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
1、简述“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新数运动起因: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早于美国上天,美国朝野震惊.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以布尔巴基学派为代表的数学家发起“新数学”教育改革,又称为“新数运动”.当时的思潮是,数学教材内容太陈旧,基本上没有反映20世纪的数学成就,一大批新的数学教材在西方各国涌现,用“新数学”代替“旧数学”的改革运动席卷全球.新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1.增加现代数学内容,如集合、逻辑、群、环、域、向量和矩阵、微积分、概率论、二进制数系等等;2.强调公理化方法,提倡“布尔巴基”的结构主义;3.废弃欧几里德几何;4.消减基本运算,用计算器代替基本的运算技能;5.提倡发现教学法,要求学生像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去学习数学.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新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向学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学内容过深过难,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同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而高深的数学知识又难以学懂.(接着,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了“回到基础”)2、如何理解“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
做任何事情,基础总是重要的。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向注重“双基”的教学,即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那么,打好基础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发展和创造。
缺乏基础的创新是空中阁楼,没有创新指导的打基础是傻练。
因此,优质的数学教育,必须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完美的个性发展。
(基础=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创新=技巧)3、教学设计的三要素。
教案三要素——完成数学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4、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教学模式(一堂公开课)(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合作探究,发现定理;(3)解决问题,应用定理;(4)动手练习,自主探究;(5)梳理知识,形成系统;(6)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总结版: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与任务1.1 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一、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①教育方针②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③数学学科的特点④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普通中学进行的是基础教育而不是职业(专业)教育任务:要交给学生为继续升学或参加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必要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二、数学学科的特点①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②数学的广泛应用性③数学的思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1.2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一、“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的1.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②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③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四个方面:①知识技能②数学思考③解决问题④情感态度* 2.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①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③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⑤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研态度⑥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指“大纲”或“标准”中规定的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微积分初步等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公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技能: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有整体观念②要过程与结论并重③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④要注意训练的适度性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改革2.1 20世纪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综述一、克莱因——贝利运动1.克莱因(F.Klein)——主张“以函数为中心”2. 贝利——主张“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二、新数运动20世纪50年代后期,“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开始(“新数”——新的数学课程)1.新数运动产生的重要原因①社会发展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高要求②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③20世纪数学的飞速发展④心理学理论的发展⑤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2.对“新数”的反对意见的体现①升学和就业②具体和抽象③归纳与演绎④理论与实际⑤传统与现代3.新数运动受到挫折的根本原因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数学教育概论课件
• 内容之间有何联系?
教(学)到什么程度?
——教学目标的确定 • 教学:教学是学习者发生预期变化的过程
• 教学目标: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效 果和标准——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 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范例1、2、3
哪些重要,难教(学)?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教学目标确定后,具体实行起来必须抓重点,解决主要矛 盾,同时,要分析数学内容的难点,设法克服 •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 熟练掌握的内容。通常教材中的公式,定义,定理,法则, 数学思想方法等都是数学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是教材中那些对于学生来说不易理解的内容,或 者说是那些太抽象、离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教 学内容。有些难点是理解上的困难,如:无理数,复数, 指数;有些难点是技巧性的,如:因式分解,三角恒等变换 等 • 多种情况下重点与难点是相同的。有时难点不见得是重点, 但必须突破难点才有利于重点的解决。还有时,难点与重 点无关。 • 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 虑。教师认为易学好懂的地方,学生不一定感到好学。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外延间的同异关系) 1、相容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或重合关系)
外延完全重合,内涵可以不同。 例如:数0是扩大的自然数集中最小的数,又是正数 与负数的分界数,在数的运算中它又是两个相等数 的差等;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以及顶角的平分线 的外延都是同一条线段,而内涵也各不相同。 注:研究概念间的同一关系,可以对概念所反映的对 象得到较深刻、较全面的认识。另外,在推理证明中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可以互相代换,使得论证简明。
数学概念产生和发展的途径
(1)从现实模型直接得来; (2)经过多级抽象概括得来; (3)从数学内部需要产生出来;
数学教育概论+课件
03
02
01
点、线、面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平面几何
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基本几何体及其性质。
立体几何
坐标系、向量、向量的运算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解析几何
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统计
概率
03
CHAPTER
探究式教学的定义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的定义
强调学生的合作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的特点
在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教育概论 课件
汇报人:
202X-12-21
目录
数学教育概述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数学教育评价与评估数学教育资源与技术应用数学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CHAPTER
数学教育概述
数学教育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义
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启发式教学的定义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数学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第一节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的历史第二节数学教育成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历史第三节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第四节几个数学教育研究的案例理论篇第二章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第一节20世纪数学观的变化第二节作为社会文化的数学教育第三节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第四节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第五节改革中的中国数学教育附录: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第三章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第二节波利亚的解题理论第三节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第四节我国“双基”数学教学第四章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第一节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第二节数学教学原则第三节数学知识的教学第四节数学能力的界定第五节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第六节数学活动经验第七节数学教学模式第八节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第五章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些特定课题第一节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质的揭示第二节学习心理学与数学教育第三节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第四节数学教育技术第五节数学优秀生的培养与数学竞赛第六节数学学差生的诊断与转化附录:数学学差生诊断与转化个案第六章数学课程的制定与改革第九章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与评析第一节师范生走向课堂执教时的困惑第二节案例学习——数学弄懂了还要知道怎么教第三节一些特定类型的课例赏析第四节一些案例(课堂教学片段)的评析第十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节如何吸引学生第二节如何启发学生第三节如何与学生交流第四节如何组织学生第五节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第十一章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节教案三要素第二节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三节设计意图的形成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展示第五节优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一、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具有现代教育观念,适应教育改革需要,以及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
就业面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数学师资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数学教学概论教案范文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原则和方法,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教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学重点:1. 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2.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 数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1. 数学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2. 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教学案例3.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学教学吗?数学教学有哪些特点?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 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 通过实例说明数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数学教学的原则- 介绍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启发式等。
- 分析这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3. 数学教学方法- 介绍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 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数学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提醒学生关注数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大家还记得吗?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三、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教学设计,以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为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数学教育概论
(3)审美作用
见P106
数学教学语言说明的类型 (一)叙述性说明 (二)论证性说明 (三)描绘性说明 (四)解释性说明 (五)启发性说明 根据上述五种数学教学语言说明的类型总结得出数学课堂语言的类型
(一)一般教学语言 简练明确、丰富生动、文明热情 (二)数学语言 1、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 2、数学语言具有简约性 1、数学语言具有逻辑性
表格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的分项设计的(例如学 习椭圆的标准方程,函数的图象等) 图示式:特点是形象直观的展示数学内容,许多难以用语 言解释的都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例如初中实数概念)
版图式:几何课中运用最多
总分式:这种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例如实数 的分类)
综合式:这种板书新鲜、层次清楚、图文并茂,能充分 发挥板书版画的功能。
*教师应当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板书时要注意姿势,要学会边交流边
写,侧身写,板书姿势应使教师的目光既能看到黑板,又能随时观察 到学生的表情,也不遮挡学生的视线,这样能够做到随时与学生交流 。
提纲式:数学课中常用的板书方法,特别是小结课和复习 课(例如集合的知识)
数 学 课 板 书 版 画 的 类 型
3.突出重点,强化记忆:高度概括的板书,以简练的语言将知识条理化、 系统化,并把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和注意事项写在突出位置上或加以醒 目的色彩,学生通过耳听、眼视、手动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合理的板书布局、秀丽的文字、独具 匠心的版画,构成一个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案,它赋予学 生美的感受。 5.审美作用:板书版画是书法、绘画,制表艺术的综合体现,书写端正,字 迹清秀,绘图精美,布局合理的板书,犹如用文字和符号巧妙组成一幅艺术 画面,令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感受。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共五篇]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共五篇]第一篇:数学教育概论总结数学教育概论总结数学教育概论(1)一、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学活动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数学活动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2、数学活动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思维的能力3、数学活动应该关注真实的活动;二、数学现实: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构成学生的数学现实,它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三、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完成设计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3、制定教学过程。
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数学教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1、远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结束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2、近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学习环节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3、过程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六、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民、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习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教学的关键: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葳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七、几种教学过程:(一)、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创设出一个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好的切入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找到一个好的载体,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第1讲数学教育概论
第1讲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是数学教育学科的基础课程,
它包括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内容概念与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内容,
为数学教育学科建设和数学教育实践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主要从狄拉克对数学运用抽象思维的概念到现代
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反映了数学教育及其发展的实际情况。
狄拉克认为,数学是抽象思维的研究,其历史也追溯到古希腊,他提出了“建立系统的
数学”,代表着数学教育理论的最初阶段,也是现代数学教育理论发展的
基础。
到20世纪的晚期,数学教育理论及其发展又有了新的变化,数学
教育从一般意义上的“讲授”转变为“活动式”的学习数学。
在这种思想
指导下,数学教育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也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育内容概念和教学方法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认知,这就引出了数
学教育中的意义概念和内容理论、抽象原理的把握和系统建构、解决问题
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具体数学技能等内容。
数学教育概论 第四章02
四、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解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有效运用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把握教材的严谨性
要求。
教学中在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教学安排上要有适当的梯度。
四、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解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1.对数学抽象性的理解 (1)数学的内容是高度抽象的; (2)数学的抽象性是逐层递进的; (3)数学的抽象性还表现为广泛而又系统地使用了 数学符号;
第二节 数学教学原则
一、数学教学原则概说
数学教学原则是人们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基 础上,遵照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指 导教学的一般要求的原理,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实践的依据。
数学教学原则来源于人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 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 与升华,反过来又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四、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解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有效地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1)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和教学语言 来引入和阐明抽象内容; (2)展现知识的应用过程,使思维由抽象过渡到具体, 形成技能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如果不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不可能学好数学; 反之,如果不依赖于具体、直观,抽象思维也难以培养。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 的,有时要经过循环往复才能完成。
•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解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1.数学理论和逻辑的严谨性
数学教育概论重点
1.数学观的变化(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
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3.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P38)第三章4.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倡导数学教育研究要像研究数学一样,以科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研究心得,并有详细文献支持,因而使数学教育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经验交流的水平上。
5. 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加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数学过程的再现。
)6.现实数学教育所说的数学化有两种形式:(1)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2)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7.波利亚的数学教育观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
主动学习。
数学老师必须具备数学内容知识和数学教学法的知识。
9.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10. 数学知识是什么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数学知识并非绝对真理,即不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数学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并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直至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11.儿童如何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个性特点,不能不顾教学对象盲目施教。
数学教育概论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数学教育概论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数学教育概论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规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数学教育概论的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数学教育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具有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数学课程、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1.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数学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2.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3.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4.综合实践:结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五、课程评估课程评估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综合实践等形式进行评估。
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题;课堂讨论题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综合实践包括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案例,撰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或教学研究论文。
数学教学大纲表格以下的图表展示了数学教学大纲:章节内容:--::--:第一章数学的概念、数学的意义、数学的应用第二章数学的计算、数学的测量、数学的问题解决第三章数学的推理、数学的概念、数学的计算第四章数学的统计、数学的数据分析、数学的测量第五章数学的几何、数学的空间想象、数学的解析几何数学建模课教学大纲和教案课程名称:数学建模课授课人:张老师课程时长:32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能够应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 数学教育学概论
三论观——背景与观点
数学教师需要更多的知识背景,比如关于学生 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等。同时在更多的研 究发展下,数学教育领域和范围都扩大了,形 成了以“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和数学课程 论”为主体框架的数学教育研究体系,因此数 学教育研究对象也就变为:数学学习、数学教 学和数学课程。本教材就是主要以此框架进行 设计编写的。
第一章 数学教育学概论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
指深入观察分析教育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 剖析,并在一定意义上进行解释,从而获得 一定结论,给其他人以启示的研究方法。表 现方式常有:个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 优点:能够丰富人们对同一教育现象的认识 与理解; 局限: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不具有确定性,理 论结果的运用有待于使用者个体的理解。
第一章 数学教育学概论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调查法
根据特定的教育研究目的,制定调查方案,收集有关数 学教育活动的材料,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一定的结 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从范畴上来说是“实证”的方法。 从方式上来看,可有访谈、问卷和测试等; 优点是:材料真实可信; 局限是:对材料的获取和分析可能因人而异,结论也就 可能实际产生偏差; 因此,运用这种方法,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显得很重要, 它必然包含一定的理论假设。横向方向:比较研究 纵向方向:群体研究、个体研究
第一章 数学教育学概论
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机遇与 挑战
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有关历史
50年代学习苏联,大容量,小步走; 60年代确立自己的特色:双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与三大能力(运
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80年代高考制度恢复,我国教育特点恢复、调整、提高,并提出素质教 育口号; 90年代,启动的是新教材的教育实验;90年代末,课程标准的编制 (现在已经完成义务教育,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编写),并实验; 2001年秋季,全国分试验区实验。目前,初中以下基本上全国全面实 施新课程,高中在2005年推广,并计划在2007年全面实施。数学教 育历史悠久,数学是传统教育中重要内容
(完整版)总结版:中学数学教学概论,推荐文档
例如先要经过小范围试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搞好教师培训, 做好课改的舆论宣传;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处理好改革、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强调渐变而不是突变,否定一切另搞一套的 做法必定要引起混乱,教育领域的革命是注定要失败的。
3.2 运算能力
1、对运算能力的理解 运算——是在运算律指导下对具体式子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
1. 运算能力的特点 1 综合性 2 层次性
9
2. 运算能力的衡量指标 1 正确 2 迅速 3 简捷
* 二、运算能力的培养 1 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适当记忆数字事实 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运算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 重点培养“选择”能力 4 注重运算中的“全局观念” 5 强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2、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指“大纲”或“标准”中规定的代数、几何、统计
与概率、微积分初步等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公理以
3
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
括使用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 制图表等
7
1. 原则 1 公平原则 2 课程原则 3 教学原则 4 学习原则 5 评估原则 6 科技原则
2. 标准 1 内容标准 2 过程标准
第 3 章 数学能力
1.1 数学能力概述
1、数学能力:学习数学的能力、创造性数学能力 1. 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指在学校里学习(学会、掌握)数学的过程 中表现出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个体意义
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要有整体观念 2 要过程与结论并重 3 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4 要注意训练的适度性
数学教育概论
1、简述“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新数运动起因: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早于美国上天,美国朝野震惊.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以布尔巴基学派为代表的数学家发起“新数学"教育改革,又称为“新数运动".当时的思潮是,数学教材内容太陈旧,基本上没有反映20世纪的数学成就,一大批新的数学教材在西方各国涌现,用“新数学”代替“旧数学”的改革运动席卷全球.新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1.增加现代数学内容,如集合、逻辑、群、环、域、向量和矩阵、微积分、概率论、二进制数系等等;2。
强调公理化方法,提倡“布尔巴基"的结构主义;3。
废弃欧几里德几何;4.消减基本运算,用计算器代替基本的运算技能;5。
提倡发现教学法,要求学生像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去学习数学.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新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向学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学内容过深过难,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同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而高深的数学知识又难以学懂.(接着,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了“回到基础”)2、如何理解“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
做任何事情,基础总是重要的。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向注重“双基"的教学,即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那么,打好基础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发展和创造.缺乏基础的创新是空中阁楼,没有创新指导的打基础是傻练。
因此,优质的数学教育,必须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完美的个性发展。
(基础=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创新=技巧)3、教学设计的三要素.教案三要素——完成数学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4、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教学模式(一堂公开课)(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合作探究,发现定理;(3)解决问题,应用定理;(4)动手练习,自主探究;(5)梳理知识,形成系统;(6)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数学教学概论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学会分析数学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数学教学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2)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2)案例分析资料、教学设计模板;(3)教学实践所需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2)准备好讨论案例、设计教学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1)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a. 适应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
(2)数学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讲授法;c. 讨论法;d. 案例分析法。
(3)数学教学的基本步骤:a. 确定教学目标;b. 设计教学方案;c. 实施教学;d. 反思与评价。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案例分析,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学实践(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教学方案;(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观察学生表现。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教学实践的热情,课堂纪律等;2. 案例分析: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水平;3. 教学实践:学生的教学方案设计能力,教学实施效果。
数学教育概论考点
数学教育概论考点数学教育概论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数学教育概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发展历史、特点和意义,并提供一种方法论,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数学教育概论的重要考点。
一、数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历史。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与现象的学科。
它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了解数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二、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了解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育的原则包括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亲和性原则等。
数学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研究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
理解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数学教育的评价和评价工具。
数学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全面性和客观性的。
评价工具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等。
了解数学教育的评价和评价工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了解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育的现实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数学教育的方法。
六、数学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数学教育的结构包括初等数学教育、中等数学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等。
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问题解决方法和数学应用等。
了解数学教育的结构和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七、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数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和个体需求的变化。
了解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构建学习的长远发展规划。
总之,数学教育概论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深入学习数学教育概论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未来深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育概论 PPT课件
• • • •
教学片断实录一:“角”的概念 教学片断实录二:“直线 、射线和线段” 教学片断实录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教学片断实录四:“积的算术平方根”
第二节 . 概念教学——“代数式” • 设计一:着重着重情境创设 • 设计二:着重定义讲解 • 设计三:着重问题驱动 2、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何运用 启发式? 3、学习数学,必须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
第九章 数学课堂教学观摩 与评析
• 本章首先通过对往届实习生的困惑的分 析,表明“弄懂数学并不等于会教数学” 然后通过听课,案例学习,案例再评析, 进一步感受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考过程, 以及数学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第一节 师范生走向课堂执 教时的困惑
• 平日里觉得十分简单的中学数学知识,怎么到 了课堂却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 明明准备了45分钟的一堂课,怎么讲了15分 钟就无话可说? • 教材里的内容写得非常清晰、简单,我还要讲 什么呢? • 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 意外?
• 自古以来,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传道, 授业,解惑。
第一节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
• 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的历史
– 古代: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世致 用,古代算学以测量田亩、计算税收等为目的,主 要用于国家管理,数学属“六艺”教育(礼、乐、 射、御、书、数)之一;西方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 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心智,在“七艺”教育(文法、 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几 何和天文学的地位排在文法、修辞与逻辑学之后。
– 19世纪:西方各工业大国相继建立起以科 学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数学因其与自然 科学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 要地位。中国早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就 带来了《几何原本》等数学著作。辛亥革命, 特别是“五· 四”运动以后,学校中普及数 学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中学数学教学概论主要知识点1、数学教学的本质:①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②学生的主体地位③教师的主导作用2、数学教学的本质观: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数学操作活动要体现本质③高屋建瓴地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3、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及表述要求分为4个层次:(1)了解(同义词:知道、认识、辨认):能回忆出知识的言语信息;能辨认出知识的常见例证;会举例说明知识的相关属性;(2)理解: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能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能区别知识的例证和反例;(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直接把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4)综合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一)“数学现实”原则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
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
(二)“数学化”原则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
数学化是指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数学化有两种形式。
(三)“再创造”原则弗赖登塔尔说的“再创造”,其核心是数学过程再现。
学生“再创造”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也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5、提高解题能力的几条教学措施(结合实例)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2)强调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解题方法;3)强调“多元联系表示”的思想运用;4)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5)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构造题目;6)强调解题后的反思。
6、概念教学设计一般环节(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明确(4)、用符号表示概念(5)、概念的巩固和应用概念教学应注意哪些:1、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解剖分析2、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垂直概念、直角三角形概念)3、注意概念的对比和直观化(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4、注意概念体系的建构(如,四边形和特殊四边形的相关概念)5、注意概念产生的背景(不仅知道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要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7、什么是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来制订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过程。
数学教育概论的名词解释
数学教育概论的名词解释数学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思想,同时还包括对学生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
因此,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兴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未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基础。
在数学教育中,有一些关键的概念和术语,它们对于理解和实践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其中一些主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一、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个体使用数学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进行数学沟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实际活动的能力。
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它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推理和论证等思维方式,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和创造数学的思维过程。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和演绎能力等。
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法数学教学法是指在数学教育中用来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数学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发展。
常见的数学教学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
不同的数学教学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数学课程设计数学课程设计是指制定和实施数学教学计划的过程。
数学课程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特点,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渗透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指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评价与反馈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发现自己的学习差距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弥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概论1.在古代,学校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大大小小的官吏、僧侣。
文职人员。
2.在中国,古代算学以测量田亩、计算税收等为目的,主要用于国家管理。
3.1982年,我国公布《全日制六年重点中学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是:1)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2)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3)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要遵循认识规律进行教学;5)要注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抓住关键;6)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4.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数学应用意识”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5.国际数学教育交流,始于1908年成立的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简称ICMI,我国于1986年加入国际数学家联盟。
6.弗来登塔尔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所认识的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1)情景问题是数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三个词: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7.在运用“现实的数学”进行教学时,必须明确认识以下几点:第一,数学的概念、数学的运算法则以及数学的命题,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
第二,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同一类事物或现象抽象而成的量化模式。
第三,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不同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不尽相同。
8.数学化:弗赖登塔尔认为,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就叫做数学化。
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
9.弗赖登塔尔说的“再创造”,其核心是数学过程再现。
10.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而为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学习过程的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最佳动机、循序渐进。
11.建构主义主要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感观或交流被动获得的,而是通过认识主体的反省抽象来主动建构的;有目的的活动和认知结构的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12.数学双基:数学的双基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国数学双基教学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名词,是以培养学生的“双基”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因此,“其内涵不只是限于双基本身,还包括如何在双基上谋求发展”。
包括启发式教学、解题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变式教学等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都是和打好“数学双基”紧密结合扎起一起的。
总之,中国的数学双基教学的内涵是“关于如何在双基基础上谋求发展的理论”。
13.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四个特征:1)记忆通向理解形成直觉2)运算速度保证高效思维3)演绎推理坚持逻辑准确4)依靠变式提高演练水平14.数学双基教学由三个层次构成:双基基桩教学、双基模块教学、双基平台教学。
这三个层次是学生双基学习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过程。
15.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实用性功能、思维训练功能、选拔性功能。
16.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决定数学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7.数学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1)学习数学化原则;2)适度形式化原则;3)问题驱动原则;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原则。
18.数学的形式化包括“符号化,逻辑化和公理化”三个层面。
19.数学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十点:1)提出数学问题和质疑能力(具有能疑、善思、敢想的品质);2)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用于时间的能力;3)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4)构造新教育对象的能力;5)推广现有数学结论的能力;6)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数学联结的能力;7)总结已有数学成果达到新认知水平的能力;8)巧妙地进行逻辑联结做出严密论证的能力;9)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展现信息时代的数学风貌;10)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是“不大好”的数学。
20.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21.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以下的特征:1)数学活动经验,是具有数学目标的主动学习的结果;2)数学经验,专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具体操作和探究所得的经验,以区别于广义的抽象数学思维所获得的经验;3)数学经验,是人们“数学现实”最贴近现实的部分;4)学生积累的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和探索性学习联系在一起,使其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2.数学活动经验类型:1)直接数学活动经验: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
2)间接数学活动经验:创设实际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数学经验。
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由纯粹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
4)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实际情境与意境的沟通,借助想象体验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本质。
23.几种基本的数学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学生活动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24.当前我国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2)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更多的“学生参与”;3)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4)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和综合化;5)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之后,随着“创新教育”的倡导,探究和发现的数学模式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25.新加坡数学教育家李秉彝先生说过,数学教育必须做到八个字:“上通数学,下达课堂”。
26.“格式塔”理论是最早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
27.OPOS理论包括四个阶段:操作阶段、过程阶段、对象阶段、概念阶段。
28.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1)帮助理解数学;2)提高对数学的宏观认识;3)能够为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4)数学史能够突显数学的文化价值。
29.数学史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科学性,科学性是第一位的原则。
2)实用性,实用性是指所讲的数学史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直接帮助作用。
3)趣味性,趣味性是指课堂教学要有趣味。
4)广泛性,广泛性是指选取的数学史知识要不分年代、国家。
30.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数学教材是《九章算术》,西方常用的数学教材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31.“高中标准”的特点:1)“高中标准”具有选择性,为了学生提供多样性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2)“高中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高中标准”与时俱进地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模块正式列入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4)“高中标准”重视“数学教育技术”的使用。
31.数学建模可以看成是问题解决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对象更侧重于非数学领域中需要数学工具来解决的问题。
作为问题解决的一种模式,它更突出地表现了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过程,数学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模型的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
它更完整地表现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关系。
32.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1)教师要成为数学教学的研究者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与自身的参与3)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间的合作交流33.数学课中结合经济常识进行教学的组织,应注意以下几点:1)凸显量化思想2)联系实际创造情境3)培养建模意识34.数学问题是指数学上要求回答或者解释的疑问。
广义的数学问题是指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
狭义的数学问题则是已经明显地表示出来的题目,用命题形式加以表述,包括证明类问题、求解类问题等。
35.数学家只把结论未知的题目称为问题,解决了就称为“定理”(公式)。
36.解题过程是指人们寻找问题解答的活动,它包括从接触问题到完全获解的所有环节和步骤。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表”中给出了一个宏观程序,分成四步: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
37.解题方法:1)具有创立学科功能的办法2)体现一般思维规律的办法3)具体进行论证演算的办法38.以“问题解决”为旗帜的数学改革运动产生同的原因:首先,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这是数学观现代演变的需要;再次,这也是数学教育研究深入的必然结果。
39.“问题解决”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
40.如何吸引学生,变“要我学习数学”为“我要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关键词:联系、挑战、变化和魅力。
41.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以下几个词:定向、架桥、置疑、揭晓。
42.非语言交流对话包括课堂倾听、面部语、体态语、服饰语等。
43.教师提问技能的几个关键词是:设计、含蓄、等待和开明。
44.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1)儒雅型教学风格2)新奇型教学风格3)理智型教学风格45.完成数学教学设计,教师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
2)形成设计意图。
3)制定教学过程46.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7.优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关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3)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4)提供必要的数学情境,按照数学学科形式化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
5)编制合适的数学问题,用问题驱动数学学习。
48.说课,是以言语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向同行、专家,概要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包括阐述教学观点,表述执教设想、方法、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