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案结构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及教案

六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及教案

六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2. 写作技巧:开头、结尾、过渡、描写、抒情、议论等。

3. 常见的作文题材:人物、事件、景物、物品、想象等。

三、教学安排:1. 每个课时安排:讲解、示范、练习、点评、拓展。

2. 每周安排一次作文课,每次作文课完成一篇作文。

3. 每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讲评,总结学生的写作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学生跟随练习。

3. 讲评法: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借鉴、修改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完成情况:是否按时完成作文,作文数量是否达标。

2. 学生作文质量: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清晰。

3. 学生写作能力进步情况:通过对比学生的earlier works, assess theirprogress in writing skills.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作文课的喜爱程度,以及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及相关作文辅导书籍。

2. 网络资源:优秀作文网站、在线写作教程等。

3. 实物资源:文具、作文纸、投影仪等。

4. 人力资源:邀请语文老师、作家等进行作文讲座或辅导。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话题讨论、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讲解本节课的作文类型、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示范写作,展示写作过程及技巧。

4. 练习: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5. 点评: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

6.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八、作文题目与范例:1. 作文题目:我的老师范例:我的老师是一位中年女教师,她严厉而关爱学生,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温暖。

初一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初一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初一作文教学教案设计【篇一: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

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

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

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

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二、活动一:(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五年级说明文作文教案

五年级说明文作文教案

五年级说明文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说明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作要点4. 说明文的语言表达和逻辑顺序5. 说明文的实例分析和练习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说明文的范文3. 学生作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作文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等。

2. 提问:你们听说过说明文吗?说明文是用来干什么的?3. 教师总结: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事物、解释道理、阐述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对所说明的对象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使读者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二、讲解说明文的特点(10分钟)1. 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客观、清晰、逻辑性强、生动有趣。

2.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

3. 强调说明文的语言表达和逻辑顺序的重要性。

三、分析说明文范文(10分钟)1. 选取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范文,展示给学生。

2. 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结构、写作方法和技巧。

3. 讨论范文中的亮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写作指导(10分钟)1. 讲解说明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作要点。

2. 提供几个说明文的选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突出重点,并用恰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动手写一篇说明文。

2. 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顺序。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对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结合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掌握程度。

六、说明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10分钟)1. 分析学生在写作说明文时常见的问题,如: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清、逻辑顺序不严密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次作文的要求,学会如何写一篇有条理、清晰的作文。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素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 通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作文题目:我学会了2. 作文要求:(1)选取一个学会的技能,如游泳、骑自行车、做饭等。

(2)通过事情的发展,展示自己学会的过程。

(3)表达对学会这个技能的喜悦和收获。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会某个技能的过程,思考学会这个技能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2. 指导学生如何将学会的过程和感受表达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作文的结构、条理和语言表达。

3. 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拨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作文《我学会了》。

2. 家长监督并指导孩子完成作文,签字确认。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内容完整,符合题目要求。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3)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有趣。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 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对照评价标准,自我评估作文完成情况。

(2)同伴互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掌握写作技巧。

3. 采用同伴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学会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学会某个技能的过程和感受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八、教学资源1. 作文素材库:提供各类学会技能的案例,供学生参考。

2. 作文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明确的作文评价依据。

3. 教学课件: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作文要求,引导学生回顾学会某个技能的过程。

写作教案小结简短范文初中

写作教案小结简短范文初中

写作教案小结简短范文初中首先,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我的周末”。

这个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话题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周末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接下来,我向学生讲解了记叙文的写作结构和要素。

我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基本结构,以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话题,进行写作提纲的构思。

在写作过程中,我强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鼓励他们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准确、生动地描述自己的周末生活。

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在作文互评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评价和借鉴。

学生在评价他人的作文时,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本次写作教学中,我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话题讨论、写作结构讲解,到作文互评,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环环相扣。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我也认识到,写作教学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总之,本次写作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深知,写作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作文的教案(精选5篇)

小学作文的教案(精选5篇)

小学作文的教案(精选5篇)一、引言作文是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重要课程。

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本文精选了五篇小学作文的教案,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和培养创造力。

二、教案一:《我喜欢的季节》1. 教学目标通过这篇作文,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表达自己对该季节的感受。

2. 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季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不同季节的喜好。

(2)讲解关键词汇。

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描述天气、景色和活动的词汇,如“阳光明媚”、“草地上开满了鲜花”、“我喜欢在秋天踩着落叶玩耍”等。

(3)示范写作。

教师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目,现场示范写作一篇作文,并逐步解释自己选择的词句和表达方式。

(4)学生写作。

学生根据自己对季节的喜好,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短文。

(5)展示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互动和讨论。

三、教案二:《我的梦想》1. 教学目标通过这篇作文,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梦想,并描述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 教学步骤(1)启发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梦想?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梦想。

(2)展示范例。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或事迹,激发学生对梦想的向往,并向学生介绍一些表达梦想的句子。

(3)学生写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用所学句子和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

(4)分享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写作,进行互动和讨论。

四、教案三:《我的假期生活》1. 教学目标通过这篇作文,学生能够描述自己的假期生活,并用适当的描述词语表达对假期的喜爱之情。

2. 教学步骤(1)启发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一般是如何度过假期的?最喜欢假期的哪些事情?”激发学生对假期生活的思考。

(2)讲解关键词汇。

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描述假期活动和感受的词汇,如“快乐”、“玩耍”、“游泳”等,并逐步展示如何将这些词汇运用到作文中。

《基础写作》教案

《基础写作》教案

《基础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写作的技巧和方法3. 写作的实践和训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分享写作的经验和技巧。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

3. 实践法: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训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表达。

3. 学生互评:评估学生在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中的表现。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第二课时:讲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3. 第三课时:进行写作实践和训练。

4. 第四课时: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

5. 第五课时:总结和反思,提升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写作》教科书2. 参考资料:写作技巧和例文3. 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例文和写作技巧4. 作文纸张和笔:用于学生写作练习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有趣的写作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写作技巧:讲解并解释写作技巧和方法,提供相关的例文进行参考。

3.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写作。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和标点符号,提高他们的写作质量。

九、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写作比赛或展览,让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

2. 邀请作家或编辑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写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作文结构教案

作文结构教案

作文结构教案一、引言在学习写作时,一个清晰的作文结构对于提高作文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作文的通用结构,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二、论点提出与扩展1. 提出主题每篇作文都需要明确的主题或论点。

学生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的论点,并在整篇作文中贯穿论证。

2. 展开论点在这个部分,学生需要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并扩展论点。

可以使用事实、数据或者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论点。

三、论证段落1. 第一点论证学生可以在这个段落中提出第一个支持论点的具体理由,并用相关事例进行论证。

2. 第二点论证同样的,学生需要在这个段落中提出第二个支持论点的具体理由,并用相应的事例进行论证。

3. 第三点论证如果需要,学生可以继续扩展论证段落,并提出第三个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例子。

四、反驳段落在这部分,学生需要预测可能的反对观点,并提供相应的反驳意见。

五、结论1. 总结观点在结论部分,学生需要简明扼要地回顾自己的观点,并总结论证过程。

2. 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如果适用,学生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或者对未来的展望。

六、示例演练下面是具体的示例演练,以更好地理解作文结构。

假设主题是"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学生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论述:引言:介绍手机在当代社会的普及情况论点提出与扩展:指出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如学习、社交、健康等方面论证段落:1. 第一点论证:提出手机利于学习的理由,并列举相关研究和调查数据2. 第二点论证:探讨手机对青少年社交的积极影响,并给出具体事例3. 第三点论证:指出手机对青少年健康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对策反驳段落:预测并反驳一些可能的反对观点结论:总结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提出培养良好手机使用习惯的建议。

七、结语通过以上的讲解和示例演练,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作文结构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写作中。

不同类型的作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但是整篇作文的结构应该始终清晰有序。

只有掌握了良好的作文结构,才能写出流畅、有说服力的作文。

初中写作与阅读教案

初中写作与阅读教案

初中写作与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阅读经验。

3. 通过对写作与阅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写作:以记叙文为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 阅读:以课内文章为主,拓展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写作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阅读教学: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写作教学:(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写作兴趣。

(2)例文讲解:分析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3)动手写作: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文点评: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2. 阅读教学:(1)课堂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2)自主阅读:学生阅读文章,寻找答案。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文章解析: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解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写作评价:以学生的作文为评价对象,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2. 阅读评价:以学生的阅读理解测试为评价对象,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写作和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写作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同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经验。

作文结构清晰指导教案模板

作文结构清晰指导教案模板

作文结构清晰指导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作文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构成,以及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表达和组织文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作文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构成,以及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结构清晰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作文结构,作文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2. 讲解作文结构的基本要素。

(1)开头,介绍作文开头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开头的写法,如引用名言、描述场景、引出话题等。

(2)中间,介绍作文中间部分的构成,包括论点的提出、论据的支持和论证的过程。

(3)结尾,介绍作文结尾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总结归纳、提出建议、引发思考等结尾方式。

3. 练习作文结构。

(1)教师示范,教师以一个话题为例,展示如何根据作文结构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

(2)学生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话题进行作文练习,要求他们在作文中合理运用作文结构的基本要素。

4. 梳理总结。

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文,引导他们总结作文结构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文练习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话题进行作文练习,并注意作文结构的合理运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练习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点,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总结作文教学[5篇范文]

作文教学总结作文教学[5篇范文]

作文教学总结作文教学[5篇范文]第一篇:作文教学总结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总结作文教学,你谈,他谈,我也谈。

这是个大话题,岂能一言以蔽之。

各人也只能就其某一侧面作些探讨,我也是。

作文教学是一个庞大恒久的工程,来不得急躁和草率。

存心教好作文,就要铁心打一场持久战,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乃至整个人生始末,都是学做文学做人的时期,这是一个漫长的修养砥砺过程。

这就需要制定一个有步骤分阶段的长远计划,循序渐进地落实下去。

这一点上,因为带课教师经常变更,前后任老师往往不能很好地衔接过渡,半途而废,甚至背道而驰,这实乃作文教学一大憾事!作文无非是两个问题:写什么,怎样写。

写什么,是思想内容这一方面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一切所见所闻大都可以入文,生活中亲历的人事自然真切些,是作文的最好素材。

书中读来的,影视中看到的,只要剪裁得当,也是文章题材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然这早有定论,只不过临场作文时,有个搜索、取舍的问题。

人的大脑好比电脑,其中有个材料库,要写哪一方面的内容,须在材料库中检索、拿到桌面上,反复斟酌、比较,直到最后关头,觉得必这么用了,才定下来。

材料当然是根据文章的立意确定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进入作文,这也关系到创作者的兴趣与思想修养。

文章能打动人,或者他以其中的真情触动了读者;或者以高尚的情操、勇义的壮举等教育了读者;或者以离奇戏剧化的情节吸引了读者……一句话,事要选的有情趣,有理趣,有奇趣。

人家读了你的文章还想读第二遍,这样的作品大概就成功了。

评论家在哪里,就在读者心中,有“口”皆碑的文章正是好文章。

怎样写与写什么是不易分开的,论者常常冷不防将二者略有沾染,但这正说明它们有天然的血肉联系。

怎样写?首先要会写话,写出通顺的话,别人读了能准确地领会你的意思,这是最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要求,不可“文不加点”,前言不搭后语,读者不知所云,这就连作文的第一关都没过,以后的事就无从说起。

第二步是考虑把话说得有文有采,有藻饰。

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技巧教案

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技巧教案

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技巧教案课题名称:小学六年级作文写作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作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掌握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方法,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3. 学会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使作文表达更加生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

2.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构思和内容组织。

3. 通过修改和反馈,提高作文的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强调诚实和真实表达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解决策略)重点:1. 作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2. 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

难点:1. 创意构思和内容组织。

2. 有效修改和反馈。

解决策略:1. 通过示例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结构。

2. 提供写作模板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

3. 组织写作工作坊,提供修改和反馈的机会。

三、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 作文范文。

2. 写作技巧手册。

教具和设备:1. 白板或投影仪。

2. 纸张和笔。

四、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环节:1. 讨论作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2. 分组进行写作练习。

3. 小组内互相审阅和提供反馈。

课堂管理:1. 通过提问和讨论,维持课堂秩序。

2. 提供足够的个人空间,确保学生能专注于写作。

时间分配:1. 引入新内容:10分钟。

2. 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30分钟。

3. 互相审阅和反馈:20分钟。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

五、板书设计关键内容与逻辑结构:1. 作文写作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 写作技巧:词汇丰富、句式多样、创意构思。

3. 修改与反馈:审阅、修改、反馈。

六、课后反思评估标准与改进措施:1. 评估标准: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和创意。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写作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3.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进步。

讲评初中 作文教案

讲评初中 作文教案

讲评初中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有逻辑性的作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例文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结尾。

2. 作文的写作技巧: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

3. 作文的素材积累:如何寻找素材、如何运用素材。

4. 作文的评价标准:内容、结构、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流程。

2. 例文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4. 作文练习: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

5. 作文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同学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作文,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写作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例文。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使讲解更加生动形象。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优秀作文。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示例法: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写作心得。

4. 练习法: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作文。

八、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结尾。

2. 作文的写作技巧: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

3. 作文的素材积累:如何寻找素材、如何运用素材。

4. 作文的评价标准:内容、结构、语言、表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作文教案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介绍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2. 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3. 研究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4.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作教学步骤第一课: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1. 通过课堂讨论和举例,向学生介绍作文的定义和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作文对日常生活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3. 帮助学生明确作文写作的目标和效果第二课: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1. 解释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内容组织2. 提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编写合理的作文结构3. 给予学生作文的结构演练任务,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织方式第三课: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1. 简要介绍不同类型作文,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2. 分别讲解每种类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 提供范文展示,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作文的具体要求和特色第四课:实践和创作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让他们通过实际写作来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3. 定期组织作文比赛或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教学评估与反思1. 定期组织作文评比,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进步情况2. 就学生的写作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入讨论和解答3.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指导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不断实践和创作,学生将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获奖作文教案

初中获奖作文教案

初中获奖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构思和撰写一篇优秀的初中获奖作文。

教学重点:1. 作文结构与技巧的运用。

2. 生活观察与情感表达的结合。

教学难点:1. 作文创新与独特视角的展现。

2. 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与方法。

教学准备:1. 作文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写作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讲解作文结构和技巧(15分钟)1. 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正文、结尾等部分。

2. 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如如何设置悬念、描绘细节、运用修辞手法等。

三、生活观察与情感表达(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悟。

2. 教授学生如何将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融入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优秀作文赏析(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初中获奖作文。

2. 分析这些作文的优秀之处,如构思、语言、情感表达等。

五、学生实践(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现场作文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提供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思考进行选择。

六、作文点评与总结(10分钟)1.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的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结构和技巧、生活观察与情感表达以及优秀作文赏析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进展,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视角,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桂花作文教案

桂花作文教案

桂花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桂花的外貌、生长环境和象征意义,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联想和想象,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桂花的外貌特征2.桂花的生长环境3.桂花的象征意义4.观察桂花的技巧5.桂花作文的构思与表达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桂花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桂花的外貌特征桂花为常绿乔木,树冠呈卵圆形。

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

桂花花期在每年的9-10月,花朵小而密集,金黄色,具有浓郁的香气。

(2)桂花的生长环境桂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

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常见于公园、庭院、街道两旁等地。

(3)桂花的象征意义桂花象征着高洁、崇高、美好。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桂花被誉为“花中君子”,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

3.观察桂花的技巧(1)观察桂花的生长环境,了解其习性。

(2)观察桂花的外貌,注意其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3)观察桂花的香气,感受其独特的气息。

4.桂花作文的构思与表达(1)确定作文主题:以桂花为题材,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构思作文结构:引出主题——描述桂花的外貌和生长环境——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总结全文。

(3)作文表达:运用观察、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桂花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

5.学生练习教师给出桂花作文题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构思和写作。

6.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桂花,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以桂花为题材,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评价学生的作文,包括作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3.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了解他们对桂花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和作业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桂花的外貌、生长环境和象征意义,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小学作文结构教学教案

小学作文结构教学教案

小学作文结构教学教案教案名称:小学作文结构教学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掌握作文的写作顺序。

2. 培养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作文的条理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和思考,丰富作文内容。

教学重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正文、结尾。

2. 作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作文结构进行写作。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黑板3. 教学范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老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作文结构的认识。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学作文结构教学。

二、讲解作文结构1. PPT展示作文基本结构:开头、正文、结尾。

2. 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及写作要点。

三、分析作文写作顺序1. PPT展示作文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 结合范文,分析各种写作顺序的特点及应用。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主题,商定作文结构及写作顺序。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作文结构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共同总结作文结构及写作顺序。

二、范文欣赏1. 老师朗读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关注作文结构及写作顺序。

2. 学生发表自己对范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战演练1. 老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作文结构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分组交换作文,互相评价作文结构及写作顺序。

2. 老师选取几篇典型作文,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发表自己对作文结构及写作顺序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老师要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多写作,多修改,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
逻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写作。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写作题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
评价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

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评价,包括写作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我们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评价、口头评价、写作比赛等,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

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上,我们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定期评估和总结。

通过学生的
写作作品和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结构的概念和意义“结构”一词,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

后来借用到写作学中,用以表现一篇文章布局的艺术。

因此,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

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材料,只能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只能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而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

“结构”是文章表达,即表现形式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不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文章一般都可分为开头、中段和结尾三个部分,这就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形式。

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通过作者的构思,在文章中有层次的反映。

因此,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再现,它体现了作者由认识事物、掌握其规律性,一直到构思成文的全过程。

一篇文章结构的严谨,是和作者思维的严密性、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分不开的。

二、结构的原则和要求(一)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文章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结构离不开表现主题这个宗旨。

安排结构的过程即是使材料和主题统一的过程,因此,层次的确定、段落的划分,材料的详略,叙述的先后,以至于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照应等等,都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进行安排。

(二)结构要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都是有其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的,所以在安排结构时应该努力反映事物的规律性。

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越深入,越透彻,反映出来的结构也就越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刘勰曾提出“总文理”和“总纲领”,就是要求作者在安排结构时,首先要表现文章的主题。

抓住了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纲领,然后才能“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文心雕龙·附会》)可见,文章的内容尽管复杂多样,而在布局谋篇时,都必须紧密围绕主题确定材料的主次详略,先后秩序以及相互联系。

同时,结构安排的各个环节,也必须紧扣主题,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这是安排结构的首要原则。

议论文开展论述的顺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是纲举目张,层次井然,这些特点都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和相互联系为依据的。

而记叙文一般都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来安排结构。

有些记叙文虽然运用“倒叙”、“插叙”手法,使顺序发生变化,但也只是局部的变化,从整体上看,依然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结构要适应不同的文种特点议论文是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在结构上就应通过论据对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

记叙文偏重于记事写人,记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必须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进行。

因此,在叙述时,就应以事物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先后及空间位置的变化为顺序来安排结构。

说明文主要是说明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的,其结构就要根据事物、事理的情况进行安排,说明功能和用途的文章,要分清主次。

至于总体报告一类的应用文,其结构多表现为“概况、做法、经验”等几个组成部分,以适应解决问题的需要。

(四)结构要巧妙新颖,富于变化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结构式样也应是多姿多彩,富于变化的。

一篇好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它的特点,有它的“个性”。

文章的结构就应该表现出每篇文章独特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把文章的结构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程式”是错误的。

文章的结构总是和文章内容相结合、相搭配的。

内容一变,结构即变,从来都没有万古不变的结构模式。

古人说文章“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即死框框是没有的,通常的格式还是可寻的,只要作者孜孜以求,初可模仿学步,继则勇敢走自己的路,力求创造,力求出新,就能写出好文章。

文章结构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严谨,指的是结构的周严缜密,无懈可击。

思想是严密的,没有挂一漏万顾此失彼的情形;组织是严密的,没有颠三倒四、破绽百出的毛病。

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因果联系反映得准确清楚。

自然,指的是结构的顺理成章,行止自如。

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更不是牵强附会的拼凑,象苏轼说的那样“当行于所当行,当止于不可不止”。

全篇格局浑然天成。

完整,指的是匀称饱满,首尾圆合。

它没有缺头少尾、主干不全的情况,也没有七零八落、残缺不全的弊端。

全篇文气连贯一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一,指的是结构的形式和谐,通篇一贯。

它浑然一体,决无前后割裂之感;格调一致,并无上下乖异之病。

文章各部分均衡匀称。

三、开头和结尾文章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组环节(六个方面),即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开头,往往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显示了事件的发端、故事的缘起或问题的提出、矛盾的产生。

好的开头应该新奇脱俗、引人入胜。

结尾,又称“收笔”,是文章的总收束,是全文内容发展的结果。

结尾应当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对全文起着定局、回应、深化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原则必须遵循,这就是开头一定要有利于开展主题,要有利于作者开展思路,结尾要绾结全文,给人以简明的印象,发人深思,正如古人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开头和结尾大致可归纳为平实简明和形象含蓄两大类型。

所谓平实简明,即笔法朴实无华,表意简洁明朗,开头“落笔入题”,结尾“卒章显志”,简捷明快地直接展开和深化主题。

所谓形象含蓄,多是运用文学笔法,或渲染铺陈,或描写抒情,或由远及近,或引而不发,开头重在引人入胜,借题发挥;结尾重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一篇一章究竟采用何种写法,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

白润生在《写作趣闻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种种》中的一文中,列举了开头和结尾的一些形式,可供参考:开头:一是交代写作动机,二是揭示全篇内容,三是开门见山的点题,四是利用精彩事例,五是交代写作背景,六是引用神话传说,七是进行议论抒情,八是引用名人言语,九是进行景物描写,十是提出设问号启后。

结尾:一是提纲挈领作结论,二是承上启下题点明,三是要嘎然而止笔利落,四是由此及彼转笔锋,五是言犹未尽诱人思,六是有意重复打烙印,七是问已问人辨是非,八是引经据典回味浓,九是发出号召激斗志,十是抒发感情意远深。

四、层次和段落(一)层次结构布局时,要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组成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首先需要围绕主题,形成文章的层次,并要加以有机地排列、组合与连贯。

层次,就是指文章中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作者在表述主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思想单位,又叫“意义段”、“逻辑段”或“部分”。

层次,或者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或者是事物矛盾的一个侧面,或者是中心论点的一个分论点。

安排层次是作者思想脉胳的直接体现,因此,在结构诸要素中,层次居于核心地位。

文章中划分层次的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纵式。

即按照纵向进程的顺序划分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延续和承接的关系。

纵式层次,又有以下三种形式:(1)时序式。

按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

(2)递进式。

按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安排层次。

(3)逻辑式。

按事理的内在联系安排层次,如从属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等。

纵式结构: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2.横式。

即按照横向展开的顺序划分层次。

各层次之间是依次展开的并列关系。

横式层次,又有以下两种形式:(1)条款式。

按问题的性质分为条款安排层次。

(2)部分式。

把一个完整的主旨划分成若干部分来安排层次,每一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整体思想的某一侧面,几个部分合起来反映主旨思想的全部。

横式结构:是指评论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各分论点之间呈现并列关系的结构形式. 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纵式结构在各种认可均有广泛的运用.3.纵横混合式。

即将纵式和横式两种层次安排形式结合起来,或是先纵式后横式,或是大层次为纵式,纵式里面包含着横式,或是横式当中包含着纵式。

这种形式往往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一“经”一“纬”,相互关联,既在纵的方面注意了时间的连贯性,又从横的方面照顾了空间的平列性,纵横交错,使文章层次分明。

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亨利•法希尔的《蝉》.文章虽用倒序,在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时,却一直穿着对蝉的生长过程的说明.这一过程是:第一阶段,蝉卵孵化成幼虫;第二阶段,幼虫钻入地下又爬上地面;第三阶段,幼虫蜕皮到扔下皮飞去;第四阶段,成虫在阳光中歌唱.又如何烈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追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1946年产生的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到1948年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再到1964年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最后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写出计算机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变化更新的历程.再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如毛泽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说起,随即转入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三个阶段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论证了这一战役是希特勒走向灭亡、反侵略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一切对世界形势作悲观估计的人们应将自己的观点改变过来.又如鲁迅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从追悼会写起,然后叙及对刘和珍过去的印象,她被害的经过,她和战友之死的影响、作者的评价等,虽夹叙夹议,但全文以“三•一八”惨案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作者对烈士们的怀念和讴歌,是以纵式结构为框架.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又如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一段,以宴会前、宴会上和宴会后的整个过程为序,写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等完整情节.再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一文,则是以船过三峡整个航程为框架,通过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三峡瑰丽奇特的风貌.纵式结构和时序结构有联系,也有区别.以时间为序,写事物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演变和进展这种时序结构,自然也可称作纵式结构;但以时间为线索,写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情状,有时着重点不在事物本身的变迁,而在表现不同时态里形象的多彩多姿,这就不是纵式结构,而应为横式结构.且纵式结构,不一定与时序有关.另外,时序结构特别强调交代时间;纵式结构则不一定点明时态.3优点:(1)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 (2)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 (3)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4.总分式(或叫分总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