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灵魂,把这个灵魂变成一根线,通过这根线来引领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始,精心设计思考问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符合青少年的认知逻辑水平。

同时通过不同历史概念间的异同比较,在对比中产生冲击,在冲击中引发思考,在思考中联结知识的纽带,从而积极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分享学习的快乐,体会历史的智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专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四课。

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角度看,它既是新航路开辟以来延续四百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彻底终结,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序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个超级大国在将近半个世纪中的斗争与妥协,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紧张与缓和。

同时,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也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随着苏联最终的自行坍塌,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来看,冷战格局也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重要背景。

在两极对峙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从整体上来看,二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在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在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4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42张ppt)

5、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 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的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冷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八:1946年1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 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 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三)冷战的表现: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政 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治 影响: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947 年成 立 共 产 党 和 工 人 党情报局
经 济
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及战后国际秩序建立的时间脉络。
2、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美苏冷战、德国分裂等史实。
3、历史解释:结合教材中以及提供的史料和信息,能够解释冷战、马 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等;
4 、 唯 物 史 观 :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体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
事 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
”,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地ຫໍສະໝຸດ 缘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6)→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
地缘政治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1)→柏林墙
地缘政治学:地理因素(如地 理位置、战略军备等)是影响 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
材料三: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 度。——杜鲁门 材料四: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 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2.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不同的相互影响,落实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 了解当今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认识到国际格局的变化复杂性,体会国家抉择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和方向。

2. 难点- 理解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体会国际关系的复杂;- 知道美苏冷战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实事体会冷战思维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展示1945年美苏士兵在易北河握手的历史照片,请学生思考美苏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 新课讲授- 冷战与两极格局- 解释冷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冷战的背景和原因。

2.1 冷战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2. 冷战原因(1)体系基础: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基础。

(2)直接原因: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美苏双方战时同盟的基础消失。

(3)根本原因: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4)美苏双方国家战略冲突加剧: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争锋相对,碰撞激烈。

(5)二战后,欧洲整体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的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6)美苏两国领导人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 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美苏冷战的原因。

- 介绍冷战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对抗。

- 通过知识拓展,比较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 国际格局的演变- 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与本单元其他课文相比,内容偏多,涵盖了冷战的背景、形成乃至结束。

每一篇目下典型事件介绍翔实,同时拥有历史地图以及历史纵横等众多史料。

本课的教学容量巨大,既要把握整体框架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兼顾典型突出事件的史料研读。

没有史料支撑又难以使学生对冷战的过程以及一些本质问题认识清楚。

三、本课重难点本课重点: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的过程。

本课难点:冷战的特征,以及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四、我对本课的思考1首先我认为本课在客观上存在另外一大难点:即如何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个冷战的讲解?2本课的框架应当如何体现出冷战在每一个过程中与国际关系的联系?3史料的选取问题。

典型史料众多,应当如何选取?4对于非常紧凑的课程,学生活动应当如何体现?五、针对思考提出的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1按照传统方式,将冷战的发生、发展、结束作为本课的三目标题。

同时将发生与发展两目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讲解。

(课时紧张,必须有取舍)2细节与框架我打算用大量的结构图体现出具体事件与整体格局的关系。

这样能够最为直观地体现出本课的难点。

3史料的选取,除了节点性质的事件史料,更多选取的是能够体现冷战“有控制的对抗”这一特征的史料。

4学生活动在大量的讲解下已经没有安排的空间,详见“本课反思”。

六、学情分析本校高一学生。

基础较弱,存在大量高中未选历史学科的情况。

授课应更偏重基础七、教学过程展示: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意图导入通过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历史照片通过简单介绍导入新课。

利用这一历史上少见的一幕,引发出学生对本课的思考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含义:紧紧把握“既通过对冷战的概念介绍,初非和平又非战争的对峙状态”冷战的根本原因:从美苏两国战后的国家利益与国际战略出发。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通过反思与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冷战对国际格局的演变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冷战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作业反馈:要求学பைடு நூலகம்在下节课前提交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课后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拓宽知识视野。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通过多媒体手段和历史影像资料,成功地创设了冷战时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冷战氛围。这种情境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情感认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冷战时期的背景、起止时间及主要历史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2.掌握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认识冷战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如导致两级格局的形成、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难易适度的史料和问题,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
5.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需要提高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美苏竞争的主要事件、冷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2.价值观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演变,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竞争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对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演变等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冷战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演变、美苏竞争等知识点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强调重点:冷战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教训。
3.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小论文,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冷战对国际格局演变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1.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他们构建起清晰的时空观念。
2.学生在分析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结合现实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灵魂,把这个灵魂变成一根线,通过这根线来引领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始,精心设计思考问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符合青少年的认知逻辑水平。

同时通过不同历史概念间的异同比较,在对比中产生冲击,在冲击中引发思考,在思考中联结知识的纽带,从而积极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分享学习的快乐,体会历史的智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专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四课。

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角度看,它既是新航路开辟以来延续四百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彻底终结,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序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个超级大国在将近半个世纪中的斗争与妥协,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紧张与缓和。

同时,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也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随着苏联最终的自行坍塌,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来看,冷战格局也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重要背景。

在两极对峙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从整体上来看,二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在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在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二、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归纳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认识经济发展对政治格局的影响。

时空观念:运用时间轴梳理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理解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感受综合国力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

历史解释:通过对两极格局特点的分析、总结,认识两极格局的不稳定性。

通过对冷战和两极格局关系的分析,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了解中国的崛起,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不能迷失方向,必须确保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冷战的原因、措施、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力量成长的表现。

2.教学难点理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了解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四、1.教法:正面讲授、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示1945年4月26日易北河桥上美军与苏联军人握手图及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1945年)说的一段话,提问学生,什么战争结束,什么战争又刚刚开始?生:二战刚结束,冷战刚开始。

【自主学习】1、冷战是什么、冷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如何?2、冷战的发展有什么标志事件、多极化力量成长有什么表现?3、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标志有哪些?【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三大部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含义师:什么是冷战?生: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1947-1991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原因师:展示材料,让学生分析冷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材料1:我的一边坐着翘着二郎腿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美苏冷战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辩证认识冷战的影响及苏联解体的原因。

2.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史证:通过阅读关于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的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产生的原因。

引入史料,学生分析阅读史料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

4.历史解释:知道冷战的含义与表现。

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概括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理解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史鉴今,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形成价值判断。

学科德育通过对冷战中典型事件的学习,了解到大国之间互动、对抗对整个国际秩序的影响,认识到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感受当前国际秩序呈现的多极化趋势,尊重差异。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18课内容。

二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

本课通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三方面内容,展现了美苏两国及其所领导的两个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对峙,美苏争霸的历程,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出现的战争危险和最终较量的结果,凸显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一主题。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家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家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2.练习题包括:
a)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冷战时期基本知识的掌握。
b)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时期某一事件。
c)论述题:探讨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我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战与国家格局的演变。
2.强调冷战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
3.提醒学生关注现实国际政治问题,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冷战历史,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冷战与国家格局演变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回顾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引导学生了解冷战的起源。
2.讲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政策,分析美苏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竞争。
3期国际关系的紧张与对抗。
4.阐述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竞争及其对国家格局演变的影响;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难点:冷战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冷战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探讨、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冷战与国家格局的演变。
b)通过比较法,分析美苏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备竞赛等方面的异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c)强化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结合现实国际政治问题,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从冷战时期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国家利益、国际秩序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培养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才。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国际政治格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冷战这一历史时期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冷战的具体事件、背景及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2.美苏两极对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4.分析冷战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的内在原因及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
2.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3.冷战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选择及其背后的战略思考。
(二)讲授新知
1.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首先,我将简要介绍冷战时期的基本概念、起止时间及其背景。然后,详细讲解美苏两极对峙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时间为主线,讲述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的作用。
3.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介绍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重要外交事件,分析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1.简述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2.分析美苏两极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列举冷战时期中国的三个重要外交事件,并说明其意义。
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加深对冷战时期历史的理解。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2.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教学中,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帮助学生分析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演变。
3.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较高,但可能对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与现实的联系认识不够。教学中,可结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局势,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存在差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反思战争与和平、国家利益与人类命运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和正确的历史观。
7.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历史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8.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3.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理解冷战时期的对抗和冲突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4.倡导公正、公平的国际秩序,培养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关爱人类命运的情怀。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演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情感态度,为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2.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冷战时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本章节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有三个子目,即“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概况。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美苏冷战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美苏冷战兴起及发展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分析两极格局瓦解的主要原因,认识世界格局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苏冷战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瓦解。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这个时间轴展现的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具体而言,二战后的冷战与国际格局是如何发生演变的?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一、对立的两极(一)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指出冷战的背景是什么?含义是什么?冷战的原因和表现如何?(二)自主学习1.背景:雅尔塔体系确立,美、苏占主导;失去战时同盟基础;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尖锐对立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

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类型:新授课二、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冷战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理念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而编写的,授课应基于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在设计本课时,以柏林危机为主线,从三次柏林危机看冷战的缘起、演变和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小见大。

冷战结束到今天已将近30年的时间,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史鉴今,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形成价值判断,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

四、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一课。

本专题讲的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即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本课集中讲述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兴起对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格局所产生的影响。

从世界发展史的角度看,冷战史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它影响了冷战时期各国的内政和外交,影响了当时国际局势的演变,甚至对当今国际局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历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历史基础比较薄弱。

高一学生整体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教材重点突出冷战背景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现象,但这段历史对学生来说很遥远,很多学生都不太了解,所以教师通过具体的三次柏林事件进行分析,以小见大,从柏林危机看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课程体系,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六、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三次柏林危机的史实看冷战的缘起、美苏争霸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时空结合,构建近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框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十八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世界现代史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包括三个子目。

分别为“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这三个子目之间遵循历史发展顺序,围绕冷战发生、发展、终结,介绍必要的历史知识,并结合国际格局在冷战中的演变,说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强化历史思维,给学生以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宏观认识。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高一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也十分有限,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他们对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逻辑清晰的理性认识,只知道杜鲁门主义、古巴导弹危机、世界多极化等几个历史概念,不能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与内在联系。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创设适宜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使所学知识能够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古巴导弹危机、北约华约的形成等典型事件的学习,学生能够概述冷战的形成过程,归纳出冷战的基本特征;通过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道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的基本史实,认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二)能力:通过对冷战形成的原因的材料分析,学生能够提高材料分析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用表格归纳两极格局表现、特征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课文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古巴导弹危机历史漫画的解读,学生能够提高对历史漫画的重视和解读能力,同时明白历史漫画也蕴含着历史知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学习,体会到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一道理;通过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客观全面的认识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体会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含解析)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课题
第18课冷战与国际
格局的演变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及其发展;
2、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3、掌握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的学习,了解美苏冷战的发展及这一时期世界格局的总体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与瓦解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难点:1.两极格局
2.世界多极化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的背景
冷战与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发展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多极力量的成长
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
两极格局的瓦解瓦解标志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与本单元其他课文相比,内容偏多,涵盖了冷战的背景、形成乃至结束。

每一篇目下典型事件介绍翔实,同时拥有历史地图以及历史纵横等众多史料。

本课的教学容量巨大,既要把握整体框架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兼顾典型突出事件的史料研读。

没有史料支撑又难以使学生对冷战的过程以及一些本质问题认识清楚。

三、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的过程。

本课难点:冷战的特征,以及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四、我对本课的思考
1首先我认为本课在客观上存在另外一大难点:即如何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个冷战的讲解?
2本课的框架应当如何体现出冷战在每一个过程中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3史料的选取问题。

典型史料众多,应当如何选取?
4对于非常紧凑的课程,学生活动应当如何体现?
五、针对思考提出的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
1按照传统方式,将冷战的发生、发展、结束作为本课的三目标题。

同时将发生与发展两目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讲解。

(课时紧张,必须有取舍)
2细节与框架我打算用大量的结构图体现出具体事件与整体格局的关系。

这样能够最为直观地体现出本课的难点。

3史料的选取,除了节点性质的事件史料,更多选取的是能够体现冷战“有控制的对抗”这一特征的史料。

4学生活动在大量的讲解下已经没有安排的空间,详见“本课反思”。

六、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

基础较弱,存在大量高中未选历史学科的情况。

授课应更偏重基础
七、教学过程展示: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通过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历史
照片通过简单介绍导入新
课。

利用这一历史上少见的一幕,引发出学生对本课的思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含义:紧紧把握“既通过对冷战的概念介绍,初
非和平又非战争的对峙状
态”
冷战的根本原因:从美苏两国战后的国家利益与国际战
略出发。

冷战政策的理论基础:从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以及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中进行节选
与分析
冷战的表现及两极格局形成:
通过设计冷战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地域四个方面具体典型事例的对比表格,按步骤讲述冷战的开始以及表现。

讲清“一个核桃的两面”,即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内在联系。

运用地图教学,展示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的对抗。

出示两极格局对峙结构图,展示冷战与国际格局变化的内在联系。

步让学生形成对“有控制的对峙”的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从国家利益角度看待国际关系,同时也是学习世界史的一大关键因
素。

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为后面出现的冷战思维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理念,进一步使学生认清美苏对峙表象下所蕴含的国家利益冲突。

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冷战双方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各方面的强烈对抗,理解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
的成长在两极格局对峙结构图的基
础上,进行新阶段事件的添
加,进一步呈现冷战发展阶
段下的两极格局形态。

主要
包括局部热战(朝鲜战争与
越南战争)(简要描述,弱
化处理,不作过多评价)以
及全面冷战的(第二次柏林
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的过
程。

以古巴导弹危机为切入点,
列举美苏双方的举措,以及
双方领导人的通信史料,展
示出冷战之下双方在事件中
的对峙以及控制。

进一步对“对峙”进行分析,从热战与冷战两个方面使学生对美苏对峙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通过出示双方对同一事件的共识性的史料,使学生明白冷战的特征,突破本课的难点。

通过板块示意图,列举50年代以后各政治力量(西欧,
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的主要成就,呈现出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特别提示学生: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并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主体依旧是两极格局。

冷战格局下多极力量的发展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其转化为示意图的形式,这样更为直观,也能够增加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要动态地发展地看待历史,理解“演变”一词的含义。

不能将趋势看待为特定的格局。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通过列举重要事件,简单介
绍两极格局瓦解的过程及结
果。

通过板块示意图展示当今世
界的政治格局,即“一超多
强”,用以回看两极格局的
瓦解,理解一“一超多强”
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习惯。

同样紧紧围绕“演变”一词,理解每一个时代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其纷繁复杂的原因。

四、总结将“冷战”与“两极格局”
的发展过程同时展现与对
比。

也亮出本课的两条主线
概念。

使学生理解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微妙关系: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成为两极格局主要的对抗手段。

两极格局加剧了冷战发展的同时又制约着冷战发展成为热战。

八、本课反思
本课通过建立知识结构图的方式,解决了本课内容过多时间不够的窘迫,课后学生基本能够建立起本课的知识框架。

同时节选了众多史料穿插进整体结构,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重难点的理解。

但是依旧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内容并不能彻底展开,知识层次依旧只能“粗讲”,无法深入剖析。

学生只能从框架上掌握本课的整体结构。

再有,就是学生活动的问题,基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安排。

冷战的知识本身难度较高,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铺以大量史料进行分析,但是一课时无法面面俱到,学生活动只能以听讲与思考为主。

九、板书设计
第21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一)冷战的含义
(二)冷战的根本原因
(三)冷战政策的理论基础
(四)冷战的表现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一)冷战的发展
(二)冷战的基本特征
(三)多极力量的发展
三、冷战的结束及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二)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