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

合集下载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解决政府效率问题1. 强调市场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强调要加强市场化,推动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使政府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更加灵活,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益。

2. 强调创新和科技应用西方发达国家也注重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引入创新和科技应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动行政程序的简化和规范化。

二、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1. 加强行政职能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加强行政职能转变,强调政府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者转变为社会治理者,更加注重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引入民众参与,实现民主决策。

2. 推动政府透明化和责任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还推动政府透明化和责任化,通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等措施,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众的信任感。

三、建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1. 强调法治化西方发达国家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强调法治化,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手段,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约束。

2. 强调人员管理与培训西方发达国家还注重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确保政府行政效率和执行力。

四、推进政府机构精简和优化1. 健全权责清晰的组织结构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健全权责清晰的组织结构,加强政府职能分工,避免行政机构交叉和重叠,提高行政效率。

2. 推动机构融合和创新西方发达国家还推动机构融合和创新,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整合行政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提高行政协同效率。

五、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1. 强调绩效管理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强调绩效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 注重政府创新能力培育西方发达国家还注重政府创新能力培育,鼓励政府机构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政府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1. 推动公私合作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公私合作,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改善。

第三章 政府职能

第三章  政府职能

现。
政府所主张的意识形态是政府的灵魂,是政府的
行为指南。
(二)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科学技术和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应该有计划,增加投入资
金,不仅要重视应用性研究,而且也要重视基础研 究。
(三)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是关系到公民的精神文明和身体
其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作为其首要目标。人民的认同和 拥护是政府合法性的核心内容。
(二)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保卫国家主权是一个政府的重要职责。 作为政府必须做好两手准备,加强国防建设,积极开
展外交活动
(三)民主职能
民主职能首先应该确保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
其次必须建立稳定的民主政治秩序。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社会管理职能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包 括政府承担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 织、协调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公 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 职能。” 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权利;
1.
2.
维护社会安全秩序。
(四)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
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 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 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 务型政府。”
(二)市场监管职能

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应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 法律法规,履行其在市场监管方面的主要职能。
1. 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
2. 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 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扩大市场对内对外开 放; 4. 逐步消除行政性垄断,加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 制; 5. 对产品定价和产品质量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严格监 管。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基本特点和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基本特点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01比较公共行政论文题目: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基本特点和对中国的启示学生姓名专业层次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年月目录摘要 (1)1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模式及基本特点 (1)1.1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发展演变 (1)1.2西方政府社会管理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1)1.3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传统模式及特点 (2)1.4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新模式及基本特点 (3)1.4.1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设企业型政府 (3)1.4.2政府转变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 (3)1.4.3政府重组社会结构,多方参与,建设分权型政府 (3)1.4.4政府寻求合作伙伴,发展第三部门,建设合作型政府 (4)2西方政府社会管理对中国的启示 (5)2.1将社会管理市场化竞争纳入行政改革的框架,做好市场化的制度设计 (5)2.2社会管理中政府在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退出,做好集权主导下分权制度 .. 52.3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社会管理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2.4充分利用第三部门的力量,扩大我国社会管理队伍 (6)2.5在社会管理中减少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优化财政结构 (6)3结论与建议 (7)参考文献 (7)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基本特点和对中国的启示摘要社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恩格斯曾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1上世纪后期以来,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浪潮,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的序幕,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对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做了有益的尝试,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政府增强合法性的重要条件。

西方国家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做法,具有丰硕的统治经验和重大潜力。

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政府陆续提出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的思路。

通过从政府社会自治传统、社会管理分权化、多样化进行分析,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管理在不同时期的方法和特点,对我国当前政府社会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法律手段及其作用

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法律手段及其作用

进企业发展 、 护生态环境 、 保 保护消 费者利益 的法律 ,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 调控提 供 了依据和工具, 范了市场主体 为 规 及其行为 , 维护 了市场秩序 , 推动 了经济活动的健康 、 有序 、 协调发展 。我们应借鉴其有益之 处 , 强相 关立法, 加 由法
律 对宏观调控进行规制和保障。
治 经济 学实质 的由社会 预见 指导 社会 生产之 问 的争 论 。 因此 , 小 时工作 日法 案 不 仅 是 一个 重 大 的 实 十 际 的成功 , 且是一个 原 则 的胜利 ; 而 资产 阶级政 治经 济学 第一 次 在 工 人 阶级 政 治经 济 学 面 前 公 开 投 降 了。 l 但 直到 2 ”】 “ 0世纪 初 , 国家干 预 只是一种 局 部 的 、 然 的行 为 , 本 主义 经 济从 总体 上 说是一 种 偶 资 由市场 调节 的 自由放 任 的市 场 经济 。 在 资本 主义 自由竞 争 阶段 , 市场 作 为惟 一 的 调 节 手段 和机制 , 应 和 促 进 了经 济 的大 发 展 。但 市 适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理 论 学刊
T e r o r a h o yJ u n l
S p 20 e .0 7 No 9 S r No 1 3 . e. .6
第 9期
总 第 13期 6
论 当代 西方 发 达 国家 政 府 干 预 经 济运 行 的法 律 手 段及 其 作用 崇
刘 昀献
( 中国浦 东干部 学院科研部 , 上海 2 10 ) 0 24 [ 摘 要] 政府干预经济是现代 国家职能的一 个重要 方面。 当代 西方发达 国家 十分重视运 用法律手段 对经济
运行进行干预 , 先后 制 定 并 实施 了一 系列提 供 市 场 经 济 基 本 规 则 、 范 市场 经 济 秩 序 、 定 社会 经 济 关 系、 护 和 促 规 稳 保

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职能—掌舵,不划桨

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职能—掌舵,不划桨

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职能—掌舵,不划桨檀敏一、政府职能调整优化:“划桨”走向“掌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对西方整个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确立了政府有限责任,由“划桨”转为“掌舵”。

新公共管理认为,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中,政府职能有不断扩张的冲动,直接导致了职能膨胀、机构扩大直至臃肿。

因此,政府首先应该解决自身职责定位问题,即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分清管理和具体操作。

政府在公共行政中,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通过重新审视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将政府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推向市场,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提供。

其主要内容包括:将决策和执行分开,即政府更多的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多元并存,打破垄断,竞争发展;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有在多元的供给者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利和用以选择的资源。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本质在明确政府职能限度的基础上,对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和合法性的承认。

二、政府职能在掌舵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政府不再同时掌舵和划桨,而是把划桨的任务赋予更为高效率的市场,政府则专心做好掌舵的工作。

丹哈特夫妇则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当我们急于掌舵时,我们是否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从掌控和驾驭社会的角度讲,政府过去已经做了很多,也的确发挥过积极的意义。

但是对于现代社会,这种单极化的掌控结构是否还合理呢?现代社会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多元化的结构,即便在公共行政领域它更多的也要体现出公民的主体性。

其实公民才是一个多重的角色,他们既是公共财政的主要供给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各种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利益实现的监督者。

归根到底,作为最终的授权者,他们甚至可以通过新契约的形式向民间公共组织授权,而非单独指向政府,这样就使得掌舵者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政府在许多时候的角色将不再是主导型的,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至于划桨手也不仅仅是市场这一单一结构能够完全提供的,需要有更为多元的参与力量来重构体系。

国外政府改革趋势和大部门制

国外政府改革趋势和大部门制

国外政府改革趋势和大部门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全球化挑战,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掀起了一场“新型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其政府机构设置也折射出一些共同的特性和趋势。

在经济调节职能上,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重市场机制而非行政指令等;在政府组织形态上,实行“少机构,宽职能”的大部门综合管理体制。

这种由管理创新带动的体制改革,有其特定的发展背景和演变过程,认识国外政府管理创新和机构设置的情况和特点,对我们的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非常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国外政府改革的五大趋势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的“新型公共管理改革”,是一次具有划时代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行政改革,内容涉及政府治理理念、政府运营方式以及政府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大致表现出五个主要趋势。

(一)公共行政的民主化。

实行决策权能与执行权能相对分离。

一些国家将政府部门分解成决策部门和具有特定服务功能的执行机构,使执行机构在财力、人力等资源配置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同时对后果也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具体做法上,通常采取签订责任书的方式,明确执行机构的责任范围、工作目标及考核标准。

英国是这一改革的典型,目前近三分之二的文职人员已转到执行机构,澳大利亚、丹麦、瑞典、爱尔兰、新加坡等国也有类似做法。

实行地方分权。

许多国家在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将更多的事权、财权、项目管理权、法规制定权等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权力和自主性。

如法国、日本、西班牙等中央集权国家在维护单一制国家结构和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向各级地方政府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二)公共部门的民营化。

各国都基本认识到政府失灵的原因不仅在于政府职能的过于庞杂,而且在于政府自身属性和规模的模糊界定。

一些国家在改革中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这类公共部门的民营化(卸载)改革是“政府瘦身”的重要举措,这方面韩国比较突出。

韩国政府采取了对原有国有企业分类的办法来实施民营化改造。

分析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分析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分析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的关系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职责和责任,而公共服务则是指政府为满足民众基本需求而提供的各类服务。

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文将对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相互作用和互补性。

1. 政府职能的基本特征政府职能是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

它包括公共安全维护、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资源配置、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等多个方面。

政府职能是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2. 公共服务的概念与范围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以满足民众基本需求为目标,提供各种社会公益性服务的行为。

它涵盖了教育、医疗、环保、交通、文化、社会福利等领域。

公共服务的目的在于增加社会福利,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3. 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的关系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

政府需要通过行使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利益。

公共服务又是政府职能的一项具体体现,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提供的各类服务就是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

具体而言,政府职能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法律、规章和政策的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为公共服务提供合法的基础和指导。

例如,政府出台医疗卫生法规,保障民众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

政府职能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福利和保障,而公共服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

政府通过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4. 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的互补性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具有互补性,彼此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政府职能提供了公共服务的保障,而公共服务又是政府职能的应用和实践。

首先,政府职能的强化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通过加强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法律法规制定,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市场经济在西方社会已经达到相当成熟和完备的程度。

纵观其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才从以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市场经济,转入到政府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府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转变实行国家干预、增强宏观调控的“积极国家”。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形成、运转的有力保障。

在我们国家,传统的计划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运行,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1993年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了我国今后的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然而,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直接转入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市场经济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这不仅因为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不高,而且更关键的在于国家政府必须真正转变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一整套职能模式。

本文仅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宏观调控职能的新模式在我国,改革前的传统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功能。

不承认市场机制在传递信息、调节经济活动、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片面地夸大市场的负面效应,甚至把市场机制当作社会无序、政府无能、通货膨胀、两极分化及失业、贫困等现象的根源。

因此,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机制中被摒弃,用单一的、纯粹的政府指令计划取而代之。

国家政府不仅在总体上和全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确定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规定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安排国民经济中经济运行的总量,使全社会绝大部分资源采取行政指令而非市场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政府直接控制管理微观经济活动。

在这种局面下,一方面政府各级主管机关是一个个严厉的“家长”,把企业束缚得死死的:计划由国家下达,原料由国家调拨,产品由国家包销,工人由国家分派。

西方行政改革

西方行政改革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政府面临的困境是职能扩张的结果。

因此,改革的第一要务实政府职能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即首先解决应该管什么不应管什么的问题。

西方各国行政改革首先都是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他们把政府组织划分为四种类型:政策组织、规制组织、服务提供组织和服从性组织,并认为前两者负责“掌舵”(制定政策),而后两者的职能是“划桨”(执行政策、提供服务)。

划桨的只能通过市场化途径与掌舵职能分离,因而改革内容表现为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建立小政府模式。

与职能市场化趋向相关联,西方国家在推行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大都着力于缩小政府行政范围,分散政府行政权力。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分权,使地方政府拥有比以往更大的权利;2、政府组织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主要是压平层级,授权一线。

公共服务社会化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突出对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利用,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

政府业务合同出租;公私合作,以私补公;授权社区。

政府理念企业化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企业化思想为背景的管理模式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之中。

所谓“政府企业化”就是运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政府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1、奉行顾客主义,注重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主要是:公共服务小规模化;在公共服务机构之间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公民参与式管理。

2、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

例如,引进绩效目标管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政府治理电子化。

加速政府信息化步伐,通过信息科技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治理质量。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

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前西德战后以来一直以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而闻名于世。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要以通俗简单的方式表示,就是“市场竞争+政府调控+社会保障”。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渊源来源于德国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其实践基础来源于30年代大危机和德国战时的统制经济的失败,其制定和实施者则是被誉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战后初期的前经济部长、后来的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

按照艾哈德所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学派的观点,新的“社会市场经济”既不是古典学派亚当·斯密所鼓吹的不要政府调节的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同时也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统制经济,而是走一条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而第三条道路实质上就是以市场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必要调节,并以社会公平为保障的新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所要建立的经济结构是要消除社会上的贫富悬殊现象,使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繁荣的果实。

”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调节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制度调节,即从法律、制度层面上为市场竞争创造和保持良好的环境。

二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即采取必要的、适当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对市场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宏观调控。

三是国家对市场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承担起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能,即运用各种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繁荣果实正是由于建立了这种适应德国国情的经济社会体制,从而促进了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繁荣,创造出了50-60年代中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价稳定的“经济奇迹”,而且在60年代以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成为西欧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德国经济社会制度中最富有特色的是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制度。

在社会公正方面,德国政府一贯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建立友好的“社会伙伴”关系,并通过各种法律强制资方实行“工人参与管理”的制度,实行工资由劳资双方协商决定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缓解或消除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对立和矛盾,实现了社会公正。

西方政府职能

西方政府职能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理论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1、政府对经济不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支配这一阶段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普遍推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充分肯定市场的作用,把政府的作用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只发挥“守夜人”的作用。

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学家的观点:市场机制可以完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发展,政府只需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代表: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三项政府职能萨伊和穆勒也对政府直接管制经济的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他们认为,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普遍的便利”,否则决不允许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最典型的代表是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著作中,把政府职能限定在三个方而:一是“保护本国的社会安全,使其不受其他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二是“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三是“建设并保护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简言之,政府职能有三项: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公共服务。

2、政府对经济进行强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左右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基于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促使凯恩斯主义、美国制度学派、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等政府强干预理论的成长。

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全能政府”的示范效应,更强化了这方而理论的影响。

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凯恩斯学说:认为政府不加干预的市场经济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出现周期性危机,需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来加以清除和弥补。

他主张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一是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国家兴办公共工程等直接投资和消费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提高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二是重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货币总量控制来调整利息率,刺激投资,增加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三是主张搞赤字财政,用举债方式兴办资本项目,增加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总量,政府干预是全而的,不仅市场失灵方而要干预,市场成功的地方也要政府予以保护,以防出现市场失灵;四是要求政府不仅要干预生产,还要干预分配,创造有利条件,刺激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公正。

政府职能文献研究综述 (1)

政府职能文献研究综述 (1)

政府职能文献综述摘要:“政府”这个次的词根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操舵”(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

人们通常在两个层面上来理解实际政治生活中的政府:广义的政府是指以公共权力为名义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机构;狭义的政府一般仅仅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机关中的一个,即政府行政部门。

职能又称功能职责。

它与履行职能的方式、能力、时效性等问题直接相关。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中所负有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是关于整个社会作用及其限度的问题,涉及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政府职能基本理论,是政府进行科学的职能设置的前提,也是政府正确履行职能的前提。

以政府职能理论关于政府的起源为标准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可以分为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基本理论。

西方政府基本理论是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阐述、分析和规制政府基本职能的,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涉及的实质内容的角度来看,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政府基本职能理论是其主要理论形态。

在借鉴西方政府基本职能理论的基础上,我国政府职能基本理论也有所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政府职能综述国内外一、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1.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自从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政府职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围绕西方国家所要解决的主要历史任务,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⑴:第一阶段,从15世纪开始到17世纪末,此时段是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的萌芽时期,其标志是应该重商主义的产生。

从严格的意义来说,此时期还没有形成正式的政府职能基本理论,但是重商主义已经开始重视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职能问题,提出了借助政府的力量建立新型的市场秩序和开辟世界市场的主张。

第二阶段,从十八世纪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其标志是自由主义思想家提出的“有限政府理论”。

亚当·斯密、洛克等自由主义思想家从各自的视角阐释了政府只能当“守夜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张政府职能和权限仅在于为国民的自由、财产、人身等提供保障,提出政府不能干预经济活动。

重点辅导:第三章政府职能一、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即公共行政职能

重点辅导:第三章政府职能一、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即公共行政职能

重点辅导:第三章政府职能一、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即公共行政职能,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公共行政学就是围绕这个问题从不同的研究途径构建不同的理论。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西方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政府职能的界定也不同。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

深受封建专制之害的新兴资产阶级鼓吹政府不干预的自由放任理论,那时人们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管的最少的政府。

总之,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为了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为了确保人民的权力和自由,限制国家权力的行使,把政府干预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实行避免行政干预的原则。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时期是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政府以最低限度干预作为原则,使公民权利和自由思想与自由发展得到了保证。

但资本主义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强制干预。

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之后。

凯恩斯干预主义便大行其道。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社会更趋向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以及集权化,公民的各个方面更依赖于政府,政府的职能也愈来愈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矛盾尖锐和社会冲突的屡屡发生,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十分动荡的局面。

这迫使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福利政策,有的甚至实现“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

政府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

即马尔库塞所谓的“一元社会”和片冈宽光所说的“行政国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哈耶克、大小弗里德曼、布坎南等对全能政府进行了批评,又主张回归自由主义,把政府的职能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主张“最低限度政府”。

更有甚者,诺奇克公然主张无政府。

总之,又出现了政府不干预社会或少干预社会的思潮。

二、政府职能的特点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

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

西方地方政府职能发长趋势

西方地方政府职能发长趋势

地方政府学作业1根据政府职能理论的学习与个人理解,请阐述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新趋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发展趋势政府职能逐步扩大近两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迅速膨胀。

因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随之增加。

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

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该法则不断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

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在早期的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占有重要比重,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通过对内阶级镇压,对外扩张或防卫,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被视为是实行政治统治的必要补充,是从属于政治统治和为政治统治服务的。

然而,政治统治职能只能起到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不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

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两极对立最终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

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资资源的大幅增长,统治阶级可以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提供更多的分配份额,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相对缓和。

尽管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政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政府的管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感到力不从心。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交还给社会,集中精力管自己应该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

日本政府将清洁卫生、维修公共设施、修建学校等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给地方自治体、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除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他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管理面达80%左右。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包括公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和私有化,政府内部管制放松,采取合同制,引入競争机制,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分散和下放政府的权力等等。

纵观西方国家的改革,各国都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和本国相适应的政策,这警示我们在行政改革过程中固然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但同时更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抄照搬。

关键词: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启示一、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概况政府是推动现代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即政府职能,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当前的中国,伴随着现代化运动的发展,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但是,人为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实践,又常常陷入误区。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实践中发生一些失误与理论认识上存在某些偏差是密切联系的。

在我国理论界和某些决策者那里,长期有一种误解,似乎搞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弱化政府管理,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干预。

其实不然。

西方发达国家及一批后起的现代化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化轨迹及发展趋势各有特色。

为此,我们认为,从理论上准确把握政府职能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本质,对于当今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发展,无疑具有实践上的意义。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其中大多国家都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服务当中。

各国的改革都把本国的行政体制推向更加民主、高效、科学的发展道路上来。

从总体上来讲,行政体制改革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核心,处理职能关系;第二层是改革结构,即改革政治部门和行政部门的结构;第三层是改革方式,即改革行政方式。

二、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政府职能的变革政府职能的变革主要是变革政府政策,明确政府的职责,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作好该管的,放手不该管的,这样才能提高政府的效率,重塑政府的形象。

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公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和私有化即更多地依靠私营部门的制度安排,而较少地依赖政府去满足社会需要。

西方社会管理职能

西方社会管理职能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缺陷

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突出。 社会管理体制不顺 。 社会管理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 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
从西方政府社会管理中积累的经验:
(1)较为合理的组织设计。发达国家社会管理机构的设 计考虑到了组织整合和权责一致的问题。如针对环境管理 领域存在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等问题1970年成立的美国 联邦环境保护局就对社会的环境管理领域进行了整合,将 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环境管理权由该局统一行使,对环境行 使全面管理。相关管理部门之间都有法定的或在管理实践 中约定俗成的协同规范,很少出现多头管理、管理真空、 扯皮或者“争着管”等现象,管理效率较高。 (2)分权化的管理取向。权力下放,作为推动民主政治 建设、加强经济发展的一项策略,已成为各国行政改革的 主导理念和实践方向之一,也是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管理的 一个显著趋势。西班牙政府1981年就颁布了自治区条例, 对中央与自治区的权限做了明确的划分,扩大了地方的社 会管理权。
二、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规律
西方发展国家社会管理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运 用社会力量进行自主管理,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都有很强 的公民社会传统,社会自治能力极强,行业自律组织、社 会中介组织、社区乃至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都承担着 大量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社会管理自治传统较强。而且社 会管理趋向的分权化。当代西方国家除了强制性和许可性 这两个最基本的管理工具之外,大量使用一些人性化的政 府工具,如市场机制、绩效合同和协商式管理等,即实现 社会管理工具的多样化。这些工具既可以用于监测对市政 府服务的满意程度等主观状况,还可以用于监测社会变化 的特殊领域,如污染、医疗保健及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ຫໍສະໝຸດ 完善我国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

政府职能模式

政府职能模式

政府职能模式一、前言有了政府, 也就有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政府产生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要求之中, 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满足社会的要求。

然而,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 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要求是不同的, 而在一个既定的历史阶段, 社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内容上大致相同, 因此, 政府满足社会要求的行为在一个既定的历史阶段中也就具有了模式化的特征, 即形成某种可以进行抽象概括的模式。

二、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模式”是一个弹性非常大的概念, 小到一种管理方式, 大到一种政府类型, 都可以冠之以“模式“。

一般说来, “模式“一词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的、简洁的描述, 具有构造、解释、启发、预测等功能, 可以向人们提供某一事件的整体形象和明确信息。

政府职能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物, 是西方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政府职能模式, 它主张政府尽量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 任由市场机制去调节经济活动, 让市场自己在运行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的产生, 源于西方各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对“自由竞争“原则的信奉, 源于对“市场力量的自由运动可以造就经济的均衡状态“的广泛认同。

在这种政府职能模式中, 政府担当的是“保护人”或“守夜人”的角色, 一方面, 政府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没有政府的存在也就没有市场的安全; 另一方面, 政府的作用只应停留在市场的表层, 而不是深入市场运行的内部。

三、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是由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作出的政治设计, 它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实现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 以弥补市场自身力量的不足, 达到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与作用【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理论界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经济、社会以及其他调节方面的职能作用的认识,应当说是比较混乱的,因此导致我们对于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也出现混乱,所以有必要加以澄清。

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美英体制、法国体制、德国体制和日本体制的分析,说明今天的西方国家的政府在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调节功能,尤其在社会调节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调节市场经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虽然都是实行“混合式经济”,即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其混合的程度也不同。

大体上说来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政府调控作用比较有限的美、英模式;一种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政府调节作用和范围比较大,国有经济成分比较高,社会福利比较多的欧洲模式,它以法、德以及北欧国家为代表;第三种则是政府干预程度更高的政府主导型市场模式,它以日本为代表。

一、美国式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作用美国是一个强调自由经济,崇尚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为数不多的垄断集团和大企业(即100家核心企业)支配着整个美国经济的命运,但政府的干预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的干预始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的罗斯福“新政”。

美国1946年的《就业法》就为政府的干预奠定了法律基础。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侧重于宏观调控,运用的手段主要是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主要是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当然,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所面临的经济形势的不同,政府调控的首选目标和中心任务也不完全相同,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方式也各有侧重。

比如,战争结束至60年代末,政府调控的目标大都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为中心,所采取的调控手段则主要以扩大政府支出、实行大规模的减税刺激需求等的财政政策,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促成了资本主义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黄金时期”,而这一“黄金时期”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出现(参见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政府则逐步改以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大幅度减税的财政政策相配合,辅之以削减政府开支、减少社会福利和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结果在80年代解决了通货膨胀,在90年代当其他西方国家经济处于一片萧条之中时,却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一支独秀的局面。

正是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的职能的扩大,导致美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世纪初叶的10%多一点迅速上升至60年代的30%左右,此后则一直稳定在30%多一点的水平上。

尽管80年代以来,美国多实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但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实际上却未见大的下降。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尽管美国一再标榜自己实行“自由经济”,并以种种手段强迫别的国家打开国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但一旦威胁到它的根本利益,它往往又会以种种借口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以国家的力量保护本国利益,比如70年代压日本达成的“广场协议”。

近年来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战,与我国的“纺织品贸易战”及中石油收购优尼科的风波等,都能够看到美国所标榜的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虚伪性。

二、法国式的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作用法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实行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国家。

其特点是以市场经济和私人经济为基础,以国家调控和国有经济为补充,自由竞争与国家计划相结合,私人经济与国有经济相并存,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对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干预。

法国之所以实行国家干预色彩较浓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由法国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在法国,国家干预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特别是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政策在法国的经济政策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到20世纪30、40年代,仍有许多法国人持国家主义。

此外,法国的左翼力量比较强大,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法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在30、40、70、80、90年代,法国社会党都曾上台长期执政。

左翼政党极力主张扩大国家干预,实行国有制,把计划作为“经济的总的调节因素”,使“无政府状态的宏观经济”转变为“有组织状态的宏观经济”,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和主张在不同程度上为法国各阶层人士所接受。

加之,法国在二战期间遭受了严重破坏,战后重建任务繁重,而当时又面临物资匮乏,百业待兴。

因此,计划指导和大规模的国有化也就应运而生。

正如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所讲:竞争和集中是法国经济“必须遵循的法则”。

正是在战后建立起来的这套法国式的市场经济模式适应了法国的国情,使法国经济在50-80年代的30年中,以比战前更快的速度发展(年均增长4.5%,其中有些年份的发展速度仅次于日本)。

1950年,法国的GDP(折合成美元计算)仅相当于美国的10.1%,英国的77.1%。

到60年代末期,法国的经济实力逐步超过英国,70年代相当于美国的14.5%,英国的115.6%。

到80年代相当于美国的24.96%,英国的125%。

法国的计划化。

法国被人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计划化的发源地。

在战后,法国率先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制定宏观计划并开始实行,以后逐步完善,并从60年代起,把领土整治和社会问题纳入计划,80年代又将文化发展列入计划,从而由单一的经济计划发展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面计划。

法国的国家计划一般都是中期计划,计划主要采取指导性指标,同时也确定少量的指令性指标。

其计划的主要特点是战略性、协调性和广泛的社会协商性。

其实施计划的手段,一是通过财政支出直接影响全社会的消费与投资。

二是通过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折旧优惠等手段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行为。

三是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税收调节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影响家庭和个人的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

同时,为社会长治久安奠定良好的社会条件。

法国的国有企业。

法国的国有企业主要是通过战后两次国有化高潮形成的。

一次是战后初期,当时的戴高乐政府将能源、公用事业、航空、化工以及银行、保险等部门的许多大企业收归国有。

第二次是在80年代初,当时密特朗领导的社会党执政期间,将12家工业大公司、2家金融公司和35家大银行收归国有。

这两次大的国有化运动使法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法国也成为西方国家中国有经济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国有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工人数占全国的1/6,固定资本投资额占全国的1/3,增加值占全国的1/5,利润占全国的1/4,出口额占全国的1/3,综合性指标达到全国的1/4。

2.国有企业大多是实力雄厚的大工业公司和大银行、大保险公司。

3.国有企业分布范围广,几乎涉及所有重要的经济领域,而且不仅包括垄断性行业,同时也包括竞争性行业。

在法国,一般来讲,在国有企业中,决策权基本上掌握在国家手中,政府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既要保证国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和领导权,又要让企业拥有必要的经营自主权,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和特点主要是:1.行使资本所有权、领导权和监督权,这主要集中反映在对企业的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和监督权上。

2.对垄断性与竞争性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3.以计划合同方式具体落实国家和企业双方的责任。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法国也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对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

比如,根据1986年的两个法令,将9家工业公司、42家银行和金融公司、13家保险公司、2家大众传媒企业实行私有化。

90年代以来,将法航、里昂银行、法国电信公司等实行私有化。

三、德国式的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作用前西德战后以来一直以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而闻名于世。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要以通俗简单的方式表示,就是“市场竞争+政府调控+社会保障”。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渊源来源于德国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其实践基础来源于30年代大危机和德国战时的统制经济的失败,其制定和实施者则是被誉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战后初期的前经济部长、后来的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

按照艾哈德所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学派的观点,新的“社会市场经济”既不是古典学派亚当•斯密所鼓吹的不要政府调节的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同时也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统制经济,而是走一条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而第三条道路实质上就是以市场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必要调节,并以社会公平为保障的新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所要建立的经济结构是要消除社会上的贫富悬殊现象,使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繁荣的果实。

”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调节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制度调节,即从法律、制度层面上为市场竞争创造和保持良好的环境。

二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即采取必要的、适当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对市场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宏观调控。

三是国家对市场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承担起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能,即运用各种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繁荣果实正是由于建立了这种适应德国国情的经济社会体制,从而促进了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繁荣,创造出了50-60年代中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价稳定的“经济奇迹”,而且在60年代以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成为西欧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德国经济社会制度中最富有特色的是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制度。

在社会公正方面,德国政府一贯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建立友好的“社会伙伴”关系,并通过各种法律强制资方实行“工人参与管理”的制度,实行工资由劳资双方协商决定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缓解或消除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对立和矛盾,实现了社会公正。

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上。

德国是西方国家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它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1881年德国开始建立医疗保险,1884年建立工伤保险,1889年建立伤残和养老保险,1911年医疗保险的范围扩大到农业劳动者,1923年又建立采矿业保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又建立了失业保险、社会救助、青少年资助和战争损失补偿。

二战以后,福利项目中又加进了劳动促进、教育补助、住房补贴和儿童津贴等。

在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在于通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中的弱者给予必要的帮助,以达到社会平衡和实现社会公正。

社会市场经济的创始人艾哈德就曾经指出:现代社会阶级组织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人数很少的什么都买得起的上层社会,一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购买力不足的下层社会。

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正是要打破这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阶级界限,消除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敌对情绪,让绝大多数人共享经济繁荣之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