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感”与“估算”的关系
在估算中培养良好数感
一
台 电 风 扇 l2 , 9 电 风 扇 大 l0 人 , 果所 有 的 工 人 都 在 工 厂 用 际 问题 ”时 , 导 学 生 根 据 平 均 数 的 8元 买 台 0 如 5 指
约要 多 少 元 ?” 同 的学 生 估算 方 法 餐 , 次都用一 次性卫 生筷 , 不 每 估计 一 意 义 ,先 估 计 所 要 求 的 平 均 数 的 范 可能 有所 不 同 ,有 的学 生认 为 12 8 接 年要用多少双这样的卫生筷? 大约需 围 , 再计 算 , 把求得 的值 和估计 的值
、
在估算方法多样化中产生数感 的 数 感 , 让 学 生更 多地 接触 和 理 解 智 力 的需 要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 师 要 要 教
估算 ,是 对事 物数量的估计 , 主 现 实 问 题 , 意识 地 将 现 实 问 题 与 相 有意识地挖掘教材 中的估算素材 , 有 设 要是对运 算结果 做 出一个 大概 的判 关的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这就要求教 计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的估 算 练 习 , 切
教学 中 , 师 要 经 常 有 意 识 地 培 养 学 出 : 关 注 学 生 的经 验 和 兴 趣 ,通 过 深对数 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 自然地 教 “ 很
生的估算 意识和一定 的估算能力 , 鼓 现 实 生 活 中的 生 动 素 材 引 入 新 知 , 使 培 养 了学 生 的数 感 。 励学生以熟悉 的 、 感兴趣 的生活 内容 抽象 的数学 知识具有 丰 富的现实 背
要 的 数学 知识 的过 程 中 。 因 此 , 数 能使学生的数感在估算中得到培养 。 立起 1 在 千米的长度观念 ,这样在具体
学 教学 中 ,教师应 结合教学 内容 , 适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估算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估算教学应该怎么进行呢?下面就是一些有效策略。
一、理清估算的概念估算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类比、分解、比较等推理与判断,找出与问题相似的简单问题或已知的答案进行类比,从而得到问题的近似答案。
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掌握正确的估算思路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直观感性和数感估算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依靠直观感性和数感。
学生应该通过积累经验,发展直观感性和数感,从而能够凭借自身的感受,对数字和大小进行判断和比较,进而进行正确的估算。
三、借助于实物、图形、图表等教学资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品。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形、图表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来进行估算。
比如,可以利用扇形、正方形等图形,让学生想象出各种数字的大小和关系,从而进行估算。
四、针对性强,分类教学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对于估算教学很有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分别进行估算教学。
比如,对于初学者可以从平时小练习开始教,同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背景和学习经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五、注重技能训练,分步进行估算教学需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技能和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分步训练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估算的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比如,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近似估算、精确估算等不同的估算方法。
六、课堂互动,注重实践教学课堂互动和实践教学是估算教学的重要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互动测试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估算,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估算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以上策略是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它们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而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学习估算对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
学习估算对学生“数感”培养的意义作者:金忠华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1期摘 ;要:新课标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增强估算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感;估算具有良好数感的人,普遍具有良好的直觉思维,对于数的概念判断和计算显得敏捷、迅速而准确。
数学家高斯在10岁时,就巧妙计算出从“1+2”一直加到”100”的结果,可以说良好的数感能帮我们轻松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
数感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到一种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的“活”的数学,数感是学生构建数概念和有效计算等教学活动的基础。
在《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有这样的提法:“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估算和数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能力,那么他进行估算时一定会更加容易,同时如果学生经常进行估算的训练,那么也一定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能力。
关于“估算”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估算可以解释为推断或估计,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对于运算结果进行合理大致推算的一种粗略的计算。
如估算 307÷5 虽然300与310都是5的倍数,但是相比较300与310这两个数,可以看出310与307更为相近,所以用310÷5这个结果作为估算结果更为准确。
这种通过对数进行感知从而再进行估算,实质上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只有对于数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才能对数有良好的把握,从而进行合理的估算。
由此可见“估算”与“数感”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例如:估算一本数学教科书大约有多厚?可以采用“目测法” 或“手测法”。
数感一估算
“数感”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既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字、数字系统和运算等所形成的有意义的观念,也指个人根据多年的有关数字与运算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知结构或图式。
它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但又必须受到重视的一个教学观念小学数学大纲中从未出现过“数感”一词,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合理性作出解释。
”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首先,在体验中培养学生数感。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思维在认知活动中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像传统教法那样,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种符号,使知识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产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
其次,在比较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教师请同学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同时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意义
浅谈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意义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良好的估算能力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数感,同时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并且有利于生活的实际应用。
1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数感”一词出自于英语的“Number Sense”,可翻译成数感、数觉或数学意识。
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发展学生的数感,而数感的具体表现中就有:“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说到“数感”,使人会联想到“语感”、“方向感”、“美感”等一些类似的词语,而这些词语中更多地包含了一种“直感”的涵义,也就是指人们对于某种特定的事物或现象属性方面的敏感性,以及相关的鉴别能力,其过程是很直接而又迅速的,与之相关的思维更多的是形象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估算对学生的思维起导向作用,如求一个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除思考求平均年龄方法以外,学生还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估计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应在60岁以上,这就为求平均值起了导向作用。
再看“数感”,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方面的敏感性。
而估算是个体依据条件和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运算结果做出的一种大致的判断。
它的思维过程表现出较强的直接性、迅速性,这与数感的本质是一致的。
因此,数感越好的人估算能力也就越强,估算能力越强数感也就越好。
例如:教师帮助孩子估算铅笔的长度、土豆的体积、黑板与讲桌的距离,通过培养小学生估算物体长度、体积、事物间的距离等的同时,加强了他们“数感”的形成,学生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进行估计。
2 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高度发展,计算器已经达到普遍应用的今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广泛”地在应用着估算。
现实生活,人们的衣、食、住、用、行,甚至是油、盐、菜、米、酱、醋、茶当中……人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将计算器带在身上,随时随地都将计算器拿出来,对这些“千变万化”和“丰富多彩”的估算进行计算。
这就是说,在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学习和工作实际中的估算,具有特色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生活意义。
估算不是“大约”,也不谈对错
主题策划近日有一些数学教师跟笔者交流了他们对估算教学的困惑。
困惑一:解答比较大小的题目(如下图所示)时,明明估算更容易,学生却先精算再比较。
通过访谈得知,学生没有在题目中看到“大约”二字,所以不用估算。
到底什么时候用估算合适?困惑二:估算29×8,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其中出现频率高的有240、290、300,到底哪个答案对?教过估算的教师大抵都有类似的困惑,围绕上述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一内容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教估算估算属于“数与代数”板块中数的运算教学内容。
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计算的学习是学生落实计算技能、提升运算能力、发展数感的载体,尤其对于发展数感,估算有其独特的价值。
例如,数感好的人去游泳馆游泳,对泳池中人数的估计与泳池实际人数相差不大;看一个算式,不用算就知道计算结果的合理范围,等等。
数感的发展离不开对估算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法国脑科学家对人们在进行精算和估算时大脑的反射部位的研究可以推断:精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今天,估算的地位与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二、估算教学中的问题估算教学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估算而估算”。
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今天学的是估算,学生就不再考虑笔算;如果明天学的是简便计算,学生就不再考虑估算。
到底什么时候笔算,什么时候估算或者简便计算,学生无需操心,教师甚至教材有一套应对的方法——“列竖式计算”是提醒学生要笔算,看到有“大约”两个字,就是要估算,“能简算的就简算”,意味着应该进行简便计算,也不管实际是不是真的要估算、要简便计算。
某校五年级数学期末检测卷上有一道题:一列沪杭高铁列车从杭州开往上海,每小时行驶316千米,0.5小时到达,沪杭高铁全长大约是多少千米?有超过30%的被测学生发现问题中有“大约”,于是这样解答:316×0.5=158,158≈160。
实际上,此题问句中的“大约”指的是高铁列车行驶的路程可以近似地看作高铁的全长,因此只需要用速度×时间,即316×0.5,就得到高铁列车行驶的路程158千米,也就是高铁的全长。
培养估算意识 发展学生数感
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估算意识,丰富数感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可供估算的教学资源,还要注意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活数学资源,挖掘一些生活中能利用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如,让学生估一估教室的面积,学校的总人数等。
在生活中精选问题,让学生去体会、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去领悟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自觉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同时,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经常运用估算来提高口算能力,促进观察、判断、推理、表达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解决生活问题的策略意识,丰富学生的数感。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估算的乐趣,提高数感要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要先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为什么要学习估算?估算有哪些用处?可以说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只是被动地学习估算,甚至觉得是老师逼着他们去估算的。
试想,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想法中又怎么会乐意去估算,连学习估算的目的都不知道又怎么会自觉主动地运用估算去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呢?所以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明确了估算的价值,才会产生估算的内在动力和学好估算的迫切需求。
那么估算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其一,估算可以用来检验解题思路及结果是否正确。
其二,估算可以用来比较大小。
其三,估算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不需要准确计算结果或无法计算出精确结果的问题。
大智谈数学54:漫谈估算与数感
漫谈估算与数感
我的童年记忆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场景:小时候,我去大队部旁边的张屠户那里买肉,只要我说称多少,他一刀下去,基本准确。
当时我很惊讶,他怎么这么厉害?现在想来,这就是熟能生巧,这就是一种对于数量的特殊感觉。
其实,在数学学习中,也有这样的一种善于把具体事务与数字联系起来的感觉,就是数感。
数感好的人,一到陌生场地,迅速估计出人数多少,面积大小,总之对于数字与具体情境能比较准确地建立联系。
培养数感有什么价值?
1、数感的建立是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数感的建立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3、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4、数感的培养有助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如何培养数感?
1、现实背景中体验数感
平时有机会带孩子逛超市、商场,参观博物馆,观看体育比赛,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数字,例如价格、人数、历史数据等等,这样他们再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在头脑中能浮
现出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2、在数的运算中培养数感
这个训练就是估算的训练,在做题目之前,可以让孩子估一估答案可能在哪个范围之间,这样做完题目就可以对照估计,防止相差太大带来错误。
3、在方法选择中培养数感
平时在家里辅导孩子,不能仅仅满足做对题目,而要追求更合适方法,也就是一题多解,在比较中体验计算的意义和结果的价值。
总之,数感的培养极其重要,因为整个小学阶段主要是计算为重,而数感的高低又影响着计算能力的提高,让孩子从小浸润在数字世界是有促进作用的。
“估”出数感以《卫星运行时间》为例
“估”出数感以《卫星运行时间》为例从近两次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数感”的概念描述比对中,我们不难发现数感与估算是一对孪生兄妹,培养学生数感估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估算也被称为概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
从计算的结果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方法来看,估计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对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小学阶段的估算,主要包括估值和区间估计两种形式。
估算离不开现实生活背景,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
下面以北师大版四上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为例,简述在估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始在给出“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行的的相关知识后,提出“估一估,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让生独立思考。
巡视中我发现可能之前教学对于估算思维的开放性,也可能是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差异,估算的想法多样,于是,我当即决定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教学契机,帮助孩子们在估算思维上再跨一个台阶。
我有意识地安排生有序汇报:生1,100×20=2000分;生2,100×21=2100分;生3,110×21=2310分;生4,114×20=2280分;生5,110×20=2200分;生6,120×20=2400分;生7,120×30=3600分。
汇报中我发现有同学眉头紧皱,有同学频频点头,也有同学交流的欲望蠢蠢欲动。
汇报完毕,已有人窃窃私语,还有同学急不可待了,我让他们先和身边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互动中得到情感共鸣初步形成共识。
生6的想法首先被多数孩子质疑,理由是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肯定是错的,我随即设疑“这个答案与其他相差太大就能确定他是错的吗,有没有可能只有他一个是正确的”安抚该生的同时,引发学生感悟与众不同未必就是错误。
同时让该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辨析中意识到21与30相差太大,导致所得结果会与准确值相差太多,学生初步感受到不能相差太大,要保证与准确值接近那么估计的数值越接近准确值越好。
在低年级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4 . 锻炼学生的提 问技巧 , 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 缺少提 问 的技 巧 与思 维 方 法让 学 生在 提 问 的 时候 难 以抓 住 重 点 , 因此 , 老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评价 , 帮 助学生提高提问的水平 。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时, 老 师可以给同学们看一系列的照片 , 人浮在死海上 、 潜艇浮在 海面上 、 热气球飘在空中、 人沉人游泳池底下 , 然后让学生 提问 , “ 人在不同密度的水 中浮力不一样吗” , “ 浮力受哪些 因素的影响” , “ 热气球是靠什么产生浮力的” ,老师让学生 尽可能地提问 , 然后对每一个问题解答 、 评价 , 让学生从不 提问走向敢提问、 会提问 , 从而培养他们 的思维能力 。 综 上所 述 ,学生 提 出问题 的能 力对 于学 生个 人 探究 思 维的培养、 学习能力的提高 、 创新思维的锻炼都有着重要作
惯。
提 出问题 , 一些知识的传授也可以用学生提问的形式进行 , 尽量减少直接灌输 , 对同学们的提问要认真解答 , 有时可以 辅助一些实践解答。例如在做大气压强的相关实验时 , 有 的同学会质疑,当被子里的水少一些时 ,纸片会不会掉下 来 。这时候 , 老师就可以先不 回答 , 而是带领他们一起进行 实验 , 观察结果发现 , 即使被子里的水再少纸片也不会掉下 来, 然后老师再对实验现象说 明原理。
2 0 1 4年 4 月 第 1 7期
教 育教 学论 坛
ED U CAT I ON TE AC HI N G F OR UM
Apr . 2 01 4 N 0. 17
在低年级估算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刘 向前
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意识的培养摘要:估算能够发展学生数感,同时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方面的能力。
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程度也能够提升,实现学以致用,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帮助。
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切实了解到其中的问题所在,并结合课程标准提出有实践性的解决方案,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以及估算教学的核心素养,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及策略,形成较深刻的应用意识,同时也能够发展学生一定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意识;估算教学一、估算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意义1、贴近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用的。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内外自觉地运用数学方法和策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首先要在具体实际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改变对估算的态度,能够正确认识和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把“不愿估算”变为“喜欢估算”。
2、有意识地运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估算是保证准确运算的环节与前提,是提高运算技能的重要手段,因而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当然,估算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但把估算、计算、验算相结合,就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和效率,全面性的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3、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是建构数学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发展思维的活动,学生要学好数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喜欢数学。
兴趣能够推动学生有目的、有计划、认真主动地学习。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离不开估算意识的培养,不用笔算也能快速估出大致的结果,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成功感,来克服“学习数学难”、“学习数学烦”的态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意识的培养策略(一)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精算和估算的关系做出合理解释:估算的应用范围更广,较多的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只需要进行粗略估计就足以解决。
优化估算教学 发展学生数感
优化估算教学发展学生数感作者:彭波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7期摘要: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方向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估算;教学;小学;数感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92-0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估算能力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方向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
一、认识估算教学的重要性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
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估算教学必须以认识估算的重要性为前提。
1、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建立起来的。
估算对增强学生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估算368÷5,350与400都是5的倍数,由于350与368更接近,因此其估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更为接近。
这种让学生把握数的大致范围,根据数据的合理性灵活调整估算策略的做法,需要学生具备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性,发展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对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估算,虽然不需要求出精确的数值,只要估计出结果的范围,而且所用的方法仍然是加、减、乘、除的运算及有关知识,但是估算必须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猜测、推理、思考和运算等等,它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常常先依靠直觉思维、生活常识从整体上把握目标,然后再依靠逻辑思维达到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估算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估算能使人体的左右脑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数量的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认识与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整体化思想,养成整体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强数感,提素质,从估算开始
强数感,提素质,从估算开始【摘要】所谓估算,就是让学生根据具体条件以及相关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印象对于事物的数量或结果做出一个大概的推断与估计。
一方面它属于以后总重要的计算技能,另一方面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它对于强化小学生的数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创新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连最新出台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加强口算、重视估算”的教学目标,足见其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估算教学较之于精确计算,估算在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与细化,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最新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当中,估算内容的比例也大幅增加。
本文中,笔者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估算知识过程中的几点心得,敬请指正。
一、感受估算价值,培养估算意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讲,估算的意义已然远远超出了一种数学知识的范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数学思想与学习策略。
首先,估算的意义在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这也是当前数学教材对于估算知识所占比重逐步增加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多设置与学生具体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逐步感受估算的价值,进而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
譬如估计一本书的厚度有多少,譬如日常生活中的什么事物大概是一米,譬如小学生的身高问题,大概谁比谁高,高多少等问题,有了这些日常教学行为的铺垫,学生会逐步感悟到什么情况下宜于估算而不必精算,并能够养成从已知条件中提炼关键字词与数学信息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整体素养的提升。
其次是估算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强化精算练习效果也会产生重大的评价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估算来评价小学生的计算练习的结果对错,在引导学生对这个估算过程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得到提升。
譬如125÷2=?378÷5=?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计算出具体结果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根据估算做出判断,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弥补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数学(心得)之浅谈估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浅谈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是数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对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一种近似的或者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
数学新课标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不自觉地进行估算,例如,我们每个家庭计划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商场预测它的营业额和利润……估算已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一项技能;另外估算教学中还渗透了一些思维训练,估算的思想中有着简算的思维含量,它的教学对于以后大数量之间的简便计算有着很大的技能迁移。
可见,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一、培养估算意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对于估算意识的淡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第二是现行教材中的估算内容缺乏生动性和生活色彩,使估算教学苍白无味。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首先要让他们明确估算的意义,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再次是要给估算教学增加色彩,让估算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1、把估算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如在教学加法估算前,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一家四口去吃饭,当时点了一些饭菜,价钱分别是42元、56元,19元、33元、25元,9元,当时就大致地估了估,大约不够200元。
服务员收费时却报出了226元。
经查证服务员将42记了两次,正好多收了42元;又如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个学生?有的说:“如果每班有40人,那么全校12个班,就大约有480人。
”也有的说:“如果每个年级有90人,那么全校6个年级就大约有540人。
”……让数学问题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无形中让他们体会估算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2、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定位,如果把目标定位在今天就教会往大数估,或是见到“大约”就要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
如何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293.捕捉生成资源,以“论”放飞自由心灵课堂讨论犹如“旋转的大舞台”,师生竞相登场,充分体现“学为主体”;课堂讨论也似“原反应堆”,思维互相碰撞,可以达到能量转换,教学相长;课堂讨论还像“新年茶话会”,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叙述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
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课文描写手法平实,但人物的所作所为却感人至深,“诚信”的美好品质跃然纸上。
笔者在教学此课最后环节时问学生:“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还有许多,课文中所讲的诚实和信任这两种人物品质是无价之宝,你认为还有哪些也是无价之宝?”同学们先是小声议论,接着纷纷举起手。
“善良!”“勇敢——面对困境时的勇气。
”“健康是无价之宝,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
”“宽容。
”“亲情,友情。
”“一个人的良心是无价之宝,现在有这么多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是因为有些商人失去了良心,赚着黑心钱。
”……原来孩子们思想如此有深度!这是多么珍贵的生成资源,这样的讨论是对孩子们心灵的一场洗礼!讨论结束,我感慨总结:“孩子们,我们拥有许多无价之宝:一颗善良的心,一个温暖的家,一群知心的朋友,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保护好我们的无价之宝,不要让它们蒙尘,更不要丢失,还要去争取获得更多的无价之宝,做人生的富翁和大赢家。
”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加强交流,更让孩子们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我们不能盲目肯定,一定要区分信息的良莠,通过判断、比较、鉴别,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契机,引导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展开。
对于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则应该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
要拥有捕捉课堂生成的能力,需要我们改变教学观念和更新知识储备;需要我们反思完善自我;需要我们打破封闭状态,开阔视野,从而促使我们和学生共同动态进步。
浅谈数感的培养
浅谈数感的培养作者:王喜春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1期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更是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在生活体验中感知数感数学来源于人的生活实践,是人们对生活实践的抽象概括。
新课程更是提倡数学的应用性,要求要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发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数的意义,建立数的联系,从而初步建立数感。
通过体验生活来感知数感,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自觉感知习惯,例如,看到一个车牌号码,学生就能自觉地想一想这个车牌号中的数在排列上有什么时候特点;看到一幢楼,就自觉会想它有多高;从学校到家有多远;从一个地方到到另一个地方汽车需要多少小时等;把对数的被动认识变成了主动认识,逐渐行成一种自觉感知的习惯,慢慢地就会在生活实际中更多地体会数感。
这种习惯不但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引导,而且需要学生有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心理素质,不是背诵记忆,也不是几节课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学生对生活用中的数有了自觉感知的心理状态时,教师就要在课堂中不断加以引导,形成定性,例如,在教面积单位时,我会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量一量,走一走,感受1平方米、1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大小,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时,我先和学生设计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于始终,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到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从而感引导学生知了数感。
二、在估算训练中强化数感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最有效的途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学生、教师受“标准答案”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精算,而不重视估算。
即使估算,也只是在限制了取值范围的估算,所以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没有完善,估算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会,对学生自学感知数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与策略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
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
一、估算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1、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人对数值的大小、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直接感受,它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一种灵敏而强烈的直觉,并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反应。
学生数感的建立,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建立起来的。
估算对增强学生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估算28÷5,25与30都是5的倍数,由于28与30更接近,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因此其估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更为接近。
2、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估算,虽然不需要求出精确的数值,只要估计出结果的范围,而且所用的方法仍然是加、减、乘、除的运算及有关知识,但是估算必须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猜测、推理、思考和运算等等,它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常常先依靠直觉思维、生活常识从整体上把握目标,然后再依靠逻辑思维达到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估算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估算能使人体的左右脑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数量的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认识与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整体化思想,养成整体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概括性、整体性地认识和理解计算的结果,并且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数学虽然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每天都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数感”与“估算”的关系
作者:班娜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23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50-01
一、对数感的解释和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
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在2011版新课标中指出:数感主要指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综上两种对数感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感:在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着重强调数与现实的联系,是对数的一种感悟。
数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现实是一种实际的生活情境,当数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数在这个情境中代表什么含义,比如单纯给出500,这是一个数,没有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学生仅仅知道这是一个数,是对数量500的一个抽象,但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就能够有一些感悟,比如500粒大米,学生就要想像大概有多少呢;500个学生,一个教室装不下;500本书摞在一起会很高等等。
这种感悟就是学生对数的理解,能够在学生的脑子中有一个印象。
当然数感强的学生能够想象出500粒大米、500个学生分别大概占多大面积,数感差的学生只是知道有很多,但是可能不能够想象出占多大地方。
二、对估算的理解和解释
估算可以解释为:对事物的数量作大致推算。
课标修订版中加强了对“估计”以及“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第一学段的估算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刚才的例子是选择了1000人作单位。
一般来说,估计教室的长度时,通常以“米”为单位;估计书本的长度时,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为单位,如步长、臂长等。
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熟悉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真正了解其长短,大小和轻重等,并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表象。
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估算从能力上解释为:按照一定的要求对所给数据进行心算,给出所需结果。
注意估算是心算,是一个心理活动,不同于精算和求近似值,精算和求近似值是需要借助笔算完成,而估算完全是心里在计算,正是通过这种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感。
也就是说精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但是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能力,在本质上是对数量的运算,因此学习估算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有帮助的。
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不可能凭空进行估算,要有一定的实际背景,接下来阐述在实际背景下估算如何提高学生的数感?
三、数感与估算的互助关系
1.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培养数感。
案例1、一篇文章400字,丫丫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对于数感强的学生,看到此类题后,马上会去考虑把53近似看成50,50×8=400,但是50<53,所以53×8>400,丫丫8分钟能完成打字。
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是需要计算素养的沉淀和积累,在现实的背景下,学生能夠直观的发现53与50接近,而利用50计算更为简单一些,整个过程不涉及笔算,是学习在心里计算的过程。
还有少部分学生会把53近似看成50,然后用400÷50=8后发现,每分钟打字超过50个就可以完成打字任务,53>50,丫丫可以完成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交流自己或者小组怎么估算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了解他人的想法,促使学生比较和优化,有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2.培养估算意识,形成学生数感。
案例2:一本书9.7元,全班有48人,每人购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元?
学生审题后发现“大约”两字头脑中马上要有估算的意识,然后构思:如何估算?估算哪个数更简单一些?大部分学生会将9.7估算成10元,10×48=480元,所以大约需要480元;还有一些学生会将48估算成50元,50×9.7=5×97=485元,但是这个方法计算稍微复杂一些,因此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会找到更简单的办法:将9.7估成10,48估成50,10×50=500元,此时学生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估算的简便性,同时对数字以及数的计算有了一个非常熟练的掌握,有一个真实的体验与感受。
但是也有数感比较差或者估算意识不强的学生,会这样进行计算,先精确计算,然后再将结果四舍五入,即:9.7×48=465.5(元)≈470元,虽然此结果与实际结果最接近,但是没有体现估算的过程与能力,因此说估算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培养数感意识,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进行计算,从心里对数在实际情境中有一个理解,同时也能够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
3.估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估算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先大致估计结果,为准确计算创造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可以检测计算的对与错。
案例3、计算103×59
计算前先估算:103≈100,59≈60,100×60=6000,所以计算结果大约是6000左右,此时学生进行笔算。
笔算结果为6077,大约是6000,此时的估算对于计算进行判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结果的对与错,是对数量的一个判断,也是数感形成的一个过程。
4.估算在情境中的应用。
同样的数字,放到不同的情境中结果会不同,比如案例3中的数据放到实际情境中:
案例4、三(1)班59名同学参加“远足锻炼,强身健体”活动,每人103元,6000元够吗?计算能力强的学生会马上得到估算结果是6000,脱口而出结果:够。
但是这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实际问题:实际生活中往往要多估,以免出现钱或者物品不够用的状态,此题中的实际结果为6077元,显然6000元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强化估算意识,不单单要培养数感,同时要与实际生活联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估算的数据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在培养数感的同时也要量化“数感”;要把情境中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通过内化形成学生的认知能力,让数感这一素养扎根于现实,因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