庆 4 0 3 ) 001
向听话人传递两种以上的截然不同的言外之力(— i l
l u oa re , o tnr f cs 从而使得说话人 的意图具有模糊 c i yo ) 性 和不 确定 性 的特征 。
象。语用模糊是对模糊言语作 出解释 , 属于语用学 比较 以上三位 的定义不难发现在定义 中都 突 范畴。此模糊言语既可表现为模糊语言 , 也可表现 出强调了语言的 “ 不确定性”, 模糊性” “ 。语言模 为非模糊语言。 糊是语用模糊 的主要源头 , 而语用模糊并不仅仅 由 长期以来 , 学术界对语言模糊现象・直有着术语 语言模糊造成。语用模糊产生 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 ,
(mbgi ) 含 混 ” (m i l c ) a i t 、“ uy a bv e e 、“比 喻 ” an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模糊策略是在语言交际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指的是交流双方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非绝对的表达方式,通过不精确的表达来避免发生麻烦或屈辱的情况。
下面介绍常见的模糊策略:一、黑化(Blackout)黑化是指在对话中,当言语交际的一方遇到不可回答的问题,或者无法想到回答的方法时,就略过该部分内容,并且不去接着说,而是转移话题,从而避免了在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状况中进行回答。
二、重复(Repetition)重复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会重复自己所发出的一些信息,以便让对方清楚了解自己的意思,或者减轻自己的不自在状态,而不会提出明确的反应。
三、缩略(Ellipsis)缩略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更多的浪费时间和情感紧张,双方通过删减不必要的话题,边提示一下对方,边暗示,以防止时间和精力过度浪费,从而促进对话的推进。
四、调整(Adjustment)调整是指在言语交流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言论会进行变异、曲解,以达到合理的标准,避免可能引发冲突的状况下,把谈判氛围搞好,并使谈判顺利进行。
五、引申(Metaphor)引申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当该句主体内容过于深奥或是涉及到某个议题涉及到双方协商,双方会采取这样的一种手段,通过借助某个共通的比喻,以及使用动词、形容词等引申表达方式,避免局面激化,促进互动的进行。
六、改变话题(Topic Shifting)改变话题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当双方对某个议题存在某种分歧时,就会转而改变话题,以至于避免陷入僵局,激发再次的活力,进而能够继续谈论。
以上就是关于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模糊策略不仅消除了交流异议,也为双方在交流中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使交流更加顺利,增强对话者之间的信任和了解。
试析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运用
B:Ok y。b tIv t a u e o I— C —E —C —R —E —A
—
列相关的言外意图加 以明确 , 而是说话人在特定 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 的, 模糊 的或 间接 的 话语 向听话人 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 为或言外之力 ( ouoa c ro e) 从而使得说话人的意 i ctnr at o f cs , H i y s r 图具有模糊性 和不确 定性特征 , 生了语用模糊 产 现象。( hm s 20 ) T o a, 0 1 。但是说话人使用语用模 糊 策 略 的交 际 意 图 ( o u i teitno ) 言 cmm nc i netn 即 av i
甘 肃 广播 电视 大学学 报
J u n lo n u Ra i o r a fGa s d o& T Un v ri V iest y
Vo . 1 No 2 12 .
J n 2 1 u .0 1
试 析 言 语 交 际 中语 用模 糊 的运 用
李 静
(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 02 ) 118
说到模糊 , 是相对 于精确而言的, 模糊运用在
语 言使 用 中就 产生 了模 糊语 言 。模 糊语 言 作 为 自 然 语言 本身 最 重 要 的特 征 之 一 , 言 语 交 际 中无 在 论 是从 言语 技 巧上 , 是从 言语 效 果 上 , 存 在着 还 都 不 同程 度 的模糊 性 。模糊 语 言 已受 到越 来 越 多 的 专 家和 学者 的关 注 , 表 了 很 多 学术 论 文 。模 糊 发 语 言 由于 其 特 殊 功 能在 言 语 交 际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语用模糊与教师批评话语
从 B 的 回话 “’ or. 得 到 证 实 , 此 ’ 的话 语 是个 警 告 或 抱 怨 。 Im sry ” 因 A 使 用 既 可 以 显 的 极 其 礼 貌 , 时 能 达 到 说 话 者 的 目的 。我 们 知 道 在 教 1 . 语 篇 性 语 用 模 糊 , 种 语 用 模 糊 是 在 语 篇 层 次 上 , 不 是 话 语 同 .4 2 这 而 学 中 。 师 对 学 生 的 批 评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 教 师 有 效 并 且 成 功 的 层 次 上 。 话 人 很 难 辨 明 话语 中 究竟 表 达 的是 何 种 以及 言 外 之 力 。 教 听 批 评 学 生 是 一 门 非 常 高 深 的 艺 术 .有 效 的 使 用 语 用 策 略 非 常 的重 要 。 例 ( ) Wi Wi o eh mee r d y? 4 : f e: l y ub o al t a l yo 本 文 将 分 析 教 师 批 评 话 语 中 语 用模 糊 策 略 的 使 用 。
A : swa t . 1wa i ng i B: Oh . r o ?I m o r . we e y u ’ s ry
例 ()中 A 的话 语 既 可 以 表 示 陈 述 , 可 以 表 示 警 告或 抱 怨 , 取 3 也 这 决 于 条 件 A一 一 一 直 在 等 ” 否 成 立 。该 例 的条 件 当然 成 立 , 也 可 “ 是 这
江西
南昌
30 2 3 0 2)
要】 语用模糊现 象指的是在话语的交 际使用过程 中, 说话人在特定的语 境 中使 用同一话语向听话人传 递两种 以上截 然不同的言外之
力 . 而使 得 说 话 人 的 意 图具 有 模 糊 性 和 不 确 定 性 的 特 征 。在 日常 交 际 中 , 们 经 常 会 使 用 语 用 模 糊 策 略 来 实现 自 己的 交 际 意 图 。师 生 关 系时 从 人 非 常特 殊 的 人 际关 系 。 批 评 学 生是 , 师 要 在 不 激 起 学 生的 逆 反 心 理 情 况 下 成 功 的 使 学 生 认 识 到 自己的 错 误 。 样 , 多情 况 下 , 师 在批 评 在 教 这 很 教
语用模糊及其在调节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际上是 语用含 糊的现象 。 ” 另一派 是从 L eh . 概念范畴似乎 太狭窄 了点 ,因为它排斥 间接 言语 行 ec 和J
To a的A b a ne hm s m i l c发展而来的俞东明的 “ ve 语用模 l 为。俞东 明认为 , “sta yu a?” 在 I h t orcr 这样的句子
言外行为 , ( 如 说话 人是奶奶 , 受话 人是其孙女 , 听话 1 和人 际关 系的复杂性 , 性 在言语 交际中我们有 时需 要
人是在一旁的媳妇 )奶奶 : 的妈妈教你这样做的? I : 你 直截 了当地 给予或索取信息 ,而有时却 需要使用 婉 显然, 句中奶奶所言一方面在询问其孙女 , 另一 f 、 间接的语 言来 ‘ 转 模糊 ’自己的态度或观点 。 语用模 方面是在指责媳妇。 l 糊作 为一种普遍 的语言现象 ,其发生是带有动机 的,
b a n i ctnr a ) 可用句式 : X t nY I l hn el i l tl uoa c , ve l i y t o Ⅱ e ; C a nl h f 所说 _. nev ge esi ue soe w y _ . c ,aun s s‘ d a n a He s
A Icn n ebo u uy : a'f dt oki ors d. t i h n t
B Im s h v e ts m w ee : u t a e l ti o e h r. f
在 言语 交际过程 中 ,人们 除 了遵守合 作原则 以 还经常遵守礼貌原则 ( oi ns Pic l 。 I , 外 P lees r i e) 在进 t np : 行顺利 、 有效 的交 际中礼貌原则往往 比合作原则具有
语用模糊和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
“及物动词+宾语”结构 I found Jim an experienced teacher. 及物动词found后面接了两个名词Jim和an experienced teacher。这句话有两个意思:(1)我发现吉姆原来是一位有 经验的老师。(2)我为吉姆找到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 并列连词and Tom and Lucy are married. 此句可理解为:(1)汤姆和露西两个成了亲。其中and连接 两个名词,构成一个简单句。(2)汤姆和露西两个都已结婚。 该句可看作一个并列句。
语用模糊,即谈话话语的这种不确定性,使话语的言外之 力不明确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交际双方的共同利益。说 话人让听话人对其话语的意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的 目的是为了让听话人为其承担由该话语引起的后果的一部 分责任,使自己处于进退自如的主动地位。 能实施下列语用功能: 1. 使话语更有趣或不那么有趣 2. 增强话语的感染力或使其陌生化以增强话语效果 3. 协调彼此冲突的交际目的 4. 出于“礼貌”的考虑或照顾对方面子
语用模糊
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多重语用模糊:说话人在同一话语中对 不同的听话人表达其不同的言外行为
(说话人是奶奶,受话人是其孙女,听话 人是 在一旁的媳妇) 奶奶:你的妈妈教你这样做的? 显然,句中奶奶所言一方面在询问其孙女,另一 方面是语同时对同 一位听话人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时甚 至是截然相反的言外之力 A:I can't find the book in our study. B:I must have left it somewhere. 例中B 的回话可能陈述事实,也可能是一种 认错,或者是一种道歉,抑或是认识到自 己的错误而请求对方原谅。
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的界定
三个方面,为许 多学者对语 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
的 “ 实面 目” 真 。
关键词 :语 用模 糊 ; 定 ; 糊 言语 ; 糊语 言 ;非模 糊语 言 界 模 模
中 图分 类号 :H 3 00
文献 标识码 :A
“ 糊语 言学 是 中国语 言 学 诸 分 支 学 科 中 起 模 步较 晚 却 发 展 最 快 、影 响 面 最 广 的 一 门 分 支 学 科 ” 。鉴 于模糊 性 是语 言 的本 质 属性 之 一 ,我 们 … 使 用语 言时就 避免不 了与模 糊性 握手 ,许 多学者 都 认为 “ 无论从 言语 技巧 ( 发话人 的角 度 ) 从 ,还 是 从 言 语效果 ( 受 话 人 的角 度 ) 【 来 看 ,语 用 模 从 ”2
糊作 为一 种 语 言 现 象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都 是 普 遍 存 在
开过 热 烈 的讨 论 。这 场 辩 论 开始 于石 安 石 《 糊 模 语 义及其 模 糊度》 (98 的发 表 ,随后 ,符 达 维 18 ) 用 《 模糊 语 义辨析 》 (90 对其 进 行 了点 评 ,石 19 ) 安 石 用 《模 糊 语 义 再 议 ——答 符 达 维 同 志 》 (9 1 19 )进 行 了答 复 ,其争 论 的焦 点是 客体 的模 糊 是 不是 语义 模 糊 的原 因。符 达 维 区 分 了客 体 模 糊 、 主体模 糊 和语 义 模 糊 ;而 石 安 石 认 为 “ 笼 统 在
从受话人的角度来看语用模糊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普遍存在国内虽然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了初步的研究但遗憾的是至今学界对语用模糊这个概念本身尚无一个统一的认识如何从模糊语言学的实际出发结合模糊理论的一般原理并对之加以限定和改造界定出符合模糊语言学实际的各模糊语言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一直是研究模糊语言的学者们孜孜不倦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本文努力的方向本文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尝试对语用模糊这个概念作一个得当的界定以期推动语用模糊研究在纵深方面更深入的发展
国内语用模糊研究述评
话人 、 听话 人及 其相 互作 用 , 境 和句子 或话语 所能 语 表达 的 意义潜 势 o ] 合这 四大 要素 , 结 E S 学者 们对语 用 模糊 进行 了各 自的界定 。 2 语 用模 糊 的界定 、
作 者 简 介 : 树 筠 ( 9 5 ) 女 , 西 太 原 人 , 国海 洋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副 教 授 , 张 1 6一 , 山 中 主要 从 事 语 用 学 与 口译 研 究 。
语 用 角 度 和 新 兴 的认 知 角 度 对 语 用 模 糊 的研 究 , 出 目前 语 用 模 糊 研 究存 在 的 问 题 , 展 望 了其 发 展 趋 势 , 期 促 指 并 以
进 语 用 模 糊 研 究体 系 的形 成 。
关 键 词 : 用模 糊 ; 用 含 糊 ; 用 学 ; 知 学 科 语 语 语 认
和发展 趋势 , 从宏 观 上对 研 究 语 用模 糊 进 行 总 体研
究。
1 语 用模 糊与语 义模 糊 的区分 、 模糊语 言研 究初 期 , 多为语 义方 面 的研 究 , 有 也 不少 语义 与语 用研究 混淆 的地方 。因此语 用模糊 研 究最 初 的几 年 , 研究 重点 多在于 与语 义模糊 的区分 。 何 自然 ( 9 0年 ) 俞 东 明 ( 9 7年 ) 李 秋 梅 ( 0 3 10 、 19 、 2 0 年 )234区分 了语 义含糊 与 语 用含 糊 , Ⅷ [_ j]] 明确 指 出语 用模 糊研 究 的独立性 和研 究价值 。 何 自然指 出从 逻辑—— 语 义 的角度无 法研 究含 糊, 因为在 自然 语 言中有 时无法 对命 题定值 , 命题 是 处 于真假 之 间或真 假 难 定 , 因此 只有 语 用 学 才能 对 对 含糊 进 行 系统 分 析 。2 东 明对 语 法歧 义 和语 用 _俞 模糊 进 行 了对 比研 究 , 秋梅 在 俞东 明理 论 的基 [李 3 础上 , 出 了识 别语 义 模 糊 和 语用 模 糊 的标 准 和方 提 法 。4 L 他们都 认 为 , 义模糊 和语 用模糊 研究 最直 接 语 的区分关 键在 语境 。语 义模糊 一般 发生在 词语 的字 面 意义 和所指 层 面上 , 一种语 义 现象 , 是 属于语 义学 研究 的范 畴 。而语用 模糊 则发 生 在话 语层 面 上 , 指
语用模糊理论及其在英语交际中的运用
或 上 下 文 中使 用 不 确 定 的 、 糊 的或 间接 的话 语 向 听 言本 身固有 的, 模 { 是不 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 , 而语用 模 话 人 同 时 表 达 数 种 言 外 行 为 或 言 外 之 力 糊 是 有 目的 的 , 人 为 的 , 出 于语 言 系 统 以外 的 考 : 是 是
语 言的基本功能是 描述我们对 客观世界 的认 识
个或 两个 以上 , 时 甚 至 是 截 然 相反 的 言外 之 力 , :l 有 如 和调节我们 的人际关系 。面对无限的客观世界 , 我们
的理 解 和 认 知 是 有 限 的 。 语 言来 再 现 我 们 对 客 观 世 用
} 的认识和理解时 , 界 我们会想方设法在言语 表达中给
《 学 与管 理 》 教 ຫໍສະໝຸດ 21 0 0年 4月 2 O日
语 模理及在语际的用 糊论其英交中运 用
⑩ 四川 农 业 大 学 语 言 学 院 朱 葵
关 于语 用 模 糊
一
、
l
( 在 路 边 等 出 租 车 见 一 辆 空 车 便 招 手 , 知 A B不
尽 管 学术 界对 语 言模 糊 现象 有 着 诸 如 F zies l uz s, n A在一旁等着并已招手 , 一看到 出租车停下来便直奔 V g eesG nrlyA bgi aun s, eeat, m i t i u y和 A bvl c m i e e等 术 过去 ) an I : 语 上 的 纷 争 和 概 念 上 的 区分 , 内 对 “ 用 模 糊 ”概 国 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Peter is bald. 2.Winston is keeping a book. 3.This is a chair.
2017/9/26
Disinction between fuzziness,ambiguity, generality, vagueness
Ambiguity refers to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whereby an expression can be potentially understood in more than one way.
2017/9/26
论引入模糊语言的研究。利用模糊集合论所建构的语义分析 模型对它们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语言边界的性状与样态。
伍铁平教授在他的《模糊语言学》中并没有专门为模糊性下定 义,但是根据他的论述,特别是《模糊的正名》(伍铁平 1999:114—126)一节,我们可以把伍铁平教授所言模糊性 的内核看作是边缘界限不分明。伍先生多次强调,即札德模糊 集论衍生出来的“边缘界限不明的模糊”是唯一正统的模糊 (fuzziness),他还批驳了诸多学者混淆模糊与概括、双关、 歧义、随机等现象之间区别的观点。
eg: I have a dog. She sat on the chair.
2017/9/26
Fuzzy continuum is a vague notion between truth and falsity while taxonomic category is observed as vague associations derived form hyponymy.
eg: The forehead is part of the head. The forehead is part of the face.
2017/9/26
著名控制论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札德(L.A.Zadeh) 对模糊性的认识从直观升华到理论,建立了模糊集理论。 扎德于 1965 年首先提出了模糊集(Fuzzy set)的概念, 奠定了模糊性理论的基础。模糊集的实质是宣称在两个 事物或概念的界面并非是整齐划一的,它们之间有无数 的中间状态有待人们加以界定和描述。
Fuzzy Semantic s
2017/9/26
Pragmatic Vagueness
Definition
托马斯(cf..J.Thomas,1995)、俞东明(1993)认 为: “语用模糊(pragmatic ambivalence)指的是说话人 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 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 类现象。 这一定义主要把语用模糊视为了一种言语交际策略。
2017/9/26
何自然:
Following Kempson, who considers the concept of vagueness to mean linguistic indeterminacy in general.
Pragmatic vagueness deals with meaning indeterminacy of language in its p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nd he uses the term vagueness to mean linguisitic indeterminacy in general.
Pragmatic Vagueness
王晓芬 2016110084
Background
Contents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Significance Further Study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什么是模糊?
尤布利德斯(Eubulides):
卡西勒:日常言语的词不能用科学的概念所体现的那些尺度去 衡量。 沙夫: 在《语义学引论》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讨论语言模糊 问题。他认为:如果我们不考虑科学术语,模糊性实际上是所 有词的特性。 在客观现实中,词所表达的事物和现象的各种 类别之间是存在过渡状态, “边界现象”的。(1962)
2017/9/26
Fuzzy Continuum
Pragmatic Vagueness
Taxonomic Category Nomenclative Evaluation
Hedging in Discourse
1.Fuzzy Continuum
The notion of the fuzzy continuum refers to the extension whose border-line is ill-defined or fuzzified between truth and falsity of a propostion.
2017/9/26
Fuzzy Semantics is an inherent feature of linguisitic uncertainty of a term (word, phrase,and expression) itself which admits of borderline cases and arises irrespective of the context of utterance and speaker's intention.
2017/9/26
2. Taxonomic Category
Refers to the elusive alternatives of hyponymy. Objects posses the relationship which obtains between specific and general lexical items, such that the former is “included” in the latter.
2017/9/26
凯迫森(Kempson):给“含糊(vagueness)”下的定义: (1)外延含糊(referential vagueness),即一个词项的意义 原则上明确,但它的外延界限却很难确定。 (2) 语义不确定(indeterminacy of meaning),即语义本身 不确定。 (3)语义不确切,即语义本身明确,但细节没有说明。(缺 乏具体性) (4)确切语义的分离,即含有“或”的句子,其句义由两个以 上的语义解释组成。
连锁推理悖论(Sorities Paradox)
皮尔斯: 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 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 除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实际上,这个命题就 是模糊的。(1902)
罗素:《人类知识》断言称全部人类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不精 确的和不全面的。 在《论模糊性》(Vagueness)一文中,对 “Peter is bold.”做了精辟阐释。
Background
In propositional logic: “two-valued ”logic, a proposition has a truth value,T or F. T, when the proposition is true; F, when the proposition is false. The domain for a proposition is considered a set of two elments: either truth or falsity, with nothing in between.
1) Vagueness of nominal concepts
(1) The young singer is a real talent. (2) He is a good student. (3)She is a beauty.
criterion?
2017/9/26
2) Vagueness of abstract concepts Concepts such as human right, freedom are often vagu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oncepts differs greatly in the speaker's political stand and viewpoint. The language used in daily life such as “truth” “lie” also continues vague propositions.
3.Nomenclative Evaluation
Vagueness with nomenclative evaluation implie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peaker in his/her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a proposition.
eg: Russell: Vagueness Peter is bald.
The famous philosopher Russell once stipulated the procedure of identifying colours. According to his argument, Colour S, which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Colour x,y,z, may be observed to be identical with one of them. For example: given the following shades of colour: xSyz, xySz, S may be observed identical with y, or if xyz always implies xSz, then we can say that S=y.
Vagueness in pragmatics includes the notions of fuzziness, indeterminacy, probability, ambiguity and generality manifested in practical use of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