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和冷库需求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和冷库需求分析一、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介绍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形成了以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经销商为主要流通主体,以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载体的格局。是经历多年的市场化变革由计划调节下的统购统销模式演进来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下现阶段我国所共存的的几种模式:

模式一:农户+(收购小贩)+批发商+零售终端,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存在小贩。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正常都是农民将农产品收割之后就直接卖给小贩,而,而这些小贩直接将收购得农产品再转卖给下一级批发商,批发商再转卖给零售商,结束农产品流通。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由于渠道单一,容易造成农民对小贩的极其依赖。

(2)不存在小贩。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就是某种农产品大片集中种植在某个区域,由于这种规模种植,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农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直接和批发商进行交易,。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农户和批发商的交易是一次性的,双方只是寻求当次交易的利益最大化。

模式二:农户+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终端。这种流通模式关键在于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双发签署的合同,农户按照合同中的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既定数量和种类的农产品,而龙头企业则

兼司收购、加工以及销售工作将收购来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然后转卖给下级的批发商和和零售商来完成流通,这种流通操作被称为“订单农业”。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合同将农户和龙头企业进行绑定,这样可以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共同承担市场压力,使农户利益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和第一种流通模式相比,该种模式更能优化农产品流通,既维持了农产品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节省信息搜寻的成本。同时该模式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比较脆弱。

模式三: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终端这种模式是在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加上了农民合作社,其实它是对模式二完善与矫正。这种模式与模式二进行比较,就是农户与龙头企业不再有直接关联,农民合作社成为了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合作社将散落的农户集中起来,根据订单要求组织生产,对农户的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然后统一组织销售。这种模式的优点:首先,农民合作社代替散落的农户与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可以节省磋谈的时间,并且相对稳固的关系可以使流通渠道更加流畅。其次,合作社相对散落的农户肯定有更强的谈判能力,因此可以为农户争取更多的利益。这种模式的优点与带给农户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农民合作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运作起来并不熟悉,缺乏规范性,因此要加强培养优秀的农民合作社。

模式四:农户(农业合作社)+零售终端(超市)。这种流通方式叫做“农超对接”,是我国近年来重点鼓励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此种模式的特点:以超市为代表的零售终端与代表农户的农民合作社没有任何其

他中间环节,二者以直供和直采的形式对接农产品。超市凭借其自身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过程,并以其信息、技术、物流等方面为农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使农户与市场之间无需流通组织也能有效连接,达到缩减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首先,最大程度地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降低流通过程的消耗和成本,并且超市对农产品流通过程进行监控,充分地保障了产品的质量。第二,从农户的角度看,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农户的种植,而且避免了农户的盲目生产。第三,从超市的角度来看,省去的中间流通环节节省了流通成本,这样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提高了零售行业的产品竞争力。第四,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产品价格的降低时消费者的最大福利。虽然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和方式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以下几点仍是目前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不容忽视的现状:第一,超小规模的农户与个体户依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最重要的主体。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和流通主体均是以农户和从事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为主。而农业企业非常少,经营规模小。其中,户均经营耕地面积7.94亩。户均销售粮食1047.34公斤、猪肉97.62公斤、禽蛋55.48公斤,是世界上比较小型的农户生产类型。而这个现状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并不是我国独有,而是许多国家的普遍现象,如日本农户的经营规模也非常小。但是,小型农户式生产必然对流通效率的高低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庞大,但平均交易规模小,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从1991

年开始,我国开始把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为流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分别在农产品的集中产区、集散地和大中城市建立起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中央级和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到2007年,我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约9300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7%。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这一比例仍在继续升高。第三,是渠道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从而导致效率低下。农产品凡人运输渠道中所运用的如保鲜、防腐、防损所需技术较高,是农产品渠道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农产品含水量高、保质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对渠道的交易时间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渠道建设和技术水平均有待提高。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中的冷链需求

根据上节分析农产品流通链可以发现,农产品流通主要分为上游环节(农产品产地)、中间环节(仓储、加工)和终端环节(零售和批发市场、或电商),对应的对冷库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根据目前主流冷链企业的商业模式,对应的冷库类型可分为储藏型、市场型、中央及区域配送型、城市配送型、电商宅配型、中央厨房、产地型等七种类型。

1.储藏型冷库

储藏型冷库主要用在农产品流通的上游和中间环节,主要用户为农户、合作社、收购商、农副产品企业等。是八九十年代建设最多的冷库,目前市场上保有量最大的一种冷库类型,主要用于水产品、肉类等冻品

储存。这种类型的冷库是以商品储存功能为主,商品品类较少,存储周期少则半年,多则长达一年。所以在温区设计上比较单一,冻品存放形式以堆货为主,对存储量有一定要求,对发货区面积、温度要求较低,有些冷库甚至不设温度。

2.市场型冷库

所谓市场型冷库,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的冷库为主。主要在农产品流通的终端环节,主要用户为批发市场商贩。这种类型的冷库除了需要具备一定存储空间外,还要考虑出租给市场内商户使用。因此,在设计上更多的考虑冷库拆分的灵活性,便于计算租赁费用。市场型冷库目前以多层建筑或小型冷库为主,多层建筑每层高度5米左右,商品存放以堆货形式居多。

3.中央及区域型冷库

中央及区域配送型冷库、RDC等配送中心的冷库,主要用在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主要用户为大型农副产品企业。由于服务半径较大,在冷库库型规划时考虑储藏功能的权重大于配送功能。由于具备了配送功能,这种类型的冷库对收发货区域面积和温度有一定要求。商品存放多为货架形式,冷库高度一般以货架高度来确定,目前以4层以上货架高度为主,部分冷库采用了8层货架高度。近几年自动化立体冷库在区域配送型冷库中应用的也越来越多。

4.城市配送型冷库

城市配送型冷库主要用在农产品流通的终端环节,主要用户为大型超商、连锁店等。城市配送型冷库选址优先考虑距离市中心或客户最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