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优秀教案5

合集下载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唐宋诗词》,详细内容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宋代女词人的文学成就,感受绝句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夏日绝句》的诗意、韵律和意境,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掌握绝句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引出《夏日绝句》。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对仗和意境,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a.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b. 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和用词。

c. 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夏日绝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绝句,巩固所学。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a. 韵律:仄起平收b. 对仗:工整严谨c. 意境:清新优美4.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答案:见附件。

2. 课后拓展: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2. 绝句的韵律和对仗讲解。

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解析。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1. 解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花自飘零水自流”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建出清新优美的夏日景象,同时传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小学教学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

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

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2】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2、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气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 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气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夏日绝句》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夏日绝句》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成就,引发学生对《夏日绝句》的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夏日绝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在创作《夏日绝句》时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夏日绝句》相关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写一篇关于《夏日绝句》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夏日景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夏日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夏日的特点。

(2)提问:在这样美好的夏日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古代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引出课题《夏日绝句》。

2、作者简介(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包括她的出生年代、家庭背景、文学成就等。

(2)强调李清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之作,也有豪迈奔放之篇。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如“人杰”“鬼雄”“项羽”等。

(2)结合历史故事,讲述项羽的英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提到项羽?她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5、体会情感(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总结: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爱国之情。

6、朗读指导(1)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

7、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2)采用小组背诵、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精品教案(精选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精品教案(精选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李清照作品,是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无限怀念佳作。

我们将详细解读教材第12课内容,包括诗全文、生字词、诗句节奏和韵律,并深入理解诗中意象和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夏日绝句》,理解并掌握诗中生字词,解读诗句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句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美好时光留恋,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积极向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意象,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句,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夏日情景为背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夏日绝句》韵味。

2. 课堂讲解:a. 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b. 学生自读全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c. 解析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组词。

d. 分析诗句节奏和韵律,解读诗句意境。

3. 例题讲解:挑选一句诗句,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诗,表达自己对夏日感受。

5. 小组合作:分小组讨论,分析诗中意象,分享各自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部分:1. 诗全文,标注生字词。

2. 诗句意境分析,列出关键意象。

3. 作者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生活,写一首关于夏日短诗。

2. 答案示例:夏日炎炎似火烧,绿荫浓密蝉声闹。

儿童戏水捉鱼虾,笑声洒满田野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解读《夏日绝句》,让学生感受到夏日美景和作者情感。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关于夏日诗词,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几个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二、教学重点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是否也是这种风格呢?二、初读,感知古诗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四、品读,悟情入境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读)这两句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赏析,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3、从修辞入手,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9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9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听——谁在吟唱?【师吟诵诗歌,引出课题、作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有这样一位才女,她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悲欢离合。

“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等美称向我们证明着她的满腹才情。

今天,让我们和她一起驻足乌江河畔,倾听她在乱世里的吟唱。

(PPT出示课题,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同学们,李清照为何会在乌江河畔有这么深沉的感慨呢?是谁触发了她心中的情思呢?让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问——为谁而歌?1.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大意。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歌大意】在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过渡语:诗人为谁而歌?项羽。

最后两句提到了项羽的故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乌江自刎。

大家都听过吧?项羽本是西楚霸王,但在楚汉之争中输给了刘邦,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他的自尊和气节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宁死不降,最后在乌江自刎。

就这一点以及项羽本人来说,世人对他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傻,认为他不该放弃......三、探——为何而歌2.同学们:这首诗中作者对项羽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高度赞扬?赞扬他什么?请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前两句)确定:在诗人眼中,项羽乃人中豪杰、顶天立地英雄男儿。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夏日绝句》教案《夏日绝句》教案1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二:整体感知古诗1.师范读古诗.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3.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一).理解前两行诗句.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5.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1.齐读后两行诗句.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有信心吗?3.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3).自己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学生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学生交流资料)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及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夏日绝句》。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分析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夏日绝句》的背景及李清照的创作特点。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夏日绝句》。

(2)了解李清照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李清照的背景资料。

(2)简要介绍《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夏日绝句》,感受诗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夏日绝句》的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 写一篇关于《夏日绝句》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与鉴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夏日绝句》,感受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注重课后的巩固与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 学生能够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并能够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能够分析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并能够运用到其他诗词的学习中。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绝句的基本概念、鉴赏方法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诗歌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绝句的基本知识,了解绝句的韵律特点。

2.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感受《夏日绝句》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绝句的韵律特点及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夏日绝句》的解析及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进而引入《夏日绝句》的学习。

2. 学习绝句知识介绍绝句的基本概念、韵律特点,并通过例句进行讲解。

3. 解析《夏日绝句》(1)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分析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夏日绝句》的意境。

(2)分析《夏日绝句》的韵律特点。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古诗词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强调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夏日绝句》2. 内容:a. 绝句基本概念b. 韵律特点c. 李清照《夏日绝句》解析d. 诗歌意境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a. 韵律美:平仄对仗,音韵和谐。

b. 意象美:描绘出夏日的美丽景色。

c. 情感美: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b. 组织一次古诗词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绝句的韵律特点及鉴赏方法”。

3. 教学过程中的“解析《夏日绝句》”和“随堂练习”环节。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5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5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夏日绝句》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课件展示: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

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生交流:项羽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课件展示: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夏日绝句优秀获奖一等奖教案

夏日绝句优秀获奖一等奖教案

夏日绝句优秀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夏日绝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怀。

2. 学会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会朗诵。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学生朗诵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夏日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然后,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和诗歌《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

2.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尝试翻译诗歌。

(3)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4. 再读诗歌,感受情怀(1)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3)教师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5. 拓展延伸,培养审美情趣(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与夏日相关的诗词或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3)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朗诵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夏日绝句》。

全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本节课将深入解析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体会诗中的豪迈气概。

2. 通过对诗句的解析,使学生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历史背景的解析。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感受,进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全班同学齐读《夏日绝句》,教师指导朗读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课文:a. 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背景;b. 讲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c. 分析诗中的历史人物项羽,阐述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描述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a.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5. 历史背景:项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夏日绝句》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之情,展现了豪迈气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搜集关于李清照和项羽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6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6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6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6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习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化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课前准备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荡气回肠的音乐,剧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2、师导入: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照。

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好,可补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

建炎元年,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____,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才能。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有趣的古诗,叫做《夏日绝句》。

你们知道夏天有哪些特点吗?比如天气、景物、活动等。

同学们说得很好,夏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吧!2.诗的朗读与理解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找到《夏日绝句》这首诗。

我们来一起朗读一遍,注意语速和语音的准确性。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可以一句一句地解释,也可以整体概括。

通过同学们的解释,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描绘了夏天的一些景象。

我们再来深入地理解一下这首诗。

3.诗句解析“夏日绝句”,绝句是指四句诗,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

这种形式的诗歌叫做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这句话描述了夏天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显得格外凉爽。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句话描绘了楼台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水晶帘动微风起”,这句话通过水晶帘和微风的描绘,表现了夏天的宁静和舒适。

“满架蔷薇一院香”,这句话描绘了满架的蔷薇花,花香四溢,让人陶醉。

4.情感体验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夏日景象中,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你觉得这个夏天是怎样的?5.艺术欣赏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与这首诗相关的绘画作品,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夏日景象的。

请同学们欣赏这些画作,并尝试用诗中的语言来描述它们。

现在,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夏日”为主题,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可以参考《夏日绝句》的形式,也可以自由发挥。

7.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夏日绝句》这首美丽的古诗,感受到了夏日的美好。

小班古诗教案夏日绝句

小班古诗教案夏日绝句

小班古诗教案夏日绝句小班古诗教案夏日绝句【篇一:《夏日绝句》教案(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夏日绝句》教案一、导入教师引述:我国有个女诗人叫李清照,大家知道吗?她不仅诗写的好,而且很有骨气。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篇二:《夏日绝句》教案】《夏日绝句》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夏日绝句》2、理解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剌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3、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李清照的相关资料,诗歌的相关资料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正是从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开始,北宋朝庭仓皇南迁,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背井离乡,过着流离失所,衣不蔽体的生活,而南宋王朝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失地。

1、我们在五年级曾学过两首诗是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当时的历史事实的。

2、学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学生背诵《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师相机出示幻灯片2生谈谈感想这两首诗写出了鲜明的对比,金人入侵,北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庭腐败无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全然不顾国家安危,民族存亡。

夏日绝句李清照优质教案

夏日绝句李清照优质教案

夏日绝句李清照优质教案教案标题:夏日绝句李清照优质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夏日绝句这首李清照的诗歌作品,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绝句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3.通过诗歌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复印夏日绝句李清照的诗歌,准备投影仪或黑板,准备学生的课堂笔记本。

2.教学资源:李清照的其他诗歌作品,其他绝句的例子,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夏日景色。

教学过程:引入:1.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夏日的景色,引发学生对夏天的情感和印象。

2.提问学生对夏天的感受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夏天的特点和美好之处。

诗歌欣赏:1.呈现夏日绝句李清照的诗歌,让学生阅读诗歌内容。

2.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创作练习:1.介绍绝句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如字数限制、平仄要求等。

2.提供其他绝句的例子,让学生观摩和分析,了解不同绝句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3.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要求他们以夏天为主题,写一首自己的绝句诗。

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堂总结:1.回顾学生对夏日绝句李清照的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总结绝句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3.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诗歌创作成果。

2.引导学生研究其他李清照的诗歌作品,了解她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

3.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比较,分析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的积极性。

2.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诗歌创作,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说课稿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

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

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心恋》找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歌词“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

这首诗写一个在院子里荡秋千的少女看到一个翩翩少年走进来,满含娇羞的跑开,可是由于好奇,忍不住又偷偷回头去看的一个小举动,出自居“婉约派之首”李清照的《点绛唇》。

据说这是她和丈夫初识时写的诗,2.简介: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属于婉约派的吗,同学一起读读。

二.初读诗歌:1.齐读。

对于同学们的朗读,我暂时不做评价,等大家理解诗歌后,你们自己看看读得如何,自己来评价,再看看如何朗读。

2.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找出你不懂的地方。

分红蓝两队比赛,看看哪一边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对学习这首诗更有价值。

三.合作探究:形式:红队出题蓝队回答,蓝队出题红队回答,答不出来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人杰,鬼雄”读出对舍身取义英雄的赞美之情来。

2.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逃到洛阳。

南宋君臣苟安偷生,人民生活困苦。

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君臣苟且偷安的谴责之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五.即兴表演:我们一起来创设一个情境,你们就是南宋统治者和诗人李清照1.南宋统治者心里想什么,你能说几句吗?2.诗人李清照会对南宋统治者说什么呢?六.总结全诗,朗读升华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诗歌。

七.拓展:同样是写项羽乌江自刎,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吗?课外查资料理解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教学反思:《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

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

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本节课:我采用打印好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帮忙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初读,感知诗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初步了解婉约派之首的李清照,但写的这首《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同学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兴趣,一步步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从课前欣赏歌曲《心恋》→引出李清照和丈夫初次相识的美好诗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引出李清照婉约派之首的介绍→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学生点明她丈夫读这首诗不久因羞愧而死去(本来是老师讲,结果有学生懂历史事件的学生提出来),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学生点明她丈夫读这首诗不久因羞愧而死去,再回顾课开头提到的《点绛唇》。

从初识的美好,到读诗后羞愧的死去,更激励孩子们自己努力去做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的英雄,而不做贪生怕死鬼,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最后通过欣赏写项羽的其它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节录像课也不例外。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心中有一份失落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录完完整的内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学生提问环节给的时间不够,没有展示孩子们更多精彩的提问。

2、教师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想化的共鸣。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5《夏天里的成长》人教(部编版)15夏天里的成长导学案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实录一、背景导入、质疑解题多媒体播放南宋历史背景。

师:时任京城知府的正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他见大势已去,便携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跑,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下来,李清照见民族屈辱、山河破碎,面对浩浩江水,感慨万千,随口吟出《夏日绝句》。

师:范读古诗。

学生将课本翻到90页根据读书提示由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师:什么是绝句?生:一种文学体裁。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李清照的资料?生: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她写的诗很婉约。

师:李清照写诗多与家国命运有关,公元1128年以后因国家战乱,写诗多激昂,代表作有《夏日绝句》。

二、合作探究、吟诵释意师:生齐读课文,并为古诗划节奏。

生:读古诗,划节奏再读古诗。

师:李清照站在乌江口,之所以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因为哪个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生:项羽。

师:通过诗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生:思。

师:项羽何许人也?为何李清照此刻会思念他呢?生:项羽,秦末汉初的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拔剑自刎而死。

师:对于李清照来说,项羽已成为历史人物,为何李清照此时此刻会独独思念他呢?生1:因为这是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

生2:李清照想项羽死都不肯逃跑,而自己国家的皇帝、大臣都逃跑了,李清照是借项羽来说出自己的怨恨,她恨自己国家的哪些当权派太不像个男人了。

生3:李清照是要借古讽今。

师:你读出了李清照的心声。

师:项羽就这样死了,是他不愿意、不会、不能还是不想活了呢?生4:不会活了。

生5:不想活了。

师:我们在古诗中找找答案吧。

生:是“不肯”。

师:好一个“不肯”。

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气节?生6:死也不肯投降的英雄气节。

生7:不当亡国奴的气节。

生8: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师: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拔剑自刎而死还是选择逃过江东呢?生9:选择生,因为好汉不吃眼前亏。

生10:选择死,因为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生11:选择死:因为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生12:选择生,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13:选择生,因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师:选择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如果过了江,说不定历史也会改写。

选择死是因为你不可丢掉了民族气节。

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古诗吧。

配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集体读。

师: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杰吗?生:是。

师:人杰什么意思?生:人中豪杰。

师:汉高祖刘邦也称张良、萧何、韩信为人中豪杰。

师:项羽死了,他是鬼雄吗?生:是。

师:鬼雄的意思?生:鬼中的英雄。

师:你认为有哪些历史人物也可堪称鬼中英雄?生14:岳飞。

生15:毛泽东。

……生16:屈原。

师:对,屈原的《国殇》也有云:“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师:这首五言绝句,20个字,两段历史,三个典故,学到这里同学们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了吗?生17:李清照在夏天写的一首无言绝句,人活着的时候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人中鬼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那种宁死也不肯逃过江去的英雄气概。

师:作者借古讽今,写得悲壮,写得激昂,写得淋漓尽致,李清照之所以能随口吟出《夏日绝句》,是因为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生18:看到了自己国家当官的人都在逃,老百姓也在逃。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生19:她看到了自己国家的人是多么的软弱,想到了项羽那种不怕死、不投降的精神。

师:就用你对当权派的嘲讽和不屑去读一读吧。

生20:我仿佛听到了项羽和他的士兵们都在说:“大家都给我冲啊,杀啊,宁死都不要做亡国奴。

”师:你简直就是李清照的知音,请你闭上眼睛来到乌江边来吟诵一下《夏日绝句》。

师:如果宋人也能像项羽他们那样,宋朝会这么快土崩瓦解吗?生:不会。

师:李清照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纠结、矛盾和冲突呢?生21:痛苦生22:伤心……:悲愤、激烈、悲愤……师:你们真是李清照的知音!让我们就站在“乌江边”,读出你的亡国之悲愤,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吧。

三、拓展升华师:学习到这里,你想对宋朝的皇帝或当权派、李清照或者项羽说点什么呢?生23:宋朝的当权派,我想对你说:“做人就应该保家卫国,你们要知道,没有国哪来家啊!”师:你看得比他们清楚、明白、透彻,真是深明大义的好孩子啊!生24:我想对项羽说,项羽你真是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我要向你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