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神奇的眼睛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结构,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能够解释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位产生视觉。
2.理解近视的成因,学会如何预防近视,提出保护视力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眼球模型,培养学生直观感知和观察能力,提高对眼球结构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换能力,加深对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3.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眼睛、关注健康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规划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教学内容与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人性化的教学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我将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家庭成员的视力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讲解视觉形成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课题、眼睛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和重点知识点。课题部分用大字写出“神奇的眼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眼睛结构图和视觉形成过程部分,我将用简洁的线条和符号描绘眼睛的结构和光线传播过程,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重点知识点部分,我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以便学生抓住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尽量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表达复杂的概念。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视觉的形成原理。
2.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眼睛中光线的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观察结果。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眼睛的健康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4.评价与反馈: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给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材主要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因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眼。
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预防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视觉形成过程图示、近视眼成因图示。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近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讲解:介绍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讲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示例:以近视眼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
4. 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用眼习惯,分析可能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2. 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析用眼习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如合理安排近距离作业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神奇的眼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眼睛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1.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2.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神奇的眼睛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2.基本构造:展示眼睛的图片和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眼睛的基本构造,如眼皮、眼球、瞳孔等;3.功能介绍:讲解眼睛的功能,如看东西、调节焦距等,并通过视频演示眼睛如何工作;4.游戏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眼睛的功能,如蒙眼感知、看图找不同等;5.保护眼睛: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用眼方法和注意事项;6.动手制作: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护眼小道具,如护眼罩、眼保健操卡片等;六、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本构造的认知我选择了生动的图片和模型来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眼睛的内部结构。
在介绍基本构造时,我特别强调了瞳孔的作用,它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能够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多少,保护眼睛免受强光的伤害。
我还引导孩子们注意到,眼睛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协作的,只有当它们正常工作时,我们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世界。
二、功能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功能,我使用了视频来演示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在视频中,我展示了眼睛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演示并解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以及这些情况在眼睛中的体现。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眼睛成像相关的现象,如视错觉等。
3.学习使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眼睛及视觉原理的理解。
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眼睛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理解眼睛作为生物光学仪器的独特性。
-学生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并解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阐述眼睛调节焦距的机制,理解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
4.阅读科普文章或观看视频,了解眼睛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如人工晶状体、激光手术等。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想,谈谈你对这些科技进展的认识。
5.调查身边同学或家人的视力情况,分析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请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要求不少于500字。
6.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用眼习惯计划,以提高视力保护意识。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用眼时间、用眼距离、用眼环境、眼部锻炼等。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关于眼睛调节焦距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模型,自主发现眼睛的成像原理。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眼睛调节焦距的过程,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利用课堂所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期待大家优秀的作业成果!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主要介绍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近视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眼睛的构造:教师展示眼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理解视觉的形成:教师通过幻灯片演示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
4. 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并演示矫正方法。
5.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看电视时要离得远一些,如何保护视力等。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2. 视觉的形成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 视觉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凹透镜矫正远视: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凸透镜矫正七、作业设计1. 简述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4.6 神奇的“眼睛”教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学过程
猜想:我们是如何既能看到远处物体,也能看到近处物体的?
投影展示: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投影展示详细介绍:近视、远视的成因
3、视力的矫正
1)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2)研究远视眼的矫正
下面我想请一位患近视眼的同学来配
合我做一个小实验。
(让一患近视眼的
学生摘掉眼镜朗读一首诗,不断向远处
移动白纸)大家通过刚才的小实验观察
到什么现象?
先来调查一
下我们班有
多少同学患
近视眼?
(大致统
计)
近视眼患者
看近处的物
体清晰,而
看远处的物
体模糊,近
视眼镜可以
矫正近视眼
让学生在趣
味的实验中
感受物理现
象的神奇,提
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与生物学,医学有关。
眼睛的构造很复杂。
眼疾的种类也很多,学生对相关现象很感兴趣。
课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近视,远视,散光,色弱,色盲等眼疾的成因以及相关的症状。
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
使学生具有爱眼,护眼的意识。
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能解释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现象;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视物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 教学重点:掌握眼睛的视物原理,能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明塑料尺、玻璃板、透镜;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凸透镜和凹透镜演示:利用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和透镜,现场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镜的原理。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透镜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矫正近视和远视:讲解如何通过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近视和远视,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视物原理;2.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4.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副眼镜的镜片,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说明理由。
2. 答案:根据眼镜镜片的形状和厚度,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2)详细内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眼睛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眼睛。
2. 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睛的构造,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以近视和远视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
(1)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如何矫正?6.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眼睛,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进而产生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与眼睛,第6节神奇的眼睛。
2. 详细内容:(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能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凸透镜、光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思考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知识讲解:(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凸透镜成像和近视、远视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一支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请问像是放大还是缩小?(2) 一个人站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地方,他在凸透镜中的像是什么形状?2. 答案:(1) 像是放大;(2) 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的成像规律。
4.3 神奇的“眼睛”(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4.3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和眼镜1.物理观念:(1)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眼睛视物原理;(2)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
3.科学思维:(1)利用凸透镜成像模拟人眼视物原理,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重要作用;(2)通过已有知识解释近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视力的成因,使学生具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的矫正。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趣味导入你们的眼睛可真好看,里面有晴雨、日月、山川、江河,当然,还有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神奇的眼睛。
眼睛是如何看到这些美好的事物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眼睛的内部世界吧!任务一眼睛1.眼球的结构:请观察晶状体,你觉得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种光学元件相似呢?凸透镜是可以成像的,而观察像需要借助光屏,在眼球的结构图中,哪部分可看成是光屏呢?2.眼睛的视物原理打开“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表示此时人眼可以看清这个物体。
将物体远离凸透镜,请观察,光屏上还有清晰的像吗?根据前面所学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像的位置在哪儿呢?可是,视网膜和晶状体的位置是不可改变的,如果想使光屏上再次成像,可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成像时,像距除了与物距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呢?既然跟焦距有关,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什么来使光屏上再次成像呢?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像,像要左移,那么凸透镜会聚能力要减弱,凸透镜的焦距要变大还是变小呢?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帮我一起完成这个实验。
凸透镜不合适可以更换,而人眼是不可随意更换的,那人眼究竟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播放看物体远离人眼动画,边讲边操作。
播放动画: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
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改变焦距来看到物体的。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眼睛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他器官的关系;2.学习常见的眼部疾病及保护眼睛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2.常见的眼部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1.眼睛与其他器官的关联;2.复杂疾病的防治措施。
四、教学准备1.设备:多媒体投影仪、实验仪器;2.材料:眼科谱、眼科医学视频、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眼睛的结构与功能1.导入(10分钟):师生互动讨论“眼睛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呈现一张眼睛的结构图。
2.观察(10分钟):让学生通过眼科谱感知进行眼睛养护知识普及,理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3.实验(40分钟):结合实验手册,学生自行组队进行反射角膜曲率实验,学习与探究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课时:常见的眼部疾病及其预防方法1.导入(10分钟):展示部分眼科医学视频,引导学生对比正常眼睛与患有近视、远视、弱视的眼睛。
2.观察(10分钟):留意学生对照疾病症状,认识常见的眼部疾病。
3.实验(40分钟):借助实验装置,让学生了解角膜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近视、远视症的原因。
第三课时:眼睛的保护1.导入(10分钟):展示部分眼科医学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2.观察(10分钟):化学实验让眼球模型发生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眼睛外界环境对眼睛的影响。
3.实验(40分钟):学生按步骤实验,制作一个眼罩,加深学生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关于知识的评价:学生通过口头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对眼睛结构、功能及常见疾病有了较好的掌握。
2.关于实验的评价: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所需的步骤,加深了对眼睛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环节较多,既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又加强了对眼睛的认识。
但在实验环节因为设备不足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
相信通过今次实践,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多彩的光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在视网膜上所成像与正常眼的区别。
3.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4.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中探究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方法。
2.在实验中探究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的方法。
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对眼睛有保健的意识。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眼睛的构造及原理、知道如何保护视力以及用实验解决问题。
难点模拟实验对近视眼、远视眼进行矫正。
教具准备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器材:光具座、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两个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光源(蜡烛),光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出示人的眼睛结构模型,同照相机作类比,眼睛如同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神经系统把信息传给大脑,产生视觉。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认识眼睛及其视力缺陷(1)正常的眼睛:人眼视物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给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正常的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强,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
因此人们能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弱,看远处物体时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图甲)。
(3)远视眼: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弱,看近处物体时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图乙)。
学生观察图片,对比三种眼睛。
探究点二视力的矫正探究过程: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2.点燃蜡烛,调节透镜、光屏直到得以清晰像。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6神奇的眼睛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6 神奇的眼睛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眼睛的相关知识。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外观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2. 讲解:讲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以及它们的功能;3. 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眼睛模型,加深对眼睛结构的理解;4. 讨论:让孩子们谈谈对眼睛的认识,以及如何保护眼睛;6. 作业:让孩子们画一幅关于眼睛的画,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眼睛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神奇的眼睛”课程中,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眼睛图片和视频,通过直观的展示,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眼睛的知识。
讲解环节中的实践操作是另一个重点。
我让孩子们亲手制作眼睛模型,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眼睛结构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这个环节的设计,使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案: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节神奇的眼睛2. 详细内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3)眼睛的保护和保养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眼睛的保护和保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引导发现眼睛的奥秘。
2. 知识讲解:(1)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的各个部位,最终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与眼睛相关的实例,如远视、近视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5. 眼睛保护和保养: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眼睛,预防近视、疲劳等眼部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眼睛的保护和保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眼睛的保护方法。
2. 答案:(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具有接收光线、形成图像、调节焦距等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通过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形成视觉。
(3)眼睛的保护方法:保持正确的坐姿,每隔一段时间休息眼睛,避免在强光下看书,定期检查视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如画图、描述等,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7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掌握应用,怎样调节像距。
4.7神奇的眼睛
课题
神奇的眼睛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对物理的热爱。
2、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重点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难点
照相机、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在生引课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幻灯机
照相机
人眼能看清0.1毫米的物体,再小就看不清了怎么办?
放大镜是凸透镜,焦距很小。成像特点?
课件演示成像原理学生解释
学生回答构造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小的物体能看到了,远处的物体怎么看到?
介绍各种望远镜有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有的是一凸一凹。
也是凸透镜,成像特点?
简单解释幻灯机使用方法。
有两部分相当光学仪器?
成像特点?
应用:拍近景,像距变大。拍远景,像距变小。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放大正立虚象成像原理解释
有目镜和物镜
简单了解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望远镜
简单了解
倒立放大实象
镜头相当凸透镜,胶片相当光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 神奇的“眼睛” 教案5(推荐).doc
沪科版《4.7神奇的“眼睛”》教案(简案)
[目标要求]
1. 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难点:理解各“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过程]
引:
结构:凸透镜
一、放大镜原理: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原理:目镜凸透镜
二、显微镜物镜
原理::物镜放大的实像;目镜再实像放大的虚像
400多年前,荷兰的詹森13岁。
、原理:目镜凸透镜
三、望远镜物镜
原理::物镜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实像放大的虚像
利波波塞的荷兰眼商人1609伽利略(一凸一凹)
四、照相机结构:镜头(凸透镜)、快门、光圈、调焦环、胶片
原理: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全身像变为半身像如何调节?
一、投影仪:结构:镜头(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原理:物体在一倍、二倍焦距之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平面镜改变光路
作业:
1。
4.6神奇的眼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教案: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讲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通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分析近视和远视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4. 视觉误差:探讨视觉误差的原因,如错觉、幻觉等,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了解视觉误差的概念及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各部分结构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幻灯片、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猜猜看他们的视力是否一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眼球模型,讲解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讲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通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分析近视和远视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3. 例题讲解:出示有关近视和远视的幻灯片,让学生了解这两种视力问题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有关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近视和远视等问题。
5. 视觉误差:讲解视觉误差的原因,如错觉、幻觉等,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4. 视觉误差及其影响七、作业设计1. 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里的物镜、目镜的作用。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教学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具准备】放大镜、光屏、显微镜、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二)进行新课一.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
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
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
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二.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生:不能,用显微镜。
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
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
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
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
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还有吗?生丙:还有超声显微镜。
这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声学显微镜,又简称声镜。
原理是利用物体声学特性的差异来显示物体,所谓物体声学特性指的是声阻抗率和声衰减,它们与物质的弹性和黏性有关。
超声显微镜给出的是物体的声学像或弹性像。
超声显微镜不需透光,对样本片不需染色,不要损坏样品表面即可进行内层观察,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检验等。
生丁:我还知道场离子显微镜。
一种分辨率极高(2—3nm),能直接用于观察金属表面原子的分析装置,简称FIM。
FIM是一种点投影的显微镜,它与通常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不同,它成像时不使用磁或静电透镜,是由所谓成像气体的“场电离”过程来完成的。
师:以上几位同学讲得很好,大家以掌声鼓励。
下面请大家看课件播放的动画及配文。
画面一:显微镜构造成像过程配文:显微镜是增大观察微小物体视角的。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f物短,目镜的焦距f目较长。
物体放在物镜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物镜所成的实像在目像的焦平面上,目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较大的放大率,镜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来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镜可以更接近物体,因此进入镜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到清楚一些。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要大于物镜的焦距,但不可过大,因为焦距过大将降低显微镜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较长的镜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画面二: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配文:电子显微镜一般是利用电子透镜聚焦电子束,形成放大倍数很高的物体图像的设备,属于电子光学仪器。
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披长比光波要低几个量级,所以有高分辨成像的能力。
一种透镜式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到0.3nm。
为解决纳米级检测与加工等问题,美国IBM公司的G. Binnig等人于1982年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于1986年又相继制出可用于绝缘材料检测的原子力显微镜(AFM)。
两镜均可达到原子级的分辨率(十分之一纳米),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金。
扫描电子隧道显微镜的基础是量子力学揭示的隧道效应。
继后,又有人研制出磁力显微镜(MFM)与静电力显微镜(EFM)等等,形成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族。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在此后的发展是由表面几何形体的检测到表面微观物理量的检测,从表面检测又发展到对表面进行原子级的加工和修整。
在探针上施加一定的偏压,它可以从工作表面“浮获”一个原子,然后将其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再予以释放。
因此,就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原子操作,或分子组装。
有人曾以STM针尖移动被吸附在Ni原子表面的Xe 原子,组成“IBM”三个字,每个字母的长度仅为4nm。
我国科学家在隧道显微镜下,成功地将24个铜原子在铁厚子表面围成一圈。
纳术技术就是在隧道显微技术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三.望远镜。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组实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远处物体被放大了。
师:远处的物体真的被放大了吗?课件演示动画: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过程。
配文: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师:有疑问吗?生: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你们还知道哪些望远镜?生甲:哈勃望远镜。
生乙:射电望远镜。
板书:3.望远镜四.照相机和投影仪。
让学生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师:你能说说照相机的构造吗?生:镜头、机壳、调焦装置、取景窗、快门按钮……师:照相机的“像”是怎么形成的?生: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亡,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讲得很好,下面请看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照相机的构造、成像过程。
师:照相机的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你知道有哪些照相机吗?生:傻瓜机、数码照相机……板书:4.照相机和投影仪教师向学生介绍投影仪,并用课件演示投影仪的构造和成像过程。
师:投影仪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发言,特别是积极查资料,这种习惯要保持,可以大大扩大你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用途。
以及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第七节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2.显微镜。
3.望远镜。
4.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成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工作原理: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
【布置作业】3、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