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目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精简了理论性知识,加强了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全书编写体例力求新颖,结构清晰,理论联系实践,既便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全书共分四个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
《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本科、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供学前教育_[作者和幼儿园教师参考。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章绪论【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操作指南】观察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的运用【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第二节生命的孕育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操作指南】一、婴儿动作发展的测评指标二、婴儿动作发展的测评方法【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二部分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六章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三部分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八章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九章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尉伴关系和移情能力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四部分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第十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概述第二节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价值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游戏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和美术活动心理【操作指南】学习障碍——多动症儿童的测量与评估【实践活动】【思考练习】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探寻1 解析意志一、名词解释1.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3.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4.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5.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幼儿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1.D2.D3.C4.C5.A三、填空题1.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2.随意运动3.随意运动4.情绪情感5.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6.意志努力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动机冲突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双趋冲突。
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临两个都令人不喜欢或具有威胁性而想躲避的事物和目标时,迫于情势而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这种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
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这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做多重趋避冲突。
2. ①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②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 ①意志与认知:认知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意志对认知过程的影响: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236p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 2.人生历程理论 埃尔德于1995年提出了人生历程理论。该理论重视环 境的作用,强调环境对人生历程的影响。他认为,人生历程 主要受四大环境背景因素的影响(历史时空、生活安排、人 生关联以及人力和社会约束的背景)。
如果成人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教导孩子,往往会导致儿
童成年以后的失落,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二)精神分析学说 20世纪前期,佛洛依德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 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作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 为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 容和意义
2.心理实质: 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实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 容和意义
(二)学前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 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 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7岁)的儿童。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儿童个体从胎儿开始到上小学之前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 规律的科学。
2. 发 展 的 原 则
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
自我调节的原则:儿童的发展不是直线的, 发展的步伐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前进有时倒退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3.育儿观念 父母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应当了解儿童成长规律, 根据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养育他们。
《学前儿童发展》第八章考点手册
《学前儿童发展》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考点38 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三级考点,选择、名词)1.在言语初步形成到3岁以前的这个阶段,儿童所使用的主要是对话言语、情景言语以及不连贯言语。
2.【言语】指的是个体使用语言的过程,是理解他人和自身运用语言的过程。
3.言语是儿童与他人交往的主要途径。
考点39 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三级考点,选择)1.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获得装置。
2.强化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3.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4.模仿说因其模仿程度的不同分为机械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机械模仿的提出者是奥尔波特,选择性模仿的提出者是怀特赫斯特。
5.先天论是不满意后天论者强调环境和学习在言语获得中的决定地位而被提出的。
6.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产生于人类认知的成熟,是一般认知组织的组成部分。
7.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1)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4)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考点40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趋势及阶段(★三级考点,选择)1,前言语阶段主要分为: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
2.两三岁到六七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
3.语音知觉指的是儿童对语言中语音的辨别。
4.【前语言阶段】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时期,通常为0-12个月。
5.前言语阶段主要分为: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6.言语发生阶段主要分为: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岁半);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岁半-2或3岁)。
考点41 语音的发展(★三级考点,选择)1.嗓音主要包括哭声、叫喊声、以及婴儿在身体不适或安静状态下发出的嗓音。
2.语音意识指的是儿童对语音的自觉态度。
3.语音的形成共有四个阶段:出现嗓音(0-2个月);出现“啊咕”声(3-4个月);出现喃喃语声(4-8个月);开始发出语音(9-12个月)4.语音模仿是婴儿最初掌握语音的主要途径,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偶发性的单个模仿(2个月以后);系统模仿(4个半月以后);模仿新的语音(8-9个月以后);系统模仿新语音(12个月以后)。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第三节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发生、发展趋势及阶段第四节学前儿童言语内容的发展第五节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第一节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言语指的是个体使用语言的过程,是理解他人和自身运用语言的过程。
言语和语言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言语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其一,感知和理解过程,也就是对言语的接受,比如听、看和听懂、看懂等;其二,发出语言,也就是说、写。
一、交际功能言语是儿童与他人交往的主要途径。
在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儿童主要依靠肢体动作、手势及表情等“肢体语言”与他人交流。
进人幼儿期,即3-6岁,儿童的连贯性言语、陈述性言语开始逐渐发展。
二、概括功能言语的概括功能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言语的概括功能有如下五个作用:(1)儿童能够用词表达所感知的事物及其特性,如此一来,感知便成为可理解的事物,进而使儿童更易认识事物的特性。
(2) 能够帮助儿童慨括同类事物的属性,从而使其了解、认识到事物的共同特征。
(3)便于儿童对事物间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其认识事物间的差别。
(4)有助于儿童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
(5)帮助儿童根据已知事物的特征了解和认识未知的同类事物。
三、调节功能言语对儿童的心理话动和行为有调节功能,儿童的心理调节功能因此逐渐形成。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一、环境论(一)模仿说模仿说因其模仿程度的不同分为机械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机械模仿说由奥尔波特提出,流行于20世纪20-50 年代,它强调幼儿学习语言是对成人的简单翻版,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是机械被动的接受者。
选择性模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言语获得的原因。
(二)强化说强化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强化说强调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式和强化对幼儿言语获得的积极作用。
环境论认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外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08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本章教学目的:了解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重点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前阶段记忆发展的特点,重点掌握形象记忆和语语记忆的相互关系及其大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发挥两者制约作用;幼儿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记忆和记忆的种类;记忆的发生发展的表现;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及幼儿记忆力的培养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根据本章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概念定义法:本章涉及到的概念术语较多,如“习惯化”、“客体永久性”观念、“记忆回涨现象”、“幼儿期健忘”、“延迟模仿”等,必须明确其含义,下定义。
2、模拟实验法:启发引导学生两人结伴相互做“记忆广度”模拟实验,不仅了解自己记忆广度,有助于进行“幼儿记忆广度实验”积累经验。
3、心理实验法:带学生到幼儿群体中去做“幼儿记忆广度”和“记忆策略”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4、观察录相法:利用自习时间观察《学前心理学》教学辅助片,形象生动展现幼儿记忆的表现特点。
本章教学程序: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和记忆力的概念(一)什么是记忆(二)什么是记忆力(三)记忆力的品质二、记忆的种类(一)按目的划分①无意记忆②意义记忆(二)按内容划分①运动记忆②情绪记忆③形象记忆④词语记忆(三)按方式划分①机构记忆②意义记忆(四)按时间划分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各种记忆发生的顺序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1—3岁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二)3—6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三、记忆容量的增加四、记忆内容的变化五、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第四节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及记忆力培养一、记忆的意义(一)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三)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二、记忆力的培养(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积极性(二)让幼儿在积极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三)教幼儿学会运用记忆方法或策略(四)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五)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小结:怎样培养孩子记忆力?这是父母和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学前比较教育,讲义 第八章
第八章学前教育课程比较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比较学前教育课程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学前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是一个由课程管理、目标、内容、实施等多个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循环往复的动态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进行。
一、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的比较与发展趋势学前教育课程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法规和政策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或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过程进行的规范、引导和帮助,其根本目的是提升课程的成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促进教育者自身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的状况主要体现在课程管理机构、有无国家课程及课程管理类型等方面。
(一)教育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从各国学前教育课程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采用中央集权管理模式的国家、采用地方分权管理模式的国家,还是采取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模式的国家,学前教育课程的管理均体现出教育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日益凸显的发展趋势。
此外,很多由两个以上部门共同管理学前教育的国家,参与管理的部门一般为教育部门、社会事务部门或者健康体育部门,但教育部门则起着对学前教育主要管理的作用。
(二)积极颁布国家学前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各国都纷纷致力于在国家学前教育课程、地方学前教育课程及幼教机构的学前教育课程之间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立足点。
各国普遍关注了国家学前教育课程的引导、规范作用,积极颁布了国家学前教育课程。
如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国家,没有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课程,各个州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
英国政府于2000年9月颁布了面向3-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以统一的课程标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缺乏全国统一学前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问题。
该课程指南对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意志习题
学前儿童的意志习题(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学前儿童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之一。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
学前儿童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交往。
大多数孩子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彼此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
(3)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方面。
(4)模仿性强。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其他幼儿。
(5)易冲动。
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制力差。
一.【参考答案】幼儿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后天因素。
成人在培养幼儿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评定幼儿能力发展水平。
(2)指导学前儿童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4)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
(5)培养坚强意志,鼓励勤奋努力。
(6)对能力异常的幼儿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
(7)成人应积极参与幼儿能力的培养。
二.【参考答案】(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3)父母亲与孩子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同时,父母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感染到孩子。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等),并给予一定的关心。
三.【参考答案】(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四.【参考答案】(1)社会生活环境。
学前心理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儿童的意志》课件
培养学前儿童的果断性
总结词:果断性是指学前儿童 在行动中能够迅速而明确地做 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果断性,需要 家长和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在面 对选择时能够迅速做出决定,
并鼓励他们勇于承担后果。
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意志具有目的性、自觉性、果断 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特征。
意志的重要性
意志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 重要影响,能够推动个体克服困难、 实现目标,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能力。
意志品质的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03
让学前儿童有机会自主选择和决策,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孩子自我评价和反思
建立评价标准
引导学前儿童了解评价标 准,如行为规范、道德准 则等,让他们明白什么是 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
鼓励自我评价
鼓励学前儿童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评价,让他们意识 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促进反思和改进
引导学前儿童反思自己的 行为,并鼓励他们积极改 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 其自我完善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与学前儿 童讨论、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 、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式 ,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迅速做出 决定。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 前儿童勇于尝试新事物、勇于 冒险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果断 性。
培养学前儿童的坚持性
培养学前儿童的坚持性,需要家长和教师引导 学前儿童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并鼓励
《学前儿童的意志》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什么是意志? •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阶段 • 学前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 • 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 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实践案例
探寻2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与培养
比如儿童为了游戏,时间角色职能、能抗拒各种 诱惑,控制自己的行为。
1岁半-2岁的婴儿坚持性出现萌芽。 但一般3岁前儿童坚持性发展水平很低,坚 持时间很短,遇到困难或任务比较单调枯燥, 一般会失去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
幼儿中期,儿童逐渐形成了按原有目的坚持 活动的意志努力。
有意运动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 有意识去支配自己的肌肉 运动,是后天学会的。
出生婴儿,除本能的动作,动作都是混乱的,两眼不协调, 手不受控制的无乱摆动。 大约四个月,婴儿手眼动作不协调,大脑不能支配动作。 大约到了四到五个月,婴儿出现手眼协调动作,动作有了简 单的目的方向性。 1岁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模仿成人拿东西的动作,开始进入人 类实用工具的有意动作阶段。 3岁以后,手眼协调动作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地完善,同时也反 过来促进各种活动发展。
1、意志的基本特征是( ) A.明确的目的 B.意识调节行动 C.克服困难 D.以上三者皆是
答案 :D
2、下列关于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的说法,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有意运动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 B.无意运动是与生俱来的 C.无意运动是人没有意识到的运动 D.意志是有意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答案 :D
幼儿末期,能够提出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比如儿童做一件事情能提出明确的目标,计划自己的行动, 往往是边做边想,并作为自己努力达到目标。
大班:小刚说:“我们来玩过家家的游戏吧!”敏敏、奇奇 、小华齐声说好,“我来当爸爸吧”小刚说。“那我来当妈妈吧 。”敏敏抢着说。小华想了想说:“我当娃娃。”奇奇摸着头问 :“那我呢?我来当舅舅吧。我们来给娃娃过生日,我当舅舅带 着礼物来看娃娃。”于是游戏开始了,妈妈去做饭了,爸爸在陪 娃娃玩,这时门铃响了,舅舅带着礼物来了,他们一起为娃娃过 生日, 唱生日歌,说祝贺语。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八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八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19年下半年)有时一名幼儿哭会惹的周围的幼儿跟着一起哭,这表明幼儿的情绪具有()。
A. 冲动性B. 易感染性C. 外露型D. 不稳定性2. (2018年上半年)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情绪体验?()A. 羞愧B. 伤心C. 害怕D. 生气3. (2016年上半年)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 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B. 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C. 4-5岁幼儿能够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D. 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4. (2015年上半年)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A. 理智感B. 道德感C. 美感D. 自主感5. (2013年下半年)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
A. 道德感的发展B. 羞愧感的发展C. 美感的发展D. 理智感的发展6. (2013年上半年)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整幼儿激动的情绪()。
A.转移注意力B.斥责C.冷处理D.安抚7.(2017·福建)董董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当成人可以给他满意的答案时,他就觉得很愉悦。
这种情感是()。
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实践感8. 下列选项中,哪种情感不属于幼儿的高级情感?()A. 道德感B. 归属感C. 美感D. 理智感9.情绪往往支配着幼儿的行为:当他们高兴时,他们很乐意参加各项活动;反之,他们不但不愿意参加活动,还会产生许多消极行为。
这说明了情绪对幼儿的()。
A.交往发展的作用 B.个性形成的作用C.认知发展的作用 D.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10.“破涕为笑”是孩子情感()的表现。
A.冲动性 B.不稳定C.易受感染 D.情感外露二、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概念: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前儿童掌握 概念的方式
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举例子)
通过语言理解获得
(下定义)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一般特点
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过宽或过窄。
第八章 学前儿童 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概念
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
概括性
思维的类型
01
根据思维过程中 凭借的工具不同
➢ 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02
根据思维探索 答案的方向不同
➢ 聚合思维 ➢ 发散思维
03
根据思维的 创新程度不同
➢ 常规思维 ➢ 创造性思维
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理解水平的发展——5个发展趋势
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依靠语词的理解 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情绪的理解——比较客观的理解 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逐渐理解事物相对关系
谢 谢!
转导推理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常见于3-4岁幼儿身上
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三段式: •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 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
况作出判断。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六种基本关系 ➢工具和功用关系(笔/写字,?/切菜) ➢部分与整体关系(苹果/苹果树,手指/?) ➢对立关系(高/矮,粗/?) ➢并列关系(白菜/萝卜,猴子/?) ➢从属关系(白菜/蔬菜,?/动物) ➢因果关系(下雨/地湿,?/打针)
幼儿意志的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幼儿能够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并 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我评价能力的幼儿在完成某项任务或表现某种行为 后,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这种 评价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如技能、努力、态度等。幼 儿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会考虑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评价能力有助于 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幼儿能够控制自己的 情绪和行为,遵循成人的要求和规则 。
VS
自我控制能力的幼儿在面对挫折、不 满或困难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 行为,避免出现过激的反应或行为。 同时,在成人的引导下,幼儿能够逐 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和成人设定的行 为准则。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培 养幼儿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为未来的 道德和社会行为打下基础。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意志发 展的过程和特点。
这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普通,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比较传统。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鼓励他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 务,如整理玩具、刷牙洗脸等。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 开始给他更多的自主权,让他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吃什 么饭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表现出自己的意志和决 策能力。
特点
幼儿意志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和 完善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逐渐增强。
幼儿意志发展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自主性
幼儿意志发展有助于培养 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控自 己的生活和学习。
增强自信心
通过自我决定和自我控制 ,幼儿能够更好地应对挑 战和困难,从而增强自信 心。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12340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11、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选择)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又称谈话法。
(最新整理)第八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接受信息、
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 果。
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例如:81726354453627189
2021/7/26
39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 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 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视觉表象。
2021/7/26
28
2021/7/26
29
2021/7/26
30
2021/7/26
31
2021/7/26
32
2021/7/26
33
形象记忆
2021/7/26
34
4、语词记忆
2021/7/26
•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 作为内容的记忆。
2021/7/26
16
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021/7/26
17
间隔不同时间幼儿记忆保持量的比较
时间、年级 间隔3天 间隔7天 间隔14天
小班
100 137.58 132.14
中班
100 102.10 106.96
大班
100 103.19 91.64
2021/7/26
18
原因:
在不断发展
2021/7/26
44
原因:
①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
②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 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 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 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动机斗争或心理冲突
从形式上看 1. 双趋冲突
从内容上看
1.原则性冲突 原则性冲突涉及个人期 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律相 矛盾的动机冲突。 例如,考试舞弊、迷恋上网 逃学。
2.非原则性冲突 非原则性冲突是不与社会道 德标准、法律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例如,星期天是呆在家里,还是去 同学家玩呢?如果呆在家里,是看 电视还是玩游戏机呢?如果去同学 家,穿红衣服还是穿绿衣服呢?这 种只是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的冲 突就属于非原则性冲突。
5、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哪怕这种娱乐很有吸引力, 我也会马上决定去学习。
A、经常如此 B、较经常 C、有时有 D、较少如此 E、并非如此
6、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向 师长、同学或朋友求援。
A、很同意 B、比较同意 C、无所谓 D、不同意 E、反对
7、在练长跑中遇到生理反应,觉得跑不动时,我常常咬 紧牙关,坚持到底。
(六)意志行动中的选择与决策
意志行动中的选择和个体的决策有关。所谓 决策,就是为了优化地达到目标而对若干个 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
1.确定行动的目的。
2.选择达到目的的行为和方式。 3.做出实现意志行动的决定
(七)意志行动的实现
决定作出后,拿出行动去实现,是意志 行动的关键。否则只能是主观的愿望和空 中楼阁。 在实现所作的决定时,经常会遇到内 部和外部的困难。必须要克服干扰,排除 困难实现目标。 “年轻人有很多的理想,成人在生活 的磨砺下逐渐失去了理想。成熟后,依然 有理想和目标,实现的时间定得更长,实 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估计更充分。”
A、经常如此 B、较经常 C、有时有 D、较少如此 E、并非如此
8、我常因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而不能按时睡觉。
A、经常如此 B、较经常 C、有时有 D、较少如此 E、没有
9、我在做一件应该做的事之前,常能想到做与不做的好 坏结果,而有目的的去做。
A、经常如此 B、较经常 C、有时有 D、较少如此 E、并非如此
2、我给自己定的计划常常因为主观原因不能如期完成。
A、这种情况很多 B、较多 C、不多不少 D、较少 E、没有
3、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我能每天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A、很同意 B、比较同意 C、可否之间 D、不太同意 E、不同意
4、定的计划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完成计划有困难,随 时可以改变或撤销它。
A、很同意 B、比较同意 C、无所谓 D、不同意 E、反对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1. 双趋冲突
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达到的,但又不 能同时达到,只能二者择其一的目标时的 心理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 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 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2.双避冲突
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逃避,但又不能同 时逃避,只能二者择其一的目标时的心理冲 突称为双避冲突。
与独立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2.坚韧性
坚韧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 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与坚韧性相反的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即一遇到困 难就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决定,见异思迁、虎头蛇尾、 碰到挫折就打退堂鼓。
3.果断性
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 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具有果断性的人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决 策能力,对行动的目的、达到目的的方法,行动 的可能结果都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即使在面临 复杂、剧烈的内心斗争时都能果断、机智地做出 决策。
三岁儿童坚持性发展很低,坚持时 间很短,遇到困难或任务比较单调枯燥, 一般会失去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 四、五岁是儿童的坚持性发生质变 的关键年龄。应抓紧进行培养。
二、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1.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 2.鼓励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启发自我锻炼 4.鼓励孩子做好每一件事 5.通过实践锻炼孩子的意志
与自制力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意志
一、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意志过程,往往表现为直接 外露的意志行动,意志的内化程度很低。它 是在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志行动,只 是意志的萌芽。
1.学前儿童有意运动的发生及其特点
2.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萌芽
3.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学前儿童有意运动的发生及其特点
(八)意志行动的品质
人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韧性、果断 性、自制力。 人们的意志品质是衡量个体意志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存在着巨大的个别差异。
1.独立性 3.果断性
2.坚韧性
4.自制力
1. 独立性
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行动的正确性 和重要性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不屈从于外界 的压力,按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行动 的品质。它使人能够独立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 动,而不是靠外力的监督和管理。
1.明确的目的
事先要了解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不能象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 “不能混一天算一天”,这样三年的收 获和长进不大。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2.意志调节行动
可以发动动作也可以制止动作。
符合预定目的的活动得到激励和推动,而不 符合预定目的的活动则受到抑制和阻止。
“周末的安排”
(一)意志行动中的态度、兴趣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也是态度的范畴,也是认识和 是认知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有“肯定” 情感的有机结合。是对客观事物的 和“否定”两种。 高度积极肯定的态度。 “认识”和“情感”有时一致,有时候 不一致。 不一致会带来痛苦。人、事“没有大的 缺点和过错”。感情上却不喜欢。 态度的形成为行为作好了准备。对事物 是接受和排斥。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对客观事物(或活动) 本身感兴趣。 间接兴趣:对某种客观事物所带来 的结果。
(一)意志与认识过程 意志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 认识过程伴随着意志过程的始终。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二)意志与情绪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 以阻碍干扰意志行为。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1 2 3 4
5 6
7
8
(一)意志行动中的态度、兴趣 (二)意志行动中的需要 (三)意志行动中的动机 (四)意志行动中的抱负水平 (五)动机斗争或心理冲突 (六)意志行动中的选择与决策 (七)意志行动的实现 (八)意志行动中的意志品质
(四)意志行动中的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个人在做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 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期望” 抱负水平来自于自我评价,和过去在目标追求中的 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有关。 抱负水平制约着一个人的意志行为。高者有信心 和毅力,能克服困难。低者不自觉缺乏毅力和恒心。 “争乎其上,得乎其中;争乎其中得乎其下;争乎其下, 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的设定,一定要立足自己的实 际,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都会制约自己的发展。
3.克服困难
需要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困难。
外部: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舆论的 错误导向,没有相应的氛围,缺少应有的 条件或工具等来自客观条件的阻挠,属于 外部困难; 内部: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受别的动 机或目的的诱惑和干扰,缺乏决心、勇气 和信心等主观上的不利因素,属于内部困 难。
二、意志与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4.自制力
自制力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自制力强的人,善于控制、支配和约束自己, 善于抑制不良的欲望和情绪的干扰,克制与实现目 标不一致的思想,排除外界的诱因和干扰,适时地 制止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行为朝预定目标进行。 缺乏自制力的人往往表现为易冲动、意气用事、 不能律己、知过不改等。
10、如果对一件事不感兴趣,那么不管它是什么事,我 的积极性都不高。
A、经常如此 B、较经常 C、有时有 D、较少如此 E、并非如此
11、当我同时面临一件我该做的事和一件不该做却吸引 着我的事时,我常常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使前者占上风 。
A、是 B、有时是 C、是与非之间 D、很少这样 E、不是
3.学前儿童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特点
幼儿初期:行动混乱而无条理,受外界情 景影响,没有明确的目的。 幼儿中期:在成人的具体示范和语言提示 下,行动的目的逐渐形成。但保持的时间 较短5---25分钟。 幼儿末期:能够提出比较明确的目的, “搭积木”、“过家家”。时间逐渐延长 35----55分钟。
4.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6.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孩子实现
意志力测试
下面20道题,请你逐题认真读一读,然后 在题后的五种答案中选择一种(只能选择一 种)。
1、我很喜爱长跑、远途旅行、爬山等体育运动,但并不是 因为我的身体条件适合这些项目,而是因为他们能使我更 有毅力。
A、很同意 B、比较同意 C、可否之间 D、不太同意 E、不同意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一节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 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 ,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例 如
上课时睡意袭来,控制自己,驱赶睡意 1.明确的目的 周六上午到教室复习功课,克制同学邀去逛街 的欲望
2.意志调节行动
复习学前心理学,记概念,背知识点,头昏眼 3.克服困难 花,克制住放弃的愿望。
例如,小朋友生病了,他即害怕打针,也讨 厌吃药,可是为了治好病,非打针或者吃药 不可。这时候,小朋友面临的就是双避冲突。 例如,一个学生既不愿意做令人头疼的作业, 又怕被父母责骂和教师批评。这时学生可能 采取逃学、假装忘记等消极行为来摆脱这种 内心冲突。
3.趋避冲突
个人面临着一个同时具有吸引人和令 人排斥的力量的目标时的心理冲突称为趋 避冲突。 例如,女孩子喜欢吃巧克力又怕会长胖。 冬天,女孩子想穿裙子又担心受冻感冒, 不知道要温度还是要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