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能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性、简练性、抒情性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鲁迅自传。
(2)学会对比分析,将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作品进行比较,了解其独特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培养对文学家的敬仰之情。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坚持自我。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 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性、简练性、抒情性等。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所体现的复杂情感和思想。
2. 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作品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的相关资料,如鲁迅生平和思想发展的介绍。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鲁迅自传,了解其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他的自传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理解其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资料,归纳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鲁迅自传中所体现的复杂情感和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对比分析(1)学生找出其他自传作品,与鲁迅自传进行对比分析。
(2)讨论: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作品的异同之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2)学生选择其他文学家自传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把握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掌握阅读自传的方法和技巧。
3. 深入理解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
2. 鲁迅自传的结构和特点。
3. 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
3. 阅读理解法: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鲁迅自传。
2.2 教学手段1. 教材:鲁迅自传文本。
2. 多媒体: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3.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进行小组讨论。
4.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讲解鲁迅自传的特点和价值。
3.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阅读理解:20分钟3. 分析讨论:30分钟4. 总结讲解:15分钟5. 布置作业: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积极参与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1. 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参与度高。
2. 阅读理解:内容准确,感悟深刻。
3. 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有说服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鲁迅自传文本。
5.2 多媒体: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5.3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教学拓展活动设计2. 引导学生进行鲁迅自传相关的课外阅读,如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
3.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感悟。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教学教案第一篇:《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教学教案《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想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
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告迅的形象。
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鲁迅自传》。
二、熟悉课文请同学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
三、落实字词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
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时间事件(主要活动)原因一八八一年出生十三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十八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个中国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二十九岁回国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1911)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绍兴光复后(1912)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一九二六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一九一八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五、布置作业1。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鲁迅自传》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简要介绍《鲁迅自传》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鲁迅的照片和他的简介,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鲁迅的作品?3. 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的片段,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章节二:文学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包括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2. 分析鲁迅的作品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鲁迅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章节三:文本分析(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鲁迅自传》的文风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1. 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包括语言、叙述方式和结构。
2. 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鲁迅的童年经历和他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特点,如语言简洁、叙述直接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
章节四:文本分析(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如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知识分子的责任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如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通过学习《鲁迅自传》,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掌握自传的写作特点,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理解和记忆。
2. 自传写作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材:《鲁迅自传》原文辅助材料: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鲁迅作品。
2. 提问: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印象?他的作品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Step 2: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原文,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自传的写作特点。
Step 3: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教师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如真实、客观、生动等。
Step 4: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理解。
2. 讨论自传的写作特点,如何体现在《鲁迅自传》中。
Step 5: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的精神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Step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鲁迅自传》原文。
2.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小作文,可以是评价、感悟或介绍。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传的写作特点,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讨论的活跃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自传写作技巧的掌握。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语文教案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掌握自传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鲁迅自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坚定的信仰和为民族进步事业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鲁迅自传的背景介绍。
2. 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分析。
3. 自传的写作特点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事件。
2. 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涉及的复杂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2. 自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3. 内容分析:讲解鲁迅自传的主要情节和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写作特点讲解: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自传的写作方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鲁迅自传的启示和影响。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鲁迅自传中的重大事件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鲁迅自传,提高阅读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鲁迅自传的内涵和价值。
3. 研究学习: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鲁迅及其自传。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读后感)评估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感悟。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进步。
九、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鲁迅及其自传,阅读理解鲁迅自传。
第二周: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特点,讨论自传的启示。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章节一:了解鲁迅及其自传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掌握自传的特点和结构1.2 教学内容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自传的定义和特点自传的结构和要素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1.3.2 讲解自传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自传是一种个人传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强调自传的真实性和主观性1.3.3 分析自传的结构和要素介绍自传的一般结构,包括序言、和结尾讲解自传的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感受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鲁迅的《自序》一文,了解鲁迅的自传特点和结构章节二: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2.1 教学目标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2.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2.3.2 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的语言、叙述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探讨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如讽刺、批判和反思等2.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鲁迅自传》中的具体例子,分析其文学特点和思想倾向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鲁迅自传》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文学特点和思想倾向,并写成短文章节三:探讨《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3.1 教学目标探讨《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理解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3.2 分析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中的重要事件和描写,探讨其主题和意义讲解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追求真理、批判现实和关注民生等3.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鲁迅自传》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其主题和意义,以及鲁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写成短文章节四:解读《鲁迅自传》中的象征和隐喻4.1 教学目标解读《鲁迅自传》中的象征和隐喻理解鲁迅的文学手法和深层含义4.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中的象征和隐喻鲁迅的文学手法和深层含义4.3 教学步骤4.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中的象征和隐喻,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4.3.2 解读象征和隐喻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的具体象征和隐喻,如“铁屋子”的象征意义等讲解鲁迅的文学手法和深层含义,如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4.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鲁迅自传》中的其他象征和隐喻,并解读其深层含义4.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鲁迅自传》中的一个象征或隐喻,解读其深层含义,并写成短文章节五: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总结《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和思考过程5.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总结学习和思考过程的反思章节六:对比分析与时代背景6.1 教学目标对比分析《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文学作品的异同了解《鲁迅自传》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6.2 教学内容自传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鲁迅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关系6.3 教学步骤6.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之前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鲁迅自传》更深入思考6.3.2 对比分析与学生一起对比分析《鲁迅自传》与其他自传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讨论鲁迅的作品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生活经历6.3.3 时代背景研究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分析鲁迅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如何相互影响,塑造了他的自传作品6.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篇其他自传文学作品,与《鲁迅自传》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写成比较分析文章。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鲁迅自传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鲁迅自传教学目标:1. 理解鲁迅自传的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发展。
2. 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特色,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鲁迅自传的写作特色的体会。
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一些历史背景的理解。
2. 鲁迅自传的写作特色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鲁迅自传的文本。
2. 与鲁迅自传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了解鲁迅自传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三、内容理解(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鲁迅自传的内容进行讨论,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自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写作特色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的写作特色,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
2. 学生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并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特色。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自传的内容理解和写作特色的体会。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提出疑问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阅读鲁迅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鲁迅自传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与鲁迅自传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结合鲁迅自传的内容,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小组讨论(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鲁迅自传相关的话题。
2. 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形成小组的共同意见。
教案-《鲁迅自传》
教案-《鲁迅自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鲁迅自传》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现实,关注社会,培养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鲁迅自传》的内容梗概。
3.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
三、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鲁迅自传》中体现的鲁迅先生的人格品质和思想精神。
四、教学难点:1.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
2. 如何引导学生从《鲁迅自传》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批判精神。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自传》中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鲁迅自传》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人格品质和思想精神。
3.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感悟。
4. 分析:分析《鲁迅自传》中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
七、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批判精神的培养。
九、教学资源:1. 鲁迅先生的著作:《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2. 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论文、评论等资料。
十、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先生故居,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环境。
2.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3. 开展鲁迅先生作品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七、教学实践: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围绕鲁迅先生的思想精神展开。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鲁迅自传》的阅读效果。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1.1.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1.1.3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1.2 教学内容1.2.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简介1.2.2 《鲁迅自传》文本阅读与分析1.2.3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概述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2.1.2 《鲁迅自传》的文学特色2.1.3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2.2 教学难点2.2.1 鲁迅先生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2.2.2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方法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分析《鲁迅自传》的文本特点。
3.1.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自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1.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作品封面等,丰富教学形象。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鲁迅先生相关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4.1.1 图片展示: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4.1.2 简要介绍: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文本阅读与分析4.2.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鲁迅自传》,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4.2.2 内容解析: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3 讨论与思考4.3.1 问题引导:提出关于鲁迅先生生平与文学成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拓展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能够分析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3)能够运用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通过分析鲁迅的文学作品,学习鲁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的尊重和敬意,认识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像鲁迅一样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写作。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包括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 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3. 鲁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包括对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进行分析。
三、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关注。
2. 阅读课文《鲁迅自传》,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鲁迅的作品和思想,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的了解和评价。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鲁迅自传》。
2. 鲁迅的作品集。
3.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书籍。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设计注意事项:1. 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鲁迅的作品和思想。
3.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练习机会。
4.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写作。
鲁迅自传 教学设计示例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鲁迅的人物背景和生平经历; 2. 理解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3. 分析鲁迅的作品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重点介绍鲁迅自传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鲁迅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2. 鲁迅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3.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激发1.利用开放性问题导入:你们是否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你们对鲁迅了解多少?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鲁迅的了解。
步骤二:鲁迅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1.分享鲁迅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特别是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关联。
2.提供相关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思考。
3.学生自主学习并记录关键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步骤三:鲁迅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1.分享鲁迅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重点介绍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2.提供相关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思考。
3.学生自主学习并记录关键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步骤四: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分享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包括他的作品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2.提供相关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思考。
3.学生自主学习并记录关键的影响和重要作品。
步骤五:合作讨论与总结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并讨论自己记录的关键信息。
2.引导学生探讨鲁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他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3.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步骤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鲁迅自传中的关键内容的读后感。
2.提供写作指导和鲁迅相关的参考资料。
四、教学评估1.学生提交的读后感作业评估。
2.小组讨论的贡献评估。
3.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评估。
五、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通过阅读鲁迅自传以外的作品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作品风格。
2.提供其他与鲁迅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3.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深入探讨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语文教案鲁迅自传教学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能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生动、简洁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鲁迅自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培养对鲁迅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 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生动、简洁等。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一些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理解。
2. 对鲁迅思想价值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的文本材料。
2. 准备与鲁迅自传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准备讨论和写作的题目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自传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的文本材料。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回答相关问题。
3. 文学特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学特点,如真实、生动、简洁等。
(2)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鲁迅自传文学特点的理解。
4. 讨论和写作:(1)教师提出与鲁迅自传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鲁迅自传的思考和感受。
5. 总结和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
(2)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表达能力。
2. 作业和写作: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写作练习的质量,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和创造性。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反思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经典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1一、文章背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鲁迅的一生与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更是在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迅自传》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不仅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更是通过个人的经历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人文、社会、文化和思想面貌。
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部文学作品,通过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精髓,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当代尤其是国家的根本问题与发展方向的思考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1. 通过鲁迅自传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思想成就和文学成就,认识鲁迅这位杰出的文学思想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够梳理出鲁迅的思想精髓和文学特点,掌握文学分析和阅读技巧。
3. 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思考文化、社会和心理问题,积极探索提高当下文化修养,增强人文素养和探究时代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特点,并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2. 创设合理的阅读组织形式,如课内阅读、小组讨论、个人答题、展示分享等不同形式,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多种文学分析和读写技巧。
3. 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其实际能力,打造学习充实、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设计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鲁迅及其作品1. 学习鲁迅的生平事迹,对鲁迅的文学成就进行介绍。
2. 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及时代背景,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鲁迅的创作过程及其思想精髓。
第二课时:解读鲁迅自传1. 小组讨论鲁迅自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学习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自传的背景介绍。
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鲁迅自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鲁迅自传的意义和价值。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自传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提供鲁迅自传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使用小组讨论表格,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鲁迅自传的背景。
步骤二:阅读鲁迅自传,理解主要内容和结构。
步骤三: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步骤四:小组讨论,探讨鲁迅自传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五:总结课堂,强调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看鲁迅自传的图片和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
活动二:阅读鲁迅自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主要内容和结构。
活动三:小组讨论,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活动四:小组展示,分享讨论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对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鲁迅自传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是否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的地方。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扩展5.1 教学资源提供鲁迅自传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提供鲁迅自传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供学生观看和了解。
提供小组讨论表格,供学生记录讨论结果。
5.2 教学扩展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鲁迅的理解和认识。
《鲁迅自传》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思考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学习鲁迅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鲁迅在《自传》中展现出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难点1. 鲁迅作品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寓意。
2. 鲁迅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文本,相关鲁迅作品的资料,鲁迅生平介绍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自传》,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理解文本内容,记录不懂的生词和句子。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鲁迅的作品特点。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展现出的鲁迅品质和精神,如勇敢、坚定、爱国等。
5. 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扬鲁迅精神。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六、教学延伸1.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加深对鲁迅文学成就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鲁迅作品的主题讨论,分析鲁迅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档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鲁迅精神的认同和体会,鼓励学生将鲁迅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鲁迅自传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鲁迅自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鲁迅自传,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掌握其文学地位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鲁迅自传的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鲁迅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学价值。
2.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的深层含义和时代背景。
2. 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文学追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的相关资料、鲁迅作品选集、参考教案等。
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自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自传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鲁迅自传,注意理解自传的基本内容和鲁迅的文学地位。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鲁迅自传的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鲁迅自传中的深层含义和时代背景,分享学习心得。
5.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鲁迅作品的鉴赏和感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其他现代作家的自传,如郭沫若、茅盾等,从不同视角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
2. 作品欣赏:挑选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进行课堂朗读和欣赏,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读后感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反馈,对教案进行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鲁迅自传》教案鲁迅年级组别执笔课型审核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恰当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的重大转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二)难点: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三、教学方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学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内容在家自学部分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皖南()学籍()乞食()páng huáng()shuāi败()chóu办()zhâ江()nà喊()亲qī()三、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
(8分)(1)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传”是一种怎样的文体?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校教学部分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们上学期学习(风筝》一文,作者是:(鲁迅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语文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二、设计理念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发现问题,自主的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体的个性得以充分表现。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合作或与人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5、采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初中第四册第十三课《鲁迅自传》,在这篇千字左右
的自传里,鲁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生平与成长经过,著述情况。
因为是自我介绍性的文字,因此语言比较平实,没有一点夸饰,即便是回忆自己所经历的生平大事,或是遭遇到的童年挫折,反动政府迫害,也着笔轻淡力避主观情绪的流露。
这也体现出鲁迅谦逊求实的人格精神,学习时应细心领会。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自传的特征,掌握自传的写法。
⑵了解人物的经历,再现活的鲁迅形象。
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和乐于求知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
1、在阅读、赏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文章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思想觉悟:
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鲁迅爱国,坚强的精神和谦逊的品质。
2、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3、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1、了解鲁迅成长的主要经历。
2、探究鲁迅的思想变化过程,感悟鲁迅坚定执着的思想个性和赤诚的爱国之心。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关键:品味文章简洁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隐含的思想情感,
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
六、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
创新点:通过探究鲁迅思想变化过程感悟鲁迅坚定执着的思想个性和赤诚的爱国之心。
德育点: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培养爱国情怀,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
空白点:分析问题、练习、收获和感受
七、学法
1、听读: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
2、体会简练语言,含有感情的表达效果。
3、探究鲁迅性格与精神
4、采用读、评、析、议相结合的方法。
八、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带、彩色粉笔。
九、教学过程与步骤
㈠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文学家被排入世界十大文豪之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是鲁迅先生。
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你们想了解这位伟人成长的经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自传》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去追寻伟人闪光的人生足迹吧?
㈡漫话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成就最大的是杂文,有杂文集多部。
㈢释题:先由学生说后,教师简单归结
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叫“自传”。
自传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自传叫“小传”。
《鲁迅自传》就是写自己的小传。
㈣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全文。
思考:
⑴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生平事迹?
⑵画出作者从出生到作传时各阶段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的语言标志(直接或间接的)
⑶画出你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2、学生填表(小黑板或纸制作)
3、师生点评图表
4、小结:
本文按时间顺序从经历(家境、求学、工作)和成就两方面介绍自己的生平事迹。
并围绕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进行选材。
㈤研读课:
1、研读课文(1—3)段,解读鲁迅精神
㈠齐读(1—3)段
㈡讨论、探究
学生先同桌讨论,教师巡堂参与,然后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感悟。
㈢教师小结鲁迅的一生经历许许多多不寻常的事,作者着重选取影响他走上文艺道路的事来写,让我们不但了解他的成长过程,还能感受到他的伟大思想个性。
2、研读最后一段
㈠指定学生读。
㈡教师补充《狂人日记》的影响及鲁迅“笔名”之意。
㈢揣摩作者对自己成就评价的关键词语,“不好”、“一点”,体悟鲁迅谦逊的品质。
㈥突破:
1、听读(或默读)课文,获取信息。
2、了解鲁迅人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归纳)。
⑴盛衰家世、出外求学。
⑵出国学医、弃医从文。
⑶回国任教、辗转奔波
⑷小说短认、启蒙思想。
3、特色欣赏
⑴短小精悍,语言简练
鲁迅近50年的经经历,只用一篇千字文并介绍得清清楚楚,语言的简练可想而知,但也并不排斥生动的刻画,关键的地方还
是不惜笔墨,读来倍加感人。
如关于家境和筹措学费的描述。
第三自然段几个“走出”的连续使用,不仅使人真切感受到鲁迅行色匆匆,辗转频繁,而且让人感到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和一个革命作家的战斗历程。
⑵不铺陈细节,感情含蓄
鲁迅少年家道中落的凄苦,青年求学的艰辛,人生道路的抉择,为事业而奋斗的坎坷,这一切都隐含在看似平淡实则浓烈的语言当中。
连遭人陷害,身处险境的白色恐怖,他也轻描淡写地用一句话“说我不好,要捕拿我”带过,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坦然与蔑视,没有大胸怀、大气度是做不到的。
关于自己的著作和成就,就像一名学生向教师报告一样,更见其具有诚实谦虚的美德。
(以上可概括为自传特点)
㈦探究:学了这篇文章我们对鲁迅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但对鲁迅的性格和精神又有哪些认识呢?(学生按小组讨论后概括)
1、坚定的信念与意志。
家道的衰落,但鲁迅却不肯做幕友和商人,实质是不愿做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也不愿做唯利是图的商人。
他所选择和追求的人生,决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个人的生存出路,而是找一条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相结合的道路。
2、坚强不屈,奋斗到底。
回国后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右冲左奔,正是鲁迅先生不屈从反动势力、奋斗到底的精神体现。
3、勤奋
丰硕的成果正是因为先生斗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勤奋的结果。
㈧拓展与延伸
㈨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㈩布置作业:写一篇《我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