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电路邱关源知识点总结

电路邱关源知识点总结

电路邱关源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电路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2 电压、电流、电阻电压是指电荷单位正负极性的能量。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障碍。

1.3 串联、并联串联是指电阻或其他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的流动路径是依次通过每一个元件。

并联是指电阻或其他元件并排连接在一起,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通过每一个元件。

1.4 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在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压和电流成正比。

即 V=IR。

基尔霍夫定律:总电压等于各个分支电压之和,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1.5 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通过列方程组的方式求解电路中各个分支电流和电压。

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未知数,通过电流平衡方程求解各个节点电压。

电流分析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数,通过节点电流平衡方程求解各个支路电流。

第二章电路元件2.1 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可以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2.2 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阻碍,常用于电路中调节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2.3 电容电容是指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电场储存电荷的能力。

2.4 电感电感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磁场储存能量的能力。

2.5 半导体元件半导体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等,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用的重要元件。

第三章电路分析3.1 直流电路分析直流电路分析主要是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3.2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主要是通过复数分析和复指数的方法进行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3.3 稳态分析和瞬态分析稳态分析是指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达到稳定值后的分析。

瞬态分析是指电路刚刚接通或断开后的电流和电压的分析。

第四章电路设计4.1 电路图电路图是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包括电源、导线、负载、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连接关系和参数。

4.2 电路模拟和仿真电路模拟是指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电工基础(第五版)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电工基础(第五版)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解:热量
电能
四、负载的额定值
电气设备长期安全工作时各个参数所允许的最大值称为额定值。常见的额定值有额 定电流、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等。
电气设备在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称为额定工作状态,也称满载;低于额定功率的工 作状态称为轻载;高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称为过载或超载。
电动机的额定值通常标在其外壳的铭牌上,故其额定值也称铭牌数据。
用符号W 表示,其计算式为
上式还可以写为
(1)只有在U 和I 为关联参考方向的情况下,才能应用P =UI 来计算电功率,否 则应添加一个负号,即P = -UI。
(2)公式选定后,U 和I 的代入值应包括其正、负号。 (3)无论应用哪个公式计算的结果,只要P 为正值,就表明元件吸收功率,处于 负载状态;若P 为负值,则表明元件发出功率,处于电源状态。
箭头表示
极性符号
双下标表示
参考方向由正指向负 参考方向由a指向b表示
通常规定交流36V 以下及直流48V 以下为安全电压,在潮湿、高温、有导电尘 埃的环境中应使用12V 电压。
2.电位 在电路中任意选定一点作为参考点(即零电位点),则电路中某一点与参考点之 间的电压即为该点的电位。电位的单位是伏特(V)。通常用V 或φ 表示。
§1—1 电路和电路图 §1—2 电流和电压 §1—3 电阻 §1—4 电功和电功率
§1—1 电路和电路图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功能。 2.了解电路图的基本类型。 3.能说出电路图中常用电气元件图形符号的含义。
一、电路的基本组成
手电筒电路
电风扇电路
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控制装置及导线组成。
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 况的电路图。

第一章电路基本知识

第一章电路基本知识

负载:指电动机、电灯等各类用电器,在电路中是接收 电能的装置,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中间环节:将电源和负载连成通路的输电导线、控制电路 通断的开关设备和保护电路的设备等。
电工电子技术
第一节 电路及其主要物理量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例:手电筒
s
1 3 2
弹簧
电池
电珠
开关 金属连片6
电工电子技术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第三节 电路的基本状态
三种状态: 开路状态 短路状态 有载状态
R0
A +
C + U2
S R
+ E –
电源
U1
– B
– D 负载
用U1表示电源的端电压UAB
用U2表示负载的端电压UCD
3
电工电子技术
一、有载状态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第三节 电路的基本状态
电路的一般工作状态。 (一)特征 (1)电路中的电流为
一般电容为线性电容。
2
电工电子技术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第二节 电路模型
电容元件的种类
2
电工电子技术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第二节 电路模型
电容元件
3
电工电子技术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第二节 电路模型
3.电容元件上通过的电流与元件两端的电压 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 I +
电压变化越快, 电流越大
dq du i C dt dt
1 WC 0 uidt 0 Cudu Cu 2 2
t u
3
电工电子技术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理想电路元件又分有有源和无源两大类
无源二端元件 有源二端元件
+ R

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大一

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大一

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大一一、电路基础概念1.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的,它是电流从电源流向负载,然后返回电源的路径。

电路可以分为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两种。

1.2 电流、电压和阻抗电流是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用符号I表示;电压是电荷单位正负极间的电势差,通常用符号V表示;阻抗则是电路对电流流动的阻力,用符号Z表示。

电流、电压和阻抗是电路中三个基本的物理量。

1.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依次排列在同一条线上;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两端相连在同一点上。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

1.4 电路中常见的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电阻的作用是限流、降压,电容的作用是存储电荷,电感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

二、基本电路理论2.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表示电压与电阻、电流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2.2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中的另一种基本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表示电路中任意节点处的电流代数和为零;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表示沿着闭合路径的电压代数和为零。

2.3 诺顿定理和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表明任何线性电路都可以用一对等效电源和电阻来代替;戴维南定理表明任何线性电路都可以用一对等效电压和等效电阻来代替。

2.4 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是目前电路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交流电路是在电流和电压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路,直流电路则是电流和电压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

三、电路分析方法3.1 网孔分析法网孔分析法是一种用于求解电路中未知电流的方法。

它基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将电路中的节点连接成网孔,然后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分析。

3.2 节点分析法节点分析法是一种用于求解电路中未知电压的方法。

它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将电路中的支路连接成节点,然后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进行分析。

电路基础知识(详解版)

电路基础知识(详解版)

e L di dt
u e L di dt
L u–
u L di dt
i
1 L
t udt
i(0)
1 L
0t udt
(0) 0t udt
h
VCR常 用
VCR次常 用
很少用
26
4 、 电感的储能
p吸
ui
i
L
di dt
W吸
t
Li
di dξ

若i ( )0
1
Li
2
(t
)
1 2(t) 0
(c)
解 由 图 ( b) 可 知 电 流 分段表示为
i
1 mA 0
0t2s t 其它
又因为,u(0) 0
根据记忆特性公式可得
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u 0 t 0,
u u(0) 1
t
i d
C0
106
t
110
3
d
200
t
V
0 t 2 s,
50
u
1 5 106
21103 d 400 V


h
3
2. 电路的组成部分
电源: 提供 电能的装置
发电机
升压 变压器
输电线
负载: 取用 电能的装置
降压 变压器
电灯 电动机
电炉
...
中间环节:传递、分 配和控制电能的作用
h
4
2.电路的组成部分
信号处理:
信号源:
放大、调谐、检波等
提供信息 话筒
放 扬声器


直流电源:
负载
提供能源
直流电源
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称为激励,它推动电路 工作;由激励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响应。

电路原理知识总结

电路原理知识总结

电路原理总结第一章基本元件和定律1.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i>0,反之i<0。

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u>0反之u<0。

2.功率平衡一个实际的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总是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

3.全电路欧姆定律:U=E-RI4.负载大小的意义:电路的电流越大,负载越大。

电路的电阻越大,负载越小。

5.电路的断路与短路电路的断路处:I=0,U≠0电路的短路处:U=0,I≠0二.基尔霍夫定律1.几个概念:支路:是电路的一个分支。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结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网孔:电路中无其他支路穿过的回路称为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定义:任一时刻,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

(2)表达式:i进总和=0或: i进=i出(3)可以推广到一个闭合面。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定义:经过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电压的升等于电压的降。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之和。

(2)表达式:1或: 2或: 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推广到一个非闭合回路三.电位的概念(1)定义: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到电路参考点的电压。

(2)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称为接地。

(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位用符号V表示(4)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的差。

(5)注意电源的简化画法。

四.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1.理想电压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流的大小,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不变。

理想电压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2.理想电流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压的大小,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不变。

理想电流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电路每章知识点总结

电路每章知识点总结

电路每章知识点总结1.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子器件(如电压源、电流源、电阻、电容、电感等)连接在一起,在其中电子流动的路径。

电路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2 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电路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

电阻是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电容是电压与电荷之间的关系,电感是电流对电压的延迟响应。

1.3 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电路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指在交汇节点处,每一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零;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指在闭合回路内,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欧姆定律是指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关系。

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直流电路的基本特点直流电路是指电流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路。

在直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固定的。

2.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法和支路电流分析法。

节点分析法是一种用来分析电路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用到的量有节点电压、支路电流和等效电阻等概念。

支路电流分析法是指在电路分析中,将电路看做由一系列电流的支路构成的。

2.3 直流电路中的电压源和电流源直流电路中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是用来提供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的器件。

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路的基本特点交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在一定时间内均不是固定的电路。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3.2 交流电路中的频率与周期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个周期内的变化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周期是指波形图中一个完整的波形图的时间间隔。

3.3 交流电路中的交流电压与交流电流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是指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第四章:电路分析方法4.1 等效电路分析法等效电路分析法是讲把一个复杂的电路分析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分析其特性表现。

4.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非线性电路是指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的电路,其分析方法与线性电路不同。

4.3 交叉耦合电路的分析方法交叉耦合电路是指电路中不同元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其分析方法需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u3 Um sin(t 240 ) Um sin(t 120 )
Um
u1
u2
u3
0
–Um
2
t
也可用相量表示:
U1 U U 2 U U 3 U
0o 120o 120o

U3 120°
120°

U2

U1 120°
三相电压相量图
对称正弦量特点为: U1 U 2 U 2 0
频率相同、幅值相等、相 位互差120°的三相电压称为
平,则输出F 为低电平;只
R
有输入A、B 全为高电平时,
A
输出F 才为高电平。可见输
F 入与输出呈现与逻辑关系: B
与逻辑关系表达式
F = AB
与逻辑关系逻辑符号:
A
&
F
B
2、 二极管或门
与逻辑关系真值表:
AB F
00 0 01 0 10 0 11 1
A
只要输入A、B中一个为高
B
F 电平,则输出F 为高电平;
1、 常量之间的关系(常量:0和1)
加: 0+0=0 乘:0 ·0=0 非:0 1
0+1=1 1+1=1
0 ·1=0 1 ·1=1
1 0
2、变量和常量的关系(变量:A、B、C…)
加:A+0=A 乘: A ·0=0
A+1=1
A ·1=A
A+A=A
A ·A=A
3、与普通代数相似的定理
非:A A 0
1 电流
一、电流定义
带电粒子或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定向运动
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

电工基础知识点

电工基础知识点

《电工基础》1-3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第一节电路一、电路的组成1.电路:由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 。

(1) 电源: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如:、等。

(2) 用电器:把能转变成的装置。

(3) 导线:金属线。

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或者电路中某些部分被导线直接相连,这时电源输出的电流不经过负载,只经过连接导线直接流回电源,这种状态叫做短路状态,简称注意:短路时电流很,会损坏,应尽量。

三、电路图1.电路图:用表示电路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一、电流的形成1.电流:电荷的形成电流。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1)(2)二、电流1.电流的大小等于与的比值。

I =2.单位:1A = 1C/s ;1mA = 10-3 A ;1μA = 10-6A3.电流的方向实际方向—规定: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 的电流。

第三节 电阻一、电阻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

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 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 决定。

3.电阻定律:R =式中:ρ -导体的 。

它与导体的几何形状 ,而与导体 和导体 有关(如温度)。

单位:R -欧姆(Ω);l -米(m );S -平方米(m 2);ρ-欧⋅米(Ω⋅m )。

4.(1) 阅读P6表1-1,得出结论。

(2) 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 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 。

ρ < 10-6 Ω⋅mρ > 107 Ω⋅m10-6 Ω⋅m < ρ < 107 Ω⋅m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 。

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

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 ,这种现象叫 现象。

电路知识点总结pdf

电路知识点总结pdf

电路知识点总结pdf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1.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指由电源、导线、电器元件(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等)等组成的通电路径。

在电路中,电流经过电器元件后可以被改变,不同的电路结构和元件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电学功能。

1.2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导线、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电源用于提供电流,导线用于连接各个元件,电阻用于限制电流,电容用于存储电荷,电感用于储存电能。

1.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法拉第定律是电路中的三大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描述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电感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1.4 电路的分类根据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方式,电路可以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不同类型。

第二章电阻电路2.1 电阻的基本性质电阻是电路中用于限制电流的元件,具有一定的电阻值。

电阻的电阻值与电阻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等有关。

2.2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指多个电阻按照一定方向依次连接在一起,相同电流依次通过各个电阻,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电阻之和。

并联电阻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点上,电流依次分流通过各个电阻,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电阻值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2.3 电阻的功率和能量利用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出电阻消耗的功率,电阻会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电阻的功率和电能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电阻的热效应。

2.4 电桥电桥是一种利用电阻比值测量未知电阻值的方法,常见的电桥有维恩桥和韦斯通桥等。

第三章电容电路3.1 电容的基本性质电容是电路中用于存储电荷和电能的元件,具有一定的电容值。

电容的电容值与电容本身的材料、形状和尺寸等有关。

3.2 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并联电容指多个电容同时连接在一点上,电荷依次分流通过各个电容,而串联电容指多个电容按照一定方向依次连接在一起,相同电压依次加在各个电容上。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知识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知识
i u R
图1-17
非关联 放出功率
关联 吸收功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对于直流电或正弦交流电,电阻所吸收的功率可以写为
P IU U
2
I R
2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电功率P也可表述为: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单位是 瓦(W),或KW、mW、μ W等。 二.电功〔电能) 定义为:电流通过负载所做的功,与电功率的关系为: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例1-1 指出 图1-6 ( a ), ( b)中电流的真实方向,电流参考方向 已用箭头表示在图上。
a
i 2A a
b
a
图1-6
i 3 A b
b
解:
(a) 电流i为正值,说明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电流的真实方向为由a到b;
(b) 电流i为负值,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流的真实方向为由b到a。
+

图1-4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② 电流的参考方向
在较复杂的电路中,某支路ab其实际电流方 向在求解前往往很难判断.但描述电路元件性质 和连接方式规律的公式的列写都与电流的方向
有关。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为此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必须给各支路的电流 一个假定的正方向用箭头表示,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也称为假定方向。
储存的电场能

t
ui d t
0

u
Cu d u
1 2
Cu
2
0
C 是储能元件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 1.5 电压源与电流源
一个电源可以用两种模型来表示。用电压的形式 表示称为电压源,用电流的形式表示称为电流源。

第一章 电路基础知识—知识点

第一章 电路基础知识—知识点

第一章 电路基础知识一、电路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负载+导线二、电流1、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2、单位:安培/安,用字母A 表示。

3、分类:直流电【恒流源(a )、脉动直流电(b )】、交流电(c )4、测量:1)交直流分开测;2)必须串联在电路中;3)直流电需注意“+”,“—”;4)注意量程三、电压、电位和电动势1、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单位:均为伏特/伏,用字母V 表示。

*2、电压:任意2点间的电位差。

(电压即电位差)*3、电位:某一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参考点的电位默认为0V ,比如接地时)【重点】4、电位与电压的区别⎩⎨⎧考点无关;电压:两点间电压与参考点的不同而改变;电位:某点的电位随参 【例】:有两块积木,A 和B ,A 在第7块,B 在第3块(类比:A 的电位U A =7V , B 的电位U B =3V ,而U AB =U A -U B =7-3=4V );若将最底的一块积木去掉,则此时A 在第6块,B 在第2块(类比:A 的电位U A =6V , B 的电位U B =2V ,而U AB =U A -U B =6-2=4V )【重点】5、电动势与端电压:对电源来说,既有电动势,又有端电压。

由于内阻的存在,电动势比端电压大一点点,只有当电路开路时,两者才相等。

⎩⎨⎧正极方向:从电源负极指向只存在与电源中电动势 ⎩⎨⎧负极方向:从电源正极指向存在于外电路中端电压 6、测量:1)交直流分开测;2)必须并联在电路中;3)直流电需注意“+”,“—”;4)注意量程四、电阻1、电阻概念: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R 表示,单位为Ω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电阻与材料ρ、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有关,)()()()(2mm S m l m R ⋅Ω=Ωρ 3、根据导电能力分类: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五、欧姆定律1、部分欧姆定律:不考虑电源的一段电路)()()(Ω=R V U A I 2、全欧姆定律:含有电源的闭合电路)()()()(Ω+Ω=r R V U A I 3、电源电动势:内外U U E +=4、电路的三种状态:断路、通路和短路(生活中避免,但有用其他用途)六、电功与电功率1、电功:电流做的功,用W 表示,单位是焦耳(J )。

第一章 电路基础知识

第一章  电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掌握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气符号。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3.理解电流的概念、方向,掌握电流的测量。

4.掌握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他们的测量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5.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以及电阻的测量。

6.掌握欧姆定律和电路的三种状态。

7.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

8.掌握焦耳定律以及电能、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电流的计算公式和电流的测量。

2.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他们的测量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电阻定律以及电阻的测量,欧姆定律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4.焦耳定律以及电能、电功率的计算,实际功率的计算。

5.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1.电流产生的条件,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2.R与U、I无关,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教学课时16课时教学内容课题§1-1 电流和电压教学目标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气符号。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3.理解电流的概念、方向,掌握电流的测量。

4.掌握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他们的测量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2.电流的计算公式和电流的测量。

3.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他们的测量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测量。

2.电位的计算方法和测量。

3.电压、电位和电动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讲授式+讨论式+分析式教学形式教学课时8课时教育思想本节内容应与物理联系起来,并进行内容上的比较,注意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并节内容的图片较多,很直容易理解。

运用公式应灵活,不能读死书,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一样,会随机应变。

新课引入根据初中物理上所学的电路知识,要求学生分析并画出教室里面的日光灯电路和电风扇电路,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电路图分析日光灯电路和电风扇电路的工作原理,老师总结学生的分析并讲解该电路来引入电工基础上的电路内容。

大一电路知识点第一章

大一电路知识点第一章

大一电路知识点第一章电路是电子学的基础,大一学生学习电路是打开电子学大门的第一步。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大一电路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以及基本电路定律等内容。

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子元件、导线和电源等组成的系统。

通常,电路可以分为两类: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

闭合电路是指由连通的导线、电子元件和电源组成的电路,其中电流可以流动。

开放电路是指其中一个或多个元件的两个端子未连接,电流无法流动。

2.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推动力或压力,用伏特(V)来表示。

电阻是电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用欧姆(Ω)来表示。

3. 电子元件电子元件是构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常见的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等。

其中,电阻用来阻碍电流流动,电容用来存储电荷,电感用来存储磁能,而二极管用来控制电流的流动方向。

4. 基本电路定律在学习电路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定律。

其中,欧姆定律是最基本的电路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可以表示为V = I * R,其中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除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也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节点定律和回路定律,可以用来分析复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5. 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

串联是将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个路径可以流动。

并联是将元件的一个端子相连接,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流动。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也不同。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而电压分布依次;而在并联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而电流分布不同。

6. 电路等效电路等效是指将复杂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以便分析和计算。

等效电路是能够代替原始电路在性质上相等的简化电路。

常见的电路等效包括电阻的串并联、电源的理想化等。

第一章 《认识电路》知识概括

第一章  《认识电路》知识概括

1第一章《认识电路》知识要点概括1、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它由电源(信号源)、用电器(负载)、开关(控制、保护电器)和导线等四部分组成。

2、电路的作用:(1)能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

(2)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处理。

3、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2)开路(断路);(3)短路:短路时电流很大,不允许短路。

4、电路图:用国家规定的统一符号来表示实际电路中各电器元件连接关系的图形。

5、两种电荷: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

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荷的单位:库仑,符号为C。

1个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

6、电流: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

定义式:tqI =式中:I——电流强度,单位:安培(A),其它还有:毫安(mA)、微安(μA)。

换算关系:1A =103mA =106μA ;q——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库仑(C);t——通电时间,单位:秒(S)。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池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到负极的;电池内部,是从负极流到正极。

在分析电路时,当无法确定电流的方向时,可任意假定一个参考方向,若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电流的测量:利用安培表,或万用表的电流档。

测量时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7、电压:电压是由电源产生的,电压是使导体中的电荷作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的原因。

定义:电路中A、B 两点间的电压等于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所做的功。

即有:qW U AB AB =电压的单位:伏特(V ),其它还有:千伏(KV)、毫伏(mV)。

1V =10³mV,1kV =10³V 。

电压的方向:正极指向负极,或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电压的测量:用伏特表,或万用表电压档,伏特表应并联在电路中。

8、电源: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能向用电器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第一章 电路基础

第一章 电路基础

第一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本章主要讨论电路的基本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路的基本元件。

引进了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两定律等对直流电路进行分析。

这些内容是学习电工技术的基础。

我们在分析时先从直流电路出发,得出一般规律,以后再将这些规律和论扩展到交流。

1.1 电路及其主要物理量一、电路的基本概念 1.电路电路是为实现和完成人们的某种需求,由电源、导线、开关、负载等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组合起来,能使电流流通的整体。

简单地说,就是电流流过的路径。

电路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例如电炉在电流通过时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这类电路称为电力电路。

另一类是为了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例如电视机可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转换成图像和声音,这类电路称为信号电路。

2.电路的组成图1-1(a)是手电筒的实际电路,它由电池、电珠、开关和金属连片组成。

当我们将手电筒的开关接通时,金属片把电池和电珠连接成通路,就有电流通过电珠,使电珠发光。

这时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其中,电池是提供电能的器件,称为电源;电珠是用电器件,称为负载;金属连片相当于导线,它和开关是连接电源和负载,起传输和控制电能作用的,称为中间环节。

3.电路模型实际电路中电气元件的品种繁多,在电路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和计算,通常在一定条R L(a)实际电路(b)电路原理图(c)电路模型图1-1 手电筒电路件下,突出实际电路元件的主要电磁性质,忽略其次要因素,把它近似地看作理想电路元件。

例如用“电阻”这个理想的电路元件来代替电阻器、电阻炉、灯泡等消耗电能的实际元件,用内电阻和理想电压源相串联的理想元件组合来代替实际的电池等等。

用一个理想电路元件或几个理想电路元件的组合来代替实际电路中的具体元件,称为实际电路的模型化。

在电路分析中,常用的理想电路元件只有几个,它们可以用来表征千万种实际器件。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电工学第一章电路的基础知识

电工学第一章电路的基础知识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例 1- 1- 2
电工学
某电路中的一段支路含有电源,如图1-1(a) 所示,支路电阻为R0 = 0.6Ω ,测得该电路的端电 压为230V,电路中的电流 I=5A,并有关系 U= E-R0I,试求: (1)此有源支路的电动势; (2)此有源支路在电路中是属于电源性质还是负载 性质? (3)写出功率平衡关系式。
R1
D
I4
+
+
R1 R 2 R3 US 2 R5 R5 R6 R7
R4 UDC
C
R6

I3
R3 R2
-
US1

+ UDA UCB
I5
R5 R7

23 6 = (8 4 ) 10 5 8 4 7 1
A
US2
UAB + -

= 6
B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1-4 理想电路元件及实际电源 的两种电路模型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举例 求图示电路中各点的电 位:VA、VB、V0 。
电流 I= 1mA
I
A 1K
电工学
2V
O 1K
B
解: 设 O为参考点, 即Vo=0V VA=UAO= 1×1= 1V VB=UBO = -1×1 = -1 V UAB= VA – VB = 2 V
解: 设 B为参考点, 即VB=0V VA= UAB= 1×2 = 2V VO= UOB = 1×1 = 1 V UAB= VA – VB = 2 V
有 源 电 路
I
+ U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3.负载工作
开关闭合,接通电源与负载。
特征: E (1) I = R0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实际方向:物理学中定义的电流、电压方向。 参考方向:人为假设的电流、电压方向。
基本物理量的实际方向
物理量 电流 I
实际方向 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电压 U 电动势E
高电位 低电位 (电位降低的方向)
低电位 高电位 (电位升高的方向)
单位
U=RI u=Ri A、V
第一字母大写, 后续字母小写
Hz、Wb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 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I
I1
I2
I
US E U R
R01
R02
UR
+ US1
US2 +
-
-
a)
b)
图1-6 U、I、E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图
图1-6 a)中电流、电压、电动势的方向可根据物 理学中的定义直接标出。而在图1-6 b)中则不能确 定电流是否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必须做具体的计算。
双下标 Ubd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b)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的关系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或电压)值为正值;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或电压)值为负值。
例: I aR
若 I = -5A,则电流从 b 流向 a ; b
+ U – 若 U = 5V,则电压的实际方向 a R b 从 a 指向 b;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 3. 功率计算的规范化方法
1). 元件功率计算表达式 U、I 参考方向相同,(关联参考方向)
P =UI (平均功率),p=ui (瞬时功率);
U、I 参考方向不同,(非关联参考方向)
P = -UI ,p= -ui;
2). 电源和负载的判别
a)按上式计算,P 0,负载; P 0,电源。
注意:在参考方向选定后,电流 ( 或电压 ) 值才 有正负之分。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c) 关联参考方向
关联参考方向: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一 致
U、I 参考方向相同
+
U=IR
U IR

U、I 参考方向相反
+
U = – IR
U IR

关联 参考方 向
非关联 参考 方向
uL i
u 镇流器
uE 灯管
辉光启动器
a)
图1-1 荧光灯电路图
L
u
RL
R
b)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 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高频 放大
中频 变频 放大
检波
电压 功率 放大 放大 扬声器
G
~
G
本机振荡
电源
图1-2 半导体收音机电路的框图
系统是由若干互相关联的单元或设备组成,并用来 达到某种目的的有机整体。
kA 、A、mA、 μA
kV 、V、mV、 μV
kV 、V、mV、 μV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a) 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
电流:
I5
箭标 bR d
a I6
I4 R4
I1 R1
双下标
Ibd
电压:
+ U5–
正负极性 b
d
R5 U5 I5
b
R3
R2
I3 I2
d
c
+
US -
b)根据U、I的实际方向判别 电流从元件实际“+”极流入,负载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1:已知蓄电池充电电路如图所示,Us=20V,求当蓄
电池端电压U2=12V时的充电电流 I 和各元件功率,设电阻R=
2 。
R
解:(1)选定各电流、电压参考方
向标于图中,则
UR
+
I I U S U 2 (20 12)V 4 A
4
I2
2 U2
P3 = U3I1 = (4) 2 = 8W
P4 = U2I4 = 10() = 10W
通常取 U、I 参考方向一 致。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应用欧姆定律对下图电路列出式子,并求电阻R。
+
UI 6V 2A
R
– (a)
+
U 6V
I R
– –2A
(b)
解:对图(a)有, U = IR 所以: R U 6 3Ω I2
对图(b)有, U = – IR 所以: R U 6 3Ω I 2
1.2 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 1. 关于电路参数及变量的文字符号
电路的参数 影响电路响应 大写斜体字母 R 、L、 C
的电路结构因素
电路分析中的 变量
数学模型
单位
恒定直流量
时变量
电路参数与变量 组成的代数方程或 微分方程
单字母
复合字母
大写斜体字母 小写斜体字母 大写或小写
大写正体字母
U、I、P u、i、p
图1-1、图1-2所示的电路可视为系统。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 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
R1
R3 e(t)
r(t)
US -
r=f(e)
R2
θ Rθ
图1-3 用电桥构成的温度检测系统
图1-4 系统的框图表示
对一个电气系统而言,某个元件上 的电流、电压)称之为响应。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知识
1.1 电路及其模型 1.2 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1.3 电阻、电感和电容 1.4 电压源和电流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1 电路及其模型
• 1. 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它是由一些元件或 设备组成的,是能够传输、转换电能或者能够采 集电信号、传递和处理电信号的有机整体。
US
U2
R
2
-
(2)由图可知,电压源Us与电流I为非关
联参考方向,其余元件为关联参考方向。
电源功率 Ps=-UsI= -20V×4A= -80W(<0电源)
蓄电池功率 P2= U2I= 12V×4A= 48W(>0负载)
电阻功率 PR= URI= 8V×4A= 32W(>0负载) P 0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2:电路如图所示,U1=14V, I1=2A, U2=10V, I2= 1A, U3=-4V, I4=-1A,求各方框电路中的功率,并说明 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解:各方框电路的功率为:
P1 = U1I1 = 14 2 = 28W
I1
P2 = U2I2 = 101 = 10W
U1 1
U3
3
I4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将实际电路中的各种元件按其主要物理性
质分别用一些理想电路元件来表示时所构成的电路图。
理想电路元件是指只进行某一种能量转换的元件。
R 电阻
L
C
+ US - + IS -
电感 电容 电压源 图1-5 电路的基本模型
电流源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