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中国近代文明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近代文明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考点一 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
•
争、探索
•考向1
•从历史概念、特征、本质属性的角度考查
•考题 统计
•2013浙江文综: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概念 •2012北京文综: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2011北京文综:《海国图志》的思想内涵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
•政
•表
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
治
现
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上
力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近代文明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
•经济 上
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 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
《南京条 出;洋务运
•19世 约》;第二 动兴起;中
纪中后 次鸦片战争; 国民族资本
期
三元里人民 主义产生;
抗英;太平 西式服装、
•抵抗派: “师夷长 技以制 夷”;洋 务派: “师夷长
天国运动 餐饮、建筑 技以自强”
传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近代文明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
•中国半 殖民地化 大大加深
•派别
•代表人 •主要思想
物
及著作
•影响
•地主阶 级抵抗 派
•林则徐、 • 魏源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探 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 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历史阶段特征: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阶段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 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政 治
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 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 治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2.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 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 常活跃。
政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 治 主政治的道路。 经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 济 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 想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 文 的作用。 化 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会 生 活
经 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 济 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 想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文 想。 化 社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生 活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919年)
影响较深;明清时期该地区纺织业基础较好;人口众多, 市场广阔;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为本地人氏,便于在 家乡办厂。(任答四点) (3)弱点:规模较小,经济力量有限,难以抵御外国企 业;分布极不合理,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4)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 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 体系。
④政局长期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 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史论必记】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 发展。创造出不少令人瞩目的业绩。历史证明,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行不通。
2.(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
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
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 )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A
洋 务 运 动
客观上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瓦解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资金少 技术依赖外国 管理因素(腐败和低效) 顽固派阻扰 国家外部环境恶劣 洋务派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旨在维护清王朝统治)决定其 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整体认识不够,仅仅从器物而非制度 层面解决问题,这是洋务运动走向失败的根源
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2分)?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年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 洲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特别快的原因(4分)。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例1】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此题以近代中国一外交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中国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属于涉外事件。
地方督抚在上奏中提议按照“万国公法”来评判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说明当时国人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故D选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日本阻止其向中国进贡。
这说明当时朝贡体系依然存在。
故B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方督抚只是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这一事件奏提建议,并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干预”说法错误,故C选项错误。
鸦片战争前,受“华夷观”思想影响,清政府实行朝贡外交或者宗藩外交。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体系”迫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纳入世界市场,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晚清时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例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史料一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引言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转型。
本文将探讨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中国在面对变革与转型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工业文明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到来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首先,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被工业生产所代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工业部门的比重不断增加。
中国迎来了自己的工业化时代,经济结构逐渐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
其次,工业文明的冲击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城市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
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崛起,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工业文明的冲击还引发了文化的转型。
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格局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西方的科技、工业制度和思想观念涌入中国,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颠覆和冲击。
中国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变革。
工业文明冲击之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变革与转型。
那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些变革和转型的呢?变革与转型的策略与措施经济转型策略为了适应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转型的策略与措施。
首先,中国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发展制造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其次,中国积极开放经济,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资的引进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强创新和科技发展来推动经济的转型。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科技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社会结构调整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些变革,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结构调整的措施。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奋起反抗、抗击侵略的抗争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发展史 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考向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视角 1 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 查东西方观念的冲突 【典例1】 (2014·江苏)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 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考向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视角 从东西方文明交流角度考查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典例5】 (2014·天津)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 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 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 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 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①经济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是从经济 上建立机器大生产。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 兴起、发展 ②政治上: 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从政治 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国家。具体表现 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文化上: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主要从思想文 化上试图建立起以民主、平等、自由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为近代化提供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
命题预测
1、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特别是用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多角度分析列强侵华 的灾难和客观性的影响;
2、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考查中 国近代化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近代化
1、什么是近代化?
(1)定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3)近代化的类型和特征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各国的现代化 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有区别: ①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通过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而逐步实现的现代化,称为“早 发内生型现代化” ②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现 代化探索的国家的现代化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 近代化属于后一种类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变式训练】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 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 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状况来说明材料中所说 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据材料,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思想: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经济: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解析:19世纪60—90年代是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转型体现在政治、 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本题以严复早期经历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对19世纪 60---90年代阶段特征的掌握。通过本题考察学生准确解读图表,获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调动所学知识来归纳概括的能力。
鸦片战争前的上海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 到了1850 年以后,上海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广州,成为中国最重 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迅 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 都市,被称为‚东方 巴黎‛、‚远东第一都市‛、‚魔 都‛。 上海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 口岸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有哪些?(8分) (1)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最早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的生产 方式和思想观念
【重点深化2】
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背景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新:
方案新: 败因新: 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外来侵略
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资政新篇》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变式训练】
专题四_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 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
思想 生活
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 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 式传入中国,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开始发生变化
一、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等西方列强 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 (3)影响 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 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③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 到猛烈冲击,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评价: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进程,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影响
①经济上,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②政治上,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无
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 “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 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视角整合
1.鸦片战争后,有很多因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但 是,主观上却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真正的工业化,这些因素有哪些? 提示:(1)西方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
然经济,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洋务企业的创办。一方面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另一 方面也限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结论: (1)困难:传统封建势力和思想的阻挠; 地方政府为防止竞争而设置的限制。 (2)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对外国资本主 义具有依赖性。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实战演练
巩固达标
1.(2014合肥八中联考)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明来往,但不
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
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 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
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解析:C
据材料“……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交英国管事
官依情处罪”可知,该条文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即英国人在中 国违法,不能由中国官员以中国法律处理,而须由英国人以英国 法律处理,该条文实质上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A、D两项与材 料内容不符;B项没有反映出材料现象的本质。
(3)评价: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进程,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影响
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__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课时强化训练7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B解析:“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为解题的关键。
林则徐禁烟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中国对国内非法贸易具有管辖权;而义律作为代表英国的商务监督却从中操作,使林则徐的交涉对象由英国鸦片商人变为了英国政府,使得矛盾扩大化,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湖北省鄂东南高三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B.未满足列强的预期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除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故B正确;A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影响,C错误;材料没有与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D错误。
高考历史总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四 晚清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单元综合测试四晚清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2.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
其主要目的是( )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3.[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合检测]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
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却不见“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
这表明( )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4.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
《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
然而《清议报》后期则以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5.[厦门模拟]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
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
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 1949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1949 1927 条件:适应列强需要,凭借国家政权,依托英美支持. 条件:适应列强需要,凭借国家政权,依托英美支持. 过程: 过程: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统治地位的建立. 统治地位的建立.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统治地位的建立 抗战时期—恶性膨胀 恶性膨胀. ②抗战时期 恶性膨胀. 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③解放战争时期 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建国后初期——(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④建国后初期 (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5,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 1949 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49 1927 发展过程: 发展过程: 产生(1927~1937):土地革命(农业和工业). ):土地革命 ①产生(1927~1937):土地革命(农业和工业). 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 ②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 1947年 交息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土地 法大纲》及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法大纲》及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经济工业化: 经济工业化:
近代五种经济形态: 近代五种经济形态:
① ④
② ③
1840
1870
1900
1927
1949
1,自然经济 特点: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逐步解体. 特点: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逐步解体. 历程:鸦片战争——二鸦 二鸦——甲午 甲午——消亡) 消亡) 历程:鸦片战争 二鸦 甲午 消亡 作用:( :(经 为近代经济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作用:(经)为近代经济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农民破产造成革命力量形成. (政)农民破产造成革命力量形成.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趋势:依靠殖民优势逐步壮大—消失 趋势:依靠殖民优势逐步壮大 消失 表现: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放松侵略—日美争夺 资本输出—放松侵略 日美争夺— 表现:倾销商品 资本输出 放松侵略 日美争夺 日本殖民掠夺—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没收在华企业 日本殖民掠夺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没收在华企业 原因:适应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实力, 原因:适应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实力, 借助于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借助于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2)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 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 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3)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洋务运动 前期局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 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
经济 人类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 小农经济由非常稳固到开始解体,但在这一时期 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仍根深蒂固;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经典再练
1.(2017江西鹰潭二模,29)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 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 能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 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 )
1886(光绪十二年) 1891(光绪十七年)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 1896(光绪二十二年) 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901(光绪二十七年)
19世纪后期中西文明的嬗变
西方 中国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拓展和完善;工人运动 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出现全球范围的 建国家,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民族资产 海外扩张 阶级产生;清政府适当调整了统治政策
D.扭转中国对外贸易不利局面
A
考向三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考向专练
(2017河南郑州一中高三4月模拟,28)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当 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 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 B.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C.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 D.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和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和转型引言工业文明的出现和发展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中国。
工业文明的冲击促使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和转型,从而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以及相应的变革和转型。
工业文明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到来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结构的变革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被工业制造业所取代,工业产值和资本积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同时,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结构的变迁工业文明的冲击也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
工人阶级的出现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各阶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工业化的步伐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的人口减少,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
科技水平的提升工业文明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的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中国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蓬勃发展。
大量的科研人才涌现,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大幅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变革和转型工业文明的冲击推动了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和转型。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封闭的经济体制,引进了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实施了市场经济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结构的重构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结构的重构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城市化的加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民的转行,农村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城市中新的社会阶层如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逐渐形成,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社会层级更加明晰。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022年学习资料
一场战争使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迈出了走向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
2015年考纲-1.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2.经济结构的变化;-3.师夷长技以制夷、中 西用、早期维新思潮;-4.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的中国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两次鸦片战争-重大-史实-太平天国 动-特征-基础回顾3分钟-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影响;-2、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影响;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的中国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经济侵略-西学东 -重大-小农经济解体-新思潮-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民族工业产生-早期维新国的主权遭到-特征-列强商品输出-破坏,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国家-民族危机加强。-农民阶级最早担 经济结构变动-负起反封反侵任务近代化全球化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为:-“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 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汽车进入上海后,工部局于1906年又颁发一则-布告:“租界车 ,不下千万;各走马路,靠近左边,切莫乱-走,小心为先;十字路口,不要随便;左右前后,看清道点: 照此走法,碰撞可免;尚有不遵,重罚银钱。”这主要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 -B.中国的近代交通业滞后于西方-C.近代中国的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在 海逐步确立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的中国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经济侵略-重大农经济解体-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民族工业产生-中国的主权遭到-特征-列强商品输出-破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国家-民族危机加强。-农民阶级最早担-经济结构变动-负起反封反侵任务近代化 球化
【变式训练】-鸦片战争前的上海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到了1850-年以后,上海的对外贸易总额 经超过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东 巴黎”、“远东第一都市”、“魔-歪海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国际 大都市的原因有哪些?8分-1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最早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2 农经济最早解体-3近代工业分布集中(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4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讲义(PPT 69张)
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
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
D
)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3)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 化,推动了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意义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风俗:推动风俗文化近代化
【视角整合】
1.鸦片战争后,有很多因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但是,
主观上却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真正的工业化,这些因素有哪些?
①西方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另 一方面也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可知清廷改革的意图在于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为最佳答案;A、C
两项都不是清廷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故排除;清廷改革是迫于
内外压力被动进行的,故D项错误。
3.(2014盐城调研)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
的所谓“民变”多达1 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
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教权封建专制王权与等级特权宣扬民主与科学倡导新式文化后期又宣传马克思主义宣扬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动摇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理论准备3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维新思潮新文化运文艺复兴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完全否定儒家思想打倒孔家店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基督教会垄断文化
关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改革开放各种知识点
关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改革开放各种知识点一、工业文明时代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了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了主流思想。
社会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2、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阶段特征: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段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政治: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经济: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战争后,民主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主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思想:资本主义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社会生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方向发展。
3、五四运动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非得伟大胜利阶段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政治: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容 ①19 世纪 60 年代, 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19 世纪 70 年代, 打出“求富”的旗号, 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 办的形式, 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3)评价 ①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起到 了推动作用。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二、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逐渐发 生变化,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的新的历史任务已经摆在了中华民族的面前, 中国 革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而新的社会阶级结构尚 未形成,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 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历 史提出的新课题的重任, 新时期的中国需要一个代表时代发展 方向的阶级力量来领导, 太平天国运动无疑具有它的局限性。
易错点分析: 恩格斯的评价表明这次战争的受益者包括 英国、法国和俄国, 而俄国受益最大。据此可判断这次 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因为俄国在这次战争后, 除了获 得英法所取得的特权外, 还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本题考生易错选 A 项, 其原因是新课标教材没有对两次 鸦片战争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述, 考生知识范围 相对狭窄。对于文科考生而言, 知识面的宽窄对于能否 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从这一角度来说, 文科 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 应注意按照新课 标的要求充实丰富历史知识。答案为 B。
鸦片战争后, 中国社会的变革实际上是工 业文明冲击的产物, 也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政治上 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 思想上的人文化等是工业文 明的基本特点, 中国近代化首先从经济开始, 洋务运动是中 国工业化的起点。
一、考向聚焦
1.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及其革命纲领的不同 (1)时代特点 ①背景: 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 而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因鸦片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 ②起义形式: 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 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 教; 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 帝教。 ③革命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 还承担起 反侵略的任务, 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④指导思想: 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 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蓝图, 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具有进步意义。
易错点分析: 从材料信息中兴名臣与今之工商业者爵位的 对比可以看出, 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重农抑商政策, 工商 业者的政治地位提高。此题易出现思路性错误。 必修 2 经济史中学到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所以就 惯性地认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依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其实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洋务运动的兴起, 清政府 的政治、 经济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学习历史要注意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要摒弃惯性思维。答案为 B。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其起因 从根本上讲是阶级矛盾的激化, 但这种激化也受到了战争赔款 的影响, 因此其起因与外国侵略有关。 其过程中遭受了中外反动 势力的联合镇压, 其任务也带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 因此从 起因和任务上看,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例释】 (2011 年全国新课标, 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 自命为上帝 之子下凡救世, 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太 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 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 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 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材料二
寓 封 建 (注 :即 分 封 )之 意 于 郡 县 之 中 ,而 天 下 治
矣……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今之君人 者 ,尽四海之 内为我郡县 犹不足也 ,人人而 疑之 ,事事而制 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 民乌得而不 穷, 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 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 .... 族的专制政权 是被推翻了, 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 ...... ....... 官僚的统治 , .....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 的专政…… ............ 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 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 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939)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特点的认识。太平 天国运动初期, “反孔”是为了服务于推翻清政府统治。后期, 太平天国建立政权, 为维护统治, 又倡导儒家思想, 反映出拜 上帝教不能承担起为“天朝上国”构建理论支柱的责任。B、 C 两项不符合史实, 项与材料无关。答案为 A。 D 随着现代化史观的研究发展, 考查现代化成 为高考的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其起因与历史任务与以往 农民运动不同, 因此太平天国首次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开始了中国人民求民主、求独立与富强的艰难历程。因此, 要注意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特点及纲领。
2.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
19 世纪, 中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 已经有了质的区别, 用现代化史观分析, 中国仍然是农耕 文明, 而西方已经进入工业文明, 这是中西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环境的根本不同。
【例释】 (2010 年全国文综Ⅰ, 14)1885~1892 年田赋、厘金、 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1885 1887 1889 1891 1892 总额( 千两) 78276 85787 86187 95394 88816 ) 田赋( %) 38.6 36.4 35.5 33.4 35.2 厘金( %) 17.9 19.6 17.4 17.1 17.2 关税( %) 18.8 24.3 25.7 25.1 26.0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原因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 中国办企业的诱导, 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①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 ②著名的有 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 牟机器磨坊 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 中国资 产阶级诞生
二、易错点分析
易错点 1 清朝末年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例题】 (2011 年广东文综, 15)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 国藩仅赏侯爵, 李鸿章不过伯爵, 其余百战功臣, 竟有望男爵 而不可得者, 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 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C.爵位制度的创设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⑤对外交往: 太平天国曾与外国人打交道, 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 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 被拒绝了, 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 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问题。 ⑥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也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 遇到的新情况。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本质区别 ①经济主张。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 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 对平均主义; 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即发展私有制。 ②实质不同。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后者是符合时代潮 流的进步纲领。
影响
四、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 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出现了旗袍。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 1872 年, 1) 轮船招商局成立, 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 1881 年, 2)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 1877 年, 3) 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 1872 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易错点 2 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例题】 (2010 年海南单科, 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 出: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 就不得不承 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 利, 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英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①1856 年, 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②1860 年,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 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 1858 年签订 《天津条约》1860 年 10 月签订 , 《北京条约》 。 (4)影响: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鸦片战争后, 1)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 攫取经济特权。主要有继 《南京条约》 之后, 增开 11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外国经济势力由 此深入内地, 扩大了外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列强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 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 在外国经济侵略的冲击下, 2)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洋务运动 (1)原因: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 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 挽救统治危机, 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计量史学是当今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 受 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受前沿史学研究的影响, 近几年高 考非常重视计量史学研究的考查, 2008 年的广东卷 26 题 对西汉农民负担的考查, 2009 年浙江文综 15 题、2010 年 安徽文综 21 题以及本题都是对计量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需要引起考生的高度关注。
三、解题指导
递进式材料题的应试技巧 【例题】 (2011 年浙江文综, 3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 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 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而“共主”名义下的 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