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分类和基本概念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d62f6ba45177232f60a2fa.png)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基本概念: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由多种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9.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
10.碱: 电离时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11.盐: 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物质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2、N 2、O 2 、稀有气体_____性氧化物,例:SO 2、CO _____性氧化物,例:Na 2O 、氧化物酸 例: HCl H 2SO 4碱 例: NaOH盐 例: NaCl__________,例:Na 、Mg 、Al 、Cu 、Au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例:盐酸、硫酸、生理盐水、空气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①钠放置在空气中。
现象:银白色逐渐褪去,反应:4Na + O2 === 2Na2O②镁条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反应:2Mg+O22MgO③加热金属铝片。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18e75a4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5.png)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明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
2.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3. 常见物质的分类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 难点:物质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物质分类的原则。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讲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类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物质进行分类判断。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分类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物质分类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物质分类的相关内容。
3. 实例素材:收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分类实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4.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介绍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讲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及特点。
学习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学习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f895b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5.png)
学习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我们所熟悉的一切事物都由不同种类的物质组成。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有助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对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进行探讨。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质量大小,是衡量物质数量多少的基本指标。
质量是物质的一个固有属性,与物体所处的环境没有关系。
2.物质的体积:物质的体积是指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大小,通常用来描述物质的大小和形状。
物质的体积与其质量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质量除以密度可以计算得到。
3.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由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不同波长决定的。
不同的物质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特点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4.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的排列有序;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5.物质的硬度:物质的硬度是指物质抵抗划伤或破碎的能力。
物质的硬度不仅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外力的作用方式和强度有关。
二、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类型。
1.元素:元素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通过化学反应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与组成它的元素有很大的不同,且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以各自的性质混合在一起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此外,物质还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1.有机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大多数有机物是由生物体合成的,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
2.无机物:无机物是指除了有机物以外的其他物质,大多数无机物是由地壳中的无机化合物组成,如金属、盐类和石灰石。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f200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3.png)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宇宙中自然存在的一切实体的总称,是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质量的任何事物的总称,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成分。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包括原子、分子等微粒。
物质是具有一定质量、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观察性和可度量性的,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客观存在。
物质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成为物质被认识的依据。
物质的三态:固、液、气。
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二、物质的组成1.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化学反应中不会分解的微粒。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分子分子是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组成是由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改变,化学反应中发生的都是分子的变化。
分子的构成有原子殊,分子中原子的种类与比例确定了分子的性质。
3.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者获得电子而具有电荷的粒子,可以是单个原子,也可以是分子,称为单一离子,或者多个原子或分子部分组成的有电荷的团体,称为复合离子。
离子在水溶液中自由移动,具有导电性和电化学反应性。
三、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情况下,其所具有的固有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观察和度量。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磁性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反应和实验才能得以确认。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氧化还原性、酸碱性、水解性等。
3.物质的结构性质物质的结构性质是指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和组成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结构性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离子的组合方式等。
四、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分类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属性来进行分类,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组成结构等方面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组成结构分类、按化学性质分类、按物理性质分类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笔记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ccff8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13.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笔记一、引言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和化学量等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入门和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知识点总结1.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分类、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本章介绍了这些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化学学习提供了基础。
2. 物质分类物质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章介绍了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如无机物、有机物、酸、碱、盐等。
同时,也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基础。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的核心,本章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同时,也强调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基础。
4. 化学量化学量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物质的量、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
本章介绍了这些基本概念和单位,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三、重点难点分析1. 难点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本章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应用在后续学习中。
2. 重点注意事项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本章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并强调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需要注意物质的量的单位与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
四、例题及解题方法1. 基础概念题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氧气________; (2)二氧化碳________; (3)氯化钠________。
解答:氧气为O2;二氧化碳为CO2;氯化钠为NaCl。
这些基本概念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2. 氧化还原反应题(1)解释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号前后的物质分别代表什么:CuO+H2Cu+H2O;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类型。
科普了解化学物质与化学反应
![科普了解化学物质与化学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9f4be3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9.png)
科普了解化学物质与化学反应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带你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
一、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化学物质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纯物质或混合物。
化学元素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颗粒,目前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18种。
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组合方式的不同,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是指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氧气、水、盐等。
有机物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脂肪、蛋白质、糖类等。
有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食物、药物、塑料等都是由有机物构成的。
二、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常见的形式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1. 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物质。
例如,氢气和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
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 →2H2O + O2。
3.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元素被另一种元素取代的反应。
例如,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H2 + Cl2 → 2HCl。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例如,铁和氧气反应生成铁氧化物,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4Fe + 3O2 → 2Fe2O3。
三、化学反应的应用和意义化学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1. 工业生产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合成氨和制取硫酸等大规模化工反应,为我们的现代工业提供了基础化学原料。
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一课知识点
![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一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ef00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7.png)
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一课知识点化学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化学物质的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的方法、常见的化学物质分类以及实际应用。
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基本概念化学物质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元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性质的物质。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如分子量大的高聚物、柔软的有机物、硬质的金属、脆性的陶瓷、导体的半导体等。
因此,为了方便组织化学知识,研究和生产中,人们常将化学物质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
化学物质的分类不仅是为了方便学习和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利于深化对化学物质各种性质的认识和研究。
正是因为高分子、有机物、无机物等分类,使我们研究各种化学现象、提高化学分析和探索新的化学反应机制得到了重大突破。
二、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化学物质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导致了化学物质多种分类方法。
下面对化学物质分类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
1.按照化学成份分类根据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简单说,有机物是指化学成分中含有碳元素(除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等无机物质外),无机物则是指除上述范围外的物质。
2.按照物质的宏观特征进行分类这是一种基于其物理、化学特性的分类方法。
可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非常实际的,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研究或生产化学产品中,常常需要不同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和生产成本。
身边物质众多,为了便于分类,往往还需要分类码的使用协助。
3.按化学反应分类学化学时,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反应、重氢化反应和有机合成反应等。
物质可以根据化学反应所涉及的化学特点而被分类,如酸、碱、氧化剂、还原剂、配合物、同分异构体等。
三、常见的化学物质分类1.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B,Si等)和非金属元素(H,O,N)等。
离子化合物、原子化合物、高分子、水合物等也都属于无机物。
与此相对应,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合成的,如烃、脂肪酸、糖类、维生素、激素等。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https://img.taocdn.com/s3/m/8ab251ec964bcf84b8d57bf1.png)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物质分类(一)基本概念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
举例:空气、溶液和合金等。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举例:蒸馏水、氧气和冰水混合物。
3、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金、金刚石、氢气和氧气等。
注意:(1)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有可能是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
5、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举例: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和醋酸等。
注意:但是CO、CO2、H2CO3和碳酸盐具有无机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6、无机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举例:碳酸钠、硝酸银和硫酸钡等。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举例: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等。
注意: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8、酸: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注意: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9、碱: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等。
10、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举例:硝酸铵、碳酸钙和硫酸钡等。
(二)、物质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根据所含单质元素种类非金属单质根据所含稀有气体单质物质物质种类根据所含有机物纯净物元素种类根据氧化物化合物有无C 酸无机物碱盐二、原子(一)原子发现史1、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f3d236390c69ec3d5bb75e2.png)
物质的分类含氧由电电碳元酸离离不的素根出出同化不和离阳阴种同合含另子同离离元不物碳一和种子子素种,的种碱分全全构分除化元的子是是成子C合素阳构HO的构物+构离成HX的成纯碳-成子的化净酸的构化合物盐化成合物外合物物
单 金属
物 质
纯 净 物 混
质 化 合 物
非金属 无 机 化 合 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氢化物 氮化物 碳化物
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4.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物质的组成
元素
同位素
宏观概念,只有 微观粒子,有种
区别 种类之分,无数 类、数量、只对
量概念
原子而言
同素异形体
物质一种存在形 态,只对单质而 言
特性
同一种元素有相 同质子数,而电 荷数可以不同, 微粒具有不同的 性质
化学性质几乎完 全相同。天然存 在的某种元素在 单质和化合物中 各种同位素丰度 一般是不变的。
基本概念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
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原子
分子 离子
物质 ←-元素
物质的组成
1、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道尔顿) 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单质:金刚石、 石墨、晶体硅、锗(原子晶体) 金属(金属晶体)、稀有气体(分子晶体)
化合物:碳化硅、二氧化硅(原子晶体) ③ 原子的表示方法
3.判断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重水、盐酸、氯水、冰醋酸、漂白粉液氯、 铝热剂、 明矾、水玻璃、汽油、福尔马林、医用酒精、
4.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的是
A.石炭酸 溴水
B.明矾 福尔马林
C.硝酸 烧碱
D.石墨 氯化氢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587b687e53a580216fcfea4.png)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感兴趣的事物,我们也在不断地研究者这个世界。
研究着与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有关的物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我们就必须对这些物质进行一定的分类,认识这些物质间存在的联系,最后才能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帮助。
在化学中,常见的分类标准有哪些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分类的标准。
一、物质的分类标准1、根据物质的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2、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物质分成单质和化合物;3、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4、在化合物中,根据是否有碳元素,可以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但CO、CO2碳酸钠等除外);5、在无机化合物中,根据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联系,我们就必须掌握以下的基本概念及各类物质的性质。
二、基本概念及各类物质的性质1、混合物(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2)实例:空气、溶液(盐酸、食盐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3性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2、纯净物(1)概念: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实例:水、水银、胆矾、冰与水的混合是纯净物,具体来说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
但要注意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是混合物)。
如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白磷和红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3、单质(1)概念: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实例:铁、氧气、氢气、水银4、化合物(1)概念: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实例:氢氧化钠、碳酸钙、硝酸钾,氯化镁5 氧化物(1)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3)6 (1)概念: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 2 、SO 2、SO 3、SiO 2 。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ccb474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4.png)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而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特性。
一、基本概念化学物质指的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则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了我们常见的水、氧气、铁、盐等等。
二、化学物质的分类根据其组成和属性的不同,化学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1. 无机物无机物主要由无机元素组成,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无机物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常见的无机物包括水、盐、酸、碱等。
(1)金属物质:具有典型金属性质,如导电导热,延展性强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2)非金属物质:具有不同于金属的物质性质,如脆性、不导电等。
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氯等。
2. 有机物有机物主要由碳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
有机物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各种反应。
常见的有机物包括石油中的烃类、酒精、葡萄糖等。
三、化学物质的性质不同的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下面将以常见的化学物质为例进行介绍。
1. 水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水在常温下呈现液态,沸点为100摄氏度,密度为1g/cm³。
(2)化学性质: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同时,水也是一种中和剂,可以中和酸碱物质。
2. 铁铁是一种有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固态物质,导电导热性能良好。
(2)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此外,铁还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3. 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葡萄糖是一种白色结晶体,可溶于水,呈现甜味。
(2)化学性质:葡萄糖可与酸反应生成酸酐,同时也可被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
公共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公共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3cee3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8.png)
公共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公共化学知识点是指那些人人都需要了解的有关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学知识的方方面面。
下面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物质的分类、酸碱中和和化学能量等方面对公共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一切占有质量和占有空间的事物都是物质。
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成分可以简单地分离。
例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
5. 分子和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而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例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6. 化学式: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具有的性质,比如是否能燃烧、是否能和酸碱中和等。
3. 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密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4. 溶解性:溶解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是否能溶解于其他溶剂中,是有重要的物质性质之一。
5.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温度,而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温度。
6. 可燃性:物质的可燃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能够燃烧。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始物质转化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有燃烧、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如适当的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3. 反应方程式: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8ac0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2.png)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7bd37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e.png)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原子结构- 原子核与电子- 原子序数、同位素- 电子排布规律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5. 化学计量- 摩尔概念-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二、元素与化合物1. 周期表- 周期与族的划分- 元素周期律2. 主族元素- 碱金属- 碱土金属- 硼族元素- 碳族元素- 氮族元素- 氧族元素- 卤素- 稀有气体3. 过渡金属- d区元素的特性- 金属的活性与金属活动性序列- 配合物4. 非金属元素- 氢、氧、氮的特性- 非金属的氧化物、酸、碱5.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硝酸盐 - 酸碱盐、基本盐、酸性盐- 矿物与矿石三、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2.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3. 酸碱平衡- 酸碱指示剂- pH值- 缓冲溶液4.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Ksp)-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四、热化学与电化学1. 热化学-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与焓变2. 电化学基础-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电池- 伏打电堆与电化学系列3. 电化学平衡- 标准电极电势- Nernst方程五、无机化学实验1. 常见无机化学实验操作 -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2. 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废料的处理六、无机化学的应用1. 材料科学- 金属与合金- 陶瓷与玻璃2. 环境科学- 水处理- 空气污染控制3. 生物无机化学- 酶的金属辅因子- 微量元素与健康本总结涵盖了高中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d4f993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5.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分类在化学研究中,物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看作是一切化学变化的基础和结果,可以用来描述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的无数化学现象。
对于高中化学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此方面的知识要点。
1.物质的基本分类方式按照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划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其中,元素是由一种或几种相同的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合形成的化学物质;混合物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元素的分类及性质元素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元素的种类有118种。
元素的分类又可以按照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以周期表第一周期元素“氢”和第二周期元素“氦”为例,由于它们的电子壳层数量不同,故不同于不在同一周期中的其他元素。
此外,元素还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分类,这些分类方法通常用于高级化学知识的研究。
3.化合物的分类及性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根据化合物的组成与化学性质,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两大类。
离子化合物是由大量正、负离子以离子结晶的形式组成的。
例如氯化钠(NaCl)就是一个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其中,正离子为钠(Na+),负离子为氯(Cl-)。
分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都是典型的分子化合物。
4.混合物的分类及性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中各种成分相对独立,既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也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混合物又可以按照成分的性质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两类。
均相混合物也叫做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代表性混合物。
例如,饮料、果汁等都是典型的均相混合物。
非均相混合物则是形态不一的两种或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例如土壤、岩石等,其组成也是变化多样的。
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物质变化和性质、物质分类、微观粒子)
![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物质变化和性质、物质分类、微观粒子)](https://img.taocdn.com/s3/m/7254b9f7aef8941ea76e0565.png)
一、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举例:玻璃碎了)→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隔改变。
Or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举例:铁钉生锈)通电组合学生都知道的例子: (羊肉串:木炭→CO 2)O 2 H 2分子分裂成原子→组合成新分子物理性质: 密度,熔点,沸点 等性质化学性质: 感官到的 (描述类:能,可以,会,容易,难,具有 )① O2加压降温能能变成淡蓝色液氧让学生辨别② 水变冰用大量的选项让学生分别。
饭变质了,毛线变毛衣,纸撕碎,木头成桌子,等;每个例子举3-4个例子让学生辨别;化学变化常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包括化学变化;二、元素及微观粒子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Hg 原子)2、书写:一大二小 H 2O,CO 2,O2,H 2一种元素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3、意义: 一个原子 分 重 (水中有氢气和氧气,一个助燃,一个可燃,为什么水能灭火?)一种物质(C 、Fe 等)(符号前加了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 金属单质地壳:O&Si &Al&Fe&Ca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4、分布: 裂 组 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C,Si,S人体:O&C&H&N &Ca&P5、元素的化合价:(AlCl 3是共价化合物) 质子:(+)让学生上台画 组成 构成 原子核物质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桃) 中子:(不带电) ↓ 核外电子:(-) 原子核:恰巧走过鸟巢中心的一只蚂蚁,蚂蚁也有五脏六腑。
得 失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北京中考必考)e - e -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NaCl Na 离子&Cl 离子带电原子或原子团:SO 42-,CO 32-,NO 3-,OH -,NH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aa02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一个关于高一化学物质分类及转化的详细讲解。
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基本分类1.1. 纯物质和混合物1.1.1. 纯物质:由同一种类型的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性质。
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1.1.2.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1.2. 元素和化合物1.2.1. 元素:由同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1.2.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确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2. 物质的进一步分类2.1. 元素的分类2.1.1.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大部分为固体。
2.1.2. 非金属元素: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大部分为气体或固体。
2.1.3.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B族元素的区域,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2.2. 化合物的分类2.2.1. 无机化合物:主要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2.2.2.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通常还包含其他非金属元素。
第二部分:物质的转化1. 物质的化学变化1.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1.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1.1.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1.2. 化学反应的类型1.2.1.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成一个新物质。
1.2.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
1.2.3.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另一个元素或离子。
1.2.4.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离子交换位置。
2. 物质的物理变化2.1. 物质的相态变化2.1.1. 固态到液态:熔化2.1.2. 液态到气态:汽化2.1.3. 固态到气态:升华2.1.4. 气态到液态:凝结2.1.5. 液态到固态:凝固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2.2.1. 溶解: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637c81e5acfa1c7aa00ccde.png)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Ne 、C、He 、Kr……双原子分子:H2 、O2、HCl、No……多原子分子:H2O、P4 、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的说,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Ca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氯化钠溶液中……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元素在地壳中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是:O、Si、Al、Fe、Ga。
5.同位素同位素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如氢(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他们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他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知识点精华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62a3f8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e.png)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知识点精华高中化学中的无机化学部分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基础,包含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其中的精华内容。
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等。
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酸根据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分为强酸和弱酸。
碱根据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分为强碱和弱碱。
2、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物质的量(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单位:摩尔(mol)。
(3)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²³。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1)钠: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氧化钠:白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3)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均能放出氧气。
(4)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水溶液呈碱性。
(5)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受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
2、铝及其化合物(1)铝: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氧化铝: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3)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具有两性。
3、铁及其化合物(1)铁:银白色金属,能被磁铁吸引。
(2)氧化铁:红棕色粉末,俗名铁红。
(3)四氧化三铁:黑色晶体,具有磁性。
(4)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具有还原性。
(5)铁盐:溶液呈黄色,具有氧化性。
4、氯及其化合物(1)氯气: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2)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和氧化性,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3)盐酸:强酸,具有挥发性。
5、硫及其化合物(1)硫: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了解物质和混合物:科学知识点
![了解物质和混合物: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3515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6.png)
了解物质和混合物:科学知识点物质和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概念。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而混合物则代表着不同物质的混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分类以及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点。
一、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并具有质量、能够反映出物体性质的东西。
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存在。
例如,我们身边的桌子是由固体物质构成的,水是液体物质,而空气是气体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 单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举个例子,氧气(O2)就是一种单质。
它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其他物质。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不同的物质。
例如,水(H2O)是一种化合物。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结合而成,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电解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三、混合物的定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者更多种不同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是可变的。
举个例子,盐水就是一种混合物。
它是由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盐的含量。
四、混合物的分类混合物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1. 均相混合物均相混合物也被称为溶液,它的组成在任何位置是均匀的。
溶液通常由一个溶质溶解在一个溶剂中形成。
例如,我们常见的果汁就是一种均相混合物。
果汁中的水是溶剂,而水果中的糖分、维生素等成分则是溶质,它们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形成一个均匀的液体混合物。
2. 非均相混合物非均相混合物的组成在不同位置上是不均匀的。
非均相混合物通常由多个相互分离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例如,土壤就是一种非均相混合物。
土壤中包含许多颗粒,如沙子、石头和泥土,它们并不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可以通过筛网等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⑥2M+N=2P+2Q ,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其中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要求的是()A. ①③④⑤B. ②③⑤⑥C. ①②③④D. ②④⑤⑥15.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过程正确的有:( )①蛋白质的变性②蛋白质的盐析③胶体的聚沉④盐类水解⑤焰色反应⑥氧化还原反应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限时规范特训1. 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B. 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C. 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
水是纯净物,双氧水是H2O2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二者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C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正确。
2. [2013·山西大同调研]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均具有氧化性,都属氧化性酸B. Na2O、SO2、BaSO4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均能导电,都属电解质C. NaOH、HNO3、NaNO3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离子,都属离子化合物D. 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分类标准是可溶于水答案:D解析:浓盐酸是非氧化性酸、SO2是非电解质、HNO3是共价化合物、D选项中的物质都易溶于水,只有D选项正确。
3.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生活中使用的漂白粉和肥皂都是混合物,②可用过滤法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③冰、干冰、冰醋酸都是纯净物,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水玻璃、有色玻璃和果冻都是胶体,⑥汽油属于混合物,而液氯、醋酸均属于纯净物,⑦烟、雾、豆浆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⑤B. ①②③④⑥⑦C. ②③④⑤D. 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水玻璃属于溶液。
4. 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的是( )X Y ZA 钠元素主族元素短周期元素B 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C 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 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答案:C解析:主族元素不仅含有短周期元素还含有长周期元素,A错误;氢氧化铁是纯净物,而胶体是混合物,B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D错误。
5. 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 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 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 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D. 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胶体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胶体性质的应用能力。
C项,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跟胶体的性质无关;A项,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因为豆浆是胶体,加入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制成豆腐;B项,墨水是胶体,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若胶体粒子带的电荷相反,则会相互中和,使胶体聚沉;D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氧化钠、烧碱、纯碱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碱、盐B. Na、Al、Cu可以分别用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电解冶炼法得到C. 天然气、沼气和液化石油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D. 氯化银、冰醋酸、酒精、水银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意在考查考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A不正确。
Na不能用热还原法得到,Al不能用热分解法得到,B错误。
沼气是可再生能源,C错误。
7. [2013·山东济宁高三摸底]下列判断合理的一组是( )①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②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⑤根据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⑥根据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A. ①②⑥B. ②⑤C. ③⑥D. ③④⑥答案:C解析:①纯碱属于盐,故错误。
②H元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但却是非金属,故错误。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正确。
④分散系是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的,故错误。
⑤根据反应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故错误。
⑥根据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8. [2014·南昌调研]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 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B. 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C. 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石墨烯,金刚石D. 混合物:铝热剂,纯净矿泉水,分析纯盐酸,漂白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
B中氯气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9. 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故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故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故C 错误。
10. [2013·江苏滨海中学期中]资料表明:火星表面富含硅酸盐和硫酸盐;火星上的水以冰块和霜冻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硅酸盐、硫酸盐都是含氧酸盐B. 水玻璃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C. Al2O3·2SiO2·2H2O属于氧化物D. 硅酸钠、硫酸钡、水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答案:C解析:硅酸盐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以及水的组合形式表示其组成,Al2O3·2SiO2·2H2O属于硅酸盐。
11. 如图所示,2个X分子反应生成1个Y分子和3个Z分子,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Z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X、Y、Z均属于非电解质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得1个Z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A正确;反应物只有一种,产物有两种,B正确;Y、Z都属于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价,而在X中元素不为0价,因而C正确;非电解质属于化合物,而Y、Z属于单质,D错误。
12. 2014年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 m)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雾霾空气属于混合物B. 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可形成胶体C. 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防治PM2.5污染D. 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答案:B解析:选项A,空气是由N2、O2及一些尘埃等组成的混合物。
选项B,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即介于1.0×10-9~1.0×10-7 m之间,所以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不属于胶体。
选项C,实施绿化工程,树木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从而有效防治PM2.5污染。
选项D,PM2.5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13. 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熔融态的Al2O3、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B. 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C. 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D. SiO2、NO2、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答案:B解析:12C转化为14C不属于化学变化;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14. 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A. 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 ①②③⑤D. 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是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①可以实现;H2S(弱酸)和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中有盐酸(强酸)生成,②可以实现;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可以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物就是醋酸这种弱电解质,③可以实现;某种浓度的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单质硫和水,溶液为中性,④可以实现;氧气在电击的条件下生成臭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⑤可以实现;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可以实现。
15. 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根据某些物质与水反应的情况进行分类的图。
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D组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C组物质中某一物质在常温时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组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解释其水溶液呈弱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