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L

合集下载

现代控制理论第版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第版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Document number : 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现代控制理论参考答案》第一章答案1-1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令0(s) = y,则,=册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

以电压"⑴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R?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解:由图,令ii =x}J2 =x2,u c =x3l输出量y = R2X2• & 1 1Rg + L, Xj + x y = u有电路原理可知:L2XI+R2X2=X3= x2 +C x3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14两输入也,两输出比,比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1-30所示,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阵。

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所示:1-5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下列微分方程描述列写其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令x, = y,吃=,,兀3 =,,则有相应的模拟结构图如下:并画岀相应的模拟结构图10 £初・ 117/ \ 6(5 + 1) -4 V 3 a解:VV (5)= ------ ---------- = --------- +— + ------------+ 丄s(s + 2)(s + 3y (s + 3y 5 + 3 s + 2 s1- 7给定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y = [0 0 1 x 2_V 3_(1) 画出其模拟结构图 (2)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解:-1 0(2) W(s) = (s/ — A)= 25 + 31 — 1 5 + 31-8求下列矩阵的特征矢量_0 1 0 _ (3)32-12 -7 -6-1 0解:A 的特征方程 |刀—A|= —3 2-2 =23+6/l 2 + lU + 6 = 0 1272 + 6解之得:入=—1,/?2 = —2,/?3 = —31-6 (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W(s)=6(5 + 1)5(5 +2)(5+ 3)2,试求岀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 010 '/AiP113 0 2 P11 =— P21 -12 -7 -6_ ■皿■叽当人=一1时,令內=1Ai-1 (或令Pll =一1,得片=P21 =1 )1■ 0 1 0 ■P\2Pn 3 02 Pll =-2 P22-12 -7 _6. L/^2.解得:”22=一2卩2丿32 =>12'P22 =P\2(或令从2 T,得4 = "22“320 1当人=一3时, 3 0 -12 -71 -2£ 2解得:〃23=-3/心〃33=3门3令戸3 = 1得1・9将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化成约旦标准型(并联分解)~4 1 -2■3 fX 2 = 1 0 2X 2 + 2 7⑵-.1-1 d_5 3_得解得:P 2] =^31 =-P\\当人=一2时,令门2 = 2 得P 2 = 2 -41'4 1 -2'当人=3时, 1 02=3 "211 -13 .解之得 Pl2 = P12 + 1,P22 = “32 令 Pl2 =1并联联结(第3版教材)已知如图1・22所示的系统,其中子系统1、2的传递函数阵分别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_4 1 -2 P11PwT 1 0 2 "21 =3 P21 + 11 -1 3 -■叽丄 当An =3时,解:A 的特征方程2-4 -1 |27 - A| = -12 -1 1 2-2 =(2-1)(2-3)2 =02- 3解之得 P2! =Pj] =P11令/“iPw■fP21 = 1■叽丄当人=1时, 解之得 P13 = °,“23 = 2^33 令 “33 = 1约旦标准型1- 10已知两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W|(s)和W 2(s)试求两子系统串联联结和并联连接时,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并讨论所得结果 解: (D 串联联结MlR = 得10 -1得1-H (第2版教材)已知如图1-22所示的系统,其中子系统1、2的传递函数阵分别为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M2已知差分方程为试将其用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表示,并使驱动函数I】的系数b(即控制列阵)为⑴b=;解法1 :解法2 :求T,使得厂,;得宀鳥所以T=所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第二章习题答案2-4用三种方法计算以下矩阵指数函数屛‘。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第⼀章习题1.2求下列多项式矩阵()s D 和()s N 的两个不同的gcrd:()2223(),()1232s s s s s s s s s ??++== ? ?+-??D N 解:()()22232321s s s s s s s++ =++ ? ?D S N S ; ()3r 2,1,2E -:223381s s s s s s ??++ ?-- ? ???;()3r 2,3,3E :223051s s s s s ??++ ?- ? ???;()3r 1,3,2E s --:01051s s ?? ?- ? ;()3r 2,1,5E s -:01001s ?? ?;()3r 3,1,1E -:01000s ?? ? ? ???;()1r 2,3E :01000s ?? ? ? ???;()1r 1,2E :00100s ?? ?;所以⼀个gcrd 为001s ??;取任⼀单模矩阵预制相乘即可得另⼀个gcrd 。

1.9 求转移矩阵t A e (1)已知1141??=A ,根据拉⽒反变换求解转移矩阵tA e 。

(2) 已知412102113-?? ?= ? ?-??A ,根据C-H 有限项展开法求解转移矩阵t A e 。

解:(1)11()41s s s --??-= ?--??I A1110.50.50.250.2511(3)(1)(3)(1)13131()4141110.50.5(3)(1)(3)(1)(3)(1)313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 ? ?-=== ? ?---+ ?-+ ? ?-+-+-+-+?I A 3311330.5e 0.5e 0.25e 0.25e e ()e e 0.5e 0.5e t t t t t t tt t s ------??+-??=-= ??? ?-+?A L I A (2)由2412()12(1)(3)0113λλλλλλ--?? ?=--=--= ? ?--??A I -,得1,233,1λλ== 对1,23λ=,可以计算1,2()2rank λ=A I -,所以该特征值的⼏何重数为1。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第一章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第一章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状态变量
状态向量
状态空间
状态方程
状态:表征 系统运动的信 息和行为 状态变量: 能完全表示系 统运动状态的 最小个数的一 组变量
由状态变量 构成的向量 x1(t) x2(t) : xn(t)
以各状态变量 x1(t),x2(t),…… xn(t)为坐标轴 组成的几维空 间。
S nY ( s ) + an −1S n −1Y ( s ) + ... + a0Y ( s ) = bm S mu ( s ) + ... + b0Y ( s )
(bm S m + bm −1S m −1 + ... + b0 ) Y ( s ) Z ( s ) G ( s) = Y ( s) / U ( s) = = ⋅ n n −1 ( S + an −1S + ... + a0 ) Z ( s) U ( s)
& x3 x3
x2 x1
机电工程系



习题2 习题
已知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y (k + 2) + 3 y (k + 1) + 2 y (k ) = 2u (k + 1) + 3u (k )
试求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其模拟结构图。
解:假设初始条件为零,系统微分方程的 Z 变换为:
z 2Y ( z ) + 3 zY ( z ) + 2Y ( z ) = 2sU ( z ) + 3U ( z )
S n Z ( s ) + an −1S n −1Z ( s ) + ... + a0 Z ( s ) = U ( s ) Y ( s ) = bn −1S

现代控制理论1-8三习题库

现代控制理论1-8三习题库
12.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状态空间,传递函数矩阵)。
13.若矩阵A的n个特征值互异,则可通过线性变换将其化为 角阵,雅可比阵)。
14.状态变量是确定系统状态的(最小,最大)一组变量。
15.以所选择的一组状态变量为坐标轴而构成的正交(线性,非线性)
空间,称之为_,(传递函数,状态空间)。
1.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自动控制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已经由最早的经典控制中以输入输出模型为主,发展为
现今的现代控制中以状态空间模型为主。因而,“现代控制理论”是从事自动化专业必备的
知识。“现代控制理论”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树立线性系统中状态空间的概念、进一步 理解系统稳定性这一控制学科最为重要的概念,掌握能控与能观、状态反馈与状态估计等核
重点内容:逆矩阵、线性无关与线性相关定义、非齐次方程求解、哈密顿定理、定号性 理论等。
系统的数学描述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自然界存在两类系统: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有何区别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对象
现代控制理论所使用的数学工具有哪些 现代控制理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第二章(单元):
心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做到各章概念融会贯通,解题方法灵活运用,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从宏观角度把握课程的体系结构,建立起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培养学生
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分析建模能力
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或实验数据,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2、认知和理解能力理解与Leabharlann 握能控性、能观测性与系统设计的关系,
合。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系统(过去,未来)的行为是充分且必要
的。
10.如果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中矩阵A, B, C, D中所有元素均为实常数时,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_.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_.习题答案
或者
1 0 0 3 1 0 5 2 1 52 7 1 5 2 70 125 3 5 7 5 0 0 1 1 B 2 ; 2 5 5
1 0 a1 0 0 1 0 1 0 0 1 a2 3 7 5
0 B 0 1
C (b0 a0bn ) (bn1 an1bn ) 2 1 0
3 1 a 或者 2 2 1 a1 0 a0
e At I At 1 22 1 33 A t A t 2! 3! t2 t4 t6 t3 t5 1 4 16 64 , 4 16 t 2! 4! 6! 3! 5! 3 5 2 4 6 t t t t t t 4 16 64 , 1 4 16 64 3! 5! 2! 4! 6!
0 0 1 B M 1 0 0 0 0 1 M2
1 0 B 1 M1 B1 M2
1 B1 M1 B1 B2 M2
0
0 0 1 0 C 0 0 0 1
1-5. 根据微分方程, 写状态方程, 画模 拟结构图。
1 a2 a2 2 a1 3 2 a a a 1 2 2 a0
1 a2 a1
1 a2
12 b1 b0
b3 b 2 b1 1 b0
凯莱哈密顿法: 1,2 2 j
0 (t ) 1 1 e1t 1 2(e 2 jt e 2 jt ) (t ) 1 2t 4 2 jt 2 jt e j ( e e ) 2 1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教材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教材

2. 1895年劳斯(Routh)与赫
尔维茨(Hurwitz)把马克 斯韦尔的思想扩展到高阶微 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 统中,各自提出了两个著名
的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
和赫尔维茨判据。基本上 满足了二十世纪初期控制 赫尔维茨(Hurwitz)
工程师的需要。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水 运 仪 象 台
2. 公元1086-1089年 (北宋哲宗元祐初年), 我国发明的水运仪象台, 就是一种闭环自动调节系 统。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 起步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 产的发展,到十八世纪, 自动控制技术逐渐应用到 现代工业中。其中最卓越 的代表是瓦特(J.Watt) 发明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 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步伐。
•成绩:
• 期终考试: 70% • 作业: 15% • 出席: 15%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同济大学 汽车学院
College of Automotive, Tongji University
课程内容:
• 绪论 •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 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 •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 控制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 最优控制
3.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 控制系统具有准确跟踪与补 偿能力,1932年奈奎斯特 (H.Nyquist)提出了频域 内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法, 为具有高质量的动态品质和 静态 准确度的军用控制系 统提供了所需的分析工具。
奈奎斯特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13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4.1948年伊万斯(W.R.Ewans)提出了复数域内 研究系统的根轨迹法。 建立在奈奎斯特的频率响应法和伊万斯的根轨 迹法基础上的理论,称为经典(古典)控制理论 (或自动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第1章 状态空间描述

现代控制理论 第1章 状态空间描述

得动态方程组 1 x2 x k b 1 x 2 y y u y m m m k b 1 x1 x2 u m m m y x 1
问题:到底有 何区别?
13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1 0 x k x 2 m

如果将储能元件的物理变量选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则状态变量的个数 等于系统中独立储能元件的个数
5
基本概念

状态方程:系统状态方程描述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假设:causal system ——现在的输出只取决 于现在和过去的输入, 而与将来的输入无关。
输入引起状态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个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与所有 状态变量和输入变量的数学表达(常微分方程ODE)称为状态方程,一般形式 为:
1896192019872006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化输入化输入输出方程为状态空间表达式输出方程为状态空间表达式系统的线性变换对角线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线性变换对角线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由状态空间表达式导出传递函数阵由状态空间表达式导出传递函数阵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时变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时变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从系统黑箱的输入输出因果关系中获悉系统特性传递函数描述属系统的外部描述系统的内部描述白箱系统完整地表征了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状态空间表达式属系统的内部描述状态变量
x1 f1 ( x1 , x2 f 2 ( x1 , xn f n ( x1 , , xn , u1 , , xn , u1 , , xn , u1 , , um , t ) , um , t ) , um , t )
标量形式,繁琐!
6
矢量形式

(完整版)现代控制理论

(完整版)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线性离散系统第一节概述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采样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常把采样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统称为离散系统。

一、举例自动测温,控温系统图;加热气体图解:1. 当炉温h变化时,测温电阻R变化→R∆,电桥失去平衡状态,检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其偏转角度为)e;(t2. 检流计是个高灵敏度的元件,为防磨损不允许有摩擦力。

当凸轮转动使指针),接触时间为τ秒;与电位器相接触(凸轮每转的时间为T3. 当炉温h 连续变化时,电位器的输出是一串宽度为τ的脉冲信号e *τ(t);4.e *τ(t)为常值。

加热气体控制阀门角度调速器电动机放大器h →→→→→→ϕ 二、相关定义说明(通过上例来说明) 1. 信号采样偏差)(t e 是连续信号,电位器的输出的e *τ(t)是脉冲信号。

连续信号转变为脉冲信号的过程,成为采样或采样过程。

实现采样的装置成为采样器。

To —采样周期,f s =--To1采样频率,W s =2πf s —采样角频率 2.信号复现因接触时间很小,τo T 〈〈τ,故可把采样器的输出信号)(t e *近似看成是一串强度等于矩形脉冲面积的理想脉冲,为了去除采样本身带来的高额分量,需要把离散信号)(t e *恢复到原信号)(t e 。

实现方法:是在采样器之后串联一个保持器,及信号复现滤波器。

作用:是把)(t e *脉冲信号变成阶梯信号e h (t)3.采样系统结构图r(t),e(t),c(t),y(t)为连续信号,)(t e *为离散信号)(s G h ,)(s G p ,)(s H 分别为保持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

(t)r4.采样系统工作过程⇒由保持器5. 采样控制方式采样周期To ⎪⎩⎪⎨⎧=≠=⇒相位不同步采样常数常数6. 采样系统的研究方法(或称使用的数字工具)因运算过程中出现s 的超越函数,故不用拉式变换法,二采用z 变换方法,状态空间法。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最完整版)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最完整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11K s K K p +sK s K p 1+s J 11sK n 22s J K b -++-+-)(s θ)(s U 图1-27系统方块结构图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s U )(s θ---+++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1K pK K 1pK K 1+++pK n K ⎰⎰⎰11J ⎰2J K b ⎰⎰-1x 2x 3x 4x 5x 6x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uKK x KK x KK x X K x K x x x x J Kx J x J K x J Kx x J K x x x ppppn pb 1611166131534615141313322211+--=+-==++--===∙∙∙∙∙∙令y s =)(θ,则1x y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65432116543211111111265432100000100000000000000010010000000000010x x x x x x y uK K x x x xx x K K K K K K J K J J K J KJ K x x x x x xp p pp n pb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

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R1L1R2L2CU---------Uc---------i1i2图1-28 电路图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有电路原理可知:∙∙∙+==+=++3213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x x L x R 既得22213322222131111111111x R y x Cx Cx x L x L R x uL x L x L R x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32121321222111321000010111010x x x R y u L x x x CCL L R L L R x x x 。

第1章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控制理论发展

第1章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控制理论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标志阶段(7/9)
➢ 传递函数只描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间关系,没有内部变量 的表示。
➢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本质上是 频域方法,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线 性定常系统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理论。
瓦特
经典控制理论—起步阶段(3/5)
瓦特离心调速器
Watt’s fly ball governor
This photograph shows a flyball governor used on a steam engine in a cotton factory near anchest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 这些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快速跟踪、精确控制的高性能追 求,迫切要求拓展已有的控制技术,促使了许多新的见解和 方法的产生。
➢ 同时,还促进了对非线性系统、采样系统以及随机控制系 统的研究。
➢ 可以说工业革命和战争促使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标志阶段(4/9)
以传递函数作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时域分析法、根轨迹 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分析设计工具,构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 基本框架。 ➢ 到20世纪50年代,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形 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当时的控制工程实践发 挥了极大的作用。
经典控制理论—起步阶段(5/5)
经典控制理论—发展阶段(1/4)
3. 发展阶段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使科学家们从 理论上进行探索研究。
➢ 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J.C. Maxwell)通过对调速系统 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建立和分析,

王孝武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3版)课件

王孝武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3版)课件

x1 x2
xn
0 u 0
1
x1
y b0
b1
bn1
xn
注:如果输入项的导数阶次和输出项导数阶次相同,则有d。
Y (s) R(s)
bn s n an s n
b1s b0 a1s a0
d
bn1sn1 b1s b0 ansn a1s a0
例1-4 已知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y18y 192y 640y 160u 640u
0
0
0 1 an1
x1 x2
xn
0
0
b0
u
系统的状态图如下:
x1
y 1
0
0
xn
1.2.2 微分方程中含有输入信号导数项
(一)待定系数法
首先考察三阶系统,其微分方程为 y a2 y a1 y a0 y b3u b2u b1u b0u
┆ xn1 xn z(n1)
xn z(n) a0 x1 a1x2 an1xn b0u
y
b z (n1) n1
b1z
b0 z
b0 x1
b1x2
bn1xn
写成矩阵形式
x1
x2
xn
0
0
0
a0
1 0 0 a1
0 1 0 a2
0 0 0 a3
0
0
0 1 an1
2. 线性时变系统: x A(t)x B(t)u y C(t)x D(t)u
3. 非线性定常系统:
x = f(x, u) y = g(x, u)
4. 非线性时变系统:
x = f(x, u, t ) y = g(x, u, t )
1.1.3 状态变量的选取 (1) 状态变量的选取可以视问题的性质和输入特性而定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第三版)-刘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第三版)-刘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970——1980 大系统理论 控制管理综合 1980——1990 智能控制理论 智能自动化 1990——21c 集成控制理论 网络控制自动化 专家系统,模糊控制,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人脑模型,遗传算法

Soft computing

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
Modern Control Theory
Modern Control Theory
L01
绪论
绪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经典控制理论

形成和发展

在20世纪30-40年代,初步形成。 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体系。 频率理论 根轨迹法


以SISO线性定常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拉氏变换为工具,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分析 与设计。 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Modern Control Theory
L01
绪论
绪论

关于自动化的介绍 Brief 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自动化的理论基础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它以控制论、信息 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哲学的方法论为研究方法。 Cybernetics Information Theory Systemism
Modern Control Theory
L01
绪论
绪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Progress of Control Theory

经典控制理论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理论 (Modern Control Theory) 智能控制理论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控制理论发展趋势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理论_第1章

现代控制理论_第1章
ɺ + a0 y = bm u ( m ) + bm −1u ( m −1) + ⋯ + b1u ɺ + b0u y ( n ) + an −1 y ( n −1) + ⋯ + a1 y m≤n
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状态空间表达式
ɺ = Ax + bu x y = cx
x1 0 x 0 2 x = ⋮ , A = ⋮ xn −1 0 xn −a0 1 0 ⋮ 0 −a1 0 1 ⋮ ⋯ ⋯ ⋱ 0 0 0 0 ⋮ , b = ⋮ , c = [1 0 ⋯ 0] 1 0 −an −1 b0
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实现问题
实现问题:由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动态关系 的运动方程式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 空间表达式。 揭示系统的内部关系 讨论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
ɺ = Ax + bu x y = cx + du
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两类实现问题
di 1 Ri + L + ∫ idt = u dt C
本例子中 1. 输入和输出都已 明确; 2. 选择两个独立的 储能元件作为状 态变量; 3. 根据电路的基本 定律列出方程
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1 y = uc = ∫ idt C
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设状态变量为电感器电流和电容器电压,即
现代控制理论 Modern Control Theory
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本课程主要内容
系统描述:状态空间表示法 系统分析:状态方程的解、线性系统的能 控和能观测性、稳定性分析 系统设计: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最优控制:最优控制系统及其解法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吴忠强版)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吴忠强版)
现代控制理论
吴忠强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二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第三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 第五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第六章 最优控制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 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 述、运动分析与离散化、李亚普诺夫稳 定性分析、能控性与能观性、状态反馈 与状态观测器、最优控制系统设计。每 章配有一定的例题和习题.
b11 b 21 B bn1
b12 b 22 bn 2

b1 r b2 r b nr
y1 y2 y ym
——m维输出矢量;
—— n r 输入(或控制)矩阵;
c 11 c 12 c 21 c 22 C c m1 c m 2
1
式(1-3)就是图1-1系统的输出方程,它的矩阵表示为
y 1
T
0
x1 x2

y C x
T
y c x
T
(1-4)
式中
c
1
0
六、状态空间表达式
l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总合起来,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的动态 描述,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用指定某个输出量的高阶微分方程来描 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如图1-1所示的系统,在以 uc 作输出时, 从式(1-1)消去中间变量i ,得到二阶微分方程为
回到式(1-5)或式(1-6)的二阶系统,若改选 u C 和 u c 作为 两个状态变量,即令 x 1 u C ,
x2 uc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集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集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1.1 考虑以下系统的传递函数:656)()(2+++=s s s s U s Y试求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形和可观测标准形。

1.2 考虑下列单输入单输出系统:u y y yy 66116=+++试求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对角线标准形。

1.3 考虑由下式定义的系统:Cxy Bu Ax x=+=式中]11[,213421=⎥⎦⎤⎢⎣⎡=⎥⎦⎤⎢⎣⎡=C B A ,--试将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变换为能控标准形。

1.4 考虑由下式定义的系统:Cxy Bu Ax x=+=式中]011[,10030021101=⎥⎥⎥⎦⎤⎢⎢⎢⎣⎡=⎥⎥⎥⎦⎤⎢⎢⎢⎣⎡-=C B A ,--试求其传递函数Y(s)/U(s)。

1.5 考虑下列矩阵:⎥⎥⎥⎥⎦⎤⎢⎢⎢⎢⎣⎡=0001100001000010A试求矩阵A 的特征值λ1,λ2,λ3 和λ4。

再求变换矩阵P ,使得),,,(diag 43211λλλλ=-AP P第二章 状态方程的解2.1 用三种方法计算下列矩阵A 的矩阵指数函数At e 。

1) ⎥⎦⎤⎢⎣⎡--=5160A; 2) ⎥⎥⎥⎦⎤⎢⎢⎢⎣⎡---=6116100010A2.2 计算下列矩阵的矩阵指数函数At e 。

1) ⎥⎦⎤⎢⎣⎡=0010A ; 2) ⎥⎦⎤⎢⎣⎡=1002--A ; 3) ⎥⎦⎤⎢⎣⎡-=0110A ; 4) ⎥⎦⎤⎢⎣⎡=1021A5) ⎥⎥⎥⎦⎤⎢⎢⎢⎣⎡---=200010011A ; 6) ⎥⎥⎥⎦⎤⎢⎢⎢⎣⎡=210010001A ; 7) ⎥⎥⎥⎦⎤⎢⎢⎢⎣⎡=000100010A2.2 给定线性定常系统Ax x=式中⎥⎦⎤⎢⎣⎡--=2310A且初始条件为⎥⎦⎤⎢⎣⎡-=11)0(x试求该齐次状态方程的解x (t )。

2.4 已知系统方程如下[]xy u x x 11015610-=⎥⎦⎤⎢⎣⎡+⎥⎦⎤⎢⎣⎡--=求输入和初值为以下值时的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

现代控制理论复习

现代控制理论复习

G ( s ) = G1 ( s )[ I + G2 ( s )G1 ( s )]−1 或 = [ I + G1 ( s )G2 ( s )]−1 G1 ( s )
2 0 1 1 1 2 9 8
[ 第二章总结] 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2 .矩阵指数函数 e At 3 .状态转移矩阵 Φ ( t − t0 ) Φ ( t , t ) 0 4 .线性定常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5 .线性时变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1 、线性定常系统运动分析 1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2 0 1 1 1 2 9 2 2
4 、李氏第二法判稳 李氏第二法判稳思路:寻找李氏函数 李氏第二法判稳思路 李氏第二法稳定性定理
G11 G12 G G Y(s) G(s) = = C(sI − A)−1 B + D = 21 22 M M U(s) Gm1 Gm2 L G1r L G2r L M L Gmr
G( s ) 的每个元素的含义:
Yi ( s ) 表示第i 个输出中,由第j 个输入变量所引 Gij ( s ) = 个输入变量间的传递关系 U j ( s ) 起的输出和第j
e At
2 0 1 1 1 2 9
e λ1t = P 0
0 −1 O P e λnt
1 0
约当标准型法:当A 的特征值为 λ1(n 重根)
λ1t e = Q M 0 0 te λ1t L O O L 1 t n−1e λ1t ( n − 1)! −1 O M Q O te λ1t 0 e λ1t
x ( t ) = Φ ( t − t0 ) x ( t0 )
2 )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x( t ) = Φ ( t ) x( 0) + ∫ Φ ( t − τ ) Bu(τ )dτ

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 绪论

控制论之父— 控制论之父 —维纳 维纳
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 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并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1954年出版了 践,并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
从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经典控制理论的 发展与应用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水平出现了巨大 的飞跃,几乎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 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 (可以说工业革命和战争促使了经典控制理论 的发展)。
闭环与开环控制系统的比较
优点 闭环 采用了反馈, 采用了反馈,因而使系统的响 应对外部干扰和内部系统的参 数变化均相当不敏感。 数变化均相当不敏感。 控制精度高 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成本比相应的闭环系统低; 成本比相应的闭环系统低; 不存在不稳定性问题; 不存在不稳定性问题; 当输出量难于测量, 当输出量难于测量,或者要测 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 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 采用开环比较合适( 采用开环比较合适(比如洗衣 机)。 扰动和标定尺度的变化 将引起误差, 将引起误差,从而使系统 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精度通常较低, 精度通常较低,无自动 纠偏能力。 纠偏能力。 缺点 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 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 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较麻烦。 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较麻烦。
1.5控制理论中的一些术语
(6)反馈控制 ) 是这样一种控制,它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 是这样一种控制,它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力图 减少系统的输出量与某种参考输入量之间的偏差, 减少系统的输出量与某种参考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且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这种偏差。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这种偏差。 这里的扰动是指不可预测的扰动。 这里的扰动是指不可预测的扰动。对于可预测或已知 的扰动,总是可以在系统内部加以补偿。 的扰动,总是可以在系统内部加以补偿。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册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册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1-1 求图示网络的状态空间表达式,选取C u 和i 为状态变量。

RL +1-2 已知系统微分方程,试将其变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1)u y y y y 2642=+++(2)u u y yy 237+=++(3)u u u y y yy 23745++=+++(4)u u u u y y y y 81786116+++=+++1-3试画出如图所示系统的状态变量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1-4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试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状态变量图。

(1)61161)(232+++++=s s s s s s G (2)6513)(22++++=s s s s s G(3))3()1(4)(2++=s s s s G (4)13332)(232+++++=s s s s s s G1-5 已知系统233)()(2+++=s s s s U s Y ,试求其能控标准型和对角标准型。

1-6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试用并联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1)61161)(23+++=s s s s G (2)2545)(23+++=s s s s G1-7 试求下列状态方程所定义系统的传递函数。

⎪⎪⎩⎪⎪⎨⎧⎥⎦⎤⎢⎣⎡⎥⎦⎤⎢⎣⎡=⎥⎦⎤⎢⎣⎡⎥⎦⎤⎢⎣⎡⎥⎦⎤⎢⎣⎡+⎥⎦⎤⎢⎣⎡⎥⎦⎤⎢⎣⎡--=⎥⎦⎤⎢⎣⎡21212121211001101142510x x y y u u x x x x1-8 试将下列状态方程化为对角标准型。

(1)u(t)x(t)(t)x⎥⎦⎤⎢⎣⎡+⎥⎦⎤⎢⎣⎡--=106510(2)u(t)x(t)(t)x ⎥⎥⎥⎦⎤⎢⎢⎢⎣⎡+⎥⎥⎥⎦⎤⎢⎢⎢⎣⎡---=1751326712203010(3)u(t)x(t)(t)x ⎥⎥⎥⎦⎤⎢⎢⎢⎣⎡+⎥⎥⎥⎦⎤⎢⎢⎢⎣⎡---=01161161000101-9 试将下列状态方程化为约当标准型。

(1)u(t)x(t)(t)x⎥⎦⎤⎢⎣⎡+⎥⎦⎤⎢⎣⎡--=102112(2)u(t)x(t)(t)x ⎥⎥⎥⎦⎤⎢⎢⎢⎣⎡+⎥⎥⎥⎦⎤⎢⎢⎢⎣⎡--=357213*********(3)u(t)x(t)(t)x ⎥⎥⎥⎦⎤⎢⎢⎢⎣⎡+⎥⎥⎥⎦⎤⎢⎢⎢⎣⎡-=100452100010第二章 线性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2-1 试求下列系统矩阵A 对应的状态转移矩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 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的普遍机制是控制论的反馈控制原理。

从信息处理和控制的角度看,控制系统可以看成由施控系统和被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并运行于一定的扰动和环境中,如图1–1所示。

施控系统产生控制作用,控制被控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规定的条件下以期望的或最优的方式运行。

扰动图1–1 控制系统的组成施控系统和被控系统的划分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定,由所考察的重点确定。

被控系统包括单台机械或设备、生产线、生产过程、以及整个工厂和企业等,它们是接受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对象,也称控制对象。

施控系统应包括传感、控制和执行三部分。

传感是获得被控系统的状态、输出和环境等方面信息的各种手段之总和,包括测量物理变量的传感器,为获得某些不能用测量仪表测量的变量的软测量技术,以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

执行是产生施控系统最终输出信息的各种手段之总和,它可能是驱动部件(如调节阀、电动机、继电器等)、信息转换和通信部件(如与下级计算机的接口)、显示、记录以及图、文、声、多媒体输出部件等。

控制则以计算机为主体,完成控制问题的求解,形成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产生控制规律,它是控制系统的核心。

抽象化后的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控制系统结构当着重研究控制策略而不关心信息的获取以及控制输出的实现时,将传感简化为求差器,将控制、执行合称控制器,如图1–3所示。

控制策略(狭义也称控制算法)是控制器的核心,是控制理论研究的重点。

图1–3 简化的控制系统1.2 控制理论发展简况在工业应用和理论研究中,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理论。

这种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自动控制的程度、精度、范围及其适应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控制理论发展的结果。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证明了这个真理。

控制理论未形成之前,人们对反馈就有了认识,反馈是控制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人们利用反馈创造一些装置或机器。

1765年,瓦特(J. Watt)发明了蒸汽机离心调速器,但使用中某些条件下蒸汽机速度有可能产生剧烈振荡。

1868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J. C. Maxwell)通过对线性常微分方程系数、对应代数方程根的关系,推导出一简单的代数判据,揭示了那种不稳定现象,并提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调速设计规则。

1877 年、1895年两位数学家罗斯(Routh)和赫尔维茨(Hurwitz)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对于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复杂系统的稳定性代数判据,至今沿用。

1892年,俄国数学家李亚普诺夫发表《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论著,用严格的数学分析方法全面论述了稳定性理论及方法,为控制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控制工程中稳定性问题较多,用的数学工具是常系数微分方程。

1927年布莱克(H. S. Black)发明负反馈放大器,使用中放大器在某些条件下会不稳定而变成振荡器。

1932年乃奎斯特(H. Nyquist)提出频域稳定性判据,它不仅可判别系统稳定与否,而且给出稳定裕量,解决了布莱克放大器的稳定性问题。

1940年伯德(H. W. Bode)引入对数坐标系,使频率法更适合工程应用。

1942年哈里斯(H. Harris)引入传递函数概念。

1945年,伯德发表了《网络分析和反馈放大器设计》,奠定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

1948年,依万斯(W. R. Evans)提出根轨迹法,指出如何靠改变系统中的某些参数去改变反馈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是对乃奎斯特频率法的补充。

期间,尼科尔(N. Nichol)和菲利浦(R. Philips)介绍了随机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理论基础建立于维纳(Wiener)滤波理论之上,而雷加基尼(Ragazzini)和查德(Zadeh)领导40多人研究了线性采样系统。

至此,对于单输入/单输出(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传递函数作为系统基本的描述,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作为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自动控制理论建立起来,常称为经典控制理论。

有了理论指导,这时期的工业生产发展很快,尤其是二战期间军事上的应用(飞机自动导航,炮位跟踪等)。

20世纪50年代,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在发展核反应堆控制、航空航天控制中,对精度与性能要求更高,而且控制参数多,这时经典控制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难以解决复杂的控制问题。

而此期间,计算机发展很快,高速、高精度的数字计算机相继出现,为控制理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956年前苏联数学家庞德里亚金提出了极大值原理,1957年美国学者贝尔曼(Bellman)提出动态规划法,为最优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9年在美国达拉斯(Dallas)召开的第一次自动控制年会上,卡尔曼(Kalman)与伯策姆(Bertram)严谨地介绍了非线性系统稳定性。

论文中,用基于状态变量的系统方程描述系统。

随后,卡尔曼又发表了《控制系统的一般理论》、《线性估计和辨识问题的新结果》,奠定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研究系统的内在规律,包括线性系统分析与综合、最优控制理论、系统辨识和最优估计理论等,有能控性、能观测性等主要概念。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各种空间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优控制问题的解决,如运载火箭耗燃料最少、最少时间送入轨道等。

但工业控制中现代控制理论却遇到很多问题:①直接用最优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过于复杂,不便于应用;②对象的数学模型很难精确得到,而现代控制理论所用的各种分析、综合方法都是以对象数学模型为基础的,数学模型的精确程度对控制系统性能影响很大,对象参数变化时,系统性能不能达到期望指标。

为解决这个问题,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成为控制理论研究的热点。

自适应控制是针对对象特性的变化、漂移和环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线辨识使这种影响逐渐降低以至消除。

控制系统运行中,根据对象或扰动的动态性能,改变控制律的参数或结构,以保证控制质量,各自适应系统大体可归纳为两类: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自校正控制。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第一个自适应控制方案,但由于实现上困难,计算上复杂,没能得到充分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微型机)的发展和普及,随机控制和系统辨识等的成熟,使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又活跃起来。

现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

鲁棒控制是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模型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在设计中设法使系统对模型误差扰动不敏感,使系统不但能保持稳定,品质也保持在工程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具体就是,在控制系统设计中就考虑对象参数的变化,使所设计的控制器不改变自己的参数或结构,即使对象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仍能够保证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不变。

模型的不确定性包括模型不精确、降阶近似、非线性的线性化、参数和特性随时间变化或漂移等。

由于所有的工业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此鲁棒控制问题一直很重要,系统的鲁棒性是它能否可靠用于工业现场的关键,这也是对其研究经久不衰的原因。

尽管理论研究十分热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应用都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缺乏良好的设计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过于复杂,难以实现。

预测控制是20世纪70年代人们为克服控制理论与应用中的不协调而提出的,当时的不协调现象是:科学技术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大型、复杂、不确定性系统实行自动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控制理论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具体表现为:①难于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的对象);②即使能建立数学模型,但结构复杂,难于设计并有效控制。

初步发展的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算法由于复杂、计算量大,应用范围受限制。

这种情况下,人们一方面加强建模、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的研究,另一方面开始打破传统控制思想的束缚,试图面对工业过程的特点,寻找各种对模型要求低、在线计算方便、控制综合效果好的算法,加之当时数字计算机的发展,也为预测控制这个新型计算机优化控制算法提供了物质基础。

预测控制不是某一种统一理论的产物,而是在工业实践过程中独立发展起来的,最初提出的预测控制有模型算法控制(MAC)和动态矩阵控制(DMC),它不要求对模型的结构有先验知识,不必通过复杂的辨识过程便可设计控制系统,它吸取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优化思想,但用不断的在线有限优化(即滚动优化),取代了传统的最优控制,优化过程中利用实测信息不断反馈校正,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不确定性的影响,增强了控制的鲁棒性,在线计算比较简易,这些特点适合工业过程控制的要求。

所以,它很快在石油、电力和航空等领域获得了应用,并引起了工业控制界广泛兴趣,此后,又出现广义预测控制(GPC)等其他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类似于人的思维和决策,根据头脑中对外部世界的了解,通过快速思维不断地比较各种方案可能造成的后果,从中择优予以实施。

其机理包括: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

现在,预测控制的研究已由线性领域进入非线性领域,称为非线性预测控制。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发展几乎与线性系统平行。

严格而言,非线性是普遍存在的,非线性系统才是最一般的系统,线性系统只是其中的特例。

对于非线性系统,传统的线性控制理论已很难满足各种实际需要,采用近似的线性模型虽然有时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和容易地分析系统的各种特性,但很难刻画出系统的非线性本质,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不足以解释非线性现象。

非线性系统较线性系统复杂许多,它本身包含的现象十分丰富,迄今对它的了解还不够,目前的数学工具也远远不够。

例如,在线性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对常参量线性系统,只取决于系统特征方程根的分布。

而和初始条件、外加作用没有关系,如果系统在一定外作用和初始条件下的解是稳定的,则线性系统中可能的全部运动都是稳定的。

我们可以说某个线性系统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但对于非线性系统,叠加原理不再适用,不存在系统是否稳定的笼统概念,必须具体讨论某一运动的稳定性问题。

它的稳定性,除了和系统的结构形式、参数大小有关外,和初始条件也有密切关系。

所以,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是从针对一个个具体的非线性控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过程。

尽管非线性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线性系统只是一个特例,但决不能贬低线性系统理论的重要性,线性系统理论仍是系统理论的基础,许多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要借助于线性系统理论的成果。

研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方法很多,具代表性的有:①线性化法;②描述函数法;③相平面法;④变结构系统;⑤从严密的非线性模型推导出的线性化控制;⑥神经网络法;⑦模糊信息分析法;⑧李亚普诺夫法,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