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水和水蒸气教案

合集下载

(参考)2019最新教科小学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5)

(参考)2019最新教科小学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5)

(参考)2019最新教科小学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5)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 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过程:1.引导建立“水蒸气”、“蒸发”的概念。

(1)揭示前概念师:小朋友,再看一看你刚才黑板上写的字,有什么发现?生:我们写的字都已经干了。

生:我们写的字都不见了。

生:我们写的字都变成了水蒸气。

师:水蒸气都跑去哪里了?你说——生:我们刚才写的字都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师:还有同学能说吗?你现来说说生:我们刚才写的字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师:生活中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能举例子吗?生:晚上洗手帕或红领巾,水少一点也会没有的。

师:你一定是洗过红领巾了。

生:我们洗衣服的时候,第二天早上会干。

生:我们吃完饭用湿抹布擦桌子,过一段时间桌子的水就变干了。

生:拖地拖完的时候水就干了。

师:谁干了?地面上干了?请坐……(2)观察活动,建立“水蒸发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的概念师:小朋友真是留心观察。

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照片。

老师家里一只鱼缸装了水,一条横线表示水的高度,能看明白吗?生:能。

第一天,第三天的晚上拍的,第七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白天拍的,第十六天到宁波来了,(笑),猜想:如果我第二十天回去了,第三十天,你估计这水会怎么变化?生:水会没有了。

生:水会在空气中变成水蒸气。

生:水会干了。

我们科学课里把水这样慢慢地干了、慢慢地少了,变成了水蒸气这样的现象称为水的蒸发。

(板书:蒸发,让学生一起说一遍)是不是只有白天会蒸发?生:不是,晚上也会蒸发的。

生:水晚上也会蒸发。

师:跟他一样,不一样的可以说说……生:水白天晚上都会蒸发。

2023年最新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篇

2023年最新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篇

2023年最新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5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水和水蒸气》是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第六课。

我从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一段时间后,水没有了。

水到哪里去了?导入本课。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出水洼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

又通过动画显示,让同学们看看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而且是个缓慢的过程。

接着就提出“水在什么条件下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由于同学们渴望看见水蒸发的过程,所以这部分的讨论很激烈,很自主。

第一想到的是“加热”,并要求同学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对比试验来验证。

部分优秀的同学已经能完成这个环节,但仍需继续加强帮助所有同学构建“对比实验”的概念。

加热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完成的不错,观察的也很仔细。

实验最后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结论,同学们会说水干了,这时我就进一步指导他们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归纳“勺中的水完全被蒸发了”。

学生还说出了另一个加快蒸发的条件:风。

学生是从妈妈晾衣服都放在通风的地方想到的。

对这个学生,上课时大力表扬了,表扬他是一个很会观察的好学生。

还有一个条件“增大表面积”学生不容易想到,我从洗头发后怎么样干得快?学生想到了“电吹风吹干”这,让学生们从日常常见的现象中总结出该掌握的科学道理。

对于第二个环节:空气中的水。

我以问题“空气水蒸气不会满出来吗?”“江河湖泊中的水不是越来越少了!”等引入让学生讨论,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蒸气,水蒸气聚集就会形成小水滴,降落下来。

不知道是不是没讲清,但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体现在盛冰的玻璃杯外面为什么有水珠?没有很好的解释。

这部分内容下次教学需仔细斟酌。

三年级下册科学《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水和水蒸气》是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第六课。

我从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一段时间后,水没有了。

水到哪里去了?导入本课。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出水洼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水蒸气是水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体的形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案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案一:认识水的性质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的形态:提供冰块、液态水和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

b) 水的状态变化:提供锅炉或水壶,加热水使其沸腾,让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到气态的状态变化。

c) 描述水的性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性质,例如透明、无色、可溶解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感受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特点。

教案二:水的循环过程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循环模型:使用一个鱼缸或透明容器,加入水和一片湿润的海绵,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雨的过程。

b) 模拟水循环:分配学生角色,如水分子、太阳、云、山、河流等,并让他们按照水的循环过程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c) 讨论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讨论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认识到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案三:保护水资源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学会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2. 活动设计:a) 对比用水量:让学生调查比较自己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用水量,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b) 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制定节约用水的计划,并在学校宣传栏上展示,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行动。

c) 制作水资源宣传册: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册,介绍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向家长和社区传递节约用水的理念。

科学三下水和水蒸气教案

科学三下水和水蒸气教案

科学三下水和水蒸气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水和水蒸气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水和水蒸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 能够观察和记录水和水蒸气的变化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烧杯、热水、冷水、锅、盖子、温度计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水和水蒸气的状态变化。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水和水蒸气的状态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水和水蒸气的变化现象?能否举例说明?实验探究:1. 实验一:观察水的状态变化a.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水的形态和性质。

b.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再次观察水的形态和性质。

c.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再次观察水的形态和性质。

d.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2. 实验二:水的蒸发过程a.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锅中,用盖子盖住锅口。

b. 加热锅中的水,观察盖子上是否有水滴形成。

c.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水蒸气的形成原理。

概念讲解:1.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的状态变化和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2. 讲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巩固练习:1. 学生小组间互相出题,进行知识问答游戏,巩固对水和水蒸气的理解。

2. 完成一份练习题,测试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水和水蒸气的变化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2.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从业者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水和水蒸气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课堂总结: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和水蒸气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将水和水蒸气的性质与变化与其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研究其他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互转化过程。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形成及其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2. 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水蒸气与水的关系;2.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2. 实验物品:水、冰块、盐;3. 教学课件:教学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水和水蒸气的日常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水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流动等。

3. 学习水蒸气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蒸气是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4. 进一步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联系,及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对水和水蒸气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归纳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关系;2.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扩大对水和水蒸气的了解;3. 准备下节课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亲身实验中感受到了水和水蒸气间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第一篇: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一个实验:往浅碟子里放入水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碟子里的水量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水蒸发成水蒸气的概念。

第二部分先是分析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得更快些。

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蜡烛加热汤勺中的水来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是讲水蒸气又会重新凝结成水,并通过实验“把冷烧杯倒扣在热水上”进行证明。

最后根据这个知识点来解决上一节课的遗留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形成的原因。

根据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环节二:实验探究,加快蒸发,环节三:静态观察,发现凝结,环节四:深入思考,解析白汽;环节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下面我进行具体的展开介绍。

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为什么说是“动态观察”呢?因为在上这一堂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观察一块湿手帕上的水的变化,分时间段进行记录:5分钟、30分钟、2小时、第2天早上,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一次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收获一定很多,所以一上课,我首先请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许多学生说手帕慢慢变干了。

然后我接着提问那么手帕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我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说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时我顺势引出蒸发的概念: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蒸发。

学生对于水蒸气肯定很好奇,这时候我再请学生把这块手帕重新打湿,观察一下湿手帕上的水蒸气,可以用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

可是为什么啥都没有观察到呢?这个时候我再请学生比较一下水和水蒸气,这样就可以直接地把水蒸气的特点总结出来了: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这个环节是我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的,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明确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深入的了解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水和水蒸气的概念,知道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

(2)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水和水蒸气的变化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2)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2、教学难点(1)解释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背后的原理。

(2)设计实验探究水和水蒸气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片、冰块、热水等。

2、多媒体课件:水和水蒸气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变成水蒸气(如烧水时水壶口冒出白气)和水蒸气变成水(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和水蒸气。

(二)新课讲授1、水的蒸发(1)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现象表明水会变成水蒸气?(2)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湿衣服晾干、地面的水消失等。

(3)教师讲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4)实验探究: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观察字的变化。

(5)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6)总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2、水蒸气的凝结(1)提出问题: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2)学生猜测并回答。

(3)教师讲解: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做凝结。

(4)实验探究: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哈气,一个放在冷水中,一个放在热水中,观察玻璃片上的变化。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得越快。

教科版水和水蒸气优秀教案5

教科版水和水蒸气优秀教案5
重难点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页码
内容
1.教师上课
1.集中话题
1.1
在上节课的研究中一些同学提出:杯子外壁的水是来自空气中。是不是这样呢?
2.探索调查
1.2
是否注意过这样的现象:
下雨以后,地面会有一些水坑,天晴了,水坑里面的水渐渐的就干了,这些水去哪里了?
1.3
有同学会说,水渗到地里面去了。是所有的水都渗进去了吗?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观察一下。
(四)师生总结
(一)思考:水烧开后先看了很多细小
颗粒的小水珠,最后他们又都不见了,
为什么?
(二)实验情境:观察原先的两块玻璃片,说说观察到的现象,思考为什么?
(三)水的三态变化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去研究。
整理学生的概念发展成果。
科目版本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章节课名
第三单元第6课水和水蒸气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我们叫做凝结。
2.学生自学
1.跟我学
2.1
让我们通过动画来了解蒸发和凝结
蒸发:
2.2
凝结:
2.学生练习
2.3
1.请你说出三种水蒸发的现象。
2.请你说出三种水凝结的现象。
3.拓展资源
1.教学设计题
3.2
(1)怎样让蒸发的现象更加明显?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过程与方法
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观察、比较自然状态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李镇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黑板上的字中的水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一个热水瓶和一个冷水瓶放在空气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准备:小组:酒精灯1个、小勺2只、火柴1包、蒸发皿1个、热饮料瓶1个、冷饮料瓶1个、毛巾2张、记录纸1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以前老师曾教过一个班级,他们非常的棒,在做实验前,老师准备在桌上的实验材料,他们不乱动;做实验时,他们勤于探究,小组讨论低声细语;完成实验后,他们把材料整整齐齐地放回原位;你们要不要向他们学习。

2、复习旧知到新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他们能相互转化的条件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水”(用湿帕子在黑板上写“水”字)(二)水到哪里去了1、出示小男孩拖地的图片。

图上男孩在干什么?拖地后留下的水待会儿还能看得见吗?会到哪儿去了呢?2、刚刚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水”字,怎么不见了呢?3、学生预设。

(预设:可能到地板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它怎么会减少了呢?(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板书课题:水和水蒸气师:同学们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你能感觉到水蒸气的存在吗?(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师:为了更深了解水蒸气?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小学科学《水和水蒸气》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水和水蒸气》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水和水蒸气》参考教案(2)(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水和水蒸气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2.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建构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的概念思维图。

三、教学难点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四、课前准备1.学生组内标号:1、2、3、4号3号做第一个实验.号做第二个实验,4、3号轮流拿电筒、2号拿放大镜.1号做第三个实验。

2.器材准备:演示台、一杯50毫升的水、250毫升烧杯;白纸条、记号笔;一小杯水、玻璃片每组一份;大的烧杯一只、保温杯(里面装热水)、毛巾、手电筒、黑色KT 板、水槽;红色冰块若干、有盖子的玻璃瓶;(★相机准备: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这个瓶子,用纸巾擦干瓶子的外壁,放进红色碎冰,盖上瓶盖,拧紧,带到教室里。

)、记录纸(放在抽屉里)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唤醒先前经验(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

板书:水冰(2)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板书)2.活动准备,引起注意:今天,王老师请来了我们要研究的主角——水(出示一杯50毫升的水),还有很多帮助我们研究的工具,等用到它们的时候再请它们出来。

现在你们可以站起来看一看,认识一下。

(二)探究活动观察“水的变化”1.谈话:每组桌上都平铺着一块玻璃片,它会吸水吗在上面用湿的手指划上一些水,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作出猜想。

2.事实是否像我们猜想的一样,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准备!做一次深呼吸,闻到空气的气味了吗没有气味就是空气的气味。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概念、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及水与蒸气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图片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水和蒸气的认识。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生活中涉及到的水,并提问“水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让学生了解水具有的不同形态。

3.水与蒸气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了解水蒸气是由水蒸发后形成的。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水蒸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3.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及水与蒸气的关系。

4.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水蒸气的形成原理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5.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问答、观察实验、讨论等,力求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生活中涉及到的水,并提问“水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习环节1.学习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让学生了解水具有的不同形态。

2.学习水与蒸气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了解水蒸气是由水蒸发后形成的。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水蒸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水蒸气的简单实验,观察和感受水蒸气的形成和变化。

4. 归纳总结环节让学生总结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分别是什么?”,“水蒸气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算不错。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在学习水的三种存在形态的内容中,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辅助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水不同状态的认识。

实验环节通过观察、感受水蒸气的形成和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下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

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

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

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水能变成气态,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

为了观察这一变化,课文中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科版水和水蒸气优秀教案3

教科版水和水蒸气优秀教案3

《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知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了解加快水蒸发的一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和加热情况下水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比较两个装满热水的烧杯上的冷热玻璃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白汽)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在小区的水坑里玩耍。

2.雨过天晴之后的水坑不见了,它哪去了呢?3.那我们再用一个实验进一步来验证一下,我用家里的鱼缸装了多半缸水,为了能让实验现象明显一些,我用红色记号笔分别隔天做了标记,半个月过后,鱼缸里的水明显地减少了。

它哪去了呢?4.水就是像这样从鱼缸里“跑”掉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和水蒸气。

(二)新课教学1.鱼缸里的水每天、每时每刻在慢慢地蒸发,我们烧杯里的水也是像这样在慢慢地蒸发吗?操场上水坑里的水也在蒸发吗?口前水上房里的河水在蒸发吗?江河湖海都在蒸发吗?2.“水干了”就叫蒸发,苹果里的水分也在蒸发吗?3.我们把这样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水在自然的状态下就能蒸发。

4.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呢?5.有时候我想让蒸发变得快一点儿,比如说你妈妈今天晚上在家把校服洗了,但是明天学校要求穿校服上学,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衣服干得快一点儿呢?6.同学们的办法真多!今天我们就着重研究其中的一个“加热能否加快水的蒸发”。

7.在我们的课堂中,你想怎样实现我们的加热实验呢?8.好的,就按照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操作,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谨防火柴烧手,脸远离火焰,防止燃烧的火焰和水迸溅。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及特点;(2)让学生掌握水蒸气的概念及其与水的转化关系;(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水的不同存在形式;(2)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水现象;(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的不同存在形式及特点;(2)水蒸气的概念及其与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1)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2)水蒸气的产生、收集和验证。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PPT课件;(2)实验器材(热水、冰块、湿布、干布、杯子等);(3)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学具:(1)学生实验操作手册;(2)观察记录表;(3)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存在形式;(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水蒸气吗?它是什么样子?”2. 探究水的不同存在形式:(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热水、冰块、湿布、干布等;(2)引导学生总结出水的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形式;(3)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微观解释。

3. 认识水蒸气:(1)讲解水蒸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与水的转化关系;(2)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水蒸气的存在;(3)举例说明水蒸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水的不同存在形式、水蒸气的概念及其与水的转化关系;2. 强调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观察水的存在形式及水蒸气的产生,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水蒸气的思考题,如:“水蒸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2.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水现象;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和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2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蒸发的这个过程;拖完地很快水就消失了,用湿抹布擦完桌子很快桌面变干了,运动后的汗水等停下来后很快就会变干,洗完衣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干,等等。

学生对于这些现象并不陌生,但正由于这样一个常见,却有无法看见的过程,学生很难自主产生去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

所以,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大多数是无法解释,或干脆的认为就是消失了、变没了,但物质是不会无端消失的。

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才一学期的时间,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仍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表达分析能力还非常有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了解蒸发这一过程。

二是,思考解决如何才能加快蒸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加热对于蒸发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选用两块铁勺,利用蜡烛加热其中一块铁勺而另一块不加热,比较蒸发的速度。

这个实验的试验方法是教材直接告诉学生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内容,同时这样一个实验,虽然效果明显,但对于三年级来说存在操作难度。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水蒸气与蒸发、凝结的概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中第6课《水和水蒸气》。

课程原始实验内容是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让学生推测水蒸发过程是温度降低进而推理出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那么本节课我决定借助数据采集器开展实验,实验设备能准确地记录并读取温度的变化。

学生不仅能直观地观察温度曲线的变化而且还能通过数据变化分析得出蒸发过程中吸收剩余物体的热量使物体达到降温的效果。

【学情分析】处于小学低年级学段,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科学的兴趣较浓厚,能够借助教师的引导进行抽象思维,并喜欢把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大部分学生热爱科学,善于动手操作、观察和动脑,但有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需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引导进行渗透。

【教学目标】我要了解: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我要观察:1.观察黑板上的“水”字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要培养: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水蒸发快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湿毛巾擦黑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过水自然干掉的现象吗?4.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二、活动:探究“水到哪里去了”。

1.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你们猜猜看。

板书:水2.师:如果说水跑到空气中去了,那么现在我们来观察桌面上的烧杯。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教案标题:水和水蒸气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和水蒸气的基本概念。

2. 帮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水和水蒸气,引发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认知和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对水和水蒸气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知识讲解:3. 介绍水和水蒸气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水的三态、水的分子结构和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4.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清晰地展示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包括蒸发、沸腾、凝结和冷凝。

实验活动:5.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a. 准备一个容器和一些水。

b. 让学生观察容器中的水在室温下逐渐蒸发的过程。

c. 提醒学生观察水蒸气的形成和水的减少。

d. 让学生思考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讨论与总结:6.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a. 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水蒸气是如何形成的?b. 引导学生解释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c. 总结学生的回答,澄清概念,强调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水和水蒸气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a. 提问学生: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关于水和水蒸气的知识?b.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知识,例如水的循环过程、水的性质等。

评估:8. 设计一个简单的评估活动,以检查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理解程度。

a. 提供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考察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相关概念的掌握。

b.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教案延伸:9. 提供一些延伸阅读或实践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应用和相关领域的研究。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观察能力。

-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难度。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蒸气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蒸气的特性3. 水的循环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蒸气的特性3. 水的循环过程教学难点1.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的理解2. 水蒸气特性的实验观察3. 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 水的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冷凝器等2. 水的三态变化模型3. 水的循环过程图解4. 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课:详细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验观察水蒸气的特性,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提升:总结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的特性和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蒸气的特性3. 水的循环过程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的特性和水的循环过程。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验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的特性和水的循环过程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 - 实验探究实验一: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谢薇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收获者的发展进行教学,而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

基于以上理念,本课时将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水到哪里去了、怎样加快水蒸发、水蒸气能变成水吗”三个环节展开探究。

而“怎样加快水蒸发”,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教师引导,旨在学生进行多项互动交流,培养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逐步构建水蒸气、蒸发、凝结等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

在结构上,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固态水和液态水之间的转化。

本节课,学生将学习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转化的新知,了解蒸发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做铺垫。

在《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不容忽视。

在内容上,《水和水蒸气》这一课时主要研究的是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

本课分成三个环节,“水到哪里去了”、“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空气中的水”。

水可以蒸发这现象学生的前期经验是有的,因此可通过验证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水可以蒸发变成水蒸气。

而第二个活动是建立在第一个活动基础上的更深一步的探究,也就是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怎样才能加快蒸发。

第三个活动则是水蒸气变回水的一个探究活动。

通过这三个环节
让学生建立起水和水蒸气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在转变过程中和温度的关系,同时也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对生命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经历了半年多的科学学习,从生活经验中,他们已经了解了有关水及水蒸气的一些知识,经过前几课的学习,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及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认识了水三态变化。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对于水怎样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是怎样变成水的过程还是不清楚的,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完善,探究意识较少,能力较弱。

因此在学生发展需求上,本课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水三态变化的完整的概念,补充蒸发的概念。

老师需要引导纠正学生前概念里对“白汽”是液体不是气体的错误认知,且学生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作出解释,并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看到的现象,提高探究意识。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

2、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的变化,同时结合生活
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蒸发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掌握加快蒸发的方法。

3、学生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
么现象,知道凝结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水蒸发和凝结的实验,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并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准备
小组:蜡烛1个、小勺2只、热水杯1个、湿巾1张、记录本。

教师:打火机、烧杯、课件。

七、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启发式谈话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八、前置性预习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用湿帕子在黑板上写“水”字。

2、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3、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和水蒸气(板书)。

(二)水到哪里去了
1、出示小男孩拖地的图片。

图上男孩在干什么?拖地后留下的水待会儿还能看得见吗?会到哪儿去了呢?
2、联系生活:下雨后水洼积水了,过几天会怎样?画一画。

3、引出蒸发概念。

蒸发: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4、小组交流:生活中还有蒸发现象?
5、小结:看来,生活中有不少水蒸发成水蒸气了,那空气中的水蒸气是什么样的呢?
6、同学们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说说水蒸气是什么样的?
(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得更快些?
2、小组交流汇报。

3、师生演示:风吹能否加快水的蒸发。

4、小组合作探究加热能否加快水的蒸发:
(1)、自主学习教材P55,初步了解实验方法。

(2)、教师强调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开展实验。

师巡视指导。

5、交流汇报。

6、小结:加热确实可以加热水的蒸发。

(四)空气中的水
1、思考: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为什么大海里的水不会枯竭呢?
2、生尝试解释。

3、播放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江河海水没被蒸发完的原因。

4、提出问题:水蒸气能重新变回成水吗?
5、教师演示,生观察。

6、引出凝结概念。

板书:凝结:水蒸气(气态) 水(液态)
7、联系生活:现在你能解释易拉罐外壁上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吗?
(五)拓展延伸
1、课后拓展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是凝结现象?
2、课件出示:图片:洗澡后浴室里的镜面会有很多小水珠;春季早晨叶子上的水珠;烧水时锅盖上也会出现小水珠。

(六)课外作业
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盐是怎么来的吗?能不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解释海水制盐(出示盐)
十、板书设计
6、水和水蒸气
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 水蒸气(气态) 水(液态)
十一、教学反思:
凝结
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