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手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组教材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查阅!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2.能概括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说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能清楚了解并说出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能领悟并说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平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设疑预习,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三.自学感悟,小组交流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美的.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四.品读重点,体会写法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1.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断手指的国王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裸体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丞相回答:〝好,很好!〞〝为什么呢?〞国王问.〝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作业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2.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板书设计:5.手指团结就是力量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一.教学准备:1.录象《烈火中永生》.2.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二.教学要求: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小练笔.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_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三)学习第二段(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引读2—6节(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7)引读第七节(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6)小结四.教学结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3一. 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二.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三. 教学建议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丢掉了老牛破车〞,就是丢掉落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讲失去延安精神的严重性.)(5)第六节的三个〝追寻〞.(〝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诗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4.在深入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 参考资料难忘延河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_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_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_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_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诗写完后,_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_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_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_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年制语文课本第_册._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金字塔数学游戏
【引言】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讲解金字塔数学游戏的。
金字塔数学游戏是一项非常有趣且有益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快速地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将带领孩子们一起体验金字塔数学游戏,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美好。
【正文】一、游戏目的金字塔数学游戏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加强对于数字的认知,同时发掘数学规律,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游戏规则1.游戏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由数字组成。
教师将金字塔上的数字向下隐藏,让孩子们通过推理和计算的方式猜测隐藏在金字塔下方的数字。
2.游戏过程(1)第一步,孩子们需要把最下层的两个数字相加,并把结果写在旁边。
(2)第二步,孩子们继续对上一步的结果进行相加,把结果写在旁边。
(3)以此类推,直到金字塔的最顶层。
孩子们需要把所有的数字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3.游戏反思金字塔数学游戏并不难,但对于孩子们而言,它强调的是对数字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孩子们通过游戏的过程,发现了数字之间的规律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三、游戏分析金字塔数学游戏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加深数学概念,同时锻炼逻辑思维。
另外,这个游戏也可以增强小朋友的数学兴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四、游戏实践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体验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在教室中进行金字塔数学游戏。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出金字塔的数字,让孩子们用笔在纸上计算出数字,再通过整个小组的合作来共同完成全部数字的计算。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朋友们可以更好地享受整个计算的过程,并且练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总结金字塔数学游戏是围绕数学学习而展开的有趣游戏,能够提高小朋友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
游戏规则简单,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数学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游戏,我们应该注意指导并鼓励大家一起合作,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4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篇1课题利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1、储蓄的意义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2、储蓄的种类。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1)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
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5000×3。
75%×2=375(元)5000×(1+3。
75%×2)5000+375=5375(元)=5000×1。
075=5375(元)四、实践应用第11页做一做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设计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二是古诗词的学习。
其中,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情感、评价等词语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并学会背诵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
3.能够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四、教学内容与教法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情感词语的介绍。
如:高兴、悲伤、愤怒等。
2)评价词语的介绍。
如:好、坏、美、丑等。
3)情感和评价词语的异同之处。
4)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1)点读法,让学生通过点读词语来理解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分类法,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讲解,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
3)模仿表演法,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介绍。
2)古诗词的咏诵和朗诵。
3)古诗词的韵律、意义、文化背景等。
4)古诗词的选读和背诵。
教学方法:1)朗诵法,通过朗诵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2)音乐伴奏法,结合音乐演唱,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古诗词。
3)分组背诵法,让学生分组背诵古诗词,增强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1)通过PPT呈现情感、评价等词语的图片,并进行点读和讲解。
(2)对学生进行分类讲解,如: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多种角度展示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更好地掌握。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1)介绍古诗词的概念和种类,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排列组合初步探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排列组合初步探究的文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作为儿童认知世界的桥梁,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而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排列组合初步探究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数学基础中相对难度较大,但又很实用的一部分知识。
本文将进行系统的讲解。
一、排列组合初步探究1.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排列和组合是涉及到一个“选数问题”的概念。
而“选数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考虑顺序的,另一类则是要考虑顺序的。
排列和组合正是解决这两类选数问题的方法。
排列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成一列,次序不同即为不同的排列。
组合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不考虑它们的次序,就是一种组合方式。
与排列不同,组合中的元素次序并不影响组合的结果。
2.排列和组合的计数公式(1) 排列的计数公式n个不同元素中取m个元素的排列总数,记作A(n,m)。
A(n,m)=n * (n-1) * (n-2) …… (n-m+1) = n!/(n-m)!例如,从8个人中挑出4个人排队,按不同次序排列的方案数是A(8,4)=8*7*6*5=1680种。
(2) 组合的计数公式n个不同元素中取m(m≤n)个元素,不考虑其顺序,共有Cn,m种组合方法。
Cn,m = n!/ m! (n-m)!例如,从5个字母中选择3个字母的组合方法有C5,3 =5!/(3!×2!)=10种。
二、排列和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排列和组合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和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具体如下:1.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1)考试考号: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学生的考号一般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如果需要从一部分同学中随机抽取一些人作为样本进行测试,并且需要将他们的考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就需要用到排列。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部分。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相关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园地》,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1. 知识与技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语文园地》,探索第二单元的魅力。
你们准备好跟我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了吗?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我们要像认识新朋友一样,记住这些字词的模样,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
学习文本中的精彩句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学会如何把这些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都有很大帮助。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情境,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用文字去记录我们的成长故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
例如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如何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等。
我们将通过小组讨论、老师讲解等方式,共同攻克这些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也会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习效果。
2. 过程与方法:我们先要研读课本中的“语文园地”内容让同学们先自主预习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现代文阅读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水平,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阅读理解。
【教学内容概述】1.让学生了解现代文的定义及重要性;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3.让学生学会阅读感悟现代文;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文的特征和发展历程,对现代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2.倡导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现代文的特征、发展历程及正确的阅读技巧;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文艺作品的前一单元,从中过度到现代文;2.通过课堂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让学生了解现代文的概念及特征1.课前布置《现代文的概念及特征》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回答问题,理解现代文的概念;2.通过媒体、小组讨论等方式,课堂上强调现代文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1.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思考书中的主题和情节,理解作者的大意;2.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让学生提高速读和粗读的技巧;3.通过展示各种文艺作品和全文阅读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全面阅读的技巧。
四、让学生学会阅读并感悟现代文1.通过讨论和解读文艺作品,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好阅读现代文;2.通过阅读练习和思考,《小兵张嘎》、《家》等现代文,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现代文的内涵。
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1.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适当表达,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巩固知识,作业布置1.向学生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留作业,培养学生爱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百分数表示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百分数;
3.知道利用百分数表示的分数间的关系;
4.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百分数的向分数的转化;
2.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熟悉教案内容,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举例题引导学生回顾并掌握“百分数”的概念。
2. 讲解
•讲解如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并通过举例讲解求解步骤。
3. 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转化规则的理解。
4. 拓展
•利用实际例题,拓展学生对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 讲解
•讲解如何将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并通过实例演练。
3. 练习
•给学生讲解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理解。
第三课时
1. 复习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2. 讲解
•讲解分数和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
•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转化技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百分数,并掌握了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方法。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完整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版pep)
Unit 2 Last Weekend鹤山乡赵庄小学宁燕一、单元教学内容1、话题:What did you do?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
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I did. No, I didn’t.(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
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2、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1四会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talk中的句子。
(3)能够认读Pronunciation部分的音标(4) 能够理解Let’s chant部分的内容,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测量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体积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六1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利率,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计算不同的理财方式带来的不同收益,知道如何使收益最大;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2、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方法之一。
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那就一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吧!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什么是利息和利率?怎样求存款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2、活动1: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课本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学生分组交流,老师选取几份调查表全班展示。
(2)问: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设计意图】通过对附近银行的调查,不仅了解到当前的利率情况和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1、活动2。
师:我们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而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在选取理财方式时,也要慎重。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教案范例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是关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古诗词的传授和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教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
2.学习并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3.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4.通过阅读古诗词,促进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词的特点和基本构成要素,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教师表演、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诗歌讲解资料和相关阅读材料。
3.录音机和音频资料。
4.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诗词大会》等古诗词背诵比赛的视频片段或相关音频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古诗词对自己的影响。
2.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格律、韵律、押韵、节奏等。
重点介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等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讲解和教学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3.背诵古诗词教师可以先朗读某一首诗歌,教学生跟读,并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和理解。
通过分组让学生朗诵、合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4.培养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时代背景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5.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展望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提醒学生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蓝色的雅特朗》人教新课标(2023秋)
1.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情感传达: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背景,将情感融入歌声中。
举例解释:
-针对节奏难点,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并练习复杂的节奏型。
-对于音准控制,教师可运用音乐游戏、音阶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准感知能力。
-在情感传达方面,教师可通过讲述歌曲背景、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举例解释:
-学唱歌曲时,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正确唱出歌词,以及运用适当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在音乐知识方面,着重强调学生对音符时值、音阶、节奏的识别,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2.教学难点
-节奏掌握: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型,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学生较难掌握。
-音准控制:歌曲中的高低音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音准控制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民族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蓝色的雅特朗》这首歌曲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在学唱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上课教案 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教学难点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学会写故事梗概,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精练的语言表达能力。
2.表达运用通过分享交流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并以此修改总结作文,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前准备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提前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文学作品梗概,交流时做到语言简明,内容充实连贯。
2.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写梗概。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堂,我是大米饭老师。
本单元我们学了几篇外国文学名著,谁来简单说一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生自由回答)2.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阅读作品梗概,我们能更快地理清作品脉络,加深理解。
会写故事梗概便于我们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别人。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交流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块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语文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1.了解梗概的意义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梗概?生1:我在看电影时会先大致浏览这部电影的简介,那电影的简介就是梗概吧。
生2:我看过电视剧的梗概。
生3: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面看到过梗概。
师:你们都是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
梗概在生活中的运用很普遍,作用很大。
2.明确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见到的梗概,想一想,梗概有什么特点?生1:语言都很简练,篇幅比较短小。
生2:梗概没有细节描写,语句比较简洁。
生3:梗概的写作顺序跟作品是一致的,包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等关键内容。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欣赏单簧管波尔卡|人教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单簧管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这让我意识到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提供更多背景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辅助,学生们对单簧管的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种乐器的特点。
在讲授《单簧管波尔卡》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节奏的感知很强,但音色的辨识能力还有待提高。我采用了对比聆听的方法,让学生们分辨单簧管与其他乐器的音色,效果不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单簧管的基本概念、音色特点以及《单簧管波尔卡》的节奏和风格。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单簧管音乐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音乐。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单簧管波尔卡节奏非常投入,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节奏组合和协调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适当增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创作技巧。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单簧管波尔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创意火花,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和《单簧管波尔卡》的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单簧管波尔卡相关的问题,如单簧管的演奏技巧、波尔卡舞曲的特点等。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范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范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听出别人说话的重点,培养倾听能力。
2、鼓励学生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学会在交流中尊重他人,文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如说话清晰、有条理,倾听认真等。
(2)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话题展开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克服在公众场合发言的紧张情绪,自信地表达自己。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情境,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对话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对话怎么样?在交流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口语交际。
2、知识讲解(7 分钟)(1)向学生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包括要专注、理解对方的意思、不打断别人等。
(2)讲解表达的技巧,如说话要有条理、声音要适中、语言要文明等。
3、小组讨论(10 分钟)给出一个话题,如“你最喜欢的一本书”,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发言。
4、小组展示(15 分钟)每个小组的代表依次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
发言结束后,先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情境模拟(10 分钟)创设一个情境,如“在图书馆遇到同学大声喧哗”,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劝阻和交流。
6、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范文示例话题:“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同学 A:我觉得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的环境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我经常看到工厂排放出浓浓的黑烟,闻到刺鼻的气味,这让我感到很难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新人教版
-小组讨论法,用于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
-讲授法,用于教师讲解课文和写作技巧。
-示范法,教师通过写作示范来指导学生。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此外,在随堂练习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熟练。因此,我需要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总结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和随堂练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作品课的教学目标和作品梗概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写作学习状态。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炼出主要情节和人物,从而写出一个简洁明了的作品梗概。这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其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折扣主备教师邓廷助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1备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出示例12、让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板书:(1)180×85%=153(元)(2)160×(1-90%)=16(元)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三、巩固练习:1、小华买了一辆玩具车,原价是2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小华少付多少元?2、一双运动鞋按原价八五折销售是204元,这双运动鞋原价是多少元?3、某商店搞促销活动,一件1000元的羽绒服按八折优惠。
如果王老师有该商店的贵宾卡,可以再打九五折,她买这件羽绒服只付多少元?4、妈妈按八五折优惠的价格买了5张游乐园门票,一共用去340元。
每张游乐园门票的原价是多少元?5、一件衣服售价320元,便宜了80元,是打几折在销售?6、有两种空调,打折后哪种便宜些?A牌B牌原价(元)2700 2860折扣八五折八折现价(元)四、课堂总结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设计P13第2、3题板书设计百分数:折扣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1)180×85%=153(元)(2)160-160×90%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160-144=16(元)160×(1-90%)= 160×10%= 16(元)答:比原价便宜了16钱。
教学课题成数主备教师邓廷助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成数的含义。
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
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难点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2备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二、探究体验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2、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3、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4、教学例2(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
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或者引导学生列出:350-350×25%=262.5(万千瓦时)三、巩固练习1、王大爷的这块地去年产玉米4050千克,预计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增加一成,预计今年可产玉米多少千克?2、某水泥厂8月份销售水泥875吨,比7月份减少三成,7月份水泥销售量是多少吨?3.一块小麦实验田,去年产小麦24.5 吨,今年增产了二成。
这块实验田今年产小麦多少吨?4.一块地,去年产水稻12 吨,因水灾比前年减少二成五。
这块地前年产水稻多少吨?5.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 吨,比前年增产了5 吨。
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第13页第4、5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百分数:成数二成=(十分之二)=( 20% )方法一: 350×(1-25%)方法二:350-350×25%=350×75% =350-350×0.25=350×0.75 =350-87.5=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心得反思教学课题税率主备教师邓廷助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及手段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 备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课讲授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 = 30×0.05 = 1.5(万元)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作业设计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7、8题。
板书设计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利率主备教师邓廷助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及手段教学内容:教材11页例4. 备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
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
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利率二、新课讲授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
然后评讲。
(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连本带息取回的钱 = 本金+利息(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5000+5000×3.75%×2=5000+375=5375(元)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钱。
三、巩固练习1、201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4.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3、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3.75%,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
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X| k |B| 1 . c|O |m四、课堂小结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利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5000+5000×3.75%×2=5000+375=5375(元)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钱。
教学课题百分数整理和复习主备教师邓廷助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是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及手段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5. 备注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