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电解质溶液(新)
电解质溶液命题考点及备考策略
![电解质溶液命题考点及备考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a80dfe10975f46527d3e126.png)
溶液 的 p H 与 溶 液 体 积
( ) 的关 系 如 图 1 , 则 下 列 说 法 中正确 的是 ( ) . A M 、 N 2种 酸 溶 液
物 质 的量浓 度一 定相 等 ; B 稀 释后 M 酸溶 液 的酸性 比 N 酸溶 液强 ; C a 一5时 , M 是强酸, N 是 弱酸 ;
1 0 mo l ・ I 盐酸 的 p H一 8 . 0 ;
D 若 1 mL p H一 1的盐 酸 与 l O O mI Na 0H 溶
液混 合后 , 溶液 的 p H=7则 Na OH 溶液 的 p H一1 1 解析 选 项 A, 若是稀 醋酸 溶液稀 释则 c ( H。 。 ) 减 小, p H增大 , 6 >口 , 故错 误 ;选 项 B, 酚 酞 的
生 反应 . 因此 判 断 离 子 共 存 问题 时 , 一 般 是 从 离 子 间 能 否生 成沉 淀 、 气体、 弱 电解 质 , 能 否发 生 氧 化 还原 反 应, 能 否发 生相 互 促 进 的双 水 解 反 应 及 络合 反 应 , 同
时还要 注意 如 颜 色 、 酸碱 性 、 反 应 类 型 等 题 干 条 件 的
甲 基 橙 呈 红 色 的 溶 液 中 :I 一、C l、
液 中存在 溶 质 分 子 、 存 在 电离 平 衡 , 故 可 以 采 用 与 同 浓度 的强 电解 质溶 液来 对 比导 电性 、 酸 碱性 的强 弱 来
判断; 也 可 以通 过 溶 液 稀 释 ( 或 加 含 有 同种 离 子 的 固
3 有 关溶 液酸 碱性 判断 及 p i t 计 算
■r—
例 3 下 列叙述 正 确 的是 ( A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基本原理》权威课件: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含13年高考题,52张ppt)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基本原理》权威课件: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含13年高考题,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6abd98daef5ef7ba0d3ca0.png)
专题八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电解质溶液
B
[解析] pH=2的酸液中c(H+)和pH=12的碱液中
c(OH-)相等,若酸为强酸、碱为强碱,二者等体积混合 时溶液呈中性,故①⑥⑦⑧所得溶液pH一定等于7; ④⑤所得溶液pH可能等于7;②中醋酸过量,所得溶液 pH小于7;③中氨水过量,所得溶液pH大于7。
返回目录
专题八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电解质溶液
变式2 的是( )
对于体积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H4)2SO4溶
液、②NH4HSO4溶液、③H2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 A.溶液的pH相同时,3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 顺序是③>②>① B.溶液的pH相同时,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 pH变化最大的是① C.溶液的pH相同时,由水电离出c(H )的大小顺 序是③>②>① D.若3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都相同,则溶液的 pH大小顺序是①>②>③
-14
,故热水的 pH<7,但仍呈中性,D 项正确。
返回目录
专题八
高 频 考 点(H+)=c(OH-)的溶液,只 有在常温下其pH才等于7。
返回目录
专题八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电解质溶液
变式1
常温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 )
液pH一定或可能等于7的情况共有(
返回目录
高考纵览
考点 2011
溶液的酸碱性及pH 江苏卷T10, 天津卷T5,山 东卷T14 山东卷T29, 江苏卷T14, 天津卷T4,安 徽卷T13,广 东卷T11 新课标全国卷 T10,江苏卷 T16,浙江卷 T12,福建卷 T10,福建卷 T24
考题 2012 201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难点专题:电解质溶液曲线(附答案与详解)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难点专题:电解质溶液曲线(附答案与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27d75f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5.png)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难点专题电解质溶液曲线分析【命题规律】本专题的考查点主要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相结合,进行综合考察。
为高考的中频考点,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中等。
考查的核心素养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主。
【备考建议】2020年高考备考应重点关注数形结合与分析推理型选择题。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1.(2019-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常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溶液中和-lgc(HC2O4)[或-lgc(H')c(HC2O;)和-lgc(C2O4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cxcqm'tgoth123458r(H/:,OJ*e(HC,OJc(H+)A.曲线N表示-lg—气和-lgc(C2O42_)的关系c(HC2O;)B.K al(H2C2O4)W数量级为101C.向NaHC2O4溶液中加少量NaOH至c(HC2O「)和c(C2O42-)ffl^.此时溶液pH约为4D.在Na2C2O4和NaHC2O4物质的量为1:1的混合溶液中c(Na+)>c(C2O42)>c(HC2O4)>c(H2C2O4)>c(OH)>c(H+)2.(2019-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考模拟)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40mL0.1mol-L^1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 a2(H2SO3)的数量级为IO®B.若滴定到第一反应终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C,图中Z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SO32_)>c(HSO3_)>c(OH-)D,图中Y点对应的溶液中:3c(SO32-)=c(Na+)+c(H+)-c(OH^)3.(2019.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考模拟)常温下向2OmLO.lmol/L氨水中通入HC1气体,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随通入HC1气体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修改版)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14a4254b73f242336c5f73.png)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考点突破江西赣县中学刘智勇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已成为重要的考查题型,这种题型涵盖的知识面广,既与盐类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区分度较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仍会是主流。
本文通过几道高考真题的解析,希望能给读者在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技巧方面有所帮助。
一、理论要点1、明确两个“微弱”⑴电离是微弱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微粒很少,同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情况。
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⑵水解是微弱的:弱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微粒很少,且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弱离子的水解程度。
2、用好三个“守恒”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如Na2CO3溶液中:c(Na+)+c(H+)=c(HCO3-)+2c(CO32-)+c(OH-)。
⑵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不变。
如Na2CO3溶液中n(Na+)∶n(C)=2∶1,推出:c(Na+)=2c(HCO3-)+2c(CO32-)+2c(H2CO3)。
⑶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相等。
如在CH3OONa溶液中H+、CH3OOH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OH-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n(OH-)=n(H+)+n(CH3OOH)推出:c(OH-)=c(H+)+c(CH3OOH)。
二、分类突破在考试中遇到有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首先明确是单一溶液还是混合溶液,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1、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典型题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2007·广东)0.1mol·L-1NH4Cl溶液:c(NH4+)=c(Cl-)B、(2008·江苏)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C、(2009·广东)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D、(2011·江苏)在 0.1 mol·L-1Na2CO3 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E、(2012·四川)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 【详细解析】A项中由于NH4+水解,溶液显酸性,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H+)=c(Cl-)+c(OH-),又因c(H+)>c(OH-),推出c(NH4+)<c(Cl-),A项错误;B项中NaHA溶液呈酸性,说明HA-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故四种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HA-)>c(H+)>c(A2-)>c(H2A),B项错误;C项中Na2CO3溶液中Na2CO3=2Na++CO32- (完全电离),CO32-+H2O HCO3-+OH-(主要),HCO3-+H2O H2CO3+OH-(次要),H2O H++OH-(极微弱),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CO32-)>c(OH-)>c(HCO3-)>c(H+),C项正确;D项中Na2CO3溶液中H3O+、HCO3-、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OH-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n(OH-)=n(H3O+)+n(HCO3-)+2n(CO32-)或n(OH-)=n(H+)+n(HCO3-)+2n(H2CO3) 推出:c(OH-)=c(H+)+c(HCO3-)+2c(H2CO3),D项正确;E项中NaHCO3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四种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CO3-)>c(H2CO3)>c(CO32-),E项错误。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微专题22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微专题22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68b23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0.png)
微专题○22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知识基础】1.与水电离平衡相关的图像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曲线A、C、B三点所示溶液[c(H+)=c(OH-)]均呈中性,升高温度,K w依次增大。
直线AB 的左上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c(OH-)]均为碱性溶液,右下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 +)>c(OH-)]均为酸性溶液。
注意: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温度越高,K w越大。
K w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无关。
水电离出的c水(H+)与c水(OH-)始终相等。
2.中和滴定过程中pH-V图像25 ℃时,以向20 mL 0.1 mol·L-1一元弱酸HA溶液中加入0.1 mol·L-1NaOH溶液过程中的pH-V图像为例进行分析:0.05 mol·L-1,A-+H2O⇌HA+OH-,则c(HA)≈c(OH-)=10−4.5 mol·L−1,c(A−)=0.05 mol·L −1 −10−4.5mol ·L−1≈0.05 mol ·L −1,K h (A-)=c (HA )·c (OH −)c (A −)=10−4.5×10−4.50.05=2×10-8,则K a (HA)=K w K h (A −)=10−142×10−8=5×10−7。
3.分布分数图像分布分数图像一般是以pH 为横轴、分布分数(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轴的关系曲线,以草酸H 2C 2O 4为例,含碳元素的各组分分布分数(δ)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曲线含义分析:随着pH 的逐渐增大,溶质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酸式酸根离子浓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酸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δ0表示H 2C 2O 4、δ1表示HC 2O 4−、δ2表示C 2O 42−。
特殊点的应用:对于物种分布分数图像,一般选择“交点”处不同微粒的等浓度关系,代入电离常数公式计算各级电离常数。
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系列大全:考点八 强弱电解质(一)
![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系列大全:考点八 强弱电解质(一)](https://img.taocdn.com/s3/m/d903cbfc240c844769eaee93.png)
考点八强弱电解质Ⅰ.课标要求1.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温度等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Ⅱ.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Ⅲ.教材精讲教材在讲述电解质的有关概念时,跨度较大,必修1的第二章第二节讲述了电解质的概念,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讲述了强、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
4.溶剂化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以“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形态存在,这种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相互吸引的作用叫做溶剂作用。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
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高考考点剖析——电解质溶液
![高考考点剖析——电解质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80067b2827d3240c8447efc4.png)
高考网——电解质溶液模块分析模块透析电解质溶液是高考中选择题的重灾区,每年有3~4题选择与之有密切关系,占高考的12分左右,考点分散,而且难度较大,是学生的失分点。
知识点睛考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 电解质和溶液导电性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注意】电离的是该化合物本身。
(2)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受水分子作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3)电解质与导电导电是由于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
金属导电由于金属晶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电解质溶液导电,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受到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由于自身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定义: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2)常见的强弱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强酸:HCl、HNO3、H2SO4、HBr、HI等。
强碱:Ba(OH)2、KOH、NaOH、Ca(OH)2等。
注意:强碱都是可溶性碱。
绝大多数盐。
②弱电解质弱酸:H2CO3、H2S、H2SO3、HF等。
【注意】二元及多元酸都是弱酸(硫酸除外)弱碱:Mg(OH)2、Al(OH)3、Fe(OH)3、氨水等。
【注意】除了氨水,弱碱都是不可溶性碱。
少数盐:Pb(Ac)2等。
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浓度),弱电解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所对应的状态称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状态。
2. 电离平衡的特征(1)等:v (电离) = v (结合)。
(2)定:各分子浓度,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3)动:一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
(4)变:外界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遵循“勒沙特列原理”。
3.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表示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
最新高中化学高考电解质溶液专题复习精品PPT多媒体课件
![最新高中化学高考电解质溶液专题复习精品PPT多媒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a62b02844769eae009ed86.png)
方法 取1 mL 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 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再测 定两溶液的pH 测定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的 pH 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 加入纯度、质量都相同的同种 锌粉 同体积pH=1的盐酸和醋酸, 加入足量的锌,用排水法收集 生成的氢气 滴定相同pH的等体积盐酸和醋 酸
现象
盐酸pH变化大,醋酸 的pH变化小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2009 年高考江苏卷改编题 )下列溶液中 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室温下,向 0.01 mol· L 1NH4HSO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中性: + + - - + c(Na )>c(NH4 )>c(SO2 )> c (OH ) = c (H ) 4 - B.0.1 mol· L 1NaHCO3 溶液: - c(Na+)>c(OH-)>c(HCO3 )>c(H+) C . Na2CO3 溶液: c(OH - ) - c(H + ) = c(HCO - 3 )+ 2c(H2CO3) - D.25 ℃时,pH=4.75、浓度均为 0.1 mol· L 1的 CH3COOH、CH3COONa 混合溶液: - - + c(CH3COO )+c(OH )<c(CH3COOH)+c(H )
方法点拨 方法 现象 醋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 溶液为浅红色 酚酞溶液 测定0.1 mol/L的醋酸的 测出的pH>1 pH 在烧杯里加入浓醋酸, 接通电源,然后缓缓加 电流强度先逐渐变大, 入蒸馏水并不断搅拌, 然后逐渐变小 观察电流表中电流强度 的变化 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盐酸和醋酸,测其导电 电流强度:盐酸>醋酸 性
(2)物料守恒规律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 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 - 的, 如在 Na2CO3 溶液中 CO2 故碳元 3 能水解, - - 素以 CO2 、 HCO H2CO3 三种形式存在,它 3 3、 们之间的守恒关系为 + - - c(Na )=2{c(CO2 ) + c (HCO 3 3 )+c(H2CO3)}。 (3)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等 如 K2S 溶液中:c(OH-)=c(HS-)+2c(H2S)+ + c(H )。
考点8 电解质溶液
![考点8 电解质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d6853853eefdc8d377ee3203.png)
考点8 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1.(2019·全国卷Ⅰ·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解析】选C。
邻苯二甲酸氢钾为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邻苯二甲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根据图示可知,混合溶液在不同的反应阶段含有的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不同,故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加入的碱的量越多,溶液中的HA-的浓度越小,Na+与A2-的量越多,故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B正确;b点滴定终点应该是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2A和K2A,根据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和K a2值可知,邻苯二甲酸是弱酸,所以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应该呈碱性,故b点的pH应该大于7,C不正确;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Na+)和c(K+)相等,c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a+)>c(K+),由图可知,a点到b 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到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c(Na+)>c(K+)>c(OH-),故D正确。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二部分 专题08 电解质溶液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二部分 专题08 电解质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915d54a8b0717fd5360cdca8.png)
【备战2013】高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第二部分专题08 电解质溶液1.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2.影响强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因素,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的常用方法3.溶液的酸碱性和pH4.盐类水解规律与应用5.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6.中和滴定及其误差分析7.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8.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知识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常与其他部分知识(如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等)联系在一起考查。
其中主要内容有: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比较;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H 的概念及计算;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
预测2013年高考,结合图表数据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pH的简单计算、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溶度积常数的相关计算,将成为命题热点。
解析醋酸是弱酸,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3<pH<4,A项错误;若NaHA溶液的pH<7,H2A不一定是强酸,如NaHSO3溶液的pH<7,H2SO3是弱酸,B项错误;由于CH3COONa溶液水解呈碱性,当溶液呈中性时,酸未被完全中和,C项正确;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但c(H+)减小,溶液中的pH增大,D项错误。
答案 C【变式】下列关于0.1 mol·L-1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平衡不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平衡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MgSO4固体,抑制NH3·H2O电离【特别提醒】判断弱电解质的方法1.在浓度和温度相同时,与强电解质溶液做导电性对比试验。
2.在浓度和温度相同时,与强电解质溶液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如0.01 mol·L-1),测其pH。
专题八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讲解部分)
![专题八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讲解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c86050be50e2524de5187ee6.png)
振荡时瓶内溶液溅出
偏低
4 读数
前仰后平
偏低
前平后仰
偏高
前仰后俯
偏低
5 其他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一滴溶液 偏高
指示剂变色即停止滴定
偏低
栏目索引
核心精讲 正确理解和运用水的离子积常数(KW) 1.KW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有利于水 的电离,KW增大。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 c(H)+H2O =c(OH)-H2O 。 如酸溶液中:[c(H+)酸+c(H+)H2O ]·c(OH-)H2O =KW; 碱溶液中:[c(OH-)碱+c(OH-)H2O ]·c(H+)H2O =KW。 3.水的离子积常数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和 OH-,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并且在稀酸或稀碱溶液中,当温度为25 ℃时, KW=c(H+)·c(OH-)=1×10-14,仍为同一个常数。
三、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1)c(H+) (2)c(H+) (3)c(H+)
> c(OH-),溶液呈酸性; = c(OH-),溶液呈中性; < c(OH-),溶液呈碱性。
栏目索引
2.溶液的pH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四、pH的测定方法 1.pH试纸的使用方法:把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 表面皿 (或玻璃片) 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待变色后与 标准比色卡 对 比,读出pH(整数)。
栏目索引
考点二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课件
![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826103c8d376eeafaa31b0.png)
考点5 中和滴定 1.定义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 n(H+)=n(OH-),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仪器 (1)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 (2)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液或强氧化性溶液; (3)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 4.指示剂 选择变色灵敏、明显的作为指示剂。
2.有关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NaHCO3溶液中存在如下关 系:c(Na+)+c(H+)=c( )+c(OH-)+2c( )。
(2)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遵循原子守恒。如K2S溶液中有如下守恒关系:c(K+)=2c(S2-
高三化学总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 课件
热点题型突破
考情分析:电解质溶液是高考中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其考查内容主要有: (1)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2)酸、碱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简单计算。 (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4)盐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与盐溶液蒸干灼烧后产物的判断。
(3)同离子效应: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增大了CH3COO-浓度,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适当浓度盐酸,平 衡也会左移。
(4)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实质是改变浓度。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考点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计算 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c(H+)>c(OH-) 酸性 c(H+)=c(OH-) 中性 c(H+)<c(OH-) 碱性
高考化学复习年考点电解质溶液
![高考化学复习年考点电解质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f098762e27284b73f3425001.pn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8 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1.(2012·新课标全国卷·11)已知温度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 ,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 ·L -1的一元酸HA 与b mol ·L -1的一元碱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 A.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 +)=W K mol ·L -1D.混合溶液中,c(H +)+c(B +)=c(OH -)+c(A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判断溶液呈中性的惟一依据是c(H +)=c(OH -)。
【解析】选C 。
因为一元酸和一元碱的强弱未知,所以不可依据a=b 判断,A 错误。
只有25 ℃时中性溶液的pH=7,所以B 项错误。
C 项,K W =c(H +)·c(OH -),中性溶液中c(H +)=c(OH -),所以c(H +)=W K mol ·L -1,C 项正确。
D 项,无论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根据电荷守恒都有c(H +)+c(B +)=c(OH -)+c(A -),D 错误。
2. (2012·浙江高考·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
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C.用0.20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 mol·L-1),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1盐酸、③0.1 mol·L-1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弱酸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逐渐变大。
第8讲 电解质溶液ppt
![第8讲 电解质溶液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0a0ec2aa00b52acfc7cace.png)
(3)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水解等过程的发生,往往存在质子 电解质溶液中 由于电离、水解等过程的发生 往往存在质子 由于电离 (H+)的转移 但转移过程中质子数量保持不变 称为质子守 的转移,但转移过程中质子数量保持不变 的转移 但转移过程中质子数量保持不变,称为质子守 溶液中,存在 的电离和水解,H 的电 恒。如在NaHS溶液中 存在 如在 溶液中 存在NaHS的电离和水解 2O的电 的电离和水解 离,其质子转移情况可作如下分析 其质子转移情况可作如下分析: 其质子转移情况可作如下分析
8.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 需要考虑盐类的水解。如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需要考虑盐类的水解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 需要考虑盐类的水解。 Al3+与 HCO − 因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 因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 3 9.分析某些盐溶液不能用蒸发结晶法获得的原因。如将AlCl3 分析某些盐溶液不能用蒸发结晶法获得的原因。如将 分析某些盐溶液不能用蒸发结晶法获得的原因 溶液蒸干灼烧得到Al 而不是AlCl3。 溶液蒸干灼烧得到 2O3而不是
c(OH − )碱 × V碱 V稀
c1 (OH − )V1 + c2 (OH − )V2 V1 + V2
c(OH − )碱 V碱 − c( H + )酸V酸 V碱 + V酸
3.稀释后溶液 的变化规律 稀释后溶液pH的变化规律 稀释后溶液 (1)对于强酸溶液 对于强酸溶液(pH=a)每稀释 n倍,pH增大 个单位,即 每稀释10 增大n个单位 即 对于强酸溶液 每稀释 增大 个单位 pH=a+n(a+n<7)。 。 (2)对于强碱溶液 对于强碱溶液(pH=b)每稀释 n倍,pH减小 个单位 即 每稀释10 减小n个单位 对于强碱溶液 每稀释 减小 个单位,即 pH=b-n(b-n>7)。 。 (3)对于弱酸溶液 对于弱酸溶液(pH=a)每稀释 n倍,pH的范围是 每稀释10 对于弱酸溶液 每稀释 的范围是 a<pH<a+n(即对于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稀释相同倍数 强 即对于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稀释相同倍数 即对于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强 变化的程度大)。 酸pH变化的程度大 。 变化的程度大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4f0d72d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8.png)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1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强、弱电解质(1)概念及分类(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连接,弱电解质用“⇌”连接。
(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电离平衡建立过程如图所示: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征(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CH3COOH H++CH3COO-ΔH>0为例:改变条件移动方向n(H+)c(H+)c(CH3COO-)电离程度浓度加水稀释正向增大减小减小增大加冰醋酸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减小同离子效应通入HCl(g)逆向增大增大减小减小加醋酸钠固体逆向减小减小增大减小升高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增大说明①稀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不一定所有的离子浓度都减小;②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不一定减小,离子的浓度也不一定增大;③电离平衡右移,电离程度也不一定增大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将冰醋酸、浓醋酸和稀醋酸分别加水稀释,其导电能力随加水量的变化曲线如图:知识点二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1.电离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弱酸用K a,弱碱用K b)表示。
(2)表达式相同条件下,K 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酸性或碱性相对越强。
(4)特点①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电解质的浓度、酸碱性无关,由于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故温度升高,K 增大。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原卷版)-高中化学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原卷版)-高中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540b7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c.png)
微考点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目录 (1)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 ................................................................................................................................... 1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 (1) (2)考法01 电解质溶液微粒变化图像............................................................................................................ 2 考法02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 (9) (15)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命题规律】高频考点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中和滴定曲线、对数曲线等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备考策略】【命题预测】预计2025年高考会以新的情境载体考查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中和滴定曲线、对数曲线、分布曲线等知识,考查数形结合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题目难度一般较大。
考法01 电解质溶液微粒变化图像1.滴定曲线特殊点的分析(1)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pH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比较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案例: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3)pH—V 图 各特殊点粒子大小关系及变化趋势 点 溶质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A CH 3COOHB(1∶1) CH 3COOH 、H 3COONa C(pH =7) CH 3COOH 、CH 3COONa D CH 3COONa E(2∶1) CH 3COONa 、NaOH F(1∶1)CH 3COONa 、NaOH(4)各特殊点对水电离程度的影响分布系数图及分析【分布曲线是指以pH 为横坐标、分布系数(即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一元弱酸(以CH 3COOH 为例)二元弱酸(以草酸H 2C 2O 4为例)δ0为CH 3COOH 分布系数,δ1为CH 3COO -分布系数δ0为H 2C 2O 4分布系数、δ1为HC 2O -4分布系数、δ2为C 2O 2-4分布系数1.随着pH 增大,溶质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子增多。
2015年人教版高三考点08 电解质溶液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人教版高三考点08 电解质溶液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91168bbceb19e8b8f6ba51.png)
考点8 电解质溶液1.A.2CN-+H2O+CO2→2HCN+CO32-B.2HCOOH+CO32-→2HCOO-+H2O+CO2↑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答案】AD【解析】根据电离常数可酸性HCOOH>H2CO3>HCN>HCO3-,因此,A错误,B正确;等体积、等pH的HCOOH 和HCN所含溶质,HCN多,则中和时消耗的NaOH的量多,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n(HCOO-)+n(OH-)=n(Na+)+n(H+),n(CN-)+n(OH-)= n(Na+)+n(H+),即离子总数是n(Na+)+n(H+)的2倍,而NaCN的水解程度大,即NaCN溶液中的n(OH-)大,n(H+)小,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酸性强弱,离子浓度比较,中和反应等。
2.(2013·四川理综化学·5)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 ·L—1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mol·L-1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 =c(H+)【答案】B解析:由表中①的HA为弱酸且酸碱物质的量相等,因此得A正确;由①中电荷守恒得[OH-]=[K+]-[A-]+[H+]=Kw/1X10-9 mol/L,故B错误;C中由②得X>0.2mol/L,故C正确;由电荷守恒得D正确3、(2013·天津化学·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置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反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解析】该题考查基本实验的误差分析。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7f48ed747e21af45b307a829.png)
T14(1)溶液
pH大小判断 T24(1)电解 质溶液的导 电性
T29溶液 T20溶液 酸碱性判 pH大小
电解质溶
液的导电 性。
检验
判断
断
变化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
考纲原文 3.了解离 子反应的 概念、离
5年考题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T22、T60 2016年 2017年
离子方程 T23离子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酸性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越大,酸性越弱。 碱性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反之,pH越小,碱性越弱。 4.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5.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
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
3.(2013·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 T31)皮蛋是人们喜爱的食物。某同 学查阅资料得知制作皮蛋的料泥中含有 NaOH 和 Na2CO3,为 检验其酸碱性,将料泥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 B ) A.稀硫酸 C.KNO3 溶液 B.酚酞试液 D.NaCl 溶液
【解析】检验碱性溶液通常选用酚酞试液。
- NH+ + OH 。 4
”表示,如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电解质溶液
3.酸、碱、盐的概念(从电离的角度) (1)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或H+)的化合物。 (2)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或OH-)的化合物。 (3)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温馨提示 ] (1)NaHSO4 能电离出 H+和 Na+, 但因阳离子不 全是 H ,不属于酸。 (2)盐电离出的阳离子不全是金属阳离子,如 NH4 性质和金 属阳离子相似,可看成金属阳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8 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1.(2013·安徽高考·13)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S+H 2O H2SO3+OH-①HS H++S②向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增大B.加入少量Na 2SO3固体,则c(H+)+c(Na+)=c(HS)+c(OH-)+c(S)C.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值均增大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c(S)>c(H+)=c(OH-)【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1)能判断出①为HS的水解平衡,②为HS的电离平衡;(2)能根据溶液显酸性,判断出HS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3)熟悉水解和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4)熟悉电荷守恒等三大守恒的应用。
【解析】选C。
NaHSO 3溶液显酸性,说明HS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因而在含HS的溶液中,以第②个平衡为主。
加入N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NaHSO 3反应,故c(HS)减小,A错误;该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HS)+c(OH-)+2c(S),故c(S)前应乘以2,B错误;加入少量NaOH溶液,使c(OH-)增大,OH-与H+反应,促进平衡②(电离平衡)右移,c(S)增大,c(HS)减小,c(H+)减小,故C正确;加入氨水至中性,则c(H+)=c(OH-),由电荷守恒式c(H+)+c(Na+)+c(N)=c(HS)+c(OH-)+2c(S)可知:c(Na+)+c(N)=c(HS)+2c(S)>c(H+)=c(OH-),D错误。
2.(2013·福建高考·8)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c(OH-)变大C.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D.其溶液的pH=13【解题指南】【解析】选C。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 氨水属于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为离子错误B 0.10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时N、OH-浓度均减小,二者的乘积变小错误C 氨水与硝酸完全中和生成的硝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由于N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正确D 由于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所以0.10 mol·L-1的氨水中c(OH-)小于0.10 mol·L-1,pH小于13错误3.(2013·北京高考·10)实验:①0.1 mol·L-1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解析】选B。
由于硝酸银和氯化钠混合后一定生成氯化银的悬浊液,所以在该悬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0.1 mol·L-1的KI,出现浑浊,说明在滤液b中仍然存在Ag+;沉淀总是向着生成物溶解度更小的方向移动,所以由实验③可知,由于沉淀由白色转化成黄色,所以是由氯化银转化成碘化银,所以碘化银比氯化银更难溶。
4.(2013·山东高考·13)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C.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pH与pOH相等时溶液呈中性。
(2)充分利用电荷守恒。
【解析】选C。
醋酸为弱酸,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小,加入等浓度的NaOH 溶液后生成CH3COONa为强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A项错误;由图示可知,Q点时pH=pOH,即c(H+)=c(OH-),继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碱性,故N点时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c(CH3COO-)+c(OH-),故c(CH3COO-)<c(Na+),B项错误;M点溶液呈酸性,其pOH=b,由水电离出的c(OH-)=10-b mol·L-1;N点溶液呈碱性,其pH=b,由水电离出的c(H+)=10-b mol·L-1,两溶液中c(H+)=c(OH-),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项正确;当醋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碱性。
Q点溶液呈中性,故滴加的NaOH量偏少,消耗的NaOH体积比醋酸体积小,D项错误。
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9)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 L 1.0 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B.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0D.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0【解题指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涉及以下知识点:原子守恒、石墨的结构、溶液pH的计算、原子团和离子所含电子数的计算。
【解析】选B。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错误A 偏铝酸钠溶液中有水,水分子中也有氧原子存在,故氧原子数大于2N0正确B 石墨层内是正六边形结构,每个六元环有6个碳原子,而每个碳原子同时为三个六元环所共有,故每个六元环平均只占有2个碳原子。
12 g石墨烯含碳原子数为1 mol,故其中含六元环的个数应为0.5N0C 因为溶液的体积未知,故只能求出OH-的浓度,无法求出其数目错误D 1个羟基中含9个电子,1个氢氧根离子中含10个电子,故此选错误项错误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3)室温时,M(OH)2(s)M2+(aq)+2OH-(aq) K sp=a,c(M2+)=bmol·L-1时,溶液的pH等于()A.lg()B.lg()C.14+lg()D.14+lg()【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掌握溶度积常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水的离子积常数求溶液的pH。
【解析】选C。
由题知该反应的溶度积常数K sp=c(M2+)·c2(OH-)=a,由此得出c(OH-)=()1/2,则c(H+)=10-14÷c(OH-),pH=-lgc(H+),经过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为C。
7.(2013·广东高考·12)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4的醋酸中:c(H+)=4.0 mol·L-1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C.饱和食盐水中:c(Na+)+c(H+)=c(Cl-)+c(OH-)D. 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温度升高,K W增大。
(2)水解对离子浓度的影响。
【解析】选C。
pH=4的醋酸中,c(H+)=1×10—4mol·L-1,A错误;饱和小苏打溶液中,HC会发生水解反应导致浓度减小,c(Na+)>c(HC),B错误;饱和食盐水中,c(Na+)+c(H+)=c(OH—)+c(Cl—)符合电荷守恒的关系,C正确;5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大于1×10—14,pH=12的碳酸钠溶液中,c(OH—)=>1.0×10—2(mol·L-1),D错误。
8.(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1)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B.Cr、Br-、Cl-C.Br-、Cl-、CrD.Br-、Cr、Cl-【解题指南】根据各物质的K sp,算出Cl-、Br-、Cr浓度均为0.010 mol·L-1时,要产生沉淀所需Ag+的最小浓度,从而确定沉淀顺序。
【解析】选C。
当Cl-浓度为0.010 mol·L-1时,要产生AgCl沉淀,所需Ag+的最小浓度为1.56×10-8mol·L-1,当Br-的浓度为0.010 mol·L-1时,要产生AgBr沉淀,所需Ag+的最小浓度为7.7×10-11mol·L-1,当Cr浓度为0.010 mol·L-1时,要产生Ag2CrO4沉淀,所需Ag+的最小浓度为3.0×10-5mol·L-1,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硝酸银溶液时,Ag+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Br-最先沉淀,Cr最后沉淀。
应选C。
9.(2013·天津高考·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C.在Na2S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D.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3点:(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K W受温度的影响。
(2)会书写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
(3)注意离子在溶液中的变化。
【解析】选C。
该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知识。
A选项在蒸馏水中滴加浓硫酸,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K W变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