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有这么一种说法“吃饭靠“两 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 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 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
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 自主创新,艰苦奋斗; 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主要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 试验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升空,中国成第5个掌握此技术的 国家。
有人曾说:如果那时中国把研究核武器所 耗费的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 许我们的父辈那时候不至于那么贫困。对于 搞原子弹、氢弹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 大于利?
核武器的发展有利有弊,关键看这个国家怎么应用,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核和平利用,如建立核电站。步入九 十年代,我国作出暂停核试验的决定,并把我国的战略 目标转向“载人航天”。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 义?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 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 (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 (3)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原子பைடு நூலகம்、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 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 略决策?为什么能成功?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 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 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国家。
科研人员将人工合成物注入小白鼠 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
1965年,中国终 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 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 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结晶牛胰岛素。人 工牛胰岛素的合成, 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 命、探索生命奥秘的 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具天体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核电站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2: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解决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材料3:由于气候变化、水旱灾害、世界人口的迅速增 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 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飞入太
空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界上第”六号载着聂海胜、费俊龙成
功升空并安全返回。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人的
第一次太空行走,首次发射重量仅40千克的伴飞小卫星 。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04秒,我国 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 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1 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 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 了空间出舱活动。2008年28 日17时13分飞船着陆,三位 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安全返回。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
生物科学
►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 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 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 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 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
中国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航天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
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 ►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 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 员升空。
能源技术
►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
长征系列火箭
►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 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 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 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 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 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
►
►
通信技术
► 大型计算机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 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 研制成功。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基因工程技术
改革开放 时期
1983 2003
20世纪末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 水稻品种——南优2号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2、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 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2、目的: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神舟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神舟六号”航 天员传回的画面, 画面中展示的是 从太空看到的中 国大地。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在大型建筑方面,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我国长江第一桥;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
(2)在核工业和核技术方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3)在航天技术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成功发射了多种性能的人造地球卫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4)在生命科学方面,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21世纪又研究发现了SARS病原体。
(5)在物理学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在纳米技术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6)在水利枢纽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21世纪初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也基本建成并开始并网发电。
(7)在电脑研究方面,1997年每秒钟能运算100亿次的“银河—III”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8)在农业科学方面,1937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国家,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贡献。
建国以来的巨大科技成就
总结词
月球探测
深空探索与宇宙研究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 知,拓展人类的探索边界。
中国嫦娥系列探测器实现对月球的精细探 测,为未来月球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火星探测
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
中国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 表探测和巡视,深化人类对火星的理解。
通过大型粒子加速器和天文观测设备,深 入探索宇宙中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揭 示宇宙的奥秘。
1986年,中国开始实施“863计划”,大力推动信息技术 的发展。
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信息技 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详细描述
2000年,中国推出“数字中国”战略,加速数字化进 程。
2020年,中国5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成为全球5G网络 建设的领先者之一。
03
科技对社会的贡献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不 断发展,为遗传病治疗和基因改良提 供可能。
细胞疗法
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细胞疗 法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展 现出良好前景。
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病理 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和效率。
深空探索与宇宙研究
改善民生福祉
科技在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的 应用,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 善民生福祉。
02
重大科技成就
航天科技
总结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 航天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逐步发展壮大。
详细描述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01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建国以来,我国在众多领域取得
建国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3年 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南优二号”1983年 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诞生
1985年2月, 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成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10月15-16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11年7月,“蛟龙号”进行海底5000米级
海试2011年6月,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2011年8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农业科技——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说,吃 饭靠“两平” 一是邓小平; 二是袁隆平。
三、农业科技——杂交水稻
1、南优2号的选育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 水稻,优势非常明显。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号。
2、杂交水稻的意义
提高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指出: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 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不能为温 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解析:A。A项是在1973年,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 以来的成就,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83年。A 项为正确答案。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现代农业 生物技术
计算机技术
一、“两弹一星”
1、概念: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重大成就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的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 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 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 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 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 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 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年表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年表新中国成立后,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按时间顺序列举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年表:(一)1950年代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的成立为中国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195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中子机”,它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国家。
1958年: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第一枚原子弹,实现了核武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二)1960年代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64年: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第一颗氢弹,实现了氢弹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三)1970年代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红旗一号”,它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机,填补了国内计算机领域的空白。
1974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世界医学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药物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四)1980年代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新星一号”,它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等特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个人计算机时代。
1985年:中国科学家高锟与其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微波导航卫星,实现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重大突破。
(五)1990年代1996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标志着中国进入卫星导航领域,为建立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
1997年:中国科学家于敏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它在全球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近十年取得的科技成就
中国近十年取得的科技成就1. 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爆顺利;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潜射试验顺利;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 恢复正常联合国席位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
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占到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返联合国,就是世界进步的须要,也就是历史的必然。
3. 载人航天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同意实行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工程”。
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之后,从“神州六号”至“神州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获得崭新突破。
如今,中国已经沦为世界上第三个单一制掌控载人航天技术、单一制积极开展空间实验、单一制展开出舱活动的国家。
4. 港澳回归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正常对香港行使主权,完结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正常对澳门行使主权,完结了葡萄牙在澳门年的殖民统治。
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5. 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在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顺利化解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高热的施工环境和对虚弱生态环境的维护。
6. 加入世贸组织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重新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辛不懈努力,中国终于沦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15年的性别歧视待遇之后,终于拥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重大科技成就的 介绍
●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 ●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 ●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 2019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 ● 2021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正式启动
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 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5G技术:5G技术将加速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 生物科技: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等技术将带来医疗健康领域的革命 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技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质能发电设备 生产国和消费国
储能技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设备生产国和消费 国
重大科技成就的 影响
经济发展:科技成就转化为 生产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推动国家科技水 平不断提高,增强国家竞争 力
社会进步:科技成就改善人 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超级计算机:中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多次登顶全球最快计算机排行榜
5G技术:中国在5G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大量专利和标准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中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 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 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中国近程导弹 中近程 导弹 中程导弹 中远程 导弹 洲际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钱学森
火炬计划
二、载人航天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规模 最庞大、技术最复杂)。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宇航员杨利伟)成功返 回地面。
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在经过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材料四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 了由中央到地方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 展远景规划。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 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地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991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1994浙江秦山核电站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 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刚刚建立的新 中国就面临着侵略战争的威胁。1984年,报纸刊登一条新闻: “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 援朝部队”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事业革新发展,科技成就显著。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科技突飞猛进,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让世界刮目相看。
一是在原子能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1959年9月27日,中国成功试爆第一枚核武器,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进行第一次氢弹试验,实现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技术跨越,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2015年12月27日,中国研制出“海马”氢弹,实现了对整个包括海上目标在内、全球覆盖的高精度打击能力。
二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了太空时代,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2007年9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次空间飞行和空间衔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
三是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016年6月25日,中国研制的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把中国发射重型卫星的能力提升到世界最先进水平,是中国火箭发射能力提升的标志性事件。
2017年7月5日,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七号火箭,实现了多点异步发射的技术突破,使中国的火箭发射能力再次向前提升。
四是在计算机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1960年,中国研制出了第一台国产计算机——实验用电子数字计算机DJS-1,实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国产化。
2005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是中国第一台跻身世界500强排名的超级计算机。
五是在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1978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人体肿瘤细胞核移植,实现了全球首例肿瘤细胞培养,奠定了我国基础医学研究的基石。
2003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将体外受精后的胚胎移植到人体,实现了全球首例体外受精成功案例,开创了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 这么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 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 界和平; ②带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 ③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条件。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中国在任何 情况任何时 侯不会首先 使用原子弹
钱学森一家
1960年中 国仿制近程导 弹成功。 1964年独 立研制的中近 程导弹发射成 功,揭开导弹、 火箭发展史新 一页。
1973年-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 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 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 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 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 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 境? 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 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 2004-06-2710:45 ]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大型计算机(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
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
“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激光技术(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
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两弹一星(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
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
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
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六、能源技术——核能的和平利用(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
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
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
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青藏科学考察(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
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
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
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
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
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新华网湖南频道 2001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