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8959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1.png)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样品分析和测量。
本文将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际应用仪器分析技术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目标:全面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常见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技能目标: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各种仪器在不同分析场景下的应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1.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仪器分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等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技术的理论理解。
2. 仪器设备的展示与演示:借助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各种仪器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仪器的工作过程。
3. 实验操作训练: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提高其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4. 课堂互动与讨论:开设课堂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 直观感知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仪器分析技术的直观感知和理解。
2.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鼓励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改进1. 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实践、小组讨论、作业和考试等,全面评价学生对仪器分析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反思与改进:根据学生评价和自身反思,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
![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f70a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0.png)
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课程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
1. 仪器分析基础知识。
通过理论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仪器的结构和功能。
2. 仪器操作技能培训。
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生将学习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和方法。
4. 仪器故障排除。
学生将学习仪器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除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将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个性化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采用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3. 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或参加相关比赛,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仪器操作视频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室教学。
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课程评估。
1. 实验报告。
学生需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课堂表现。
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3. 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仪器分析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
![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0b82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e.png)
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前言现代仪器分析是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中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现代仪器分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实验设计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实验,具体安排如下。
二、实验目的1.利用氢化物发生反应分析氯化物2.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试不同样品中的元素成分3.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钢样品中的元素含量三、实验内容实验一:氢化物发生反应分析氯化物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氢化物发生反应分析氯化物的方法,并了解反应的机理。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将待测氯化物颗粒加入氢化钠的溶液中,反应后,将产生的氯气吸收到硫酸中。
2.然后,采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反应后残留的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
3.根据测得的样品中的氯离子浓度计算出其中氯化物的含量。
实验二: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试不同样品中的元素成分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试不同样品中的元素成分的方法,并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技巧。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试不同样品中的元素成分。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使用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应对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
2.通过样品的辐射发出荧光信号,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组成和含量。
学生应掌握荧光信号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实验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钢样品中的元素含量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钢样品中的元素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技巧。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将钢样品研磨成粉末状态,然后将其放入石英瓶中,并喷洒其表面上一定量的高纯度惰性气体。
2.接着,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将气体激发成等离子体,并使用相关仪器记录钢样品中各元素的发射光谱。
3.根据发射光谱与相应的标准谱对比,计算得出钢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四、实验要求1.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化学和物理基础知识,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实验室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实验室操作流程,保证安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cf42935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1.png)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仪器分析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明确仪器分析在化学、化工、环境、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1.2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定义仪器分析及其分类。
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3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了解仪器分析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认识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二)第二章:光学分析仪器2.1 光谱分析仪器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光谱仪等常见光谱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2.2 色谱分析仪器理解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熟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色谱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三)第三章:电化学分析仪器3.1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等电化学分析方法。
3.2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认识电化学分析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悉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传感器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四)第四章:色谱-质谱联用技术4.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常见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4.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认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
熟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五)第五章:样品前处理技术5.1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离子交换等样品前处理方法。
5.2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认识样品前处理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
熟悉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环境分析、生物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六)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6.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解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d7e60f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d.png)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一)章节名称: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和常用仪器。
教学内容:1.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2.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3. 仪器分析的分类4. 常用仪器简介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解释仪器分析的定义和原理。
3. 讲解重要性:阐述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
4. 讲解分类:介绍仪器分析的分类和各种分类的特点。
5. 讲解常用仪器: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仪器分析基本概念的理解。
2.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常用仪器的信息。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二)章节名称:光谱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
2. 让学生了解光谱分析的应用和实例。
教学内容:1.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 常用光谱仪器简介3. 光谱分析的应用4. 光谱分析的实例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光谱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原理:解释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3. 讲解常用仪器: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光谱仪器及其特点。
4. 讲解应用:阐述光谱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实例。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光谱分析基本原理的理解。
2.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光谱仪器的信息。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三)章节名称:色谱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色谱仪器。
2. 让学生了解色谱分析的应用和实例。
教学内容:1.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 常用色谱仪器简介3. 色谱分析的应用4. 色谱分析的实例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色谱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原理:解释色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3. 讲解常用仪器: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色谱仪器及其特点。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7c4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a.png)
仪器分析教案目录一、课程概述 (2)1.1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2)1.2 课程目标 (3)1.3 课程内容概览 (4)二、仪器分析基础知识 (5)2.1 仪器分析基本概念 (7)2.1.1 定义与分类 (9)2.1.2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10)2.2 仪器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11)2.2.1 常见仪器结构介绍 (13)2.2.2 仪器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 (14)三、实验技术与操作规范 (16)3.1 实验前的准备与检查 (17)3.1.1 实验环境准备 (18)3.1.2 实验仪器的检查与校准 (19)3.2 实验操作规范及步骤 (20)3.2.1 仪器的操作使用规程 (21)3.2.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1)四、仪器分析实验教程 (22)4.1 实验一 (23)4.1.1 实验目的 (24)4.1.2 实验原理 (24)4.1.3 实验步骤与方法 (25)4.1.4 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 (26)4.2 实验二 (28)4.2.1 实验目的 (28)4.2.2 实验原理 (28)4.2.3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29)4.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0)五、仪器维护与故障排除 (31)5.1 仪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33)5.1.1 清洁与防尘 (34)5.1.2 仪器的存放与运输要求 (34)5.2 仪器故障排查与修复方法 (36)5.2.1 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37)5.2.2 故障诊断与修复技巧 (38)一、课程概述仪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使用各种仪器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了解仪器分析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具备运用仪器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实验技巧及应用实例展开。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e1ba3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b.png)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759c5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2.png)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的:《仪器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2.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化学、化工、环境、生物、医药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熟悉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
2.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3)熟悉常见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2. 能力目标:(1)具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2)能够运用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验实践12课时。
2. 教学进度:(1)第1-8课时:光谱分析方法;(2)第9-16课时:色谱分析方法;(3)第17-24课时:电化学分析方法;(4)第25-32课时: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占总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测试,占总成绩的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仪器分析原理与应用》2. 实验设备:各种仪器分析设备,如光谱仪、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3. 辅助材料: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a849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a.png)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及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涵盖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常见仪器分析方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及操作方法。
2. 演示:进行仪器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仪器使用过程。
3. 实验: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光学分析法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1.2 红外光谱分析1.3 拉曼光谱分析2.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2.1 电位分析法2.2 电解分析法2.3 库仑分析法3.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3.1 气相色谱分析3.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3.3 薄层色谱分析4. 第四章:质谱分析法4.1 质谱仪原理及构造4.2 质谱图解析4.3 质谱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 第五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5.1 原子光谱分析5.2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5.3 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四、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2. 实验时间:16课时(每周1课时,共16周)3. 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比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及分析,占比30%。
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4.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第四章:质谱分析法(续)4.4 质谱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4.5 质谱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七、第五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续)5.4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分析5.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八、第六章:数据分析与处理8.1 数据分析基础8.2 数据处理方法8.3 仪器分析数据的可靠性评估九、第七章:仪器分析在科研中的应用9.1 仪器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9.2 仪器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9.3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十、第八章:仪器分析实验技巧与安全10.1 实验基本操作技巧10.2 实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0.3 实验室安全知识六、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2. 实验时间:16课时(每周1课时,共16周)七、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比30%。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6d308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c.png)
仪器分析教案.docx教案教案一:一、授课内容:1、第一章绪论:仪器分析法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发展趋势2、第二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2-1光学分析法概论二、教学目的:掌握仪器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仪器分析法的概念、分类、特点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二:一、授课内容:2-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二、教学目的:1、掌握吸收曲线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分子光谱的产生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吸收曲线的定义和意义2、难点:分子光谱的产生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图表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三:一、授课内容:2-3光的吸收定律二、教学目的:1、掌握透光度、吸光度的定义2、掌握朗伯-比耳定律及其使用条件和偏离原因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透光度、吸光度的定义,朗伯-比耳定律及其使用条件2、难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原因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逻辑推理式、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四:一、教学内容:2-4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分析仪器的组成和结构2、掌握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单色器、比色皿、分光光度法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举例分析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3教案五:一、授课内容:2-3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2-4光度测量误差和测定条件选择二、教学目的:1、掌握显色反应、显色剂、显色条件选择、参比溶液2、掌握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显色条件选择、参比溶液、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2、难点:参比溶液、光度测量误差的概念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六:一、教学内容:2-7定量分析2-8红外吸收光谱法简介二、教学要求:1、掌握定量分析方法2、了解高吸光度差示法、红外吸收光谱法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定量分析方法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教案七:一、授课内容: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3-1概述3-2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一、共振线与吸收线)二、教学目的:1、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异同之处2、掌握共振线与吸收线的概念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异同之处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八:一、授课内容:3-2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三、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四、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吸收定量基础)二、教学目的:1、掌握谱线轮廓的概念与谱线变宽的原因2、掌握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的概念3、掌握原子吸收定量公式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谱线轮廓、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的概念,原子吸收定量公式2、难点:峰值吸收、锐线光源的概念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九:一、授课内容: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二、教学目的:1、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原子化系统、火焰种类和性质、光电倍增管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十:一、授课内容:3-4定量分析方法及测定条件选择二、教学目的:1、掌握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的方法与注意事项2、掌握测定条件的选择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问式、启发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3教案十一:一、授课内容:3-5灵敏度及干扰二、教学目的:1、掌握灵敏度、检测极限的概念2、掌握光谱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的成因与消除方法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灵敏度、检测极限的概念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教案十二:一、授课内容:第四章电位分析法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4-1概述二、教学目的:1、掌握电化学分析法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掌握电位分析法的定义、分类及定量基础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电位分析法的分类及定量基础2、难点:电位分析法的定量基础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十三:一、授课内容:4-2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二、教学目的:1、掌握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2、掌握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玻璃电极和膜电位的概念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指示电极、玻璃电极和膜电位的概念2、难点:膜电位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图例式、逻辑推理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教案十四:一、授课内容:4-3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4-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二、教学目的:1、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概念、种类与膜电位2、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概念、膜电位、选择性系数2、难点:膜电位、选择性系数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教案十五:一、授课内容:4-5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4-6影响测定的因素二、教学目的:1、掌握分析依据和分析方法2、掌握测定的影响因素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分析依据、标准曲线法、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标准加入法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十六:一、授课内容:4-7电位滴定法二、教学目的:1、掌握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图表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十七:一、授课内容:第五章极谱分析5-1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二、教学目的:1、掌握伏安法、伏安曲线、滴汞电极、极谱图和有关术语三、教学时数:2学时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滴汞电极、极谱图和有关术语2、难点:滴汞电极的极化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十八:一、授课内容:5-2极谱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二、教学目的:1、掌握扩散电流方程式及极谱定量方法2、了解半波电位及其影响因素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扩散电流方程式及极谱定量方法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十九:一、授课内容:5-3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二、教学目的:掌握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大、氧波、氢波的成因及消除方法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大、氧波、氢波的消除方法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二十:一、授课内容:5-4线性扫描示波极谱法二、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基本原理和应用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二十一:一、授课内容:5-5溶出伏安法二、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基本原理和应用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二十二:一、授课内容:第六章气相色谱分析法6-1概述6-2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二、教学目的:1、了解色谱法的分类、气相色谱法的组成及工作过程2、掌握气-固色谱、气-液色谱的基本原理,色谱图及有关术语,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色谱图及有关术语2、难点: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逻辑推理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3教案二十三:一、授课内容:6-3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二、教学目的:掌握分离度的定义、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分离度的定义、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逻辑推理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教案二十四:一、授课内容:6-4色谱柱二、教学目的:1、掌握固定相的种类及选择、色谱柱的制备2、了解毛细管色谱柱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固定相的种类及选择、色谱柱的制备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提问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二十五:一、授课内容:6-5检测器二、教学目的:1、掌握热导池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检测原理,性能指标2、了解使用条件选择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热导池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检测原理2、难点:检测器性能指标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问式、启发式六、本次课作业:教案二十六:一、授课内容:6-6气相色谱定性分析二、教学目的:1、了解几种主要的定性方法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2、难点: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教案二十七:一、授课内容:6-7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二、教学目的:1、掌握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依据、峰面积测量方法、定量校正因子和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定量分析依据、峰面积测量方法、定量校正因子和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2、难点:定量校正因子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问式、启发式、举例式六、本次课作业:习题1、2、3、4。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011d9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d.png)
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讲解仪器分析在化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1.2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定义仪器分析及其分类(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概述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里程碑。
讲解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二)第二章:光谱分析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介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紫外-可见光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2.2 红外光谱分析介绍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红外光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2.3 拉曼光谱分析介绍拉曼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拉曼光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第三章:色谱分析3.1 气相色谱分析介绍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气相色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3.2 液相色谱分析介绍液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液相色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3.3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介绍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四)第四章:电化学分析4.1 电化学分析基本原理介绍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电化学分析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4.2 电位分析法介绍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讲解电位分析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4.3 库仑分析法介绍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讲解库仑分析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第五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5.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介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5.2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介绍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原子荧光光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5.3 质谱分析介绍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讲解质谱仪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六)第六章:样品处理与制备6.1 样品采集与处理讲解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介绍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如过滤、稀释、浓缩等。
仪器分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fcb5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a.png)
仪器分析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仪器分析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来分析和测试样品的性质和组成。
在化学教育中,教授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在实验中正确应用仪器分析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介绍仪器分析的定义和作用;- 探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解释样品制备和仪器操作对结果的影响。
2. 常见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介绍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解释电化学分析仪器(如pH计、电导率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 讲解色谱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探讨质谱仪的原理和应用。
3. 仪器分析实验技术的应用- 分析样品准备和处理的常见方法;- 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技巧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介绍仪器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践结合理论:将仪器分析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学生互动与合作:设置小组活动和实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反思与评估:通过定期的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评估,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修正学习策略。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练习:设置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仪器分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水平。
3. 口头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口头反馈,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仪器设备:根据教学需要,提供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器、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设备。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939c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5.png)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教学目的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方式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2.2 技能目标2.3 情感目标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3.1.1 仪器分析的定义与分类3.1.2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3.1.2.1 信号检测与处理3.1.2.2 信号传递与转换3.2 常见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3.2.1 分光光度法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3.2.2 色谱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2.3 质谱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2.4 核磁共振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3.2.5 电化学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3 仪器分析常用方法与技术3.3.1 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技术3.3.2 仪器分析操作步骤与技巧3.3.3 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方法3.4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3.4.1 实验设计的要点与方法3.4.2 实验建议与注意事项3.4.3 仪器操作与实验数据记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授课方法4.2 实验教学方法4.3 讨论与互动4.4 考核评价方式五、教学资源与使用5.1 教材5.2 参考资料5.3 实验设备与仪器六、评价与考核6.1 评价标准6.2 考核方式6.3 考核内容七、参考教学计划7.1 单元教学计划7.2 实验教学计划八、教学团队8.1 教师配置8.2 实验室助教配置九、教学保障措施9.1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操作指导 9.2 仪器维护与管理9.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十、教学改进与创新10.1 教学反馈与改进机制10.2 教学创新与教育研究十一、总结与展望11.1 教学总结11.2 课程发展展望以上为《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能够独立进行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具备正确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能力。
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仪器分析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a4cbb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1.png)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仪器分析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化学、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为将来从事仪器分析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仪器分析中常用的分析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熟悉仪器分析的常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4.了解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课程内容1. 仪器分析基础知识•仪器分析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仪器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指标。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及其使用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4. 荧光分光光度计技术•荧光分光光度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荧光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其使用方法;•荧光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技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四、考核方式•课堂测验:占总分的30%;•课程作业:占总分的30%;•实验报告:占总分的30%;•综合考试:占总分的10%。
五、实验教学本门课程设置了多项实验内容,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技术实验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技术实验。
学生需在实验室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六、教学团队本门课程由资深仪器分析专业教授主讲,教师团队中还包括多名实验技术人员和助教,确保全方位的教学覆盖和教学质量。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b8dd44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a.png)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1.1 仪器分析的定义1.2 仪器分析的特点2. 仪器分析的分类2.1 光学分析法2.2 电化学分析法2.3 色谱分析法2.4 质谱分析法2.5 其他分析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2.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 教学难点:1. 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强化理论知识3. 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仪器分析》等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各种仪器分析设备及实验用品3. 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 了解光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1.2 红外光谱分析法1.3 拉曼光谱分析法2. 光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2.2 红外光谱分析法2.3 拉曼光谱分析法3. 光谱分析法的应用3.1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3.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3.3 环境监测及药物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光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3. 光谱分析法的应用2. 教学难点:1. 各种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强化理论知识3. 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仪器分析》等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光谱分析设备及实验用品3. 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 掌握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 了解色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1 气相色谱分析法1.2 液相色谱分析法1.3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2.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2.1 气相色谱分析法2.2 液相色谱分析法2.3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3.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3.1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3.2 环境监测及药物分析3.3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3.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2. 教学难点:1. 各种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强化理论知识3. 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四)六、教学目标1. 理解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 熟悉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内容1.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1 直流电位滴定法1.2 电位分析法1.3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2. 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2.1 直流电位滴定法2.2 电位分析法2.3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3. 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3.1 药物分析3.2 环境监测3.3 生物医学分析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3. 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2. 教学难点:1. 各种电化学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强化理论知识3. 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增进理解九、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仪器分析》等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电化学分析设备及实验用品3. 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4. 教学软件:用于演示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十、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情况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五)十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 熟悉质谱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十二、教学内容1. 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1 静态质谱法1.2 动态质谱法1.3 串联质谱法2. 质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2.1 静态质谱法2.2 动态质谱法2.3 串联质谱法3. 质谱分析法的应用3.1 蛋白质组学3.2 代谢组学3.3 药物分析与食品安全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质谱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3. 质谱分析法的应用2. 教学难点:1. 各种质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强化理论知识3. 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增进理解十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仪器分析》等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质谱分析设备及实验用品3. 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4. 教学软件:用于演示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情况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六)十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其他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 熟悉其他分析方法的特点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内容1. 其他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1.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2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1.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2. 其他分析方法的特点2.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2.2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2.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3. 其他分析法的应用3.1 环境监测3.2 材料分析3.3 生物医学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其他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2. 其他分析方法的特点3. 其他分析法的应用2. 教学难点:1. 各种其他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其他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强化理论知识3. 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仪器分析》等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其他分析设备及实验用品3. 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情况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七)十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操作的技能2. 加强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3. 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教学内容1. 实验操作流程1.1 实验前的准备1.2 实验操作步骤1.3 实验后的整理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2.1 数据采集2.2 数据处理2.3 结果分析3. 实验安全与规范3.1 实验安全知识3.2 实验操作规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实验操作流程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 实验安全与规范2.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操作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安全与规范2. 示范法: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3. 练习法:学生独立操作,教师指导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仪器分析》等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其他分析设备及实验用品3. 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情况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八)十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操作的技能2. 加强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3. 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教学内容1. 实验操作流程1.1 实验前的准备1.2 实验操作步骤1.3 实验后的整理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2.1 数据采集2.2 数据处理2.3 结果分析3. 实验安全与规范3.1 实验安全知识3.2 实验操作规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实验操作流程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 实验安全与规范2.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操作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安全与规范2. 示范法: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3. 练习法:学生独立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仪器分析的教学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0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定位
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检验工的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仪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轻化产品检验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它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下一步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检验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具体实训项目为线索来进行,项目如下:纯碱中微量铁测定、废液中Co2+和Cr3+检测、水中苯酚含量分析、自来水中钙含量测定、水中铜含量分析、洗发水pH值的测定、牙膏中氟含量检验、废液中I-和Cl-的分析、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乙醇中微量水分析、西瓜中多糖的测定以及茶叶中咖啡因的分析等。
这些项目包含了仪器分析类型:可见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了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比较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等定量分析方法。
并且在实操中全面接触到检验所需的多种试剂和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光分光光度计、火焰型原子吸收光谱仪、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光谱仪、酸度计、离子计、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整体课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送检的轻工样品或化工样品,初步制定与分析样品;
(2)能够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制定与分析样品检验的技术问题,能胜任检验工岗位的技能要求。
2.知识目标
(1)掌握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2)掌握标准曲线法、比较法、标准加入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等定量方法;
(3)掌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光分光光度计、火焰型原子吸收光谱仪、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光谱仪、酸度计、离子计、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3)现实职业工作场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4)创新意识、安全意识、规范的操作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六、考核方案设计
七、教材、资料
1.教材:《仪器分析》第二版,林新花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①/cai/xdyf/%CF%D6%B4%FA%D2%C7%B7%D6/XdyfLogin.asp
②http://202.201.48.18/chem/jpkc/instrument/teaching-plan.htm
八、教学单元设计示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