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8高考1卷化学试题分析
2017年-2018高考1卷化学试题分析
2021-2021年高考理综I卷化学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1年高考全国理综I卷化学试题整体特点为:选材新奇,平稳过渡,难度略有降低.试卷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全卷设计合理,梯度适中,覆盖面广,根本秉承了近三年全国I卷的命题传统.试题明显减弱计算、强化知识点相互渗透.试题严格遵循“在考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进行考查,增强对考生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的考查〞的命题原那么.纵观这三年理综I卷化学试题,试题全面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测试要凸显育人导向〞的理念,充分表达?测试大纲?修订精神,依据?测试说明?,立足中学化学知识根底,坚持“一体四层四翼〞,坚持“立德树人、效劳选拔、导向教学〞这一核心立场.整份试卷更加关注化学对社会开展的奉献及其应用. 试题立意新奇,素材选取涉及古代科技、化学开展历史、我国科技进步等方面.以生活、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凸显化学学科的学科价值及育人导向.命题立意集中表达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题在教材外、理在教材内〞的理念,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创新水平,而且较好地表达了公平性命题原那么.二、“一体四层四翼〞学习和理解1 .学习“一体四层四翼〞一体:立德树人、效劳选拔、导向教学. 是核心立场,解决“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必备知识、关键水平、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考查目标,解决“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根底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考查要求,解决“怎么考〞的问题.2 .理解“一体四层四翼〞(1) “一体〞是国家政府的终极理想.“四层〞是广阔师生的现实任务“四翼〞是命题专家的测试导向.(2)必备知识、关键水平、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四层学科教学目标中:必备知识是根底教育的根底,关键水平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科素养是多种水平的贯穿与创造,核心价值是观念态度、责任义务.“知识水平形成素养,素养实现价值〞.三、近三年大致题型考点与难度比照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三年选择题考点没有太大变化,今年的选择题增强了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知识点的考查,减少了多滴定图像和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的综合知识应用水平的考查. 2021年的压轴选择题比拟新奇,是一道结合周期律考察的元素推断题,去年的压轴选择题回归选修四的酸碱滴定曲线,综合考察反响原理的相关考点.三道必做大题一般是实验题、流程题和化学反响原理题的出题顺序,今年仍然秉承了这一出题顺序.2021年全国I卷化学试题跟往年相比,考查的知识点分布稳定,整体难度比去年略有下降,个别题目情景新奇,考查灵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四、整体分析试题主要特点1,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从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寻找适宜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表达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开展和社会进步的奉献,引导考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如2021年全国I卷中第8题以?本草衍义?中从神矿提取精制砒霜过程为素材,考查元素化合物别离和提纯的根本操作方法,呈现我国12世纪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2021年全国I卷中第13题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为题材考查内容,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2 .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熟悉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开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表达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如2021年全国I卷第7题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之一的磷酸亚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回收其中的金属,表达了化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奉献;还有第13题以协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新型电化学转化装置背景考查电化学的根本原理,以此表达化学科学为绿色生产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再如,2021和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设计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 分别从合成纤维〔全国I卷〕、健康化学〔全国II卷〕、环境化学与环境保护〔全国III卷〕、各种水处理技术方法、碘伏类缓释消毒剂等方面设计考核知识点,让考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考生正确地熟悉化学的价值和功能.试题选材通过废弃物品综合利用,展现化学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通过实验过程注重尾气吸收,树立绿色化学和环保理念.3 .联系实际,育人导向,凸显学科价值近三年全国卷的试题题型根本稳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素养,表达学科价值,侧重中学常见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的考查,这些物质与生活、生产、学习联系比拟紧密,水平上侧重考查考生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比方2021年高考理综I卷中的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常识,所选素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知识, 第9题考查有机化合物中的必修内容,侧重有机根底知识中根本概念的考查,如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系统命名和俗名, 2-甲基丁烷俗称异戊烷;第10题考查中学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液、溶液的配制、气体的收集、洗气等.第11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又t度适中.再如2021年全国I卷中第7题,选取范文.范例,指导,参考生活常见物质,以生活用品中材料构成,考查对合成纤维的识别,联系生活实际.第11题选取海港码头的防腐技术为素材,考查电解的一种应用一一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第26题以“凯氏定氨法〞经典方法,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关注仪器的作用、实验的目的、计算等 ,重点考查实验知识、反响原理、质量分数、纯度计算.2021年全国I卷中第8题联系生活中常见一些有机物,考查有机物的根本性质、分类等.第9题以中学常见乙酸乙酯实验过程中的制备和提纯为素材,考查了化学实验的根本操作和仪器的选择.第27题以焦亚硫酸钠(NaSC)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为情景,通过不同化学工艺制备焦亚硫酸钠,表达了化学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从而也考查了无机物的性质、应用、电解原理等化学核心知识.4 .立足根底,注重综合,关注知识体系注重考查中学化学根底知识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化学根本概念、化学用语、物质分类、化学反响类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响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理、元素及化合物、氧化复原反响、有机化学根底、化学实验根本操作与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根本知识与技能,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1)选择题命题,融合多个模块内容,表达了综合性2021年全国I卷第10题,2021年全国I卷第10题、第8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情境考查化学计量,综合考查了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的关系,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及共价键数目的计算,1 mol N2与4 moi H2反响生成的NH3分子数计算,应考虑到该反响是可逆反响等,突出学科内综合,重点考查了发散式分析问题的水平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不仅提高了干扰项的迷惑性,而且扩大了考查范围,题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2)综合题目中各小题的设问保持相对独立,既保证了考查知识与水平的覆盖面,又不至于因某个问题解答困难或失误影响了其他问题的解答例如2021年全国I卷第28题,围绕H2s的化学反响原理多角度设问,考查了酸性强弱的比拟、盖斯定律、平衡转化率及平衡常数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等, 2021年I卷第27题根据Cr04一和CbO;一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结合图像关系计算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大小的判断,吸热或放热等问题考查;要求考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原理局部的根底知识、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和数据处理水平.还有2021年全国I卷第12、26、36题,2021年全国I卷第10题、13题、27题、36题这些题目综合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与关键水平,各子问题难度依次递进,让根底扎实的学生得高分,根底较差的学生不至于束手无策得零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5 .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立足和谐开展稳:试卷结构、题量、题型及知识点分布等方面三年风格相近,命题思想一一水平立意(运用知识).新:在细节之处,如素材选择、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前面近三年全国I卷七个化学选择题考点的比照可以看出:高频的试题有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常识知识、有机化学根底、化学根本实验和操作、电化学原理、元素推断及周期律、离子平衡和盐类水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能考到的有速率平衡反响机理、溶解度和溶液计算、离子反响和离子的检验推断、热化学反响方程式及反响热的计算等.6 .注重实验,侧重方法,表达学科特点(1)设置新情境考查实验技能的迁移水平.命题素材多数来自科研、生产检测及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贴近学生学习体验又不失新奇性.如2021年全国I卷第26题,以实验室氨气的制备为情境,综合考查了氨气的制备装置的选择、收集、仪器的连接顺序等,后面又进行了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响的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反响原理.再有2021年全国I卷第9题的实验内容直接来源于课本中乙酸乙酯的生成和纯化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装置的选择.这些题目有效考查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根本技能、以处理信息水平与迁移水平为核心的学习潜质, 效度较高.(2)涉及化学实验内容的试题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让真正做过上述实验的考生得高分,靠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方式那么不易过关.如2021年全国I卷第10题“用氢气复原WO3^J备金属W源于“利用氢气复原法制取高纯度金属〞的实验原理;第26题第(3)小题利用空气负压来清洗仪器的方法是“氨气喷泉实验〞原理的迁移, 2021、2021年全国I卷第26题也分别表达了“起点高,落点低〞命题理念,具有较好的区分度.(3)考查实验探究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化学概念和创新水平命题通过设计新奇的实验情境,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目的,以问题为导向,将根底实验知识、根本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与新情境相结合,自主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步骤、推测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等,在较高层次考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素养.如2021年全国H卷第13题,列举四组实验一现象一结论,设问“以下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要求考生对于反响物进行类比、探究、证据推理,不仅考查考生依据化学反响原理推测反响现象的水平,而且考查了为推出相应结论需要限制变量、提供适宜反响条件这一学科思想,考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表达这一命题思想的还有2021年全国I卷第10题等.(4)重视对实验平安知识的考查.当前,民生问题备受关注,化工平安生产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实验平安问题关系到实验操作者的人身平安与实验成败,近几年的高考题多有涉及.如2021年全国I卷第10题B选项“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考查了可燃气体的平安使用方法.第26题第(1)小题考查了水蒸气发生装置中插入玻璃导管,以平衡气压、预防蒸储装置气压过大问题;(2)小题考查了“碎瓷片防爆沸〞操作;2021年全国I卷第26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选择仪器连接顺序时要考虑到F装置防倒吸作用.7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实现水平考查试题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以函数图像、数据列表、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图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简约明了,实现对考生获取信息、吸收和整合信息水平的考查.例如2021年全国I卷第28题第(2)问要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2021年全国I卷第27题第(2)问给出溶液中c(Cr2O7.随c(H3的变化图像,观察转化率的变化和A点平衡常数的计算,考查考生识别图像、读取信息的水平和对于化学反响原理的深度理解水平. 2021年全国课标I卷第10、11、13、26、27、35、36题等,这些题目要求考生对试题信息进行提取、解读、整合,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整合,建构新的知识模块与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测试了考生升入高校继续学习化学课程应具备的学习水平.8 .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根底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紧紧围绕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学科根本概念、根本反响原理、常见典型物质等根底内容,表达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根底性考查要求,有利保证了根底教育化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试题设计的理念如下.(1)转换呈现方式.通过对实验根本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考查,引导中学化学在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实验观察水平,如2021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9题和2021年第26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选取仪器和合理连接仪器的水平.(2)转变考查方式.考查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化学学科根本概念、根本反响原理,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化学根底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2021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5题考查电离能、键能以及晶格能等根本概念,是以Born-Haber循环的形式给出能量变化图,要求学生根据根本概念的定义分析各种能量变化的数值.(3)调整考查物质.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的元素主要为应用广泛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丰富的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些元素包括铁、铜、锌、硫、硅、氯等.在设计试题时,不仅元素化合物试题涉及的物质用的是典型和常见的,而且实验试题和反响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也用的是生活和实验室常见的,如理科综合全国卷中反响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为氮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硅的化合物.调整考查物质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不熟悉物质的陌生度,增加在考场中的自信心,同时回归中学化学元素化学教学的本质.五、今后教学建议1 .关注高测试题的教学导向作用一一用好“指挥棒〞首先,了解化学高考命题导向:主干知识一一准确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关键水平一一分析解决问题应用水平, 核心素养一一媒介掌握阅读表达素养.主要表达为〔1〕命题注重化学根底理论和根底知识的考查.〔2〕呈现真实问题,考查化学知识的应用水平.〔3〕巧妙设计实验试题,考查实验与探究水平.〔4〕增强试题开放性,探索创新水平考查.〔5〕渗透绿色思想,表达绿色开展理念.〔6〕保证总体难度适当, 区别不同类型考生.其次,要明确高考命题的依据,研究高考.高考命题三依据:?课程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说明?.三研究:研究?测试说明?中的知识和水平要求和变化,研究?测试说明?中的题型例如的选取和变化,研究最近3年的高测试题趋势〔包括各地考题〕.备课时看?测试说明?时要理解测试说明考点的具体要求及变化:梳理考查的根底知识,关注测试说明反复出现的样题及背景:考查的重点、模拟练习,注意测试说明中未出现的上一年考题:为什么……,学习别的省市的创新题:借鉴、锻炼水平.2 .回归根底知识一一以不变应万变高考化学命题表达了根底性、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不变的是知识,变化的是情境,考察的是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回归根底知识一一以不变应万变.比方,化学的核心内容的表述包括符号表征、宏观表征和微观表征,最后都要落实到化学用语上来.再如,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有海水综合利用联合工业体系〞流程图表,这是对元素化合物综合复习的很好实例,可以将“金属矿物开发和利用〞核心内容放到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中,将“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核心内容放到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中, 将“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放到有机高分子合成专题复习中.对于资源开发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涉及比拟复杂的化学综合知识,在一轮按知识类型进行的专题复习中可以忽略,在二轮复习中,以“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为主题设计复习课,通过一个主题线索,将元素化合物、根本概念理论融合在一起. 在高三复习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试题素材,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3 .增强知识关联一一摒弃题海战术例如下面这道2021年的全国高考选择题第11题,围绕着NaClO的生成、性质设置了多方面的相关知识考查.试题内容是: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以下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FH§M吸收C12 制备:Cl 2 +2OH = Cl + ClO + 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 ClO + H2O HClO+ 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 ++ Cl + ClO = Cl 2 T + 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HClO+ CH3COO正确答案是选R4 .教“活〞的知识一一预防形成思维定式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氯碱工业,可以综合到很多知识点.首先,电解产物C12的有关性质是必备的基本知识,而后可以拓展到C12与NaOH^不同条件下反响生成NaClQ NaClQ、NaClQ等,还可以联系到它与氢气反响,实现工业制取HC1等.比方以氯气与氢氧化钠这个反响为例, 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制取漂白液的的离子反响方程式.( 3)写出实验室处理多余氯气的离子反响.( 4) 1mo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响时,电子转移为多少? ( 5)氯气与氢氧化钠在稍高的温度下发生反响,生成两种含氯的盐和水,每0.3mo1氯气参加反响,转移电子0.5mo1 ,写出该反响的化学反响方程式.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已学习的知识,又可以开展成灵活多变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5 .搭建“思维阶梯〞一一促进学生熟悉开展例如,关于电离平衡的根底题组:用“大于、小于〞或“等于〞表示(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COOK口盐酸溶液,其pH关系是.(2) pH相同的CHCOOH口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3) pH相同的CHCOOH口盐酸,稀释同样的倍数,稀释后pH关系为.(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COO悌口盐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用的关系是 ,(5) pH相同的CHCOOH口氯化钱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c (H+)的关系是.递进题组:用“大于、小于〞或“等于〞表示(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COO刖盐酸溶液,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容液,消耗NaOH^^的体积(2) pH相同的CH3COO和盐酸,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液,消耗NaOH容液的体积是.此时,醋酸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中和同一份烧碱时,需pH相同的CH3COO和盐酸溶液的体积大小的关系为.(4)用烧碱中和醋酸溶液至中性,此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5)在pH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参加少量相同的锌粒, 中的锌粒先反响完.总之,高三复习时要注重双基,注重根底知识的掌握,重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水平、重视对题干的整体把握水平.同时,建议在高三复习中要挖掘教材中的试题素材,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 高考成绩的取得决定两个因素:方法和付出一会学习+思维方法,这样高考中才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79203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化学试题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LiFePO 4)电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就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与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 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分析】D 。
硫酸锂可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上述最后从滤液中将锂形成沉淀而从滤液中分离的目的,不宜用硫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A.蔗糖、果糖与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就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有不饱与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 2/CCl 4褪色D.淀粉与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为葡萄糖 【答案与分析】A 。
果糖属于单糖。
9、在生成与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A B C D【答案与分析】D 。
实验室用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就是用分液法,而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结晶法, 10、就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16、25g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B.22、4L(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C.92、0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饱与碳酸钠 溶液乙醇、冰醋酸 浓硫酸正极片碱溶2溶液 LiFePO 4滤渣H 2SO 4/ HNO 3含Li 、Fe 、P 炭黑等滤渣碱溶沉淀 滤液 Na 2CO 3 含锂沉淀D.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CH3Cl分子数为1、0【答案与分析】B。
盐类水解的程度就是很小的,A不对;隋性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1mol的氩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所含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均为18mol,B正确;1mol甘油(丙三醇)中含有3的羟基,C错误;CH4与CL2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CH3Cl、CH2Cl2、CHCl3及CCl4,则生成物中含有的CH3Cl少于1mol,D不对。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
2018 年全国高考理综 (Ⅰ)卷化学试题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 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NaAlO2 溶液沉淀正极片碱溶含 Li、Fe、P 等滤液碱溶含 4滤渣H2SO4/滤液LiFePOHNO3 Na2CO3炭黑等滤渣含锂沉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分析】 D。
硫酸锂可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上述最后从滤液中将锂形成沉淀而从滤液中分离的目的,不宜用硫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为葡萄糖【答案与分析】 A。
果糖属于单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乙醇、冰醋酸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A B C D【答案与分析】D。
实验室用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是用分液法,而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结晶法,10.??A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25gFeCl3 水解形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为 0.1??AB. 22.4L(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AC . 92.0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A. 4 与 Cl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 3 分子数为1.0??A D 1.0molCH CH Cl 【答案与分析】 B 。
盐类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 A 不对;隋性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1mol 的氩气 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 ,所含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均为 18mol ,B 正确; 1mol 甘油 (丙三醇)中含有 3?? 的羟基, C 错误;CH 4 与 CL2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 CH3、 ?? ClCH 2Cl 2 、CHCl 及 CCl ,则生成物中含有的 CH 少于 , D 不对。
2017年高考全国1卷化学试题评析与详解
2017年⾼考全国1卷化学试题评析与详解复习时我们有专门做⼀些STSE类的题⽬,并对纤维素、蛋⽩质、粘胶纤维、合成纤维进⾏了介绍,上新课讲到尼龙时还特意趣谈了⼀下它名字的来历。
这题充分说明积累⼀些化学常识的重要性。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砒就置⽕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中涉及的操作⽅法是A.蒸馏 B.升华 C.⼲馏 D.萃取杂谈:答案B。
题⽬中 “将⽣砒就置⽕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从这⼏句可知是固体在加热时直接转化为⽓体,类似于碘的升华。
2015年考了古代⽂化科学知识,然⽽2016年没考,所以在许多的⾼考模拟题中认为2017年不考此类题⽬,谁知世事难料。
这题⽬⽐2015年的难度⼤,对⽂⾔⽂的⽔平要求很⾼,中学学科⽹当时抢先版给出的答案就是错的,专家们去做都翻了车,那考⽣就更加迷茫。
复习时我们觉得此类题⽬不能忽视,毕竟传统⽂化知识是⾼考的导向,当时⼆轮复习时有专门做“步步⾼”中的⼀个专项训练,但此题要求甚⾼,复习效果达成得不是很好。
杂谈:答案D。
有机选择题如期再现,但难度⽐往年的要⼤,利⽤苯的结构发现的化学史实,综合考查了同分异构体,⼆氯代物,碳碳单键双键的化学性质,原⼦共⾯等问题。
A项中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d和p两种,A错误;B项中d分⼦中氢原⼦分为2类,根据定⼀移⼀可知d的⼆氯代物是6种,p的⼆氯代物是2种,B错误;C项中b、p分⼦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锰酸钾溶液发⽣反应,C错误;D项中苯是平⾯形结构,所有原⼦共平⾯,d、p中均含有饱和碳原⼦,所有原⼦不可能共平⾯,D正确。
答案选D。
复习时我们对有机选择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有过关,同分异构体,⼆氯代物,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都⽐较重视,尤其是原⼦共⾯问题有重点强调。
原来的⾼考题都是考查单个考点,此题的综合性强,对学⽣的能⼒要求⾼。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的贡献为1。
12. 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______.(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 氯乙酸 (2). 取代反应 (3). 乙醇/浓硫酸、加热(4)。
C12H18O3(5). 羟基、醚键(6). 、(7)。
【解析】分析:A是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氯乙酸钠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水解又引入1个羧基.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在催化剂作用下F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酯基均转化为醇羟基,2分子G发生羟基的脱水反应成环,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是氯乙酸;(2)反应②中氯原子被-CN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试剂和条件分别是乙醇/浓硫酸、加热;(4)根据G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18O3;(5)根据W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和羟基;(6)属于酯类,说明含有酯基。
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说明氢原子分为两类,各是6个氢原子,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或;(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第一步
N2O5
第二步
NO2+NO3→NO+NO2+O2
第三步
NO+NO3→2NO2
NO2+NO3
快速平衡
慢反应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
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
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 正确;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 正确;
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 错误。
标号)。
A.
B.
C.
D.
(2)Li+与 H−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Li+)小于 r(H−),原因是______。
(3)LiAlH4 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 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____、中心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LiAlH4 中,存在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σ 键 C.π 键 D.氢键
A.常温常压下 X 的单质为气态
B.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 和 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 与 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6.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 CO2+H2S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 CO2 和 H2S 的
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 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 ZnO)和石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详解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详解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7.(6.00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分析】正极片经碱溶可得到NaAlO2,可说明含有Al元素,含有磷酸亚铁锂的滤渣加入硫酸、硝酸,可除去炭黑,得到含有P、Fe、Li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的沉淀为Fe(OH)3,滤液加入碳酸钠,可生成碳酸锂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可减少污染性废水的排放,且回收含有Al、Fe等金属,可再利用,故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等,故B正确;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则“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故C正确;D.加入硫酸钠,不能生成含Li沉淀,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为2018年高考全国卷,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树立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的合理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8.(6.00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分析】A.果糖为单糖;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植物油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烃基含不饱和碳碳双键;D.多糖最终水解产物为单糖。
【解答】解:A.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果糖为单糖,故A错误;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分子不是蛋白质,如复合酶,故B错误;C.植物油为液态油脂,分子的烃基中含不饱和碳碳双键,这种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为多糖,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故D正确;故选:AB。
(解析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试题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1.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D【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学科@网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答案】A【解析】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
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讲解
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讲解2017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为了帮助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们了解高考的命题趋势,积极备考,现就今年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命题的特点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选择题:注重基础、考查常识对比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今年的化学试题从题型上看,今年全国Ⅰ卷保持了良好的延续性,7个选择题分别考查了化学与生活、古典文献中的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电化学(金属的防护)、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这些题型都是近几年全国Ⅰ卷常考的,也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强调较多的,应该说从形式上本次的选择题并不出乎大家的意料。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连续两年考查的阿伏伽德罗常数今年并未出现,这体现出全国卷命题的一些变化。
具体内容方面,今年的选择题体现出了注重基础、考查常识的特点。
第7题化学与生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合成纤维的含义,了解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区别,并能够举出实例,具体来说能说出羊绒与棉花分别属于上述哪个类别,题目难度不大。
此类题型要求学生注意积累生活常识中的化学知识。
第8题以古典文献为载体,考查其中的化学原理(区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第9题题干中提供了苯的凯库勒式以及其两种同分异构体的键线式,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考查同分异构体、烃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明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二氯取代物和共平面判断。
二取代或多取代产物数目的判断一般采用定一移一或定二移一法,即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注意不要重复。
关于共平面判断应注意从乙烯、苯和甲烷等结构分析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解答是要注意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这一特点。
第10题提供了一套启普发生器制氢气并在净化后用它还原三氧化钨的装置,形式上不同于平时练习中常见的表格判断(判断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的正误)和四项小实验装置的判断,但同样对学生化学实验基本素养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考查。
2018年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答案解析2018年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解析版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
其回收流程如下: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解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从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
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选D。
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详解:A、螺[2,2]戊烷与环戊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B、根据螺[2,2]戊烷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可知,二氯代物最多有4种,B错误;C、螺[2,2]戊烷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因为螺环结构中的碳原子存在空间位阻,C错误;D、生成1 mol C5H12需要10 mol H2因为螺[2,2]戊烷分子中有10个氢原子,氢原子守恒,D 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对螺环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对氢原子守恒定律的应用。
注意选项B的干扰,需要根据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进行判断。
A、螺[2,2]戊烷和环戊烯的分子式分别为C5H8虽然结构不同,但它们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关系,因此A 正确;B、分子中的8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取代相邻或不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所以二氯代物的种类超过两种,B正确;C、由于分子中4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一定构成四面体,因此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D、戊烷比螺[2,2]戊烷多4个氢原子,因此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D正确。
化学高考历年真题
化学高考历年真题过去的高考化学试题不仅仅是考验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考察他们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将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1. 2018年高考真题(1)2018年全国卷ⅡA、氮氧化合物与金属反应是一类常见的化学反应,考查了考生对氮氧化合物性质及反应特点的理解。
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化合物的结构及反应规律。
题目:NO与铁粉在高温下进行反应,试问该反应中NO的化学性质是什么?解析:氮氧化合物中的NO(一氧化氮)在高温下能够与金属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氮化物,例如铁的氮化物Fe3N2。
这需要考生对NO 的稳定性和反应性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正确推导出化学方程式。
2. 2017年高考真题(1)2017年全国卷ⅠB、高考中对物质的燃烧反应常常考查考生对背景知识的理解,以及推理能力。
通过燃烧方程式的拟定与化学反应的分析,考生应对燃烧规律有深入的掌握。
题目:在氧气中燃烧乙烷放出热量并发光,试问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光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解析:燃烧过程中,乙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和光。
其中光的产生主要源于燃烧反应释放的能量激发气体原子或分子导致发光,这需要考生对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化有明确的认识。
3. 2016年高考真题(1)2016年北京卷C、化学平衡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考生对化学反应的动态平衡及平衡常数的变化规律有所了解。
同时,化学平衡的实验现象和影响也是考试的重点。
题目:硫酸铜水溶液中加入固态氯化钠,试述此时颜色变化的原因。
解析:在硫酸铜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钠,会发生下列反应:Cu2+ +2Cl- → CuCl2。
由于CuCl2为无色物质,因此溶液颜色变浅变透明。
考生需要熟悉化学平衡定律,理解添加不同物质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化学知识的考查重点,加深对重要概念及规律的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要注重对化学反应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的要点。
2018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答案、试卷分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B.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讲解
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讲解一、概述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讲解是我们关注的主题。
在这一年的高考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涉及到许多学生的学习和备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为主要内容,对其中的试题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评估和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试题解析1. 选择题部分在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中,选择题部分涵盖了化学的各个知识点,考查了考生对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物质结构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第一题中涉及化学式的计算,需要考生掌握化学式的写法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巧;第二题涉及到化合物的定性分析,需要考生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一定的认识;第三题考查了对反应物的计量关系和物质转化情况的理解,需要考生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原理。
2. 非选择题部分在非选择题部分,考生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和解答,例如第四题中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第五题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的求解,第六题考查了考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能力,第七题涉及到电子结构的填充规律等。
三、总结回顾通过对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化学试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考察了考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们在备考高考化学时,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重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的训练。
四、个人观点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上,更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
五、结语通过本文的讲解,相信大家对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1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备考高考化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的训练,相信大家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7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Ⅰ)试题分析及思考
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全国课标Ⅰ卷)试题分析与思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相衔接的基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全国(Ⅰ)卷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高度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落实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查目标,高考试题突出对化学主干知识考查,多数试题采取了多点多维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应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延续了全国卷理综化学的一贯命题思路和命题风格。
试题情境较新,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化学发展史的育人功能;重视化学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图表的作用和功能,图表中隐含众多解题信息,需要学生认真读题、观察、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整套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信息量大,需有较强的推理与计算能力。
一、试卷的结构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卷(全国课标Ⅰ卷)符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大纲》的要求,在题型结构、内容与分数分布、能力结构等方面与往年试卷基本一致。
7道选择题每题赋分6分共计42分、3道解答题共计43分,选做题为35和36两大题,分别对应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每一题赋分15分,两题任意选做一题;试卷总分100分。
二、试题考查内容及所属教学模块三、近三年高考全国新课标( I )卷考题考点比较1. 新高考全国新课标( I )卷选择题考点比较2. 新高考全国新课标( I )卷解答题考点比较3. 高考全国新课标( I )卷选考题《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点比较4. 高考全国新课标( I )卷选考题《有机化学基础》考点比较干知识和热点问题。
2018年高考化学复习及2017年试题分析
此外,呈现方式新颖,创新亮点频出,体现选题 “求变”。如第10题打破了以往选择题中选项单一拼凑 或模表格式题型,采用新颖的“大题小做”的方式考查 考生对实验能力,有容量大知识面广特点。又如第27题 第(4)问求解Li2Ti5O15中过氧键的数目,也是本题的创新 亮点。不仅考查了化合价、化学键知识,学生必须借助 原子守恒与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列式求解。考生答卷中此 问不少考生空白。此外,第35题第(5)问,在2016年 要求回答晶包中原子的空间坐标,今年改为回答晶包平 移后原子的新位置。就这一改,即增大了空间想象,又 增大难度与区分度,实际卷面看不少考生都错了,得分 率很低。 I卷第27题改编自2014广东化学竞赛初赛(可以说照 抄),题目的图、信息、问的内容也几乎差不多,严 重缺乏原创性。(链接)
题号 26
27 28 35 36
形式 实验题
填空题 填空题 选做题 选做题
考查知识点
蛋白质中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工艺 反应原理综合题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钾和碘的结构与性质)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
分值 13
15 15 15 15
3、II卷非选择题得分及难度 选择题 26
化工流程题的总体难度较16年偏难,突出对化合价、 化学键、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溶度积 等概念的灵活考查,侧重于对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和流程 分析。化学反应原理题整体难度下降,侧重点有改变, 强化了基本计算,突出了对盖斯定律和勒夏特列原理的 运用能力的考查。选修部分的题型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 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生平日复习中常见的。
一、2017年理综(I)化学得分统计
二、2017年理综(I)化学试题特点
三、2018年高考命题猜想(预测)
2017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Ⅰ)试题分析及思考
9.已知 (b)、 ( d)、 (p)的分子式均为 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d 和 p 两种 B.b、d、p 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 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 中只有 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化学知识与原理凝结着化学家丰富的学识与 智慧,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的建立是最好的体现。 本题重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涉 及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体和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等基础知识。 C6H6 的同分异构体除了 环状还有线状等多种异构的可能, A 选项错误; d 为非完全对称结构,其二氯代物多于三种, B 选项错误; b 和 p 结构稳定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C 选项错误; b 属于平面型分子, 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 和 p 分子中都有碳原子采取 sp3 杂化,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 平面中, D选项正确。通过对化学史的考查体现了化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与智慧,弘扬优
(4)由熔沸点判断晶体类型; (5)石墨烯、金刚石 1 个原子 连几个环、每环中原子数、 共面原子数
4. 高考全国新课标( I )卷选考题《有机化学基础》考点比较
年份
载体
2017 年
2016 年
用苯甲醛制备有机光电材料 中间体 (1)有机物结构的推断及命名;
秸秆合成聚酯类高分子 (1) 判断糖类的结构和
式的计算等
育九年级
27 工艺流程:以钛铁矿制备锂电池电极材料 Li 4Ti O 5 12 和 LiFePO4为 必修 1、必修 2、
背景,考查信息形式离子方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图表数据的 选修 4、义务教
分析、溶解平衡和化学式的计算等
育九年级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分析2018年高考化学卷大体上依然延续往年的题型结构,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聚焦基础知识,体现学科素养的考查,强调学科价值,整体难易度与近几年基本持平。
1.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回归教材,以常见元素、物质为主,有机比重日益加重今年化学试题中的化学实验、元素周期律、原电池/电解池原理、有机化合物、N A、化学原理等主干知识依然是考查的主体,涉及的元素主要为应用广泛、典型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些元素包括铁、铜、锌、硫、硅、氯等。
例如I卷4题中各个选项所涉及的物质(FeCl3水解、氩气的质子数、甘油、甲烷与氯气光照下的反应)、27题含硫的焦亚硫酸钠,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利于降低学生对物质的陌生度,回归教材,增加熟悉感;关于有机物的考查在试题中所涉及内容增多,设题形式多样化,如2题中对于有机基本概念的考查,3题化学实验中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4题对于甘油的羟基数、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的考查,26题有机物与无机实验的综合。
2.强调化学基本概念、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反应原理的掌握与应用近年化学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反应原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基础;例如I卷35题考查电离能、键能以及晶格能等基本概念,以Born-Haber循环的形式给出能量变化图,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分析各种能量变化的数值,26题实验虽然陌生,但是考查内容依然是教材中常见的实验操作、仪器及作用等,28题物质陌生考查的依然是基本的反应原理、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体现理解基础概念知识上的灵活应用。
3.体现考纲中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提供陌生的内容,设置选择题,考查学生独立判断分析的能力。
例如I卷28题给出五氧化二氮的分解历程,让学生根据历程的三个步骤,判断反应过程的机理等,从微观过程认识化学反应;提供新颖信息,要求自学能力,进而解决问题,如Ⅰ卷36题,要求学生分析理解整个合成路线,现场学习乙腈水解新反应,最后一问要求学生通过题目提供的腈基水解新反应信息以及掌握的有机反应,设计一条合成苯乙酸苄酯的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8年高考理综Ⅰ卷化学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I卷化学试题整体特点为:选材新颖,平稳过渡,难度略有降低。
试卷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全卷设计合理,梯度适中,覆盖面广,基本秉承了近三年全国I卷的命题传统。
试题明显减弱计算、强化知识点相互渗透。
试题严格遵循“在考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考查”的命题原则。
纵观这三年理综I卷化学试题,试题全面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考试要凸显育人导向”的理念,充分体现《考试大纲》修订精神,依据《考试说明》,立足中学化学知识基础,坚持“一体四层四翼”,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核心立场。
整份试卷更加关注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其应用。
试题立意新颖,素材选取涉及古代科技、化学发展历史、我国科技进步等方面。
以生活、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凸显化学学科的学科价值及育人导向。
命题立意集中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题在教材外、理在教材内”的理念,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性命题原则。
二、“一体四层四翼”学习与理解1.学习“一体四层四翼”一体: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就是核心立场,解决“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就是考查目标,解决“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就是考查要求,解决“怎么考”的问题。
2.理解“一体四层四翼”(1)“一体”就是国家政府的终极理想。
“四层”就是广大师生的现实任务“四翼”就是命题专家的考试导向。
(2)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四层学科教学目标中:必备知识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关键能力就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科素养就是多种能力的贯通与创造,核心价值就是观念态度、责任义务。
“知识能力形成素养,素养实现价值”。
三、近三年大致题型考点与难度对比从表格中可以瞧出,近三年选择题考点没有太大变化,今年的选择题加强了元素化合物与有机知识点的考查,减少了多滴定图像与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2016年的压轴选择题比较新颖,就是一道结合周期律考察的元素推断题,去年的压轴选择题回归选修四的酸碱滴定曲线,综合考察反应原理的相关考点。
三道必做大题一般就是实验题、流程题与化学反应原理题的出题顺序,今年仍然秉承了这一出题顺序。
2018年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跟往年相比,考查的知识点分布稳定,整体难度比去年略有下降,个别题目情景新颖,考查灵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四、整体分析试题主要特点1、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从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挖掘历史文献与顶级科研论文寻找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考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
如2017年全国I卷中第8题以《本草衍义》中从砷矿提取精制砒霜过程为素材,考查元素化合物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操作方法,呈现我国12世纪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2018年全国I卷中第13题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为题材考查内容,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与综合性考查要求。
如2018年全国I卷第7题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之一的磷酸亚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回收其中的金属,体现了化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还有第13题以协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新型电化学转化装置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以此体现化学科学为绿色生产与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
再如,2016与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设计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分别从合成纤维(全国I卷)、健康化学(全国II卷)、环境化学与环境保护(全国III卷)、各种水处理技术方法、碘伏类缓释消毒剂等方面设计考核知识点,让考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考生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与功能。
试题选材通过废弃物品综合利用,展现化学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通过实验过程注重尾气吸收,树立绿色化学与环保理念。
3、联系实际,育人导向,凸显学科价值近三年全国卷的试题题型基本稳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素养,体现学科价值,侧重中学常见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的考查,这些物质与生活、生产、学习联系比较紧密,能力上侧重考查考生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2016年高考理综I卷中的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常识,所选素材都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知识, 第9题考查有机化合物中的必修内容,侧重有机基础知识中基本概念的考查,如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系统命名与俗名,2-甲基丁烷俗称异戊烷;第10题考查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液、溶液的配制、气体的收集、洗气等。
第11题考查电解原理的,难度适中。
再如2017年全国I卷中第7题,选取生活常见物质,以生活用品中材料构成,考查对合成纤维的识别,联系生活实际。
第11题选取海港码头的防腐技术为素材,考查电解的一种应用——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第26题以“凯氏定氨法”经典方法,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关注仪器的作用、实验的目的、计算等 ,重点考查实验知识、反应原理、质量分数、纯度计算。
2018年全国I 卷中第8题联系生活中常见一些有机物,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分类等。
第9题以中学常见乙酸乙酯实验过程中的制备与提纯为素材,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仪器的选择。
第27题以焦亚硫酸钠(Na 2S 2O 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为情景,通过不同化学工艺制备焦亚硫酸钠,体现了化学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从而也考查了无机物的性质、应用、电解原理等化学核心知识。
4、 立足基础,注重综合,关注知识体系注重考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理、元素及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1)选择题命题,融合多个模块内容,体现了综合性2018年全国Ⅰ卷第10题,2016年全国Ⅰ卷第10题、第8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情境考查化学计量,综合考查了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的关系,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及共价键数目的计算,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计算,应考虑到该反应就是可逆反应等,突出学科内综合,重点考查了发散式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不仅提高了干扰项的迷惑性,而且扩大了考查范围,题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2)综合题目中各小题的设问保持相对独立,既保证了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覆盖面,又不至于因某个问题解答困难或失误影响了其她问题的解答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28题,围绕H2S 的化学反应原理多角度设问,考查了酸性强弱的比较、盖斯定律、平衡转化率及平衡常数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等,2016年Ⅰ卷第27题根据24CrO -与227Cr O -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结合图像关系计算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大小的判断,吸热或放热等问题考查;要求考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原理部分的基础知识、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与数据处理能力。
还有2018年全国Ⅰ卷第12、26、36题,2017年全国Ⅰ卷第10题、13题、27题、36题这些题目综合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各子问题难度依次递进,让基础扎实的学生得高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至于束手无策得零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5. 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立足与谐发展稳:试卷结构、题量、题型及知识点分布等方面三年风格相近,命题思想——能力立意(运用知识)。
新:在细节之处,如素材选择、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前面近三年全国Ⅰ卷七个化学选择题考点的对比可以瞧出:高频的试题有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常识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基本实验与操作、电化学原理、元素推断及周期律、离子平衡与盐类水解、阿伏加德罗常数。
可能考到的有速率平衡反应机理、溶解度与溶液计算、离子反应与离子的检验推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热的计算等。
6、注重实验,侧重方法,体现学科特点(1)设置新情境考查实验技能的迁移能力。
命题素材多数来自科研、生产检测及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贴近学生学习体验又不失新颖性。
如2016年全国I卷第26题,以实验室氨气的制备为情境,综合考查了氨气的制备装置的选择、收集、仪器的连接顺序等,后面又进行了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的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反应原理。
再有2018年全国I卷第9题的实验内容直接来源于课本中乙酸乙酯的生成与纯化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装置的选择。
这些题目有效考查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以处理信息能力与迁移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潜质,效度较高。
(2)涉及化学实验内容的试题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让真正做过上述实验的考生得高分,靠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方式则不易过关。
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10题“用氢气还原WO3制备金属W”源于“利用氢气还原法制取高纯度金属”的实验原理;第26题第(3)小题利用空气负压来清洗仪器的方法就是“氨气喷泉实验”原理的迁移,2016、2018年全国Ⅰ卷第26题也分别体现了“起点高,落点低”命题理念,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考查实验探究方法与思维过程,形成化学概念与创新能力命题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目的,以问题为导向,将基础实验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与研究方法与新情境相结合,自主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步骤、推测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等,在较高层次考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素养。
如2017年全国Ⅱ卷第13题,列举四组实验-现象-结论,设问“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就是”,要求考生对于反应物进行类比、探究、证据推理,不仅考查考生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推测反应现象的能力,而且考查了为推出相应结论需要控制变量、提供适宜反应条件这一学科思想,考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