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标准实验报告模板.docx
(完整word版)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
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二.实验原理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hT T S t Q )(21-••=∆∆λ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
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
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B B h T T R t Q )(212-•••=∆∆πλ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
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
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
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铜板直接对下铜板加热,使其温度高于稳态温度 T2(大约高出 10℃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 T2,测出 温度在大于T2到小于T2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T-t 曲线(见图 2),曲线在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T2下的冷却速率。
(完整word版)六年级实验报告单—制作铁钉电磁铁
(3)给电磁铁通电观察吸铁钉的数量并记录。
(4)增加电磁铁线圈的数量,通电并记录。
(5)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
观察到的现象: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有关系。
结论:我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有关系。
指导教师:周敏强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台子小学
年级班
试验者
时间
2011.11.28
实验名称
制作铁钉电磁铁(一)
实验器材: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我的猜想: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步骤:
(1)设计实验计划。
(2)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3)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4)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5)总结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结论:我认为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指导教师:周敏强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台子小学
年级班
试验者
时间
2011.11.22
实验名称
电磁铁的磁力(二)
实验器材: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
我的猜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有关系。
(完整word版)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1、目的和意义电工电子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来。
2、发展情况和学习要求电子技术的实习要求我们熟悉电子元器件、熟练掌握相关工具的操作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装调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的相关知识。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二、实验内容:实习项目一:安全用电安全用电知识是关于如何预防用电事故及保障人身、设备安全的知识。
在电子装焊调试中,要使用各种工具、电子仪器等设备,同时还要接触危险的高电压,如果不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操作中缺乏足够的警惕,就可能发生人身、设备事故。
因此,必须在了解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和造成触电原因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实验内容:(一)、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用电的安全的重要性(二)、触电及相关防护措施1、触电的种类2、影响触电造成的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3、触电的原因4、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5、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三)、安全用电树立安全用电的观念,做足安全措施,养成安全操作的工作习惯(四)、设备用电安全设备接电前检查,并掌握设备使用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五)、实验室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实习项目二: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实验内容:电子整机是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所组成。
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正确识别、选用常识、质量判别方法,这对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将起重要的保证作用。
本项目的学习内容包含七个部分,分别是电阻、电位器、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芯片等元器件的认识。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内容:(一)、直流稳压电源1、直流稳压电源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并为各种电子电路提供其所需直流供电电源的一起设备2、初步掌握SS4323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二)、万用表1、万用表是具有用途多,量程广,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电子工具。
(完整word版)《滑轮组》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的: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光滑木棒、长绳子内容:1、组装滑轮组。
先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后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
2、对滑轮组的作用展开研究,记录数据。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发现0.5 0.3 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1.0 0.51.5 0.82 1.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滑轮组有很多种绕法,而且都会有不同效果。
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系统中机械效益是由滑轮数目与组成位置而决定的。
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的: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光滑木棒、长绳子内容:1、组装滑轮组。
先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后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
2、对滑轮组的作用展开研究,记录数据。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发现0.5 0.3 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1.0 0.51.5 0.82 1.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滑轮组有很多种绕法,而且都会有不同效果。
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系统中机械效益是由滑轮数目与组成位置而决定的。
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5日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的: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光滑木棒、长绳子内容:1、组装滑轮组。
先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后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
实验报告模板——word格式
实验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实验内容: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经济水平对消费的影响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2、实验要求:(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中国1978-2006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1、问题的提出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
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
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
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1978-2006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
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并且进一步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
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1)利率。
一般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
但在现实中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价格指数。
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
(3)生活环境,生活理念。
有些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现在流行的超前消费很不赞同,习惯于把钱存入银行,这样势必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
word的实验报告
评语:指导教师(签名)2010年11月18日说明: 指导教师评分后, 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一、实验目的综合应用Word中文版软件强大的桌面排版功能(字符排版、段落排版、页面排版、多栏编排、图文混排、艺术字等)进行实际文档的处理。
二、实验设备和软件◆硬件: Pentium 4以上的微型计算机。
◆软件: Windows XP、Excel 2003或以上版本。
◆实验用到的图片资源。
三、实验步骤将标题《自由之梦》格式设置为: 楷体, 二号字, 居中, 加粗, 字体浅绿色, 文字效果为“礼花绽放”, 段后距为0.5行。
步骤: 选中“自由之梦”, 在常用工具栏中的“格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字体”, 会出现一个对话框, 在“中文字体”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楷体”, 在“字号”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二号”选项, 在“字形”的下拉表框中选择“加粗”;选择【文字效果】, 点击“动态效果”下拉框中的“礼花绽放”按【确定】。
在选中该字块前提下, 单击【居中】按钮;在【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段落”, 在段落对话框中的“段后距”选择0.5行, 按【确定】。
2.将全文的段落的首行向右缩进2个字符, 全文(除标题外)格式为:宋体, 小四, 两端对齐, 字符间距为0.8磅。
第六段的设为1.5倍行距。
步骤: 选定全文(除标题外), 在常用工具栏“格式”中选择“字体”, 出现字体对话框, 在“中文字体”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宋体”, 在“字号”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小四号”选项, 在“字符间距”中的“间距”旁边的“磅值”中输入0.8, 按【确定】;在选定全文的条件下, 在常用工具栏的“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段落”, 出现段落对话框, 在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两端对齐”, 在对话框的“右缩进”中设置为2个字符, 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 按【确定】。
选择第六段, 在常用工具栏的“格式”中选择“段落”, 出现段落对话框, 在“行距”的下拉框中选择“单倍行距”, 按【确定】。
(完整word版)计算机组装实验报告表
通过这个实习,使我初步掌握和了解了PC机的基本组成以及各个元件的结构和功能。并且,自己能够组装一台PC机,而且还了解了安装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一些简单的故障,能够自己动手排除,例如:1.内存条未能装好,会发出嘟的警报声。显卡未能装好会发出嘟嘟的警报声。2.检查电脑内部连接:A.电源开关可否正常的通断,声音清晰,无连键、接触不良现象;B.其它各按钮、开关通断是否正常;C.连接到外部的信号线是否有断路、短路等现象;D.主机电源是否已正确地连接在各主要部件,特别是主板的相应插座中;E.板卡,特别是主板上的跳接线设置是否正确。我个人认为,这次实习对于我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我个人的影响比较大,对我的成长更有莫大的帮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报告表(一)
姓名:
王海军
学号算机应用班
实验项目:
了解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配置
实验目的:
1.了解微型机系统的硬件组成与配置
2.培养对微型机硬件各组成部件的识别能力
3.为实验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奠定基础
实验步骤如下:
一.识别部件:1.cpu (核心部件)主要功能:运算器,控制器。cup就是通过这些引脚和计算机其他部件进行通信,传递数据,指令。2.cpu风扇:cpu工作的时候要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散热,可能将cpu烧坏。所以加上了风扇达到散热目的。3.主板: 是计算机主顶内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其它设备都是通过它来联结工作的.4.内存条:是临时储存器,掉电后数据会消失。5.硬盘: 通过读写记录各种信息,存储各类软件.程序和数据. 6.软驱:平时可以插入软盘,用以存放数据。7.光驱: 平时可以插入光盘,用以读数据. 8.电源:将AC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压。9.显示卡:由0和1组成的枯燥数字信息被转换成了丰富多彩的图像现在屏幕上。10.网卡:是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输入输出设备.具有向网络发送数据.控制数据.接受并转换数据的功能.11.声卡: 是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功能主要是处理声音信号并把信号传输给音箱或耳机,使后者发出声音来.12.鼠标: 由滚球的移动带动X轴及Y轴光圈转动,产生0与1的数据,再将相对坐标值传回计算机并反映在屏幕上.(现在大多也基本上采用光电鼠了,原理和滚球鼠,基本一致)13.键盘: 电脑的最重要输入设备之一,也是PC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标准配件之一.14.显示器:主要有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lcd),还有新出现在等离子体(PDP)显示器等.现在大多数用的CRT,但以后不久lcd将占据市场.
文字基本操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学会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文档。
3. 了解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4. 熟悉查找、替换和剪切、复制、粘贴等编辑功能。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 20163. 实验设备:个人电脑三、实验内容1. 文档的创建与保存2. 文档的编辑3. 文字格式设置4. 查找、替换和编辑功能四、实验步骤1. 文档的创建与保存(1)打开Microsoft Word 2016软件。
(2)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新建”→“空白文档”。
(3)在空白文档中输入实验内容。
(4)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保存”或按快捷键Ctrl+S。
(5)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选择文件格式(如.docx),点击“保存”。
2. 文档的编辑(1)选中需要编辑的文字。
(2)在菜单栏中选择“开始”选项卡,根据需要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3)使用“插入”选项卡中的功能,如插入图片、表格等。
(4)使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的功能,如设置页边距、页眉页脚等。
3. 文字格式设置(1)选中需要设置格式的文字。
(2)在菜单栏中选择“开始”选项卡,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3)使用“段落”选项卡中的功能,如设置段落缩进、行间距等。
4. 查找、替换和编辑功能(1)在菜单栏中选择“开始”选项卡,点击“查找”或按快捷键Ctrl+F。
(2)在弹出的“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输入需要查找的内容,点击“查找下一个”或“全部替换”。
(3)在菜单栏中选择“开始”选项卡,点击“剪切”、“复制”或“粘贴”按钮,实现文本的剪切、复制和粘贴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功创建了文档,并保存到指定位置。
2. 在文档中输入了实验内容,并进行了编辑和格式设置。
3. 通过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使文档更加美观。
4. 使用查找、替换和编辑功能,提高了编辑效率。
【优质文档】实验报告记录格式-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实验报告记录格式篇一: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一、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二、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1、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方法啊;了解什么啊;知道什么啊;会什么啊;…… 等。
3、实验器材:就是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所有器材(仪器)。
4、实验原理:就是这个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般书上会写,抄一下也就可以啦。
5、实验步骤:就是你做实验的过程,开始操作时,(1)做什么;(2)做什么;(3)做什么;……6、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根据实验中涉及以及实验得到的数据,设计表格,将有关数据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就是该计算的,按要求计算后填入表格对应位置。
7、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就是做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
8、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等。
对于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书写的实验报告也可简单一点,有时也可不要分析于讨论,也可不写实验原理等。
三、探究实验书写一般有七个环节1.提出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发现问题,就要弄清楚问题,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总有基本的猜测和设想,这就是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有了猜想,就有了实验的目的,再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确定收集证据的范围。
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上一步是动脑、思维活动,这一步是手脑并用的实验过程。
【最新2018】实验报告模板1 (2500字)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实验报告模板1 (2500字)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报纸编辑学实验报告《报纸版面设计》学院:人文学院新闻学(二)班姓名:林智欢学号: 201X05111226指导老师:张通生时间: 201X年 6 月 24 日人文学院实验报告一、实验项目名称:报纸版面设计二、实验目的:《新闻编辑学》是新闻学专业课程。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课堂理论讲授后,需要安排学生上机实际操作,一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则可全面检验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这样做由平面的、阶段性的知识学习进一步变为立体交叉的、综合系统的实验学习,更接近于新闻编辑实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对稿件的配置能力、版面设计能力,以及计算机的使用能力。
通过实验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较全面掌握报纸等纸面媒介的全过程,熟悉掌握报纸版面制作的基本技能,以便尽快胜任岗位任务要求。
三、实验基本原理:1.熟悉和初步掌握飞腾报版编排技术。
了解和掌握报纸电子排版的基本原则;新闻稿件的录入和保存;新闻稿及其标题排版规则;图像、线条、花边、底纹、表格及彩色排版;字符、字体、字形和字号使用。
2.熟悉掌握报纸版面编排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学习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即从新闻稿选择开始,经过新闻稿修改、标题制作、版面配置、版面编辑、图片编辑6个环节的基础上,将各阶段积累的资料进一步综合整理修正,按照制定的报道方针和既定的版面容量要求,组织编辑一个报纸版面。
通过动手操作,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将之在计算机上制作成一个符合出版规范要求的报纸版面。
最后用A3彩色铜板纸打印出来。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或软件,如方正飞腾5.1):方正飞腾软件5.1、计算机、photoshop软件、打印机、纸张五、实验步骤:1.正确使用方正飞腾软件,通过使用方正飞腾软件,识别常用的工具,熟悉操作界面。
(完整word版)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docx
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点 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的思想。
2 掌握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的基本设计思想。
3掌握透视投影变换的数学原理和三维坐标系中几何图形到二维图形的观察流程。
4掌握三维形体在计算机中的构造及表示方法二、实验环境Windows 系统 , VC6.0。
三、实验步骤1、给定两个点的坐标P0(x0,y0),P1(x1,y1),使用中点 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画出连接两点的直线。
实验基本步骤首先、使用 MFC AppWizard(exe)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使用中点 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实现自己的画线函数,函数原型可表示如下:void DrawLine(CDC *pDC, int p0x, int p0y, int p1x, int p1y);在函数中,可通过调用 CDC 成员函数 SetPixel 来画出扫描转换过程中的每个点。
COLORREF SetPixel(int x, int y, COLORREF crColor );再次、找到文档视图程序框架视图类的OnDraw 成员函数,调用 DrawLine 函数画出不同斜率情况的直线,如下图:最后、程序直至正确画出直。
2、定多形的点的坐P0(x0,y0),P1(x1,y1),P2(x2,y2),P3(x3,y3),P4(x4,y4 )⋯使用志算法或有效表算法行多形填充。
基本步首先、使用 MFC AppWizard(exe)向生成一个文档程序框架。
其次、志算法或有效表算法函数,如下:void FillPolygon(CDC *pDC, int px[], int py[], int ptnumb);px:数用来表示每个点的x 坐py :数用来表示每个点的 y 坐ptnumb:表示点个数注意函数FillPolygon可以直接通窗口的DC(描述符)来行多形填充,不需要使用冲存。
研究生实验报告模板(word可修改)
研究生实验报告
研究生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课程: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熟悉XXXX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基于XXXXXXXXX的结构设计、材料制作、材料表征、探测单元制作与测试、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该实验获得XXXX从设计到性能测试完整的实验流程,锻炼同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理解XXXX工作原理
2、进行XXX结构设计
3、进行XXXX的合成与测试
4、开展XXXX制作
5、器件性能测试与分析讨论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数据和图表)
七、结果分析与结论
八、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实验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最新文档】实验报告,word-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实验报告,word篇一:Word基本操作实验报告Word基本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2.掌握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 3.掌握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 4.熟悉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 (来自: 在点网)5.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Word的基本操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2.Word的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3.Word的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4. 通过Word进行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1.word的基本操作:①启动word软件(1) 启动“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Word程序(2) 双击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winword.exe程序 (3) 双击Word 文档文件(*.doc) (4) 双击桌面上的Word图标 (5)开始-运行-输入“winword” ②认识Word201X窗口(1)标题栏位于屏幕最顶端的是标题栏,由控制菜单图标、文件名、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组成。
(2)菜单栏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
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
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帮助。
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
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项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
(完整word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成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注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两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假设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短简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照、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图 1实验电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了然1.检查器材。
2.连接用电器,组成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
3.检查线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 S 和 S1S2,再观察开关 S 和 S1、S2控制电路的情况。
4.整理器材,填写实验结果。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支路灯泡 L 1的情况支路灯 L 2的情况并联连接状态〔亮或不亮〕〔亮或不亮〕断开干路开关S 时只断开支路开关S1时只断开支路开关S2时〔①L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 S 所控制的用电器是2、②L1、③所实用电器〕。
S 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和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L 、②L、③L)。
112、12S 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和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21L2、、② L1、③L2) 。
实验名称: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研究串联电路中不同样地址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注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电池组〔2 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0.6A 、3A) 〕,2 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样〕,1 个开关,假设干条导线。
预接电路〔按图1 连接好电路,待用〕三、实验原理:简短简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照、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BAC图 1 实验电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了然1.检查器材。
2.闭合开关查察两灯可否正常发光3.将电流表接入 A 点测出 A点的电流。
4.将电流表接入 B 点测出 B点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 C点的电流。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流过 A 点的电流流过B点的电流流过C点的电流〔A 〕〔A〕〔A〕结论:串联电路中。
完整word版标准实验报告模板.docx
完整word版标准实验报告模板.docx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课程名称 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院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要求: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二、仪器用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实验箱1示波器1数字万用表1交流毫伏表1信号放生器1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三、实验原理图 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 1.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 5~ 10 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R B1UCC I E U UI C CE=U CC-I C(R C+R F1+ R E)U BRB2B U BERB1R E RF1电压放大倍数:A VβR C //R L其中 r be=200+26 (1+β)/I E rbe(1)R F 1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r be+(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调试静态工作点接通+ 12V 电源、调节R W,使 U E= 2.0V ,测量 U B、 U E、U C、 R B2值。
记入表 1.2.1 。
表 1.2.1U= 2.0VE测量值计算值U B( V)U E( V)U C( V)R B2(KΩ) U BE ( V) U CE( V) I C( mA)2.665 2.07.8530.865 5.2 2.0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E =0.665V,U = U - UE=5.8V,I ≈ I = U /R =2/(1.1)=1.82mABE B CE C CE EE实验数据显示,Q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计算机WORD实验报告(共9篇)
篇一:计算机基础训练实验报告-word基本操作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适用于计算机课程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训练实验项目名称:word基本操作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学号:实验目的:1. 掌握文档页面、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2. 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图形、表格、艺术字等各种对象及组合的方法3. 掌握word中表格的创建方法及属性设置实验环境:pcwindows xpoffice xp实验内容及过程:1、熟练掌握word的启动与退出2、掌握word窗口的组成,文档视图模式的切换及不同视图的用法,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文档的显示比例3、熟练掌握文档的创建、保存、打开、关闭等操作4、熟练掌握word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5、掌握撤销/恢复,查找和替换等操作6、熟悉文档编辑中有关工具(如拼写与语法、字数统计)的使用7、熟练掌握文档的总体版面设置(如分节、纸张、页边距、页眉页脚、字符网格等)8、熟练掌握段落格式化的基本操作(如对齐方式、缩进方式、行距、段间距、项目符号与编号、分栏等)9、熟练掌握文本格式化的基本操作(如设置字体、字号、字形、下划线、边框、底纹、字符缩进、动态效果、格式刷等)10、熟悉文档的预览与打印输出11、熟练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画、来自文件的图片的方法12、学会插入和编辑各种自选图形、艺术字的方法13、灵活应用文本框14、熟练掌握规范表格(简单表格)和自由表格(复杂表格)的制作15、掌握“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使用16、掌握表格修饰和表格格式化的各种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1:(1)打开word案例.doc,在左下角选择页面视图的图标→单击;在工具栏里选择显示比例为100%。
(2)选择文件→页面设置→纸张大小b5(3)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页边距为2厘米,左右边距为2.5厘米(4)页面设置→文档网格→制定行和字符网格→调整为每页40行,每行35字符2:键入标题“”,选择格式→样式和格式→选择“标题1”添加副标题“《网页设计》大赛”→选择样式为标题23:在标题1里下拉→修改为宋体、三号、居中→确定在标题2里下拉→修改为黑体,四号,居中→确定4:(1)按住ctrl键再选中小标题“一、大赛说明”、“参赛要求及方式” ???选择格式→字体→修改为黑体、四号,加粗(2)选择格式→段落→间距设置段前和段后距为0.5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实验箱1
示波器1
数字万用表1
交流毫伏表1
信号放生器1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 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 1.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 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 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 5~ 10 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R B1U
CC I E U U
I C CE=U CC-I C(R C+R F1+ R E)
U B
R
B2B U BE
R
B1R E R
F1
电压放大倍数: A Vβ
R C //R L
其中 r be= 200+26 (1+β)/I E r
be(1)R F 1
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r be+(1+β)R F1 ]
输出电阻: 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 12V 电源、调节R W,使 U E= 2.0V ,测量 U B、 U E、U C、 R B2值。
记入表 1.2.1 。
表 1.2.1U= 2.0V
E
测量值计算值U B( V)U E( V)U C( V)R B2(KΩ) U BE( V) U CE( V) I C( mA)
2.665 2.07.853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U -U
E =0.665V,U = U - U
E
=5.8V,I ≈ I = U /R =2/(1.1)=1.82mA
BE B CE C CE EE
实验数据显示,Q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信号 u为 1KHz,U10mV的正弦信号,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 波形,在
i i O
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下述两种情况下的U O值,并观察 u i与 u O的相位关系,记入表 1.2.2 。
表 1.2.2U= 2.0V U
i = 10mV
E
R C(KΩ)R L(KΩ)U o(V)A V观察记录一组 u O和 u1波形
2.4∞0.20820
2.4 2.40.10310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A V的值与负载电阻R L有关,负载越大则电压放大倍数越大。
由 u i与 u O的波形可知,输出和输入的相位相反,说明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具有反相的作用。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置 R =2.4KΩ, R =∞, u= 0,调节 R 使 U = 2.0V ,测出 U 值,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
C L i WE CE
使输出电压 u0足够大但不失真。
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 W,使波形出现饱和和截止失真,绘出u0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U CE值。
表 1.2.3
E CE0
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U (V)U (V)u
增大 R W
7.79截止失真截止区
1.27
2.05. 8不失真放大区
减小 R W
1.372饱和失真饱和区
3.11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R W减小时, U B增大, I B增大, I C增大, V CE减小,静态工作点沿着交流负载线上移,靠近饱和区,输出会出现饱和失真; R W增大时,减小 Ub,静态工作点沿着交流负载
线下移,靠近截止区,输出会出现截止失真。
4.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置 R C=2.4KΩ, R L=2.4KΩ,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 W,使 U O最大且不失真,测量 U OPP及 U O值,记入表 1.2.4 。
表 1.2.4
U im(mV)U om(V)U OPP(V)
240 2.4 6.7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电压为有效值为 2.4V ,峰峰值为 6.78V 。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
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选择的合适,使放大电路工作在放大区。
2、放大电路的负载不同,电压放大倍数也不同,负载越大则电压放大倍数越大。
由u i与u O的波形可知,输出和输入的相位相反,说明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具有反相的作用
3、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可以影响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静态工作点偏低,会导致截止失真;静
态工作点偏高,会导致饱和失真。
增大和减小R W,会改变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4、放大电路电压增益有一定的工作范围。
必要的数据处理过程:
理论值和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
1、出现的问题
2、改进意见
3、心得体会
实验原始记录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测量值计算值U B( V)U E( V)U C( V)R B2(KΩ)U BE( V)U CE( V)I C( mA)
2.665 2.07.853
2.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表 1.2.2U E=2.0V U i= 10mV
R C(KΩ)R L(KΩ)U o(V)A V观察记录一组u O和 u1波形
2.4∞0.208
2.4 2.40.103
3.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表 1.2.3
U E(V)U CE(V)u0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
增大 R W
7.79
1.27
2.05. 8
W
减小 R 1.372
3.11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