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结构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4da2f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e.png)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结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结构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节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民用建筑工程领域,结构设计是决定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和施工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使用节能材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使用节能材料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措施。
传统建筑结构材料如混凝土和钢材能量消耗较大,并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使用新型节能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钢材等,不仅能减少建筑物的能耗,而且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优化结构布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结构布局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
通过调整柱、梁等结构的位置和布置方式,可以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建筑物的自重,从而减少能耗。
3.采用组合结构采用组合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节能措施。
通过使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不同类型的结构材料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结构材料的优点,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4.考虑建筑物功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考虑建筑物功能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措施。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例如,将厨房和洗衣间等热源集中布置在一起,可以减少输送热量的损失。
5.优化采光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采光设计是一种能有效减少建筑物能耗的节能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门窗、天窗、面窗等,可以增加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减少对电照明的依赖,从而降低能耗。
6.采用节能隔热材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节能隔热材料是一种常见的节能措施。
通过使用保温板、断桥铝等隔热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热量传输,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7.考虑建筑物的气候适应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考虑建筑物的气候适应性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措施。
通过合理选择建筑物的朝向、形状,优化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屋顶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物与外界气候的能量交换,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全国民用建筑技术措施 电气节能专篇
![全国民用建筑技术措施 电气节能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35f8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b.png)
全国民用建筑技术措施电气节能专篇1. 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并合理使用自动调光、感应控制等技术。
2. 采用高效节能的变频调速设备,降低电动机的能耗。
3. 优化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用电负荷和需求,避免过度设计。
4. 合理设置电气负荷管理系统,监测和控制用电负荷,实现电力需求的动态调整。
5. 使用高效的功率因数校正装置,提高电气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无效功率的损耗。
6. 采用智能电能计量系统,实时监测用电情况,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依据。
7. 选择低功耗的电力电子设备,如变频器、UPS等,降低设备的待机功耗。
8. 优化照明设计,合理布置光源和灯具,减少光污染,提高照明效果。
9. 使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选择能耗低、制冷效果好的设备,并进行有效的温控管理。
10. 配备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 设置自动断电装置,合理控制用电时间,避免无人时段的电能浪费。
12. 配备节能型电力线路设备,减少导线电阻损耗和谐波损耗。
13. 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减少待机功耗。
14. 合理设置电力分配装置,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
15. 使用低能耗的电动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提高用电效率。
16. 提供电力能耗监测和用电建议,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和节能措施。
17. 选用低功耗的电子开关和插座,减少待机功耗。
18. 采用能量回收技术,如余热回收、制冷热泵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9.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电能损耗和维修成本。
20. 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及时发现和解决电气设备的问题。
21. 优化电缆敷设方式,减少电缆线路的电阻和磁性耗损。
22. 使用浮动式照明系统,根据使用需求调节照明亮度,提高能耗控制精度。
23. 选择具有良好能耗特性的电动机,如高效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等。
24. 配备电力调度系统,合理分配用电负荷,避免电力瞬时过载和峰谷差异过大。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结构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343dc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4.png)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结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建筑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实施节能措施对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建筑使用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设计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一些可行的节能技术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不同的结构体系对于建筑的能源消耗影响巨大。
例如,使用轻钢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轻量化结构可以降低建筑物整体质量,减小了地基荷载,减少了施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施工速度。
此外,适当采用大跨度结构和空间网壳结构也有助于减少建筑的能耗。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场地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
第二,提高结构的保温性能。
结构的保温性能对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结构的隔热,可减少建筑物在冷热季节内因传热引起的能耗。
例如,在结构中加入保温材料,如外墙外保温板、屋面保温材料等,可以有效减少热传递,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此外,适当使用保温窗、隔热门等也是提高建筑保温性能的有效手段。
第三,优化结构的通风设计。
通风是建筑能量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室外新鲜空气,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例如,在结构设计中,可增加自然通风设备,如风口、空调附属设施等。
此外,建筑结构中加入通风井、通风塔等也有助于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
对于高层建筑,可以采用屋顶风力发电、立面曲线设计等手段,利用风能进行通风。
第四,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
结构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影响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同时提高材料的效果。
例如,适当采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如钢材、轻质砖等,以减少结构材料的用量。
此外,可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以提高结构材料的使用效果。
第五,合理利用结构的太阳能和地热能。
太阳能和地热能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以减少建筑的能耗。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c8628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4.png)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1. 节能概述在当今社会,节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各个行业追求的目标。
在建筑行业中,节能更是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对于建筑节能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现行的节能技术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中,对于现行的节能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设计的理念、建筑设备的使用等多个方面。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节能专篇—建筑》对于建筑外墙、屋面、窗户、保温材料等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的理念方面,强调了被动式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种节能设计方案;在建筑设备的使用方面,针对采暖、通风、空调等设备提出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
3. 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节能领域将会继续发展壮大,建筑节能也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核心。
《节能专篇—建筑》预见了未来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清洁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等都是未来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方向。
4. 我的观点和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节能专篇—建筑》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深入。
我个人认为,建筑节能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研究创新、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
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5. 总结回顾通过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我们不仅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的节能技术,不断地推广应用这些技术,让建筑节能成为现实,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节能专篇—建筑》对于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全面的技术要求,对于未来的建筑节能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教学文稿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98a50a560b4e767f5bcfce2d.png)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4、《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定的级,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7规定的级。
六、太阳能热水系统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七、权衡判断八、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3、《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4、《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5、《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 ,内墙为 厚 。
规范的 级。
五、太阳能热水系统本工程(有/无) (型号) (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 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 层至 层。
六、本工程因 不符合规定性指标而进行性能指标设计,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
七、节能构造图详: 。
二、设计依据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5.6节)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4、《35KV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JGJ32/J14-2007(6.2节)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分册)7、《江苏省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6.3.2及6.3.8)9、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三、照明节能设计要求及措施四、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装设电能考核节能表计五、当工程含有变电所设计时,则应补充如下内容:1、负荷计算情况、供电电压选择及变电所位置情况概述,确认是否在负荷中心,否则说明原因。
2007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2007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bb36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c.png)
2007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节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民用建筑领域,设计技术措施的节能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和重要的要求。
2007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被发布,旨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并提高建筑的舒适性。
该专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节能的设计技术措施。
1.建筑外围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通过合理选择墙体、屋面、地面和窗户等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减少室内外温度差异,降低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能耗。
此外,采用透明保温材料,如聚碳酸酯板、双层中空玻璃等,可以实现在保温的同时保持室内光照充足,减少照明能耗。
2.建筑供暖与通风系统的节能设计:通过合理布置供暖与通风设备,优化供热和通风管道的设计,提高系统的传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采用热回收技术,将室内排出的热能回收利用,可以有效降低采暖负荷和热能损失。
3.采光与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通过合理布局建筑窗户和采光天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时间和能耗。
另外,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如LED灯具,降低照明能耗并延长使用寿命。
4.水源与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通过合理利用雨水、地下水和回收水资源,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
此外,采用低流量水龙头、节水冲洗器等设备,减少用水量;采用灰水再利用系统,将洗澡、洗衣水等再利用于冲厕和浇灌等用途,降低排水能耗。
5.建筑设备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节能设计:通过引入智能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设备,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智能控制与管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总体来说,2007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技术措施,旨在通过优化建筑的外围围护结构、供暖与通风系统、采光与照明系统、水源与排水系统以及设备管理与控制系统,实现民用建筑的节能目标。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环境适应性。
建筑节能专篇【整编】
![建筑节能专篇【整编】](https://img.taocdn.com/s3/m/815d802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1.png)
建筑节能专篇一、设计依据(一)《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3-305-2019(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三)《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 31433-2015(四)《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19(五)《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六)《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3-62-2019(七)《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八)《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 31433-2015二、建筑专业(一)建筑主要朝向为南北布置,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以利于建筑通风。
合理设计遮阳措施,满足要求。
(二)屋顶:平屋顶采用倒置式屋面做法,设计挤塑苯板做保温隔热层,其传热系数K≤0.5W/(m2.k),符合节能要求。
(三)外墙:外墙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一定厚度岩棉板(毡),经热工计算可满足节能要求(k ≤0.8W/m2.k)(四)外窗:1、开窗面积已考虑节能要求,墙窗面积比符合规范要求2、外门窗安装中,其门窗框与与洞口之间均采用发泡填充塞,以避免形成冷桥。
3、外门窗的气密性已达到《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范的要求,符合节能规定。
三、给排水专业(一)设置分区供水设备或减压阀,使各分区最低用水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力不小于0.45MPa,对供水水压超出0.2MPa的楼层采用减压阀限流措施。
(二)采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
在冲洗排水阀、通气阀等阀前增设软密封闭阀。
(三)生活给水、热水、消防给水等管选用耐腐蚀、耐久性好的管材。
(四)各用水点均采用高灵敏度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100%),公共建筑按卫生间、绿化用水、车库冲洗用水、空调补水等设水表计量。
(五)消防水池或水箱设溢流信号管和溢流报警装置。
(六)所有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164-2014的要求。
(完整word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篇-电气
![(完整word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篇-电气](https://img.taocdn.com/s3/m/61952dc1e45c3b3566ec8b83.png)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作者: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行业发展司出版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 总则1. 0. 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方针政策,在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实施节能方针,编制《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以下简称《节能专篇》。
1. 0. 2 《节能专篇》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对于工业企业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应结合其工程实际,可参考使用。
1. 0. 3 本篇为《节能专篇》中的“电气”篇,重点介绍建筑电气工程的系统配置、设备选择、电气控制的节能措施。
内容包括: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供电质量要求、设备选择;电气照明设计和控制;建筑物的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动机、电梯、门窗等设备的控制;计量仪表及其控制管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部分。
对传统的常用节能措施进行了汇总、深化,并编入了成熟的和经过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新节能技术;适当介绍了行之有效的新设备、新装置及其推荐做法、使用说明和建议,供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参照使用。
1. 0. 4 建筑电器节能的原则是: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不是简化建筑物的功能要求,降低其功能标准。
节能的途径之一是合理配置建筑设备,并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的控制和管理。
1. 0. 5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取决于建筑物类型、建筑标准、建筑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的使用习惯等多种因素,涉及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等多个专业的工程设计和系统配置。
建筑电气专业的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等综合要求,合理进行供配电、电气照明、建筑设备及系统的控制设计,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灵活适用、高效节能。
1. 0. 6 “节能消耗”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节能技术、设备也将不断提高和发展。
在工程设计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信息,逐步加以推广使用。
关于《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节能专篇》应用的探索
![关于《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节能专篇》应用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c7f1d5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3.png)
关于《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节能专篇》应用的探
索
崔贵
【期刊名称】《建筑节能》
【年(卷),期】2009(037)008
【摘要】通过<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节能专篇>(2007)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分析施工图建筑节能专项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无锡地区建筑节能专篇参考样式使用的效果,提出应从内容、格式和深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统一各气候分区或各地方的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专项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崔贵
【作者单位】无锡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中心,江苏无锡214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5
【相关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节能系列图集》发布会暨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 [J], 张光明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节能系列图集》发布会暨技术交流会新闻通稿 [J],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 [J], 邓樱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介绍 [J], 本刊通讯员
5.建设部在京召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节能系列图集》发布会暨技术交流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 绿建和节能专篇
![4 绿建和节能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e9020180eb6294dc886cc8.png)
h
3
中水工程设计
水源: 整个小区的中水水源为自建污水处理站,小区全部排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 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18920-2002)中绿化标准,其中部分水再经深度 处理达到中水冲厕水质要求,供本小区使用。采用中水为灌溉水源时不应采用喷灌方式, 而应采用微喷灌、滴灌等。 设计原则: (1)严格遵照国家及地区环保部门有关法律、法规和水资源回用的相关政策。 (2)采用适宜的处理工艺,最大程度的发挥本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 (3)中水回用工艺力求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操作简单、高效节能、在确保污水 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 (4)妥善处理、处置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5)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护维修简便的水处理专用设备
。
h
4
4)室内污染物控制技术 通过选用绿色建材、优化建筑设计控制污染源等多种措施,并通过模拟分析,控制室内污染物。
8、节材设计 1)绿色建材
项目室内墙体、天花、地面以及各类装饰性材料优先选用通过绿色建材。 2)可再利用材料
可再利用材料包括从旧建筑拆除的材料以及从其他场所回收的旧建筑材料,或者材料自身就是可再利用材料。包 括砌块、砖石、管道、板材、木地板、木制品(门窗)、钢材、钢筋、部分装饰材料等。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在保证 建筑品质同时,尽量采用。
4、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通过维护结构的节能优化设计,使得围护结构节能达到绿建标准。
5、空调和设备系统节能 1)高效空调
本项目空调系统建议采用高效节能的分体空调,当负荷发生变化时,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调节流量,大幅 度降低输送系统能耗。 2)节能电梯
本项目建议采用智能型节能电梯。指定电梯要到达的楼层,等用户走到电梯处时,电梯已经打开门等业 主进入,直接把用户送到指定楼层。节省了工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1 总则1.o.1 为了在民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贯彻节能的方针,正确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程),特编写《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简称《专篇》)。
1.0.2 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其主要内容是降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日常运行能耗和采用可再生能源。
1.0.3 本《专篇》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与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其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可参考使用。
1。
0.4 本《专篇》是对2003年出版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给水排水》 (简称《措施》)的补充。
1.o.5 本《专篇》是在总结以往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国家现行有关节能的法规、标准、规范(程)的细化和补充,提供各种设计参数、方法及技术要求供设计人员使用。
但本《专篇》不能代替现行法规、标准、规范(程)。
1.o.S 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或修订的法规、标准、规范(程)颁布实施。
如本《专篇》与其不符时,应以新颁布的法规、标准、规范(程)为准。
1.o.7 设计中应同时贯彻“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方针,并应执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程、定)等。
1.0.8 应在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条件下,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处理好节能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2 综合节能措施2.1 给水2.1.1 应按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选取给水用水定额,缺水地区应选低值。
1.有地方标准时,可参照确定。
2.可结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4.O.3条规定的区域条件和用水定额确定。
3.当采用巾水、雨水等作为冲厕等其他用水时,应相应减去此部分用水定额。
2.1.2 采用合理的供水系统。
L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1)通过调查收集和掌握准确的市政供水水压、水量及供水可靠性的资料,为合理设计给水系统、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提供依据。
2)根据用水设备、用水卫生器具和水嘴的供水最低工作压力要求,确定直接利用市政供水的层数。
2.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
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 的人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2)各分区低层部分的卫生间,入户管(或配水横管)上宜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
3)减压阀的设计选用要点:①不宜采用共用供水立管串联减压分区供水的方式。
②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重要措施。
a(根据实测:DNl5陶瓷阀芯水嘴静压时为P;0.37MPa、全开时,流量Q二O.46L/s,为设计额定流量0.15-0.20[is 的3。
07-2.3倍,因此,给水系统分区设计中,应合理控制各用水点处的水压,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b.给水分区低层部分卫生间人户管处经支管减压后的供水静压力在满足卫生器具给水配件额定流量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取低值;住宅卫生间人户管水表前的供水静压力宜不大于0.15MPa。
③减压阀的选型:a,给水竖向分区可采用比例式减压阀或可调式减压阀。
b.人户管或配水支管减压时,宜采用可调式减压阀。
c.比例式减压阀的减压比宜小于4:¨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后压差不应大于o.4MPa,要求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0.3MPa。
d,用于支管减压的减压阀,宜选用阀前阀后压差要求小的可调式减压阀。
④减压阀的设置:a.给水分区用减压阀应两组并联设置,不设旁通管;减压阀前应设控制阀、过滤器、压力表,阀后应设压力表、控制阀。
b.人户管上的分户支管减压阀宜设在控制阀门之后、水表之前,阀后宜设压力表。
c.减压阀的设置部位应便于维修。
d.减压阀的其他设置、安装等要求还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佃50015—凹03有关条款的要求。
3.居住小区的供水系统。
1)当居住小区采用小区集中供水系统时,宜根据小区的规模、建筑物布置等情况集中或相对集中布置供水泵站。
2)供水泵站宜在供水范围内居中或靠近用水量大的用户布置,应避免室外供水管线过长,造成水泵扬程增大,离水泵近的建筑供水压力大,压力波动大等耗能、耗材、噪声大、使用效果差等弊病。
3)当居住小区内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时,其站室布置的具体要求按2.2.3条第3款执行。
2。
1.3 加压供水方式的选择。
1.常用的加压供水方式及其能耗等比较见表2,1.3:由上表比较可知,从节能节水比较,四种常用供水方式中高位水箱供水和管网叠压供水占有优势,但在工程设计中,在考虑节能节水的同时,还需兼顾其他因素。
因此要结合建筑物提供的条件、用水特点等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供水方式。
2.在有条件设置高位水箱且允许采用管网叠压供水的地方,可采用常速泵组+高位水箱管网叠压供水的供水方式,这样最节能节水。
这种供水方式的优点如下:1)可利用市政供水压力;2)水泵Q:QL(最大日最大时流量),只为变频调速泵组流量Q:(设计秒流量)的1-l/3;3)水泵均在高效段运行;4)高位水箱供水安全、稳定、节水。
2.1.4 供水设备。
1.常速泵的选择。
1)水泵的Q—"特性曲线,应是随流量的增大扬程逐渐下降的曲线。
2)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进行选泵,水泵应在其高效区内运行。
3 变频调速和管网叠压供水3.1 变频调速供水节能设计要点3.1.1 变频调速供水适用于每日用水时间较长、用水量经常变化的场所。
从节能考虑,系统宜有‘定的用水量规模。
典型系统形式见图3.1.1。
3.1.2 变频调速供水宜采用恒压变量的方式运行;大型区域低区泵站町采用变压变量方式运行。
3.1。
3 水泵(组)的设计流量C需符合如下要求:1.建筑内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设计秒流量确定。
2.供水规模小于3000人的居住小区的设计流量应按设计秒流量确定。
3.供水规模大于3000人的居住小区的设计流量应按最大小时流量确定。
4.不同用水性质的建筑共用同一系统时,不宜将各栋建筑的设汁流量直接叠加。
建议在分析它们同时发生町能性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规范(程)综合确定。
3.1.8 水泵(组)的选型和搭配需符合如下要求:1.应选择Q—"特性曲线无驼峰、比转数n,适中(约为100-200)、效率高、配备电动机功率相对小的水泵;2.应根据主泵高效区的流量范围与设计流量的变化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水泵组的数量,水泵组宜设二至四台主泵,并应设一台供水能力不小于最大—台主泵的备用泵;3.恒压供水时宜采用同一型号主泵,变压供水时可采用不同型号的主泵;4.多台泵组可采用单台变频,其余工频的方式运行;也可采用两台或多台变频的方式运行;5.在设计流量变化范围内,各台主泵宜均工作在高效区;6.额定转速时,水泵的工作点宜位于高效段右侧的末端;7.宜配置适用于小流量丁况的水泵,其流量可为1/3~1/2单台主泵的流量,扬程应满足配合气压水罐工作的要求。
3.1.9 应按小泵的流量计算气压水罐的容积,在气压水罐最高工作压力时系统不得超压。
3.1.10 当用于室外生活与消防合用给水时,应按有关规范或规定复核。
3.1.11 水泵(组)应有可靠电源,宜采用双路供电。
3.1.12 采用市售成套变频供水设备时,宜按本节内容分析比较后确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3.1.13 市售成套变频供水设备应符合产品标准《微机控制变频调速给水设备》JG/T 3009--93的要求,并应具有如下功能:1.应具有自动调节水泵转数和软启动的功能。
定压给水时,设定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的差不得超过0.01MPa。
2.应具有水位控制的功能。
当水位降至设定下限水位时,自动停机;当恢复至起泵水位时,自动启动。
3.控制柜(箱)面板上应有观察设定压力、实际压力、供电频率、故障等的显示窗口。
4.应具有对各类故障进行自检、报警、自动保护的功能。
对可恢复的故障应能自动或手动消警,恢复正常运行。
3.1.14 有关系统设计的其他事宜,详见2003年版《措施》。
3.2 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组成及运行3.2.1 管网叠压供水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有以下几种典型组成:1.向管网供水,见图3.2.1—1。
4 太阳能热水系统4.1 常用系统类型及运行4.1.1 年日照时数大于1400h,水平面上年太阳辐照量大于4200MJ/m’·a的地区,宜设计、选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4.1.2 常用分散太阳能热水系统见表4.1.2。
5 热泵热水系统5.1 热泵热水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定5.1.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5.1.2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
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丁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5.1.3 应根据工程勘察报告,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程是否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以及确定地源热泵系统低温热源的种类。
5.1.4 应根据当地气象参数确定千程是否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以及确定系统组成和运行方式。
5.1.5 热泵系统宜采用供热水与供空调联合丁作系统,当丁程需要且技术经济可行时可采用独立的热泵热水系统。
5.1.6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不得用于独立的热泵热水系统。
5.1.7 独立的热泵热水系统应按5.4节计算选择热泵机组。
热水与空调联合工作的热泵系统,应经全年冷热负荷分析后选择热泵机组。
5.1.8 应由给水水质、冷热水压力平衡、热泵机组㈩水温度、用户要求以及系统经济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热水由热泵机组直接供给或经换热后间接供给。
有条件时推荐采用间接供水。
5.1.9 热泵热水系统十应设置板式换热器或水加热器、循环泵、热水箱(罐)等贮(换)热设施,使系统处于蓄熟运行方式。
5.1.10 当热泵机组出水温度达不到个别用水点的要求,或可能出现短时(或季节性)供热不足时,热泵热水系统巾应设置辅助热源。
5.1.11 热泵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其完善程度应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和经济性因素综合确定。
有条件时宜结合楼宇自控对热泵系统运行全面监控。
系统控制设计应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的有关要求。
5.1.12 热泵热水系统中热泵机组,贮(换)热和辅助热源等机房部分的设计可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S127《热泵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
5.2 地源热泵系统低温热源种类及其勘察设计要点5.2.1 地源热泵系统的低温热源分为地表水(含污、废水)、地下水和地埋管(也称土壤源)三种,其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均应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的要求。
5.2.2 低温热源的水量(或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需要。
5.2.3 应根据低温热源种类、水温、水质情况和有无防冻要求等条件确定低温热源与水源热泵机组的换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