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导学案

合集下载

《过秦论》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过秦论》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过秦论》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过秦论》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过秦论》堪称一部思想深刻的哲学著作。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过秦论》的优秀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

一、导学目标1.理解《过秦论》的作者、发表时间和背景。

2.了解《过秦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

3.学习《过秦论》中的名言警句。

4.掌握《过秦论》的文学体裁和艺术特点。

二、导学过程1.导入了解学生对《过秦论》的认识程度。

对于初次接触该作品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问:“你们了解过秦国吗?秦朝的崛起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是什么?”针对不同的回答,鼓励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和看法。

2.阅读学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阅读《过秦论》的摘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每一个段落的意义,并从中找到主要思想。

可以鼓励学生读重点段落或引人入胜的部分,或者读出名的警句。

3.讨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获得了一定的理解和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作者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②《过秦论》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形象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③与现代社会的相似之处这样的讨论可以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过秦论》所反映的社会背景、政治氛围和文化思潮。

4.作品分析在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过秦论》的文学体裁和艺术特点,并帮助学生分析该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对偶和联想等。

5.名言警句《过秦论》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素材。

老师可以在学生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名言警句的实际意义以及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

三、导学总结本文提供了一份《过秦论》优秀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这部作品。

通过学生的积极学习和讨论,他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过秦论》的主题和人物,掌握文学体裁和艺术特点,并从中汲取古代智慧,指导他们成为理性思考并有追求的新时代人《过秦论》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名著,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过秦论导学案(附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附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附答案)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

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研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准确读音和句读。

3.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研究重难点】1.朗读全文,准确读音和句读。

2.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预案】一、知识积累:1、解题: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过”是“论”,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

这是XXX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

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XXX的政治过失。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XXX没有能够改正XXX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XXX的过失。

下篇XXX在危迫的情况下,XXX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XXX的过失。

2.作者介绍XXX(前200—前168),世称,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XXX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等。

他的为人,很为XXX推崇,XXX把他和不同时代的XXX相提并论,撰写了《报任安书》。

二、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崤(xiáo)膏腴(yóu)逡(qūn)镞(zú)黔(qián)氓(máng)隶隳(hūi)鞭笞(biānchī)轸(zhěn)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孝公既没(jìmò)召(zhào)滑俯首系(xì)颈践华(jiàn)为城劲(jìn)弩不及中(zhòng)人XXX(mòzhái)蹑足行(nièzúxíng)XXX(wǔcháo)同列将(jiàng)数百之众度(dù)长绝大比权量(liàng)力万乘(chéng)之势一夫作难(nán)探究案】探究一:1、阅读并翻译第一段。

10 过秦论-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10 过秦论-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读准字音,把握大意。

3.研读1、2自然段,积累字词。

【课前学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面的题目。

这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横线上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宇内,囊括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通其意,……赵奢之伦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目标检测】翻译下列句子。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译文: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译文:【课堂小结】【课后巩固】完成《创新设计》分层训练相关练习。

《过秦论》导学案二【学习目标】研读3、4、5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课前学习】熟读3、4、5自然段【合作探究】在横线上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过秦论导学案 最全

过秦论导学案 最全

10 过秦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汉语特殊句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文学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1、结合课文词句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特点,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2、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激励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背诵课文。

预习案1.下列各组词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膏腴.(yú) 雍.州(yōnɡ) 藩.篱(pān) 亡矢遗镞.(cù)B.锋镝.(dí) 辅佐.(zuǒ) 氓.隶(mãnɡ) 一夫作难.(nàn)C.囊.括(láng) 连衡.(hãng) 谪戍.(shù) 度长絜.大(qiâ)D.盟.约(mãng) 肥饶.(ráo) 猗.顿(qí) 俯首系颈.(jīng)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并吞八方内立法度揭杆为旗宰割天下B.不测之源斩木为兵百越之地山东毫俊C.区区之地万乘之势六合为家分裂山河D.金成千里百家之言比权量力成败异变3.下列短语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合从缔交②流血漂橹③孝公既没④振长策而御宇内⑤而倔起阡陌之中⑥蹑足行伍之间⑦天下云集响应⑧百有余年矣⑨序八州而朝同列⑩锄耰棘矜A.①③⑤⑧B.①②⑤⑧C.①③④⑨D.⑥⑦⑧⑩4.《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写的一篇史论文,所谓“过秦”,即____________。

作者以秦王朝不义而亡的史实,借古讽今,以讽汉文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4.答案:贾谊言秦之过(或指出秦的过失)探究案1、提问: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提问:从全问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研读课文第三段,作者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各方面的具体内容。

《过秦论》导学案.doc

《过秦论》导学案.doc

《过秦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七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过程和方法: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一、积累字音膏腴() 陈轸() 遗镶() 孝公既没()鞭笞() 蒙适() 藩篱() 俯首系颈()登滑() 墨餐() 瓮牖()( )度长整大()劲弩() 朝同列() 一夫作难( ) 蹑足行伍()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约从离衡()(5)倔起阡陌之中( )(2)合从缔交()(6)赢粮而景从 ( )(3)制其弊()(7)百有余年( )(4)陈利兵而谁何(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流血漂橹(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5)以为桂林、象郡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天下云集响应(2)赢粮而景从(3)内立法度,南取汉中(4序八州而朝同列(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6)追亡逐北(7)却匈奴七百余里(8)约从离衡(9)外连横而斗诸侯(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1)会盟而谋弱秦(12)以弱天下之民(13)以愚黔首(1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五、翻译并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黑。

陈利兵而谁何。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铸以为金人十二。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身死人手。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稷棘矜,非钙于钩戟长徐也。

六拓展阅读1.荐读《途经秦始皇墓》和《焚书坑》途经秦始皇墓许挥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文段一,理解“固”、“修”、“务”等实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生朗读,小组研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固”的一词多义现象。

学习难点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练习翻译文段。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欣赏首诗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简介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其文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三、背景简介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

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四、学生准确认读,为背诵课文打基础1.字音(1)腴()轸()镞()笞()蒙恬()(2)孝公既没()召滑()俯首颈系()(3)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4)蹑足行伍()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5)比权量力()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6)鉏耰棘矜()度()长絜大崤函()黔首()(7)锋镝()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2.通假字约从离衡()合从缔交()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五、师生研读第一段(一)、自读课文第一段,小组研讨解决以下知识: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崤函之固()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内力法度()外连横()斗诸侯()2.重点词语解释务耕织()君臣固守()修守战之具()(二)、学生练习翻译第一段,理解内容()(三)、知识延伸(一词多义现象)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六、学生质疑反馈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整理第一段文言现象预习第二、三段《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过秦论》编号19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熟读课文,消除阅读障碍;2.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研究重点】第1段重点实词积累研究难点】文章从___写起的原因探究研究方法】1.朗读。

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课前预】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1.关于作者:___是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是西汉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___召为博士,不久___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

后因提议改革政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___的赏识,但遭到权贵嫉妒和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之后转任___太傅。

___坠马而死,他“自伤为___”,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世称___、___、___。

与___合称“___”。

___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

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

___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有辞赋《吊屈原赋》、《鹏鸟赋》和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2.解题:“过”是名词(过失、过错),也可以是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是一种古文体,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则是“戒汉”。

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___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___的过失。

二、【预检测】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A级)膏腴(gāo yú)___(chén zhěn)遗镞(yí zuì)___既没(xiào gōng jì mò)鞭笞(biān chī)___(méng tián)藩篱(fān lí)俯首系颈(fǔ shǒu xì jǐng)召(zhào)滑墨翟(huá mò zhái)___(wèng yǒu)度长___(dù cháng jié dà)劲弩(jìng nǔ)朝同列(zhāo tóng liè)一夫作难(yī fū zuò nàn)蹑足行伍(niè zú xíng wǔ)践华为城(jiàn huá wéi chéng)不及中人(bù jí zhōng rén)将数百之众(jiàng shù bǎi zhī zhòng)比权量力万乘(bǐ quán liàng lì wàn chēng)魏、秦两国在战国时期并立,但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期击败对方。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桃源九中印国辉【学法指导】1、朗读。

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2、释义。

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释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3、翻译。

能准确地翻译课文。

4、练习。

完成相关的练习。

5、背诵。

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2、根据学法指导,通顺地朗读全文;3、结合句子成分,准确翻译字词和理解活用、通假。

【课前准备】1、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仅33岁。

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写作背景: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

《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而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3.解题过:指出……的过失,动词。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议论文文体的标志。

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自主学习】一、看清字形,标出注音,)遗镞.()孝公既没.()崤.()函膏腴.()陈轸(..逡.()巡锋镝.()鞭笞.()蒙恬.()藩.()篱召.()滑墨翟.()瓮牖..()氓.()隶迁徙.()劲弩.()蹑.()足行.()伍钩戟.()谪戍..()()度.()长絜.()大万乘.()之国一夫作难.()二、实词1.通假字①合从缔交: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约从离衡:____________________③威振四海:____________________④而倔起阡陌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⑤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_____⑥百有余年矣:____________________⑦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河曲智叟亡.以应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④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⑤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蒙故业,因遗.策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⑥以致天下之士致万乘之势3.古今异义①流血漂橹.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使得中央政权强大而集中。

在这个过程中,实行的“管仲之治”对于后世的影响至深。

本导学案旨在通过对“过秦论”文本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仲之治”所传达的思想,加深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事件的了解。

一、文本背景了解《过秦论》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所作的一篇文章,文章以秦统一六国和秦法的残酷性作为论述的起点,旨在探讨“以法治国”和“仁政”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文本中,刘向通过对秦始皇法治政策的批判,展示了“管仲之治”的思想理念。

二、关键概念理解1. 管仲之治: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臣,提倡法治思想,主张“重法轻仁”,强调严明的法律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2. 以法治国:秦始皇推行法家思想,实施严苛的法律制度,倡导以法律手段来维持统治秩序。

三、思考问题1. 秦始皇为何信奉法家思想,如何实施法治政策?2. “管仲之治”与“以法治国”有何异同?3. 法治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是什么?四、讨论展开1. 以法治国的秦始皇和以法治国的管仲之治在对待法律制度的态度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秦始皇以法治之名,实施残酷的统治手段,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度约束,容易导致军阀混战,文化沦丧等问题。

而管仲之治强调法治的公正性、稳定性,提倡依法治国,修治爱民的治国思想。

2. 对于“管仲之治”与“以法治国”,可以从“仁政”与威权主义的对比中展开讨论。

管仲之治注重仁政,通过仁政来达到法治的目的;而以法治国的秦始皇则过分追求威权主义,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而不择手段,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混乱。

3. 法治在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的出现不仅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还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在“管仲之治”和“以法治国”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法治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稳定的社会秩序,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过秦论》一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秦始皇时代的历史背景,也引发了对“管仲之治”和“以法治国”这两种不同治国理念的思考。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一)编写人郝平审核人何菊红【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二、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学习重点】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预习指导】1 朗读课文,阅读并做《优化指导》:①了解作者贾谊及作品②了解西汉初期和战国七雄的背景形势。

②做<基础知识清单>。

(下节课检查)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标出难理解的字词。

【整体感知】1 倾听朗读带,注意生字词及断句。

2 自由朗读,指名试读(纠正字音,断句)思考: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题目什么含义?②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课下作业】①熟读课文,要求背诵后三段。

②翻译课文前三段,写在作业本上。

《过秦论》导学案(二)编写人郝平审核人何菊红【学习目标】1 归纳并掌握前三段的重要文言知识2 了解秦朝兴起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3 体会“仁政”的重要性。

一导入课文(自由发言)以提问上节课两个思考题进入课堂。

二合作探究(1-3段)1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做笔记。

2 学生自读前三段,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并质疑难解句子和概括段意。

自由讨论,发言:①秦崛起的因素有哪些?②九国强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③始皇内守的三步策略是什么?三课堂小结四课下作业1 翻译课文4,5段,写在作业本上。

2 归纳4,5段重点文言现象。

《过秦论》导学案(三)编写人郝平审核人何菊红【学习目标】1归纳掌握4,5段的文言现象。

2 学习本文的对比论证法。

一导入课文(背诵第三段)二合作探究(4,5)1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做笔记。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贾谊及秦的历史,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2、难点(1)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2)体会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十八岁时以文才显名,二十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

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贾谊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

2、背景介绍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开始了。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但随后秦始皇实行暴政,繁重的劳役、严苛的刑法等,激起了民怨。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公元前207 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王朝灭亡。

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他目睹了秦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写作了《过秦论》,借古讽今,劝汉文帝施行仁政,以避免重蹈秦亡的覆辙。

四、课文研读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崤(xiáo)函膏腴(yú)合从(zòng)缔交逡(qūn)巡陈轸(zhěn)遗镞(zú)鞭笞(chī)蒙恬(tián)隳(huī)名城销锋镝(dí)瓮(wèng)牖(yǒu)绳枢氓(méng)隶蹑足行(háng)伍将(jiàng)数百之众度(duó)长絜(xié)大一夫作难(nàn)2、疏通文意(1)第一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导言《过秦论》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作者为韩非,该篇是自由主义和唯实主义思想的代表之一。

它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都必须用正确的观念、方法去对待和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性。

从史学的角度看,它也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阐述的理论和思想大部分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并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二、内容导读《过秦论》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为:第一部分:通论。

该部分主要论述了人性、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有“圣人观”、“政治观”、“道德观”、“教育观”、“哲学观”等多重观点交织。

第二部分:批判秦政府的专制统治。

该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通过对秦政府种种罪恶行径的揭露和批判,揭示出专制统治所引发的社会危害和政治灾难。

它以攻击政治制度和反对特定人物为主。

第三部分:提出救亡思想。

该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拯救秦国、拯救中国的方法论和策略性“建言”。

三、教学目标1. 了解《过秦论》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思想内容。

2. 理解和掌握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和人性观。

3. 掌握《过秦论》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 能够分析和评价《过秦论》对中国历史的启示和对现实社会的照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专制统治?它所带来的危害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古代最著名或有代表性的专制朝代是哪一朝?”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们逐渐进入《过秦论》的主题。

2. 阅读与解析请同学们先划分文本结构,并结合导学案提供的“内容导读”,逐段解析问题:a) 第一部分:通论1) 解释“圣人观”和“政治观”。

2) 对“万物皆备于天”的观点进行阐释。

3) 阐述韩非子的“道德观”。

4) 总结韩非子的“教育观”。

5)发掘韩非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的一些思想。

过秦论_导学案

过秦论_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归纳掌握本文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的进步意义。

【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课时安排】4课时预习案1、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

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2、背景材料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五百多年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

《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3.解题过:指出……的过失,动词。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议论文文体的标志,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4、给加点的字注音膏腴.(yú)陈轸.(zhěn)遗镞.(zú)孝公既没.(mò)鞭笞.(chī)蒙恬.(tián)藩.篱(fān)俯首系.颈(xì)召.滑(shào)墨翟.(dí)瓮牖..(wèng)(yǒu)度.长絜.大(duó)(xié)劲.弩(jì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蹑足行.伍(háng)崤.()函翟.()景乐.()毅孙膑.()逡.()巡隳.()名城销锋镝.()钩戟.()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过秦论 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过秦论 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第16课过秦论【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知识,积累文中名句。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文中的叙议关系,了解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及情感。

——I晨读积累I --------------------------------------------------------------------------- 1 文本名句1.秦孝公据曙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漿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7.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10.一夫作难而七庙漿,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文本导学丄语言积累1 •词语理解⑴通假字%1孝公既发:%1合丛缔交,相誉为一:%1赢粮而景从:%1百有余年矣:(2)—词多义-追方逐北,伏尸百万: ________________秦无亡矢遗離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_________ %1亡彳吞二周而£诸侯:__________________、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_______-因華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____________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_________________ %1利<信臣精卒,陈刻兵而谁何: 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剂: _______________"秦孝公据嗜函之圍: 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1固< '汝心之回,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回以怪之矣:—(3)古今异义%1纠零天下之士古义:今义:%1宽厚而爱人古义:今义:%1才能不及甲人古义:今义:%1屮不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1南取百越之地,纠为桂林、象郡古义:今义:(4)虚词归纳「蒙故业,因遗策: _______________%1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______________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_______________%1以<〔尝纠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___________2.词类活用⑴有唐卷天下,包举宇内,寒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3)外连衡而爭诸侯:(4)审取汉中,西举巴蜀,不割膏腴之地,寸.匕收要害之郡:(5)天下吞合而呗应,赢粮而厲;从:(6)履至尊而制六合:⑺执敲扑而鞭筲天下:(8)子孙市壬万世之业也:⑼序八州而朝同列:(10)流血澤橹:⑴)吞二周而匚诸侯:(12)胡人不敢南T而牧马:(13)秦孝公据唏函之圍:(14)因華乘便:(15)且夫天下非少弱也:(16)尊贤而車士:(17)会盟而谋弱秦:(18)士不敢穹弓而报怨:(19)以圏黔首:3.特殊句式(1)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3)为天下笑者:(4)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5)威震四海:4.语句翻译(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过秦论》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过秦论》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过秦论》学案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升级。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文化传统的学习和研究。

而《过秦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现代学生来说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开展一系列与《过秦论》有关的教学活动,对于传承和推广中国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案设计1.研读《过秦论》文本首先,学生应该先阅读《过秦论》的原著,摸清全文的脉络,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和要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重点关注论述的逻辑结构,以及其中的引用和比喻。

2.辩论角色扮演在完成研读后,学生可以分组,每组选择一方阐述论点,并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辩论。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论点,并在辩论中提升逻辑推理、思辨能力。

3.阅读配套材料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过秦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配套材料,如历史资料、辩论材料、专题研究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拓展。

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原著中不同的论点,培养阅读和研究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1.课堂初始化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过秦论》中的一些疑惑和不解,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2.情境模拟在学生阅读完原著和配套材料后,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梳理出庄子和韩非子的不同哲学思想,让学生从不同哲学视角重新审视历史。

3.个人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逐渐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而这需要进行个人思考。

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更广泛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围绕全文主旨,提出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4.小组讨论在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合作和沟通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总之,《过秦论》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学生的深入研究和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贾谊及秦亡的历史背景,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汲取历史教训。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秦亡的原因。

2、难点(1)领会文章的对比论证手法,以及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

(2)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二十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

后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失职,抑郁而死,时仅 33 岁。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2、背景介绍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由此国力大增。

秦始皇即位后,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但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繁重的劳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人民苦不堪言,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给秦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他目睹了西汉初期的社会现实,对秦亡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总结,写下了《过秦论》。

四、课文研读1、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2)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叙述秦孝公至秦二世历代君主的功业和秦亡的过程;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施行正确的政策;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能力,终至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世称贾生。

18岁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22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

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

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

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等文章脍炙人口。

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10卷。

2.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各主要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

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最卓著,使秦国富强起来。

于是开始了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并且最终在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

旷日持久的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苛法,实行专制统治。

秦始皇的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天下纷纷反抗,很快灭掉了秦朝。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年,由于战国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对这种现象,贾谊借“过秦”以“规议”,极力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机会,以求发展经济,安定社会。

3.题解
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过”是。

“论”是一种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

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

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二、自读课文
(一)文言知识积累
1.重点实词
2.通假字
合从缔交(“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称为“合纵”)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译为“突起”)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即“影子”)
耰棘矜(“”通“锄”,即“锄头”)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词类活用
有包举宇内(名词作状语,译为“像用包裹把东西全包起来一样”)
席卷天下(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卷席子一样”)
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口袋把东西装起来一样”)
内立法度(名词作状语,译为“对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外”名词作状语,译为“对外”,“斗”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斗”)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译为“向南”)
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灭亡”)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北面”)
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退却”)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译为“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译为“用瓮作”“用绳子系”)
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序八州而朝同列(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朝拜”)
4.古今异义词
以致天下之士古义:以,来;致,招纳今义:连词;表结果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以(之)为,把它设立为今义:认为
才能不及中人古义:一般的人今义:中间介绍人,公证人
(二)课文分析
1、第1自然段,作者就用精湛的语言,铺陈的手法,非凡的气势、叙述了秦国从孝公一代开始强盛,并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这段话共三句,表达了怎样的三层意思
答:
2、第2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3、第3段从哪两个方面详细铺叙秦始皇的功业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答:
4、第4段写了强秦的灭亡。

“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

用意何在

5、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答:
6、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
7、对比是本文主要写法,指出有哪几组对比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