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弱势群体权利保护
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与义务
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媒体、 公益组织等积极宣传倡导,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法 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 多问题,如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等,导致弱势群体的权益无法得
到切实保障。
社会歧视现象严重
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往往受到歧视 和排斥,如残疾人就业难、女性 遭受性别歧视等,这种歧视现象 严重影响了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
。
PART 02
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
生存权与发展权
生存权
弱势群体有权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包括食物、衣物、住房等,以确保其 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发展权
弱势群体有权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包括教育、培训、就业等,以提升其 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教育权与就业权
教育权
弱势群体有权接受平等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以提 高其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
2023 WORK SUMMARY
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 与义务
REPORTING
目录
• 弱势群体概述 • 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 • 弱势群体保护的义务 • 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 弱势群体保护的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弱势群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经济、文 化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需 要特殊关注和保护的群体。
PART 05
弱势群体保护的策略与建 议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专门法律
针对弱势群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专门的法 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
加强法律宣传
通过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等方式,提高弱势群体 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
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正逐渐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便利,但与此同时,一些群体也开始感受到了“数字偏见”和“数字不平等”的困扰。
这些被称为“数字弱势群体”的人们面临着人工智能时代中的权利保护问题。
对于这些群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的权利保护迫切性,并采取必要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字弱势群体”的概念。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数字世界紧密相连。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轻松适应数字化的社会环境。
那些在数字技术方面缺乏知识、技能或经济条件的个体就成为了“数字弱势群体”。
这些群体包括老年人、非技术人员、移民和低收入家庭等。
由于其在数字化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他们更容易受到数字技术的剥夺或不公正使用。
谈到“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数据隐私和安全。
在人工智能时代,个体产生的大量数据正在被获取、存储和分析。
然而,由于“数字弱势群体”缺乏数字技术知识,他们可能缺乏对自己的数据隐私和安全进行合理保护的能力。
他们不太可能了解个人数据如何被收集、使用和分享,也很难评估自己的数据收集是否满足安全标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人群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并规范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他们的数据不会被滥用。
其次,我们还需要关注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权利的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对于某些人群来说,使用这些技术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比如,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并可能面临更多的技术障碍。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好处,并避免他们被排除在数字社会之外。
此外,我们也应该关注人工智能在就业市场中对“数字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取代。
浅论和谐社会中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关键 词 弱势群 体 的权利 立 法保护 依 法行政 司法制度 文章 编号 :0 90 9(0 00-9-1 10-522 1)1120 中图 分类 号 : 9 0 D 2. 5 文献标 识码 : A
利要 在立 法上 得到保 护 , 须具备 三个 环节 的条件 :. 种权利 府新 的医 改能够 切实保 障这 些处 于弱 势地位 的患者们 的权 利 。 必 1这 在法律 上获 得 了确 认 ;. 2 这种权利 的合 理界 限在法律上 是明确 的 或者 是可 以 明确 的; . 3 在侵 权行 为发 生 时, 在着相 应 的法律救 存 济措施 或 手段 。在我 国 , 际生 活 中存 在着 滥用权 利 , 实 以及 借 口 三、 司法保 护—— 弱势 群体 的最 后屏 障 我 国弱势 群体 的司 法保护 还有 很 多缺 陷需要 我 们去 构造 与
二、 坚持社 会主 义法 治理念 , 依法 行政
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掌管者和执行者,它可以用行政法律手
大农 民 、 动人 口、 流 体制 外人员 等 的权 利在法 律 、 体制 与政策 内是 段 , 过运 用公共 权 力对社会 资源 的重 新分 配 , 予弱 势群体 以 通 给
得 不到平 等保 障 的 。
特 别 的精 神和道 义保 障 。更重要 的是, 府应 遵 守宪法及 法 律 , 政
那 么, 如何 切 实保护 好弱 势群 体的权 利 呢 ?
一
坚 持 以民为本 , 行政 为 民, 保护弱 势群 体 的权利 。 同时 , 定保 护 制
,
、
构 建 弱势 群体立 法保 护体 系
国家重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伦理意义
国家重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伦理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共同问题。
弱势群体包括了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女性、性少数人群、少数民族等人群,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处于社会边缘,存在各种不平等待遇和歧视现象。
这让我们更加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首先,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伦理意义体现在平等原则上。
平等,是人类价值观和人权保护的核心。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基本权利,这是一个基本伦理理念,也是现代社会建立的基础。
弱势群体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平等的待遇,这种不平等待遇违反了平等原则。
因此,为了实现社会平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非常重要。
其次,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伦理意义还体现在社会公正上。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弱势群体权益得到保护的前提。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公正,那么社会的稳定就会受到威胁。
而支持弱势群体的权利就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伦理意义体现在人性尊重上。
弱势群体有着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
所有的人都有权力决定自己的生命,应该享有基本的人权。
支持弱势群体的权利就是尊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最后,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伦理意义还体现在道德义务上。
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也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义务。
正义、仁慈和公正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可以增进所有人的道德素质。
总之,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是一个涉及多个伦理价值和道德义务的问题。
在全球化、多元文化,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平等、尊重、公正和大众福利的保障,实现人类平等地享有权利的目标。
论我国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
论我国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摘要】当前,弱势群体的存在对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危害。
这种因为社会成员在分化、定位、整合的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
但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并认真研究对策,那么弱势群体问题不仅不会成为我国安定团结、发展繁荣的障碍,而且还能以此切实地改善广大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为我国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一、我国弱势群体的涵义(一)我国弱势群体的定义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这是政府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正式使用弱势群体这一术语。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怀,以及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
然而,对于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存在着广泛争论。
归纳起来是:1、财富论。
从经济学角度,将弱势群体定义为贫困群体,认为他们的一部分已经是贫困者,另一部分是潜在的贫困者。
2、特征论。
从弱势群体具有的特征角度,指出“社会弱者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①。
3、地位论。
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认为:“弱势群体是指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其政治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②。
4、资源论。
从占有和使用资源的角度,认为弱势群体是对社会公权力资源介入程度极低、对社会公共经济资源控制程度极小、在社会发展中谋求尊严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的特殊社会群体。
笔者认为,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不同社会和社会发展阶段,是较之优势地位的群体在生活物质条件、精神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与声望、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机会方面处于劣势的的群体。
(二)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特征1、产生的客观性。
弱势群体的产生可能是其先天能力的不足、自然或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等各种原因,但这些原因都属于客观原因,并非弱势群体主观原因所致,也不是弱势群体主观可以避免的③。
论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立法中的一般保护原则与特殊保护原则——以艾滋病患者为例
因为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 , 如下文所述 , 既要关注名
义 上 的权 利 , 要 关 注 实 质 权 利 是 终 点 , 者 缺 一 更 二
不可。
、
弱势群 体 权利 的概念
从 立 法 的角度 来看 , 世界 上没 有哪一 个 国家有 专
一
概 念 的界定 当 然 也有 所 不 同。本 文 是 从 法 学 的角
度对 弱势 群体 进行 研 究 和 界 定 。如 同成 本 效 益是 经 济学 的核 心范 畴 , 律 的 核 心是 权 利 。笔 者 认 为 , 法 从 法学 的角 度 看 , 势 群 体是 权 利 处 于 不 利 地 位 的群 弱
法学论坛
论弱势群体权利保 护立法 中的 般 保 护 原 则 与特 殊 保 护 原 则
一
— —
以艾 滋病 患 者 为例
孙 学华
摘 要 : 权利 的 高度 对弱 势群体 进 行保 护 , 保 护 弱势 群 体 的 最 高境 界 , 从 是 而对 弱 势群 体权 利 的
保护, 离不 开相 应 的立 法工作 。在 当前的 弱势群 体 权 利 立 法 中, 在 基 本 原 则 不 明的 情 况 , 导致 弱 存 这 势 群体 的权 利在 立 法环节 就得 不到保 障 , 甚至还 被 侵犯 。弱 势群 体权 利 保 护 立 法应 该 坚持 一般 保 护
20 09年 1 1月
云南大学学 报法学版
J un l fYu n n U iest a dt n or a n a nv ri L w E i o o y i
No e e , 0 9 v mb r 2 0 Vo. 2 N . 12 o 6
弱势群体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弱势群体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社会地位、身体状况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
弱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群、农民工、妇女儿童等。
这些群体在生活中往往面临着各种不公平待遇,如就业歧视、教育机会不均、医疗资源匮乏、社会保障不足等。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呢?首先,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根本。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和不具体的问题。
例如,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更加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明确弱势群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次,加强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弱势群体自身能力的关键。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更是如此。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
比如,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和资助,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残疾人,可以开展适合他们身体状况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对于农民工,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在城市中的就业竞争力。
再者,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确保弱势群体在年老、患病、失业等情况下能够得到必要的帮助。
同时,要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比如,对于特困人员,要提供足额的救助资金和生活物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引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其中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
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使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健康、法律、社会福利等方面探讨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育保障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导致弱势群体权益受损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政府应该优先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可以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和改进教育补贴政策等措施来实现。
2. 推行包容性教育除了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外,还应推行包容性教育,为有特殊需求的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例如,为残障人士提供辅助工具和适应教育环境的改造等。
3.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为了提升弱势群体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
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保障就业是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保护弱势群体的就业权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禁止歧视行为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行为。
同时,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监管和执法,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
2. 扶持弱势群体就业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优先招聘、创业扶持、资金支持和职业培训等,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3. 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政府应该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确保每个人的权益受到保护。
三、健康保障健康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但弱势群体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往往更容易受到健康风险的威胁。
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建立全面、普惠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
“数据鸿沟”中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研究
“数据鸿沟”中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研究“数据鸿沟”中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研究导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数据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然而,虽然数据共享和应用的普及加速了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导致了“数据鸿沟”的产生。
弱势群体在数据鸿沟中显得尤为脆弱,他们面临的基本权利保护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数据鸿沟”中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保护展开研究,探讨弱势群体在数据时代中如何保障其基本权利。
一、数据鸿沟的定义与特点“数据鸿沟”是指在数据获取、应用和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数字鸿沟和数据剥夺,导致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
数据鸿沟表现为多个方面的差距,如数字素养、信息获取能力、数据应用能力等。
弱势群体在这些方面常常处于劣势,进一步加剧了其基本权利保护的困境。
二、数据鸿沟对弱势群体的影响1. 教育领域:数据鸿沟使得弱势群体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方面存在差距,制约其教育发展机会,增加其教育贫困风险。
2. 就业和职业发展:数据鸿沟导致弱势群体在职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很难从事高薪、高职位的工作,从而加剧了社会中的经济差距。
3. 医疗健康领域:数据鸿沟限制了弱势群体对医疗健康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阻碍了他们获得公平、优质的医疗资源。
4. 社会保障领域:数据鸿沟使得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福利的享受和申请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三、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1. 数据隐私权保护不足:弱势群体由于自身信息获取不对称,容易成为数据挖掘和监控的对象,数据隐私权保护成为其基本权利受侵害的重要问题。
2. 人工智能和算法歧视:数据鸿沟中的算法和人工智能系统往往存在歧视性,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从而加剧了其处境和权利保护问题。
3. 数字文盲问题:弱势群体中存在大量的数字文盲,他们缺乏对数据的解读和应用能力,这造成了他们在数字化时代中难以参与和享受发展成果。
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存在的不足之处
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存在的不足之处哎,咱们今天聊聊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那些事儿。
说实话,这个话题可不是光光在书本上看看的,咱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人,正是因为一些条件不太好,导致他们的权益被忽视。
你想想,很多时候他们的声音就像小溪流淌,淙淙作响,却被大海的波涛淹没了,听不见了。
嗯,听上去有点伤感,但这就是现实。
咱们觉得这事儿离自己远,其实就藏在身边。
你在公交车上看到的老奶奶,她的生活也许就充满了艰辛,但大多数人只会心里默默叹气,谁会真的去关注她的需求呢?法律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权利,这听上去好像很美好,对吧?可实际上,很多法律条款就像那只纸老虎,名义上听起来威风凛凛,真要落实起来,却是空中楼阁。
像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就算有法律保护,可一旦到了需要使用的时候,往往又会发现那是个纸上谈兵的事情。
就像咱们小时候玩捉迷藏,藏得再好也没人找到,最后的结果不就是“我在这儿,你在那儿”吗?法律保护再好,落实不到位,结果也就是一个空壳。
还有一些地方,可能还存在偏见和歧视。
哎呀,这个社会可真是复杂,很多人对弱势群体的看法都带着偏见,就好像看电影时,片头的一些预告片总是先给你一些不好的印象。
举个例子,很多人看到残疾人士,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哎哟,可怜”,可心里其实还是有隔阂的,觉得他们做的事情都不如自己能做得好。
弱势群体也有很多能耐,他们的潜力绝对是让人惊艳的,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儿不常被注意,但一旦有心人去观察,发现每一朵花都有它的独特之处。
再说说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咱们总是想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但问题是,有些就是落实得不够好。
就算是相关部门再怎么喊口号,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
说白了,咱们总是嘴上说得好听,行动起来就像是蜗牛爬,慢得让人心急。
你想啊,那些孩子多渴望能够接触到更好的知识,结果却是看着同龄人飞得越来越高,自己却在原地踏步。
那心里的失落,别提有多重了。
其实教育这事儿,就像咱们炒菜,得讲究火候,不能光靠嘴上说。
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
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弱势群体仍在面临着各种人权问题,例如歧视、暴力、剥削、贫困等。
因此,提高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是当今的一个迫切任务。
本文将探讨弱势群体的人权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处于较为劣势、弱势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贫困人群、少数民族、残疾人、妇女、儿童、农民工、老年人等。
二、弱势群体面临的人权问题1.歧视问题:弱势群体往往会因为种族、性别、宗教、性取向等个人身份而遭受歧视,使他们难以获得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2.暴力问题:弱势群体往往面临暴力、虐待和恐吓等威胁,使他们处于安全隐患之中。
3.剥削问题:弱势群体在劳动场所中常会遭受剥削,例如农民工、儿童劳动力等,他们会受到不公正的薪酬待遇,或者长时间工作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
4.贫困问题: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弱势群体在财政、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着困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贫困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1.法律保障,政府应该制定合适的法律条款、政策和计划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
2.打破歧视,加强宣传,建立公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扩大弱势群体的参与合法工作的机会。
3.加强教育,使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更有机会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
4.提高财政支出,对弱势群体应进行适当的现金补贴、社会福利救助,并提供更好的基础医疗保障服务。
5.加强人权监管,维护弱势群体的人权,开展社会调查,对有违法行为的人及时予以打击。
四、结语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加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为全人类构建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
国家重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伦理意义
国家重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伦理意义1. 引言1.1 1.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重要性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重视。
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性少数群体等在社会、经济、政治方面处于劣势的群体。
这些群体往往面临着生存困难、受歧视待遇、权利被侵犯等问题。
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责任。
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的重要手段。
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阶层群体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如果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他们将更容易陷入贫困、无助的境地,导致社会分裂和动荡。
国家需要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来保障这些群体的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和人道关怀。
每个人都应享有基本的人权和尊严,无论其社会地位或身份。
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更是一种伦理责任。
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平等和公正,也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尊重。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重要性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国家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段字数:333】1.22. 伦理观念在保障弱势群体权利中的作用伦理观念在保障弱势群体权利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伦理观念是指人们对于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们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过程中,伦理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弱势群体的权利,以及如何有效地为他们争取公正和平等的权利。
伦理观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弱势群体的独特性和尊严。
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弱势群体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歧视和排斥,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不公和权利受限。
通过伦理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努力为弱势群体争取应有的权利和地位。
伦理观念还可以指导我们在处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时遵循何种原则和价值观。
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2013・2(中)论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刘彬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暴露并日益引起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不仅是基本人权的要求,更是社会正义的基本要求。
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和平衡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弱势群体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基于对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以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为选题,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以期对实现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全面的法律保护、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转型有所裨益。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作者简介:刘彬,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011-02现阶段,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重大社会问题。
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促进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各种方式中,法律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式。
而我国目前对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还存在不足,不论是立法、执法、司法都没能达到完善的程度。
本文尝试研究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方式,以期对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
弱势群体与人类社会相伴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弱势群体的内涵有别。
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看,从社会工作领域看,弱势群体均可做不同的解释。
在经济社会中,弱势群体划分的标准是多重的、相对的;表现为社会权利(权力)掌握或享有上的弱势,财富分配上的弱势,发展机会上的弱势,等等。
另外,性别上女性处于弱势的位置;而从身体状况出发,残疾人又是属于弱势范畴。
一般认为,弱势群体是由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和社会关系处理失调或由于一部分社会成员自身的某种原因而造成的对于现实社会的不适应,并且出现了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困难的人群共同体。
论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中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论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中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摘要:社会转型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如果对他们的权利不进行有效的保护,将造成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执法实践中会出现越来越多复杂棘手的难题,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中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将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本文探讨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中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
关键词:执法活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中图分类号: df3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55-01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我国行政执法中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存在以下问题。
1.执法程序制度不健全。
解决执法不规范的问题重在程序制度建设。
程序制度既可以保证实体法的实施,实现实体正义。
由于很多执法人员程序意识不强,执法中违反程序规定,滥用自由裁量权,野蛮执法、暴力执法、不文明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
2.执法目的不明确。
城管在执法时应多考虑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允许小商贩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经营,以保障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同时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3.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公、侵害弱势群体权利。
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表现在政府征地安置补偿、拆迁安置补偿工作过程中尤为突出。
4.行政机关执法活动对弱势群体权利关注不够。
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中理念正确,能保护弱势群体生存条件。
和谐行政执法活动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二、完善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建议(一)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的立法1.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法制规范,加强监管作为救助弱势群体的中心力量,各级政府每年针对弱势群体救助的财政投入应逐渐增加。
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来说,他们所得到的远远低于政府给予和应该得到的,根本无望于改变他们悲惨的生存状况。
这些措施对于数目过于庞大的弱势群体来说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也难免有些杯水车薪。
国家重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伦理意义
国家重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伦理意义1. 引言1.1 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通常由于其经济、社会或文化地位的脆弱性而受到较大的影响和限制。
这些群体可能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贫困人群、少数民族、性别少数群体以及其他在社会资源分配和权力结构中处于劣势位置的群体。
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歧视、剥削和忽视,其基本权利和利益也更容易受到侵犯。
弱势群体的概念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他们往往处于社会最脆弱的位置,更容易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
对于这些群体的关注和保护,不仅是基于对人权和公平正义的尊重,更是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责任的体现。
在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中,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
国家和社会应当以伦理和道德为基础来重视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
1.2 重视弱势群体权利的必要性重视弱势群体权利的必要性,是因为这些群体往往处于社会的边缘,面临着各种困境和不公平的待遇。
如果我们不重视他们的权利,那么他们将无法享有基本的人权与尊严,将难以融入社会,也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隐忧,如果我们不注重维护他们的权利,将会造成社会道德的沦丧,失去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尊重和关爱。
重视弱势群体权利的必要性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只有当我们重视他们的权利,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不仅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1.3 伦理意义的重要性伦理意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在关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议题上,伦理意义更是至关重要的。
从道德层面讲,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和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共同体意识。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 法 学研 究
论 弱势 群体权 利 的法律保护
刘 彬
摘 要 : - " k l 前我 国正 处 于社 会转 型期 和 矛盾 凸显期 ,弱势 群体 的 问题 逐渐 暴 露并 日益 引起政 府 和人 民的 关注 。保 护社 会 弱势群 体的 权利 , 不仅 是基 本人 权的要 求 , 更是社 会正 义 的基本 要求 。 法律 作 为调 节社会 关系和 平衡社 会利 益的 重要手 段 , 只有对 弱 势群体提 供足 够 的权 利保护 , 才 能促进 社会 的和 谐 与稳定 。基 于对弱 势群 体权 利 法律保 护 的重要 性的认 识 , 本 文 以弱 势群体 法律保 护 为选题 , 借鉴 国外 的有 益经验 , 结合 我 国的 实 际情况从 立 法 、 执法、 司法三 个层 面进行研 究 , 以期对 实 现 我 国弱 势群体权 利 全 面的法律 保护 、 促进 我 国社会 的 平稳转 型有 所裨 益 。 关键 词 弱 势群体 权 利 法律保 护 作者简介: 刘彬, 东莞J E _ r - 学院城市学院, 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与教学。
弱 势群 体均 可做不 同 的解释 。 在 经济 社会转 向法理 性 社会 , 这 一过 程难 免会 出 不 和谐 的 因素 , 社会 矛盾 、 群 体事 件 、 社会 的贫 富差 距 准 是多 重 的、 相 对 的; 表 现 为社会 权利 ( 权 力) 掌握或 享有 上 的弱 现不 稳定 、 势, 财 富分配 上 的弱 势, 发展机 会上 的弱 势 , 等等 。另 外 , 性别 上 问题 都会 有所 显现 。要实 现我 国社 会 的正 常转 型 ,解 决这 些 问 最重 要 的就 是要 保护 好弱 势群 体 , 实 现我 国社会 转型 期 的平 女性 处 于弱 势的位 置 ; 而 从身 体状 况 出发 , 残疾 人 又是属 于弱 势 题 , 范畴 。 一般认 为 , 弱势 群体 是 由于 社会 结构 急剧 转型 和社 会关 系 处 理 失调或 由于 一部 分 社会成 员 自身 的某种 原 因而 造成 的对 于 现实 社会 的不适应 , 并且 出现 了生活适 应和 社会适 应 困难 的人 群
国家重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伦理意义
国家重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伦理意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责无旁贷的伦理义务。
这不仅体现了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公正,也体现了国家对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
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少数民族等,他们由于身体、智力、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容易受到歧视和忽视,因此国家有义务保障他们的权利。
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体现了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个人道主义的国家,应该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
虽然弱势群体在某些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但这并不应该剥夺他们享受基本权利的资格。
老年人可能在身体健康和精神能力方面衰退,但是他们仍然有权利获得充足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个人道主义的国家应该通过政策和法律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和享受生活的乐趣。
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指在公共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制度中,对不同个体采取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弱势群体由于特殊情况的限制,往往无法享受到正常人群的权益,容易陷入不公平的境地。
国家有责任通过政策和措施来弥补这种不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
对于贫困人口,国家可以提供相应的扶贫政策和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的人数。
对于残疾人群体,则应该提供相应的辅助设施和就业机会,保证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公正和平等。
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体现了国家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
每个人作为人类的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尊严和价值。
无论弱势群体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他们不应该被边缘化或忽视。
国家有义务通过保障他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尊严和价值。
对于儿童来说,国家应该保障他们的教育权利,使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
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国家应该保护他们的文化和语言权利,让他们能够保留自己的身份和传统。
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体现了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社会公正和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HEBEINONGJI摘要: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
为防止弱势群体权益受到侵害,我国应在立法中不断完善弱势群体保护措施,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机制,只有依靠法律营造一种公平氛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权益易受侵害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严惩不良行为,还要重视法律保护,这在价值层面上对自由、正义的理念形成了补充。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王倩4问题的提出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有诸多规定,但由于弱势群体的范围非常广,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分类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仅列举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人权的刑法保护举措。
1.1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虽然在法律中有诸多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完全贯彻落实,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还不到位,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
例如:(1)对未成年人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数量少,现在只有两部专门的法律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现在未成年人复杂多样的问题,可操作性不高。
(2)地方政府与执法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安全的重要性,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强。
各级工作者更没有把工作相互联系起来,没有形成一个对未成年人保护坚不可摧的保护网。
1.2对残疾人的法律保护及存在的问题法律是保护残疾人人权的有力武器,也是处理侵犯人权行为的最正当手段。
我国刑法规定:聋哑人或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这就体现了我国对残疾人人权的刑法保护。
残疾人人权保护在立法上虽然体现出我国的人道主义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1)他们行动不便,还需要多次来往于法院、检察院之间,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2)他们身体原因致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如果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的总和过高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方面使得他们在面临权利侵害时只能选择忍受,而无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
2.我国长期以来对工农产品价格采取“剪刀差”的手段,社会弱势群体又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指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全球化浪潮中随时陷于失业、贫困、孤立、边缘化状态中的人群。
二、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是一个宏大的理论课题。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弱势群体所得到的社会的特殊保护,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
因为它们相对于其他群体而处于一种权能较低的相对不对等状态。
不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受上述法律保护的,都是城市的老弱病残人员,缺乏保障的普遍性。
2.对权利的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现有法律的内容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以致实际中难有较为确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操作。
法条的用语多属于原则性宣示,缺乏程序性保障。
3.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总量上较少,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甚少有专门针对弱势群体制定的法律,使弱势群体难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另外,缺少应有的诉讼制度作为后盾,使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更多地成为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四、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机制的建立(一)弱势群体保护自身权利法律意识的建立弱势群体既要了解自身的权益,更要在权益被侵害时,理直气壮的为争取权利而斗争。
当弱势群体的人身权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和侵权人之间的权利处于失衡状态。
在法的实现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公力救济不能完全及时地保护受害人,故受害人的自力救济若为法律所禁止,其结果只能白白地受侵害而无任何补救办法。
因此应在特定条件下,承认自力救济的合法性。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表达团体的重构1.培育弱势群体的权利表达团体。
利益表达的主体有个体和团体,相对于个体,社会团体能在制度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它既能使弱势群体内部展开自我救助,又能强有力的增强其利益表达的分量,使其更能引起决策部门的关注,从而充分考虑其利益要求。
3.强化立法听证制度。
首先,要将“公正”体现在听证代表的产生和人数比例的确定过程中,适当增加弱势群体的代表;其次,要适当扩大立法听证的范围,使其充分实现多元利益的均衡;再次,要增强立法听证的辩论色彩,将立法辩论看成是听证会的灵魂;另外,要加强对立法听证会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要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立法的相应规则制度化,最后,要使听证过程和结果公开化。
论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
论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地位较为薄弱,经济、文化、社交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或压迫的人群。
这些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如性别、种族、贫穷、残疾、性取向等,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强大的话语权力和影响力,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的权利保护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现状世界各地的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着不同的权利保护问题。
例如,妇女在很多社会中常常受到性别歧视,无法享有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权利,也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真正的平等对待。
少数民族则可能在文化和历史传承上受到压迫和排斥,没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和政治参与权利。
残障人士则在很多社会中依然受到社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不得不直面着存在障碍的生活条件。
这些群体的人们很难实现自身的生存需求和自我实现。
然而,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依然严重缺失。
一些国家不仅没有对这些群体的不平等待遇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文化唯一主义和社会排斥等问题。
在这些国家,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个人和团体经常面对的是缺乏保障的贫困、缺少公共服务、极端暴力和其他形式的不公正待遇。
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责任。
因为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人权,不管他们的种族、性别、年龄或其他身份特征如何。
因此,社会弱势群体应该享受到同样的尊重、权利和保护,包括言论自由、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以及接受平等的法律保护等等。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也具有实际意义。
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可以使他们更充满信心、更加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包容、进步和繁荣,使大家都受益。
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解决方案要解决社会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各种权利保护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一些关键措施如下。
提高社会意识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必须以改变社会意识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弱势群体权利保护赵雪纲1,王雅琴2(1.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2249;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摘要】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须构建以宪法为基础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机制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护体系。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体系;社会保护体系【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8)17-0075-0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而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渐渐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当享有平等权、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物质保障权、教育、科研、文化方面的权利等基本权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权利却没有得到切实保障,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保护弱者是法律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良法的基本要素,现代法律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在追求平等保护的前提下,对社会弱者进行倾斜保护,通过制度的建构使弱者的利益得到保护或得到补偿。
“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有在他们最终能对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对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才是正义的。
这些原则拒绝以某些人的苦难可以以一种更大的总体善中得到补偿这种借口去为体制进行辩护”。
①一、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法律体系构建以宪法为基础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法律体系即为弱势群体提供立法层面的保障和救济。
我国已先后制定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单行法律法规,但从立法角度而言,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利保障主体规定不明确;许多规定原则、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对法律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不明确。
更重要的是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数量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且分散于不同的法律部门中,不成体系,造成了弱势群体权益保障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可依或法律依据不足的状况。
针对性解决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对于弱势群体的保障具有基础性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首先应当完善宪法的保护,使宪法所确认的各项基本权利得到全面、充分的实现和保障,使宪法首先真正成为“权利保障法”。
宪法应明确规定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根本性原则,具体内容由相关的部门法具体化: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及其权利诉求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权利保护法律制度。
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应在改善其基本生存状况的前提下,重点放在如何使其“由弱变强”,即以加强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为根本性保护措施,使他们接受较多的教育并掌握现代技术,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落实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与就业权等基本权利。
另一方面要以法律手段健全综合性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体系。
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就业促进和劳动保障立法、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律……从主体方面来说,“长期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福利性、服务性、公益性的活动都是由政府负责和推行,几乎所有的资源都由政府提供,这种情况在最近10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团体及社会服务机构对于维护弱势群体权益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就内容而言:一要建立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将对劳动【收稿日期】2007-01-23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谢廷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第16页。
②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作者简介】赵雪纲(1973-),男,河北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哲学;王雅琴(1971-),女,山西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学。
輫輳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的权利制度化,二要建立社会救济法律制度。
该项制度具体保障了公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获得经济帮助的权利,三要建立社会福利法律制度。
该制度具体规定对不同的社会成员在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获得的经济帮助,四要建立社会互助法律制度。
即以法律的形式具体规定由不同的社会组织建立起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帮助的制度。
①二、健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机制首先要完善弱势群体在法律、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机制。
其实强调权利平等和社会公正的一大要义就是需要弱势群体“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并促使现有的规则趋于更合理、更公平。
由于长期无法参与有关游戏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出现了对主流社会的认同危机,长此以往,权利贫困集团被日益边缘化,对主流价值出现逆反心理。
弱势群体同样应享有行政法规或者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废除的知情权;弱势群体同样应享有行政法规或者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废除的建议权;弱势群体同样应享有立法的实际参与权。
为此,除非有法定的例外情况,有权机关应当公开发表法规或规章乃至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草案,让公众通过向制定机关提交书面材料,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参加网上投票等方式,参与制定机关举行的有关调查,出席有关的座谈会、论证会或者听证会等方式,及时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其次要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
在法律意义上,利益表达机制应该是平等的,对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平等适用。
弱者进行利益表达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平等理念。
完善我国的公民利益表达制度,先要运用好现有机制,尤其要从宪法角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使民意,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和特殊困难得到表达和反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利益表达及政治参与机制。
在宪法指导下,修改选举法,建立请愿制度,完善信访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制订保障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相关法律,使社会弱势群体的声音通过正规、通畅的渠道反映到决策部门。
国家还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紧急救助机制、社会预警机制和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不断调整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社会安全阀的概念。
科塞认为,安全阀机制可以使社会不满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②建立社会安全阀系统,必须构建通畅的社会沟通系统。
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意见反映机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为社会各利益主体设置相应的意见反映渠道,防止和减少不满情绪的积聚,表达利益诉求、化解矛盾冲突。
最后要完善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机制。
没有救济等于没有权利。
一要完善和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健全监督主体、创新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健全和完善对行政执法的社会监督。
通过监督促进公平执法原则的落实。
二要完善人民调解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开辟多种形式的协商对话。
三要完善司法保护机制:通过司法改革完善现有的诉讼机制,以利于弱势群体积极主张权利的救济。
建立完善的宪法监督制度,推动宪法的司法适用,使公民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获得权利救济,使得公民的宪法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③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护体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有赖于政府支持、社会援助和弱势群体自身的努力并形成合力,而政府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弱势群体,但在现代社会,没有哪一个国家不把扶助弱势群体当作政府的基本职能。
关心弱势群体、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更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政府积极致力于健全弱势群体权益法制保障之外,还要承担政策支持和倡导社会支持、推进个体自我支持的责任。
就政策支持而言,政府要针对弱势群体制定倾斜性保护政策,鼓励和引导弱势群体的发展。
政府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措施,更重在执行,以真正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实现社会实质公正。
弱势群体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在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方面,政府应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第一,深化改革,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快户籍制度和公共福利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劳动力的流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更新观念,取消对农民工进城的各种制度性限制,对农民进城务工要变“堵”为“疏”;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标准建设劳动力市场,积极培育市场运行机制。
第二,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
政府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可采取抑制或是鼓励的收—访清华大学社①③杨团、葛道顺:《社区公共服务社:消除边缘性的社会政策》,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苑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会学系教授孙立平》,社会学,2002年第6期。
②(美)刘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31-34页。
輫輴①②③王思斌:《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1期;钱再见:《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张友琴:《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张富良:《构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新探》,求实,2002年第10期。
入政策,以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政府采取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辅之以鼓励收入增长的政策,效果会更加显著。
第三,运用税收政策,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
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推进金融创新,对个人财产进行最终调节,防止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
取消部分不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公平税赋。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经济增长能够得到保障的最基本的条件,要选择适合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充分发挥其作为二次分配的形式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①保护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问题,弱势群体的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进行综合治理。
虽然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处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力量有限,保护弱势群体最终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
②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援助的过程当中,政府尤其要充分重视和鼓励社会志愿者在援助弱势群体中的导向作用,还要鼓励依法创建民间团体,建立基金会,并对这些组织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使其向规范化、法治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政府还要致力于促进弱势群体观念的转变,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念,③要建立健全社会心理疏导体系,发挥对弱势群体心理调适的主导作用,引导弱势群体走出弱者心态。
政府要通过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生存与生活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使弱势群体最终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
【参考文献】[1]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朱景文.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4]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5]蔡日方.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6]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7]李学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弱势群体[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8]薛晓明.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孙津.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上)(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0]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L校对:Q)(上接第48页)统一的存储、加工和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发掘数据应用潜力,实行信息数据集中处理,提高数据应用质量和深加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