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药疹皮肤病诊疗规范

药疹皮肤病诊疗规范

药疹【病史采集】1.有明确的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在首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再次给药时,常在24小时内发生。

3.常有前驱症状,如发热、皮肤瘙痒、粘摸灼热、干燥等。

4.重症病例常有口腔粘摸损害,重要脏器受累时,可危及生命。

5.对抗过敏治疗及皮质激素治疗明显有效。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常出现泛发对称性皮疹,皮疹形态常模拟他种发病疹,如猩红热、麻疹、湿疹、荨麻疹、多形红斑、玫瑰糠疹、紫癜等。

固定性红斑常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重症病例可有大疱、表皮剥脱。

【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细胞增多,亦有减少者,若白细胞数低于2.0×109/L则愈后较差;若多脏器受累,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升高,尿蛋白阳性;心脏受累则心电图表现异常。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以及骤然发生于用药过程中的全身性、对称性分布的皮疹等特点(固定性药疹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出诊断。

但要分清药疹类型。

应与发生类似皮疹的皮肤病相鉴别,一般而言,药疹的颜色较类似的皮肤病鲜艳,痒感重于其他皮肤病,药疹在停用致敏药物后可较快好转或消退,而其他皮肤病则各有一定的病程。

【治疗原则】1.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2.一般内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大量维生素C等,重症病例应及时应用皮质激素。

3.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4.支持疗法,如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局部疗法,同一般湿疹皮炎对症处理。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全身症状消失、皮疹基本消退。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善。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情况较好者可出院随诊。

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皮损多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重, 融合成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面部或手足 部为重 两到三周左右,皮肤红肿消退,全身出现大 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则呈手套或袜套 样剥脱。 头发指甲可脱落,口腔粘膜损害可因疼痛影 响进食,眼部可出现角膜溃疡。
55
ED的临床表现--内脏损害
淋巴结肿大:皮病性淋巴结炎 肝损害:肝脾肿大、黄疸、肝功能衰竭 肾损害:蛋白尿、血尿、急性肾衰 心血管异常:心率紊乱、右心衰 红皮病肠病:脂肪痢 内分泌改变:男性女性化、月经失调
46
47
48
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药疹 (ED)
49
红皮病型药疹概述1
属重症药疹,特点是: • 全身90%以上皮肤受累 • 急性期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 • 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 • 常伴有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 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50
红皮病型药疹概述2
• 初次用药者潜伏期多在20天以上 • 可由麻疹样可猩红热样药疹发展而来,也
5 6
19
药疹概述
20
药疹的基本概念
• 定义: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 药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 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甚至 危及生命。
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 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21
病因学
个体因素:不同个体、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敏感性都 不尽相同。
25
药疹的临床类型
1. 固定性药疹 2.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 3. 麻疹或猩红热样发疹型 4. 湿疹样型药疹 5. 紫癜型药疹 6. 扁平苔藓样型 7. 光敏皮炎型 8. 痤疮样型 9. 血管炎型
1. 多形红斑型(含重症多形红 斑型)

8药 疹

8药 疹


可形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
解。

呈暗灰色的坏死表皮 覆于糜烂面上,可伴 大面积的糜烂及大量 渗出,似浅表的Ⅱ度 烫伤,触痛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伴高热、乏力、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
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为重型药疹之一。 引起的药物 磺胺类、巴比妥类
抗癫痫药、解热镇痛类
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重,融
疹、硬下疳等鉴别。
【实验室检查】
1.体内试验 (1)皮肤试验
常用的特异性方法
①划破试验 ④斑贴试验 ②皮内试验 ③点刺试验 ⑤眼结膜试验 ⑥舌含试验
⑦皮窗试验
且皮内试验的准确性较高。
皮内试验适用于预测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
其中以皮内试验,点刺试验及斑贴试验较常用,
(2)药物激发试验

指药疹消退一段时间后,内服试验剂量(一般为治疗量 的1/8~1/4或更小量),以探查可疑致敏药物。 此试验仅适用于口服药物所致的较轻型的药疹,或药 物引起的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而又必须使用该药治 疗时 ( 如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等 ) ,不能用于有速发型 变态反应的药疹和重型药疹。
程较长。急性期类似荨 麻疹、皮炎或苔藓样丘 疹;慢性期脱屑及苔藓 化伴瘙痒。
【诊断】
① 有明确的服药史。
② 有一定的潜伏期。(1-3周或更长;数日或数小时)
③ 除固定型药疹外,皮疹多对称分布,颜色鲜红。 ④ 瘙痒明显。 ⑤ 排除与皮损相似的其他皮肤病及发疹性传染病。

如患者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准确判断致敏药物将更为 困难。应根据患者过去服药史,有无药疹史,此次用药 与发病的关系,以及所发疹型最常由何种药物引起等加 以分析。

3.重型药疹

药疹4

药疹4

[治疗] 治疗原则: 1、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2、加速致
一、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二、轻型药疹 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 一般给予抗组胺药,Vitc,中等剂量强的 松(30~60mg/日)。
局部治疗。 对皮损面积广,糜烂渗液重者,应注意保暖 ,加强病室的消毒隔离,及时更换无菌被单。 根据皮损特点给予外用药物治疗。
[预防] 1、用药前先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 应用已知过敏药物。 2、应用青、链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时, 应按规定作皮试(备好急救药品) 3、避免乱用药物,对过敏体质者,尽量 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 4、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 痒,红斑等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密切 观察,及时处理。 5、已确诊为药疹者,应记入病历,并嘱 病人牢记致敏药物。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 勿用该药。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青霉素、链霉 素及碘胺类药物引起。 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 状。 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 至米粒大的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 以躯干为主,类似麻疹。
猩红热样药疹 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 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 合。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 胀,酷似猩红热皮疹。 本型药疹,酷似麻疹及猩红热,但无麻疹 或猩红热的其他症状,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 热轻。 停药后1~2周病情好转,体温逐渐下降, 皮疹颜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 般较短。 但若未即时发现病因及停药,则可向重型 药疹发展。
[发病机理]
药疹的发病机理可分为免疫性反应和非
免疫性反应两大类。
一、变态反应: 多数药疹由药物变态反应引起,其发生机 理比较复杂。 完全抗原(大分子物质如血清、疫苗,半 抗原+载体→完全抗原): Ⅰ型: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 Ⅱ型: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Ⅲ型:血清病,血清病样综合征,血管炎,荨 麻疹,肾小球肾炎。 Ⅳ型:湿疹样型药疹,麻疹样型药疹,剥脱 性皮炎。

皮肤性病学复习题含答案(三)

皮肤性病学复习题含答案(三)

皮肤性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解1.表皮通过时间: 新生的基底细胞进入棘细胞层,然后上移到颗粒层的最上层,约需14天,再通过角质层脱落下来又需14天,共28天,称为表皮细胞通过时间。

2.桥粒:是角质层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半桥粒:是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主要连接结构,系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细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

5.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STD,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肿瘤等死亡。

二.填空或选择1.表皮由深至浅分为哪五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黑素细胞功能:合成黑素。

作用:遮挡、反射紫外线。

3.朗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多位于棘细胞层,功能免疫。

4.基底膜带的功能:使真皮与表皮紧密相联,渗透,屏障作用。

5.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甲。

6.单纯疱疹病因: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皮损特点:簇集性水疱,有自限性,但易复发,好发部位:口腔,头皮,结膜,颈部头部,手指,角膜等。

7.带状疱疹病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皮疹特点:伴有神经痛。

8.传染性软疣的皮损特点:丘疹,蜡样光泽,中央脐凹,内含软疣小体。

9.脓疱疹的病因: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治疗青霉素。

10.淋病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淋球菌)。

11.头藓临床分型:黄藓,白藓,黑点藓,脓藓。

12.治疗手足藓药物达克宁。

13.疥疮的特点:夜间瘙痒明显,传染性强,好发于皮肤薄嫩处。

14.急性湿疹伴渗出: 湿敷。

15.慢性湿疹治疗: 软膏及硬膏。

药疹(Drug Eruption)

药疹(Drug  Eruption)

3 引起药物
多由青霉素、头 孢菌素、痢特灵及血 清制品
(三)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Morbilliform Drug Eruption and Scarlatiform
Drug Eruption)
1、皮疹特点
为散在或密集、针头 至米粒大、对称分布的 红色斑疹或斑丘疹 ,融 合成片或弥漫性,类似 麻疹或猩红热;
较少情况下也可由别嘌呤、米诺环素、 钙通道抑制剂及雷尼替丁等引起。
• 临床特征为发热、皮损、淋巴结肿大、 血液学异常及器官受累。
• 早期皮损可表现为面部、躯干上部及 上肢的麻疹样皮损,可演变为剥脱性 皮炎样皮损,因毛囊水肿明显而导致 皮损浸润变硬。面部水肿具特征性, 真皮浅层水肿可导致水疱形成,也可 出现无菌性脓疱及紫癜。
(一)固定型药疹 (Fixed Drug Eruption)
1 皮疹特点
为圆形水肿 性紫 红色斑疹,边 界清
楚,单个或数个常
为一个;
固定型药疹
2 部位
口唇、外生殖器等 皮肤粘膜交界处,手 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
3 自觉症状
瘙痒
固定型药疹
4 皮疹消退后遗留 色素沉着,不易 消退;
5 再用相同 药物 则在原部位发生 同样皮疹;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 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治疗(Treatment)
1 治疗原则 停、排、抗、支、 防
(1)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 (2)加速体内药物排泄; (3)抗过敏; (4)加强支持疗法; (5)防止继发感染和治疗并发症。
2 轻型药疹
(1) 5%葡萄糖
500m1
维生素C
2、部位:
全身泛发,对称分布;
2 自觉症状 瘙痒、皮肤灼热、或发热全身症状;

药疹讲义

药疹讲义

第一节药疹药疹(drug eruption)是药物通过口服、吸入、注射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又称为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称为药物反应或不良反应,药疹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病因及发病机制】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药疹的发生率逐渐增长。

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①抗生素类,包括半合成青霉素(如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扑热息痛等;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④抗痛风药:如别嘌呤醇;⑤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狂犬病疫苗等。

此外,中草药引起者也有报道。

个体因素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

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可不相同。

药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机制发生。

1.变态反应多数药疹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

有些药物是大分子物质,为完全抗原,如血清、疫苗及生物制品等。

但更多的药物为低分子量化合物,为半抗原,必须与机体内的载体蛋白等共价结合后才能成为完全抗原,才具有抗原性来激发免疫反应。

一般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发生机制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表19-1 不同类型药疹临床表现药物原形、药物代谢产物和药物中的赋形剂及杂质均可引起变态反应,并且药物的免疫性反应相当复杂,因此,常常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出现不同的皮疹和症状;不同的药物亦可引起同一类型的变态反应,出现相同的皮疹和症状。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有:①仅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生,多数人不发生反应;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关,小剂量的药物即可引起药疹;③有潜伏期,初次用药约4~20天后出现临床症状,已致敏者如再次服药,则数小时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多样,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表现为主;⑤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简述药疹的治疗原则

简述药疹的治疗原则

简述药疹的治疗原则药疹是指因用药而引起的皮肤病变,常见于各种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治疗药疹的原则是停用引起药物过敏的药物,对于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皮肤损伤。

一、停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使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在停用之前要评估患者对该药物是否有真正过敏反应,如果不确定可以进行过敏试验来确认。

此外,在停用之前还要考虑到该药物是否可以被替代,以避免因为治疗需要而继续使用。

二、对轻度和中度药疹进行处理对于轻度和中度的药疹,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来缓解患者不适感。

1. 温水洗涤:使用温水洗涤受影响区域可减轻皮肤刺激和红肿。

2. 涂抹保湿剂:涂抹保湿剂可以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

3. 局部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水浸泡可减轻皮肤热感和瘙痒。

4. 应用外用激素:对于中度的药疹,可以应用外用激素来缓解红肿、水泡和瘙痒等不适感。

三、对重度药疹进行处理对于重度药疹,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来避免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皮肤损伤。

1. 应用口服抗组胺药:口服抗组胺药可以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刺激和红肿等不适感。

2. 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类固醇:对于严重的药疹,可以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类固醇来控制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损伤。

3. 应用免疫抑制剂:在类固醇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控制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损伤。

四、预防药疹的发生最后,预防药疹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超量用药或长期用药。

对于已经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应避免再次使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并告知医生自己曾经出现过敏反应。

此外,了解自己对某些药物是否存在过敏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疹——重症药疹及治疗3

药物疹——重症药疹及治疗3
用药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 物或结构相似药物;在病例首页记录过敏药物,并 嘱患者牢记。
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发热、瘙痒、轻度红斑,以 便及时停药并密切观察;
小结
重症药疹的类型: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疹的治疗原则:
淋巴结肿大、血液学异常及内脏的损害(肝损害常 见); 皮损:早期麻疹样、多形红斑型、紫癜型皮损,后 期可演变为红皮病样皮损; 本型死亡率10%左右,暴发性肝坏死和肝衰竭是主要 的死亡原因。
重型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疹的诊断
重要保障。
TEN 7月5日
7月5日
7月10日
7月18日
7月19日出院
8 月 4 日 复 诊
治疗
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
◆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隔离房间 ◆每日更换无菌床单 ◆加强皮肤、黏膜护理 ◆外用药物遵循外用药的选用原

预防
对药物应该严加控制,杜绝滥用,尽量减少用药品 种,采取安全给药途径;
尼氏征阳性; 常累及口、眼、外阴等处
粘膜。
(二)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

是重型药疹之一,首次 用药其潜伏期长达20天 以上;
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 屑,粘膜亦受累,手足 部呈手套或袜套状脱屑; 常有粘膜及内脏损害
多伴有全身症状
(三)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即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
诊断依据
⒈ 用药史; ⒉ 一定的潜伏期; ⒊ 皮损常泛发全身,对称分布(固定性除外) 4.往往瘙痒明显; 5.停药后好转——这一点非常重要

药疹

药疹

强机体抵抗力,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输白蛋白液。
•协助患者勤翻身。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每天
测体温3次,如发热则增至4-6次
(五)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术后禁 食有关 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六)知识缺乏:与对治疗方案、疾病过程、 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不了解有关
药疹 Drug eruption
一、定义
亦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 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 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 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统。 它是药物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 种医源性疾病。
二、病因
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均可 能引起药疹。临床常见的有:①抗生 素类如青链霉素;②磺胺类;③解热 镇痛类;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 药,以苯巴比妥引起者最多;⑤异种 血清制剂及疫苗,如TAT等。中药、 中成药也可引起药疹。
七、鉴鉴别诊断别诊断
应与其它发疹性疾病及传染 病如麻疹、猩红热等鉴别:药疹 的皮疹更为鲜红和瘙痒,而全身 症状可较轻,无Koplic 斑、草莓 舌、环口苍白圈等传染病的症状 和体征。
八、治疗
治疗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 结构近似药物;加速排泄;抗过 敏治疗。
㈠一般治疗:
1、抗组胺药:选用1~2种口服; 2 、维生素 C 、 10% 葡萄糖酸 钙; 3 、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 30~60mg/ 日分次口服或地塞米 松5~10mg/日,肌注或静滴。
固 定 性 红 斑
2 、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形性红 斑型药疹:
①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镇 痛类等引起; ②皮疹为豌豆至蚕豆大小类圆形水 肿性红斑、丘疹,中央呈紫红色, 或有水疱,界清。对称分布;

药疹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药疹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药疹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一、概述:
建议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药疹又叫药物性皮炎,是由于人体对某些药物发生过敏反应而发生的皮疹。

其特征大约为发热、斑疹、关节疼痛、瘙痒等。

药疹的类型很多,有各种形状和不同的颜色,包括固定性红斑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紫癜型药疹、光感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为最重型药疹,一般均在急诊中先见到),其中的一种最常见的药疹颜色为暗红色的丘疹。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

药疹中也有可危及生命的重症类型,如判断有错,未及时治疗,其后果非常严重。

二、临床表现:
1、发热;
2、斑疹;
3、关节疼痛。

三、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生化全项。

四、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

(二)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

(三)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对轻型药疹的治疗: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

五、预防: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

3、应用青霉素、血清、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阳性者不可用该药治疗。

4、已确诊为药疹者,应将致敏药物记入病历并嘱病人牢记,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勿用该药。

药疹治疗原则

药疹治疗原则

精品文档. 1.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

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

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

2.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⑴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⑵激素: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

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

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⑶抗组胺药: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⑷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⑸预防及治疗感染。

⑹黏膜损害的处理: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小时,1次。

⑺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

3.对轻型药疹的治疗: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

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天,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

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4.治愈标准:皮疹消退,可留有色素沉着,全身和局部自觉症状消失。

5.好转标准:皮疹减轻,停止发展,全身和局部自觉症状好转。

第一章药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一章药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一章药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皮肤科郑捷药疹系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因变态反应引起皮肤粘膜炎症的表现,严重者可引起全身的广泛皮损及继发性改变,并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第一节为什么要重视药疹的研究药疹是最常见的药物副反应,也是皮肤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

随着药物品种的日新月异和就医用药渠道的增多,药疹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

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观察到部分患者以往经常服用同一药物均无“药疹”出现,而某次使用此药时却发生“药疹”,以后再使用同一药物时仍无药疹发生,其表现不符合药疹和变态反应的规律;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但“药疹”的发生率却高于中青年;此外,别嘌呤醇、卡马西平、氯丙嗪等药物诱发的重型药疹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病情时常会出现反复,特别是在大剂量、长时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一味加大激素用量、延长激素使用时间对病情并无益处,而在皮疹出现反复的同时患者往往会伴有程度不同的发热。

因此,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即传统的变态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以上现象,药疹的发生可能有着更为复杂的机理,除与药物及个体易感性有关外,还应有其它因素的参与。

根据已有文献,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是在药疹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如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有学者报道EB 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患者使用氨苄西林治疗后皮疹发生率接近100%,而对照组仅有9%出现皮疹,但一旦病情缓解后如再次服用氨苄西林则几乎不发生药疹;人类疱疹病毒6(human herpesvirus 6, HHV-6)也已有多篇报道与药物诱导的“高敏综合症”(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HSS),现称为“药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多系统症状”(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DRESS)的发病密切相关;Descamps等分别在卡马西平、柳氮磺胺吡啶和布洛芬诱发的DRESS患者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的抗HHV-6 IgM和IgG抗体,同时在患者皮损中还发现存在HHV-6 DNA成分,因此认为HHV-6急性感染在DRESS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此外,HIV感染者的高药疹发生率也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如在接受TMP-SMZ治疗卡氏肺囊虫肺炎的AIDS患者中40%~60%可发生皮疹,而该药却很少在HIV阴性的其他免疫缺陷病患者体内诱发药疹;其它药物如氨苯砜、卡马西平、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亦被报道在AIDS患者中极易诱发药疹。

药疹试题及答案

药疹试题及答案

药疹试题及答案
1. 药疹是指什么?
A. 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
B. 药物引起的内脏反应
C. 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
D. 药物引起的全身反应
答案:A
2. 药疹的常见类型包括哪些?
A. 荨麻疹型
B. 红斑型
C. 多形红斑型
D. 所有以上
答案:D
3. 药疹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什么?
A. 实验室检查
B. 影像学检查
C. 临床表现
D. 药物使用史
答案:D
4. 以下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药疹?
A. 抗生素
B. 非甾体抗炎药
C. 抗癫痫药
D. 所有以上
答案:D
5. 药疹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A.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B. 给予抗过敏药物
C. 给予抗生素
D. 所有以上
答案:D
6. 药疹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A. 避免已知过敏药物
B. 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C. 定期进行药物过敏测试
D. 所有以上
答案:D
7. 药疹的严重程度如何分类?
A. 轻度、中度、重度
B. 轻度、中度、重度、危重
C. 轻度、中度、重度、危重、致死
D. 轻度、中度、重度、危重、致死、痊愈
答案:B
8. 药疹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哪些?
A. 皮疹
B. 瘙痒
C. 红肿
D. 所有以上
答案:D
9. 药疹的诊断需要排除哪些疾病?
A. 病毒性皮疹
B. 细菌性皮疹
C. 真菌性皮疹
D. 所有以上
答案:D
10. 药疹的预后通常如何?
A. 良好
B. 一般
C. 较差
D. 无法预测
答案:A。

药疹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

药疹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

诊断和鉴别诊断
3.重症药疹严重程度判定:出现以下表现时,需警惕发生重症的可能性。 (1)SJS/TEN的诊断基于3个关键的临床要素: ▪ 皮肤和黏膜表现、系统受累和组织学特征[27],典型组织病理学表现的特点是大量角质细胞
概述
▪ 重症药疹主要指以下3种类型[6]:Stevens-Johnson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 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AGEP)。素: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同一 个体不同时期对相同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前者取决于遗传因素 (具有相关易感基因、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缺陷等),后者与个体 生理状态、所处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 2. 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种类繁多,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经常遇到的包括:
临床表现
▪ 引发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NSAIDs、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别嘌呤醇及抗结核药等。
▪ 这是一组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以表皮广泛坏死剥脱为特征,超过90% 的患者黏膜受累,通常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部位(眼部、口腔 和生殖器),疼痛明显,尼氏征阳性;
▪ 为了与自身免疫性疱病区别,应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可伴有严重器官损 伤,重者常因继发性肺部感染、肝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等而死亡。
临床表现
2.DRESS: ▪ 常见致敏药物有抗癫痫药、磺胺类、别嘌呤醇、硫唑嘌呤、甲硝唑、特

药疹

药疹

药疹[临床表现]
四、湿疹型药疹
1. 致敏药物 : 青霉素 、 链霉素 、 磺胺 、 汞 、 致敏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磺胺、 奎宁等。先局部外用过敏(接触性皮炎) 奎宁等 。 先局部外用过敏 ( 接触性皮炎 ) 再口服后起药疹 2. 发生部位:全身 发生部位: 3. 皮疹特点 : 同湿疹 ( 多形皮疹 , 有渗出倾 皮疹特点:同湿疹(多形皮疹, 向) 4. 全身症状:较轻,偶畏寒发烧 全身症状:较轻, 5. 转归:停药后好转 转归:
治疗] 药疹[治疗 治疗
二、内用治疗 1. 轻型药疹
抗组织胺药 维生素C 维生素 中等量激素(氢考30-60毫克每天) 毫克每天) 中等量激素(氢考 毫克每天
治疗] 药疹[治疗 治疗
2. 重型药疹 1) 激素:早期、足量、依病情减量 激素:早期、足量、 2) 加强支持疗法:输新鲜血或 加强支持疗法:输新鲜血或AP 3) 纠正水电平衡:补液、K、Na 纠正水电平衡:补液、 、 4) 防治合并症: 防治合并症:
药疹[预防]
1. 用药前追问过敏史 2. 尽量少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 尽量少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 用药过程中注意以察有无药疹症状 3. 需做皮试的药物,必须按规定皮试 需做皮试的药物, 4. 已确定的过敏药物,应该入病历并嘱病 已确定的过敏药物, 人牢记
过敏性休克
1. 致敏药物:青霉素等抗生素 致敏药物: 2. 发生时间: 注射过程或皮试中 , 一般 发生时间 : 注射过程或皮试中, 5—30分钟内发病 分钟内发病 3. 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4. 全身症状 : 显著 , 有高热 、 咽痛 、 呕吐等全身中 全身症状: 显著, 有高热、 咽痛、 毒症状, 毒症状,可伴蛋白尿及氮质血症 5. 转归:50%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而死亡 转归: 因继发感染、 因继发感染

固定性药疹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固定性药疹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固定性药疹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固定性药疹。

其实就是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但事实上很多人对它并不认识和了解,所以说对它的使用问题上,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因此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固定性药疹的治疗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介绍,大家对这种药物治疗。

有更加科学的认识。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具有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的特点,谓之固定性红斑型药疹。

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固定性药疹形状特殊,较易识别。

其特点是先有局部瘙痒,继而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颜色为鲜红或紫红色,具水肿性,发作愈频色素愈深,愈后可见遗留色素沉着。

此皮疹与其他疹状明显的区别在于,每次服同样药物后常在同一部位发生。

一般地说,固定性药疹好发于外生殖器、口唇和手背等处。

此药疹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第一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如重复用药,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则会在24小时内发生,而敏感者则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发生。

固定性药疹治疗方法(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

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三)对轻型药疹的治疗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

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

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介绍之后,就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对于任何药物的使用问题,必须遵守健康科学的原则,如果说使用它,而在无形当中给自己的身体产生了不利影响,那么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希望每个朋友都能够引起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者最多。

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作皮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

患者先出现面红、胸闷、气蹩、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有频危感、血压下降、神智不清乃至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

抢救与治疗:①本病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抢救;②可用0.1%肾上腺素0.5ml~1ml肌注,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亦可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内静注;③可先用地塞米松5mg~10mg肌注或静注,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mg~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1000ml内静脉滴注;④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 时,可给升压药;⑤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⑥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2.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

一般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

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30mg~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局部治疗: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
油剂、3%硼酸溶液或0.1%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3.重型药疹应及时抢救,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加强护理,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

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脉滴注,或用地塞米松10mg~20mg/d,分2次静脉滴注;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可加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尽量在24小时内均衡给药。

糖皮质激素足量,病情应在3日~5日内控制;否则,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原剂量的1/3~1/2);待皮疹颜色转淡,无新发皮疹,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

(2)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①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开易产生过敏的药物,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②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

③若伴发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

④注意电解质紊乱并及时予以纠正。

⑤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

⑥注意眼睛护理,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球睑结膜粘连。

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长久暴露而损伤。

⑦注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3)加强支持疗法
(4)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