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外活动一、学好地理的重要性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
学好地理,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还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地理课外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理常识:如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术语等。
2.地理现象:如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
3.人文地理:如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宗教等。
4.区域地理:如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世界地理分区等。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地图识读和绘制能力,掌握地理图表的运用。
3.注重时政地理,关注国内外重大地理事件。
4.激发兴趣,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地理素养。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图文结合法:通过地图、图表、图片等直观材料,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思维导图法: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地理知识体系,形成网络结构。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理案例,深入剖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教材内容,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2.强化地理图表的识读和绘制能力。
3.关注时事地理,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4.进行模拟测试,查漏补缺,提高应试技巧。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积极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建立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
4.注重课外阅读,拓展地理知识面。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注重实践,激发兴趣,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祝大家在地理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一、例题简介例题: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如下,回答以下问题: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河流的流向及原因。
3.解释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初中地理教研活动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理教研活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问题探讨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地理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解决策略:(1)教师应关注生活实际,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应用能力。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解决策略:(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解决策略:(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外实践等。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4. 地理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如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方面。
这直接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地理素养。
解决策略:(1)加强地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5. 地理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地理教学资源不足,如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
地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地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旨在探索地球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其次,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积极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发展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地理学作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研究的学科,需要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创新思考。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组织学生到实际的地理环境中进行考察,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感受地理现象,理解地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例如,组织学生走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地形特征,或者到海滩、河流边考察海洋地貌以及河流的形成等。
实地考察不仅能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与模拟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探究。
例如,在教学中通过模拟台风形成和路径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台风的形成原理和路径变化规律。
这种实验和模拟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教研活动方案(三篇)
地理学科教研活动方案(三篇)地理学科教研活动方案篇1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
3、懂得多渠道收集课外资料。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三、活动方式根据课室座位安排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每两排组成一组,共分为四大组。
以“野外考察员的困难”为主要内容,展开几个阶段的小组间的地理知识竞赛。
四、参与人员全体同学五、活动流程活动刚开始,教师以一名“地理野外考察员”的身份登场,讲述他一天所遇到的困难。
困难一:迷失了方向1、活动准备在活动前的地理课,向学生提出“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等各类方式收集有关方法,并以作业形式上交。
2、活动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组成员上交一份解决方法,教师当场逐一宣读,答对1个得1分,答错不得分。
3、活动小结教师讲解野外辨别方向常用的几种方法。
附:1)平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同时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
2)利用太阳①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后,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②只要有太阳,就可以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
按24小时制读出当时的时刻,将小时数除以二,将得到一个小时数。
把手表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让手表的这个时刻对准太阳所在的方位,这时手表表面12点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点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地理学科教研活动方案篇2学校设定了三年一体制成长模式,即“初一重习惯”、“初二重能力”、“初三重思维”。
即初一教导学生重礼仪、守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二突出沟通、协作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让孩子们平稳地度过叛逆期;有了前面的基础,初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结合地理学科的学科特色,特制定地理的三年一体制发展计划,如下:一、整体目标1、针对地理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特点,着力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让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增强地理教研组的团队竞争力和影响力。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_学习报告_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概念的界定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
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
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
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新课标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类别自筹经费青年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承担人杨博玲
所在单位河北省大厂回民中学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9月
注:将开题报告送交一份至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或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北院)办公大楼3楼(306)
电话:7 66005936。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发表成果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这种学习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学科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理论探索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理论探索:1. 学科知识的构建:地理学科是一门以空间为基础的综合科学,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阅读书籍和参与讨论等方式,积累和构建相关的地理知识,并与平时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
2. 学习方法的培养:地理学习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应该通过实地观察、图表分析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3. 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观察和实践中提炼问题,从书籍和资料中找到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探索:1. 实地探索: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深入分析和思考。
2. 资料收集与整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地理书籍、查找互联网资料、采访专家等方式,收集地理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将其整理成有条理的地理学习资源。
3. 数据分析与报告:学生在研究地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学生可以利用图表、统计方法等工具,将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相关的报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中国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方案报告
中国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方案报告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地理课程实践活动的方案报告:《中国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方案报告》一、活动主题探索中国地理之美二、活动目的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地理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具体时间]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区域,如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三角洲等四、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选定的地理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等地理特征,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2. 地理实验: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将进行简单的地理实验,如测量土壤酸碱度、测定风向风速等,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 专题讲座:邀请地理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介绍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特色。
4. 小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考察区域的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将研究成果以报告、图片、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学习收获、团队合作等方面。
2. 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团队合作、任务分工、个人贡献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成果展示以及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和建议。
六、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活动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中,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 关注天气:提前了解活动地点的天气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防晒、防寒、防雨等。
3.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4. 专家指导:邀请地理专家或学者参与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
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以初中地理课外活动为探讨主题,旨在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课外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活动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内容1.自然地理类:如观察星空、认识星座、考察地形地貌、了解气候现象等,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2.人文地理类:如参观城市规划展览、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探究地域文化差异等,旨在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兴趣。
3.区域地理类:如研究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素养。
4.社会实践类:如开展环保活动、参与社区服务、进行地理调查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课外活动的实施策略1.结合课程内容:课外活动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课程内容为依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
2.注重学生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学到知识。
3.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教师在活动中要起到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开展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4.评价与反馈:活动结束后,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教学质量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表现,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力图从多渠道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来探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措施及方案。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多媒体教学、教学研究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来看,研究的中心内容就是人地关系。
这是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使中学地理教育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便成为我们地理教师目前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去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要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为此,应做好以下这些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端正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密切地理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地理课的学习,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有意义的课堂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心目中的地理的地位不断提高,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中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要让学生摆正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外因教须通过内因学来起作用,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同时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地理新课程教学过程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批 判性 思维 ,是面 对相 信什 么或 做什 么而 做 出合 理决 定 的思 员各 自分散 收集 )、资源总量信 息;B 学生搜 集近1# 来 组 - 0 维 能力 ,从世 界观 的形 成 、发展和 应用 的模 式 中可 以看到 ,
【 内讨论】根据 多元智能理论 ,教师进行异质平等分 组
讨论 式教学 过程 模式 是 当前课 改课 堂极力 推崇 的一种 模 资源还要 不要 开发 ?开发 的意 义何 在及 应如何 开发 ?
上具有 独 到功效 ,是 培养 学生批 判性 思维 的一种 方法 。所 谓 组 :A 学生从 网络 上搜 索全 国煤炭 资源地 区分 布 ( 内成 组 组
Au h t or’ S dd es S h l f es u ce a d nvi o me S e e Xi n ng ol e e, Xi n n , H ei a r s c oo o R o r s n E r n nt ci nc , a ni C l g a ni g ub ,
r e c es ar h, p ti p i n— ar Ci at o ori te a en d cti ty a d vi n rol — ay T t o r e ch a pr ti e e pl . he he ry es ar nd ac c of t ac n p oc ss o of e c ur e n e g a y il b b se on he r e hi g r e m de n w o s i g o r ph w l e a d t o y, m e od pr g a o r m, c s s u a e t dy
A t a t h r n va o o t i ea f bs r c T e e o ti n f he d o ne w c ur e s a i h n w e c n v e o s e t bl s ed e t a hi g i w, Te ch r t d nt a e —s u e Vi w a d v ua o v e e n e al ti n i w. I s t re a ve e h n mo e l ti t ac i g d al O ha ge al ng S c n d o wit t e ha g o i e h h c n e f d as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一、引言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高中地理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实践活动设计不合理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提高高中地理教育的质量。
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1. 地理实践能力的概念与重要性地理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和地理技能的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地开展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体验性原则: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三、高中生地理实践活动设计1. 实地考察活动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眼观察地理现象,并借助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的方式,了解地理规律和地理问题。
2. 地图制作与解读地图制作和解读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和解读地图,掌握地理信息获取和表达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 GIS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将地理信息和数据集成、管理和分析的技术工具,通过引入GIS应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信息和地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1. 制定合理的实践活动计划学校和教师应制定合理的实践活动计划,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践活动的目标,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同时,要充分考虑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加大实践活动的教学力度教师要对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家布鲁纳认为学生有着自己的头脑 , 不能一味等着老师的讲解 , 应 运用 自己的头脑去发现知识 , 并 通过 自己的理解 去总结 出相应 的理论 。正如他所说 的: “ 教学不能使学生处 于被动状态 , 而应让
学 生亲 自把事物整理就绪 , 使 自己成为发现者。 ” 教师们也在不断 完善 自己 , 努力探 索 出适应 时代 潮流 的教 学方案 。魏 书生的“ 六 步课 堂教学 法 ” 也 已充分证 实 了当代人 们对学 生主体参 与 的重 视 。当代 心理学家皮 亚杰的发生认识 论强调 了活动对人类 心理 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活动水平是在不断提高 的, 同时在不同 的年龄阶段会表现 出相应 的不 同的特性 , 因此在儿童时期应注重 在不同的时期培养他们不 同的兴趣爱好 , 并很好地适时开发他们
4 结束 语
3 初 中地 理教 学学生主体 参与的实践策略 3 . 1 角 色 扮 演 策 略
在课堂上 以学生为主体 ,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 堂 中如果只是听老师一味 的讲课很容易感觉枯燥无 味 , 最后陷入 自己的世界与课堂脱离关 系, 为了活跃课堂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 , 老师在 教学 中适 当地让学生扮 演教学 中的一个 角色 , 在活 动 中突 出学生主体从而提 高课堂效率 , 并间接地从心理上调动 了 学生 的积极 性从 而开发他们 的思 维 , 激 发出他们 的创 造力 , 从而 调动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 。例如 : 在学习“ 西南边 陲特色旅游 区” 部 分 的时候 , 可 以让学生扮演 一位导游 , 用精彩 的语言描述 西双版 纳美丽 的风光 。 3 . 2 激发好奇心策略 中学地 理课程 具有 基础性 , 在 学 习过程 中需要 记忆很 多东 西 。由于它 的基础性很强所 以很少会进行深入 的探讨 , 但是这样 激发不 出学生 的兴趣 , 久而久之学生将 不愿意学 习地 理 , 在课 堂 上失去活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老 师也在努力地 因材施教 , 充分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中自然地理为例
三、理论阐述
1、知识点的有效性
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有意义的,而并非机械地灌输。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并建 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 以利用问题式教学、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 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中自然地 理为例,以期为未来的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有意义学习理论概述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为代表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即学生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起来,形成新的 认知结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包括主动性、关联性和建构性。在地理教学中,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 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以高中自然地理为例
目录
01 引言
03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现 状
02 有意义学习理论概述
04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 理教学中的应用
05 案例分析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
引言
地理学是一门涵盖自然、人文、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对 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部分是地理 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为了提高高中自然地理的教学效果,许 多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其中,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 用逐渐受到。
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报告范文
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报告范文我们学校地理学社团组织了一次课外地理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实地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活动地点选择在了解了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都有一定代表性的杭州西湖景区。
活动当天,我们一行同学来到了西湖景区,首先围绕西湖岛屿进行地理观察。
我们注意到西湖周边独特的地理环境,包括湖泊、岛屿和周边的山脉等。
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些地理要素的形成原因,同时通过看到不同的生物群落,也对当地地理生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着,我们来到了西湖边的城市区域,通过观察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了解到了西湖周边城市地理特点。
我们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城市发展和地理环境的看法,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最后,我们在西湖边开展了一次综合实地考察活动,团队合作,每组同学都要利用实地资源,搜集相关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加深了对西湖景区的地理认识,也提高了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次地理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对地理学科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这次地理实践活动,让我们在课外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
通过亲身感受和实地观察,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理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科学。
我们在活动中也学会了重视团队合作,每个人在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互相协作,为小组的成功完成任务做出了贡献。
这也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协调能力。
除此之外,通过活动,我们也增强了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还深入了解了其中的地理原理和生态环境,这让我们对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也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了解到了不同人群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态度,这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地理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与实践
完善 自我教育
6 展示研究结 在全校范围 内通过宣传栏展示地理研究性学习成 果, 开展评价 活 果 , 并选 出优 秀论 文发表或参加全 国地理研究性学
动 竞赛活动。
古 人 云 : “ 之 者 不 如好 之 者 ,好 之者 不如 乐之 者 ” 知 ;皮 亚杰 说 : “ 有 智 力方 面 的 工作 都 要依 赖于 兴 趣 ” 可见 兴趣 是 创造 的 所 。 动 力 、成 功 的先 导 。 当学 生对 研 究 的 问题 产 生 兴趣 时 ,就 会产 生 强 烈 的 求知 欲 望 ,把 感 知 、记 忆 、 注 意 、思 维 等智 力活 动指 向或 集 中在研究 的问题上 ,积极愉快地学习理论知识、收集资料、分 析问题 、参加实践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地理学科兼跨 自然科学 和 社 会 科学 ,上至 宇 宙空 间 、 天文 气 象 , 下至 地质 地 貌 、土壤 生 物 ,内涵甚广 ,包罗万象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结合教 学内容 ,从学生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 的 研究课题 , : 如 学校生活垃圾现状 的调查与研究、酸雨与环境 、 临 沂 市旅 游 资 源及 开 发现 状研 究等 。把兴 趣 和 学生 的 需要 结合 起 来 , 学 生 很快 就产 生 了兴趣 。
地 理 研 究性 学 习是指 在 地 理教 师的 指 导下 确 定研 究课 题 ,通 我们认 为,对地理研究性学 习适宜采取以小组作为基本组织 过 模 拟 地理 科 学研 究 的方 式 去获 取 地 理信 息 ,应 用地 理 知 识和 技 形式,以问题 为中心的小课题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 能分 析 其 因果 联 系 并 提 出解 决地 理 问题 的 方法 和 建 议 。对 于 青年 的指导下,通过 自主参与,围绕课题 中的主要问题展开研究。 学生 来 说 ,它只 是 一种 学 习 ,这种 学 习活动 更 多 地 强调 过 程 ,而 以 问题 为 中 心的 小课 题 式研 究 性 学 习的 一般 程 序如 下 表 : 不是结果。地理研 究性学 习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培养他们 实施 程序 师生活动 目的 阶段 的创新精神 、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也许学生最后得出的 1 选择研究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材料,掌握研究性学习 确定研 究意向 研究结果没有多大的价值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设 的方法
地理师范生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前言地理师范生实践教学是地理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地理教学能力、提升地理素养、增强地理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地理学科教学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告将结合本人参与的一次地理师范生实践教学活动,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过程和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1. 培养学生的地理教学技能,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教学的机会,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理教学观摩:组织学生观摩优秀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 地理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 地理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理教学实践,包括课堂导入、教学活动、课堂小结等环节。
4. 地理教学反思: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的过程1. 地理教学观摩:首先,组织学生观摩优秀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地理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教学方法。
观摩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环节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
2. 地理教学设计:在观摩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3. 地理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理教学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地理学科教学水平。
4. 地理教学反思: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五、实践教学的收获1. 提高了地理教学技能:通过观摩、设计和实践,学生掌握了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地理实践力的理论研究与培育实践报告
地理实践力的理论研究与培育实践报告1. 引言1.1 概述地理实践力是指一个人在地理学科领域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体现了个体对地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反映了个体的空间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素养。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实践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地理实践力的概念研究和培育实践展开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地理实践力的定义与内涵,明确其核心要素,并分析其重要性。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分析影响地理实践力发展的因素,包括教育环境、社会情境和个体素质等方面。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深入讨论培育地理实践力的方法,并分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和培育地理实践力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地理实践力的理论研究和培育实践报告,探讨地理学科中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从教育、社会和个体角度,提出有效的培养方法与案例分享。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地理学科的教育者、研究者以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地理实践力能力的全面发展,并推动地理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2. 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及重要性研究2.1 地理实践力的定义与内涵地理实践力是指个体在地理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应用能力,它包括了对地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全面运用。
地理实践力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地理概念和知识,更强调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地理实践力意味着个体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并预测现象,还能够分析并评价不同空间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2 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分析地理实践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地理实践力使得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适应空间环境,比如辨认地势、利用导航系统等。
其次,地理实践力也是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为社区规划、气候变化等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地理单元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文以地理单元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单元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单元教学评价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引言地理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成为地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地理单元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地理单元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以期为地理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的。
在地理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主动建构地理知识。
2.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学习应该在一个真实、具体、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
地理单元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在认知、情感、动作、审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
地理单元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在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2.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地理现象。
4.注重学生评价在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检验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地理课外活动发
展的思路,论证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地理课外活动理论实践
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
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理论依据
l.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四有”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是知识的基础。
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
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3.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
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愿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4.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目标转变,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
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二、开展原则
1.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爱好各异,要完全自发、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教师的积极引导、贯彻自愿参加的原则是搞好各类地理课外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生自己动手,调动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可靠保证。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
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
教师要耐心加以启发指导;而不要包办太多,更不能包办代替。
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
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内容。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力求内容丰富多彩,都要求教师做到每一过程、步骤、方法妥当和所达到的目标明确。
三、实施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地理课外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准备,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
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准备,预先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l到2课时的活动量比较合适。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
凡是活动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就大大提高。
4.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四、效果
l.增进了解,加强德育效果
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2.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
学生在地理课外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发展了智力和技能。
3.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教改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
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地理知识得以拓宽。
学生在接触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吸引力的大课堂。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持续深入发展,必须用科学理论指导
活动实践,必须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在活动中向高质量、高水平、系列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活动逐步形成:活动内容新颖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实施步骤标准化(程序化)、管理方法自动化(自理化),愿地理同仁一起来培育地理园中的这株新苗。
参考文献:
[1]孙大文主编.优秀教学课堂实录选评[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肖荣环等主编,地理野外实习指导[m].东北师大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