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多媒体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草船借箭》优秀教案1一、教学内容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2 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
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2)__人物分析周瑜:阴险狡猾,妒忌心强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a、诸葛亮识天象,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诸葛亮晓地利,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
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回来时顺水顺风;c、诸葛亮知人心,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领悟“神机妙算”。
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揭题激趣:1.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你熟悉《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哪些故事?(学生说说)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板题)二、检查讨论: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联,发生了什么事?⑴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联系。
妒忌的意思、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⑵说说周瑜和鲁肃之间的事情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打算怎样造箭。
⑶说说诸葛亮和鲁肃之间的事情。
A.弄清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等,并要求鲁肃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周瑜。
朗读诸葛亮请鲁肃帮忙的话,着重理解诸葛亮向鲁肃借些什么,还要如何布置草船。
B.鲁肃是怎么做的,抓住“果然”,弄清和上文的关系。
⑷简要理解诸葛亮和曹操之间的关联。
诸葛亮在第三天带着二十条草船假装进攻曹军,曹操不敢派兵出来,叫了弓驽手射箭防御,诸葛亮的草船上插满了箭。
诸葛亮带着这些箭驶回去,兑现了当初立下的军令状。
4.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研读对话,体会人物内心1.通过前面的阅读,我们知道了周瑜要求诸葛亮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实际上是因妒忌而要陷害他。
周瑜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接下这个任务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两人的一对一答,你会发现两人的话很有意思。
同桌分角色互读,然后说说两人的话分别包含着什么意思。
2.指名一对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完后分别请学生以“周瑜”、“诸葛亮”的身份说说自己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忌妒、推辞、都督、延误、打听、幔子、自私、调动、水寨、擂鼓、呼喊、增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秒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课要点:经过多故事情节的认识,感觉鲜亮的人物形象,进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课难点:对课文第 2 自然段的理解,从对话中感觉人物的特色。
教课资源: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前一课我们感觉到了蔺相如的机智英勇、顾全全局、和他的宽弘大批以及气度狭小但能知错就改的廉颇将军。
今日,我们再来认识我国历史上的几位重量级人物,军事家诸葛亮、周瑜和他们的历史故事。
书题:草船借箭。
2 读题怀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何要草船借箭?如何借箭?结果如何?、二、初读课文,认识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自学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谈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次序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在此基础上,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
(1)同桌互读生字词语。
提示注意。
:“忌妒”的读音 ,“曹、延、幔”的书写。
(2)报告沟通:谈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次序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借箭原由——做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借箭结果(按事情发展次序表达)(3)在此基础上,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沟通解决自己的疑问1、为何要草船借箭?如何借箭?结果如何?2、用文中的一个词归纳一下诸葛亮这个人物?——神机秒术。
小结,设置悬念: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诸葛亮的神机秒术?第二课时教课目的: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教课要点:经过多故事情节的认识,感觉鲜亮的人物形象。
教课程 ;一、扣文本,抓住要点句子,领会葛亮的“神机秒术”。
1、葛亮“既然就要交,⋯⋯宁愿受”你从中出了什么?什么葛亮愿意立令状?立以前,究竟想些什么?什么在“第三天”?:早有策2、“ 候,江上大漫天⋯⋯葛亮笑笑:‘ 大,曹操必定不敢派兵出来。
语文教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语文教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6篇)-《草船借箭》篇1【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四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他们对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草船借箭》这一具体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多。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此外,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还需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诸葛亮借箭的过程。
b.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编写一段对话,表现出诸葛亮和周瑜的智慧。
c.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解决问题。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环境,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生词,如:“草船”、“借箭”、“诸葛亮”等,并学会正确书写和应用。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精神。
4.增强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关爱集体,珍惜友谊。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草船借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善于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船借箭》的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介《草船借箭》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要求学生正确书写。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
(2)让学生进行朗读、复述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锻炼表达能力。
2.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拓展知识。
3. 要求学生书写《草船借箭》的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书写、内容准确性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语文教案-草船借箭。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二、新授㈠学习一、二段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㈡学习第三段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
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
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
(板书)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草船借箭》。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㈢学习第四段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
)2、朗读全文,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总结全文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让学生观看。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部电视剧吗?(学生回答:《三国演义》) 3. 教师继续提问: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你们知道哪些呢?(学生回答: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 4. 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二)讲授新课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3.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4. 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组选择一段进行朗读,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
5.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问: - 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 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 - 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6.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7. 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8.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
(三)课堂练习 1. 教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3. 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
2.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让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吗?你们喜欢里面的哪个角色?引出课题:《草船借箭》。
2. 讲授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检查“妒忌、都督、迟延、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组朗读一段。
提问学生: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他是怎样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忌、鲁肃的忠厚老实等。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章节,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了解战国时期的军事智慧和谋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倡导勇敢、智慧和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草船借箭》展开,包括故事背景、情节梗概、人物特点和故事意义等方面的学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以激发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认知。
例如,“你们了解过战国时期的历史吗?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吗?”2. 故事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战国时期充满战争和混乱,各国为了争夺统一而互相对抗。
同时,结合地理环境,介绍草船和箭的重要性。
3. 故事情节梗概(15分钟)根据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向学生讲述《草船借箭》的情节梗概,包括刘备沿江东借东吴之船、黄盖装箭、火烧草船等重要情节。
4. 人物特点分析(15分钟)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刘备、孔明、黄盖等人物的特点与形象刻画,特别是刘备和孔明的智慧和胆识,以及黄盖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5. 故事意义探究(15分钟)让学生思考《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意义所在,如智慧胜于武力,团结就有力量等,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的现实或生活中的案例。
6. 学生表达与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就故事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阐述,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如围绕《草船借箭》展开创作,或是拓展其他历史故事的学习。
四、教学资源1. 课本或其他参考资料:包括与《草船借箭》相关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小组分组及讨论题目。
五、教学评估1. 全课监测: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小组讨论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草船借箭》教学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长,生字词较多,学生朗读和理解有困难。
2. 对古代战争情景的想象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草船借箭》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草船借箭》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角色形象和特点。
(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2)学生选择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草船借箭》的故事。
2. 引导学生进行古代战争题材的绘画创作。
3. 开展古代文学作品的读书分享会。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满意度。
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建议和意见。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微课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草船借箭》微课教学设计
执教人:黄丰桥镇万新完小李水莲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指导学生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概括内容,导入话题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导入话题: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二、默读课文,弄清原因
借箭成功的原因:
(一)、知天文
1、课件出示句子
2、小结: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
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
对天气变化了如指掌。
(二)、懂地理
1、导入:诸葛亮算准了天气,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2、课件出示句子。
3、小结:这些句子说明他懂地理。
(三)识人心
1、课件出示句子。
2、小结:这些句子说明他料事如神。
(四)安排巧妙
1、导入:安排巧妙也是诸葛亮借箭成功的重要原因。
2、巧妙在哪里呢?
三、总结谈话。
《草船借箭》教案模板
《草船借箭》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并从中汲取启示。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尊重智慧、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主要讲述了诸葛亮为帮助刘备解决军需难题,巧妙地利用曹操的多疑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方式,成功获取了大量箭矢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文中关键词汇和句式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情节。
(2)提问:你们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有哪些著名的智慧和故事?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下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讨论人物的内心想法和表现。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人物的特征和故事的主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三国演义》原著或改编版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例如“草船借箭”、“诸葛亮”、“曹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的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思考和表达。
(3)将课文中的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的认知。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互联网和书籍等资源,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认知。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了解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2)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监督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篇一创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复习前文导入新课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
(故意延迟,不给齐练)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
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
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2、小结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紧扣课题,了解“草船借箭”之“借”的经过。
2.品读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名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对重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生分析:
班级学生多,年龄小,课文较长,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比较笼统。
长文如何短教,使学生在一节课里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又受到语言训练,是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想象,将课文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长文短教,深入理解的目的。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象,激趣导入。
1.这支熟悉的曲子让你想起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选自《三国演义》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草船借箭》。
二、一“箭”双雕,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9草船借箭
2.出示图片,比较“箭”和“剑”。
(“剑”,有一个把儿,双面刃,是一种短兵器。
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另一个“箭”则是远战时用的。
)
三、梳理内容,走近人物。
1.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讲了哪些人物?是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三个国?分别由谁统治?
2.学生读后交流。
(1)弄清诸葛亮、周瑜、鲁肃的身份。
可与现代的官职大小联系起来理解。
(板书: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是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
预设:诸葛亮和周瑜──周瑜让诸葛亮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
诸葛亮和鲁肃──鲁肃帮助诸葛亮借船造箭。
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用计借来曹操的十万支箭。
3.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简洁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四、理清脉络,明确重点。
1.再次浏览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
引导: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事情的结果呢?剩下的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什么?课文可以分几段?(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把“经过”再分成两部分,怎样分?
引导学生联系课题来概括“经过”的两部分内容。
(板书:借箭准备雾中借箭)2.分清内容的主次。
在这几段中哪一段是最主要的内容?在经过里面“准备”和“借箭”谁又是更主要的内容?
3.出示课件:节选自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画面,魏蜀吴三国国旗,孙刘联合画面。
解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前后,三国起了变化。
三国,是三足鼎立,好像大鼎的三条腿。
现在,孙、刘已经联合起来了,共同抗御曹操。
要记住这一点,对理解课文很重要:“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五、品读揣摩,感受形象。
1.说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你会联想到课文里的哪个词?
2.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交流。
4.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引导学生揣摩句子:
①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
②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也会吃惊、害怕吗?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
③生发疑问,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感悟神机妙算。
引导:“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仅此一句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请你联系上文,找到有关联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诵读此句,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板书:神机妙算)(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比较: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改后的句子既清楚又简练,你觉得呢?
5.直击文眼,加深体验。
(1)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神机妙算!”难怪课文的最后说──(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课件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引导学生加叹词诵读,那口气叹在前面也行,那口气叹在后面也行,那一声叹息放在中间也行。
即:
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唉!
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2)小结:周瑜由妒忌、陷害到最后的无可奈何的叹服,更加了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这就是一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6.运用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的方法,再自读自悟“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然后组织交流。
(l)“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2)启发想象说话:‘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3)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你明了诸葛亮的心,诸葛亮明了曹操的心。
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了解我们祖国语言具有含蓄的特点,留有回味的余地。
)
六、链接诗句,扩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
出示课件:词语加油站。
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