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第四讲

合集下载

12中国石窟艺术概论-云冈石窟

12中国石窟艺术概论-云冈石窟

第6窟
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 窟“第一伟窟”。主要 原因,一是该窟的雕刻 技艺极为精湛,几乎是 雕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线刻、浅浮雕、高浮雕、 半圆雕、镂空雕,应有 尽有。二是该洞窟的雕 刻内容十分丰富,佛像 与壁画故事相结合。
整个洞窟雕饰得富丽堂 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 刻的空间。洞窟四壁雕满了 佛像、菩萨、罗汉、飞天、 供养人和瑞鸟、神兽等。如 同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 美妙神奇的佛国世界。
道武帝拓跋珪时,道人统法果带头 礼拜皇帝,这不仅体现为一种宗教活动, 而且体现于造像活动上,魏书有兴安元 年(452年)令按文成帝的身样和形象 在平城雕凿石像的记录。兴光元年 (454年),在城内五级大寺为太祖以 下五个皇帝造释迦像各一身,共五身。 昙曜五窟也是为太祖以下的皇帝造像。 • 所以为皇帝开窟,为皇帝造像, 在北魏的佛教史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昙曜五窟的开凿,不过是五级大寺事件 的重演。
大佛高达13.7米,背 后是富丽堂皇的背光,面 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 直,身披右袒袈裟,呈盘 腿坐姿,给人以和蔼可亲 的的感觉。
那双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和宁 静,佛像脸部的雕刻既有印度犍陀罗造像的风格, 又极具古希腊雕刻艺术的神韵。 宽厚的双肩、右袒的袈裟、伟岸的身躯的雕刻 则让我们想到了中国秦汉以来传统的大写意的雕刻 艺术,难怪很多中外学者、专家们交口称赞,说其 已经达到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巅峰。
北 魏 帝 王 世 袭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 孝庄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 废帝元朗——孝武帝元修
信仰基础
• 鲜卑族早期的信仰是杂卜、 巫术、多神教崇拜,直到定都 平城,开始接触中原地区的佛 教,才逐渐注意佛教。北魏佛 教的兴盛,始于平定凉州(北 凉),原来很发达的凉州佛教 得到东传。同时,北魏灭北凉, 称为中原北方大国,西域各国 纷纷遣使来朝,也开通了以龟 兹为代表的西域佛教艺术的东 传通道。

山西云冈石窟景点介绍

山西云冈石窟景点介绍

山西云冈石窟景点介绍山西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距离市区约16公里。

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著名的景点。

一、历史背景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隋唐时期,云冈石窟被大量修缮和扩建,成为当时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明清时期,云冈石窟又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整治,使得它得以保存至今。

二、景点特色云冈石窟以其精美的佛教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包含了东、中、西三个部分,共有45个洞窟和252个佛像,其中以第6号窟最为著名。

第6号窟是云冈石窟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洞窟,内部有大量的佛像、浮雕和壁画,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深厚内涵。

除了佛教艺术,云冈石窟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称。

它的洞窟建筑采用了“四柱三楼”的形式,即在洞窟内设置四根柱子和三层楼阁,使得整个洞窟建筑更加稳固和宏伟。

此外,云冈石窟还有许多精美的石雕和浮雕,如“飞天”、“半跏思惟”等,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三、游览建议1.最佳游览时间:春季和秋季是云冈石窟最适合游览的季节,此时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2.游览路线:游客可以按照云冈石窟的编号顺序依次游览,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洞窟的历史和特色。

3.注意事项:在游览云冈石窟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景区内的文物和环境,不要随意触摸或刻画石窟内的佛像和壁画。

四、总结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精美的佛教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山西大同,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著名的景点。

06佛教艺术赏析第四讲

06佛教艺术赏析第四讲

结论:境由心造,心净土净
•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的痛苦, 痛苦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 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是你对事情的 解释。
超越烦恼的一句智慧格言:
• 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句话——亲爱的,外 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禅修——佛教与现代心理学的对话
•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现代人禅修的主要目的。 欧美地区,禅修中心的兴起如雨后春笋,与西 方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禅修被视为调 节身、心的一个重要方法,成千上万的西方人 在学习禅修。
第十八窟佛立像
身牟 云 穿尼 冈 千立 第 佛像 十 袈, 八 裟高 窟 十, 五主 点尊 五为 米释 ,迦
云冈第十六窟
• 具有云冈艺术第二期 风格:坐佛头发有波 浪纹,身穿褒衣博带 式袈裟,质地厚重, 胸前结带下垂。
云冈第七窟:虽然身穿印度式袈裟,但
是面容略为清瘦,眉眼细长,五官线条较 为柔和,呈现汉化倾向。
麦 积 北 佛山 魏 坐第 像 窟
78
麦 积 佛 北 坐 山 魏 像 第 窟
115
麦积山艺术前期风格
• 面相方圆,直鼻大眼,双目平视 • 身穿右袒僧祗支,外罩袈裟,袈裟贴体,衣纹 繁密平行
• 气势伟岸雄健,较多受到域外佛教艺术影响。
麦 积 西 佛 山 魏 像 第 窟
127
麦 积 佛 山 与 第 菩 萨 窟 西 魏 172
• 460年,任命僧人昙曜为沙门统,并同意他主 持开凿云冈石窟。此后北魏历代帝王全部尊信 佛教,大力支持建寺、开窟造像。其中,孝文 帝亲自为僧人剃度,宣武帝亲自讲解《维摩诘 经》。 • 486年,孝文帝下诏以汉族服装为官服,此后 北魏佛像流行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式样。 • 北魏末年(530年左右),流通的佛经415部, 佛寺3万多所,僧尼200余万。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是中国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其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窟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瑰宝。

以下将为你详细介绍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

1. 艺术风格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雕塑、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佛教为主题,通过雕刻和壁画的形式,展现了佛教故事、佛像造像和佛教思想。

2. 石窟布局云冈石窟共有53个窟室,分布在东西两山之间。

这些窟室按照佛教教义和宗教仪轨的要求进行布局,主要包括寺院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和佛像洞窟。

每个窟室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在宏大的布局中展示了佛教的庄严和神秘。

3. 佛像造像云冈石窟以佛像造像而闻名。

这些佛像以佛祖释迦牟尼为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雕刻师傅们通过精湛的雕刻技巧,将佛教教义与审美价值有机结合,使佛像有着宗教意义和艺术价值。

4. 壁画艺术云冈石窟的壁画是其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佛教故事的描绘,也有人物画、风景画等。

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面生动逼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震撼。

5. 艺术价值和影响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对世界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水平,并为后世的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文化瑰宝。

总结: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价值而闻名。

它不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欣赏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感受到佛教教义的庄严和宗教信仰的力量。

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宝库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它将继续为后世的艺术家和观众提供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示。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

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

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

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

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

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2)中期石窟
中期石窟位于石窟群的东、中部,大型洞窟较为集中。主要有1、2窟,5、6窟, 7、8窟,9、10窟四组双窟和11、12、13窟一组三窟。此外,云冈最大的洞窟3窟,主要工程(除三尊唐代造像外)也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约开凿于公元465至494年,是云冈石窟中的精髓。其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出现许多新的题材及造像组合,早期造像融进的西方因素,这时已渐削弱,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渊源于西方的佛教石窟艺术东方化——即中国化、世俗化、即由这一期开始。
帝的教规,将皇帝视作“当今
如来”去礼拜,从而得到皇帝的信任。
借此,法果于天兴元年(398年)在京城创建了弘扬佛教的三天建筑,即五级佛图、青呢山、须弥山殿。此中的青呢山,有可能就是京城西武州山的那个天然岩洞(云冈第三窟),于是武州山也就成了灵山圣地(后称灵岩)。第二代皇帝明元帝多次祈祷于武州山并定为“常祀”,从此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在鲜卑政治中占据一席之地。
(1)早期石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早期石窟位于石窟群西部,由五个主要洞窟组成,即现编号的16、17、18、19、20窟。它气势恢宏,壮观古朴,是云冈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由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和尚主持开凿,故俗称“昙曜五窟”。其开凿年代当在公元五世纪中叶(约公元460——465年间)。
昙曜五窟的开凿揭开了大规模营造云冈石窟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当时中国的佛教中心已由凉州(现中国甘肃武威一带)转到平城(现中国山西大同市)。在石窟的格局上选择了气势磅礴的大窟高像,平面皆作马蹄形,穹窿顶,大体上摹仿古印度草庐形式,一门一窗,外壁满雕千佛。主像形体高大,占据窟内主要位置,这是中国石窟雕刻史上十分罕见的现象。题材以三世佛和千佛为主。佛像高肉髻,面相丰颐,高鼻深目且眉眼细长,蓄八字须,双肩齐挺,身躯健壮,著袒右肩式袈裟或通肩衣。菩萨像圆脸,短身,头戴宝冠,宝僧翻飞,身着璎珞,臂上带钏,衣纹雕刻

给大同云冈石窟标注知识点

给大同云冈石窟标注知识点

给大同云冈石窟标注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大同云冈石窟》①基本定义:大同云冈石窟那可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超级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它就是在大同的武周山开凿的一系列洞窟,洞窟里有各种各样精美的佛像、壁画啥的。

②重要程度:在考古学、历史学和艺术学里那都是相当重要的。

这是研究古代佛教传播、不同文化融合以及当时雕刻艺术水平的关键实物。

③前置知识:至少要对佛教有一点点了解吧,比如说知道佛像是用来供奉礼拜的。

也得知道一些我国古代王朝的基本顺序,北魏在历史顺序中的大概位置之类的。

④应用价值:对于旅游业来说,这是吸引游客的大招牌。

对历史学家呢,可以从窟里的题记、佛像风格等来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对艺术家来说,那是汲取灵感的源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考古学里,它属于石窟寺考古这个分支;在历史学中,能反映北魏时期及前后相关地区的历史宗教等状况;在艺术领域,是雕塑和绘画艺术的重要参照。

②关联知识:与佛教史密切相关,很多佛像的造型、姿势等都是依据特定的佛教教义和传说来创作的。

还和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有关,我觉得只有当时社会稳定有点钱,才能开凿这么大的石窟吧。

也和当时的人口迁移等社会活动有联系,说不定很多开凿石窟的工匠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的点在于理解佛像风格与特定历史时期的对应关系。

关键点是对洞窟的分期,不同分期的洞窟风格有差异,背后的历史原因复杂。

④考点分析:在考古类、历史类考试中经常出现。

考查方式比如问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不同期洞窟的特点,某尊特别佛像代表的意义等。

三、详细讲解【文化遗产类】①概念辨析:云冈石窟首先是一种佛教石窟艺术,有宗教和艺术两大内涵。

宗教就是它是作为传播佛教的一种视觉载体,艺术就是在洞窟里的雕刻、壁画等艺术创作形式。

②特征分析:洞窟规模巨大,佛像众多,佛龛丰富。

像第五窟的大佛,特别高大壮观,这是它规模宏大的表现之一。

而且雕像风格多样,早期的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线条硬朗,到后面渐渐有本土化风格的转变。

《云冈石窟赏析》教学

《云冈石窟赏析》教学

1 .《云冈石窟赏析》教学2 .参考知识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其中以北魏孝文帝命昙曜和尚住持开凿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主佛像均模拟北魏王朝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目的是为皇帝祈福,体现出皇权与神权相结合的艺术追求。

五尊像高分别为13.5米、15.6米、15.5米、16.8米、13.7米,形体高大、气势恢宏。

第20窟的大佛是云冈石窟最著名的雕像,此窟已经完全露天,正中为大佛释迦摩尼坐像。

主尊坐佛像高约14米,腿部风化严重,高肉髻,头部素面,面相丰圆,大目高鼻、双耳垂肩,唇上蓄八字须,嘴角微微上翘,宽肩,双手放在腹前系禅定印,着袒右肩袈裟,右肩覆衣角,袈裟下面穿僧祗支(内衣),衣边饰联珠纹。

身后有火焰背光,内有坐佛及飞天等。

该造型带有印度健陀罗的造型风格。

第二十窟坐佛也分反映了北魏佛教造像的宏伟气势。

3 .参考图4 .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

(2)书写相应的教案。

(3)授课思路要具有条理性、并适当的与学生进行互动。

(4)按课题需要进行板书包括基本的知识点,板书要清晰,并与讲解相结合。

《云冈石窟赏析》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云冈石窟赏析》。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师:上课,同学们请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山西都有哪些有特色的景点吗?生:太原的晋祠和平遥古城。

师:对太原的晋祠算一个,这个我们之前课上也讲到过,这些景点你都去过吗?生:目前还没有。

师:那你以后有时间可以去看一看,领略一下中国北方古城与古建筑的壮丽,还有没有去山西旅游过的同学。

师:好,这位男生,你去过山西的哪个景点?生:我去过太行山和五台山。

师:你去过太行山和五台山,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蜗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云冈石窟第4窟的简介

云冈石窟第4窟的简介

云冈石窟第四窟简介
哎呀妈呀,今儿咱聊聊云冈石窟那疙瘩的第四窟,老有意思了!
这云冈石窟啊,可是咱中国古代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跟那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啥的齐名。

它就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凿在山石里头,东西得有一公里长呢!第四窟就在这一长串石窟里头,虽然不咋显眼,但可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要说这第四窟啊,它可是个塔庙窟,一门两窗,看着就挺有范儿。

窟里头中央雕了个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了六尊佛像,东西各雕了三尊,挺对称的,瞅着就挺规矩。

不过啊,这窟可是没整完,洞窟里头外头地面都凹凸不平的,显得有点儿乱糟糟的。

窟里头那佛像啥的,风化得可不轻,南壁那儿还有正光年间(520-525)的铭记呢,说是给亡夫侍中造像记的,字儿都看不清了。

不过啊,这可是云冈石窟里头最晚的北魏造像铭记了,挺珍贵的。

要说这云冈石窟啊,它还体现了咱中华民族的文化交融呢。

你看那佛像啥的,一开始还是鲜卑族帝王形象,后来供养人都穿汉族服饰了,这变化可不小。

这第四窟虽然风化得挺严重,但也能看出点儿那意思来。

咋样,听我这么一白话,你是不是也对这云冈石窟第四窟感兴趣了?要是有机会啊,你得亲自去看看,那可真是蔚为大观啊!咱这东北人,就得爱点儿咱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

云冈石窟第四窟介绍

云冈石窟第四窟介绍

大同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现存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

石窟中的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四窟介绍: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石窟第四窟介绍

云冈石窟第四窟介绍
第四窟 又称塔庙窟,一门两窗。由于工程没有全部完成,
洞窟内外地面凹凸不平,石窟整体显得有开 一个明窗,拱门和明窗呈倒“品”字型结构。中心塔 柱四面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窟内四壁风化严重, 南壁有北魏正光年间(520-525)“为亡夫侍中造像 记”题铭,约100余字,是云冈石窟目前最晚的北魏 造像铭记,现已风化不清。窟顶东端可见团莲与飞天。
欢迎指正!
云冈石窟第四窟介绍 2024.11.25
云冈石窟第四窟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 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 113º20’,北纬40º04’。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 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 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 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 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 59000余尊。

山西云冈石窟典故

山西云冈石窟典故

《山西云冈石窟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山西云冈石窟的典故。

云冈石窟在山西,那里有好多好多漂亮的石头雕像。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很厉害的皇帝,他叫拓跋宏。

他特别喜欢佛教,就想让人在石头上刻出很多很多漂亮的佛像,让大家都能看到佛的样子,感受到佛的慈悲。

于是,好多好多的工匠就来到了这里。

他们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在石头上雕刻。

夏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工匠们热得满头大汗,可是他们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

冬天的时候,天气特别冷,他们的手都冻红了,还是坚持雕刻。

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终于刻出了好多好多精美的佛像。

有一尊佛像,它的脸上带着微笑,好像在对我们说:“小朋友们,要善良,要快乐。

”还有一尊佛像,它的手伸得长长的,好像要抱抱我们。

小朋友们,云冈石窟的典故是不是很有趣呀?《山西云冈石窟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山西云冈石窟的典故。

在云冈石窟里,有一个关于“音乐窟”的故事。

这个窟里的佛像呀,有的在弹琵琶,有的在吹笛子,还有的在敲鼓,就像在开一场音乐会。

传说呀,有一个小工匠,他特别喜欢音乐。

他在雕刻这些佛像的时候,就想着把自己心里的音乐都刻出来。

他每天一边哼着歌,一边雕刻。

他刻的佛像好像也跟着他的歌声在跳舞呢。

当这个窟完成的时候,大家走进来,都好像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声。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听听这神奇的音乐呀?《山西云冈石窟典故》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山西云冈石窟的典故。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老工匠,他的手艺特别好。

他雕刻的佛像,眼睛就像会说话一样。

可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佛像的手指刻坏了。

他特别伤心,觉得自己犯了大错。

但是,他没有放弃。

他想了好多办法,最后用一块小小的石头,巧妙地把坏的地方修补好了。

从那以后,他更加用心地雕刻每一尊佛像,再也没有出过错。

小朋友们,这些工匠们是不是很厉害呀?云冈石窟里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云冈石窟的教案

云冈石窟的教案

云冈石窟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云冈石窟的历史与文化教案目标:1. 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性。

2. 探索云冈石窟中的艺术特点、雕刻技法以及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云冈石窟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这些图片中的内容和特点。

2. 提问:你们对云冈石窟了解多少?你们对这些石窟的艺术和文化有什么想法?知识讲解:3. 介绍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包括其建造的时期、目的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

4. 解释云冈石窟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包括其对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的影响。

5. 分析云冈石窟中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实践活动:6.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幅云冈石窟的壁画或雕刻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7.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作品,并解释其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8.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模型或其他创意方式,展示他们对云冈石窟艺术的理解和再创作。

总结与评价:9. 回顾学生的学习过程,总结云冈石窟的重要性和艺术特点。

10.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创意,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11. 引导学生思考:云冈石窟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延伸活动:1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研究云冈石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艺术展览,以拓宽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视野。

教案评价: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学习云冈石窟,学生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这个教案设计了多种互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延伸活动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入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窟
• 第38窟是北魏晚期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代表性小窟。在 窟门外部两侧各雕力士,威武雄壮,窟门上方镑刻吴天思 造像记。窟内平面作长方形,平顶刻方格平棋藻井,正圆 拱华绳龛内雕释迦、多宝并坐像,龛侧雕释迦涅盘像。南 壁窟门东侧雕“降伏火龙”、“雕鹫怖阿难”及“三道宝 阶”的佛传故事,西侧雕释迦修成佛后的鹿野苑初转法论 像。东壁上层雕弥勒龛,下层雕释迦龛。西壁的倚坐佛像 雕在盘形帐幕龛内。一组男女供养人行列雕像,排列在东 壁及北壁佛龛下部;供养人群中间雕树上伎乐人奏乐的音 乐树,还有爬杆倒舞的“幢倒伎神”。大家看窟顶的方格 平棋,以大圆莲为中心,周绕化生童子、诸天仆乘,四周 雕刻奏乐飞舞的乐神乾闼婆、歌舞神紧那罗。第38窟在一 个不大的空间内,雕刻出丰富多变的造像内容,他们杂而 不乱,形象鲜明,充分显示出北魏晚期的石窟艺术风格
西壁中层南侧两个圆 拱龛的装饰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其上部的 “水池鱼草”雕刻是 云冈石窟的唯一。在 二狮护博山炉雕刻两 侧,各以曲线表现出 两个水池,池水平静, 水草荡漾,鱼儿在池 中游弋,鸟儿在水面 嬉戏,好一个天然自 在的极乐世界。
该窟窟顶虽风化坍塌严重, 但从残存状况仍然可以看 出其形式框架。即中央圆 形团莲无方格装饰,以团 莲为中心,向东南、西南、 东北、西北四角延伸,使 长方形窟顶四面各形成一 个三角形的平棊格,各平 棊格中雕刻二龙缠绕的形 象,为“无方格斜侧支条 窟顶”形式
塔柱对佛龛造像的安排也 甚具用心及趣味。但见每 层塔里都置有五个佛龛, 五个龛里以最中央的造像 为主角,其余两侧则两两 对称。如第一层的中央主 角是 「两佛并坐」,其两 侧两两对称的则是「倚坐 佛」及「坐佛」。又如第 二层的主角是「坐佛」, 其两侧则是「交脚弥勒佛」 及「倚坐佛」。每一层有 每一层的对称,各层间也 有不同的错位,形成一种 特殊的趣味。
帝时期)
• 二、从云冈石窟看中原北方地区石窟的相互 关系
龙门石窟是仿照云冈石窟的样式继续开 凿,自然是云冈样式的继承和发展,云冈之 后,就是北朝一系列石窟的开凿,这一系列 石窟无论形制、内容还是造像样式,都可以 从第三期造像中找到依据。
•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 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 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 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 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 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 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 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 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 以第三期石窟为代表的云冈模式的形成
• 秀骨清像、褒衣博带 • 四壁三龛式
第4窟
• 第4窟,开凿于公
元494-525年,即 北魏孝文帝晚期至 宣武帝、孝明帝在 位期间。
• 塔庙窟,一门 两窗,呈倒“品” 字结构。该窟未按 计划完工,洞窟内 外地势凹凸不平, 石窟整体形象零乱 。
云冈晚期的这种两明窗的结构使得中心塔柱的 东西两面以及塔柱后的通道明亮起来,内部照
Hale Waihona Puke 第14窟西壁南侧第14窟东壁南侧
第15窟
• 第15窟亦称“万佛洞”,与第14窟同期开 凿。“方形单室窟,窟门明窗窄小。以表 现千佛题材为主,旧称“千佛洞”。窟内 现存造像逾万,故又称‘万佛洞’。”
洞窟东西两壁除 千佛雕刻外,中 层壁面设计雕刻 的外方形帷幕, 内圆拱的重龛, 是云冈龛形的新 设计。
云冈,不朽的云冈,人 类共同的云冈,就是一颗从 拓跋鲜卑人手里跃然升起的 星辰。那七彩星光,不仅点 燃我们生活的激情,精神的 焰火,而且辉映着北魏王朝 万千雄奇梦幻般的气象,常 常令我们枕着“今夜无眠” 的月色,作无限遐想和神 往……
• • 一个历史古老雄奇的鲜卑民族 • 仿佛什么也没有留下 • 我是说 除了云冈 • 一个悄然逝去千年的北魏王朝 • 因留下一座永恒而留住了一切 • 我是说 那就是云冈
• 第三期石窟形制的特点是:
• 洞窟大都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 内部更为方整。
• 佛与菩萨面型消瘦、长颈、肩窄且下 削。后来发展为“秀骨清像”,成为北魏 后期造像的显著特点。
开窟者
• 从第三期的开窟者来说,主要是没有随 皇室迁都洛阳的贵族官僚或虽迁到洛阳仍 回平城度假的官僚,官职不高,中、下级 为主。
明问题得到了解决。
窟内四壁风化严重
窟顶东部可见团莲及一身飞 天的形象
第14窟
• 第14窟开凿于公元494-525年,由于开凿于东西
自然山坡斜面之下,窟内渗水非常严重,不仅造 成洞窟艺术雕刻的风化剥蚀,还使得洞窟南壁及 窟顶南侧坍塌,成为云冈石窟毁坏最严重的主要 洞窟。
• 现在的顶部和洞窟前壁及其立柱是1994年 根据残存体恢复的,使得目前的洞窟看起 来更像是一座前后室结构的洞窟。前室为 二方柱三开间的外壁,后室也以二方柱支 撑位三开间,且上方是盝形结构。
第三期洞窟
•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尽管政治、文化中 心南移,然而由于洛阳气候炎热,所以迁 都后,孝文帝下令“冬朝京师,夏归部 落”。平城作为北都,经济实力和造像实 力未遭到削弱,仍是佛教要地。这一时期 大窟减少,中小窟龛从东到西布满 崖壁。
• 第三期石窟主要分布在20窟以西, 还包括第4、14、15和11窟以西崖面 上的小龛。
南壁窟门东 西两侧为四 层佛像龛
窟内东西北三壁雕刻千佛,只在壁面 中央开一小盝形龛,内置坐佛
窟顶平基格间分别雕刻手托日月的阿修罗天、 团莲与蛟龙。
• 一、云冈模式的形成及其典型意义
云冈石窟造像的三个演变期
1、昙曜五窟(相当于文成帝、献文帝时期) 2、孝文帝建都平城时期 3、西部石窟(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宣武

第38窟窟顶
第39窟
• 39窟名为“塔窑洞”,亦开凿于公元494-525年塔庙窟, 外壁窟门宽度下大上收,圆拱形窟门,楣内饰尖拱忍冬纹 ,窟门上侧习惯上的明窗位置雕一坐佛龛,而在该佛龛两 侧开两明窗。该窟为云冈晚期规模最大的洞窟。
一壁两明窗的外壁格局
中央置五级方塔,高6 米,每层四面开龛, 各龛间雕出有收分的 方柱,柱上雕枋。各 层均出密檐、瓦垅, 檐下施一斗三升与人 字形拱,方形塔基。 该塔柱建筑构件雕刻 准确,保存完整,是 研究中国早期佛塔的 重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