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习题1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4《大学》节选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解析:B项,“闲居”的意思是“独处”。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时,血气未定.B.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而观其辟.丸也解析:A项,目标、志向/稳定;B项,修养/长、高;C项,显露;D项,有偏向/躲避。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焉”:①兼词,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弟者,所以事长.也D.上老老.而民兴孝解析:此题所给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的活用,A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A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答案:C二、阅读理解2(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大学节选《礼记》

大学节选《礼记》

大学(节选)《礼记》一、释题《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程颢、程颐兄弟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说明,称为“四书” ,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本。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此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初次把它们编在一同的是南宋着名学者朱熹。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 ,此中的《乐经》此后亡佚了(焚书坑儒致使),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此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二、原文大学之道[ 1],在明显德[ 2],在亲民[ 3],在止于至善。

知止[ 4]尔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致于庶人[ 6],壹是[ 7]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8]。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三、说明:[1]大学之道:大学的主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先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付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仪;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识。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相同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意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来源、个体、必定的政治观或思想系统等,在不一样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一样的意思。

第4课 《大学》节选

第4课 《大学》节选
名词,作用 名词,织布机 名词,规律、命运
4.古今异义词
(1)大学之道
古义:古代天子所设学校。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 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 (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古义:独处。今义:安闲居家;在家里住着无事可做。
5.词类活用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明
6.为什么说“修身在正其心”?
【与你交流】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诚意是意念真诚,不 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 惧等情感所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 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 (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 修养品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 相容的。朱熹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 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 ,正心一定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惧等情欲,但这不是绝对禁欲,而 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左右,从而做 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的意思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 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 知其味”。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 了。
阅读课文,பைடு நூலகம்成下列问题
(1)反复自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自我核对】课文共有六段:(1)经文部分 ,提出“三纲
”“八目”。 (2)解释如何“诚其意”。(3)从反面说明 如何“正心”和“修身”。 (4)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 ”和“齐家”。 (5)解释“齐家”和“治国”。 (6)解释 “治国”和“平天下”。
名词,目标 动词,确定 动词,安定 形容词,不变的

《大学》节选(节选)

《大学》节选(节选)

第五段参考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治 好自己的家庭,原因在于,不能教育 好自己家人,而能教化别人的事情不 曾有过,所以,君子不必越出自己的 家族,就可以推广教化于全国。对父 母的孝顺,可以用于奉侍君主;对兄 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长;对子 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家讲究仁义,整个国家都会崇尚仁义。
第二段参考译文
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 要做到不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气, 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 这叫自我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的 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 丝不苟。
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 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藏自己的 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人家 看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 掩饰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 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 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况。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 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 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 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 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 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 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 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 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 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 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 可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 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 这样的事情。
本文论证特色:
总分式论证结构 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3.《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 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 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 人也是很有作用的。 请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 诸己而后非诸人”为例进行分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含答案

4 《大学》节选“看脸时代”说颜值流沙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有智慧,一直以来就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

现在或许更科学些,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

它去掉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想,把一个人的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和才华是分离的,中国文化更注重“贤、才、德、礼”,古往今来的经典著作中,鲜有对一个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判断。

曾国藩是晚清大臣,享誉天下,但英国人戈登是这样描述他的:“曾国藩却是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

”在戈登的眼中,曾国藩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看上去甚至有些笨头笨脑。

清代桐城派名家方宗诚第一次见到曾国藩也极为惊讶:“宽大和平,不自矜伐,望之如一老教师耳。

”他的这段描述实则暗有褒奖,这向来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国之大器,相貌、行为平常,这就具有了文化上的艺术美感。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实际上,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但千百年来,没有一种“看脸”文化可以主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无论一个人如何“搔首弄姿”或是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的,可以让人称道的东西,只有两样:德行和成就。

然后才是,这个人长得还可以。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1)《大学》成书经过《大学》原本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程颢、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2020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套习题:第四单元4《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

2020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套习题:第四单元4《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

04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4 《大学》节选 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 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

解析:B 项,“闲居”的意思是“独处”。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时,血气未定.B.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 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而观其辟.丸也 解析:A 项,目标、志向/稳定;B 项,修养/长、高;C 项,显露;D 项,有偏向/躲避。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③见君子而后厌然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焉”:①兼词,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弟者,所以事长.也D.上老老.而民兴孝解析:此题所给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的活用,A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A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节选》

《〈大学〉节选》

八目:
“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 万事万物。
“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 认识。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 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 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 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 情、做法等)。
第五段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 (1)者,所以事长也;慈(2)者,所以使众也。
【注释】 (1)悌(tì):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 ②慈:指父母爱子女。
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原 因在于,不能教育好自己家人而能教化别人的事情不曾 有过,所以,君子不必越出自己的家族,就可以推广教 化于全国。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奉侍君主;对兄长 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
叫做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所以 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况。
第三段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①,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 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 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最新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1《大学》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最新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1《大学》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学》节选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解析B项,“闲居”的意思是“独处”。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时,血气未定.B.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而观其辟.丸也解析A项,目标/稳定;B项,修养/长、高;C项,显露;D项,有偏向/躲避。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焉”:①兼词,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弟者,所以事长.也D.上老老.而民兴孝解析此题所给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的活用,A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A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1《大学》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1《大学》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学》节选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定:决定。

B.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显露。

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开辟。

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非:不对的。

解析:A项,定,目标,志向。

C项,辟,有偏向。

D项,非,批评。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其机如此..B.此之谓自谦..C.大学..之道D.小人闲居..为不善解析:B项,古义,自我满足。

今义,自己表示谦虚。

C项,古义,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

D项,古义,独处。

今义,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明.明德B.所谓诚.其意者C.上长.长而民兴弟D.意诚而后心正.解析:C项是形容词作动词,敬重。

其他三项是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①助词,用于词尾,表示比拟;②助词,用于副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

B项,介词,在,表处所。

C 项,①介词,对于;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①所以;②旧的,原来的。

答案:B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 , ,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慈者, 。

(4)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 , 。

答案:(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3)所以事长也所以使众也(4)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人教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练习:4《大学》节选+Word含答案

人教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练习:4《大学》节选+Word含答案

4《大学》节选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项,“闲居”的意思是“独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时,血气未定.B.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而观其辟.丸也项,目标/稳定;B项,修养/长、高;C项,显露;D项,有偏向/躲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焉”:①兼词,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弟者,所以事长.也D.上老老.而民兴孝,A 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项是宾语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节选》习题1

《大学节选》习题1

《大学》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一律B .小人闲居为不善 闲居:平时居住C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哀矜:怜悯,同情D .上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解析:B 项,闲居:独处。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 .弟者,所以事长也D .上老老而民兴孝解析:此题所给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的活用,A 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A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③见君子而后厌然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焉”:①兼词,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答案:C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在所给的四句中,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余是判断句。

答案:C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大学》节选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解析:B项,“闲居”的意思是“独处”。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时,血气未定.B.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而观其辟.丸也解析:A项,目标、志向/稳定;B项,修养/长、高;C项,显露;D项,有偏向/躲避。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③见君子而后厌然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焉”:①兼词,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弟者,所以事长.也D.上老老.而民兴孝解析:此题所给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的活用,A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A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大学》节选同步练习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大学》节选同步练习

4《大学》节选练习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就是()A、知止而后有定.定:决定。

B、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显露。

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开辟。

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非:不对的。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就是()A、知所先后,则近道矣B、此之谓自谦C、壹就是皆以修身为本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就是()A、其机如此..为不善..之道D、小人闲居..C、大学..B、此之谓自谦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她三项不同的一项就是()A、在明.明德B、所谓诚.其意者C、上长.长而民兴弟D、意诚而后心正.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就是()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A、尧、舜帅天下以仁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C、未之有也D、故治国在齐其家6、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______________;慈者,______________。

(4)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

朱熹为《大学》、________做了章句,为________、________做了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合称为《四书章句集注》。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大学(节选)

大学(节选)

大学曾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2021年整理)人教版语文选修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

(2021年整理)人教版语文选修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四单元经典原文《大学》节选的全部内容。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 《大学》节选《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即使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最终也都是失败的。

正如古人所说:“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美字体明德至善然后静,格物致知意乃诚.赏美文“明德”的现实意义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就是光明的明德;所以学习《大学》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见于《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东汉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君子慎独示例:“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

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Word版含答案

4《大学》节选“看脸时代”说颜值流沙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有智慧,一直以来就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

现在或许更科学些,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

它去掉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想,把一个人的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和才华是分离的,中国文化更注重“贤、才、德、礼”,古往今来的经典著作中,鲜有对一个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判断。

曾国藩是晚清大臣,享誉天下,但英国人戈登是这样描述他的:“曾国藩却是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

”在戈登的眼中,曾国藩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看上去甚至有些笨头笨脑。

清代桐城派名家方宗诚第一次见到曾国藩也极为惊讶:“宽大和平,不自矜伐,望之如一老教师耳。

”他的这段描述实则暗有褒奖,这向来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国之大器,相貌、行为平常,这就具有了文化上的艺术美感。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实际上,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但千百年来,没有一种“看脸”文化可以主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无论一个人如何“搔首弄姿”或是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的,可以让人称道的东西,只有两样:德行和成就。

然后才是,这个人长得还可以。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1)《大学》成书经过《大学》原本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程颢、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一律B .小人闲居为不善 闲居:平时居住C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哀矜:怜悯,同情D .上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解析:B 项,闲居:独处。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 .弟者,所以事长也D .上老老而民兴孝解析:此题所给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的活用,A 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A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③见君子而后厌然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焉”:①兼词,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答案:C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在所给的四句中,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余是判断句。

答案:C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止:终止B.先齐其家齐:整治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谨慎解析:A项,“止”,应为“最高的境界”。

答案:A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②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B.⎩⎪⎨⎪⎧ 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 ①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D.⎩⎪⎨⎪⎧ ①见君子而后厌然②杂然相许解析:A 项,“者”,①“者……也”,表判断;②句末语气助词。

B 项,“所”,都是代词,放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

C 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D 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A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 .①⑤⑥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②③⑥解析:①不是直接阐释,⑤是“小人”的做法,⑥是从反面说明。

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B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B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解析:D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慎独”。

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这三个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如“明明德”的前一个“明”,“诚于中”的“诚”,“形于外”的“形”;以及文言句式,如“未之有也”等。

答案:(1)古代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3)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

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

外化,所以入人①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

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

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

今捲捲然②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

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佽非③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

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

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

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束帛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回车而避之。

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

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暍人④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援龙渊⑤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

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1入人:与世界人和谐 ○2捲(quan )搼然:勤苦貌 ○3佽(ci ):人名 ○4暍(ye )人:中暑的人 ○5龙渊:宝剑名。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 诎:同“屈”B .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 载:拥戴C .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荫:树荫D .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 狱:案件解析:C 项,荫:把……安置到树荫下。

答案:C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B.⎩⎪⎨⎪⎧ ①故万举而不陷②天下平而无故矣C.⎩⎪⎨⎪⎧ ①赢缩、卷舒,与物推移②寘诸橐以与之D.⎩⎪⎨⎪⎧ ①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②不乃为大盗积者也解析:A 项,“虽”,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

B 项,“故”,①连词,所以;②名词,事情。

C 项,“与”,①介词,跟,同;②动词,送给。

D 项,“为”,①动词,是;②介词,替。

答案:A12.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不失其守,而天下称(之)勇焉B.罢武闻之,知(田子方)所归心矣C.(齐庄公)回车而避之D.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焉)解析:B项,应是“罢武”。

答案:B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内有操守,外能与物推移,即使处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也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

B.田子方用丝绸赎回了病弱的老马,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老弱的军人因此归附于他。

C.作者用螳臂当车的故事,表现了齐庄公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行为的否定。

D.文王葬死人之骸、勾践自罚等事例表现了圣人慎重对待身边的事,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

解析:C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是御者说的话;齐庄公并没有否定螳螂的做法,反而赞赏它的勇气。

答案:C14.(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找出两个具体表现“行小覆大”,“审近怀远”的例子。

(用原文及自己的话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