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平面布置图
【平法识图】(1)11G101-1平法标准(柱)
③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 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
2.3. 截面注写方式 1)截面注写方式系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 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 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如图所示。
2)按表的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编号 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 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各 配筋图上继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 b×h、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 一种直径且能够图示清楚时)、箍筋 的具体数值,以及在柱截面配筋图上 标注柱截面与轴线关系的b1、b2
3)在截面注写方式中,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 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 截面上注写该柱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1
各种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箍筋长度=2 (b+h) -8保护层-4d +2×1.9d+2max(10d,75) 箍筋长度=2 (b+h) -8保护层-4d +2×11.9d
梁类型 楼层框架梁 屋面框架梁
框支梁 非框架梁
悬挑梁
图 梁的平面注写示例
表
代号 KL WKL KZL L XL
梁编号
序号 ×× ×× ×× ×× ××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 (××)、(××A)、或(××B) (××)、(××A)、或(××B) (××)、(××A)、或(××B) (××)、(××A)、或(××B)
柱平法施工图(共48张精选PPT)
用粗实线表示板的轮廓线,并标注板的编号、厚度和配筋情 况,以及屋面的排水方向和坡度。
节点详图绘制技巧
确定节点位置
根据结构布置图和平面图确定节点的位置。
表示钢筋连接情况
用规定的钢筋符号表示钢筋的连接方式、数 量和规格等。
绘制节点轮廓线
用细实线绘制节点的轮廓线,并标注各部分 的尺寸和配筋情况。
添加注释和说明
字体
一般采用长仿宋体或黑体,字高根据 图纸幅面大小和比例确定,要求清晰 易读。
尺寸标注方法
01
02
03
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应与被标注长度 垂直,且不应超出尺寸线 的终端。
尺寸线
尺寸线应与被标注长度平 行,且不应与其他图线相 交。
尺寸数字
尺寸数字应写在尺寸线的 中间,且水平方向字头朝 上,垂直方向字头朝左。
拉结筋设置要求及实例分析
拉结筋应设置在柱内纵向受力钢筋之间,与纵向受力 钢筋可靠连接。
输标02入题
拉结筋直径、数量等应根据计算确定,并满足规范要 求。
01
03
实例分析:某框架柱拉结筋设置,采用HRB400级钢 筋,直径16mm,间距400mm,长度满足锚固长度
要求,与纵向受力钢筋可靠连接。
04
拉结筋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保证传力性能。
多边形柱
在平面图上画出柱的截面 轮廓线,并标注各边的尺 寸。
梁类型及其表示方法
主梁
悬挑梁
用粗实线表示,标注梁的编号、跨度 和截面尺寸。
用虚线表示,标注梁的编号、跨度和 截面尺寸,以及悬挑长度。
次梁
用细实线表示,标注梁的编号、跨度 和截面尺寸。
板类型及其表示方法
楼板
用细实线表示板的轮廓线,并标注板的编号、厚度和配筋情 况。
柱平法识图
(三)钢筋工程 底层柱纵筋 (11G101 P57、58)
无地下室时,基础顶面 为嵌固部位,下部非连 接区长度1/3净高,上 部取1/6净高,矩形柱 截面长边,500三者取 大值 有地下室时,首层楼面为 嵌固部位,上、下非连 接区长度均取1/6净高, 矩形柱截面长边,500 三者取大值
底层柱纵筋长度=底层柱高—本层非连接区长度+伸到上 一层的非连接区长度 +与上一层纵筋搭接LlE(如采用焊 接,搭接长度为0)
加密区箍筋为 φ10@100 非加密区箍筋为 φ10@200
150
框架柱复合箍筋布置原则
(1)大箍套小箍原则 (2)至少“隔一拉一”原则 (3)“对称性”原则 (4)“内箍水平段最短”原则
隔一拉一
纵筋直径大于1种,集中标注注写角部钢筋; 在断面图上注写b边中部纵筋和h边中部钢筋
150
柱子为框 架柱编号 为2
基础内长度
弯折长度
(三)钢筋工程
柱基础插筋 (11G101-3P59)
①基础厚度>laE,a=Max(6d,150) ②基础厚度≤laE,a=15d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纵筋非连接区长度 +与上层纵筋搭接LlE
非连接区长度(外露长度)确定:
嵌固部位:上部结构的支承部 位,在框架结构中基础顶面、 筏板顶面、楼板面都视为每层 柱子脚的嵌固部位
φ10@100/200
150
加密区箍筋为 φ10@100 非加密区箍筋为 φ10@200
450
截面尺寸:b=650mm 角部纵筋 h=600mm
b边中部纵筋 框架柱,编号3 5φ22
4φ22
加密区箍筋为 hφ10@100 边中部纵筋 5φ22 非加密区箍筋为 φ10@200
梁柱平法
注: (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 数。 例 KL7(5A) 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L9(7B) 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2) 梁截面尺寸
• 等截面梁:b×h • 加腋梁:Yc1×c2 c1-腋长 c2 -腋高 • 不等高悬挑梁: b×h1 /h2
(4) 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 当同排纵筋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 “+”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如 2φ22+(4 Φ12)用于六肢箍,其中2φ22 为通长筋,4 Φ12为架立筋。 •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时,如 3 φ22;3φ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φ22的通 长筋,梁的下部配置3φ20的通长筋。
(3) 附加箍筋或吊筋
• 将附加箍筋或吊筋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 用线引注总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 内)。
(4)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
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将其不同数 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施工时 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当在多跨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注明加腋,而该 梁某跨的根部却不需要加腋时,则应在该跨原位 标注等截面的b×h,以修正集中标注中的加腋信 息。
4、注写柱纵筋:当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 相同时,将纵筋注写在“全部纵筋”一栏中; 除此之外,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 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
5、 注写箍筋类型号及箍筋肢数 。
6、注写柱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与间距。 例如 Φ10@100/250,表示箍筋为Ι级钢 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 间距为250。
例如:某结构层的楼面标高为44.950m 当某梁的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为(-0.050) 时,即表明该梁顶面标高为44.900m。
《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第3章柱平法施工图识读(1)
67
图3-30
图3-31
图3-32
68
课堂练习
1.柱箍筋中φ8@100/200表示什么意思? 2.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直径、间距有何要求? 3.当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怎 么取? 4.什么情况下,不宜采用绑扎搭接?哪些构件的纵向受力 钢筋不应采用绑扎搭接? 5.楼层层高为4.5m,抗震框架柱KZ1的截面尺寸为750x700, 箍筋标注为φ10@100/200,该层顶板的框架梁截面尺 寸为300x700。试确定箍筋加密区长度。
此节点为本次修编新增构造做法,主要是 为了加强嵌固部位。当伸至 柱顶、且hb≥laE时,则将柱纵筋伸至柱顶截断,直锚;当伸至柱顶,且 hb≥0.5laE时,则将柱纵筋伸至柱顶弯折12d即可,弯锚。强调柱纵筋一定 要伸至柱顶高度。 适用于地下一层比上层多出的钢筋锚固
56
3.3.2抗震框架柱的箍筋P67
25
26
钢筋的几种连接
焊接连接(闪光对焊)
焊接连接(电渣压力焊)
机械连接(镦粗钢筋直螺纹连接)
机械连接(套筒挤压)
27
一、抗震和非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连接构造
(一)连接原则
28
2015年9月16日星期三
(二)抗震框架柱纵筋的连接构造
实际工作——许多因素制约而不得不将钢筋在某些位置
截断,而后再进行接长。
11G101-1P62图集规定(为便于施工时确定柱箍筋加密区的高度可查表)
500区域
柱长边 尺寸区域 Hn/6区域
66
三、地下室抗震KZ的箍筋加密区范围
P72(图3-31)比较图3-30与图3-31。
四、非抗震KZ的箍筋构造,见图3-32
柱-平面表示法
柱段的起止标高作如下规定:
列表注写法中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柱变截面位置或截面 不变钢筋改变处为分界段注写。其中各类柱的根部位置规定为:
1.框架柱或框支柱根部标高指基础顶面标高; 2.芯柱的根部标高是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 3.梁上柱的根部标高是指梁顶面标高; 4.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一般为剪力墙顶面标高。但需注意柱在剪
当箍筋沿柱全高为一种间距时,则不使用"/"。 当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例:LΦ10@100/200,表示采用螺旋箍筋,Ⅰ级钢筋 即HPB300级钢筋,直径为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 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柱纵向受力钢筋:
柱配筋的具体方式、数量以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相结合的方式表达。
① 注写柱纵筋时,当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将纵筋注写在 全部纵筋一栏中;
② 柱各边根数不同时,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钢筋、截面h边中部钢筋 三项分别注写(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钢筋, 对称边省略;对于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钢 筋)。
柱箍筋:
柱箍筋表达需要分别注写箍筋类型、箍筋的肢数、箍筋的级别、直径、间距。 用"/"表示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 例如:Φ10@100/200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即HPB300级钢筋,直径为Φ10,加密区间距为
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若表达为Φ10@100/200(Φ12@100)则表示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 筋用量有变化,其中框架节点核心区范围内箍筋使用量为Φ12@100,其余加密区范围内箍筋 使用量是Φ10@100,非加密区范围内箍筋使用量是Φ10@200。
柱子的布置原则[1]
1.柱网布置(同一图中的柱子截面设成一样大)柱网——框架柱在平面上纵横两个方向的排列。
柱网布置的任务——确定柱子的排列形式与柱距。
布置的依据——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同时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与施工的可行性。
(1)柱网的形式:对工业厂房,常采用内廊式、等跨式与不等跨式,如图3-1-3所示。
内廊式柱网常采用对称三跨(图3-1-3(a)),边跨跨度a,c可为6 m、6.6 m、6.9 m等,中间跨为走廊,b可取2.4~3 m。
开间方向柱距d可取3.6~8 m。
等跨式柱网(图3-1-3(b))适用于厂房、仓库、商店等,其进深方向柱距a常为6 m、7.5 m、9 m、12 m等,开间方向柱距d一般为6 m。
对称不等跨柱网(图3-1-3(c))常用于建筑平面宽度较大的厂房。
常用的柱网有(5.8+6.2+6.2+5.8)m×6.0m、(7.5+7.5+12.0 +7.5+7.5) m×6.0 m、(8.0+12.0+8.0)m×6.0 m等。
对宾馆、办公楼等民用建筑,柱网布置应与建筑分隔墙布置相协调,一般将柱子设在纵横墙交叉点上。
柱网的尺寸还受到梁跨度的限制,一般梁跨度在6~9 m之间。
在宾馆建筑种,一般两边是客房,中间为走道,柱网布置可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柱子布置在走道两侧成对称三跨式(图3-1-4(a)),另一种是将柱子布置在客房与卫生间之间,即将走道与两侧的卫生间并为一跨,边跨仅布置客房(图3-1-4(b))。
该形式也是对称三跨式,但跨度相对均匀,受力较好。
图3-1-4在办公楼建筑中,一般是两边为办公室,中间为走道,这时可将中柱布置在走道两侧,如图3-1-5(a)所示。
而当房屋进深较小时,也可取消一排柱子,布置成两跨框架,如图3-1-5(b)所示。
(2)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多层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柱网布置时,应考虑到结构内力分布的均匀性。
如图3-1-6所示的两种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A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均比框架B大,故其材料用量也多于B框架。
2024版柱的平法施工图
式、柱的布置等,同时明确柱的设计要求,如截面尺寸、配筋等。
02
熟悉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平法施工图采用特定的符号和标注方式来表示构件的尺寸、配筋等信息,
因此在绘制前需要熟悉这些表示方法。
03
准备绘图工具和材料
准备好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等绘图工具,以及铅笔、橡皮、
纸张等绘图材料。
绘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准确的定位和尺寸标注可以避免因施工误差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柱平法施工图常见问题及解决方 案
常见问题类型及原因分析
图纸标注不清晰
由于标注字体小、模糊或位置不当,导致 施工人员难以准确识别柱的编号、尺寸等
信息。
节点构造不明确
在柱与梁、板等构件的连接节点处,图纸 未明确标注构造做法,导致现场施工人员
难以判断正确的施工顺序和方法。
柱配筋信息错误
设计师在绘制图纸时可能出现疏忽,导致 柱的配筋信息与实际需求不符,如钢筋直 径、根数等参数错误。
适用范围
适用于柱的种类和数量较少,且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信息较为简单 的情况。
优点
直观明了,易于理解和施工。
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列表注写法的优点:信息量大,适用于复杂工 程;缺点:需要额外制作表格,增加了一定的 工作量。适用场景:大型、复杂的建筑工程。
截面注写方式的优点:直观明了,方便施工; 缺点:信息量有限,可能不适用于特别复杂的 工程。适用场景:中小型、简单的建筑工程。
抗震设计不合理
部分柱的平法施工图中抗震设计考虑不周, 如未设置抗震缝或抗震构造措施不当,影 响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针对性解决方案与建议
柱的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
柱的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
柱平法施工图是在柱平面图上采用列表注写 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并按规定注明各结 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层号。尚应 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一) 柱列表注写方式
(二) 柱截面注写方式
返回
(一)柱列表注写方式
列表注写方式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 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 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 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及配筋的具体数值, 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来 表达的方式。
柱截面注写方式示例见附图。
图例1 返回
上部结构 嵌固部位
-0.030—59.070柱平法施工图(局部)
-0.030
柱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
返回
结构层楼面标高
结 构层 高
上部结构嵌固部
19.470—37.470柱平法施工图
位-0.030
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
返回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图例1 返回
在各个配筋图上继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 尺寸b×h、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一 种直径且能够图示清楚时)、箍筋的具体数 值,以及在柱截面配筋图上标注柱截面与轴 线关系b1、b2、hl、h2的具体数值;当纵筋 采用两种直径时,须再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 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 柱,可仅在一侧注写中部筋)。
图图例例1 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柱纵筋。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 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对于对称配筋的矩 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省略 不注);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 将纵筋注写在“全部纵筋”中。
(5)箍筋的类型号及箍筋肢数。对所设计的各 种箍筋类型图及箍筋复合的具体方式,应在图 中表示出来,并标出与表中相对应的b、h和编 上类型号。
柱平法施工图
05
柱平法施工图与其他专业 协调配合
建筑结构设计专业协调
柱网布置与轴线定位
柱平法施工图应与建筑结构设计专业紧密配合,确保柱网 布置合理、轴线定位准确,以满足建筑整体稳定性和承载 能力的要求。
构件尺寸与配筋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详细标注各构件的尺寸、配筋等信 息,以便建筑结构设计专业进行整体验算和优化设计。
节点构造与连接方式
柱平法施工图应明确各节点的构造要求和连接方式,确保 与建筑结构设计专业的节点设计相协调,提高施工质量和 效率。
给排水专业协调
预留孔洞与套管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提前预留给排水管道所需的孔洞和套管,确 保给排水系统的顺畅运行和维护方便。
管道布置与避让
柱平法施工图应与给排水专业协调管道布置,避免与结构柱发生冲 突,确保建筑使用功能和美观性。
图纸信息不一致
在识读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图纸中是否存在信息 不一致或矛盾的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
忽略细节信息
不要忽略图纸中的细节信息,如钢筋的弯钩长度 、锚固长度等,这些都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有重要 影响。
缺乏施工经验
对于缺乏施工经验的人员,建议多参考相关规范 、图集和案例,以提高识读能力和施工水平。
柱平法施工图
目录
• 柱平法施工图概述 • 柱平法施工图基本内容 • 柱平法施工图识读技巧 • 柱平法施工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柱平法施工图与其他专业协调配合 • 柱平法施工图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柱平法施工图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柱平法施工图是一种描述钢筋的直径与每根钢筋的布置的方式,是结构施工图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将建筑结构的 各种构件,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直接将各类构件表达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 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图纸。
混凝土排架结构(钢梁)厂房结构施工图
柱子的布置原则
1.柱网布置(同一图中的柱子截面设成一样大)柱网——框架柱在平面上纵横两个方向的排列。
柱网布置的任务——确定柱子的排列形式与柱距。
布置的依据——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同时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与施工的可行性。
(1)柱网的形式:对工业厂房,常采用内廊式、等跨式与不等跨式,如图3-1-3所示。
内廊式柱网常采用对称三跨(图3-1-3(a)),边跨跨度a,c可为6 m、6.6 m、6.9 m等,中间跨为走廊,b可取2.4~3 m。
开间方向柱距d可取3.6~8 m。
等跨式柱网(图3-1-3(b))适用于厂房、仓库、商店等,其进深方向柱距a常为6 m、7.5 m、9 m、12 m等,开间方向柱距d一般为6 m。
对称不等跨柱网(图3-1-3(c))常用于建筑平面宽度较大的厂房。
常用的柱网有(5.8+6.2+6.2+5.8)m×6.0m、(7.5+7.5+12.0 +7.5+7.5) m×6.0 m、(8.0+12.0+8.0)m×6.0 m等。
对宾馆、办公楼等民用建筑,柱网布置应与建筑分隔墙布置相协调,一般将柱子设在纵横墙交叉点上。
柱网的尺寸还受到梁跨度的限制,一般梁跨度在6~9 m之间。
在宾馆建筑种,一般两边是客房,中间为走道,柱网布置可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柱子布置在走道两侧成对称三跨式(图3-1-4(a)),另一种是将柱子布置在客房与卫生间之间,即将走道与两侧的卫生间并为一跨,边跨仅布置客房(图3-1-4(b))。
该形式也是对称三跨式,但跨度相对均匀,受力较好。
图3-1-4在办公楼建筑中,一般是两边为办公室,中间为走道,这时可将中柱布置在走道两侧,如图3-1-5(a)所示。
而当房屋进深较小时,也可取消一排柱子,布置成两跨框架,如图3-1-5(b)所示。
(2)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多层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柱网布置时,应考虑到结构内力分布的均匀性。
如图3-1-6所示的两种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A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均比框架B大,故其材料用量也多于B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