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学测自然考科地球科学试题分析
108学测自然(地球科学)考科试题或答案之反映意见回覆
108學測自然(地球科學)考科試題或答案之反映意見回覆題號:3題目:3. 恆星的表面溫度與呈現的星光顏色有關,當我們觀賞夜空中閃爍的恆星,可看出恆星的顏色有白、藍、黃、紅等。
下列選項中,顏色產生的原理何者相同?(A)恆星與煙花的火光(B)紅色恆星與紅色的火星(C)藍色恆星與藍色的花(D)紅色恆星與火山熔岩發出的紅光(E)藍色恆星與瓦斯燃燒發出的藍光意見內容:1. (A)恆星的顏色跟煙花的火光,恆星的顏色來自光子的能量大小導致其波長不同,煙花或許也能給於其同能量,而原理同。
(D)熔岩是冷卻而發出的紅光,紅色恆星是核融合,且由於紅色恆星內部通常沒有分層而導致溫度較低,一個是降溫,一個是溫度較低並不代表原理相同,為何選此?(E)藍色恆星的能量大多集中在紫外線,瓦斯的藍光也或許是光子能量較高而不是其他原因而變藍光。
結論:為何選(D)不選(A)(E)?2.題幹所述:「星光顏色與恆星的表面溫度有關…」題目要求選出兩者原理相同之選項,若我依憑「顏色與溫度有關」之概念作答,(D)選項之火山熔岩確實符合要求。
然而(E)選項之瓦斯燃燒發岀藍光,其為瓦斯燃燒完全,溫度偏高所致,如此看來,(E)選項亦符合題目要求,即顏色與溫度有關。
故(D)(E)應皆給分。
3.若推測這題要選出溫度改變與發光波長(顏色)有關的選項,則火焰的溫度以及岩漿的溫度都會影響其發光顏色,也就是說火焰的顏色和溫度也有關。
岩漿(矽酸鹽類)溫度則由四五百度到一千多度都有可能,顏色則是紅到白色。
並且,不論瓦斯或岩漿的溫度也都無法與恆星溫度一樣使用溫度帶入的韋恩定律計算得該顏色所代表的波長,更何況它們也不如同恆星一般而言會被假設為近似黑體來討論。
若考量題幹所述「顏色產生的原理相同」,則題幹之恆星顏色為核融合反應產生後發光發熱而成,然而選項中並無任何核融合反應。
綜合以上,考生無法揣摩出題者究竟想類比的「相同原理」要精確到何種程度,高中課綱中的學習內容也並未提及瓦斯或岩漿的溫度或顏色成因差異,學生更無法從題幹所給予的內容去推敲究竟此指的瓦斯或岩漿是固定成分改變溫度去探討顏色、或是不同成分的岩漿和瓦斯組成時的顏色比較。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分解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
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
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
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7.00km/s突然增加到8.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
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
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13.6km/s突然降到7.98km/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
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7分)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⑴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
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16.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18.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19.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着的生物所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20.层理构造:岩石性质在垂直方向显示的层状构造,是由于沉积物成分、结构、颜色等突变或渐变而显示出来的;21.变质岩:原先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甚至变质岩,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22.泻湖是被沙坝沙嘴隔离的海滨浅海湾;沙嘴是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伸入海中由沙质沉积物构成的垅岗地形;沙坝是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沙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潮坪是发育在无强烈波浪作用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海岸地带;23.岩石圈:软流圈之上到地表,为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层,由固体岩石组成,故称岩石圈,它包括沉积岩层、花岗岩层、玄武岩层和超基性岩层;24.波切台:海蚀崖的反复形成,加上风化作用的联合破坏,使崖壁节节后退,崖前形成的一个表面平坦、近海平面、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波筑台:浪蚀作用和海蚀崖坍落的岩块、砂粒由底流带至水下堆积,形成的由堆积物构成的平台;二,填空大全1.地质学时间: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年代确定法: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构造地质学法;生物演化特点:方向性、不可逆性、阶段性;2.重力是指地面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地球内圈按深度分地壳、地幔、地核;地球近地表层分岩石圈、软流圈;地球外圈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地磁三要素:磁偏角是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磁倾角是磁针从赤道向高纬度移动时与水平面的夹角、磁场强度是地磁场内磁力的大小;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单元,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带,包括大陆架海与陆接壤的近海浅水平台、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地形坡度较陡的地带、大陆基大陆坡外缘于深海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区;5.根据矿物新鲜平面上反射光线能力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摩氏硬度十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6.构造运动按方向分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地质构造类型有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层不整合分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7.褶皱要素有核部、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褶曲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分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褶曲,根据转折端分圆弧褶曲、箱状褶曲、扇形褶曲、尖棱角状褶曲和挠曲;断裂构造分节理和断层,断层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8.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造岩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和黑云母;岩浆岩按结构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玻璃质、半晶质结构,按粒度分等粒、不等粒结构,按构造分块状、气孔杏仁状、流纹状构造;常见岩浆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玄武岩、伟晶岩;9.沉积岩含有机质是与岩浆岩的区别;按结构分碎屑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其构造分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10.层理有细层、层系、层组等要素,常见类型有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和递变层理;层面构造有波痕和泥裂;11.变质岩的结构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构造分块状构造、定向构造片状、片麻状、板状、千枚状;常见变质岩有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12.火山机构包括火山锥、火山口、火山喉管;13.岩基比岩株大;14.地质作用的方式有碎裂变形作用、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和交代作用;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15.河谷的形态要素是谷坡、谷底和河床;河谷形态有V形谷、 U形谷、碟形谷;16.河流对地面的侵蚀作用有溶蚀、冲蚀、磨蚀;河流的搬运作用分化学溶运和机械搬运;机械搬运分推移和跃移;17.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黄土,岩漠和砾漠是剥蚀区,沙漠和黄土塬是沉积区;18.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层间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三,简答题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比较1大陆地势越高,莫霍面约深;大洋越深,莫霍面越浅;2结构不同:陆壳含硅铝层和硅镁层,洋壳基本只有硅镁层;3厚度不同:陆壳厚,洋壳较薄;4形成时间不同:大陆壳形成于38亿年前,大洋壳形成于2亿年前;5构造特征不同:大陆历史久,变化多;大洋历史较短,变化较少;2,三角洲的结构和形成条件答:剖面自上而下划分:顶积层向海或湖延伸的河流的河谷沉积、前积层前缘斜坡堆积物、底积层细物质在湖底散开后沉积而成;平面划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形成条件:1河流机械搬运量大,形成三角洲的沉积物能得到充分的供给;2河口处坡度缓,近河口水浅;3河口处无强大的波浪和潮流的冲刷;3,球形风化的定义及产生条件答:随着风化作用的深入,岩块像卷心菜一样的呈圈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其条件是:1发育有纵横交错的层理;2岩石具有厚层或块状结构;3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4岩石难于溶解;4,酸性熔浆和机型熔浆的比较答:5,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及特点;答地形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分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是连续的;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沉积作用是连续的;2不整合接触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或时代不连续的接触关系;1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反映地壳有一次显着的升降运动;其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2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反映发生过一次显着的水平运动;其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岩层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6,地球的温度层、分布、温度来源以及变化关系答:根据地球内部温度分布状况可分为: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1外热层变温层:固体地球最表层,热量来自太阳辐射,热导率小,温度向下迅速降低;2常温层恒温层:外热层以下,厚度不大,温度常年保持不变;3内热层增温层:常温层以下,由地球内热供热,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很有规律;计量这种增温快慢的方法: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地温增温级地温深度,深度随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数值,以米来表示;7,河谷阶地的发育和意义四,论述题1,什么是鲍温反应系列有何特点有何意义答:定义:美国岩石学家鲍温模拟岩浆结晶分异过程,再结合自然作用形成的岩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造岩矿物的结晶序列,称为鲍温反应系列;意义:揭示了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规律,很成功的解释了岩浆演化的一系列问题;仔细分析上表,鲍温系列有以下特点:1造岩矿物结晶温度在573℃到1100℃之间,而基性至超基性熔浆温度1200℃到1600℃; 2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矿物是按两个结晶序列进行;暗色矿物橄榄石系列不连续,既有化学成分差异且内部结构也不同;淡色矿物斜长石系列连续,内部结构相同且成分连续变化;最后两序列又归并为不连续序列,晶出正长石石英等;3纵向看,相邻矿物可出现在同种岩石,较远矿物共生机会少;横向看,随温度降低结晶顺序为橄榄岩---辉石和基性斜长石---中性岩和酸性岩;4温度冷却快慢及岩浆停留时间长短控制结晶分异完善程度,良好条件下,先结晶的矿物形成自形晶或斑晶结构,后结晶的半自形或他形晶结构;5残液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伟晶作用;2,风化作用的定义、类型、产物以及影响因素答: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和构造等方面;类型及产物:1物理风化作用: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进行方式有岩石释重、温差风化、冰冻风化、结晶撑裂作用;产物是大小不等、棱角显着、没有层次的岩屑和岩块;2化学风化作用:氧、水溶液和水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进行方式有氧化作用、水溶液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产物:其改变了母岩的结构和构造,并形成了新的矿物;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分泌物使岩石矿物在原地的破坏作用;进行方式有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其产物是含腐殖质的土壤;3,河流的侵蚀作用的定义、类型以及趋势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河床的破坏作用;1其侵蚀作用的方式分为:1化学溶蚀作用是河水以溶解的方式对河床的破坏作用;2冲蚀作用是依靠水动力地质作用对河床的冲刷破坏;3磨蚀作用是河流所携带的泥沙、砾石与碎屑物对河床的磨损破坏作用;2其侵蚀作用的类型分为:1下蚀作用:河流对底部岩石的侵蚀作用;结果:形成了急流、险滩、瀑布和V字型谷,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2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结果:河谷增长、减少纵比降、使分水岭缩小、河流产生袭夺现象;3侧蚀作用:河水不断侵蚀河床两侧和河谷谷坡的作用;结果:河床变弯曲,引起河道变迁;河谷展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形成河曲、蛇曲甚至牛轭湖;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生成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广义的概念包含固态、液态与气态,狭义的概念仅指天然生成的固态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2.同质多像:矿物的化学成分相同而晶体结构不同;3.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融围岩将围岩改变成岩浆的一部分,称同化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了自已原有成分的作用,称混染作用;4.斑状结构:是岩浆岩中的一种不等粒结构,斑晶相对较大,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5.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6.生物扰动遗迹构造: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原生层理构造改造、破坏十分强烈,形成一种无一定形态的生物遗迹构造,称为生物扰动遗迹构造;7.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作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称接触变质作用,包括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8.生物层序律: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组合,而在相同时间和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石组合,地层年代越老所含生物化石较简单、较原始,而地层年代越新则所含生物化石较复杂、较进步;9.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岩层都为相同的水平构造或倾斜构造,并且互相平行即产状一致,但新老两套岩层之间有沉积间断或剥蚀面存在,岩石性质和古生物演变存在突变;10.逆掩断层:断层上盘向上运动,断层面倾角低于25度的逆断层;二、简答题每题4分1.按元素丰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列举地壳中的八种主要造岩元素;答:O>Si>Al>Fe>Ca>Na>K>Mg2.什么叫晶质矿物什么叫非晶质矿物答:凡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序排列的固体矿物称为晶体或晶质矿物;反之,内部质点排列无序者称非晶体或非晶质矿物;3.火成岩按岩浆的冷凝方式可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按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和酸性岩;用图表的形式列举出每种类型的火成岩的代表性岩石;答:如下表;4.沉积岩的组成包括哪几种类型答:1矿物和岩石碎屑-岩石风化破碎后的产物;2胶结物-胶结碎屑的物质;3自生矿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生成的矿物;4生物碎屑和化石-埋葬在沉积物内的动、植物遗体或碎片;5.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的区别是什么答: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的纹层均平行层面,不同处在于:水平层理是静水条件下的细粒泥与粉砂沉积;平行层理是急水流条件下的粗粒细砂以上沉积;6.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哪几种典型的变质岩它们的原岩是什么答: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岩石有斑点板岩和角岩,原岩为泥岩;大理岩,原岩为石灰岩;石英岩,原岩为石英砂岩;7.古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列举;答: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8.常用来判别地层顶底面的沉积标志有哪些答:有泥裂,冲蚀冲刷构造,槽状交错层理和生物活动遗迹;9.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什么并作图表示;答:岩层的产状有三个要素,1走向,即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展方向;2倾向,即岩层面上垂直走向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方向;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10.简叙背斜和向斜的特点;答:一般情况下,背斜的岩层向上隆起,在未发生地层倒转情况下两翼产状相反,核部岩层老、翼部岩层新,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一般情况下,向斜的岩层向下凹陷,未发生地层倒转情况下两翼产状相反,核部岩层新、翼部岩层老,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三、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不同沉积层理的名称;6分答:分别是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2.下图代表了水平构造运动中的三种主要基本形式,写出各基本形式的主要名称;6分答:a相邻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拉开,称拉张;b相邻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拢,称挤压;c相邻地块受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对运动的水平力的作用而发生相对的错动,称剪切;3.看下图,按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该地区的地质发展简史;6分答:首先形成二叠纪P的灰岩,之后在二叠纪灰岩类发生一次褶皱运动,之后岩体r侵入二叠纪灰岩,之后岩脉b穿插岩体r和二叠纪灰岩,之后在岩体r和二叠纪灰岩之间发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之后岩脉a穿插了二叠纪灰岩、接触变质带和岩脉b,之后发生一次沉积间断,形成一个角度不整合面,之后第三纪的砾岩沉积在该不整合面之上;1、大陆漂移理论的创始人是谁大陆漂移理论的主要证据有哪些6分答:大陆漂移理论的创始人是魏格纳;大陆漂移理论的主要证据有:1相邻大陆的边缘形态可以拼接;2相邻大陆在地质上有许多相似性和可拼合性;3古冰川遗迹的分布;4古生物化石的分布;5地质学上的证据,比如大西洋两岸大陆之间的古老地块和造山带位置正好相互对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填空与判断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第二章地球一、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5、地球的北极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S极×;6、地球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三、选择题1、岩石密度越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D ;A、大B、小C、横波D、纵波2、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说明地球有A;地壳中的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地球具有B;A、弹性B、塑性第三章地壳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2、大陆表面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地貌单元;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单元;5、大陆边缘由⑴大陆架;⑵大陆坡;⑶大陆基;⑷岛弧;⑸海沟五部分构成;6、固体矿物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晶质和非晶质两类两类;7、晶体按其生长方式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型、三向延长型三种;8、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9、常见胶结物有钙质、铁质、硅质和泥质;10、沉积岩的碎屑结构可分为砾状结构、砂状结构和粉砂状结构;11、火山碎屑结构可分为火山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和火山凝灰结构;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壳中的矿物都为固体状态×;2、矿物的成分决定了它的颜色,即使含有少量杂质,其颜色也不会因此改变×;3、如果矿物能均匀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波,那么它可能呈现灰色;如果矿物有选择地吸收光波,则可能呈现红色或蓝色等彩色∨;4、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5、石英、长石和云母属于浅色矿物×;6、泥裂的尖端指示岩层的底面∨;7、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负变质岩×;8、具有变晶结构变质岩的变质程度高,具有变余结构的变质岩变质程度低∨;9、石灰石和白云石都是碳酸岩盐矿物∨;三、选择题1、山地的海拔高度最低界限为A;平原的最高海拔界限为C;A、500米B、1000米C、200米D、300米2、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大陆地形可分为种类型;根据海底地形的总特征,海底地形可分为 C 个大的地形单元;A、6、2B、2、2C、6、3D、3、24、大陆架的坡度B;大陆坡的坡度A;A、大B、小5、流水波痕指数A浪成波痕指数,风成波痕指数A流水波痕指数;A、大于B、小于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概述一、填空题1、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四个大的时代单位;2、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四个大的地层单位;3、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纪六个时代单位;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古生物组合形态简单,地层可能老也可能新,而古生物形态组合越复杂,则所代表的地层一定较新×;2、因为古生物发展是由水生到陆生,所以当地层中含有陆生的生物化石,指示地层老;而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为水生的生物时,指示地层新×;3、如果地层未发生倒转,则上部地层新,下部地层老∨;4、当地质体发生穿插切割关系时,判断的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5、生物进化演化过程是均匀等速向前发展的,即每隔一定时间,生物就向前发展一步×;6、受局部气候影响,即使同一时间段内,全球的古生物总貌也不可能一致×;7、地质历史上由于不可知的灾难性事件,导致了一些生物灭绝,但随着地球环境条件的改变,这些灭绝的生物又重新发展起来×;8、相对地质年代是利用古生物的演化规律来确定,但不能确定地层的准确的绝对年代×;9、各纪的时代划分上,早古生代奥陶纪两分,其它为三分∨;10、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均为两分∨;。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1、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 50o ;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了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
7.偶极了磁矩的衰减,非偶极了磁场的西向漂移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1)永磁体学说,是最早提出的一神学说,认为地球(2)(3)电荷旋转学说(公元1900年),认为地球表面和(9)磁力线扭结学说(1950),认为在地球磁场磁力线的张力特性和地核的较差自转,会使原始微弱的地球磁场放大,由此产生地球磁场。
(10)霍尔效应学说(1954),认为在地球(12)自由电子旋转说(2006),是唯一由中国人王金甲先生,根据分子、原子学,结合地震波提供的地球深虚高清牌I像提出的崭新学说1、天气与气候有何区别与联系,试述广东的气候特点与成因(提示:从地理位置、温度、水分的时空分布、大气环流等方面考虑)天气和气候都是用来表述大气的运动状况,但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及其变化,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特征。
天气与气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概念。
天气是代表一个较短时间,一般具有多边性,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
而气候是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北回归线周围,并纬度较低,位于大陆东部,因此属于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少部分属于热带气候。
温度: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C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C左右。
地理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及答案.docx
地理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及答案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口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1—2题。
国家甲乙丙T城市化水平(%) 90836632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口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H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曰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解析】这是是…道组合题。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新课改,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牛要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老师没有教过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不会。
放在第一题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教师,我们的知识是不是己经老化,我们的观念是不是已经落后,我们的题海战术是不是己经不适应高考,我们“以本为本”的理念是不是己经背离了新课程,这道题是不是也在给我们一些II音示呢?这也许就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吧。
《屮学地理教学参考》上有这样一-个材料:由于受定式思维影响,大多数人以为发展屮国家的城市化人口比重较低,但是2010年世界统计年鉴显示,有众多发展屮国家城市人口比例很大。
如拉丁美洲的巴西(85%),阿根廷(92%)、古巴(65%)、委内瑞拉(93%)等,亚洲的伊朗(68%)、蒙古(57%)、土耳其(75%)、文莱(74%)、菲律宾(65%)、印尼(51%)、马来西亚(70%)等・。
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意大利(68%)、日木(66%)、德国(73%)、法国(71%)城市人口比重相对较低。
诸如新加坡、屮国香港、屮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占到了100%0从丄段材料可以看出我们教材屮的有些知识已经过时老化了。
我们都以为FI本的城山化水平比沙特高,而事实上日本逆城山化比较严重,再加丄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等原因, 城市化水平只有66%,而沙特盛产石油,再加上气候干旱,不宜大规模发展农业,所以83%的人口牛活在城市中,答案选C。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牛率低B.人口集屮在东南沿诲城市C.人口集屮在屮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屮在绿洲城市【解析】第2题与第1题是一•道关联题,第1题错了那么第2题也就错了,所以人部分同学都失去了这宝贵的X分。
106学测自然考科地球科学试题或答案之反映意见回覆
106學測自然考科(地球科學)試題或答案之反映意見回覆題號:21題目:21. 地球目前以橢圓形軌道繞行太陽,想像如果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變成正圓形,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則對地球的季節有什麼影響?(A)地球將沒有季節的變化(B)原先的夏季會變成冬季,冬季變成夏季(C)地球仍有季節變化,但夏季和冬季之間的溫差明顯變小(D)地球仍有季節變化,但夏季和冬季之間的溫差明顯變大(E)地球仍有季節變化,但和現在相比,沒有明顯的差別意見內容:1. 當地球繞日軌道為橢圓形時,太陽位於其中一焦點,因此有近日點、遠日點的差別。
當地球繞日軌道變成圓形後,太陽將位於軌道中心。
目前7月位於遠日點附近、1月位於近日點附近(以2016年為例,7/5太陽通過遠日點,1/2太陽通過近日點)。
因此當軌道變成正圓後,7月(太陽直射北半球)的日地距離變短,能量勢必變多;1月(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日地距離變長,能量勢必變少。
因此軌道改變之後,北半球夏天會更熱,冬天會更冷,溫差變大;南半球夏天會更冷,冬天會更熱,溫差變小。
另外,本題對「明顯」一詞定義不詳,造成多大比例改變可稱之為明顯?日前地球軌道偏心率約0.0167,遠日點與太陽距離約1.52*108公里,近日點與太陽距離約1.47*108公里。
而地球繞日平均半徑約為 1.495*108公里,這同時也是若地球為正圓軌道的半徑大小。
而地球分到的能量與日地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遠日點時能量約為正圓軌道的0.967倍(減少3.3%),近日點能量約為正圓軌道的1.034倍(增加3.4%)。
換言之,當軌道變成正圓時,原本的近、遠日點都將原本相差3.4%的能量。
且這差值會隨軌道偏心率而改變,當軌道偏心率達最大(約0.05)時,遠日點時能量約為正圓軌道的0.907倍(減少9.3%),近日點時能量約為正圓軌道的1.108倍(增加10.8%)。
雖然差異不及太陽入射角的影響,但這種差異不可謂不明顯。
綜合以上,由於本題題意不夠完整,只有(A)、(B)選項是一定錯誤的。
2024年高考地球科学研究题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球科学研究题解析地球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球的构造、动力学、气候变化、地质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2024年高考地球科学研究题将对考生的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
本文将针对2024年高考地球科学研究题进行解析,并给出一些解题的技巧和策略。
一、题目回顾题干:根据地质学原理及相关地籍图、地层剖面图、地质构造图等,请回答以下问题:1. 根据所提供的地质构造图,请推断该区域最可能发生的构造类型是什么?2. 假设该区域存在一处潜在的地下水资源,请分析该区域地质构造的优势与劣势。
3. 根据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图和地籍图,请推测该区域可能的地质年代。
二、解题思路1. 解答问题一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所提供的地质构造图推断该区域最可能发生的构造类型。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地质构造图中的各种构造特征,如断层、褶皱等。
然后,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质学原理,判断其构造类型。
2. 解答问题二题目要求我们分析该区域地质构造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一处潜在的地下水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图,了解地层的连通性、透水性等特征,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可利用性。
同时,要考虑该地质构造可能存在的劣势,如含水层的厚度、水质等问题。
3. 解答问题三题目要求我们根据地层剖面图和地籍图推测该区域可能的地质年代。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地层剖面图中的不同岩石层和岩相特征,结合地质学中的年代对比原理,推断地质年代。
三、解题技巧与策略1. 熟悉地质学原理和相关知识解答地球科学研究题需要对地质学原理和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备考阶段,建议学生多阅读地质学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加强对地球科学的认识。
2. 多分析地质构造图和地层剖面图地质构造图和地层剖面图是解答地球科学研究题的重要依据。
在备考阶段,可以多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图和地层剖面图,培养对地质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高考地球科学研究题一般时间较为紧张,因此我们需要在备考中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合格性学业考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模块评价(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8年10月30日,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正式退役。
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的“系外类地行星”位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木星系2.系外类地行星若有生命物质存在,自身必备条件最合理的是( )A.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平安B.恒星能供应永恒的光热资源C.质量体积适中,表面温度较高D.有相宜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解析】1选C,2选D。
第1题,材料中的“系外类地行星”主要位于太阳系以外,故属于银河系。
第2题,A、B项属于生命物质存在的外部条件,而不是自身条件。
质量体积适中主要影响大气,表面温度的凹凸主要是受距离恒星的远近导致;相宜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是生命物质存在的自身必备条件。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
下图为“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
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 )A.软流层B.地核C.岩石圈D.地幔4.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D.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解析】3选C,4选B。
第3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
第4题,大气圈主要由干洁空气组成;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是大气圈;岩浆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
5.人们利用化石确定地层时代和依次的基本原理是( )①因为在各类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②生物的进化具有阶段性和不行逆性,即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困难不断地进化③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④现在陆地上的岩层中,是找不到海生植物化石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并不是各类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故①错;由于海陆的不断变迁,现在的陆地有可能原来是海洋,故现在陆地上的岩层中,也可能找到海生植物化石,故④错。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B. 北回归线C. 南回归线D. 极圈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地壳答案:D4. 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风向B. 地转偏向力C. 海底地形D. 所有以上因素5. 以下哪种地形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C. 湖泊D. 沙漠答案:A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淡水生态系统答案:C7.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纬度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季风气候答案:A8.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 日出日落B. 昼夜交替C. 季节变化D. 时差答案:C9.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B. 石灰岩C. 大理石D. 玄武岩答案:D10. 以下哪种土壤类型适合种植水稻?()A. 沙质土B. 黏土C. 红壤D. 黑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水体?()A. 海洋B. 河流C. 大气水D. 冰川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主要作用?()A. 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伤害B. 调节地球温度C. 维持生物生存所需的气体D.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形地貌B. 气候C. 水文D. 生物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A. 土壤类型B. 有机质含量C. 矿物质含量D. 土壤水分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學測自然考科地球科學試題分析北一女中楊善茜老師105年大學學測自然考科地球科學部分的試題,綜合兩個面向分析:一、試題比例分配方面105年共有18題地球科學試題,約占自然科整體之26%,與歷年相同。
難易度之題數分布,由筆者個人教學經驗判斷,易:中偏易:中偏難:難= 4:5:6:3,簡單的題目並不多,實際的難易度要由今年考生的成績分析得知。
以課綱主題來說,單一題目涉及主題個數的題數分布,一個主題:兩個主題:三個主題= 9:5:4,綜合上前述兩項而言,造成題目不容易的原因可能在於跨節、跨章甚至跨冊的命題不少,跨越章節的題目占一半,再加上部分單一主題的題目難度不低(例如第21、24、64、66題),由此可見本次命題教授群希望強調地球系統概念的學科特性,以及教材上下冊為螺旋式加深加廣的課綱屬性;筆者分析跨越上下冊的題目達6題,占地科題數三分之一,可見出題教授群的用心著力,並適切地扮演了考試引導準備方向的角色,希望未來同學更加留意上下冊之間的相關性與承接關係。
主題一:人與地球環境,以及主題五:地球環境變遷皆沒有命題,主題四(第21題)只是勉強沾到邊,並沒有測驗到天然災害的核心概念。
在近年來氣候變遷與劇烈天氣事件媒體曝光率高的氛圍下,很容易得出時事題少的概觀。
但是深看今年(105)的題目,筆者倒是認為就是命題者對學科知識的拿捏有方,可以產出許多跨章節的題目,在在可見出題教授群對學生學習能更加融會貫通的期許。
也是未來同學很棒的一份演練與檢核學習成效的考古題。
二、測驗目標比例分配方面從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等測驗目標來看之題數分布,筆者認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 9:6:3:0。
雖然分析向度沒有命題,應是沒有找到合適於今年大考使用的大量數據,讓同學們在測驗過程中的分析能力被評比出來,不過整理與發現的能力是否適合在有時間限制的大考形式中來進行測驗,有待大考中心專家學者更多的思量。
今年沒有表格題。
閱讀題方面,第40題不需閱讀文章亦能作答,文章內容僅是文字提要,所提供的資訊十分缺乏。
圖片判讀能力方面,在今年僅有的6題圖片題皆落在理解向度,第23、65題在評量學生直接從圖片中提取規則的能力,第21、64、66、68題,則在評量學生是否能由圖片延伸與歸納,除第65題的圖片以外其餘都是教科書慣用的圖片表達方式,概念清楚的同學應可順利作答,因此圖片判讀在今年應該不會對考生造成很大的挑戰。
以往地球科學領域知識的呈現具多元圖片的特色,今年可謂四平八穩、驚喜闕如。
對於穩紮穩打認真學習的考生,應該可以得到很大的安慰。
105年地球科學試題雙向細目表分析:※數字為題號第壹部分(占80分)一、單選題(占56分)21. 臺灣的降雨分布有明顯的南北差異,但縱使在北部地區,東邊和西邊也有很大的不同。
圖7為中央氣象局臺北、宜蘭、臺南三個氣象站,30年的長期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圖。
試問甲(虛線)、乙(實線)、丙(點-虛線)三條曲線依序代表哪三個氣象站?(A)臺北、宜蘭、臺南(B)宜蘭、臺南、臺北(C)臺北、臺南、宜蘭(D)宜蘭、臺北、臺南(E)臺南、宜蘭、臺北(D)來自5、6月梅雨季以及7、8、9月的颱風季。
而北部則除了暖季降水之外,還有東北季風期間的降水,因此丙(點-虛線)屬三線中最集中者,應指臺南。
北部再考量東北季風期間,東部的降水又比西部顯著,因此甲(虛線)應指宜蘭,而乙(實線)便是臺北,本題選(D)。
22. 氣候是長時間尺度下,地球系統中能量交換後呈現的現象。
討論氣候變遷時的重點即是地球系統能量的收支平衡。
下列有關能量平衡的敘述,何者正確?(A)冬季時,高緯度溫度較低緯度寒冷,主要是因為距離太陽較遠,單位面積接收到的能量較少(B)地球能量主要靠傳導散入外太空(C)地表接收到的能量大於放出的能量時會造成平均溫度上升(D)溫室氣體主要是透過吸收太陽輻射,而破壞地球能量的收支平衡(E)地表吸收太陽光後會反射短波輻射(C)能量能達到收支平衡所滿足的條件。
(A)目前冬冷夏熱主要來自於陽光直射與斜射加熱效率的差異,而非日地距離的遠近。
(B)外太空缺乏介質,熱能以輻射方式傳遞出去。
(C)是正確描述,反之當地表接收到的能量小於放出的能量時會造成平均溫度下降。
(D)溫室氣體主要是透過吸收紅外線波段的地表長波輻射,而改變地球能量收支平衡所處的狀態。
(E)地表可直接反射太陽光的短波輻射,若是吸收太陽能之後,則以紅外線波段向外輻射,波長較可見光長,一般稱為長波輻射。
23. 圖8及圖9代表北半球兩種不同型態之氣旋,下列有關這兩種氣旋之敘述,何者正確?(A)圖8氣旋形成在熱帶溫暖的海面上(B)圖9氣旋從水氣凝結得到能量,其中心溫度較外圍環境高(C)圖8氣旋是因高空輻合所造成(D)圖9氣旋有一邊界以隔開不同溫度之氣團(E)圖8與圖9兩種氣旋都是在兩種氣團的交界面附近形成(B)上的特徵。
圖8為溫帶氣旋,其在衛星雲圖上的特徵是類似標點符號逗號的雲系;圖9為強烈熱帶氣旋,即颱風衛星雲圖,圖中的特徵為颱風眼、雲牆以及旋螺雲帶。
(A)(B)皆為圖9熱帶氣旋的描述,故(B)選項正確。
(D)(E)皆為圖8溫帶氣旋的描述。
(C)選項有誤,應改為高空輻散是有利熱帶氣旋發展的條件。
24. 日月距離與日地距離相當,但是地球擁有大氣層,而月球卻沒有,下列哪一項是最主要原因?(A)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B)月球的大氣透明,從地球無法直接偵測到(C)月球成分接近地函,密度太低(D)月球質量太小(E)因為月球沒有磁場(D)二為磁層對恆星風(如太陽風)之高能量粒子的阻擋,以免氣體粒子獲得可克服重力束縛的動能,造成大氣流失。
距日稍遠(1.5 AU)的火星雖僅有局部地區磁場而沒有全行星的磁層(若大膽假設恆星風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火星承受的恆星風強度約為地球(距日1 AU)承受的,大約為),但是仍能將大氣吸附在行星表面,由此可知質量仍是關鍵(火星質量為地球的)。
(E)選項不計,本題題幹已說明「日月距離與日地距離相當」因此可以不考慮太陽風的強度差異,又月球質量僅為地球的,故(D)為最佳解。
(C)只談到密度,未涉及質量之關鍵要素。
(B)測量不到不足以證明不存在,亦不是說明不存在的原因。
(A)與本題答題概念無關。
25. 臺灣東部的海岸山脈是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聚合所形成的,使得原本是菲律賓海板塊的岩石被擠壓而上升到陸地。
下列岩石何者原屬於菲律賓海板塊?(A)花岡岩(B)玄武岩(C)板岩(D)片岩(E)大理岩(B)留意。
菲律賓海板塊的表面幾乎都是海洋地殼,故(B)為最佳解。
26. 在臺灣某地有一斷層,此斷層面往南北方向延伸,且斷層面垂直地面,志明和鳳英是鄰居,他們的房子恰好以斷層為界,志明的房子在斷層的東邊。
從國中一年級到高三約六年的時間,志明發現鳳英的房子往北移動了約二十多公分,此斷層屬於下列哪一種斷層?(A)正斷層(B)逆斷層(C)左移斷層(D)右移斷層(E)轉形斷層(D)(E)不選。
考量題目描述,選項判斷就落在平移斷層為左移或右移的選擇,以志明為觀察者面對斷層面,對面的岩層向右(向北)移動,故本題答案為(D)。
27. 六月時節,某日天氣晴朗幾近無風,海上救難小組接獲通報,告知有艘漁船八小時前在蘇澳正東方外海五十公里處,與親友通訊後便失去了聯絡,可能已失去動力、開始漂流。
由該船最後發出消息的大致位置,救難小組應該往該漁船失聯處的哪個方向搜尋?(A)失聯處(B)東方(C)西方(D)南方(E)北方(E)北流動,夏季洋流強勁,平均流速為每秒1~2公尺。
黑潮主流約在臺灣東部沿岸外海30公里以外,所以50公里處在無風時主要受黑潮影響。
故(E)為最佳解,失事後八小時應前往北方進行搜救工作。
28. 一般來說,要讓空氣達到飽和的方式有增加水氣和降低溫度兩種方式。
露點是一種溼度的表示法,它可以反映空氣中實際水氣含量的多寡。
如果沒有特別天氣系統影響的情況下,一天中溫度與露點在什麼時間最接近?(A)中午(B)午後(C)傍晚(D)清晨(E)早上十點附近(D)主要受天氣系統所影響,由題目陳述可知是要同學在水氣含量固定、露點溫度固定的情況下來進行選項判斷,一般而言露點溫度低於氣溫,因此一日之中氣溫最低的清晨,是兩者溫度最接近的時候,故選(D)。
二、多選題(占16分)29. 在地球上觀測氫原子光譜,於波長486 nm處有一光譜線。
天文觀測發現某一星系甲的氫原子光譜中,此486 nm譜線移到492 nm;而另一星系乙的氫原子光譜中,此譜線則移到500 nm。
若此天文觀測的結果符合哈伯定律,則下列有關星系甲與乙之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A)所觀測到之星系甲向地球靠近(B)所觀測到之星系乙離地球遠去(C)相較於星系乙,所觀測到之星系甲距地球較遠(D)相較於星系乙,所觀測到星系甲的遠離速率較小(E)所觀測到之光譜皆是目前星系甲與乙所發出的光譜(B)(D)時間的。
紅移是指天文學上分析星光,發現特定波長向較長波長的方向偏移,以可見光範圍來說便是往紅光的方向偏移,亦為都卜勒效應,偏移量愈大,光波波源與觀察者互相遠離的速度愈快。
甲乙兩星系的光譜皆發生紅移,故皆是遠離,(A)不選,(B)要選,且乙星系遠離速度較快,(D)要選。
嚴格來說,到此本題兩個正確選項已經出現了,哈伯定律描述的是星系跟地球之間的距離與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成正比,藉此可判斷出(C)選項應改為「相較於星系甲,所觀測到之星系乙距地球較遠」,才會正確。
最後因為光波從遠近不同的星系出發來到地球,因此我們看到來自愈遠處的光波,光波出發時間愈早,也代表宇宙較早期的光波,(E)不選。
36. 有湧升流現象的海域,其表層海水特性相較周圍海域有顯著不同,甚至會影響該區域天氣或氣候的變化。
下列哪些是湧升流海域的特徵?(應選2項)(A)海面易形成霧(B)表層海水溶氧量增加(C)表層海水鹽度降低(D)表層海水較透明(E)混合層厚度變薄(A)(E)解析:本題利用湧升流來考驗同學們對海洋結構的了解。
湧升流海域將中層低溫海水帶到海面,假設海面低層大氣中水氣含量固定,若空氣遇冷洋面則因飽和水氣壓下降,易達飽和而凝結起霧,故選(A)。
又因為中層海水缺乏光照,無法行光合作用,缺乏了海水中大量溶氧的來源,所以湧升過程將中層海水帶到海面,會使表層海水溶氧量減少,故(B)不選。
冷水上湧更限制了原本混合層暖水區的厚度,使混合層變薄,故(E)要選。
海水鹽度垂直分布不一定隨深度增加而降低,故(C)不一定正確。
海水的透明度與其中有多少懸浮微粒反光有關,沒有特定垂直方向的關係,故(D)不一定正確。
三、綜合題(占8分)聯合國大會宣布2015年為「國際光之年」,世界各國紛紛展開推廣活動,希望大眾了解「光科技」的重要性。
想要了解光的特性,首先要認識電磁波光譜。
電磁波可依其頻率的高低或波長的長短來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