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势能的本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分组实验,验证重力势能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提问:什么是能量?常见的能量形式有哪些?b.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a. 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b. 阐述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c. 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a. 展示生活中涉及重力势能的实例。

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解释现象。

4. 小组实验: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b. 提问: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有何联系?五、课后作业1. 复习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3. 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实例,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生活实例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后续教学内容的调整方案。

八、课程扩展1. 介绍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换,如动能、热能等。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共3篇)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共3篇)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共 3 篇)第1 篇:7.4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3《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 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一:)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

这个陨石坑是5 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 30~50 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这颗流星重约50 万千克、速度达到 20 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 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共有的。

(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防止高空坠物。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有句话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物理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搬起的石头有了做功的本领,它就具有了能,这种能我们称为重力势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力势能。

二、新课教学物体重力势能发生变化时,必然牵扯到重力做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因此认识重力势能,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1.重力的功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下列三种例子来探究一下。

思考:你认为这三个哪个比较容易做呢?图7.4-1:重力做功=图7.4-2:重力做功=mgcosθ图7.4-3:本图中小球做曲线运动,怎样来求解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

重力做功==这三个运动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我们得到的结论:重力做功只跟它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

表达式练习1:下图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由1至2重力做功由2至3重力做功由1至3重力做功为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的乘积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重力势能》。

具体内容包括: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重力势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势能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重力势能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重力势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3. 计算方法: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公式为E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4. 实例分析:分析苹果从树上落下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5. 练习环节: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Ep=mgh3. 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4. 重力势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h=10m的地方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Ep=2kg×9.8m/s²×10m=196J2. 题目: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从山顶(高度h=500m)驶下,求汽车到达山脚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Ep=1000kg×9.8m/s²×500m=4.9×10^5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重力势能的概念,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重力势能的计算。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重力势能。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介绍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公式: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上升或下降所具有的势能, 计算公式为:P = mgh,其中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 表示物体的高度。

2. 讲解重力势能的运用:重力势能常常在物体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进行计算,例如物体从高处下落,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被抬高时,重力势能增加。

3. 演示重力势能的计算:通过实际的例子演示如何计算重力势能,强调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不同物体在不同高度时的重力势能。

5. 总结:总结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重力势能在物理运动中的重要性。

评估:通过练习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物的设计、机械设备的运作等。

反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物体的高度变化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加深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应用。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

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方式。

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2.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体会到从自然现象中概括了来的物理概念具有的自然美,严谨的科学美。

二、学法引导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来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2.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参考平面的选择方法。

3.疑点如何理解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4.1.演绎推导物体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方式。

2.类比分析,举例释疑。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弹簧、铁球、木球、玻璃缸、细沙、长木板,木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利用实例来引入问题,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利用讲解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形成能力。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入新课】放录像并讲解: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于2001年3月23日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所有残片都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坠毁过程极为壮观美丽,137吨的庞然大物分解燃烧,天空中出一条条长长的金色轨迹。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4. 重力势能的应用5. 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势能的变化。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重力势能解决实际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重力势能的好奇心。

2. 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

3. 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通过实验或例题验证这一规律。

4. 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计算重力势能的方法。

5. 运用例题讲解重力势能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规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重力势能变化的能力。

3. 例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高度计等,用于演示重力势能的变化。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重力势能的计算过程和应用实例。

3.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导入重力势能概念,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

超详细重力势能教案优秀教案(精华版)

超详细重力势能教案优秀教案(精华版)

年 月 日课 题§7.4 重力势能课 型 新授课( 2 课时)学问与技能教1.懂得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运算. 2.懂得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学问的建立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看,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育同学探究自然 标规律的爱好.教学 重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转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难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点 教学 探究,讲授,争论,练习方 法教 学 教具预备手 铁球( 大小,质量均不同 )两个,透亮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段学 目 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同学有意留意,引导同学进入状态)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苹果自高处下落;飞机投弹等等.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题.生: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苹果自高处下落;飞机投下的炸弹等物体下落过程中它们受到的重力对它们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力做了功,说明这些物体在没有下落之前具有能.由于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所以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师:这个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师: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生:在中学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新课教学]一,重力的功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多媒体投影教材上的图5.4—1,图5.4—2,图5.4—3,让同学独立推导这几种情形下重力做的功)师:比较简单做的是哪一个问题.生:第一个和其次个问题.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简单争论呢.生:由于这两个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所以在争论重力做功问题上比较简单争论.师: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生l:第一个问题中W G=mg△h=mgh l 一mgh2.生2:其次个问题中W G=mgcosa=mg △h=mgh1 一mgh2;,和第一个问题中所求出的答案相同.师:我们大胆猜想一下,第三个图中重力做的功和前两个是否相等呢.生:可能是相等的.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第三个图的困难在哪里.生:力做功的路径是曲线.师: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生1(很犯难):这是力在曲线上做功的情形,不简单争论.生2:我记得在其次节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时曾经接触过有关变力做功的问题.师(勉励):说说看,解决的途径是什么.生2:曲线问题不简单解决,我们可以把这一条曲线看作由许多小的直线组成,这样把每小段直线上重力做的功合起来就是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总功.师(夸奖) :这个同学分析得特别好,依据这个同学的分析方法,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应当是什么呢.生:在第三种情形下重力做的功和前两种情形中重力做的功相同.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生: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师: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师:详细的表达式是什么.生:W G=mgh 1 一mgh2,其中h l 和h2 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师:很好,可见物体的重力mg 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 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课堂训练]1.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对上将同一物体拉到顶端,以下说法正确选项⋯⋯⋯⋯⋯⋯( )A .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C. 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D .上述几种情形重力做功同样多2.将一物体由 A 移至B ,重力做功⋯⋯⋯⋯⋯⋯⋯⋯⋯⋯⋯⋯⋯⋯⋯( )A. 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B. 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C. 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D .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参考答案1. D解析: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与运动的详细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不论光滑路径仍是粗糙路径,也不论是直线运动仍是曲线运动,只要初末状态的高度差相同,重力做的功就相同.2. D解析:重力做功只与重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有关,与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二,重力势能[试验与探究]探究影响小球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预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一个钢球,一个木球,再盛一盆细沙.如图; 5.4—l 所示.在沙盆上方同一高度释放两个小球,钢球的质量大,在沙中陷得较深些.让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落下,钢球释放的位置越高,在沙中陷得越深.请同学们亲自做试验探究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师:下面大家阅读教材11~12 页“重力势能”一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同学阅读课文,可以把问题用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师:怎样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生:我们把物理量mgh 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进行定义.生:这是由于mgh 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做功亲密相关,另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用文字怎样表达.生:E p=mgh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师:重力势能是矢量仍是标量.生:与全部的能量一样,重力势能也是标量.师:重力势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量一样,它们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符号是J.师: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能否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生:依据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相对高度有关.例如塔吊上吊着的重物比较可怕,但是当这个重物被放下之后就不再可怕了,由于物体被放下之后重力势能削减了;再例如树梢上的树叶,虽然所处位置比较高,但是由于它受到的重力比较小,所以它虽然比塔吊上的物体可能仍高,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可怕它.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特别好.依据重力势能的定义式,它和重力做功的表达式特别相像,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生: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重力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削减,也就是W G>0,E p1>E p2;当物体从低处运输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也就是W G<0,E pl <E p2.师:它们的数值详细用一个公式应当如何表示.生1: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W G=△E p生2: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做正功时,物体重力势能削减;当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重力势能增加,所以说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和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互为相反数,用公式表示应当为:W G=一△E p.师(勉励):刚才这个同学补充得相当好.下面大家阅读一下课本12 页“说一说”,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同学阅读摸索.回答有关问题)师:假如重力的功与路径有关,即对应于相同的起点和终点,重力对同一物体做的功,随物体运动路径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仍能把mgh 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吗.生:当然不能,由于此时这个能量不能表示物体重力做功的实际情形.师:当摩擦力对物体做功时,我们能不能定义有一个摩擦力势能存在呢.为什么.生:不行,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下面一[ 争论与沟通] 供老师参考.[争论与沟通]物体从 A 点动身,分别沿光滑斜面下滑和水平抛出到达同一位置B 点(如图5.4—2 所示).不计阻力,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吗.你认为重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吗.为什么.请与其他同学争论沟通.( 课堂训练)( 供老师们参考选用) 1.当重力做负功时⋯⋯⋯⋯⋯⋯⋯⋯⋯⋯⋯⋯⋯⋯⋯⋯⋯⋯( )A. 重力势能肯定增加B.重力势能肯定削减C 物体速度可能增大D.物体速度可能减小2.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 )A. 重力势能肯定削减,动能肯定增加B.重力势能肯定增加,动能肯定削减C.重力势能肯定削减,动能不肯定增加D.重力势能不肯定削减,动能也不肯定增加3. 以下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选项⋯⋯⋯⋯⋯⋯⋯⋯⋯⋯⋯⋯( )A .重力势能只跟物体所处的初末位置有关,与物体实际经过的路径无关B.重力势能的变化,只跟重力做功有关,和其他力做功多少无关C.重力势能是矢量,在地球表面以上为正,在地球表面以下为负D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4. 质量是50kg 的人沿着长150 m,倾角为30°的坡路走上土丘,重力对他所做的功是多少.他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他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g 取10m/s2)5. 在排球竞赛中,某运动员用400 N 的力把质量为270 g 的排球从2.8 m 的高度扣向对方的场地内.在球被扣到落地的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 取10m/s2)参考答案1.ACD 2.C3. AB解析:重力势能是跟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势能的变化只跟重力做功有关,跟物体受不受其他力,其他力做不做功,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而且它是标量,但有正负,正值说明物体处在零势能参考平面上方,负值说明物体处在零势能参考平面下方.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功的负值,也就是说,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削减,削减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4.-3.75X10 4J 3.75X10 4J 3.75X10 4J解析:重力对人做的功为W G =mg /cos(90 °+30 °)=50X10X150X(-0.5)J =-3.75X10 4J.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3.75X104J.重力势能增加了3.75X104J.5.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削减了7.56J.解析:Ep=mg△h:0.270X10X2 .8=7.56J.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举例说明高度具有相对性,可以用身边的物体做试验,也可以投影演示)师:我把课本放在桌面上,课本的高度是多少呢.生1:大约是课桌的高度,约为 1 m 左右.生2:不对,它比一楼地面高出4m 左右(假设同学在二楼).师:这两位同学哪位同学错了呢.生:两个同学都没错,只是选取的参考平面不同.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生:物体所处相同位置时它的高度值可能不一样,是由于高度的参考平面不同.师:那么重力势能有没有相对性呢.生:由于高度有相对性,所以重力势能也应当有相对性.师:我们在争论一个物体重力势能时应当怎么办.生:应当也挑选一个参考平面,在这个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值为零.师(总结):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参考平面.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可见,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挑选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争论问题的便利而定,通常挑选地面作为参考平面.挑选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争论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由于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差值,这个差值并不因挑选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师:那么重力势能是谁具有的呢.生(齐声回答):当然是物体具有的.师:假如没有地球,有没有重力呢.⋯生(开头疑问):当然没有;师:那么重力势能是谁具有的呢.生:重力势能应当是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而不是地球上某一个物体单独具有的,师:不只是重力势能,任何形式的势能,都是相应的物体系统由于其中各物体之间,或物体内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是由各物体的相对位置打算的.[ 课堂训练]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懂得,正确选项⋯⋯⋯⋯⋯⋯⋯⋯⋯⋯⋯⋯⋯⋯⋯( )A. 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肯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B. 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肯定等于零C. 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D .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争论有关重力势能[ 小结]这节课内容不多但是特别重要,关键是如何争论势能,以后有关势能的学习,都可以从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中得到借鉴.例如分子势能,弹性势能,特殊是电势能的争论,更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所以这节课肯定要加以重视.对于势能的学习,应当紧紧抓住力做功和对应势能的变化绽开.在这一节中,环绕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绽开,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这一点同学往往简单忽略.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不变的.全部这些学问,同学可能一时把握不了,在今后的学习中仍要留意逐步渗透.作[ 布置作业]教材“问题与练习”中的全部题目.业板4. 重力势能一,重力的功与重力做功有关的因素:重力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大小.与物体书的路径无关.二,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所处高度的乘积.设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2.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计教学后记。

重力势能教案高中物理

重力势能教案高中物理

重力势能教案高中物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能够应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掌握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使用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2. 理解重力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实验器材:小球、斜面、测量工具等;
3. 课件、教材等资料。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小球从一定高度落下的过程,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
2. 讲解:解释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3. 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小球的高度、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并计算机械能的守恒;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5. 拓展:介绍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6. 总结:总结重力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与机械能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实验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的深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教学上要注意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物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要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分析总结能力等;更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二、教材分析《重力势能》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4节的内容,教材本章在第1、2节介绍了能量与功的知识,未提及能量与功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学习能量、功还有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有关知识。

而本节是安排在能量、功、功率之后,弹性势能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能量以及功的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学习重力势能,以及探究学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后续学生们学习弹性势能、动能、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学习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表达式,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还有零势能面的选取。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他们在物理上都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同时,也有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学习了重力势能的概念。

但是未涉及到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也未将重力势能与做功联系起来分析学习。

本节课就是从重力做功出发,结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功能的关系。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的是利用无限分割法求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的大小,学生前面只学习了如何求取直线运动过程中做功的大小,而对于曲线运动做功的大小未有接触。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掌握重力做功的特点,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理论探究的过程,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用“理论推导”研究问题,学会无限分割的物理思维求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的方法。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3. 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难点: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力势能的奥秘。

2. 运用实验、动画和实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动能的概念,进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势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重力势能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重力势能转化和守恒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及其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水电站、电梯等,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_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与过去的处理方法相比,教材认真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有关的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严密,而是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材强调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用比较高的观点处理问题,只要求学生能够“跟”来,并不要求学生去重复形成他们的“科学素质”。

在讨论物体沿任意路径运动时重力做功的问题时,又一次用到了极限的思想。

学生经过多次接触,对这样的方法逐渐就熟悉了。

本节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重要内容。

要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出发,理解建立重力势能概念的可能性,掌握重力势能的定义式,明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现象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及体验建立过程。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三、设计思路《重力势能》一节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变化。

教材首先从重力做功开始,讨论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以至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几种情况的重力做功,利用极限思想,严格证明了重力对物体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分析“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来定义重力势能。

通过让学生求讲台上一本书的重力势能,学生给出答案的多样性,质疑引导学生讨论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通过例题结论分析,形象地理解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在某一位置具有不同的数值;引出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代表大小,不代表方向,并且指出这里的正负与功的正负的区别;得出重力做功与参考平面无关,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无关;探究出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这样做使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加深,思路清晰。

本节课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一节课内不容易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学中不宜追求多而全,可以在后续课程中逐渐理解与加深。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1)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

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

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

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

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1)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2)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

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gh1—mgh2一.重力势能从上式大家可以看出,mgh这样一个物理量它即与重力mg有关,又与物体所处的位置h有关,符合我们对重力势能的猜测。

因此,我们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65,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

7.4重力势能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8)

7.4重力势能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8)

7.4 重力势能教学目标1.认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表达式计算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4.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是一个相对物理量,大小取决于到零势能面的高度;科学思维:通过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体验推导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乐趣;科学探究:通过高度的变化来探究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科学态度与责任: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课前准备准备上课要用到的教具,把要讨论的问题分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分析: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说明重锤对水泥桩做了功。

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锤可以对水泥桩做功,表明重锤具有能。

实际上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对水泥桩做功,把其打入地里。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重力做功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甲、乙、丙三种情况中小球由A 到B 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甲 乙 丙过程甲、乙结果为:W G =mgh =mgh 1-mgh 2过程丙: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情况,学生会感到困难。

在分析过程中要体现出极限思想,主要强调的是科学方法。

思路为:逐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进行分析计算。

(1)物体沿曲线运动,就已有的知识,重力做功能求出吗?(不能)怎么办?(2)想一想我们能够解决的是什么样的情况?(物体沿直线运动过程重力做功,可以根据过程甲乙的计算结果进行计算。

)(3)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方法,可不可以变曲为直呢,怎么变?(将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4)怎么样来进一步计算重力的做功?() 根据上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由于每一段很小很小,都可以近似看作一段倾斜直线;分别求出物体通过每一小段倾斜直线时重力所做的功;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

高一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一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一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与能源”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内容的条目是:“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该条目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重力势能,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认真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有关的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严密,更是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材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注重强调科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比较高的观点处理问题。

讨论物体沿任意路径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的问题时,又一次用到了极限的思想。

本节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重要内容,“势能的改变”是下节“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基础,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节进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为下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同时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势能还有: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本节的讲解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分子势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重力势能的学习对以后相关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1.认知特点:高一学生开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过渡,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知识储备:在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但只是处在对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的定性分析上,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知识讲解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3.学生能力:我所教的班级是虽然是普通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

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思维还是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研究、学习能力。

(三)教材处理:与过去教材相比,本书重点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重力做功的特点,教材通过物体从A点到B 点的不同路径的计算,得出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一:)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

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XX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

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可见,有些重力势能在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巨大的。

过渡语:既然自然界中有些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们人类可以将之加以利用。

(展示图片二:)这是一幅水力发电站图片,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来发电的。

这些重力势能正在造福人类。

(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过渡语:当然,万事万物有利也有弊,如次巨大的重力势能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灾难。

(展示图片三:)这幅图片说的是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由以上资料可知,重力势能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主动的改造自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及其应用。

(二)启导互动、主体探究通过前面对功和能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即: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而且对外做功越多,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就越多。

(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究)1.重力势能的概念播放视频:物体被举高后落下砸在沙坑中的桌子上面,观察桌子陷入沙坑的深度。

视频1: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打在沙坑中的桌子上面;视频2: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打在沙坑中的桌子上面。

定义:初中我们学了这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那么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一: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建立假设:让学生们自己先去猜想一下,建立假设。

检验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运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1:用同体积的铁球和橡胶球从相同高度落下,看打穿纸片的张数多少情况。

现象:铁球质量大,打穿纸片的张数多。

结论:相同高度时,质量大的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实验2:用同一小球(铁球或橡胶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看打穿纸片的张数多少情况。

现象:小球高度越大,看打穿纸片的张数越多。

结论:相同质量时,高度越大,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归纳总结: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现在我们知道了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那么到底该怎样的定量计算它呢?提出问题二:那么怎样定量计算重力势能的大小呢?例题讲解与讨论:【一、任务分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一:)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

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XX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

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可见,有些重力势能在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巨大的。

过渡语:既然自然界中有些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们人类可以将之加以利用。

(展示图片二:)这是一幅水力发电站图片,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来发电的。

这些重力势能正在造福人类。

(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过渡语:当然,万事万物有利也有弊,如次巨大的重力势能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灾难。

(展示图片三:)这幅图片说的是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由以上资料可知,重力势能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主动的改造自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及其应用。

(二)启导互动、主体探究通过前面对功和能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即: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而且对外做功越多,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就越多。

(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究)1.重力势能的概念播放视频:物体被举高后落下砸在沙坑中的桌子上面,观察桌子陷入沙坑的深度。

视频1: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打在沙坑中的桌子上面;视频2: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打在沙坑中的桌子上面。

定义:初中我们学了这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那么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一: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建立假设:让学生们自己先去猜想一下,建立假设。

检验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运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1:用同体积的铁球和橡胶球从相同高度落下,看打穿纸片的张数多少情况。

现象:铁球质量大,打穿纸片的张数多。

结论:相同高度时,质量大的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实验2:用同一小球(铁球或橡胶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看打穿纸片的张数多少情况。

现象:小球高度越大,看打穿纸片的张数越多。

结论:相同质量时,高度越大,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归纳总结: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现在我们知道了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那么到底该怎样的定量计算它呢?提出问题二:那么怎样定量计算重力势能的大小呢?例题讲解与讨论:【一、任务分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一:)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

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XX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

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可见,有些重力势能在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巨大的。

过渡语:既然自然界中有些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们人类可以将之加以利用。

(展示图片二:)这是一幅水力发电站图片,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来发电的。

这些重力势能正在造福人类。

(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过渡语:当然,万事万物有利也有弊,如次巨大的重力势能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