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
研究使用中的语言,不但要研究语句的
命题意义 —— 即从语法、语义来研究句
子,还要研究语句的施为意义和施为力
量 —— 即从语用来研究句子。这具有重
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三节 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就是言语行为的过程,研究发 话人和受话人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 建筑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运用语言进行交 际,双方是真诚合作的。这就是语言使用中的 合作原则 。 言语过程分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和间接言 语行为过程。 发话人说出一句话语,受话人首先将这 次言语过程假设为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并以语 境、逻辑、语义知识对语句进行过滤,言语过 程就开始了。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 (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左思民《汉语语用学》 (2000)河南人民出版社
束定芳主编《中国语用学研 究论文精选》(2002)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言语行为
一、言语行为的含义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使用语言传递信息,为 此必须开口说话或拿笔写字,总是为了达到各 种不同的目的,并希望自己的话对听话人产生 某种影响,这一切都表明使用语言是一个涉及 到行为活动的过程,对这些过程中的有关行为 概而称之,就是言语行为,也叫语用行为。
三、语用推理 会话含义是通过语用推理推导出来的。 语用推理不同于逻辑推理,它有自己的特 点和机制。 语用推理包括判别、投射、推导三个 步骤。 判别:对有关话语是否违反了合作原 则作出判别,即判别的依据是“合作原 则”。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又要让对方明 显地察觉到,这样的话语才会有会话含义。
Biblioteka Baidu
即使是说出一个陈述句,也是在做出 一个行为。例如: ①张三是个好学生。 实际上,发话人的用意是,我要告诉 你:张三是个好学生 ②现在正在下雨。 ③我昨天看了一场电影。 ④台上坐着主席团。 由此可见,说出一个陈述句,就是做 出一个“告知”的行为。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 表述性行为 施为性行为 成事性行为 这三种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整个言语过程 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简称为表述、施为、成事。 表述 表述就是将要说的话说出来,不管是什么 样的句子,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说出。 施为 在完成表述性行为的时候,不但将一定的 信息内容传递出来,而且也是在实施某一种行 为。这种行为,称作施为性行为 。
3.应用语用学
语用学能对语言提出一系列至关 重要的问题,它要为语言应用的研究 建立可能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我 们对人类的相互作用获得更深刻的了 解。此后,语用学的方法和原理就不 仅应用于语言学的本体研究,而且还 广泛地应用于与理解话语有关的所有 领域。
向同学推荐几本专著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 (1988)湖南教育出版社
第四节 合作原则
一、概述 合作原则的基本点认为,交际双方为使交 际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合作原则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它 包括以下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信息适量。 2.质的准则:信息真实。 3.相关准则:话题相关。 4.方式准则:简明清楚。
二、会话含义 真诚地遵循合作原则是交谈顺利进行 的基本保证,同时,故意机敏而又有技巧 地违反某项(些)准则,又可能是体面地 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重要方法。如何 在言谈中故意而又得体地违反某项(些) 准则,成了研究语言使用的一个重要课题。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
⑴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 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⑵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 显得更充分、更简便。 ⑶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 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 接上这段距离。 ⑷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 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
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 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例如: “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 加了。” 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
2.宣告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宣判、宣告、通知、通告等。这 类言语行为,宣告某一事态将会按一定 的程序出现、发生或改变。例如,“我 宣布大会正式开始。”会议就按程序开 始了;宣布“根据陪审员的裁定,约翰 贩毒罪名成立。” 约翰就成了罪犯.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道德哲学家 奥斯汀。1955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题为 《论言有所为》的讲座。
奥斯汀认为,语句有两层意义:命题意义 和施为意义。 命题意义是语句字面上的意义,是对客观 事物的表述,施为意义指语句自受话者方面产 生的效果。 这种效果,可以表现为受话人得到一个陈 述、警告、命令、劝解、道歉、允诺、赞叹、 询问、要求、邀请、恫吓、威胁、鼓舞等等。 也就是说,发话人通过言语手段,做出了诸如 陈述、警告、命令等等的行为。
3.指使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指示、建议、请求、要求、邀请、命令 等。通过这类言语行为,使受话者接受指使, 做出一个行动或完成一项使命,例如: “咱们明天碰碰头吧。” “请你帮我把这箱子挪一挪。” “你要跟他好好谈一谈。” 从形式上看,有关的语句都可以加上诸如 “我指示、我建议、我请求”之类的说法。
修辞学的研究也涉及语言的使用,但是, 它主要是从表达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语 法等语言要素的运用。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 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和广 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辞学。语用 学不仅牵涉到语言结构本身的语音、词汇、 语法等要素,而且也牵涉到语言之外的许多 因素。
甲:现在几点了? 乙;我看见送信的刚过去。
关于方式准则 故意方式准则,包括用歧义句、用语 义含糊的说法。如: 某算命先生给人看相时说:“你父在 母先亡”。 三个赴京赶考者请算命先生测算,算 命先生只伸出了一根指头。 小张与女朋友小李及小李的母亲一同 在西湖划船,小李的母亲突发奇想,问小 张:“要是这时船翻了,你先救谁?”小 张略微一顿,说:“先救未来的妈妈。”
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
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
——违反“质” 合作 不愿
提供答案……
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
——违反“质”
——违反“方式” 不提供答案
(三)语用学的类型
1.形式语用学
形式语用学是语言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探 讨语用的形式和范畴,研究语用形式的最恰当的方法,它在 意义与文化、语言与逻辑、语言行为与模式等方面探索语言 在人类活动中的表现。
2.描写语用学
描写语用学指对某种语言与情绪结合而出现的各类用法 加以描写,着重研究人们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应用原 则,分析自然语言如何同语境相联系。
(二)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
语用学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 语用学这个术语,是美国哲学家查尔斯· 莫里斯 首先使用的。他在1938年所写的《符号理论基础》 一书中把符号学分为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三部 分,这方面的研究只局限于语言哲学领域,基本上 是在哲学和逻辑学范围内进行的。直到 70 年代, 语言学家们才开始重视并开展语用研究,这也是对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反拨。
关于质的准则 故意违反质的准则,就是故意说假话、 说反话。 教师:贝鲁特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学生:是秘鲁的。 教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要说罗马 是罗马尼亚的首都了。 这种说法常见于熟语,如 “太阳从西 边出来了”、“公鸡也会下蛋了”等。
关于相关准则 故意违反相关准则,就是故意说些不切题 的话。人们所熟悉的“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故 事,就是故意违反相关准则。例如: 甲:校长的报告不怎么样,你说呢? 乙:今天天气真热。 哈利:约翰哪儿去了? 汤姆:我刚才看见一辆红色轿车停在女生 宿舍旁边。
4.表情性的施为性行为 在这类言语行为中,发话人表示自 己的情感、态度,如祝贺、道歉、感谢、 埋怨、赞叹、疑问等,例如: “祝你生日快乐!” “谢谢你帮助我!” “对不起,打扰你了!” “这是多么值得回忆的晚会呀!”
5.表述性的施为性行为 这是使用描写、叙述客观事物的语 句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如陈述、断言、 报导、说明、描绘等。 例如,说“刚才下过雨” 实际上等 于说“我要告诉你:刚才下过雨”。 如果所使用的语句之前可以加上 “我要告诉你”之类的字样,被运用的 语句就是实施这类言语行为的语句。
第七章 语言的使用
第一节 语用概说
一、什么是语用 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 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 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 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 动。
二、语用学
(一)什么是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语用学和语义学都研究语言的意义,但是, 语义学研究的是不受情景影响的句子或词语本 身的静态意义,而语用学研究的则是在具体情 景中才能确定的意义。 “屋里真冷。” 句法学:句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 语义学: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 语用学:言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了什么 样的影响和效果
人们在交际中,通常是直接和间接言 语行为交替使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多 数情况下是为了留面子——给自己或给对 方。也有可能出于其他目的:避讳、含蓄、 生动有趣等。例如: 1988年,他给一个倾心于他的姑娘发 了封“情报”——123456890。聪明的姑 娘一下子译破了这一“情电码” :缺“7” (妻)。姑娘表示,只要你休假回趟家, 说啥也不会让你缺“7”。(薛晓康:《驼 路》,《人民文学》,1990年第12期)
语句——直接过程——发话人以直接言语行为进 行交际: It is raining。 字面过程——假设发话人按字面意义进行交 际[逻辑语义过滤] ——是——假设发话人的施为意义交际[语境 过滤]——是{确实下雨}——言语过程结束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否——非字面过程(不是按字面意义进 行交际)[修辞知识或共有知识过滤]——是—— 假设发话人的施为意义交际[语境过滤] ——是{确实下雨} ——言语过程结束 ——否{没有下雨,是小孩玩水搞得太湿}—— 间接过程[合作原则过滤]——语用推理——不要 再玩水啦
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 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 1983 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 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 研讨会, 1986 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 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 它的学术刊物。
成事 这是言语行为中最后一个阶段的行 为。如果施为性行为在受话者发生了作 用,例如受到了恫吓、得到了劝勉、接 受了道谢或道歉、获得了允诺保证而放 下心来、按指示做了某事,或某一事态 按宣告进行下去等,这就是收到了言语 行为的效果,或称成了事。这就是完成 了成事性行为。
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 行为。 例如有人在喝汤时觉得汤太淡可能会说: ①“请给汤放点盐。” ② “这汤真谈。” 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所使用的语句,称为间 接施为句。不加专门说明的施为句,都是直接 施为句。
关于量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算术做完了。 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 ——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 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 女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