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鹤方壶_新郑彝器的代表性青铜器_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莲鹤方壶赏析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莲鹤方壶赏析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
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
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
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
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
口宽24.9cm。
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
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
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
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
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所代表的郑国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古代的青铜器壶主要用以盛酒,也用于盛水。
《诗•大雅•韩奕》云:“清酒百壶”,可证。
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2015年12月,莲鹤方壶被运送至北京参展。
莲鹤方壶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国君大墓出土。
经过发掘,“郑公大墓”出土了完整的青铜器近百件,另外还有玉器、陶器等数百件文物,史称“新郑彝器”。
专家们认为,这批文物是郑国王室的祭祀重器,其主人可能是郑国国君子婴。
1927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筹委会,这批历经周折辗转的青铜器文物成了河南省博物馆的首批“镇馆之宝”,开启了河南文物事业之路。
有人这样说,“先有郑公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馆”。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保护国宝免遭劫掠、破坏,“新郑彝器”又几经辗转,费尽周折得以保存。
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指示“速将河南存渝古物运存台湾,行政院分令教育部、河南省政府遵照办理”。
仓促之中,莲鹤方壶等河南古物被打箱运抵重庆机场,马上就要登机飞往台湾。
中国人民解放军,救下了莲鹤方壶。
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打箱封条,还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
但是还有部分“新郑彝器”被运到了台湾。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会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河南存渝古物。
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残缺、高近126厘米的莲鹤方壶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
自此,两尊莲鹤方壶分置两处。
1999年钟鼎青铜器复仿制的莲鹤方壶被国务院指定为外交礼品,赠送给国家领导人和国外总统、首相,其中有南韩前总统。
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村的莲鹤方壶,系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全国已出土青铜器的稀世珍宝。
共出土一对,另一件现藏故宫博物院,学者郭沫若为其定名“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作者: ————————————————————————————————日期:莲鹤方壶赏析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莲鹤方壶赏析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
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
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
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
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
口宽24.9cm。
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
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
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
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
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莲鹤方壶赏析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莲鹤方壶赏析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
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
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
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
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
口宽24.9cm。
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
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
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
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
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所代表的郑国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古代的青铜器壶主要用以盛酒,也用于盛水。
《诗•大雅•韩奕》云:“清酒百壶”,可证。
时代精神之象征_莲鹤方壶_张得水

郑 彝 器 》 等 多部 专 著 和 图 录 , 一 时名 声 大 振 ,
时 人 称 之 为 “新 郑 彝 器 ” 。 河 南 博 物 馆 正 是 有 厂这 批 珍 贵 的 收 藏 品 , 所 以在 当时 被 评 论 为 “统 中国 博 物 馆 所 藏 物 品 , 除故 宫 博 物 院外 ,
河 南博 物馆 堪 居第二 之位 置 ” 。 年 月 日 , 爆 发 了震惊 中 外 的 “卢 沟 桥 事 变 ” , 日本 军 国 主 义悍 然 发动 了全 面 侵 华 战 争 , 华 北 各地 相继 沦 陷 。 危急 时 刻 , 经 河 南
中 匡 尊 物 馆
曰
引 城 卜比
致 电靳 云 鹦 , 提 出收 藏 这 批器 物 的要 求 , 但 最 终 因河 南 为 这 批 文 物 的 出 土地 , 有 着 天然 的优
势 , 所 以 交 由河 南古 物 保 管 所 保 存 。 年河
租 界 的 文 物 已无安 全保 障 , 几 经 商 议 , 河 南 省 政 府再 次 决 定 , 将 文 物运 人 四川 。 在磁 器 口中央大学 校 舍 内 。 年 月
河 南 省乃至 中国 文物 浮 币 业发展 的 比。
的 莲 瓣 之 `` 挺
莲鹤方壶
莲 鹤 方壶 , ,。 又挖 出 数 年 少 几 河 、 打 执 那 李家 楼 郑 公 人 墓 , ' 地 的 乡绅 李 锐 在 「` 京 一 余 很快 传
夕 ︸ 勺 卜 巴 ` ︸
, 时任新郑 上 七 知 '
几 」 艺于 ,
藏 品 研 究
造型 多 种 多样 , 有方 壶 、 扁 壶 、 圆壶 、 瓤形 壶 等 。 莲鹤 方 壶上 物像众 多 , 杂而 不 乱 。神 龙怪 虎 , 神 态各 具 。 方壶 装饰 最为精 彩 的乃 是 盖 顶 仰 起 盛 开 的 双 层 莲 瓣 , 以及 伫 立 莲 瓣 中央 一 只 立 鹤 。 仙 鹤 亭 亭 玉 立 , 双 翼 舒 展 , 引颈 欲鸣 , 表 现 出 的清新 自由 、 轻松 活 泼的 感 觉 , 形 神俱 佳 , 栩栩 如 生 , 曾使 多少人 为 之倾倒 。 如 此精 美 的青 铜 器 , 是 什 么 时代 的 作 品 它 的主 人 是 谁 关 于 这 批 铜器 的性 质 问题 , 自 出土 以来 , 学 术 界 多 有讨 论 。 因为 李 家 楼墓 系 新 中 国成 立 前 非 科学 发掘 , 墓 中 出土 文 物 流散 各 地 , 给 研 究 工 作 带 来 了 许 多 困难 。 从 墓葬 的 规 模 和 随 葬 品 的 形 制 、 数 量 、 规 格 等 分析 , 比 较一 致 的观 点 , 是认 为 李家楼 墓 的墓主 当为 郑 国 国 君 。 其 主 要 的依 据 , 一 是 以 莲 鹤 方 壶 为 代 表 的 新 郑 铜 器 出 自郑 韩 故 城 。 根 据 文 献 记 载 , 郑 韩 故 城 是 公 元 前 世 纪 中期 至 公 元 前 年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郑 国 和 韩 国都 城 。 郑 韩 两 国先后在此 建都达 年之久 。近 几十年的 考古 发掘 与 调 查 , 基 本 上 弄 清 了 城址 的规 模 和 布 局 。 城址 平 面呈 不规 则 长方形 , 东 西长 约 米 , 南北 宽 约 米 , 中部 有一 道 南 北 向 夯 土 墙 将 故 城 分 成 东 西 两部 分 。 其 中的 李 家楼 就 位 于 西 城 的 南 部 。 二 是这 批 青 铜 器 具 有春 秋 时 期 铜 器 的 风 格 , 同 时 也存 在 着 新 旧风 格相 互 参 杂 的 现 象 , 新 风格 的器 物 与 旧形 制 的器 物 二 者 并存 , 而 且大 部分 的铜 器存 在着 受楚 文化 影 响 的新 风 格 ④ 。 三是这批青 铜器规模之大 、 等级 之高 , 非卿 大夫 之 流所能 及 , 无疑 为某 一 代郑 公之 墓 的随葬 物 。 据统 计 , 新郑 李 家 楼 大 墓 出 土 的 青 铜 器 为 鼎 件 , 其 中列 鼎 、 列鼎 各一套 , 篡 件 , 扁 件 , 方颤 件 , 盒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莲鹤方壶

青铜时代的绝唱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我国青铜艺术发展史上的丰碑,她的发现与收藏一波三折,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让世人瞩目的则是莲鹤方壶的青铜艺术之美。
1923年夏天,骄阳似火,河南新郑多日高温无雨,李锐正大汗淋漓地打井。
突然,铁锹碰到了硬物,仔细看,居然是华丽的青铜器。
继续挖掘,出土了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人们做梦也想不到,这里安睡着郑国国君,专家称之为郑公大墓。
为了保护这批文物,1927年建立了河南博物馆,也就是今天河南博物院的前身。
这批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珍贵文物,成为我院的首批藏品。
莲鹤方壶共出土2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体积高大,铸造工艺精湛,装饰典雅华美,是主人地位、财富、实力的象征。
壶上物像众多,承托壶身的怪虎张口吐舌,似乎被高大的铜壶压得气喘吁吁;铜壶四角的神龙,勾头顾盼,顽皮可爱。
神龙怪虎各具神态,杂而不乱。
当然,最为精彩的乃是壶盖顶部。
壶盖顶部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莲瓣中央伫立一只仙鹤,她双翼舒展,引颈欲鸣,亭亭玉立,栩栩如生,表现出的清新自由、轻松活泼,将人们引领至那个学术上百家争鸣,新旧体制交融的春秋战国时期。
镂空的莲瓣、繁缛的纹饰,说明郑国的青铜铸造水平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铸造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堪称“青铜时代的绝唱”。
莲鹤方壶那美丽的花纹,优雅的仙鹤,气势恢宏的王者风范,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传递着春秋战国时期独特的青铜艺术之美。
先秦重器——莲鹤方壶

2019-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先秦重器———莲鹤方壶傅玉刘杨莘彧荆玉坤(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性张扬的时代,这是一个解除束缚、富于进取和创造的激情时代。
周天子一统天下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的权力之争已见分晓,各国内部实行变法图强,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到来了,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人们对神的膜拜更加理性,个人奋斗进取精神,建功立业强烈欲望,使得审美文化逐渐剥掉了巫神的色彩而赋予了人文色彩。
尊象器物的造型、图饰也一改殷商时代的怪异、神秘、狰狞而趋于朴拙、写实、平和、温顺,更加生活化,崇文尚实之人文意象占为主流。
楚地有崇尚浪漫的情怀,使各种器物都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
与以往的凝重、肃穆、庄严不同,它们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升腾着一种舒扬的美感,其中的代表作就是莲鹤方壶。
关键词:莲鹤方壶;图饰;美感中图分类号:K87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026-01莲鹤方壶出土自“郑公大墓”,是新郑彝器的典型代表,它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一统天下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的权力之争已开始,人们对神的膜拜更加理性,个人奋斗进取精神成为主流,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望使得审美文化逐渐剥掉了巫神的色彩而赋予了人文色彩。
方壶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这些蟠璃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在努力追求一种昂扬的生命意志。
方壶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双层镂雕莲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上立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此鹤清新自由、轻松活泼。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赞:“此鹤突破上占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
”方壶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
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有盖,双耳,圈足,壶身上下遍饰各种附加装饰,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新郑出⼟莲鹤铜⽅壶新郑出⼟莲鹤铜⽅壶 莲鹤⽅壶是春秋中期的青铜制盛酒或盛⽔器,壶上有冠盖,器⾝长颈、垂腹、圈⾜。
该壶造型宏伟⽓派,装饰典雅华美。
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附壁回⾸之龙形怪兽为⽿;器⾝满饰蟠螭纹,腹部四⾓各攀附⼀⽴体⼩兽,圈⾜下有两个侧⾸吐⾆的卷尾兽,倾其全⼒承托重器,张⼝咋⾆,更托青铜器的威严之感。
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体,被郭沫若先⽣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基本资料 名称:莲鹤⽅壶; ⽤途:盛酒或盛⽔器; 质地:青铜; 时代:春秋中期; 地点: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墓;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馆; 级别:国家⼀级⽂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四件禁⽌出国⽂物之⼀。
⽂物简介莲鹤⽅壶是春秋中期的青铜制盛酒或盛⽔器,原器通⾼126厘⽶,⼝长30.5厘⽶,宽24.9厘⽶。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的⽅壶造型,有盖、双⽿、圈⾜,重⼼在下腹部,遍饰于器⾝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壶⾝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
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
圈⾜上每⾯饰相对的两虎,器盖⼝沿饰窃曲纹。
壶颈部四⾯均有龙(兽)形⽿,两正侧⾯作回⾸反顾之龙形,有花冠形⾓,体积很⼤,冠与⾝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
壶腹下部四⾓⼜有附饰的有翼⼩龙,作回⾸向上攀附之状。
兽⾓翻卷,⾓端如花朵形。
圈⾜下有双兽,⼸⾝卷尾,头转向外侧,咋⾆,有枝形⾓。
承托壶⾝的兽,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合,共同在观者视觉上造成壶⾝轻盈、移动的感觉。
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墓出⼟。
此壶原为⼀对,⼀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件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物传奇经历 河南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有⼀件莲鹤⽅壶。
这两件莲鹤⽅壶原本是⼀对,它们硕⼤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展着曲折传奇的经历,⽅壶的背后,也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化内涵。
国宝中的国宝——春秋莲鹤方壶

国宝中的国宝——春秋莲鹤方壶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
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
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我们在茶友会等你壶,作为一种盛装液体的容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在历史上,壶也是酒器中的大类,《周礼·秋官·掌客》提到:“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
”其中的“壶”,就是指酒器。
以铜铸壶始见于殷商,至春秋晚期越发盛行,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对春秋时期的代表作——春秋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春秋莲鹤方壶,1923年8月25日出土于河南新郑,为春秋早期郑国国君郑子婴所配礼器,现在仅存两只,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可谓是镇院之宝。
春秋莲鹤方壶造型主题为春秋时期非常盛行的一种方形构造壶。
唯一特殊的是,在其壶顶莲花瓣的中央立着一只仙鹤。
当你看到它的第一眼,相信所有人都会被惊艳,双翼展开,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双眼遥望远方,仿佛即将飞入云海。
铸造者巧妙的将莲花和仙鹤两样寓意高洁的事物完美结合在一起,这也许是莲鹤方壶名字的由来。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
两件方壶的重量相同,均为64.28公斤,口为方形,长30.5厘米,宽54厘米。
盖的上方四周骈列镂空的双层莲瓣,中央立一鹤,作引吭长鸣振翅欲飞状;颈两侧各有一条回首反顾的龙形怪兽,构成铜壶的双耳;四角各有一条回首反顾的龙形怪兽;圈足下有两只长有梅花鹿角的龙形走兽,张口吐舌,负重而行;铜壶通身由鸟纹、兽纹、龙纹及蟠螭纹相互交错,其严谨的纹饰布局与主体灵活游动的龙螭结合,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风格。
整体造型:壶立、花开、鹤飞、龙舞、兽走;其装饰艺术采用平面、立体、浮雕、圆雕、镂空等多种手法;制造方法采用失蜡、模印、分铸、合铸及焊接的冶铸工艺完成.这种工艺奇特的造型和卓越精湛的铸造技术,堪称青铜时代的绝唱,为先秦青铜礼器之最,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期, 同时也从侧面展现出春秋郑国铸造水平在当时独领风骚。
莲鹤方壶的重逢:再响青铜时代绝唱

莲鹤方壶的重逢:再响青铜时代绝唱2006年4月28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鼎力支持下,“国之重宝——莲鹤方壶特别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
一对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的国宝“姐妹”,终于在分离半个多世纪后得以团聚。
莲鹤方壶,原为一对,其造型和花纹装饰及大小几乎完全一样,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解放军如神兵天降,救下莲鹤方壶1923年,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一批钟鼎重器惊现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村一个普通的菜园。
经过发掘,“郑公大墓”出土了完整的青铜器近百件,是中国当时空前的特大发现。
其中的近百件青铜器史称“新郑彝器”。
专家们认为,这批文物是郑国王室的祭祀重器,其主人可能是郑国国君子婴。
1927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筹委会,这批历经周折辗转的青铜器文物成了河南省博物馆的首批“镇馆之宝”。
因此有人说:“先有郑公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馆。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保护国宝免遭劫掠、破坏,“新郑彝器”又几经辗转,费尽周折才得以保存。
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指示“速将河南存渝古物运存台湾,行政院分令教育部、河南省政府遵照办理”。
仓促之中,莲鹤方壶等河南古物被打箱运抵重庆机场,马上就要登机飞往台湾。
千钧一发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如神兵天降,救下了莲鹤方壶。
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打箱封条,还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
即便如此,还有部分“新郑彝器”被运到了台湾。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会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河南存渝古物。
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残缺的莲鹤方壶调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自此,两尊莲鹤方壶分置两处。
郭沫若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莲鹤方壶高125.7厘米、口径横31.8厘米、纵26厘米;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一个高124厘米。
莲鹤方壶壶身饰有各种附加装饰,不但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变化。
郭沫若先生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标志着中国艺术风格的一个新开端。
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方壶

时代精神之象征——莲鹤方壶
李丽娜;张得水
【期刊名称】《中国博物馆》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 2007年12月,河南博物院于建院80周年之际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九大镇院之宝.其中,一件出土于河南新郑郑公大墓的青铜器--莲鹤方壶,最为引人注目.宏伟气派的造型,典雅华美的装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它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为同墓出土,被誉为"并蒂莲花"或"姊妹壶".
【总页数】8页(P112-119)
【作者】李丽娜;张得水
【作者单位】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莲鹤方壶 [J],
2.莲鹤方壶装饰图案的功能寓意 [J], 郭萍
3.莲鹤方壶 [J],
4.莲鹤方壶 [J],
5.莲鹤方壶的南渡北归 [J], 马萧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作者: ————————————————————————————————日期:莲鹤方壶赏析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莲鹤方壶赏析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
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
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
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
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
口宽24.9cm。
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
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
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
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
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莲鹤方壶赏析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莲鹤方壶赏析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
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
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
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
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
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
口宽24.9cm。
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
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
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
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
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
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
“莲鹤方壶所代表的郑国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古代的青铜器壶主要用以盛酒,也用于盛水。
《诗•大雅•韩奕》云:“清酒百壶”,可证。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展开全文九大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学术命名:春秋莲鹤方壶出土地点: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所属年代:春秋时期器物器物规格:高126.5cm;重64.28kg出土时间: 1923年“ 文物概览”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
两件方壶的重量相同,均为64.28公斤,口为方形,长30.5厘米,宽54厘米。
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
壶体四面还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
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
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
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
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
壶。
盛酒器,亦可盛水。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注:“酒尊也。
”《周礼·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
注:“盛水器也。
”殳季良父壶铭:“用盛旨酒。
”伯陭壶铭:“用自作醴壶。
”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壶在青铜礼器组合中的用途。
青铜壶的制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汉,商代前期方壶较少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制也不断变化,大多为圆形。
鹤,是有着自己的独特语言。
在中国文化中,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象与意象之一--鹤鸣九皋,一鹤冲天,松鹤延年,鹤发童颜,仙鹤道僮,闲云野鹤,梅妻鹤子,乘鹤羽化乃至驾鹤西去,风声鹤唳,煮鹤焚琴等。
诗赞国宝:莲鹤方壶郑风苑

诗赞国宝:莲鹤方壶郑风苑
国宝莲鹤方壶,系用青铜造铸。
制于春秋中晚,物产华夏远古。
一九二三年间,河南新郑出土。
地点李家楼村,现身一座大墓。
方壶形体高大,神秘色彩独具。
通高一米二二,可分上中下部。
下部是壶底座,足压两只怪虎。
神兽尾部相连,抬首屈肢而伏。
中部壶身如瓶,上狭下宽中曲。
最宽五四厘米,壶身上凹下鼓。
身饰蟠曲龙纹,纹饰如云如雾。
龙角高高竖立,回首塌腰曲躯。
恰成镂孔双耳,便于力士抬举。
壶腹四隅四兽,兽角弯曲分布。
肩上长出双翼,长尾上卷怪古。
壶盖之上莲鹤,尤令世人赞许。
立雕双层莲瓣,瓣瓣向上弯曲。
瓣上布满镂孔,如莲花开肥硕。
二十花瓣之中,一鹤独立在壶。
踌躇满志欲飞,祥和迎宾鸣舞。
睥睨传统脚下,令人深思领悟。
大小静动结合,花鸟巧妙相辅。
物像多而不乱,龙虎莲鹤皆具。
专家细看工艺,铸造雕刻焊补。
造型独特美观,轻灵奇巧特酷。
艺匠技术精湛,物态如生栩栩。
虽是盛酒礼器,堪称壶中最巨。
如此古代瑰宝,当代也叹不如。
莲鹤方尊美术赏析

《莲鹤方壶美术赏析》摘要: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春秋时期青铜重器,共出土一对,器形、纹饰完全相同,历经多次颠沛流离后现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是中原晋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追求思想自由的时代背景。
莲鹤方壶结构精巧复杂,造型纹饰奇巧,铸造工艺精湛,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关键词:莲鹤方壶;青铜器;春秋时期;新郑彝器;河南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正文: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经专家多次考证,证实其墓主为郑国国君,作为春秋时期青铜重器,很可能是郑国国君在宗庙祭祀、宴请宾客等重大活动中使用的礼器。
郭沫若曾评价莲鹤方壶说:“盖顶一鸟耸立,张翅欲飞,壶侧双龙旁顾,夺器欲出,壶底两螭抗拒,跃跃欲试。
全部格局,在庞然大器的附着上,有离心前进动向,最足象征争求解放、迎接曙光的时代精神。
”文物是时代最忠实的记录者,昭示着中华文明千年的沧桑历程,两千多年前的莲鹤方壶依然屹立于此,为我们诉说着春秋时期的时代风貌。
本文将从莲鹤方壶的发现历程、铸造背景、铸造工艺、民族文化特征这些方面进行赏析。
1.发现历程1923年8月25日,当地的乡绅李锐,在自家的菜园里淘井,意外挖出青铜器三件,次日又挖出十几件,并从中挑出3件以八百金的价格卖给许昌的古董商张庆麟,消息传开,新郑知县姚延锦劝说李锐停止挖掘,反遭拒绝。
9月1日,适逢国民党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鄂巡防新郑,闻知此事,认为“钟鼎重器,尊彝宝物,为先代典型所寄,应该归于公家,垂诸后世”,果断收缴李锐所得文物,并派军队进驻李家楼,继续发掘,并将卖给张庆麟的3件铜鼎如数赎回。
最终得到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各类器物89件、碎铜片635件。
9月27日,所得文物尽数运回当时的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交河南古物保存所所长何日章保存。
此后,靳云鄂会同当地的官绅划定范围,继续发掘,至10月15日结束,又获得各类铜器十余件,以及一些陶器玉器等。
描述青铜器《莲鹤方壶》的造型特征

描述青铜器《莲鹤方壶》的造型特征
《莲鹤方壶》是一件古代青铜器,它的造型特征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件青铜器的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的整体形状呈方形,四个角落上各有一只鹤,鹤的翅膀展开,栩栩如生。
这些鹤的造型非常精细,每一根羽毛都被雕刻得非常清晰,栩栩如生的形态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代神话中的神鸟。
而方形的造型也让这件青铜器显得非常稳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这件青铜器的表面装饰非常精美,上面雕刻着许多莲花图案。
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纯洁、高贵和美好。
这些莲花图案被雕刻得非常细致,每一朵莲花都被刻画得非常清晰,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这件青铜器的盖子上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装饰,那就是一个莲花的花蕊。
这个花蕊非常精致,每一层花瓣都被雕刻得非常清晰,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
而这个花蕊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它可以作为壶盖的手柄,非常方便实用。
总的来说,《莲鹤方壶》是一件非常精美的青铜器,它的造型特征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方形造型、精美的表面装饰和独特的花蕊设计,都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
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文化遗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莲鹤方壶后母戊鼎结论总结

莲鹤方壶后母戊鼎结论总结
莲鹤方壶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国君大墓出土。
莲鹤方壶精湛的工艺,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同时也展现了春秋时期郑国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铸造水平在当时独领风骚的一面。
后母戊鼎(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莲花和鹤在古时候都是祥瑞的体现,也符合古人的审美情趣。
当你看到一只喙微微向上抬起的仙鹤,站立于莲花丛中的时候,由于来到了梦境。
青铜器用于几丝和陪葬,也暗合了引导被祭者进入天国,到达大善的情境。
国之重宝莲鹤方壶的传奇故事

国之重宝莲鹤方壶的传奇故事1923年8月25日,火辣辣的日头炙烤着新郑县南大街乡绅李锐的菜园,多日的干旱,使李锐决定雇人打井浇菜,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脚下,是2000多年前的郑国陵墓,他打井时轰然打开了河南省博物事业的大门!傍晚时分,当井挖到三丈深时,挖出青铜彝器4件,次日又得数十件,他取其中一件大型铜鼎和两件中型铜鼎售与许昌的文物贩子张庆麟,得800余元,发了一笔意外之财。
县城不大,这事立马就传到了新郑知事姚廷锦的耳朵里,姚劝李停止挖掘,李不听,却说在自己家里挖东西,一不偷,二不抢,是老天爷给他的财路,李锐命令雇工昼夜不停又连续挖掘出土器物20多件。
很快,全城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1923年9月1日,驻扎郑州的吴佩孚部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视察路过新郑,认为古物出土关系国粹,应归公家保存。
便命令副官陈国昌会同县知事姚延锦以理说服李锐,提取了先前所挖之物,之后,靳云鹗以原价购回张庆麟所买3鼎,并派官兵监护现场。
同时,电告驻洛阳的吴佩孚和河南监理张福来,听候裁处。
9月2日至5日,靳云鹗命令继续发掘。
9月6日,在原井周围又挖了几个井,井底互相沟通。
9月7日,两个莲鹤方壶终于露面,一出土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又挖出两个方壶,大牢九鼎、土鼎各一套,铜簋一组八件,铜鬲一组九件,其他青铜器、玉器、陶器和贝币等1000余件。
这批文物一起被称为“新郑彝器”,当时这座古墓暂命名为李家楼大墓。
河南博物院莲鹤方壶文物铭牌新郑发现大批春秋珍贵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北京、上海、天津、开封各地均连续报道,各地金石学者和考古学家云集新郑考察参观,一致考证认定李家楼大墓的墓主为郑君子仪,春秋时期第一个开始在诸侯间称霸的郑庄公之子,也称郑君子婴。
靳云鹗一边上报吴佩孚请示处理意见,一边请来金石学者和照相人员对这批文物整理、登记、照相。
后经河南省政府代表同吴佩孚代表协商,从彰明国粹、供研究出发,决定移交给河南省第一图书馆保存。
后来又专门成立古物保管所来保存这批文物,古物保管所是河南省博物院的前身,这批文物的出土奠定了河南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器100多件。靳云鹗派人把出土文物 装上车,武装押运到当时河南省省会开 封。郑公大墓出土文物一时名声大振, 世人称之为“新郑彝器”,其中最珍贵 的就是一对莲鹤方壶。 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 集团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 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张, 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倡议在河南成立 一所博物馆。同年7月,河南博物馆在开 封法院西街(现今开封市三圣庙街)正式成 立。郑公大墓出土青铜器文物就成了河南 博物馆的首批“镇馆之宝河南博物馆”。 战争时期,为保护国宝免遭劫掠、 破坏,“新郑彝器”几经辗转,费尽周 折。1949年冬,国民党指示“速将河南 存渝古物运存台湾,行政院分令教育部、 河南省政府遵照办理”。仓促之中,莲鹤 方壶等河南古物被打箱运抵重庆机场,马 上就要登机飞往台湾。此时,解放军赶 到,救了一部分来不及运走的文物,其中 就包括莲鹤方壶在内。至今,“中国人民 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打箱封 条,还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 1950年,河南省代表会同国家文化 部代表共同赴重庆接收河南博物馆的文 物。这对莲鹤方壶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
Read 2014.20
集萃
文史 LITERATURE HISTORY
41
莲鹤方壶: 新郑彝器的代表性青铜器
河南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 别收藏有一件莲鹤方壶。这两件莲鹤方 壶原本是一对。它们通高117厘米、口 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 壶上有冠 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壶冠呈双 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 欲飞之鹤;壶颈两侧以附壁回首之龙形 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 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 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莲鹤方壶的出土和存世,有过怎 样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呢?故事是这样 的—— 1923年8月,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新 郑市乡绅李锐家的菜园里,由于干旱,蔬 菜已打蔫了,李锐决定在菜园里打一口 井。这位乡绅怎么也没想到,菜园下面就 是当年郑国的大墓,安睡着郑国国君。 李锐挖出不少青铜珍宝,他挑选了 几件比较完整的铜鼎去卖,发了一笔横 财。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县里。县政府 马上派人制止,李锐非但不听,反而挖得 更起劲了。 此时,恰逢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 靳云鹗来新郑一带巡访,听到消息,他 马上出面收缴挖出的国宝,追回被卖文 物,组织工兵继续挖掘,那次共出土青
一件被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被 保存在河南博物院。 新郑市的“郑韩故城”,春秋战国 时期的郑、韩两国曾先后在此建都长达 500多年。故城内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出 土文物数量众多,“新郑彝器”就是其中 的代表。 当时郑国位于晋、楚两个大国之 间。春秋中期以后,北方之晋、南方之 楚又在政治、文化、艺术上各自形成中 心,这种影响也明显地体现在青铜器的 艺术风格上。郑公大墓出土的“新郑彝 器”,既有接近于以晋地器物为代表的 中原色调,又有接近于楚地器物的飘逸 风韵。而莲鹤方壶就是春秋时期南北文 化交融过程中的历史再现,是青铜艺术 风格转变、过渡时期的一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