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1)检测方法:
1)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 5min 后,将测定波长为 253.7nm 的紫外线 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 1m 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 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 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 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 (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 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 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 出照射强度。
(4) 生物指示物监测法 一般每月用生物指示物监测一次。生物指示物
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72),抗力 要求为:菌量在5×105cfu/片~5×106cfu/片,在 环氧乙烷剂量为600mg/L±30mg/L,作用温度为 54℃±2℃,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其 杀灭90%该微生物的D值为2.6min~5.8min,存 活时间应≥7.8min,死亡时间应≤58min。
(3)生物检测法
1)指示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ATCC 9372),菌片含菌量为 5.0×105 cfu/片~5.0×106cfu/片。其抗力应符合以下 条件:在温度 160℃±2℃ 时,其 D 值为 1.3 min~1.9min,存活时间 ≥3.9min,死亡 时间 ≤19min。
2)检测方法:将枯草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 菌中试管内( 1 片/管)。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 对角线内,外角处放置2个含菌片的试管,试管 帽置于试管旁,关好柜门,经一个灭菌周期后, 待温度降至 80℃时,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 (5ml/管),以 36℃±1℃ 培养 48h,观察初 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七日。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ppt课件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ppt课件

-
3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 监测注意事项
1.做好检测前、中、后各种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院感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3.提高认识、精密细致、保证质量。
-
4
一、手及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 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皮肤粘膜) 。
2 、采样面积及方法:
-
12
* 采样注意事项:
将采样器放在室内各采样点,距地面高 度1.0-1.5m左右,离门窗和人员流动1.0m以 上,采样人员应远离采样器(最好在待检测 的室外)或与采样器保持约50cm的距离,以 免将操作者自身散发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 胶粒子采到,影响监测结果。
* 结果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m3) = 平均菌落数(cfu)
* 检测方法:将采样平板置37 ℃培养48h,计 数并鉴定细菌。
* 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 =50000N/AT
-
10
* 注意事项:采样前应关好门窗、空调, 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 样。
* 平板暴露法简便经济易操作,能采集到 10um左右的大粒子,但不能作精确定量, 其准确性比空气采样器法差。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常用消毒药械的应用与使用方法
-
1
医院环境及消毒Βιβλιοθήκη 菌监测与质控监测目的:一、加强病原学监测 二、加强耐药性监测 三、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四、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 五、采用先进的细菌分型检测技术
-
2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 监测内容
1.环境监测采样原则
2.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3.皮肤黏膜的微生物学监测 4.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5.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 6.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7.医疗用品的微生物学监测 8.血液和腹膜透析所用的水及透析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9.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0.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11.环氧乙烷灭菌的效果监测 12.辐射灭菌的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PPT课件

医院消毒灭菌PPT课件

常用术语和定义
• 高水平消毒 •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
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 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 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 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 法。
的处理
常用术语和定义
• 消毒剂 •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
求的制剂。 • 清洁剂 •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
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 灭菌剂 •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
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一、常用术语和定义
• 高效消毒剂 •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
要求 • 4.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 5.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
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 6.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 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7. 定期检查与监测,总结分析、反馈、改进。 • 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 9.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 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 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 终末消毒 • 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常用术语和定义
• 菌落形成单位 •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
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 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 达活菌的数量。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PPT课件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PPT课件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 用。
2
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 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 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 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 称生物PCD。
2、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 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 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 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 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 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 使用。
10
4
术语和定义
管腔器械 hollow device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 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 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test 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 物。
5
监测要求及方法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 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 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 理规范》的要求。 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 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 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 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消毒质量的监测
湿热消毒 1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 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2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 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 求。 3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清洗消毒器应进行主要性能 参数的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 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医院消毒灭菌ppt课件完整版

医院消毒灭菌ppt课件完整版

04
消毒后的器械应妥善保管,避免再次污染。
03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策略
环境表面分类及清洁要求
根据污染程度分类
将环境表面分为清洁区、 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别 采取不同的清洁措施。
清洁频率与要求
针对不同区域制定清洁频 率和标准,确保环境表面 的卫生质量。
清洁工具与用品
选用合适的清洁工具和用 品,避免交叉污染和二次 污染。
紫外线消毒原理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DNA,破 坏其结构,使其失去复制能力而死亡 。紫外线消毒法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 面的消毒,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的特点。
化学消毒剂原理
化学消毒剂通过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 、细胞膜或细胞壁等结构,导致微生 物死亡。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不同的 杀菌机制和适用范围。例如含氯消毒 剂在水溶液中产生次氯酸,可氧化微 生物的蛋白质和酶系统而导致其死亡 ;醛类消毒剂则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 、核酸和氨基酸等发生反应,使其失 去活性。
评估指标设定和数据收集分析
评估指标
设定合理的消毒灭菌效果评估指 标,如细菌杀灭率、真菌灭活率
等。
数据收集
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包括 消毒灭菌操作记录、监测结果记
录等。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 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差异性 分析等,以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持续改进方向及措施建议
设备升级
引进先进的消毒灭菌设 备,提高消毒灭菌效率 和质量。
常用环境表面消毒剂介绍
含氯消毒剂
具有广谱杀菌作用,适 用于一般环境表面的消 毒。
过氧化氢消毒剂
环保型消毒剂,对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具有高 效杀灭作用。
季铵盐类消毒剂
低毒、无刺激性,适用 于敏感环境和物品的消 毒。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ppt课件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ppt课件


污染物品处理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器械检查与保养 包装 灭菌

污染物品回收

一次性使用物品原则上不由供应中心回收;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放置于封闭的容 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 染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 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用品,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 1000 mg/L-2000 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 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 mg/L-10000 mg/L浸泡至少60min后, 再进行清洗和灭菌处理。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 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物品干燥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 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 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官腔类器械,应使用压 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 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物品包装

物品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 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物品包装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盆、盘、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 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 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用保护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ppt课件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ppt课件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
1应每周监测一次。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2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化学监测法
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和灭菌是否合格。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灭菌管腔类器械宜进行管腔PCD监测 。
干热灭菌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ppt课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ppt课件
空锅做,锅应预热或有直接B-D测试程序的灭菌器不需要 预热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氧乙烷消毒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包里放指示卡,由玫瑰色变绿色,包外 指示胶带由黄色变成桔红色可间接判断达到灭菌合 格物
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 使用时将菌片一式两份,布放于各代表性部位,灭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监测的项目包括
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高压蒸气灭菌效果监测环氧乙烷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效果监测
医务人员手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手术室的要每月进行一次空气采样, 方法有平板暴露法,空气微生物监测仪,空气微生物
采样器等 。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平板暴露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空气中的自然沉降进 行采样的,也是最简便,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标准菌株: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
结果判断:阳性——培养液颜色由紫变黄,说明有菌生 长, 灭菌不合格

阴性——培养液经不变色,仍为紫色,说明灭
菌合格,但阳性对照必须有菌生长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对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质量 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包放在排气口的上方, 并设阳性对照。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结果计算:
50000×平均菌落数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
(cfu/m3)
平板面积(cm2)×5min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1、工艺监测:每锅进行。 2、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手
术包(高危包)还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每月进行,对新灭菌器使用前或拟采用新

医学课件-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的监测与质控

医学课件-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的监测与质控

≤5
≤10 ≤15
(四)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物品保 存液监测
(一)监测方法: 1、有效成分测定(滴定法) : 2、使用中浓度(试纸法)监测: 1)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 • 使用方法: • 注意事项:当溶液有效成份>1500mg/L,准 确性下降。为取得较准确的结果,可稀释至 20-500mg/L浓度后,再检测;测试纸应置阴 凉、避光、防潮处保存。
* 注意事项:不同消毒剂使用不同的中和 剂中和。采样后1h内检测 (二) 质控标准: * 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应 ≤100cfu/ml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生长。
(五)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1.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 期内采样。 2.采样方法: * 小件物品: 用无菌操作方法将待检的 缝合针、针头、手术刀片等小件医疗器 械各5支,分别投入5mL的无菌生理盐水 中;
• 动棉试子,连续采样四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试子放入装有 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 小型物体则采用棉试子直接涂抹物体 的方法采样。 • 4、质控标准:Ⅰ、Ⅱ类区域:细菌总 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 合格。
•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 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 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5cfu/cm2,并 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 新生 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
•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 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
(三)物品和环境表面的监测
•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 采样。 • 2.采样面积:被采面积<100cm2 ,取 全部表面;≥100cm2,取100cm2 。 • 3.采样方法::用5×5cm2的标准灭 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 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试子一支,在规 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五次,并随之转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ppt课件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ppt课件
4、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
随机采样,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 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 数,个/m3。
-
15
二、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 0.8m 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 3、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
之上0.25m;
汞制剂
醇类
酸类
碱类
亚硫酸钠,0.1-0.5%;氨水 双甲酮(0.1-1.0%)+吗啉(0.6-1.0%) 亚硫酸钠(0.1-0.5%);甘氨酸(1.0%) 硫代硫酸钠(0.1-0.5%) 硫代硫酸钠(0.1-1.0%); 吐温-80(0.5-3.0%);卵磷脂(0.3%) 硫代硫酸钠(0.1-0.5%); 亚硫酸钠(0.1-0.5%) 亚硫酸钠(0.1-0.5%); 卵磷脂(0.1-0.3%)• 硫代硫酸钠(0.1%);半胱氨酸(0.1%) 吐温-80(1-10%);卵磷脂(0.1-0.3%); 卵磷脂(1.0-2.0%) 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半胱氨酸(0.1%); 吐温-80 碱类 酸类
-
11
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
* 目前使用的采样器种类繁多,各有利弊,购 买时应选择: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捕获率 高 、易消毒、 噪音低的产品。
* 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 管理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 要求并推荐使用的有Lwc-Ⅰ型离心式空气微 生物采样器和FA-Ⅰ型多级撞击空气微生物 采样器两种。
---- ≤15
≤15
-
22
* 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应稳定在220V±5V,温
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60-70%,室内保 持清洁干净无尘,紫外线灯应无灰尘和油垢, 以免影响辐照强度。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第一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概述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一、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特性1.必要性(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专业性强,不检验不知道结果。

(2)新建病房、新消毒设备、新消毒剂均应做效果监测。

(3)特殊对象、特殊需要,必做效果监测。

如移植术前、ICU 病房、危重患者等。

2.科学性以科学的试验设计、熟练的技术、可靠的结果、确切地分析,得出结果评价。

3.规范性以权威规范为依据,符合其基本原则要求。

如检测时机的确定、标准菌株的选择、标本数、重复次数、实验方法等确立。

二、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应遵循的原则(1)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

(2)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3)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监测方法的分类L根据检测方法性质分(1)物理方法:测量压力灭菌温度、测量紫外线强度等。

(2)化学方法:各种化学指示卡。

(3)生物方法:嗜热/枯草芽抱灭菌效果监测自然菌存活数监测。

4.根据消毒灭菌对象性质分(1)空气消毒。

(2)表面消毒。

5.根据具体消毒对象分(1)压力蒸汽灭菌。

(2)各种器械。

(3)化学消毒剂。

(4)紫外线灯杀菌效果。

(5)手和皮肤消毒效果。

(6)空气消毒效果。

(7)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四、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必要条件(1)专业实验室。

(2)必备设备器材。

(3)选择实验方法。

(4)熟练实验技术。

五、卫生部对500张床位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指标规定(1)医院感染率<10%,灭菌切口感染Wo.5%。

(2)医院感染的漏报率W20%,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o(3)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4)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部分)ppt课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部分)ppt课件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灭菌后 使用前
采样方法
监测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 从待检内镜的活检口注入内镜(使用蠕动泵)用无 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注入的液体2h内送检
合格标准
消毒内镜 细菌总数 ≤ 20 cfu/件
灭菌内镜 无任何细菌检出
遵循WS/T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采样时间
手卫生后 接触病人或诊疗操作之前
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 1、被检人员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2、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试纸,并浸沾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 菌洗脱液中。 3、取一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 涂擦2次(一只手的涂擦面积约30cm2 ),并随之转动 采样棉拭子;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子涂擦另一只手。 4、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ml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化验单书写:科室、采样地点、被采人、采样人,采样时 间。
采样步骤
用棉拭子蘸取相应中和剂
双手的屈指面,从指跟到指端; 往返涂擦2次,同时转动棉签.(一只手一支棉试纸)
将手接触的部分折断,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
合格标准
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后 操作前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Ⅰ)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内 容
一、空气卫生学监测 二、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三、手卫生监测 四、手消毒产品检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
1.了解消毒设备或消毒方法是否达到某环境应达到的 标准,如: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新使用的消毒方法能否达到所要求的标准。
医疗活动前; • 2.若是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检测,则
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 3.监测频度:Ⅱ类环境每月监测1次。当发生医院感
染暴发流行时,应及时(随时)进行监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三)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棉拭子法、压印法 采样面积:
(一)空 气 采 样
• 需做科室:换药室、治疗室、抢救室、手术室、产 房、 新生儿室、ICU、血透室 、供应室无菌物品 放置室、烧伤病房、配奶室、洗婴室 等
• 采样方法: 平皿暴露法、撞击法 •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 环境要求:关门窗 减少走动 静止10分钟
文档部设3室仅点位内供内,参距离、面布考内墙地中,积点、不壁面、≤方能外11外作m3.法5点为0对处m:m科布角,学2,点依线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4的室请角布处内联及系点,面距本布中部积人离点央改位>地正方5距3。面法0点墙m1:.,壁52,m41设角m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手消毒产品检测
(1)在使用现场,随机选定受试者。试验不少于30 人次。 • (2)消毒前,在受试者双手相互充分搓擦后,让受 试者左手并拢,将无菌棉拭子在含10ml(或5ml)生 理盐水或营养肉汤的试管中浸湿,于管壁上挤掉多余 水分,在五指屈面指尖至指根,往返涂擦2遍,涂擦 时不断转动棉拭子。采样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拭 子采样端剪入试管内,作为阳性对照标本。
• 2.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潮湿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 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不可使用干 棉拭子采样。
烧试管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棉拭子插入后烧试管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cm2)=平板菌落数×稀 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手消毒产品检测
(3)根据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的方法对右手进行消毒, 手的卫生消毒作用时间为1分钟,外科洗手一般设定作 用时间为3分钟。消毒后用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液,与 阳性对照组同样的方法对受试者右手上残留的自然菌采 样1次,作为实验组样本。 (4)分别将未用过的同批中和剂、采样液各1ml、棉拭子1-2份
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 采样频率:一般院感重点部门每月一次,发现院感
流行趋势时,随时(及时监测) 环境要求:人员流动少 室内洁净区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烧试管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涂擦采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被采表面<100cm2 取全部表面 被采表面≥100cm2 , 取100cm2 对于门把手、玻璃等不规则的小物体直接在物体表
面按一定顺序涂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1.采取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手术 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 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暴露 5min(层流室暴 露30min),盖好立即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注意事项
1
揭盖后不 可将盖内 面朝上
2
开启平皿 时应从室 内由里至 外揭盖
3
回收平皿 时应从室 外由外至 里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作为阴性对照组样本。 2.评价规定:阳性对照组应有较多的细菌生长,阴性对 照组应无细菌生长,对30人次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 率≥90%,可判断为消毒合格。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采样时间
• 根据监测目的选择采样时间 • 1.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从事
2.在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的调查,是发现问题 的方法之一,制订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的前 提,同时可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3.可作为某些科研的基础研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监测的对象及方法
其它
空气
物表
监测对象及方法
内镜
消毒液
手卫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计算公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做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 院感染最有效、简单、经济 的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手消毒效果监测
• 需做科室:有手术室科室、ICU、NICU、血透室 供应室
• 采样方法:印压法、洗脱法、棉拭子法 •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普通营养琼脂平皿(D = 9cm) (最好事先在 采样点上铺一张无菌
治疗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将平板盖打开,扣放 于平板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