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录鬼簿》记载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西昆派是根据《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梅苏:梅尧臣、苏舜钦。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偏离唐诗风神情韵风格,被尊为宋诗之祖。

苏舜钦,字子美,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

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宋初三体: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的主要特征是“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但往往“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其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而以王的成就最高。

西昆体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丰瞻华美,“四瑚八琏,烂然皆珍”。

其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晚唐体宗法贾岛,姚合,意境清幽。

这一流派最著名的是林逋的《山园小梅》。

柳永词内容1.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2.“尤工于羁旅行役”。

把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并借助羁旅行役时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景物描写,将这些不幸与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3.增加了对繁华的都市风光的描写,反映了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

柳永贡献 1.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能力,是~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

运用铺陈或曰铺叙的手法,亦即加强传统的赋比兴中的赋的手法2.慢词总是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以丰富的阅历为基础,以独特的感受为筋骨,写出主观动作,心情和客观场面,景物的发展脉络及变化线索,体现出层次结构上的多重性。

3.~词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表达,这是~词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

4.~词还善于细节描写,不管对景物,心理动作,~都善于作具体细腻的描述5.~词讲究音调和格律,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亦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第四册)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第四册)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散曲的形式:小令和套数。

2、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3、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

4、《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主题: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5、《长生殿》作者:洪昇。

6、北宋诗词革新的领袖:欧阳修;强调:“文以载道”。

7、《梧桐雨》的作者:白朴。

8、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

9、“三言二拍”: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0、《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本名《石头记》。

11、大晟词人:周邦彦(因周邦彦曾提举大晟府,故称)。

12、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

13、《西游记》的两大文学母题:A、人性自由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B、历险式(a,冒险精神,b隐喻着人必须经历艰辛才能获得成功)。

14、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

15、《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语)。

二、诗词填空1、此生谁料?心在天山,生老沧州。

辛弃疾2、天意从来高难见,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南宋张元干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8、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忆帝京》9、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10、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1、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

——戴复古《处世》三、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

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

中国古代文学Ⅲ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中国古代文学Ⅲ期末复习总结.docx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1.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外部一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士人生活等。

内部一一文学自身承传。

1)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国力的强盛,人民生活安定,这是唐代文学繁荣的物质基础。

2)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行卷之风的盛行,也是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3)政治开明,思想界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4)唐代文化繁荣,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南北文化交流,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 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6)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还取决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旧唐书•文苑传•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生活在髙宗、武后朝,才俊志雄而仕途淹蹇,是他们身世的共同点。

闻一多说他们“年少而才髙,官小而名大”。

•四杰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初唐四杰”有着相近的审美追求。

首先,他们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矛头直指风靡当时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其次,他们在理论上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

而他们的创作实践,却更侧重于文学的抒情感发作用,追求壮美的境界。

・“四杰”的诗歌题材大致有四个方面:(1)边塞诗其悲壮苍凉的风格,开了边塞诗派的先河。

(2)羁旅赠别诗这类事体验既深,情意又浓,吟咏自能真切感人。

(3)感怀述志诗(4)咏史、咏物诗•四杰的贡献:(1)对诗歌题材的开拓闻一多:“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的手中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唐诗杂论・四杰》)(2)转变了初唐诗风•明•王世贞称四杰的诗歌''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意象翩翩,老境超然胜之”(《艺苑卮言》卷四)・诗风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3)完善律绝,发展歌行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3、宋代对知识分子的优待与文化学术的繁荣(1)宋代的科举考试(2)理学之盛行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二程、邵雍、朱熹。

(3)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四大书《太平御览》(类书)、《太平广记》(小说总集)、《文苑英华》(诗文总集)、《册府元龟》(类书)及《资冶通鉴》的编纂官学与私学的兴盛。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州庐山),岳麓书院(潭州岳麓山),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4、宋代商业经济的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1、宋词与唐诗并称,为宋代文学标志性成果。

宋词主要发展线索: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

主要风格流派:婉约、豪放、典雅现存宋词与作者:唐圭璋编《全宋词》(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孔繁礼补辑。

词2万余首,词人1300多家。

2、宋诗宋诗发展概况:宋初三体——欧、王、苏——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灵、江湖派宋诗与唐诗高下之争。

3、散文、骈文、话本小说(1)宋代的散文创作及成就。

(2)骈体文和文赋。

赋的发展: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3)《全宋文》的编辑与出版:(4)宋代的其他文学样式:话本、诸宫调、戏剧(?)等。

第一章北宋前期的诗文第一节宋初文学宋初文学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及仁宗朝初期的文学。

一、北宋初期诗坛概况诗歌创作基本上承绪中、晚唐诗风,尚未形成独特面貌。

此间,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即“宋初三体”:一是推重白居易的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

二是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创作刻意求工,内容多抒写幽远枯寂的隐逸生活,代表诗人有林逋、九僧等。

三是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雍容典雅,形式华美,多粉饰太平之作,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变,代表作家是杨亿、钱惟演、刘筠。

总的看来,此间诗坛除王禹偁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突破之外,总体成就并不甚高。

二、晚唐体诗人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主要诗人有九僧、潘阆、林逋等人。

古代文学史三四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三四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代文学元杂剧一、元代前期重要作家、作品(记主要代表作品)关汉卿(现存剧目、简单剧情、自述性质的作品)1、字汉卿,号已斋叟,一生创作杂剧67种,今存18种。

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

2、三类题材:①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揭露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窦娥冤》是整个杂剧的代表作。

②儿女风情剧:《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诈妮子》、《金线池》,反映妇女命运和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她们的智慧与美德,大都充满喜剧气氛。

其中《救风尘》和《望江亭》是喜剧代表作。

③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歌颂古代英雄,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其中《单刀会》是历史剧的代表作。

3、带有自述性质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王实甫1、名德信,大都人,活动于成宗元贞至大德年间,在仕途上混的不太顺利,与关汉卿、杨显之、郑光祖来往都比较密切。

王实甫杂剧《录鬼簿》记载有13种,现在保存完整的只有三种,即《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另有《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二种各残存一折。

2、《西厢记》流传发展演变过程(简答或论述,扩展的多点,自行删减)(1)最早的文本时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要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论调。

(2)宋金时期,崔张爱情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的各种演唱作品纷纷出现,秦观、毛滂《调关令》、赵德麟《商调.蝶恋花》,作品扬崔抑张,对莺莺的遭遇寄予同情,对张生行为不满。

此外,民间艺人还创作有南宋话本小说《莺莺传》、宋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景佑元年(1034)终 于中进士。据说曾面见 晏殊以求提携,晏殊嫌 弃其词风卑俗,未能如 愿。仕途很坎坷 ,死时 无钱下葬。
左:国子监
上:读书人
二、柳永对词的新变(“三创”)
(一)创意:柳词题 材 内容的开拓
1、描写都市繁华、市井风 情。 词集中约1/5为都市词, 描写范围涉及汴京、杭 州、苏州、扬州、益州、 会稽等都市 ,反映北宋 中期经济之繁荣。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记叙文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达到了思想与艺
术的完美统一。如《醉翁亭记》等。
❖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 (1)创造了“文赋”(部分地保留了骈赋、律赋得铺
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大量使用单笔 散体文字,文体更加活泼流动。如《秋声赋》)
三、欧阳修的散文、辞赋
欧文: 欧阳修在文章观念上吸众家之长,文道并重, 文从字顺,文体丰富。其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1、政论文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观点新奇,义正词
严,激情充沛,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如《与高司谏 书》、《朋党论》等。
❖ 2、史论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
思考,言简意深,富于哲理,如《五代 史.伶官传序》。
(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 “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 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 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 时。”
(宋)罗烨《醉翁谈录》: “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 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 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终因狂傲不羁,甚至触怒皇 帝,故久不得中举。
柳永213首词,共用了133个词调(宋人总共用调 880余调),其中大部分是首创的。有的是改自唐 宋大曲或民间歌曲,有的则是自创,在当时极为流 行。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精)

1、杨维帧:牛鬼蛇神。

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

风格秾丽瑰奇, 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

《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 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 :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 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 :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

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

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

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

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 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

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 ;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

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

沈璟吕天成王骥德。

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 :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

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

忠义,诸葛亮关羽。

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 民间流传与创作 (历史与传统融合; 宗教色彩淡化, 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

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 ;三教观念; 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

中国古代文学III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III期末复习

【唐代部分】第一章初唐诗坛绪论隋(589-618)-唐(618-907)-五代(907-960)唐代文学繁荣:1.南北统一,文化交流;2.国力强盛,经济繁荣;3.思想上儒释道兼容;4.文学自身发展结果。

高棅《唐诗品汇》:初、盛、中、晚四阶段诗歌(盛)、散文(中)、传奇小说(中)、词(晚)隋代文学北周-隋文帝杨坚(581-605)-隋炀帝杨广(605-618)北朝旧臣:北方刚健诗风南朝文人:南方柔婉诗风卢思道《从军行》,苍劲刚健杨素《出塞》,慷慨悲凉薛道衡《昔昔盐》,委婉细腻虞世基,文采华丽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清丽明快隋代七言,南北朝向唐代过渡阶段宫廷诗人贞观诗风:宫廷化、贵族化,南朝文化影响上官仪“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体物细腻精巧“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宋之问、沈佺期,五律定型,七律定型。

宋之问五言《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佺期七言《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初唐七律样板《古意》初唐四杰王绩《野望》朴素美,山水田园诗派先驱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创作理念: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倡导刚健骨气,壮大的气势,慷慨悲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昂扬气概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感情注入,抒情深化,壮大气势骆宾王《帝京篇》《在狱咏蝉》人与物交融诗歌贡献:扩大题材、刚健诗风陈子昂复古倾向《修竹篇序》:“汉魏风骨”、“风雅兴寄”明朗刚健的风格、充实的社会政治内容《感遇》较强的思想性,干预现实的作用《登幽州台歌》壮伟之情、豪侠之气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画意、诗情、人生哲理融合,情景交融,绵邈余味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贡献:人生体验,诗情画意,浓烈情思,空明纯美诗境第二章盛唐诗歌王维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充满政治热情,后期亦官亦隐前期进取的生活态度,豪逸之气《老将行》后期隐居终南山、辋川,闲静逸致的生活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渭川田家》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优美浑融2.擅长表现光和色,具有丰富的色彩层次感3.雄伟壮观的景物描写与细致入微刻画结合4.诗境宁静空灵,表现出浓郁的禅意5.语言优美精练,生动传神孟浩然生平:终身不仕,隐居漫游--长安求仕--吴越漫游山水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豪迈雄壮,境界阔大《宿建德江》《耶溪泛舟》高处落笔,情景交融,平淡清远田园诗:《过故人庄》,“余”、“我”字眼,贴近生活,平淡,朴素自然“韵高而才短”,内容不够丰富王维与孟浩然比较山水诗(《山居秋暝》《宿建德江》)①空旷山林与羁旅山水②宁静空灵多禅意与旅人思乡田园诗(《渭川山家》《过故人庄》)①局外人“无我”与“有我”之境②理想化与写实性语言风格:精炼优美,富有情韵;自然真淳,饶有余味王昌龄阳刚豪侠型才子,热衷功名,狂傲气概,清刚劲健诗风王翰《凉州词》王昌龄“七绝圣手”边塞诗《从军行》愁绪与英雄气概结合,悲壮激昂,清刚有气骨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宫女思妇诗,《长信秋词》《闺怨》捕捉典型情景,语言圆润和谐王之涣《凉州词》崔颢《黄鹤楼》李颀《古从军行》豪壮中略带苍凉送别诗《别梁鍠》,第一位以诗成功地刻画人物性格高适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求仕-隐居-出塞-隐居-封丘-入幕-入蜀后诗歌概述及分期:前期、后期诗歌特色:①内容丰富,感情复杂,层次分明②鲜明对照,充满慷慨悲壮之气,形成悲壮慷慨、沉雄昂扬的艺术风格③四句一转,跳跃奔放的气势④多用偶对,纵横顿宕⑤语言质朴、沉雄浑厚岑参生平:求仕-进仕-高幕府-长安-北庭-东归-辞官出塞经历、好奇性格与边塞诗创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诗贡献:题材开拓、风格创新诗歌特色:1.好奇,表现边塞奇异多彩的风光和人情2.想象丰富,色彩瑰丽,充满浪漫气息3.慷慨昂扬的气概和乐观精神4.用韵自由,音节宏亮,意调高远高岑异同比较相同:内容丰富,风格豪迈雄壮,擅长七言歌行差异:①“悲壮”与“奇丽”②夹叙夹议、直抒胸臆与长于描写、寓情于景③浑朴质实,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浪漫主义色彩④直追汉魏风骨,融会了六朝以来诗歌思想:高适胜于岑参;艺术:岑参胜于高适第三章李白李白李白(701-762)青莲居士生平:蜀中时期--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长安时期(742-745)--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二入长安思想:①儒家--入世进取、自负、自信、豁达、昂扬②神仙道教--神仙幻境、自我解脱、逍遥洒脱③纵横术、游侠人格: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乐府与歌行乐府创新:借古题写现事;用古题抒己怀乐府作品:《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①融入个性浪漫气质,以第一人称抒怀议论②大胆夸张和巧妙比喻来突出主观感受③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奔腾回旋的动感歌行:《庐山谣》《梦游天姥吟久别》《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抒怀更浓②以主观意象展开篇章,大开大合,句式变化、章节错落③豪迈飘逸的风貌④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①丰富奇物的想象《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夸张手法的运用《蜀道难》③强烈的主观色彩《将进酒》④抒情时任情奔涌而出,不加节制《将进酒》⑤气势雄壮,豪放飘逸绝句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五绝《独坐敬亭山》《劳劳亭》《秋浦歌》七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艺术特色:①语言明白晓畅②情思深长悠远③清新飘逸风格④神会所至,自然天成多受民歌影响开朗性格、率真情感、洒脱气质艺术个性①强烈的主观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录鬼簿》记载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西昆派是根据《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梅苏:梅尧臣、苏舜钦。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偏离唐诗风神情韵风格,被尊为宋诗之祖。

苏舜钦,字子美,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

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宋初三体: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的主要特征是“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但往往“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其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而以王的成就最高。

西昆体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丰瞻华美,“四瑚八琏,烂然皆珍”。

其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晚唐体宗法贾岛,姚合,意境清幽。

这一流派最著名的是林逋的《山园小梅》。

柳永词内容1.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2.“尤工于羁旅行役”。

把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并借助羁旅行役时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景物描写,将这些不幸与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3.增加了对繁华的都市风光的描写,反映了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

柳永贡献 1.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能力,是~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

运用铺陈或曰铺叙的手法,亦即加强传统的赋比兴中的赋的手法2.慢词总是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以丰富的阅历为基础,以独特的感受为筋骨,写出主观动作,心情和客观场面,景物的发展脉络及变化线索,体现出层次结构上的多重性。

3.~词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表达,这是~词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

4.~词还善于细节描写,不管对景物,心理动作,~都善于作具体细腻的描述5.~词讲究音调和格律,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亦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多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他由同题同调的数只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只,用以合咏或分咏数事。

2、套数:又叫散套、套曲。

将同一宫调的几首曲子连起来,一般用一两只小曲开头,中间是几个不同宫调的曲子,结尾用“煞调”或“尾声”结束,套数的要求一般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带过曲: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

带过曲属小型组曲,与套数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

可见,带过曲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

4、铁崖体:为元代文学中的一种诗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铁崖体以自由奔放的古乐府为主要体式,打破了元中期不振的诗风,追求构思奇特和意境的非凡,往往通过咏史、怀古,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李贺、杜甫等人之长,气势雄浑、风格老健。

5、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传述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6、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时期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中国戏剧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其音乐——南曲则是一种重要的汉族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种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即元曲。

元代的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总称。

是在蒙古灭金(元代)前后,以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也称北曲或北杂剧。

科介:科泛简称科,南戏、传奇称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四声猿》:是明代徐渭创作的杂剧。

《四声猿》是《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部杂剧的合称。

南戏:是北宋末叶到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以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亦称戏文、南曲、南曲戏文、南戏文。

发源地是温州。

副:南戏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在正戏开场前由副末登场,介绍剧情梗概和作者创作意图。

又叫副末开场或家门大意。

传奇: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称为传奇,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性剧种。

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吴江派:明代万历至明末产生的戏曲流派,代表者是江苏的沈璟,坚持以“声律第一”的理论,并跟临川派产生激烈的论争。

临江派与吴江派之争:是万历至明末中国戏曲发展史中的一场派别论争。

这场论争是江西临川派的代表者汤显祖和江苏吴江派的代表者沈璟围绕戏曲创作应以“文辞第一”还是“声律第一”的问题进行的一场论争。

论争的结果使许多传奇作者清醒认识到熔文辞与声律于一炉的重要性。

南洪北孔:是清代康熙年间南方浙江钱塘洪昇和北方山东曲阜的孔尚任的专称。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阜的《桃花扇》先后问世,轰动社会,使两位作家誉满文坛,故有此称。

明清章回体:是明清白话长篇小说的基本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明代四大奇书:指明代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今古奇观》:该书是明末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是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两书中精选出来并刻印出版的四十篇作品的名称。

台阁体:明代永乐以后,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重臣所写的诗文,特点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

童心说:明代李贽提出的,童心即真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精)

1、杨维帧:牛鬼蛇神。

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

风格秾丽瑰奇, 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

《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 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 :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 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 :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

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

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

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

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 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

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 ;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

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

沈璟吕天成王骥德。

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 :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

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

忠义,诸葛亮关羽。

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 民间流传与创作 (历史与传统融合; 宗教色彩淡化, 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

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 ;三教观念; 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风格清新自然,色彩雅淡,意境淡远闲适,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

2、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他们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当时的纤巧绮靡之风,提倡刚健骨气。

他们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像他的《行路难》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任蜀川》,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初唐四杰对于唐代七言歌和五言律的成熟和发展做了奠基的桥梁作用。

3、花间词花间词是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一种词体,名称出于《花间集》,是一种轻艳香软的词风,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月下,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

落笔多在闺房,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

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

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韦庄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

4、宋初三体是指宋初承袭晚唐五代余风形成的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这三种诗体。

白体是学白居易通俗浅显的诗风,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和王禹偁;晚唐体是学姚合贾岛,代表人物有林逋、魏野;西昆体是学李商隐的诗风,在形式用典上模仿,词采精丽,反对平淡,但又失之浮艳,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5、诗鬼是中唐著名诗人李贺的别称,以乐府诗著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River整理1.肌理说:清人翁方纲的诗歌主张。

他提出诗歌"必以肌理为准"。

所谓"肌理"指义理和文理。

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做到内容质实而语言雅丽。

企图以儒家思想的内容来补神韵派的不足。

2.荆、刘、拜、杀:指元末明初流行的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原名《刘知远》)、《拜月亭》和《杀狗记》。

3.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

以袁宏道及其兄弟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

三袁为湖北公安人,以此得名。

他们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其作品多抒写闲情逸致。

4.桐城派:清代最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由康熙时的方苞首先提倡,其后由刘大櫆、姚鼐进一步发展。

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

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

以阴柔和阳刚来分析文章的风格。

5.“三言”:"三言"指明人冯梦龙所编著的三种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每种有40篇作品。

其中有宋元明各朝的作品。

都经过明人的加工改编。

6.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是钟惺、谭元春。

两人都是湖北竟陵人,故名。

他们反对拟古,主张抒发性灵。

又不满于公安派的浮浅,欲以幽深孤峭纠正之,以致于流于艰涩。

7. 台阁体:明初上层官僚、台阁重臣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

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

其风格是雍容华贵,雕琢辞藻。

内容是粉饰太平。

代表作家为杨士奇、杨荣、杨溥。

8.简述《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形象。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青年。

马二先生教育他正经做人,赞扬他孝顺父母;但是,马二先生教匡超人做八股文,却点燃了他的功名欲望。

进学当秀才是匡超人道德面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作者把这个转折点和进学联系在一起,显然包含了对科举的否定。

杭州的名士群如同一所社会学校,匡超人在那里很快就学会了自我吹嘘、撒谎骗人。

斗方名士的穷酸生涯满足不了匡超人的金钱欲望,于是他又上了潘三的贼船。

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一.填空(10题、10分)1.“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2.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

3.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千古名句。

4.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标举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北宋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

6.柳永有一首描写北宋城市繁华的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牌名是《望海潮》。

7.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一句,苏轼评“此句不减唐人高处”。

8.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著名比喻“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10.三苏指苏洵、苏辙、苏轼。

11.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

12.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易安指的是李清照。

13.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派称为“江西诗派”。

1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5.永嘉四灵指的是: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

16.陆游诗集名为《剑南诗稿》。

17.范成大的田园组诗是《四时田园杂兴》。

18.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9.姜夔的《扬州慢》中“杜郎俊赏”中的“杜郎”指杜牧。

20.元代戏剧分为杂剧和南戏。

21.白朴的《梧桐雨》是描写李隆基、杨玉环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22.白朴的爱情戏剧《墙头马上》,内容大致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

23.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其中,《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弥足珍贵。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

一、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唐高宗到武后时期,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都积着不甘人下的雄杰之气。

宋之问最早称他们为“四杰”。

他们的诗脱离了宫廷生活而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语言文字平实,不求华艳,扭转了齐梁以来的浮靡之风。

2、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王孟诗派”,主要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特点上常用五言,风格恬淡、清朴,题材上偏重于山水风景的描写和田园生活的欣赏。

作品表现出情景交融、音韵和美的特色。

3、边塞诗派:风格上雄浑悲壮,纵横奔放,善于描写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事,善于表现征人思妇的情感。

常用七言。

作者的人生观是乐观的、积极的,富有浪漫气质,诗歌中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

作品色彩浓烈,情感激昂,现实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量。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王翰和王之涣等。

因以高适、岑参为主要代表,又称“高岑”诗派。

4、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深知甘苦的自我评价,遂形成杜诗风格的定评。

沉郁指思想内容多写社会弊端、民生疾苦,对百姓遭受苦难怀有悲悯之情,情感饱满。

顿挫是指注重章法句法的纵横开阖,遣词用语的照应变化,音律的高低抑扬,奇正相间。

它的形成与诗人经磨历劫的阅历、济世忧民的抱负、深沉善感的性情气质、崇尚壮美和咫尺万里的审美情趣,以及善于运用一波三折的变现手法有关。

5、新乐府运动:是指贞元末到元和初的几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当时藩镇割据、外患频繁、宦官专权、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为维护和加强中央政治,有意识像杜甫创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诗,借以描写人民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精神的文学运动。

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

开创了浅显通俗的艺术风格。

6、元白诗派:是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走通俗路子的诗歌流派。

重视反映生活,注意从民间文学汲取养料,形成一种平易晓畅、委婉周详的诗风,成为“元和体”,成为后世通俗诗体的楷模。

中国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三)、(四)复习资料识记:1.江西诗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2.一祖三宗:元代方回提出,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诗派之“宗”。

3.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4.山谷体诗境的生新美、峭拔美、兀拗美理解: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

(1)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2)“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说;(3)主张“不俗”,积极创新、求奇求硬求新、厌俗厌熟厌常。

秦观词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秦观——开发词的言情功能①情韵兼胜: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②采小令之法入慢词:以晏欧一派清新细腻的小令技巧改造柳永慢词格局,提高慢词的文学性或文人性的含量。

③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将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中,给传统的艳情词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

①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将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结合起来,极具艺术感染力。

②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动。

③语言精美而平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

试述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①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②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③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

④音律严整,格调精工,多创新调。

识记:1.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秦观、张耒2.晏几道词集名《小山集》,3.贺梅子:指宋代词人贺铸的绰号。

4.大小晏:晏殊、晏几道背诵:《临江仙·梦后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识记:1.济南二安指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

为宋代词坛“婉约派”与“豪放派”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

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

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

《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

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

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

"情志统一"说:即“志之所之”和“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它吸收了《乐记》的观点,但又有了发展,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

见于《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

《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

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

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

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

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

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

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

《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

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

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

"情志统一"说:即“志之所之”和“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它吸收了《乐记》的观点,但又有了发展,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

见于《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

《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

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

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

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

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

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与序文的观点是相通的。

.《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

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

比,比喻。

兴,起的意思。

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

雅是正的意思。

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

《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

也就是说,《毛诗大序》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

.《毛诗大序》的“讽谏”说《诗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但仔细体会词义,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因此在讽刺的程度上较“讽刺”要稍微弱一点。

《毛诗大序》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

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

但是它又主张不要过于激烈显露,要“主文而谲谏”,要温和委婉,仍然是儒家诗教温柔敦厚的一套。

主文而譎諫:“主文”是指重视文采,讲究形式;“譎諫”是刺上的方式应委婉含蓄,使得统治者更加能够接受。

从统治者的角度对诗歌形式提出了要求,对后来诗歌创作讲究文采,追求含蓄曲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毛诗大序》的“变风”、“变雅”说“变风”、“变雅”说是《毛诗大序》里提出来的说法,文中说:“至于王道衰,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毛诗大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

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

“正变”说应该说没有什么事实根据,但是反映了汉代儒家学者将《诗经》作品与社会政治、历史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

仅就这一点来说,有其在文论史上的意义。

另外,“变风”、“变雅”的说法,也看到了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有其积极意义。

刘勰的“风骨”说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

“风骨”的内涵,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但仔细体会刘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风”的解释,“风”应该是抒发情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骨”则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

“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原道》刘勰在《序志》里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

”论文而追究它的根源在道,有几个用意。

第一,要推求文的根本在明道,从而纠正当时创作上偏重形式的流弊。

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

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是作为普遍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体现,人文作为道的体现,和广义的天地万物之文是一致的。

在刘勰生活着的齐梁时代,创作走上讲究形式忽视内容的路,专门注意辞藻、声律、对偶,用力雕饰。

刘勰提出原道,认为创作要阐明道,所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又指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道通过文来表现,文是用来明道的,说明文和道的密切关系。

这样以明道为内容的文,具体说来,像舜言志的诗,益稷的谋议等等。

这样的文是有内容的,这是刘勰论文的宗旨,要纠正当时创作追求形式的偏差。

第二,要说明创作本于自然,反对矫揉造作。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他所谓道即自然之道,原道即本于自然之道来写作,因此对创作也要求自然。

所以《明诗》说:“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诔碑》讲蔡邕碑文,说:“察其为才,自然而至矣。

”《体性》讲各人由于性情不同,构成不同的风格,说:“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定势》讲文的“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像“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

”《丽辞》说:“岂营丽辞,自然对尔。

”《隐秀》说:“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

”从文思的酝酿到确定体裁,运用对偶,完成创作;从文才的培养到风格的形成;都顺乎自然。

反之,违反自然的矫揉造作称为讹。

《定势》说:“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

”讹是“穿凿取新”,“颠倒文句”,“失体成怪”。

要矫正这种讹势,就要提倡自然。

第三,要替自己的文学主张建立理论根据,主张创作出一种明道而富有文彩的作品。

刘勰看到当时文学的流弊,所以要“因文而明道”,写出有内容的作品。

但他同后来的古文家不同,他还主张文采、声律、对偶。

《风骨》说:“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藻耀要有文彩,高翔要有风骨,包括深刻的情思。

为了要给文彩、声律、对偶建立理论根据,就提出文德来,文德指天地万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以及圣人教化的功用,而在《情采》里指出文有三种:形文,声文,情文。

形文本身具有文彩,如“玄黄色杂,方圆体分”,虎豹凝姿,云霞雕色。

声文本身具有音韵,如“林籁结响”,“泉石激韵”。

形文的玄黄方圆,声文的林籁泉石,都构成对偶。

这样,就天地万物说,本身具有文彩、声律、对偶,这就给创作需要文彩、声律、对偶建立理论。

所以在人文上,特别提出《易》的《乾卦》《坤卦》的《文言》,称为“言之文也”,因为它是符合文彩、声律、对偶的要求的。

《神思》艺术思维中的想像问题。

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所以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外界物像紧密结合,一起活动。

)的创作观。

②志气和辞令在想像活动中的作用,即想像活动的动因和结果。

③思维和语言的非对应关系。

神思”又称“神”,“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即心思想得远。

“神与物游”,即心思同外物接触;“神用象通”,即从“神与物游”进一步到产生文意。

这是指“神思”的解释。

就《神思》篇说,是讲文意怎样酝酿成熟,到用语言文辞来表达,接触到文思的快慢,直到写成后的修改,也可说是创作总论。

这里作了说明,“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指《神思》《情采》和《通变》;“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指《物色》;“刻镂声律,萌芽比兴”,指《声律》《比兴》;合起来就是创作总论。

在《神思》讲“贵在虚静”,就不主观、不躁动来讲是对的,就“神与物游”,接触外物来讲,也是对的。

在接触外物酝酿文思时,有时就不能虚静,需要有创作激情。

《体性》《体性》讲作品的体貌和作者的情性。

涉及了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能个性之间的关系。

体貌就是风格。

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由作者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外界的陶染而形成的,即由才、气、学、习所造成的,才气本于情性,学习由于陶染。

就才气说,“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才气是从血气来的,血气指气质,由气质产生才能,才和气都是天生的,所以说“才由天资”,《事类》也说:“文章由学,能在天资。

”“能”指才能。

这种才气充实作者的情志,由情志决定语言文辞。

那末先天的才气在创作上占有主要地位,所以他提出“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

根据各人不同的情性来培养不同的风格。

同时他又重视后天的“学习”。

“学”指学识的浅深,“习”指习染的雅正或淫滥。

“学”决定文章的“事义浅深”,“习”决定文章的“体式雅郑”。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正是作家个性才能各不相同形成的必然结果。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把纷繁复杂的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并两两相对。

把对风格的研究推向深入。

《风骨》风,是对作品内容方面的美学要求,所以风是“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因此没有情志、不能化感人的作品就没有风,风要求有情志,能化感人。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抒情写得鲜明感人的才有风,写得不鲜明、不感人的就没有风。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思不环周,牵课(勉强)乏气,则无风之验也”,形体有气才活,写情思写得活,有生气,就有风,写得没有生气就没有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