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1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一、导入活动: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

你联想到什么?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爆屠曈换符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设计理念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一、谈雪激趣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

(2)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3)准备相关的学习素材,如古代诗歌鉴赏文章、评论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其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背景、作者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简介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加深对古诗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

(2)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古诗、写心得体会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朗读、背诵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评估其完成质量。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3.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对古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对古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两首古诗的原文及其注释。

2. 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其作者和背景。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背景资料,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背诵。

3. 理解与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感悟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谈谈对古诗的体会。

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感想或解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其他有关古诗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程度和审美能力的评价。

3. 学生合作探讨和课堂表现的评价。

4.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两首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2)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2)杜甫的《春望》。

2. 教学重点:(1)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2)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王之涣和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序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两首古诗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和默写练习;(3)教师推荐一些相关的古诗作品,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2. 朗读与背诵: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估;3. 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2. 相关资料:关于王之涣和杜甫的生平介绍、古诗的注释和解析等;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义和主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古诗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鉴赏技巧;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引言: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不仅具有优美的诗意,而且蕴含深刻的哲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以两首经典古诗《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为例,介绍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古诗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学生了解《登鹳雀楼》和《静夜思》这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b. 学生能独立理解并朗读出这两首古诗。

c. 学生能感受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b. 培养学生的诗朗诵和语言表达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

b. 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能力。

c.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a. 精心选择并打印《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两首古诗。

b. 准备一些有关于古诗的背景知识。

c. 准备一些示范朗读的录音或视频。

2. 学生准备:
a. 准备好课本和练习册。

b. 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题。

(区分春村的读音)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五、巩固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六、指导写字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1.指导朗诵。

(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师范读。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23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23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23篇)《古诗两首》篇1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及要求: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四、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2)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表达;(3)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魅力;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 案例教学法:以两首古诗为例,讲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4. 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含有两首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2.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解析、鉴赏方法的资料;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2)展示古诗图片,引导学生欣赏;(3)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2)讲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3)分析两首古诗的鉴赏要点。

4. 实践操作(1)学生运用诗词鉴赏方法,对两首古诗进行鉴赏;(2)学生分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3)学生尝试创作古诗,展示并进行评价。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课题: 古诗鉴赏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

2. 学生能够正确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古诗,是否能够背诵一首古诗。

2. 学习古诗:(15分钟)选择一首古诗,例如《登鹳雀楼》或《望岳》等,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解读诗中的字义和意境。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了解他们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3. 感受古诗:(15分钟)让学生闭目静心,根据老师的引导,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比较各自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5. 诗歌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短诗。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诗歌创作成果。

6. 总结:(5分钟)教师概括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内容。

引导学生形成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强调学生要用心感受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继续学习和背诵所学的古诗,在课堂上让一些学生展示他们的诵读和理解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感受古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古人的感情和思想。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律和韵律特点;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词句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 古诗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图片。

3. 准备教学用的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文本解析: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讲解字词释义和翻译,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 韵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讲解古诗的格律和节奏。

4. 修辞手法:教师讲解两首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古诗的艺术表现。

5. 情感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两首古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堂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练习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练习题目的答题情况,评价学生对古诗韵律、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的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对古诗的解析是否清晰易懂,是否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主题和情感。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古诗。

2. 学习古诗一:(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的准确和韵律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3. 学习古诗二:(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的准确和韵律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对仗、象征等。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读后感,包括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和喜欢的理由。

2. 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背诵,下周课堂上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和表达自然美、生活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古诗意境的感悟;(3)古诗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初步理解诗的内容;(2)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春晓》和《静夜思》的作者、背景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节奏和韵味;(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3)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古诗,从意境、韵律、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4. 实践环节(1)学生模仿诗人的创作风格,尝试自己写一首小诗;(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学习。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2)杜甫的《春望》2. 教学重点:(1)古诗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

(2)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释生词和理解句意。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朗读、表达和合作等方面。

(2)评价学生的古诗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他们的语文素养。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包括古诗的背诵和默写。

(2)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句意的准确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1)展示两首古诗的文本和注释。

(2)提供相关的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 学习工具:(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

(2)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古诗相关的音乐和视频,营造学习氛围。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古诗,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欣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2)黑板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3)古诗文本:提供原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点评和补充。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总结。

(2)强调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选取一首古诗,进行模仿创作。

人教版《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人教版《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人教版《古诗两首》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⑴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考虑: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同学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⑶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⑴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⑵考虑: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语速适中,情感丰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古诗,培养创新思维;(3)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领略诗中的美好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教学重点:(1)古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古诗的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3)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和李白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古诗的意象和情感;(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点评;(2)教师重点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现手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两首古诗的韵律,创作一首小诗;(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古诗的字词解释、翻译和感悟写作;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两首;2. 课件:古诗的图片、注释和讲解;3. 工具书:便于学生查找生僻字词;4. 网络资源:有关诗人王之涣和李白的背景资料。

人教版本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学习教案

人教版本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学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教课方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教课方案(一)春晓一、教课要求学会本课5个生字。

认识“晓、眠、啼”3个字。

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

“春晓”指春季破晓时的情形。

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甜美,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醒来后,听见各处是鸟叫的声音。

回忆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作者先写清晨的所感所闻,再回忆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是学会生字,朗诵、背诵课文。

三、教课建议(一)课前准备部署学生察看四周自然光景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觉。

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和配乐朗诵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课识字教课生字中的“声、知、少”都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

鼓舞学生用熟字或生活累积自己想法记忆字形。

如,用“小”记“少”,用窗外的雨点形象记着“雨”。

要提示学生注意易混杂之处:“声”上边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竖弯钩;“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夜”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

写字教课有的字要点笔划正好写在竖中线上,在指导学生察看范字时,可提示学生抓住这些笔划,掌握字的上下比率,把字写均匀。

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夜:夜夜夜夜夜。

雨:雨雨雨雨雨。

声:声声声声声。

(三)朗诵指导这首诗语言、境界皆美,一定经过频频朗诵来感悟。

能够经过教师朗诵或录音朗诵进行示范,再指引学生联想自己清晨醒来听到鸟叫、想到花开的心情来读,语速稍慢,“晓、鸟、少”的字音适合延伸,读出古诗的节奏。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练习提示第三题是复习稳固生字的练习,可放在教过生字后进行。

让学生先把每个生字读一读,数一数笔划,再把笔划数同样的字写在一同。

第四题填空,应在熟读背诵和书写生字此后进行。

(五)扩展活动咏春的诗许多,学完本课的《春晓》后,可在《学习园地》中介绍一些描绘春光的诗句,注上拼音,让学生读读背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季的热爱。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两首》,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古诗两首》分别选自《唐诗三百首》和《宋词精选》,分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2.2 教学重点:(1)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2)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和苏轼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新课导入:(1)讲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创作意境;(2)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创作意境;(3)引导学生关注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四、课堂讲解:4.1 讲解《登鹳雀楼》的韵律特点:(1)分析诗句的平仄、押韵;(2)讲解诗句中的对仗和排比修辞手法。

4.2 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韵律特点:(1)分析词牌的格律和押韵;(2)讲解词句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课堂练习:5.1 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1)韵律结构;(2)修辞手法;(3)意境和情感表达。

5.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3 教师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从韵律、修辞、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6.2 分享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

七、案例分析:7.1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以《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例,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意境。

7.2 分析古诗中的情感: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为例,探讨词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⑷ 粗略讲讲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请大家在方格中写一写这两个字。
(三)合作探究,体会意境
1.咱们再读读这首诗,相信这次你能读的更好。读古诗讲究停顿,请你在停顿的地方画出“/”。
2.谁能试着按自己停顿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3.老师听出来了,你是这么停顿的。(课件出示:画了斜线的古诗)
4.谁还能按照停顿的斜线来读读这首诗?
5.咱们来一起读读吧。
6.没有了斜线,你读时还能停顿吗?
7.我们共同再来读读吧。
8.你学明白了什么词语?
9.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10.想看看“碧霄”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碧霄的画面)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天空?
11.你觉得这夜空美吗?(课件出示:古诗全文)你能把美的感受读出来吗?咱们一起来把这美的感受读出来吧。
12.人们在这美丽的夜空中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牵牛织女图)
六、发挥想象,拓展迁移用嫦娥、广寒宫、宇宙飞船、因特网,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段三百字左右的话。




填写诗句。
1、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3、嫦娥应悔偷灵药 ,_________________。




读古诗 乞巧嫦 娥
明确:凄凉;尽管这里没有直接对主人公的心理做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凉之情、孤独寂寞之感凸于文面。
过渡:凄凉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明月,看到皎洁无暇的明月,我们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同学们,你能通过诗句体会到嫦娥的心情吗?那一个字能体现人物的心情?
知作者 林杰(唐)烛影深
解诗题 七夕 看孤寂后悔
懂诗意 牵牛织女 渡晓星沉
展想象 家家 望
悟诗情 穿尽 几万




1.人们除了乞取心灵手巧,还有什么别的愿望吗?
2.(课件出示:古诗《乞巧歌》)自己读读,说说人们还乞取什么?
3.如果你在乞巧节上,你想乞取什么?
4.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愿望,那能带着美好的愿望读读这首诗吗?想乞取智慧的咱们来读读。想乞取健康的咱们来读读。
5.老师也想读读。(课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筝乐曲)老师配乐读诗。
课 题
29古诗两首
课 型
精读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背诵这首诗,能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诗意,清楚题目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主 体 设 计
备注
第二课时
(一)积累展示,激起兴趣
6.谁也想像老师这样配乐读读这首诗? (课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筝乐曲)
7.咱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我们试着来背背吧。
(五)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咱们这节课和我们传统节日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大家也能在七夕这个传统节日那一天来乞取自己的希望。也希望大家课下能收集一些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在优美的动听的乐曲声中再次背诵这首诗,表达对自己的情感吧。(课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筝乐曲)是啊,嫦娥飞入月宫后,每日
(1)把握诗歌节奏;(2)把握源自沉孤寂的感情基调。4、指名读。(用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体会凄凉孤寂的感情。)
注意读准了“乞”“霄”这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这首诗中出现的生字:乞、霄(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借助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一下人们在七夕那天做些什么?谁能说说?
(课件出示:织女的介绍)人们为什么要穿针引线?
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
不能稍解愁烦,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
门,眼泪往往地默默无语地遥望下界,寄托无限思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嫦娥的情感,走进唐朝
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习生字学生先带拼音自读,然后去掉拼音读,读通读顺。
2、指名读,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提出诵读要求:




主 体 设 计
备注
三、再读感知,品味诗意
1、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歌大意。
2、分小组交流,理解诗歌大意。明确:“渐”暗示时间的推移流失。“沉”描绘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3、各组派出代表,回答诗歌大意,集体评价。(尽量做到语句通顺,意思完整。)
四、熟读感悟,深入意境
1、提问:“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环境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诗歌中主人公的心情如何?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孤独寂寞;嫦娥应悔偷灵药
五、品读感味,体会主题
1、一首诗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诗的情感核心,此诗借助环境的渲染,嫦娥的孤寂,可以揣度作者李商隐作此诗的心境是怎样的?
明确:孤独寂寞月 2、齐声背诵。
3、小结:孤独无伴的嫦娥,清高而孤独的诗人,一个是仙,一个是人,但他们高洁而寂寞的情感是相通的,本文借环境、人物嫦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
1.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还知道有哪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咱们共同来背背吧。(教师预设:《清明》《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也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咱们共同来看看课后资料袋。
4.谁能说说从资料袋中了解到内容?
5.让我们一起和诗人林杰过一个乞巧节吧。来齐读课题——乞巧。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你们学习古诗有什么好方法?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3.谁来读读这首诗?师指名读诗。
4.去掉拼音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
5.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生字?
6.(课件出示:乞、气和霄、宵)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7.咱们来写写这几个吧。(课件出示:乞和霄的书写过程)我们一起跟着大屏幕先书空。
13.是啊,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个传说故事?
14.你明白第一句古诗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15.(课件出示:第二句古诗)诗人林杰出来看到天空中的牵牛织女星以外,还看到了什么?
1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17.哪位同学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二句诗?
(四)设疑导思,拓展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