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

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

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

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

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

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

《诗经·小雅·北山》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

而战国时代“九州说”与“五服说”的盛行,则反映出人们的大一统观念进一步走向成熟。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众口言九州的情景,反映了九州观念普遍流行于先秦社会。

……九州就是中国,九州的完整代表着中国的完整”(唐晓峰:《“体国经野”:试论中国古代的王朝地理学》,《二十一世纪》2000年8月号)。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礼乐文明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诸侯争霸,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

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 独特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中的观念和实践,如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 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也是广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越来越 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多 的认可和应用。同时,传统文化也在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和交流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 化,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中 ,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伦理。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发展和社会 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孝道、忍让等,对于塑造良好 的人际关系发展前景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智慧和思辨。这对于当代的教育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 文化中的思想、哲学和文学作品,如儒家经典、诗词、戏剧等,培养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创 造力和审美能力,对于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历史路径、根本动因及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历史路径、根本动因及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历史路径、根本动因及发展方向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历史路径、根本动因及发展方向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惑。

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与自然的生产实践中和与人和人的关系的调整和改善的社会实践中,富于创造的中华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几千年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民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而使得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能成为和爱琴文明、犹太文明一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彩一笔。

然而,在近代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文明主义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于是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与亡。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对于文化的概念。

学术界许多年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虽然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和学术视野当中。

对文化概念的阐发不一而同,但是对于文化概念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产品的凝结。

我们所探讨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

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

勤劳勇敢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以“仁”为核心的“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仁爱精神,不但包括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还包括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以“义”为信仰的“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的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以“礼”为内容的“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的礼仪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发展前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它包括了道家,儒家,佛家等众多流派和流传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还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化、商业文化、互联网文化等多种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和传播上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发展前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1.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这些悠久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等,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而中国文化的灵魂在其中。

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既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坚守中华文化本土性和文化独立性的必要手段。

2.激发民族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多姿多彩。

它不仅源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还与中国境内的地理环境、民族特点、考古发现等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丰富历史背景。

它不只是一种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对未来的信仰和信念,它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前进。

如今,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搭建中华民族自信的平台,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民族精神。

3.加强文化自信正视中国传统文化,既是立足现实的一种兴起,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课本,更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

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在于,它不会沦为陈章老套的东西,而是要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更亮眼的火光。

加强文化自信,就要树立中国文化软实力,把传统的中华文化变成当代强国的引领力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1.文化创新为了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带入现代感,在文化创新方面年轻人就应该有更多的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这种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气质与精神追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一.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人秉持着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修养、礼仪和道德。

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君子”观念,成为中国人主张的道德行为准则,并深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国人形成了讲究礼仪的风俗习惯,诸如对长辈的尊敬、对师长的敬意等等。

二. 文化的演变与背后的社会变革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社会变革是相互联系的。

历朝历代,中国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巨变,这些变革也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例如,在唐代,文人墨客们追求自由、开放的心态,崇尚自然与宇宙的和谐,形成了以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为代表的文化繁荣;而在宋代,社会的繁荣和富裕催生了新的商业文化,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有密切关系。

古代中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节点,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外国之间有了频繁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

四.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冲击,传承与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保护政策,鼓励学校和社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以确保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

同时,各界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中,例如影视作品的创作、文物的修复等等。

五.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前景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瑰宝,更是当代社会中的宝贵财富。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引导作用。

中国文化发展与未来文化趋势的思考

中国文化发展与未来文化趋势的思考

中国文化发展与未来文化趋势的思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世界环境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们需要思考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文化趋势,以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发展。

中国文化的现状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元化、深厚的文化体系,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独特、鲜明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法教化,以道德为重,强调伦理道义,讲究内涵和格调。

古代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尤其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然而,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探索。

我们需要看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不是所有问题的唯一答案,它需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未来文化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演化。

未来的文化趋势是多元化、全球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化。

未来文化的发展与“创意经济”密切相关。

艺术创作、文化博览会、文化旅游等都成为文化领域的新产业。

同时,人们对文化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

纯粹追求商业效益的文化产品,由于缺乏内在的文化特质,往往不被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所接受。

在这种趋势下,更加注重文化品质的文化产品,更加注重文化产品形态的多样性,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环保、安全、健康、养生等因素,将成为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的共同选择。

创新是推动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不断加速。

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将与现代科技创新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新颖、富有艺术性和实用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未来文化趋势,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我们应该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推进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推进文化教育,营造文化消费、文化创作、文化体验等多方面的氛围,增加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和附加值,使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加广泛、深刻、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
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创新性不足:许多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过于陈旧,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2. 保护不力:一些传统文化的技艺和精髓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导致传承链条断裂,一些文化形式濒临失传。

3. 功利化倾向:一些传承者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文化传承的本质,导致文化传承的质量下降。

4. 全球化冲击:全球化的进程中,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威胁。

未来的发展前景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增强创新性: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包装和创新,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2. 加强保护工作: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确保其得到完整的传承。

3. 注重教育传承: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培养更多的传承者。

4.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国际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5. 结合旅游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产业,既可以促进旅游发展,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与前景的展望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与前景的展望

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与前景的展望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然而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与今的关系上处境尴尬,在中与外的抗衡中发育不足。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并预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状;文化全球化;时代性;未来走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但是,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三个小概念: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含义多次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历史长河中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中国各民族,由中华大地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传统是来自于过去,而现在仍有生命力的东西。

所以说,传统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拥有超越历史的意义。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此外,狭义的文化,除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外,有时又专指文学艺术,如“文化部”、“文化部门”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从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这一大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积淀了千年的文化财富,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2.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例如“仁爱之道”、“中庸之道”等,这些道德规范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和道德伦理意义重大。

3.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关注,以及审美、文学、美术、音乐和戏曲等方面的文化表达。

4.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它对于教育和智慧的形成和培养具有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知识体系的贡献。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继承传统文化的传统,而且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很多的资源和支持。

1.文化融合。

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传统文化可以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供基础。

比如大型的文化活动、文化节庆等多种方式可以促成文化融合。

2.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各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与智慧,具有储积余地,包容性强,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向人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3.文化营销。

传统文化市场化是一种将文化产业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的模式,使得文化消费的功能和作用更加迅速地展开,把传统文化的经验、思想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开发和商业化运作。

4.文化保护。

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于人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不仅仅是遗产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要思维与思想的保护,以及对于传统文化道德底线的保护。

四、传统文化的挑战尽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的文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文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文化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传统文化的复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不断增强。

古代文化、民间文化等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扬,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传统艺术的传承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这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2. 国际文化的融入: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不断吸收国际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文化发展中。

国际文化元素的流入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并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3.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兴起。

包括影视、音乐、游戏、设计、艺术品等多个领域,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4. 网络文化的兴盛: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崛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推动了中国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

网络文化的兴盛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5. 文化教育的加强:随着人们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趋势逐渐加强。

国内高等院校中文学、艺术学等专业的人才培养逐渐重视,一些文化机构也增加了文化普及和教育的力度,以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国际文化的融入与交流、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网络文化的兴盛以及文化教育的加强都是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些趋势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拓展了文化形态,也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内涵,其现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的传承和塑造: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规范,如仁爱、孝道、友善、诚信等等。

这些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和文化底蕴,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

3. 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源泉,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思路。

传统文化中的洞察力、智慧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4. 文化交流和文化旅游: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可以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

通过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拓展多元化的文化旅游市场。

然而,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发展前景:1.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困难和丧失的风险。

需要通过加强教育、研究和制度保护等措施,努力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2. 与现代社会的对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对接和融合。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运用和发展,需要与现代生活、科技等相结合,避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实现真正的传统文化创新。

3. 市场化与商业化:传统文化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但也容易带来商业化过度和传统文化本质丧失的问题。

需要平衡市场需求与文化价值的关系,确保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通过传承、创新和保护,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为社会、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僵化与封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越来越深入,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也日益紧密。

传统文化正在与时俱进,不断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为新时代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2. 践行价值观传统文化对于价值观的塑造和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逐渐增加。

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人本主义和社会公义,倡导道德伦理、家庭观念、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这种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发展。

3. 培养人才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培养人才的功能。

传统文化注重对个人品德和修养的培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未来,传统文化将发展为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人们发展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弘扬国粹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传统艺术等,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弘扬国粹的传统,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5.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传统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瑰宝。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避免传统文化遗产的流失和破坏,使传统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保存下去。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践行价值观、培养人才、弘扬国粹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往往被注重尊崇,而在当今日渐开放的社会中,传统文化也在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通常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强调严谨的家教、敬老爱幼、男女有别等等,这些观念对于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至关重要。

今天,尽管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价值在社会中依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2. 语言文字汉字是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它源远流长,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汉字文化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体现了固有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

今天,虽然汉字已经被替代了一部分,但是仍被大部分中国人所使用,它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力量。

3. 传统文艺传统文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

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五音十三弦的古琴,再到京剧、杂技等艺术形式,这些文艺形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传统文艺的传承与发展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环境下遭到了挑战,但是它仍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国家层面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国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非常重视。

政府一方面加大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资助力度,另一方面强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监管,例如整顿市场,“一票难求”的古董艺术品,不断修复古建筑,打击非法盗掘文物等等,这些举措均是在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弘扬文化精神,推动文化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需要发扬其文化精神,推动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创新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例如文学创作,可以将大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成分引入到现代文学,在文学创作中加强古籍知识的渗透,丰富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同时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影响力。

作为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道德和艺术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生活方式。

这种文化深入人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传承力。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和关注传统文化,重拾传统价值观念,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的潜力巨大。

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而是具有活力和包容性的。

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时,传统文化可以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寻找创新的路径。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可以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可以融入现代设计和艺术创作,产生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融合创新的努力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此外,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传统文化可以更广泛地触达年轻人群体,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数字化展示,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这种数字化时代的推动将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最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关注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传统文化的研究、教育、传播和创新。

同时,社会各界也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支持,包括企业、学术界、艺术家等。

这种多方面的支持和关注将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融合创新、数字化技术、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将迎来更加繁荣和活力的未来。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文化自信和国家形象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现代思想下的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因为其自身的哲学性与科学性,而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而在当今社会,因为新思想新理念的产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道路面临挑战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现代思想,社会主义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趋势,并不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简单发展,更像一种古树立于峰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趋势。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其中主要代表是儒家文化。

就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家政策方面,社会意识存在方面,艺术学习及成就方面。

1国家政策方面;最能体现一种文化的社会地位的,莫过于其在政治文化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正以其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科学的政治观与思想作为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开启了现代社会崭新的道德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升华和发展,从是非、真伪、善恶、美丑、逸劳、乐苦、荣辱等多个层面构筑了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价值目标体系。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健康向上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然而就其现行状态来看,人们在顺从型政治文化的熏陶下,对自己在政治体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政策本身的实际内涵并不在意。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形成的宝贵财富,但在当今社会,随着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难题和困境。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1.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来自社会环境的挑战。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娱乐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冲击。

2.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机构当前,社会上缺乏专门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这导致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不畅,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才也面临缺乏培养和传承的问题。

3.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陌生,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度也在逐渐下降。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途径,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

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根源上解决传承问题。

2.建立传统文化传承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合作,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平台。

通过这些机构,开展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等一系列工作。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弘扬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帮助。

例如,通过互联网、手机软件等渠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4.加强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更需要通过实践和推广来实现。

组织传统文化的展览、表演、体验等活动,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实践1.加强传统文化在学校的教育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可以利用历史课程、语文课程、音乐课程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很多有远见有知识的人开始寻求一条用文化来拯救国家的道路,在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学者大致上可分为三大派:本土派或者叫守成派,融合派和西化派。

它们之间有些是交叉的。

守成派指所谓的保守派,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并不弱,应该以中国文化为本,适当吸收一点西方文化就行了。

融合派主张文化应采取“东方精神,西方物质”。

第三派是西化派,他们侧重搬西方的文化。

在这三派的较量中融合派一直占据上风,大部分的人都认同文化上的取长补短。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融合,中国在文化、经济、政治上渐渐与世界接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文化全球化引起了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保护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对中国发展有利的文化。

在这里,我借用梁漱溟先生的观点代表上个世纪中国人对待文化态度。

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比较热中,《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可以说是中国人第一部系统比较世界文化特点的书。

所以有必要对它的一些内容做简单的概括。

梁漱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阐释:文化内容上,西方文化崇尚科学与民主,中国文化崇尚艺术与尊卑。

思维方法上,西方文化用理智,中国文化用直觉。

价值取向上,西方文化主功利,中国文化崇尚的是一种不计较的生活态度。

发展趋势上,中国文化将继西方文化成为最近世界未来文化之复兴。

梁漱溟对中西文化差异之态度:强调文化的民族性,视各文化价值为平等,排斥文化之间好与坏、优与劣的评判标准;科学、民主与儒家文化相结合,开辟中国文化的新出路对梁漱溟中西文化观的评价:在文化理论层面,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理论没有拘泥于西方中心主义的限制,而是站在人类整体文化的高度。

在角色定位层面,梁漱溟关于文化之独特见解,在当时思想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批评之声压过赞许之声。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潜力与展望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潜力与展望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潜力与展望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似乎越来越被遗忘,但是在当今社会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却愈发凸显出来。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中国人的智慧、美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还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因此,挖掘、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工作者和公众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是我们对于未来的展望。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潜力在于,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情感滋养。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们的内心愈发脆弱,失去了安定与平静的状态。

而传统文化却可以通过智慧和哲学的启发,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思维上的启示。

例如,孔子的思想可以指引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决策、如何面对世界;而诗词歌赋则可以唤起人们的深情和美感,增强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生命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人文性、智慧性和审美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纵深内省的精神空间,弥合了人类内心的碎片与孤独感。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整合社会、促进共识的功能。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各自的历史、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

而传统文化则可以兼容并蓄、包容万象,使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发展。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合了中华文化的许多元素,如宗教信仰、历史传说、习俗乐器,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能在这个节日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传统文化在整合社会和促进共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树立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更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构建和谐社会。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人的美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美学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感知,它是文化人的最高追求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绘画、书法、诗歌、音乐、舞蹈等等,这些文化艺术不仅是文化的精髓,更是培养人的良好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讲究“仁慈、礼仪、忠诚、孝顺”,这些观念都体现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文化未来之走向

中国文化未来之走向

中国文化未来之走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霸主地位是否已经动摇?这种“舶来品”仍然是平衡中国人内心世界的唯一砝码吗?占据人类将近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这些鲜活的生命和个体,其精神将寄托何处、如何安顿?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们是否正面临着一个“文化真空”式的“断奶期”?中西文化孰胜谁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中国文化未来之走向将何去何从,它会被西方文化所“和平演变”吗?什么时候,会有一个像孔子一样的大师横空出世,来绿化我们的“灵魂荒原”吗?所有我们面临的迷茫和徘徊,所有我们必须经历的煎熬和痛苦,是不是正在蕴育、是不是正在催生文化的又一次革命性飞跃?东方巨龙会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重新崛起,她能像盛唐一样称雄世界吗?一、中国文化简历中国文化从恒古到现代,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祭祀文化(远古-战国)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条件极其低下,人们对自然界里的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等现象的了解相当有限。

于是,我们的祖先就赋予了它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许许多多的神话和传说就此诞生。

这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最初阶段,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在这一时期,表现形式最具体、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祭祀。

在祭祀活动中,占卜,符咒和巫术往往具有呼风唤雨、驱鬼避邪、医病治蛊的功能,道家文化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背景下羽翼渐丰的,《封神演义》无非就是一部道家法术的排行榜。

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历史学家和教科书上称之为“先秦文化”,不过这个概念太过笼统,事实上它是一个创造神话和传说的祭祀文化。

第二阶段:法家文化(战国—秦末汉初)战国时期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诸子百家,精彩纷呈,纵横联合,各显神通。

事实上,这一时期列国赖以统治人民的,既不是“神”,也不是“天”,而是“法”,其中用法治国最彻底的是秦国。

从商鞅变法到一统六国,酷令、酷刑、酷吏层出不穷,而当时的韩非应该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吞并六国之后,他的治国之策便成了嬴政中央集权的最高理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产同文化的概述及对现状的分析,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预测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应对措施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哲学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建筑园林文化,节日文化,中国性文化,中国中医药文化等,是东方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综合思维模式的典范。

它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它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对每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对传统文化的理性选择问题。

当人们站在文明转折点的立交桥上重新审视这个文化世界的时候,既会有对未来的展望,又会有对过去的眷恋;既会有欢乐的憧憬,又会有痛苦的牺牲,历史的转折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近百年来,国人对以传统文化的态度可谓冰火两重天。

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

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

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

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包容并融合外来文化。

一切外来的思想文化,都经过了也都必将经过已有的中华文化体系的熔炼,其精华被吸取之后,又将生发出全新的更加灿烂博大的中华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这无疑对我国国民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但在此同时,国外文化及文化产品也随之进入我国,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和近年来韩流的席卷。

自打美国电影进入我国境内后,一系列大片已在中国人心中打上深深烙印,而国产电影则受强烈冲击。

外来文化的进入程度较高,但明显也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
利益,尤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旦占有市场将有无可估量的财富,而更应反思的是背后隐藏的文化侵略。

当外来文化进入我国时,纵然体现了我国自古而有的包容精神,但同时这种过度的包容带来的结果是漠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绵长,文化底蕴深厚,其本身就是无法估量的宝藏,若想充分利用它,在其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须首先做好传承工作。

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标有英、日、韩等语的商品,而广大的厂商和媒体为获经济利益,不惜加大传播外来文化力度,不注意保护本民族文化。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已被政府和社会重视,同时也积极寻求保护对策。

目前,我国已成功申报38处世界文化遗产,并对多种遗产设立保护政策,这既是世界各国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也表明我国对其重视程度加深。

但申遗后并不意味着保护工作的结束,而应该是一个开始。

但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重原因,许多民间文化几乎面临绝迹的境地,民俗文化意识在经济同化的背景下愈渐淡薄。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趋势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多元共存的社会现实,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撇开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而去妄论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向问题。

更确切地说,只有从传统文化的上述现状和定位出发,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并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才能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使传统文化走出困境。

保持文化认同时不断有“旧邦新命”的发展。

具体地说,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颗璀琛的明珠。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风风雨雨走过几千年,无时不在变化着.虽然它到了19世纪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但它还有一些优秀之处,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一方面要积极吸收西方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批判与吸取中不断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中国文化古籍里,有一部分内容,确实具有很强的价值,可以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

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中国从19世纪初就受外国的侵略,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就表现出了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表现出来的同样是一种自强不息,永远向前的精神。

二是和谐,对于不同的事物要肯定它的不同特点,这样事物间才能保持平衡.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确也有一些陈腐的内容,如专制主义传统,惰性等。

所以有些内容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不能全盘继承和弘扬。

我们只能有分析地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

四、应对中国传统文化趋势的措施
1.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

”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
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

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2.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又要保护其物质载体,还要重构其价值体系。

保护传统文化必须有选择性;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要想保护好传统文化就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全体社会成员首先要从观念上充实自己,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性,强化理论指导.其次,加大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义务。

从每一个中国人做起。

最后,我们每个公民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

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应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宝龙.杨淑琴.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