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细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邹忌的讽谏智慧和齐王的纳谏胸怀,培养自己虚心接受意见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细节。
b.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
c.领悟邹忌的讽谏智慧和齐王的纳谏胸怀。
2.教学难点:a.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翻译课文中的难懂句子。
b.理解课文中运用的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c.体会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感受齐王纳谏的胸怀与智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等手段,让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和故事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细节。
3.深入分析:让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
具体包括邹忌的讽谏智慧、齐王的纳谏胸怀等。
4.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运用的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5.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个读后感、分析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问目标】1.驾驭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实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实力。
2.观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相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主动作用和在今日的借鉴意义。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第1课时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找寻答案。
(引导学生巩固《战国策》相关学问)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探讨解决。
老师巡察,答疑解惑。
老师检查学生自读状况。
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1.研习第一自然段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镜”,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
这是引起他思索的缘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索得出的结论。
至此他豁然顿悟,相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 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O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又“利于病”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样一位贤臣一一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O二、解题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哪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三、正读、点读、译读略1. 读准字音:日失(y i)丽朝(Zhe)服衣冠窥他i)镜朝(ChCO)于齐期(j 1)年间(ji Cn)进2. 应该重点理解的词:讽纳谏谓孰及若私诚方蔽面刺谤讥闻间四、品读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鳳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1.题目:请简要概括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答案: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比喻国家大事,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国事。
2.题目:请分析邹忌讽谏艺术的特点。
答案: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比喻国家大事,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他善于抓住时机,以自身经历为例,使齐王容易接受。他的讽谏语言含蓄委婉,既表达了意见,又保持了君臣之间的和谐。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强调《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一)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特色创新:
1.课堂互动: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这种互动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多媒体教学: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抽象的文言文内容更直观、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情感教育:我尝试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处理学生提问和讨论时,有时会打断学生的发言,这可能抑制了学生思考的连贯性。
2.教学组织: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导致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
3.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时,我可能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课文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
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二)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三、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具准备示范朗读磁带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3、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战国策》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2、熟读课文,给生字注音,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部编版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掌握“修、服、美我、私、蔽、间进〞等文言词语的意思, 疏通文意, 理清思路.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3.认识纳谏除弊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情境导入】同学们,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 在殷商时代, 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而被纣王剖心致死, 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但是, 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 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 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地生存. 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 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弊, 修明政治的.【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做记号. 听完, 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师生共同明确:应注意的字音:昳.丽(yì)朝.服衣冠(zhāo)窥.镜(kuī)期.年(jī)朝.于齐(cháo)间.进(jiàn)2.译读课文, 理解文意.学生自读课文, 结合注释, 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 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 答疑解惑.3.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解释以下加点的字词.①朝.服衣冠:名词做状语, 在早晨.②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美.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做状语, 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⑤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君主左右近侍之臣.⑦能谤讥..于市朝:指“议论〞, 没有贬义.(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与城北徐公相比, 哪一个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忌不自信.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把握宾语前置)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④王之蔽甚矣.译文: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余学生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评价.5.理清结构层次.明确:第1段:进谏的依据. 邹忌与徐公比美, 觉察受蒙蔽, 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 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2段:进谏的内容.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喻齐王,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 以事设喻, 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 认识到纳谏的必要性.第3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 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 立即公布政令, 悬赏求谏. 齐威王纳谏除弊, 政治清明, 使齐国国势强盛, 威震诸侯.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邹忌是由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学生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相比谁美的问题.2.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美, 这三问三答语意相同, 但句式不同, 文字略有变化. 说说妻、妾、客的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异.小组讨论明确:妻的答复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 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语气十分肯定,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 妾的答复, 少了“君美甚〞一句, 只是跟着妻的口气重复了一下. “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地位卑微的妾的畏怯心理. 她的答复就有些勉强, 说话比拟拘谨, 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答话“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语气更轻, 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邹忌的三问, 内容完全相同, 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 既表现了他的疑心, 又毫无重复之感. 三答的意思也相同, 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 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3.面对妻、妾、客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 邹忌的态度如何?学生明确:面对赞美, 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学生明确:邹忌入朝后, 并未直接向齐威王进谏, 而是以生活小事谈自己的体会, 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5.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学生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 发布政令, 广开言路, 悬赏纳谏. 始而“门庭假设市〞, 继而“时时而间进〞, 最后“无可进者〞, 终于“战胜于朝廷〞.6.邹忌为什么能进谏成功?学生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 现身说法, 明白具体, 说理深刻, 委婉动听, 使人易于接受.齐威王(纳谏者):是有作为的君主, 开明、从谏如流, 闻过那么喜, 勇于改革.7.《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学生明确:作为领导,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 提建议要讲究方法, 既不冒犯对方, 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8.赏析本文奇特的篇章结构.师生共同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三答:妻、妾、客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客求我→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文章前后照应, 上下照顾, 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三、拓展延伸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 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鉴赏、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 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 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 又不失自己的尊严, 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 也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原那么.四、本课小结同学们, 轮船假设想畅游于漆黑的大海上, 不仅要遵循罗盘指示的方向, 还需要海上灯塔的导航, 人生亦是如此, 行走在星移斗转的人生之旅, 没有谁可以一意孤行地走向成功的巅峰, 他人的意见, 一如登山的拐杖, 支撑你前行的脚步.附板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 了解作者.2、整体把握课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通过仿写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 言行一致的做人原那么, 建全自己的人格, 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重难点】1、味文中重要语句,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2、解文章表达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 我们往往容易无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 让我们走进臧克家, 看一看他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二、资料读演, 资源共享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全班共同交流, 互动互学, 教师酌情提供相关资料.1、关于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回国,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诗集有《红烛》《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1943年后, 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奋然而起, 积极参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 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最后献出珍贵的生命.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郭沫假设称其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2、臧克家臧克家, 现代诗人.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催促学生积累词语.2、学生自读课文, 学习表情朗读. 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 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表演朗读, 其余学生评议.3、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 理清文章思路. 看看文章表达了哪几件事, 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4、整体感悟,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细读课文,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⑵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不同一般人之处?四、课堂小结阅读文章, 理清思路是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 注意过渡段的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第二课时一、学生合作研讨, 深层探究1、指名男同学朗读1︿﹀7段, 思考以下问题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著作等身, 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 作者为什么单项选择写作《唐诗杂论》《楚词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⑵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⑵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 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读书而崛起〞等等皆可.2、指名女同学朗读8︿﹀20段, 思考以下问题⑴第11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 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⑵联系时代背景, 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⑶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 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二、学生品读课文,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 按照“我欣赏, 因为他具有美, 表达在〞的句式说话.三、质疑问难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可以指名请教同学或向老师提问.四、课外拓展学习本文后, 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 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 行必果等五、课堂小结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 他, 是口的巨人. 他, 是行的高标.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 废寝忘食的精神, 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的精神.六、布置作业: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七、板书设计课后小结。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
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己”的“及”是否相同?答:不同。
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
“若”的用法还有:①你(若毒之乎)②如果(若业为吾所有)③好像(仿佛若有光)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答:相同。
都是认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答:两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
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①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②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③同“熟”(徐公来,孰视之)。
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
结合后文也可以表现邹忌的谦虚之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了解《战国策》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
o学生能够理解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及结果,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o学生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古代政治智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文词汇。
o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
o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优秀品质。
o引导学生学习邹忌的机智和齐王的开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o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o分析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及结果,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o深入理解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体会古代政治智慧。
o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战国策》:o教师简要介绍《战国策》的成书背景、内容及特点,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和历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o提问:你们知道《战国策》中记载了哪些著名的故事或人物吗?2.引出课题:o教师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指出这是一则关于智慧与勇气的故事。
o提问:你认为邹忌为什么会选择讽谏齐王?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朗读课文:o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2.学习字词:o教师讲解文中重点字词,如“敝”、“弗如”、“美”、“徐”、“孰”、“忌不自信”等。
o学生根据讲解,自己查找和标注这些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课堂练习:o教师出示一些重点字词的例句,让学生翻译和解释。
o学生互相检查答案,互相纠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复述课文:o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o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补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和给予建议。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价值观。课后,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接受建议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再现文章中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 词汇、句式特点
二、人物形象分析
- 邹忌:机智、讽喻
- 齐王:开明、纳谏
三、价值观培养
- 接受建议的重要性
- 自我反思与改进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的核心内容。
八、课后作业
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中的以下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外表英俊。
2. 分析文章中邹忌讽齐王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总结。
答案:邹忌通过设喻、对比、推己及人的方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理解。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讽齐王”、“纳谏”等。
(3)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3.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的讽谏文化,明白邹忌的讽谏目的。
2. 分析齐王接纳意见的过程,从中体会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邹忌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4. 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
5.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接纳他人意见方面的体会。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接纳他人意见方面的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邹忌讽齐王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讽谏文化和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关资料,如注释、译文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新人教版
今天的课堂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兴趣很浓,积极参与讨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注意到学生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不够准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前给学生做好词汇和句式的解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除了课堂和作业评价外,我还会定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通过积极的评价和反思,我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知识。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
1.1阅读材料:
-《战国策》中的其他篇章,如《触龙说赵太后》、《苏秦说齐王》等,以加深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理解。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邹忌和齐王的其他历史资料,如《史记·邹忌列传》、《战国策·齐策》等,以深入了解邹忌和齐王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学术论文,以扩展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认识。
1.2视频资源:
-有关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纪录片,如《战国风云》、《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等,以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
其次,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有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99
21.邹忌讽齐王纳谏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用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丽(yì)朝.(zhāo)服衣冠.(ɡuān)窥.镜(kuī) 期.年(jī)朝.于齐(cháo)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纳,接受。
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第二天。
弗如: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闻:使……听到。
间:间或、偶然。
期年:满一年。
(2)通假字①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读yòu ,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②孰视之(孰通“熟”,读shú,仔细)(3)一词多义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疑问代词)孰视之(仔细)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等)上书谏寡人者(送上,呈上)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门庭若市(像,如同)于⎩⎪⎨⎪⎧美于徐公(比)皆朝于齐(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之⎩⎪⎨⎪⎧齐国之美丽者也(的)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徐公)吾妻之美我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古今异义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身边的近臣;今:表大致范围) ②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古: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④能谤讥..于市朝(古:议论;今:诽谤讥讽) (5)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②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③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④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⑤能面.刺寡人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6)特殊句式①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②倒装句a .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研讨课教案_6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
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
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
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教师补充注释:1、邹忌修八尺有余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
“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是国家能够昌盛的重要因素,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生难字词
(1)字音
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窥.镜(kuī)
期.年(jī) 朝.于齐(cháo) 间.进(jiàn)
(2)词义
【窥.镜】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看,又引申为观察。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孰与,与……比,谁……
【旦日】第二天。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第1段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2段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3段要读得层
次分明。
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皆朝于齐”等词语。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1段:进谏的依据。
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2段:进谏的内容。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威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3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
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
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邹忌是如何“讽”齐威王的?
【交流点拨】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交流点拨】“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嘉奖进谏者意味着什么?
【交流点拨】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意味着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交流点拨】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交流点拨】体现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说明纳谏效果显著。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交流点拨】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妻、妾、客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现身说法齐威王广开言路各国“皆朝于齐”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的对话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2.拓展延伸
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
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交流点拨】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3.布置作业
(1)背译全文。
(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邹忌讽谏
(二)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