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和《竹石》,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竹石》。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向。
4.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习古诗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背诵《马诗》,导入新课。
导语:在上节课中,诗人李贺把自己爱国的壮志和理想化作了《马诗》这首古诗,我们对他的才华感到钦佩,但又对他的命运感到哀叹。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和情感,我们先来学习于谦的《石灰吟》。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揭示诗题,简单介绍作者。
(1)板书诗题:“石灰吟”,学生讨论题意。
①“吟”的意思谁知道?(“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含有赞美的意思。
)②我们以前学过这种体裁的诗,如《游子吟》。
《游子吟》表达了游子的心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那么“石灰吟”是什么意思呢?(“石灰吟”即赞美石灰。
)(2)简介作者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①介绍作者。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年间进士。
他的诗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实遒劲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以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②了解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日后的人生追求。
2.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
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
(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3.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这是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第1篇1.会写本课“络、锤”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1.理解诗歌所表达诗人的志向。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分组准备)搜集边塞诗歌、郑板桥字画、于谦事迹。
3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
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诗歌,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三首诗歌,注意平翘舌“锤”“凿”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燕”“劲”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马诗》1.了解作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5首(共23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智、远大抱负以及生不逢时的感慨与愤懑。
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
2.理解诗意。
(1)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思考。
“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 )字 里 行 间 都 流 露 出 对 乡 村 风 光 4
【 计 意 图 】 由 读 诗 到 释 义 到 的 赞 美 与 热 爱 。 设
【 计 意 图 】 一 篇 课 文 两 首 古 设
( ) 示 诗题 , 介 作者 。 1揭 简
意思 。
为 营 , 进 诗 情 画 意 , 进 诗 人 的 诗 ,在 教 学 上 是 一 个 整 体 ,通 过 比 走 走 练 写 , 学 生 内化 诗 词 , 笔 书 写 , 而 深 化 主 题 , 受 诗 的 特 , , 受 诗 让 动 感 最 感
【 学重 点 】 教 理 解 诗 句 的 意 思 ,培 养 学 生 自
【 学难点 】 教 体会 诗句所 表达 的思想 感情 。
学 生 走 进 历 史 的 长 河 ,认 识 一 个 个 个 怎 样 的 民 族 英 雄 ” 展 开 话 题 , 来 力 能 读 懂 诗 意 的 能 力 。
作 目的 会 给 学 生,与 六 年 级 学 生 感 性 化 思 维 意 , 会 作 者 所 表 达 的思 想 感 情 。 体 方 式 相 契 合 , 于 被 他 们 读 中理 解 、 易 想象儿 童 的动作 、 言 、 理 。 语 心
自悟 ” 习 古 诗 。 课 三 首 古 诗 的 内 生 高 尚 的 人 生 情 怀 和 高 雅 的 审 美 情 的人 , 为 民请 命 的人 , 舍 身 求 法 学 本 有 有
容 对 学 生 形 成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具 有 启 趣 。 的人 … … 这 就 是 中 国 的 脊 梁 。 … … ” 正 因 为 有 这 些 人 , 中华 民族 才 得 以 2竞 猜 民 族 英 雄 。( 合 课 前 收 . 结 迹 , 出 民 族 英 雄 的名 字 。 ) 猜 3调 动 积 累 评 英 雄 。 .
六下10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完美版教案.docx
六年级一语文教案设计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部编教材六下10课)【教学简案】第二课时竹石:正直不阿、永不低头。
4.讨论: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预设:都是借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诗歌意向分析不同的精神品质,从而引出“托物言士”,己、o三、练习练习一—基础练习。
“两首古诗学完了,老师来考考你。
”(课件出示)(1)咬定青山(),立根原在()。
千磨万击还坚劲,()。
(2)《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
(3)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妙处?练习二:梅、兰、竹、菊诗句欣赏。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老师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歌颂梅花的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歌颂梅花的执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歌颂东风的美好)【设计意图】检测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激发学生收集整理的欲望。
四、小结1.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小结。
预设:(1)我知道了可以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古诗。
(2)我了解于谦和郑燮这两位诗人。
(3)我会背诵两首诗《石灰吟》、《竹石》,体会了作者的志向。
2.教师小结。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我们运用古诗学习“四步法”对这几首进行了解读。
《马诗》借马表达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石灰吟》借石灰赞美了作者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竹石》借竹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骨气。
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运用“四步法”自主学习更多的古诗。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再一次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梳理结构,加深学生记忆。
五、作业1.默写《竹石》。
2.搜集关于梅兰竹菊的咏物诗,并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尝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石灰吟》和《竹石》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石灰吟》和《竹石》。
默写《竹石》。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重难点)【语文要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诗》,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全班集体背诵,边背边回忆:诗人在咏马的同时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诗,看看这两位诗人又表露了怎样的人生志向。
(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二、细读古诗,把握诗意1.师生各读一首。
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
2.理解诗句意思,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1)学生先自主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同桌交流。
(2)指名说诗意。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两首古诗的不同点在于所写事物不同;相同点在于都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即两种事物所处的环境都很恶劣。
(4)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石和竹子分别处于怎样的恶劣环境之中?它们又是怎样面对的?三、深读古诗,品悟诗情1.学习《石灰吟》。
(1)学生自读《石灰吟》,边读边思考:石灰石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2)指名读前两句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①启发思考:“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两个词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②组织学生交流。
③教师指导朗读:经历着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石灰石畏惧了吗?大家在读这两句时,最好重读“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这样就可读出石灰石的坚韧与无畏。
(3)学会“锤”和“凿”这两个字。
①学生观察字形,教师提醒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②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这两个字。
教师点评。
(4)指名读后两句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即使粉骨碎身,它也不怕?②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追问:“清白”是什么意思?(“清白”一词出自《楚辞·离骚》中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意思是为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这向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③指导朗读:清清白白做人,纵使粉骨碎身也毫不畏惧,这正是诗人心中的坚定信念。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石灰吟》《竹石》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石灰吟》和《竹石》,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学会欣赏和理解骆宾王的诗歌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文学对自然和环境的描述,如《山居秋暝》、《江雪》等作品。
然后提问:你们对自然环境有何了解和感受?2.学习《石灰吟》(30分钟)(2)阅读《石灰吟》,让学生理解诗中的“石灰”的意义,分析诗歌表达方式和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环境问题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汇报讨论结果。
(4)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意见,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3.学习《竹石》(30分钟)(2)阅读《竹石》,让学生理解竹子和石头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诗歌中隐含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的感悟。
(4)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4.深化学习(30分钟)(1)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组织学生就环境保护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和责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行动。
(3)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行动,归纳总结各种环境保护方法,并制定自己的环保计划。
5.总结与展示(20分钟)(1)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自己对《石灰吟》和《竹石》的理解和感悟。
(2)班内展示环保计划,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3)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环境保护和对自然的责任,鼓励学生将环保的理念和行动融入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诗歌分析、环保行动讨论和展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问题导引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诗歌和环保主题的思考和探究。
3.观察法: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诗歌,观察对自然和环境的描述,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课堂评价1.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展示情况,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石的特点。
2、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郑板桥有一首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在情”。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竹石》2、找题目的相同点。
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3、诵读,感悟情感美。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石灰吟》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请看:PPT出示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②选择其中一个词,根据搜集的石灰资料,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 PPT: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②烈火焚烧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③粉骨碎身A、学生谈体会。
B、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情节。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文本解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勇敢、坚韧的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生活,积极向上。
二、教学内容1.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2. 作品主要情节的讲解与分析。
3. 鲁滨逊人物形象的分析。
4. 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
5. 作品艺术特色的品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把握作品主题思想。
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学习其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
2. 教学难点:作品艺术特色的品味,理解作者运用象征、讽刺等手法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鲁滨逊漂流记》原著、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鲁滨逊漂流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3. 讲解作品主要情节:通过PPT课件,展示作品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4. 分析鲁滨逊人物形象:组织学生讨论鲁滨逊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品质。
5. 探讨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主题思想。
6. 品味作品艺术特色:分析作者运用象征、讽刺等手法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课文结构:作者、作品背景、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2.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学生能够通过对《石灰吟》和《竹石》的赏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会如何感受和鉴赏古诗文中的艺术美。
2. 教学难点
(1)学生可能对古诗的韵律和结构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4)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对《石灰吟》和《竹石》进行解读,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对学生的仿写或创作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上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1)针对《石灰吟》和《竹石》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石灰吟》和《竹石》进行仿写或创作,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竹石》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古诗《风》吗?一起背一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代】李峤【简析】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课件出示《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明代】黎淳【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
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齐读一、了解咏物诗1.我们学过写景诗、送别诗,那么大家说以上两首诗是什么诗呢?(板书;咏物诗)2.什么是咏物诗呢?抽生说。
师:简而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板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学诗悟情(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看注释、悟诗情(二)学习《竹石》板书课题1.解诗题知作者(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4)学生猜测究竟作者郑燮写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们来登上第二级台阶——读诗文明诗意。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两首《石灰吟》、《竹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
2. 通过“六步学诗法”、补充资料等形式,知道于谦借石灰来表白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3. 知道托物言志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六步学诗法”、补充资料等形式,知道于谦借石灰来表白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分小组有感情背诵已经学过的前四首古诗,其他同学定情感基调。
2、复习学诗歌六步法:解释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二、石灰的志向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七言诗,题目叫《石灰吟》。
2.想不想听老师来朗诵这首诗。
师朗诵《石灰吟》。
3.好,就这样轻轻地读个两三遍。
4. 愿意读的同学请举手。
(3-4人)齐读5. 指导生字“焚”。
焚是个生字,前鼻音,很好理解,只要注意它的字形你就明白了。
6. 理解诗的意思。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自己读懂它,请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
(2)这首诗一共28个字不难理解,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他对这首诗的理解,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3)认为自己读懂请举手,老师提两个问题,如果你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
7. 明志向问题一:据史料记载这首诗是17岁的于谦,一次看到石灰的烧制过程,觉得石灰很了不起,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诗。
在他眼里石灰就是一个有志向的人,那你们认为石灰的志向是什么?从诗句中找答案。
“要留清白在人间”齐读问题二:可对石灰来说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要经过怎样的过程。
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找答案。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1)加深理解词语这是一两次的锤击吗?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千和万是虚指,就象“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一样。
这是一般灰的焚烧吗?到最后连自己的影子都没有了,这就是——读好三个词语。
(2)你认为石灰这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用词语来形容。
再次读好三个词语。
(3)采访:石灰啊石灰,千锤万击在身上你不痛吗?石灰啊石灰,烈火焚烧在身上你不怕吗?石灰啊石灰,粉骨碎身你不后悔吗?这不痛、不怕、不后悔就浓缩在诗句中了,你们能找到吗?“若等闲”“全不怕”朗读诗句。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作者xxxx------------------------------------------日期xxxx《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培新学校李艳红【教学目标】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石的特点。
2、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竹石2、找题目的相同点。
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千言万语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②烈火焚烧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③粉骨碎身A、学生谈体会。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学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学案一、《石灰吟》1. 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2. 创作背景:《石灰吟》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当时正值战乱频繁的时代,辛弃疾为了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作。
3. 诗词内容:(1)开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千峰百嶂皆披雪”来形容山川的壮美,同时通过对“白云”、“青天”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社会现实,指出当时国家的混乱局面,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在此基础上,诗人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希望国家能够重振雄风,实现统一。
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 诗词赏析:(1)形式上,《石灰吟》是一首七绝词,每句四个字,共四句,符合词的基本格式。
(2)内容上,《石灰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竹石》1. 作者简介:郑燮(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2. 创作背景:《竹石》是郑燮在清代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值他辞官归隐的时期,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3. 诗词内容:(1)诗中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现了竹子的坚韧、高洁品质。
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石头,指出石头虽然不如竹子那样有灵性,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最后,诗人将竹子和石头进行对比,强调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下,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4. 诗词赏析:(1)形式上,《竹石》是一首五绝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符合诗的基本格式。
(2)内容上,《竹石》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部编版小学语文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石灰吟》教学设计岳阳市南湖新区金鹗小学张蓉教学目标:1.通过练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2.抓住关键字,了解石灰和竹的特点与优秀品质(重点)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悟古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难点)4.能结合诗人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与高尚情怀。
(难点)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马诗》,知道了这首诗通过咏马来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备份情绪。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看看这两位诗人又表露了怎样的人生志向呢?【细读感悟】一、对比诗题感悟诗意板书《石灰吟》、《竹石》对比题目,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咏物诗)二、朗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石灰吟》、《竹石》。
要求读准确每个字的读音并试着划分节奏。
(指生范读,请其他学生点评。
)2、老师范读并标出较难字词进行教读。
(请学生跟读)3、请学生通过老师范读后自主分析古诗朗读节奏和情境,并请学生按要求齐读。
(老师点评)三、理解课文意思出示学习任务1、借助注释和同桌说说诗句意思。
2、学生汇报,对古诗重点字句进行翻译。
四、引导问题思考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吟》中石灰所处的环境,遇到的困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请学生汇报,完成所示表格。
2、引导学生总结石灰品质。
3、通过教师教学引导《石灰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竹石》。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五、体会文中情感1、出示作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诗人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与高尚情怀。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遇多大挫折,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心性。
《竹石》:借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
表达诗人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2、通过体会诗人品质,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回顾总结】引导学生通过总结,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带着感情将两首诗再次朗读一遍。
精选《石灰吟》教案3篇
精选《石灰吟》教案3篇《石灰吟》教案篇1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依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
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部编版小学语文《石灰吟》《竹石》公开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石灰吟》《竹石》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石灰、竹子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今天我们要研究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XXX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抄写《石灰吟》,互相欣赏,校对三、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XXX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
前两遍,读准字音。
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
自在读。
指点读出诗的节拍。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XXX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
女同学读前两句——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
男同学读后两句——三)初识“托物言志”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约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燃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万万次磨练视若轻易,决意把XXX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XXX。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付与了生命,付与了情感,付与了像作者一样具有崇高风致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发愤明净做人的——XXX。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石灰吟》《竹石》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石灰吟》《竹石》教案及反思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4个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
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石灰吟》《竹石》▶课时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竹石》。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以《马诗》为例,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了解表达方法。
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
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2.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学习《石灰吟》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
(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 áo ”;“碎”读“su ì”。
部编版10.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板书:马诗)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自学要求,4 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培新学校李艳红
【教学目标】
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石的特点。
2、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竹石
2、找题目的相同点。
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
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
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千言万语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烈火焚烧
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粉骨碎身
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
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
(出示相应的图片)总结:哦,原来石灰就是先,然后,最后。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④若等闲
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而在石灰
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
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全不怕”。
2、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终粉骨碎身,它这么做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1)洁白的石灰在我们人间留下了哪些痕迹?(洁白的墙、可用于干燥、吸湿、去除异味、消毒……)
(2)此时,我们不由的敬佩石灰的(顽强不屈、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精神。
请带着这种感情把古诗读一读。
(出示古诗)请学生示范读,齐读。
3、像这样,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石灰的特点,这是学习咏物诗的一种方法。
(板书:抓关键词)
4、知人论诗,学习托物言志。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你们知道是诗人多大年纪写的吗?
(2)于谦12岁的时候就写了《石灰吟》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才12岁的他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呢?你们来大胆的猜猜?(于谦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
(3)的确,于谦自小就有远大志向。
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并且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
——如果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样高声诵读这首诗?
(4)后来于谦长大了,他和文天祥一样做了官。
现在让大家看一下他做官的故事。
课件出示:两袖清风的故事。
如果你是做官后的于谦,你会怎么吟诵这首诗?
(5)后来,瓦剌入侵,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俘虏了,于谦就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让皇帝的弟弟继位,率兵打败了敌人,使人民免遭生灵涂炭,后来明英宗重新回来当皇帝,对当年于谦让他弟弟做皇帝的事耿耿于怀,再加上其他官员的陷害,就以“谋反”罪把于谦杀害了。
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书籍,没有值钱的东西。
如果你是临死前的于谦,你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来向世人再次表明自己的志向呢?一起来读。
(配乐读)
(6)《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
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而是在——(他在抒发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
)像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
我们通过了解得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来理解这首诗,这样的方法叫:知人论诗。
(板书)(二)《竹石》
1、接下来,请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请看自学提示一: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竹石的特点。
2、学生汇报。
(1)咬定:(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竹石是牢牢扎根在青山上的,体会到竹石刚毅的性格。
)
(2)立根:把根深深地扎入哪里?(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
)(生长的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却能把生长,生命力极强)
(3)千磨万击:想象一下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磨难,什么打击?(风霜雨雪电击雷鸣)
(4)创设语言情境,指导朗读。
①、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③、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④、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考验后,竹石挺立在山岩中,这就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个词来概括一下竹石的精神呢?可以是诗中的词,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不屈不挠傲然挺立百折不回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坚贞不屈)
3、刚刚我们通过抓关键字词,体会了竹子的特点
请看自学提示二: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这首诗托竹石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师相机点拨。
拓展以下故事:(开仓济民)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救灾,让老百姓先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
就因此而被罢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度过贫寒的一生。
郑燮又叫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
郑燮的画大多都是“梅兰竹菊”,尤其是喜欢画竹,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诗《竹石》,目的就是(他想托竹石的坚韧顽强来表明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来,让我们带着对郑燮的敬佩之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配乐读)
五、对比参读,感悟升华
1、《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一首表达了作者不流世俗、两袖清风的品格,一首表达了诗人一身正气、正直高尚的思想品质,学了这两首诗,你们有何感想?
2、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有没有像石灰、竹石一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咏物诗,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背。
《在狱咏蝉》(骆宾王)《梅花》(王安石)《青松》(陈毅)
2、小练笔: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
(所托之物参考:
梅、兰、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橡皮……)七:板书设计:
石灰吟竹石
抓关键词
知人论诗
自我评析
本节课我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拓展诗人的生平事例,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就更好的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古诗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这这基础上,我抓住时机,提问关键词,关键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来讲解。
这样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印象深刻。
最后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对诗人的情景有所了解,我不失机会的播放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
学生因亲力亲为,打开思维,释放情感,本节课收获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