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行车延误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行车延误调查
第一节 概 述
行车延误调查包括路段行车延误调查和交叉 口延误调查两部分
一、行车延误调查常用术语和定义
1.延误 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 制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 时间损失,以秒/辆或分钟/辆计。 2.固定延误 由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 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交通信号、 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和铁路道口等都会引起固 定延误。
三、延误的影响因素 1.驾驶员和行人的影响 行车延误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有关,还 与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关,象驾驶 员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遵章守纪情 况等均对延误有所影响。 行人过街对交通流全产生干扰.进而增加行 车延误。行人越多,其于扰也就越大。
2.车辆的影响 • 不同车型和车龄的车辆,其起动、制动和 加速性能不同.对行车延误的影响也不相 同。 • 据对北京市8个路口的调查,绿灯亮时头车 据对北京市8 反应时间加起动时间,小型车为1.30s,大 反应时间加起动时间,小型车为1.30s,大 型车为1.62s,拖挂车为1.84s 型车为1.62s,拖挂车为1.84s • 现代汽车的加速性能,小型车为o.8—3.6m 现代汽车的加速性能,小型车为o.8— /s2:,大型车为0.6一0.8m/s2; :,大型车为0.6一0.8m/ • 减速性能,小型车为1.66m/s2,大型车为 减速性能,小型车为1.66m/ 1.33m/ 1.33m/s2。
源自文库
3、道路条件的影响 快慢车分离的道路比快慢车混行的道路行车 延误低。 4.交通条件的影响 在交叉口处,左转车比例( 在交叉口处,左转车比例(包括机动车和非机 动车) 动车)对行车延误的影响极大。 当交通流中大型车和载重车所占比例较大时, 平均延误也增加。此外,公交车等的路侧 停车,由于干扰了正常的车流,也会使平 均延误增加
3) 观测方法
测试车按下述方法之一行驶: (1)浮动速度法——测试车在交通流中浮动,尽量使 (1)浮动速度法——测试车在交通流中浮动,尽量使 它超越的车数和超越它的车数相同; (2)平均速度法——测试车按照驾驶员估计的交通流 (2)平均速度法——测试车按照驾驶员估计的交通流 平均速度行驶; (3)最大速度法——如果没有交通干扰,则测试车按 (3)最大速度法——如果没有交通干扰,则测试车按 照限制速度(最大速度) 照限制速度(最大速度)行驶。 • 通常优先采用最大速度法。在正式观测开始之 前,应确定待测路段的起点和终点。还要沿调查 路线选择交叉口等控制点,并在公路缘石或交叉 口中心线处标示出这些控制点。
8 道路环境的影响 由于行人和路侧干扰的不同,城市道路比公 路的行车延误高; 路的行车延误高;商业中心区道路又比一般 城市道路的行车延误高。
四、延误资料的应用 1 评价道路交通阻塞程度 行车延误十分直观地反映了道路交通的阻塞 情况。借助于延误资料可以确定产生交通 阻塞的位置、程度和原因,进而对交通阻 塞程度作出评价。 2.评价道路服务质量 道路的服务质量通常用服务水平来衡量。利 用延误资料便可以确定路段相交叉口的服 务水平等级。
二、延误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所谓延误就是时间损失,就是浪费道路使用者的时间,其影响 几乎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 进行延误调查就是为了确定产生延误的地点、类型和大 小,评价道路上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在交通阻塞路段找 出延误的原因,为制定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方案、减少 延误提供依据。通过延误调查对以直接得到车辆行程时 间和损失时间的准确数据,这对于评价道路交通设施的 服务质量、进行道路交通项目的工程经济分析以及研究 交通拥挤程度等方面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在交通规划和经济调查工作中,一般都需要两地之间的 行程时间数据。出于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延误两部 分,因此,要获得行程时间数据,就必须通过延误调查 得到延误数据。此外,在交通流受阻状况评价和其它有 关问题的研究中,延误调查都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当只发生一次停车时: 排队延误=停车延误十加速延误 =排队时间一自由行驶时间 当发生N 当发生N次停车时: 排队延误= ∑ 第 i 次停车延误+ ∑ 第 i 次减速延误+ ∑ 第 i 次加速延误 =排队时间一自由行驶时闻
n n n i =1 i =1 i =1
9.引道延误
• 引道延误为引道实际耗时与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 其中引道实际耗时为车辆通过引道延误段实际所用的时间; • 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为不受干扰车辆通过引道延误段所用的
3、运行延误 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 运行延误可分为两种, • 一种是由其它交通组成部分对车流的干扰(称为侧 一种是由其它交通组成部分对车流的干扰( 向干扰) 向干扰)而引起的延误; • 另一种运行延误是由交通流之间的干扰(称为内部 另一种运行延误是由交通流之间的干扰( 干扰) 干扰)而引起的延误,产生这种运行延误的主要原 阅是交通拥挤、汇流、会车与交织运行等因素的 影响。 4.停车延误 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延误。 车辆由停止到再次起动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第二节 路段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路段行车延误通常与行程时间一起调查 路段行车延误通常与 一起调查
一、跟 车 法
观测人员乘坐沿待测路段行驶的测试车,观测并 记录有关行车延误数据的方法称为跟车法。 跟车法适用于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1、调查方法
1)人员和设备 调查对有人工和自动记录两种收集数据的方 式。 • 采用人工记录法,则需要两名观测设和两块秒表,其中一 入两手各持一块秒表,另一人记录。 •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则只需要一名观测员,操纵自动记录 装置上标明行程时间和延误信息的各种控制按钮,自动记 录装置通过一套编码系统便将行程距离、行程时间和延误 及其发生地点等记录并打印出来。 2)样本容量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可靠,必须达到样本容量要求。表6—2给 出的是美国采用的样本容量推荐值,可供参考。根据待测 路段的道路交通条件,可参照该表的推荐值选择观测样本 数。
• 图6—1是车辆在交叉口入口引道上的时间一空间
关系图。该图可以说明引道延误、排队延误和停 车延误三者之间的关系。图中纵坐标是车辆通过 引道延误段所用的时间,横坐标是车辆在交叉口 引道上行驶的距离。由图中可以看出车辆的各种 延误受阻情况。受到延误的车辆的引道实际耗时 为E点的纵坐标值(s)。 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为F点 点的纵坐标值(s)。 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为F 的纵坐标值。引道延误为E 的纵坐标值。引道延误为E、F两点纵坐标值之差。 排队时间为E 排队时间为E、C两点纵坐标值之差。停车延误为 D、C两点纵坐标值之差。排队延误为排队时间减 去F、B两点纵坐标值之差。由于后者相对于前者 一般都很小,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通常对诽队时 间与排队延误不加区分。
6、改建道路和交叉口的依据 根据延误资料,对交通阻塞严重的路段或交 叉口,提出改建计划。瓶颈路段、实施快 慢车分隔、拓宽交叉口引道或增设转弯专 用车道等。 7.掌握行车延误的发展趋势 在选定的地点,定期进行延误调查。获得延 误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延误的发展 趋势,作出交通状况是好转还是日益恶化 的判断,预测未来的延误状况以便尽早采 取对策。
3.前后对比研究
• 对道路交通设施改善前后的行车延误分别进行调 •
查并加以对比,可以对所采取措施的效果作出评 价,或分析尚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善。 例如北京市崇文门交叉口,通过来取改善措施, 平均每辆车的排队时间,在机动车高峰时减少 36.5S,在非机动车高峰时减少21.4s,仅此一 36.5S,在非机动车高峰时减少21.4s,仅此一 项,一年获得的经济效益就达28. 项,一年获得的经济效益就达28.4万元,相当于 改善工程的全部投资。
5.交通负荷的影响
• 交通负荷常以负荷系数即实际交通量与通
行能力的比值来表示。行车延误与负荷系 数成正比。 • 当负荷系数<=0.3时,每辆车平均延误< 当负荷系数<=0.3时,每辆车平均延误< =19s,而当负荷系数<=0.7(大于0.3)时, =19s,而当负荷系数<=0.7(大于0.3)时, 每辆车平均延误上升为<32—55s(大于19s)。 每辆车平均延误上升为<32—55s(大于19s)。
• 测试车驶过调查路段起点时,用人工方法记录的观

• •
测员立即启动一块秒表。如果车上装有自动记录装 置,则启动该设备指示测试开始。在测试车驶过事 先确定的控制点的同时.记录秒表的时间读数或指 示自动记录装置记录通过这些点的时间。 当测试车停车或被迫减速缓行时,观测员使用 第二块秒表观测每次延误的持续时间,并记录每次 延误的地点、持续时间和原因。如果采用自动记录 装置,观测员操纵相应的按钮.便可记下每次延误 的起止时间,并用编码或其它识别方式表示延误的 类型。 测试车通过调查路段的终点时,观测员停止第一 块秒表。记下该次测试行程的总时间。 重复上述观测过程,直到满足样本容量要求为止。
8.运输规划
• 交通运输部门在运营调度时.通常从经济效益出
发,选择行职时间最短的路线。有了延误资科, 运输部门便可进行路线选择。 • 交通运输部门在制定行车时刻表和调整路线运行 计划时,也需要延误资科。 9.交通规划 有了延误资料,才能确定道路网上各路段和交叉口 的行程时间。由于行程时间直接影响人们对交通 方式的选择和交通量在路网中的分配。因此,交 通方式划分模型和交通量分配模型中部采用行程 时间作为主要参数,所以说行车延误是进行交通 规划的基础资料。
4.经济分析
在计算运输成本、进行道路交通改善工程的方案论 证和可行性研究中,都要计算道路使用的费用, 包括时间价值、燃料消耗及轮胎磨损等等。 5.作为采取交通控制措施的依据 • 根据延误资料,确定无信号交叉口是否需要使用 交通信号,设计交通信号控制参数,从而减少交 叉口的延误或某一入口引道的延误。 • 另外也可根据延误资料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某些管 理与控制措施,比如禁止左转、限制停车、单向 行驶和禁止某一方向通行等等。
7.车流延误率
车流中各辆车的延误率的总和。即车流在单位长度路段上的 总的损失时间。延误率就等于单向交通量乘以延误率。
8.排队延误
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 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自 由行驶时间) 由行驶时间)之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从第一次停车到越过 停车线所用的时间。排队路段是指车辆的第一次停车断面 与停车线之间的道路。
5.行程时间延误 实际行驶的总行程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平均速 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自出行驶时间之差。这一延误 除包话停车延误外,还包活因加减速而产生的加 速延误和减速延误。 6.延误率 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车辆在理 想条件下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标准运行时间) 想条件下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标准运行时间)之 差值。因此延误率可以反映出单位长度路段上延 误的大小。 高峰时间内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标准运行时间: 高速道路为1 06min/km, 高速道路为1.06min/km, 主要城市干道为1 49min/km, 主要城市干道为1.49min/km, 集散道路为1 86min/km。 集散道路为1.86min/km。
时间。 • 引道延误段是指引起全部或大部分引道延误的引道路段, 其长度随引道上的排队车辆数而变化。排队车辆越多,引 道延误段就越长。 • 实际选用时,通常将可能出现的最大排队长度作为引道延 误段。 据对大量交叉口的调查和分析,停车延误通常约占引道延误 的76%,排队延误约占引道延误的97%。 76%,排队延误约占引道延误的97%。
6.服务水平
行车延误的程度将影响道路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高 低,行车延误越大,服务水平越低。 7.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影响 信号周期、绿信比等对行车延误影响很大 • 不适当的信号灯配时会造成人为的不应有的行车 延误。一般来说.绿信比越大,延误越小。 • 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和铁路道口等也会影响行车 延误。 • 交通控制方式对行车延误的影响也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