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6. 酸碱反应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
7.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
8.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9.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电位。
计算方法:根据电极电位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 酸碱反应的平衡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计算方法:根据酸碱的浓度计算pH值。
11. 溶液的酸碱滴定滴定: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1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1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计算方法:根据分压定律计算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和摩尔分数。
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

第一章 物质的量
19:46
学习目标:
• • • • 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 了解摩尔体积的概念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的概 念,并能进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19:46
重点:
• 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概念 •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19:46
设完全中和16gNaOH需要x mol的H2SO4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2mol 1mol 0.4mol
xmol
0.4mol×1mol
2mol
nH2SO4 = ——————— = 0.2mol
0.2molH2SO4的分子数 = 6.02×1023/mol×0.2mol= 1.204×1023
Fe Na+ CO32CuSO4· 5H2O 56 g/mol 23 g/mol 60 g/mol 250 g/mol
如:因为H2O的分子量为1×2+16=18,则H2O的摩尔质量为 18g/mol。
19:46
三、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 mB 基本公式为: nB = ——— MB
例1-1 90g H2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H2 + O2 = 2H2O 4g 32g 36g
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用于将一定数 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联系起来,这 个新的物理量就是“物质的量”。
19:46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
3、阿伏加德罗常数
4、计算 5、注意
19:46
练一练:
1. 1mol H2SO4中含有 NA 个硫酸分子。
答:1.5mol SO42-的质量是144g。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序数为质子数。
2. 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由离子生成和离子消失所引起的反应。
5.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一起所发生的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方面。
7. 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体(通常为有机物)的化合物,含有金属离子和配体。
与配体的配位方式及其个数决定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8.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规则排列而成的有固定空间结构的物质,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9.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研究物体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重要无机化合物:1. 氯气: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可用于水处理、漂白等方面。
2. 溴水:溴水是一种含溴的水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等方面。
3. 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物质,可用于杀虫剂、木材防腐等领域。
4. 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是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肥料、矿产、纺织、制药、电镀、石油加工等领域。
5. 硝酸:硝酸是一种强酸,广泛用于肥料、矿产、冶金、石油加工等领域。
6. 碳酸盐:碳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玻璃制造等领域。
7. 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血矾石、赤铁矿、磁铁矿等,广泛用于颜料、磨料、电子材料等领域。
8. 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成分,广泛用于电子材料、建筑材料、化妆品等领域。
三、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 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必备

无机及分析化学一.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难挥发电解质的依数性?与溶质粒子是木多少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①溶液的蒸气压下降②溶液的沸点升高③溶液的凝固点下降④溶液的渗透压2.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沸点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纯水中加入少量难挥发非电解质,由于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水,故373.15K 时,溶液不能沸腾。
欲使溶液沸腾,必须升高温度,直到溶液的蒸气压正好等于外界压力时,溶液才能沸腾,因此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3.溶胶有什么性质?(1)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2)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3)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4.什么是体系和环境?体系分哪几类?都有什么含义?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环境是体系以外且与体系密切相关的物质。
(1)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2)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3)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5.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如何变化?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经无关。
6.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键合原子双方各自提供自旋相反的单电子彼此配对;(2)已键合电子不能在形成新的化学键;(3)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及对称性匹配。
7.准确度与精密度有何关系?(1)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2)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3)对于一个好的分析结果,既要求精密度高,又要求准确度高。
8.如何减小分析过程中的误差?(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减小测量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4)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9.如何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1)对照实验;(2)空白实验;(3)校准仪器;(4)校准方法。
10.滴定分析法分几类?(1)酸碱滴定法(2)配位滴定法(3)氧化还原滴定法(4)沉淀滴定法11.滴定反应该具备什么条件?(1)反映按照确定的方程式进行(2)滴定反应完全的程度必须大于99.9%(3)反应速率快。
无机及分析化学重点2篇

无机及分析化学重点第一篇:无机化学重点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无机化学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能源研究、医药化学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无机化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1. 基础概念:了解无机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很重要的。
比如,了解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结构、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和区别,以及了解键的种类和键能等。
2. 主要反应类型:无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
掌握每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和机理是分析无机化合物反应性质的基础。
3.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了解常用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很重要的。
比如,知道如何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制备盐类化合物;通过氧化反应合成金属氧化物等。
同时了解无机化合物合成的条件、影响因素也很重要。
4. 无机材料和催化剂: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无机材料的合成和性质是很重要的。
另外,催化剂作为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了解催化剂的种类、催化机理和影响因素等也是无机化学研究的重点。
5. 规律和周期表:了解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对于理解无机化学很重要。
掌握元素周期表,了解周期趋势和元素特性,对于分析和预测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很有帮助。
第二篇:分析化学重点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化学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分析化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1. 分析方法: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了解每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和适用范围是进行分析化学实验和数据处理的基础。
2. 标准曲线和质量分析:标准曲线是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
了解构建标准曲线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
此外,质量分析也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了解常见质量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是进行质量分析的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大一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大一一、知识点概述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两个重要分支,无机化学主要研究非生物有机物质及其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分析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检测、分离和定量的方法。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基础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简述。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常见的化学元素包括氢(H)、氧(O)、碳(C)等。
元素根据其原子序数可以分为周期表上的不同元素。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也可以通过元素之间的反应合成。
三、离子与离子反应1. 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是正离子(阳离子)或负离子(阴离子)。
正离子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成,负离子由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成。
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指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中至少有一个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反应。
离子反应常见的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酸是指能够给出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够给出OH-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包括盐酸(HCl)、硫酸(H2SO4),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OH)。
2.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也是人体内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反应。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记法: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表示。
例如,2Na + Cl2 → 2NaCl,其中Na被氧化成Na+离子,Cl2被还原成2Cl-离子。
六、分析化学基础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结合 成难溶于水的沉淀,从溶液中析 出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的概念
氧化数是表示原子或分子氧化态的数 值,用于表示原子或分子在氧化还原 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反应, 其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 子。
气体为参考态。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
1 2
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 摩尔每升每秒(mol/L·s)。
反应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用反应速率方 程来表示。
3
活化能的概念
活化能是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物理量,单位 为焦耳每摩尔(J/mol)。
酸碱反应与沉淀反应
04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概述
金属元素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能良好 的元素,通常在周期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具有金属键合,表现出良好的导电、导 热和延展性。
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卤 化物等,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杂化合物。
配合物的结构
02
配合物的结构通常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组成,配位体通
过配位键与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
簇合物的结构
03
簇合物是由多个原子或离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05 分析化学简介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实验手段获 取物质的化学信息。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分析对象可以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这是根据被测物质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来划分的。按分析方式可以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前者依赖于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后者则利用各种精密仪器对物质进行测量。另外,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分析化学可分为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成键方式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常见的分子结构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周期性排列形成的固体,晶体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密切相关。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称为酸碱反应,反应中质子转移是酸碱反应的本质。酸和碱的相对强弱可以通过电离常数来衡量。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安全
01
实验安全是实验过程中的首要问题,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防护用品。
环境保护
02
环境保护是每个实验者应尽的责任,需要合理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实验实例
03
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如实验室安全规定、废液处理等,来掌握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0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基础
1
2
3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是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包括称量、加热、冷却、萃取、蒸发、结晶等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在进行实验基本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准确、快速、环保等原则,避免误差和事故的发生。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注意事项
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如硫酸铜晶体的制备、碘的萃取等,来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大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

大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第一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学科。
它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和应用其他化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1.1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负电荷平衡原子核的正电荷。
-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分类表。
它将元素按照性质的周期性规律分组,方便研究。
1.2 化学键和离子结构- 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结构:离子结构是指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
正离子是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或原子团,负离子是获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或原子团。
1.3 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是研究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键合关系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科。
配位化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配体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
1.4 水溶液中的离子- 水溶液中的离子是指将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形成的离子。
离子在水中可以进行水合反应,影响溶液的性质。
第二章: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化学分析方法的学科。
它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
2.1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所含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或若干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2.2 大气分析- 大气分析是研究大气中气体成分及其浓度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等。
2.3 水分析- 水分析是研究水中各种成分及其浓度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技术包括滴定法、光谱分析等。
2.4 有机分析- 有机分析是研究有机物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第三章:重要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规律的学科。
其中,无机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包括无机酸、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等。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按照周期和族进行分类。
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数,而族数代表了元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化学性质。
3.化学键的类型: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4.氢键和范德华力: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非共价键,是由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和氟)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
范德华力是由分子之间的瞬时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和极化-极化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5.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一或多个配位体构成的,并通过坐标键相连。
6.配位数和配位体: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配位体是能够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7.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坐标键形成的。
金属离子通常用方括号括起来表示,配位体则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
8.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配位体的排列方式、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体之间的几何构型。
常见的几何构型有线性、三角形平面、正方形平面、四面体和八面体等。
9.配位键强度和配位效应:配位键强度是指配位键的拉力,与配位键的长度和配位体的电载密切相关。
配位效应是指不同配位体对同一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影响。
10.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包含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方法,定量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数量的方法。
11.分析化学的常用方法:如重量法、容量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 nRT = mp V R T M=p M R T ρ=(注意单位的一致) 2、道尔顿分压定律:123p p p p =+++…… i i p x p =(注意分压的定义)3、两个浓度表示法: 物质的量浓度 B B n c V = (-1mol L ⋅) 质量摩尔浓度 BB An b m = (1mol kg -⋅) 4、溶液的依数性:定性:蒸气压下降(根本原因);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产生渗透压 变化程度:A 2B(或AB 2)型>AB 型>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定量:少量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A (B)(B)p p K b p M b =⋅=⋅⋅ΔT b = K b · b ΔT f = K f · bc RTbRT π=5、胶体:性质: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电泳;电渗溶胶粒子带电原因:胶体粒子对溶液中的离子产生选择性吸附 AgNO 3 + KI (过量)→ [(AgI)m ·nI - · (n-x )K +]x - · x K +AgNO 3(过量)+ KI → [(AgI)m ·nAg + · (n-x ) NO 3-]x + · x NO 3- 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吸附层和扩散层:加入电解质,使得吸附层里的反离子增多,ζ电势下降,胶体聚沉。
聚沉值和聚沉能力: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价数影响最大,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练 习1. 5.8%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
(a )5.8%蔗糖溶液 (b )5.8%的HAc 溶液 (c )2.0 mol·kg -1 蔗糖溶液 (d )1.0 mol·kg -1葡萄糖溶液2. 在 0℃ 的 100 g KCl 溶液中,加入重量为 100 g 的冰,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中冰的质量为( )。
无机与分析化学

无机与分析化学概述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是化学物质的成分、性质和转化过程。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而分析化学则是通过分析手段来研究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测定其性质。
这两个分支学科在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无机化学无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无机化合物包括无机酸、无机盐、无机气体等。
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指其原子排列方式和键的类型,而性质则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熔点、沸点、密度等。
颜色是由于化合物吸收或反射某种特定的波长的光而产生的。
不同的化合物会因为其结构中的金属离子或配位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则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涉及到其与其他化合物发生的化学反应。
无机化合物可以通过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并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无机酸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无机盐可以发生水合反应生成水合物等。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无机化学除了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外,还研究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合成法、还原法、酸碱中和法等。
合成无机化合物的方法可以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机化合物可以用作材料、催化剂、药物等。
例如,氧化铁可以用于制备磁性材料,氧化锌可以用于制备防晒霜,铂催化剂可以用于加氢反应,氢氧化钙可以用于制备育苗土壤等。
分析化学分析手段与方法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成分和测定性质的学科。
分析化学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定量。
常用的分析手段包括光谱学、色谱法、电化学等。
光谱学光谱学是一种通过研究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学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第九章:酸碱滴定法

第九章 酸碱滴定法
学习目标
1.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
及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2.掌握常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
法。
3.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实际应用。
定义和实质
• 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间的中和反应来 测定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 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百里酚蓝(第二次变色)
8.0~9.6
黄
蓝
8.9
0.1%乙醇(20%)溶液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 指示剂加入量多少影响变色敏锐程度(过多或过 少都不好);指示剂应适当少量。 2. 不同酸碱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不同。 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受温度、溶剂性质影响。 4. 为辨于颜色的观察,通常使指示剂的颜色由无色 变有色,由浅色变深色。
围
100.1 0.02 101.0 20.20
0.1 1
0.02 0.20
9.70 后 10.70
计量点
(二)滴定曲线的特点 根据滴定过程中
各点的pH,同样
可以绘出强碱滴
定弱酸类型的滴
定曲线,如图4-
3所示。
比较用NaOH滴定液滴定同一浓度的HCl和HAc
溶液的滴定曲线,可看出NaOH滴定液滴定HAc
pH 1.00 2.30 3.30 4.30 7.00 9.70 10.7 0
突 跃 范 围
(二)滴定曲线的特点
以表中NaOH加 入量为横坐标, 溶液的pH为纵 坐标,作pH-V
曲线,即为强
碱滴定强酸的 滴定曲线。如 图所示。
在计量点±0.1%附近,即加入NaOH 从 19.98ml→20.02ml,由图4-1可看到曲线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复习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复习一、无机化合物的命名1.生命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常采用常见名称,如水、氧气等。
2.无机酸的命名以“酸”字结尾,其阳离子部分用“氢”字修饰,例如盐酸(HCl)。
3.金属氧化物的命名一般以金属元素名为前缀,氧化物为后缀,例如铝氧化物(Al2O3)。
二、配位化合物的性质1.配位数:指配位化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位原子或配位离子的数目。
2.配位键的形成:指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位原子或配位离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的连接。
3.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包括各配位原子或配位离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们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4.配位化合物的颜色:由于配位物中的金属离子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长的光而呈现出的颜色。
三、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1.比色法:根据化合物溶液吸收或反射特定波长的光而确定其物质的浓度。
2.滴定法:通过在溶液中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以反应的终点为判断标准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3.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解法、电导法、极谱法等,通过测定电流、电势和电导率等参数来确定物质的浓度或其他性质。
4.光谱分析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等,通过测定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等特性。
四、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际应用1.工业应用: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冶金、化肥、建筑材料、催化剂等工业领域。
2.环境分析:分析化学方法用于监测水体、大气和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
3.医学诊断:使用分析化学方法测定体液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以辅助医学诊断。
4.药物研发:通过无机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来开发新的药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
通过复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命名、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可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提高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酸碱反应:是正离子与负离子化合而形成溶剂分子的反应。
2、共轭酸碱对:一个质子的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碱。
3、酸碱半反应:各个共轭酸碱对的质子得失反应。
4、质子的自递作用: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质子的传递作用。
5、酸的离解常数:酸的平衡常数用K a表示,又叫酸度常数。
6、碱的离解常数:碱的平衡常数用K b表示,又叫碱度常数。
7、区分性溶剂:具有分区效应的溶剂。
8、拉平效应: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水平的效应。
9、拉平性溶剂:具有拉平效应的溶剂。
10、活度(有效浓度):把溶液中这种有效的自由运动的离子浓度称为活度或有效浓度。
11、软硬酸碱规则:硬酸与硬碱结合,软酸与软碱结合,常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简称硬亲硬,软亲软。
12、分布分数:组分的浓度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13、物料平衡方程(物料平衡):是指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种组分的总浓度等于它的各种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之和。
14、电荷平衡方程(电荷平衡):在电解质水溶液中,根据电中性原理,正离子的总电荷数等于负离子的总电荷数,即单位体积内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与负电荷的物质的量相等。
15、质子平衡方程(质子平衡):酸碱平衡时,酸失去质子的物质的量与碱得到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16、质子参考水准:质子平衡方程是表示酸碱平衡中质子转移的数量关系,要描述这种数量关系,通常选择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并参与质子转移的酸碱组分作为参考水准。
17、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18、缓冲溶液:溶液具有保持PH相对稳定的性能。
具有保持PH相对稳定的性能的溶液。
19、标准缓冲溶液:有一些作为测量溶液PH时参照标准用的缓冲溶液。
20、缓冲范围:缓冲作用的有效PH范围。
21、活度积:K sp是只随温度而变的热力学常数。
22、溶度积:K sp是微溶化合物MA的溶度积常数。
23、同离子效应: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微溶化合物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概述1. 无机化学基础-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的分类(主族、过渡金属、内过渡金属) -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 盐类命名规则- 氧化物命名规则- 酸和碱的命名规则2. 溶液与化学平衡- 溶液的浓度表示- 摩尔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 体积百分浓度- 酸碱平衡-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和pOH- 缓冲溶液-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Ksp)-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 配位化学- 配位化合物- 配体和中心离子- 配位数和配位几何- 配位平衡- 配位平衡常数(Kf) - 配位平衡的计算-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生物体内的配位化合物4. 酸碱滴定- 滴定原理- 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的确定- 强酸-强碱滴定- 滴定过程- 计算方法- 弱酸-强碱滴定- 滴定特点- 计算方法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对- 标准电极电势- 电势序列- 氧化还原平衡- 电池电势(Ecell)- Nernst方程- 氧化还原滴定- 高锰酸钾滴定- 碘量法6. 光谱分析- 光谱学基础- 光谱线的产生-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吸收定律(Beer-Lambert定律) - 仪器组成与操作- 红外光谱(IR)- 振动模式- 红外光谱解析- 核磁共振(NMR)- 核磁共振原理- 化学位移- 耦合常数7. 质谱分析- 质谱仪原理-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检测器- 质谱图解读- 分子离子峰- 碎片离子峰- 同位素模式8. 色谱分析- 色谱法基础- 色谱分类(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 - 色谱理论(塔板理论、速率理论)- 气相色谱(GC)- 气相色谱仪组成- 气相色谱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液相色谱仪组成- 液相色谱的应用9.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池- 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 电化学池的构建- 电位滴定- 滴定原理- 电位滴定的应用- 循环伏安法(CV)- 循环伏安法的原理- 循环伏安法的应用10.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几何- VSEPR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间力- 氢键- 范德华力- 化学性质- 酸性和碱性- 氧化性和还原性以上是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1、四个量子数(1) 主量子数(n):电子所处的电子层。
(2) 副(角)量子数(l) :电子所处的电子亚层及电子云的形状。
l值受n限制,可取0,1……,n-1。
(3) 磁量子数(m):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m的取值受l的限制(0、±1 … ±l),共(2l+1)个。
(4) 自旋量子数(m s):描述电子自旋的状态。
取值+1/2和-1/22、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1)屏蔽效应: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的排斥作用,削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使有效核电荷数减小(2)钻穿效应:外层电子钻入原子核附近而使体系能量降低的现象。
导致能级交错:如:E4s<E3d3、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 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至多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的分布在不违反泡利原理的前提下,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系统能量最低。
(3)洪特规则:在n、l相同的轨道上分布电子时,将尽可能占据m 值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等价轨道在电子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时的状态比较稳定。
原因:两个电子占据同一轨道时,电子间排斥作用使系统的能量升高。
4、原子半径(1)原子半径分类:自由原子半径: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D(r) 的最大值。
共价半径:单质分子中两个相邻原子的核间距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不同分子的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的一半。
注:同一元素的范德华半径较共价半径大。
金属半径:固体中测定两个最邻近原子的核间距一半。
(适用金属元素。
)(2)原子半径变化的周期性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d区过渡元素,原子半径略有减小;从IB 族元素起,原子半径反而有所增大。
同族: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显著增大。
副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也增大,但幅度较小。
5、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为气态阳离子,克服核电荷对电子的吸引力而消耗的能量。
元素原子的电离能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越大,越难失去电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一、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1. 化学元素的定义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通常分为横行和纵列。
其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周期性特征也随之呈现。
3. 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分组- 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一组,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强的金属性质,如钠、钾等。
- 碱土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二组,比碱金属密度高,但仍为金属,如钙、镁等。
-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三到第十二组,具有变化多端的化合价和复杂的离子形式,如铁、铜等。
- 卤素:位于周期表第七组,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剧毒性质,如氯、溴等。
- 惰性气体:位于周期表第八组,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反应,如氦、氖等。
二、无机化合物1. ionic化合物- 离子键的形成:在离子化合物中,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会获得电子变成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互相吸引形成离子晶格。
-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高溶解度、良好的电导性和脆性等特点。
2. 共价化合物- 共价键的形成:在共价化合物中,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程度。
- 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共价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弱的电导性,往往呈现分子结构。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的种类-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如金属与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涉及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转移过程,如强酸与强碱之间的反应。
- 沉淀反应:产生可在溶液中沉淀的物质的反应,如生成不溶于溶液的盐类。
- 配位反应:涉及配位化合物中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键的形成或断裂。
2.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某一反应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保持恒定的状态。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应用的科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机化学无处不在,从药品和肥料到材料和电池都离不开无机化学的应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归纳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环绕在核外的能级上。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工具,按照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化学行为,将元素有序地排列在周期表中。
二、化学键和化合物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化合物: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三、离子反应和溶液化学1.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的正离子与负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等。
2. 溶液化学:溶液化学研究的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于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涉及到溶解度、溶液浓度和溶液的酸碱性等方面的内容。
四、配位化学1.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的是过渡金属离子或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合物的性质。
2. 配位反应:配位反应是指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过程,涉及到配位数、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五、无机反应和应用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涉及到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包括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等。
2.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无机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催化剂、药物、颜料和材料等。
六、无机分析1. 无机分析:无机分析是研究无机物质中化学成分和性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
2. 常用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无机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重量法、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
综上所述,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涉及到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化合物、离子反应和溶液化学、配位化学、无机反应和应用,以及无机分析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1、溶液浓度表示c B,b B等表示及x B,w B。
2、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质的本质无关、只与溶液中单位体积的粒子数目有关的性质。
拉乌尔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蒸汽压下降:△p = p o·χB,p =p o×χA。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疑固点下降——△T b = K b×b B△T f=K f×b B溶液的渗透压(П)——П×V = n B×R×T即П= c B×R×T,应用求分子量。
3、胶体溶液,胶团的结构:AgI溶胶:(KI过量){(AgI)m · nI-·(n-x)K+}x-·xK+。
第二、三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概念:状态函数,热和功(注意规定符号)途径函数。
∆U = Q + W热力学第一定律,标准态 。
状态函数:用于确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性质:a.单值性:系统的一个状态对应一组状态函数(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
b.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即与过程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热: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功:除热以外,其他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2、热化学,恒容反应热Q V= ∆U- W = ∆U ,恒压反应热:Q p = H2 -H1 = ∆H,⇒盖斯定律: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换句话说,也就是反应热效应只与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ΔH表示一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这类化学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该化学反应为封闭系统,其经过一个或一系列的变化,该变化过程中必须是非体积功为零,定容或定压。
3、∆ f H m的定义:在标准状态下(100kPa,298K),由稳定单质生成1摩尔的纯物质时的反νB∆f H m(B)(可以用298.15K近似计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r H m = ∑B算)。
4、∆c H m的定义:1mol标准态的某物质B完全燃烧生成标准态的产物的反应热,称为该物νB∆c H m(B)(可以用298.15K近似计算)。
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r H m = -∑B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C(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5、熵(S )——混乱度的量度,热力学第三定律:纯净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0即S *( 0 K ) = 0 ,标准摩尔熵S m (B,T ),∆ r S m =∑Bν B S m (B) (可以用298.15K 近似计算)注意:参考状态单质S m (B,T )不为零,而∆ f H m ,∆ f G m 及(H +,aq )的人为规定值为零6、∆ r G m =∑B ν B ∆ f G m (B) ,是T 的函数不在298.15K 时,∆ r G m = ∆ r H m - T ∆ r S m ,计算时注意S 的单位。
根据∆ r H m ,∆ r S m 的正负、温度的影响可分四种情况。
7、平衡概念, K p ,K c 有单位,K (除标准态)表达时应注意:平衡状态;与化学计量方程式有关;纯固体、液体、溶剂参与时平衡常数中不写。
多重平衡规则。
8、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r G m = -RT ln K + RT ln Q ⇒ 反应商判据。
9、化学平衡移动——吕·查德里原理,注意温度的影响和有关计算。
∆ r G m = -2.303RTlg K ∆ r G m = ∆ r H m - T ∆ r S m10、质量作用定律:v = k c A x c B y ,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不同,k 有单位与(x+y )级数有关。
11、了解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有效碰撞条件:活化分子、适当取向。
)、Arrhenius公式k = A ⋅e -a E /RT ,ln 12k k = -a 2111E R T T ⎛⎫- ⎪⎝⎭⇒ E a ,A ⇒ T 3、k 3 。
第四章:物质结构简介1、核外电子运动特性:波粒二象性,量子化,统计性。
2、ψ函数与量子数的概念(n 、l 、m 、s i )取值和意义,主量子数n 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 决定核外电子的能量;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 决定电子云的形状;磁量子数m 决定电子云的空间取向;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 i 决定电子运动的自旋状态。
3、介绍了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s 、p 、d 的形状和空间取向,Y 2——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电子云径向分布曲线上有n -l 个峰值。
4、鲍林近似能级图,分7个能级组,能级交错。
5、核外电子排布原理,泡利(W. 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
6、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电子构型(或电子结构式),轨道排布式,原子实表示式,外层电子构型。
注意:能级交错,半充满和全充满( 24Cr , 29Cu )。
7、元素周期系,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导致了区、族的划分。
8、原子性质周期性,从同一周期,同一族,和过渡区的有效核电荷的周期变化,导致了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原子半径(注意镧系收缩现象)的有规律变化。
(注意N半充满)9、离子键,稀有气体结构形成正、负离子以静电引力为作用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越稳定,与离子半径和电荷有关。
10、价键理论:成单电子,自旋相反能配对成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1、分子轨道理论: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应用能级图、三个原则对分子中的电子填充,注意O、F与N、C、B等元素的能级区别。
12、对称性与共价键,C2轴对称即σ对称性,C2轴反对称即π对称性。
σ键——“头碰头”,π——“肩并肩”,如两原子间有三键则为一σ键,两π键。
13、杂化轨道理论,有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注意典型例子如CO2,BF3,NH3,H2O等。
14、分子晶体,极性分子的条件,分子偶极的产生使分子间有三种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注意极——极有三种力,非极——极有两种力,非——非只有色散力。
氢键——形成条件,有饱和性、方向性,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第六章:分析化学概论1、准确度和精密度,定义及两者的关系。
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x)与真实值(x T)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E的大小来衡量。
绝对误差E a和相对误差E r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平行测定同一样品所得的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精密度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及相对平均偏差。
系统误差(固定的、偏向性的):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正态分布):由某些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引起而造成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的减免:(1)方法误差——采用标准方法,对照、回收实验。
(2)试剂误差——作空白实验。
(3)仪器误差——校正仪器、外检。
(4)操作误差——内检。
(5) 减小测量误差(使相对误差<0.1%):称样量≥0.2g , 试剂用量≥20mL偶然误差的减免——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2、可疑数据的取舍(Q 法):步骤(1) 将测定值由小到大排列,求极差R: (2) 求可疑数据与相邻数据之差: (3)计算舍弃商Q 计:3、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加减与小数点后有效位数相同,乘除与有效位数最少者相同)。
4、滴定分析法的基本要求(99.9%,快,能确定终点,稳定)。
标准溶液、基准物质、T ——滴定度的定义。
第七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1、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质子碱 十 质子, 共轭质子酸碱对,Θa K ⨯Θb K =θW K 2、 质子平衡式:原则是得与失质子相等。
如:NH 4HCO 3水溶液系统中、参考组分为:NH 4+ ,HCO 3- ,H 2O[NH 3] + [CO 32-] + [OH -] = [H 3O +] + [H 2CO 3]3、弱酸、弱碱的pH 有关计算,注意条件:a c ·θa K ≥10θW K ,,且a c/θa K ≥100,三种情况。
稀释定律:α与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α=0c K b θ。
4、 多元弱酸(碱)溶液:Θ1a K / Θ2a K > 100时,近似一级处理。
重点讨论H 2S ,2212]H [1035.1]S [+--⨯=。
5、两性物质:c 0 θ2a K >10θW K , c 0>10θ1a K , θθ21)(a a K K H c =+ ⇒ pH =1/2(p K a1θ + p K a2θ )。
6、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lg )(--=A c HA c HA pK pH a θ,选择pH 接近的pKa 或pKb ,1)(±=HA pK pH a θ7、分布系数:δi = c i / c 0 = F(H +)(给定弱酸(碱)), θδa HAK H c H c +=++)()(, θθδa a A K H c K +=+-)( 8、酸碱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的pH 值计算,要求±0.1%范围,与起始浓度、K aK b 有关,滴定条件:K a ⋅c 0 ≥ 10-8 ,K a1/ K a2 ≥ 105有两个滴定突跃。
9、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pH = p )(HIn K a θ士 1,指示剂的选择条件是变色范围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10、应用。
有关滴定分析计算。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混合碱的组成有NaOH ,Na 2C03 ,NaHCO 3 及其混合物(1)NaOH+Na 2CO 3 (2)Na 2CO 3+NaHCO 3双指示剂法:PH=8-10 酚酞变色时:用去HCl 标准溶液V 1(mL);PH=3.1-4.4甲基橙变色时:用去HCl 标准溶液V 2(mL)。
根据V 1和V 2数值的大小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定性/定量计算) :判断组成:V 1>V 2 : NaOH(V 1-V 2) ,Na 2C03 (2V 2)V 1<V 2 : Na 2C03 (2V 1),NaHCO 3 (V 2-V 1)V 1=V 2 : 则碱液只含Na 2C03V 1=0 ,V 2>0 : 则碱液只含NaHCO 3V 2=0 ,V 1>0 : 则碱液只含NaOH1.当V 1>V 2时,混合碱组成为: NaOH+Na 2CO 3 ,测定反应为:NaOH + HCl NaCl + H 2ONa 2CO 3 + HCl NaHCO 3 + NaCl以上反应是以酚酞作指示剂,消耗HCl 溶液V 1(mL)。
NaHCO 3 + HCl NaCl + CO 2 + H 2O以上反应是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HCl 溶液 V 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